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通识试题和答案 (1)

新课程通识试题和答案 (1)

新课程通识试题和答案 (1)
新课程通识试题和答案 (1)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对)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错)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错)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错)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错)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错)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错)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错)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

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ABC)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

有(ABCD )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CD)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 ABD)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 )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 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

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 3.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50分)

1、本次课改中提出的“课程”是指“设置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过程”。

2、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知识经济时代,“文盲”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 ” 。

6、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的功能。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和三级课程管理。

8、“一切”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9、“ ”是新型教学文化的本质。

10、我们把的变和的改善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1、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

面, :、、、、和专业自主。

12、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提出的。

1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者、者和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14、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另一种是,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简答题:(每题7分)

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是什么?

2、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4、学生是“发展的人”,这句话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5、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如何处理学生的考试结果?

三、论述题:(15分)

新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索与学习的机会,但这样就给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带来一定困难,因而常常会出现铃声响,而意未尽的情况,拖堂也就难免。你是怎样看老师上课拖堂的?

一、2、新课程标准 3、义务教育 4、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5、学习经济

6、学生发展、教学实践

7、国家地方校本

8、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交往、互动

10、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11、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觉 12、加德纳 13、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互动

14、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二、1、(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3)信息技术教育(4)劳动与技术教育

2、(1)均衡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2)综合性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新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第二,设置综合课程。设置综合课程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3)选择性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着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目标、目标和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论述题(15分)

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师、课堂、书本

4、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综合课程

5、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教学、评估、考试命题

8、甄别与选拔

9、开发者

10、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师生互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B 12、A 13、C 14、A 15、B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请参考答案要点酌情打分。

26、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

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27、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

28、要点: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2分)。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2分);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6分)。

五、论述题(共15分)

29、要点:(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着效果(2分)。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除了被广泛认同的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智能以外,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思智能等多种智能,只不过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完全一样,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3分)。(2)学生个性特长不同是客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5分)。(3)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现其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培养其特长,同时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加强指导和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5分)。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四)

一、选择

1 1983年提出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

2 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人性化个性化(学校的个性化)

3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孔子

4 美国心理学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

5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服务政治发展经济培养人提高升学率

6 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方法创新能力

7 提出教育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杜威)杜威布鲁纳布鲁姆加涅

8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

9 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的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0 现代活动教育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是(发生认识论)

11 主张教法要根据学法的教育家是(陶行知)叶圣陶陶行知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

12 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13 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布鲁纳)布鲁纳奥苏贝尔杜威施瓦布

14、教学要旨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A、主题教育理论)

15、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式的教学模式有:支架式、认知学徒式、随机访取式和(D、抛锚式)

二、判断

1、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F )

2、中心教育不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要提供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F )

3、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T )

4、“以人为本”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容(T )

5、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T )

6、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F )

7、生活教育回归之时,也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T )

8、创新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多搞小制作、小发明活动(F )

9、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用(T )

10、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F )

1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T )

12、今天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就是因为过去科学教育过头了,要让人文教育超过科学教育(F )

13、“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划上等号(T )

14、今天的我国的活动课程也就是过去杜威主张的那种活动课程(F )

15、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以我们主张建立无批评的学校(F )

16、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F )

17、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多年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是杜威理论的翻版(T)

18、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T )

19、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来源(T )

20、加德纳认为: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F )

三、简答题

1、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1)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在那种境界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3)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掌握和应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4)创新人格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性人格为特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人格的生成,创新人格有利于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2、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收到了哪些启示?

答:(1)现实的教育必须现实生活的变化。

(2)教育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发挥简化、净化和平衡的功能,应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融入现时的社会生活,

(3)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更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见够理想生活的活动。

3、进行活动教育必须抓好哪些基本点?

答:第一,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

第三,活动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4、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1)、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教育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两条:尊重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规律;尊重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规律。前者又包括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要与政治经济相适应。后者是指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还包括在微观上尊重教育的特殊规律,即教育的具体规律,指存在于教育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活动之间的规律,如德育过程、体育过程、智育过程等的规律。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尊重的教育强调尊重教育深层的各个方面的规律,特别是教学规律。

2)、尊重受教育者

尊重受教育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尊重学生的权利。

再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最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3)、尊重教育者

我们这里谈的教育者主要是指狭义的教育者——教师。尊重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教师的劳动。其次,尊重教师的权利。

再次,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最后,尊重教师的个性。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尊

尊重的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的自尊,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每一分成长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对自己负责。受教育者的自尊包括自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

教育者的自尊,就是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包括: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尊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以及自己对尊严的恪守。

5、如何处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统一性?

