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漫滩复杂地层条件下超大超深基坑降水设计

长江漫滩复杂地层条件下超大超深基坑降水设计

长江漫滩复杂地层条件下超大超深基坑降水设计
长江漫滩复杂地层条件下超大超深基坑降水设计

基坑降水计算

6.3 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6.3.1 降水井型 选6型喷射井点:外管直径为200mm ,采用环形布置方案。 6.3.2 井点埋深 埋置深度须保证使地下水降到基坑底面以下,本工程案例取降到基坑面以下 1.0m 处。埋置深度可由下式确定: ()01x L H h h l i r h =++?+?++ (6.2) 式中: L —— 井点管的埋置深度()m ; H —— 基坑开挖深度()m ;这里12H m = h —— 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m ,这里可取一般值 0.2m ; h ?—— 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的安全距离()m ,本次可取1.0m ; x i —— 降水漏斗曲线水力坡度,本次为环状,取0.1; 1h —— 井点管至基坑边线距离()m ,本次取1.0m ; 0r —— 基坑中心至基坑边线的距离()m ,本次工程案例去最近值宽边的一半,即40m ; l —— 滤管长度()m ,本次取1.0m 。 故带入公式可得埋置深度L 为: ()01120.2 1.00.1(1.040) 1.018.3x L H h h l m r i h =++?+?++=+++?++= 6.3.3 环形井点引用半径 采用“大井法”,参考规范,将矩形(本案例长宽比为2.5,小于10)基坑折算成半径为x 0的理想大圆井,按“大井法”计算涌水量,故本次基坑的引用半径: 4 0b a x +? =η (6.3) 式中:

,a b —— 基坑的长度和宽度()m ,200,80a m b m == η —— 系数,可参照下表格选取: 表6.1 系数η表 800.40200 b a == ,则 1.16η= 故带入公式可得本次基坑的引用半径0x 为: 020080 1.1681.244 a b m x η++=? =?= 6.3.4 井点抽水影响半径 由下列公式可求得抽水影响半径: m kt R H x w 220 + = (6.4) 式中: t —— 时间,自抽水时间算起(2-5昼夜) ()d ,本案例取5d ; k —— 土的渗透系数 (/)m d ,这里取平均值 2.7/k m d =; w H —— 含水层厚度()m ,本次取承压含水层厚度含水 层厚度④,⑤土层厚度的总和,即为 5.2611.2w H m =+=, m —— 土的给水度,按表 3.2确定,本次取圆砾

浅谈南京长江漫滩地质地貌特征及其危害

浅谈南京长江漫滩地质地貌特征及其危害 [摘要]阐述南京长江漫滩工程地质地貌特征期间危害,为城市利用漫滩区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关键词] 漫滩地质特征危害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 ],南京的基础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增大,老城区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城市扩展的需要,必须在城市外围进行建设,扩大城市范围。近年,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中提出,挖掘长江岸线价值,将主城内的生产性码头逐步迁出,建立滨江绿化景观带和滨江公园,让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江城市。 一、城市规划对长江漫滩的要求 这些重点规划的建设区域,其中有四分之三位于长江和秦淮河古河道漫滩区。在南京滨江大开发规划中,长江沿岸将被建设成南京地区沿江景观带,两岸也将建设一些较高的建筑物,除安全因素外,路面是否平整光滑也将直接影响到沿景观景带的美观,这就对沿岸的地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必须要结合长江漫滩的地质条件,考虑经济技术条件和施工工期要求,针对长江漫滩道路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使处理后的工后沉降满足地基处理设计的控制指标。为未来南京长江沿岸的大规模开发奠定工程基础。因此,研究长江漫滩软土地基性质地貌特征迫在眉睫。 二、南京长江漫滩基地的特征 据地质勘测报告显示,南京有近四分之三的地域位于长江及秦淮河古河道漫滩区,地层软弱,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上部以粘性土为主,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这种地层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上部粘性土层为软土层与硬土成互层结构,在软土层中夹有粉细砂层透镜体,下部砂层的厚度较大(3~40m),为承压含水层。长江漫滩具体的地质条件: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区地层由老至新为:(1)侏罗纪:象山群,岩性主要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中粗~中细粒砂岩、含砾砂岩、灰色粉砂质页岩、泥岩、局部夹煤线。(2)白垩纪:①浦口组,主要岩性为砾岩、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②赤山组,主要岩性为砖红色细粒石英杂砂岩、含砾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3)第三纪:①阜宁组,主要岩性为杂色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等。②盐城组,主要岩性为含砾粉细砂、砂砾层夹紫红色粉质亚粘土、粉砂质泥岩、局部夹有玄武岩。(4)第四纪:长江漫滩沉积区:①晚更新世八里砂砾层,主要岩性为含砾中粗砂土、砾质砂土、砾石层、卵砾石层;②全新世如东组,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粉质亚粘、粉质亚砂土、粉细砂土。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关系,可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组):

管井降水计算

管井降水计算书 合肥市小仓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二标工程;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180天;施工单位:安徽水安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本工程由合肥市重点局投资建设,北京市政设计研究/合肥市政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合肥市勘察院地质勘察,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安徽水安建设发展股份 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邹总担任项目经理,邹总担任技术负责人。 工程说明:合肥市小仓房污水处理厂拟建于包河区大圩乡境内,繁华大道(规划道路)以北。一期日处理污水规模10万m3/d,总征地面积13、8ha,占地面积9、9ha,附属建筑面积2950m2,生产建筑面积6045、1m2。 本次工程主要包括进水泵房及粗格栅间、出水井、细格栅间、曝气沉沙池、砂水分离车间、污泥泵房、沉淀池、配水井、提升泵房、滤池设备间、紫外消毒渠道以及场内土方挖填、道路、排水管道等全部工作内容。 建筑物结构形式主要以钢筋砼框架为主,个别为砖混结构,部分构筑物主要为现浇钢筋砼整体结构。 拟建场地现主要为水田,地形较平坦,西部局部为藕塘及沟渠。实测地面高程8、60~12、62m,最大高差4、02m。根据现场地址情况,大部分构筑物地下软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形成复合地基处理。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分布于①层素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②层淤泥质 粉质粘土、③层粘土中的孔隙水,水量与地势高低及填土厚度有较大关系,场地地下水较丰富,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渗入为主补给,无统一地下水位,排泄途径主要就是蒸发及渗入低洼处为主。水位标高8、60~10、53m。另一类为分布于⑥层粉土及⑦层粉土夹粉砂中的承压水,主要由地下径流渗透补给,与南淝河河水联系密切,其承压水头一般大于4m。 鉴于以上地质及水文情况,对于大部分深基坑部位均需要进行降、排水施工,以确保基坑边坡及构筑物自身的安全。 一、水文地质资料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

基坑降水设计 第一部分:井点降水计算的前提 1、所需水文地质资料 (1).水层性质——承压水、潜水; (2).含水层厚度H; (3).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和影响半径R; (4).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地下水流动方向,水力梯度; (5).原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位高度和水位动态变化资料; (6).井点系统的性质——完整井、非完整井。 2、了解建筑工程对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 (1).建筑工程的平面布置、范围大小,周围建筑物的分布和结构情况; (2).建筑物基础埋设深度、设计要求的水位下降深度; (3).由于井点排水引起土层压缩变形的允许范围和大小。 第二部分:基坑降水方法 一、明沟排水 (一)、明沟排水的适用条件 明沟排水是指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明沟或渗渠和集水井,然后用水泵将水抽出基坑外的降水方法。明沟排水(简称明排)一般适用于土层比较密实,坑壁较稳定,基坑较浅,降水深度不大,坑底不会产生流

砂和管涌等的降水工程。当具备下列条件时,一般可以采用明沟排水方案。 (1)地质条件。场地为较密实的、分选好的土层,特别是带有一定胶结度或粘稠度的土层时,由于其渗透性低,渗流量较少,在地下水流出时,边坡仍稳定,即使在挖土方时,底部可能会出现短期翻浆或轻微变动,但对地基无损害,所以适宜明排;当地层土质为硬质粘土夹无水源补给的砂土透镜体或薄层时,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其所储存的少量水会很快流出而被疏干,有利于明诽;在岩石土质中施工时,一般均可以进行明排。 (2)水文条件。场地含水层为上层滞水或潜水,其补给水源较远,渗透性较弱,漏水量不大时,一般可以考虑采用明排随水。 (3)挖土方法。当采用拉铲挖斗机、反向铲和抓斗挖土机等机械挖土,为避免由于挖土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浸泡而影响施工时,对含水层的砂、卵石.涌水量较大、具有一定阵水深度的降水工程,也可以采用明排降水。 (4)其他条件。当基坑边坡为缓坡或采用堵截隔水后的基坑时;建筑场地宽敞,邻近无建筑物时;基坑开挖面积大,有足够场地和施工时间时:建筑物为轻型地基荷载等条件下,采用明排降水的适用条件可以扩大。 明沟排水的抽水设备常用离心泵、潜水泵和污水泵等,以污水泵为好。 (二)、明沟排水工程的布置