1)、“尊重的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理念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理念,并非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并不是像智育、德育、体育等各育一样是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从观念上统领各育,指导整体的教育实践。

2)、平等是尊重的教育实现的前提

尊重是一视同仁的,并无层次划分。尊重的理念一旦根植于心,就会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持尊重的心态,不应因被尊重者的年龄、背景等客观条件而改变。

3)、尊重不等同于放任

尊重是有底限的,并非无边界。尊重可以尊重一切生命个体,但并非纵容被尊重对象的一切方面。它还有一个价值引导过程,要坚持尊重与要求相统一的原则。尊重的教育既信任儿童的力量和能力,尊重他们的活动和活动成果,帮助与扶持他们,但也要把他们当作正在发展中的人来看,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对人的终极尊重。

四、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新理念p263-265)

答:(一)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二)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三)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

(四)多元智能理论将活动作为其促进智能发展的主要方法。

2、你认为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答:(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创新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创新注重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个性。

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应有高尚的道德、教育的爱、对学生的责任感、丰富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才。

②要谨慎地使用学生档案袋中的各项资料,并且对于同事所提出的其他意见,也要小心地采纳。③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④要经常仔细地自我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上有差别。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 必修B。必修 C . 选修D 。 选修 3.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 .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 ?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 念 5.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6.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 . 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 . 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 .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 教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课时。(_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程,自小学___.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2.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v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打“√”,错得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与进展得总与。( 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得就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就是惟一得结论。(√) 3.教师就是既定课程得阐述者与传递者,学生就是既定课程得接受者与吸收者。这就是新课程倡导得教学 观。( x ) 4.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 5.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就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得新教材。( 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得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应 用。 (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就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得儿童”,从而促进儿童得发展。( 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就是考试得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x ) 9.教学反思就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发展得重要手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得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得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就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总得设计。(x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得评价改革就就是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得改革。( x ) 二、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意得。请把最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得核心目标就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得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得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新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得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得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得终极目得就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得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得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得归纳与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得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得根本目得就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与课程得发展 B.形成新得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得功能 D.体现最新得教育观念与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得课程就是(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得认识,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得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得相同需求与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与学校得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得健康与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得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 材(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得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得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得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得主要条件就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得眼光审视与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得各种问题,对自身得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得答案就是符合题意得,请把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得确立( ABC )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

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

教育通识测试题

教育通识测试题 (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共30分,答案序号填入表格对应处) 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 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9.()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11.学校教育始于()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中期 12.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1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最新骨干教师考试通识试题

★教师五条禁令: 一、严禁教师收受、索要学生或学生家长钱物及利用学生家长办私事。 二、严禁教师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伤害学生人格及心理的言行。 三、严禁教师按照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座位、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四、严禁教师(教研员)直接或间接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 五、严禁教师(教研员)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或其它商品。 对于违反上述禁令者,取消其中考命题员、审题员、骨干教师资格,取消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取消其三年内参加评优、评职、评骨干、晋级等资格;对于情节严重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直至清除教师队伍。 ★教师基本行为规范 一、教师政治思想行为规范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五、教师工作作风行为规范 第二种答法一、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既教知识,又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特点,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倾 四、钻研业务,认真备课,熟悉教案。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五、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训练学生思想,向40分钟要质量。 六、精心指导学生学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把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七、定期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把好教学质量关。 八、按时上下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拖堂。 九、仪表端正,语言要清晰流畅,板书要整洁规范,内容要简练精确,不哗众取宠 。十、热情耐心地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十一、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准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因对个别学生不满而在众学生面前泄私 十二、教学的计划安排应符合学校的要求,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加堂或缺课,占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教育的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怎样认识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得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得三维目标就是目标、目标与目标。 3、新课程得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得以、、为中心得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与得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得课程门类与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得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编写、与得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得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得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得整合,逐步实现得呈现方式、方式与方式得变革。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得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得爱好、兴趣与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得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得尖子生 14、新课程得核心理念就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得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得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得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得过程,其价值观就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得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得经济利益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就是新一轮得教材改革。( ) 17、新课程改革得核心目得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得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就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就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得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与考试得标准。( ) 20、《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养成健康得审美情趣”得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得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得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她课程也都应该关注与培养学生得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得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就是新课程对教师得要求了。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答: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 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答: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主任突然走了进来。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1.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实验室考试题库word版通识类

1、烘箱(干燥箱)在加热时,门可以开启。 (标准答案:错误) 2、电源插座、接线板、电线的容量应满足电器功率的需要。 (标准答案:正确) 3、为避免线路负荷过大,而引起火灾,功率1000瓦以上的设备不得共用一个接线板。 (标准答案:正确) 4、对于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有绝缘性能的木棍棒挑开和隔绝电流,如果触电者的衣服干燥,又没有紧缠住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带电体;但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标准答案:正确) 5、实验室内的电线、开关、灯头、插头、插座等一切电器用具,要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有无漏电、潮湿、霉烂等情况。一旦有问题应立即报修。 (标准答案:正确) 6、可以用潮湿的手碰开关、电线和电器。 (标准答案:错误) 7、进行电气维修必须先关掉电源,在设置告知牌后,方可进行。 (标准答案:正确) 8、电源插座附近不应堆放易燃物等杂物。 (标准答案:正确) 9、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时(如电风扇,照明灯),可以不必切断电源。 (标准答案:错误) 10、要加强对剧毒、有害、特殊化学药品的管理,建立严格的领取、发放、登记和主管领导审批制度。 (标准答案:正确) 11、实验结束后,应该打扫卫生、整理或运走废弃的试样或物品。

(标准答案:正确) 12、实验室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准喧哗、打闹、抽烟。 (标准答案:正确) 13、进入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类实验室,可以不穿实验服。 (标准答案:错误) 14、可将食物储藏在实验室的冰箱或冷柜内。 (标准答案:错误) 15、实验室内可以堆放个人物品。 (标准答案:错误) 16、实验室内可以使用电炉、微波炉、电磁炉、电饭煲等取暖、做饭。 (标准答案:错误) 17、实验室内禁止抽烟、进食。 (标准答案:正确) 18、可以在粉尘操作区饮食及吸烟。 (标准答案:错误) 19、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标准答案:正确) 20、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拆卸实验仪器和设备。 (标准答案:正确) 21、实验进行前要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标准答案:正确) 22、在使用高压灭菌锅、烤箱等高压加热设备时,必须有人值守。 (标准答案:正确)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侮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 总和。(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 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 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 学观。 (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v ) 5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x ) 8 ?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x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v ) 10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 ) A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 案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答: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

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答: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中学课程标准理论通识试题(1)

中学课程标准理论通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课程标准是______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______和______。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______、_____、______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______的学习基本要求。 3. 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______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______和______。 4.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___、___和______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____、____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___、___、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6. 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___和___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7.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______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______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______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______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______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______的愿望和能力。 9. 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______和______。 10.各学科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____、____和、____。 二、选择题(50 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A.各门课程的授课时间 B. 课程内容目标 C. 各门课程的特点 D. 课程内容的难易 2. 课程标准管理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教学和管理活动。其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C. 传授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 D. 传授各种知识和能力 3.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包含() 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⑤参考书目A.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是()A.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B.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程通识理论

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识培训资料内容新课程通识理 论 新课程评价理念 1、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从评价重心/对象上,从 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3、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 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4、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 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5、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6、在评价方法上,强调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7、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一)教学观 1、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 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3、教学不仅要重结论, 更要重过程。4、教学关注的是人:由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 传统: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新课程: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二、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新课程通识试题和答案 (1)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对)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错)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错)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错)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错)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错)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错)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错)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

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说文解字通识课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汉字的造字方法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上下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江河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二、说文解字的主要贡献 1.分部,给汉字做了一个分类,建立部首。对汉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说文》一共分540部,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从总体上说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图。如江、河、海。 2.探讨文字的起源——训释本义。提到了仓颉造字,许慎在《说文》中紧紧抓住字的本义,并且只讲本义(由于历史的局限,个别字的本义讲得不对),这无疑等于抓住了词义的核心问题。 3.解释了文字——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进行分析。窗。向北开窗,字书。 4.完整论述了六书系统,以六书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分析《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三.中国古代的主要婚姻方式 1.抢劫婚。氏族外婚,即由男子通过掠夺其他氏族部落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姻。亦名“掠夺婚”。 2.买卖婚姻。第三者包括父母违反婚姻自主原则,以索取物财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造成的婚姻。例如:换亲、转亲、童养媳等。 3.交换婚姻。具体是指双方父母互换其女为子妇,或者是男子互换其姐妹为己妻。一般为隔代交换,同代交换出现在及其贫困的时代或地区。 四.婚姻发展的脉络 1.血婚。血婚制的特点是按辈数划分婚姻集团和范围,从而,排除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性关系。这是家庭进化史上的第一个进步。 2.伙婚。家庭进化史上的第二个进步,这就是排除了兄弟姊妹之间通婚的伙婚制。这样就否定了在一个群体内部的婚姻,唯一的选择是群体外婚。 3.偶婚。偶婚制的特点是一男一女结构配偶,两人并不一定只同对方一个人有类似婚姻关系的关系,而是互为“主夫/主妻”,有明确的婚姻关系,进一步排除了近亲结婚。 (过渡的婚姻——父权制婚姻。只能有一个男性和多位女性可以成为婚姻关系) 4.专偶婚。父系专偶婚亦即一夫一妻制婚姻。这种婚姻是在父系氏族间非血缘关系的族外婚基础上,一对不同族属的男女,建立了牢固持久的婚姻关系。 五.禁忌构成的三要素 1.对象。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例如:鬼,神,死亡,对自身身体的禁。龙—蛇凤乱伦禁忌。 2.时限。例如:图腾一年只许捕杀一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