基坑降水计算

基坑降水计算 1.降水影响半径 确定影响半径的方法很多,在矿坑涌水量计算中常用库萨金和吉哈尔特经验公式作近似计算。当设计的矿山进行了大降深群孔抽水试验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网资料为基础的图解法进行推求。 1.1、经验公式法 计算影响半径的主要经验公式见表1。 表1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 1.2、图解法 当设计矿山做了大降深群孔抽水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实测资料,用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 (一)自然数直角座标图解法 在直角座标上,将抽水孔与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水位连结起来,尚曲线趋势延长,与抽水前的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即为影响半径(见图1)。观测孔较多时,用图解法确定的影响半径较为准确。 (二)半对数座标图解法

在横座标用对数表示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纵座标用自然数表示抽水主孔及观测孔水位降深的直角座标系中,将抽水主孔的稳定水位降深及同时刻的观测孔水位降低标绘在相应位置,连结这两点并延长与横座标的交点即为影响半径(见图2)。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孔时,以观测孔稳定水位降深绘图更准些。 1.3、影响半径经验数值 根据岩层性质、颗粒粒径及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的关系来确定影响半径,见表2与表3。 表2 松散岩土影响半径(R)经验数值 表3 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关系

2 计算模型及公式 2.1.潜水完整井计算模型 ()??? ? ?+-=01log 2366.1r R S S H k Q ……………………… …………………公式1 式中:Q 基坑涌水量(m 3/d ); k :渗透系数(m/d ); H :潜水含水层厚度(m ): S :基坑水位降深(m ); R :降水影响半径(m ); r 0:基坑等效半径(m )。 2.2.承压水完整井计算模型 ? ??? ? ?+=01lg 73.2r R MS k Q 式中:Q :K R :r 0:基坑(m );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 2.3.承压水非完整井计算模型 ??? ? ? ?+-+???? ??+=002.01lg 1lg 73.2r M l l M r R MS k Q ……………………………公式式中:Q :基坑涌水量(m 3/d ); K :渗透系数(m/d ); R :降水影响半径(m ); r 0:基坑等效半径(m );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 S :基坑水位降深(m );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一、水文地质资料 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Q=(2H-S)*S/(lgR-lgr0)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取综合渗透系数10m/d H为含水层厚度(m):主要为细砂层以上取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根据施工经验取15m r 0为基坑范围的引用半径(m):r =(r1+r2r+r3+r4+…+rn)1/n 降水干扰井 群分别至基坑中心点的距离; S为基坑水位降深(m):

D为基坑开挖深度(m):取 d 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取 w 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取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2672m3。 2、降水井深度确定: 降水井深度按下式: H W =H1+ H2 + H3 + H4 + H5 + H6 H W—降水井深度(m); H1—基坑深度(m);(取) H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取) H3—iy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y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基坑等效半径;(计算得,取) H1—降水期间水位变幅(m);(取) H2—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取) H W—沉砂管工作长度(m);(取) 根据上式计算得:降水井深度为 3、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 = (l′d)/a*24 降水井数量计算: q为单井允许最大进水量(m3/d); d为过滤器外径(mm):取400m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过滤器进水部分有效长度取); a为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的经验系数(根据渗透系数5—15m/d,含水层厚度≤20m,取100)

2016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模板(1)讲解

第一章工程概要 1.1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附上基坑周边环境平面图 1.2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附上典型的地质剖面图 1.3 水文地质条件 1.4 主要设计内容 分析评价了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层条件,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且具有整体性好、水平位移小,同时便于基坑开挖及后续施工的可靠支护措施,通过分析论证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方案。 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具体设计计算,其中包括土压力计算、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计算及锚杆的设计计算、稳定性验算(根据具体选择的支护方式,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和验算)。当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的时候,需要重新设计计算或者做必要的处理,直至达到稳定性的安全要求。 选择经济、实效、合理的基坑降水与止水方案。 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监测设计。 1.5 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列出详细的清单) (2)现行规范、标准、图集等(按照规定的格式列出详细的清单,必须是现行规范)

第二章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2.1 设计原则(摘自规范) 2.1.1 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2.1.2 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分为下列两类: a.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稳、过大变形导致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功能。 2.1.3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表3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表2.1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 1.10 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1.00 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0.90 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决定 2.1.4 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2.1.5 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2.1.6 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浅谈南京长江漫滩地质地貌特征及其危害

教育观察?58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i],南京的基础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增大,老城区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城市扩展的需要,必须在城市外围进行建设,扩大城市范围。近年,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中提出,挖掘长江岸线价值,将主城内的生产性码头逐步迁出,建立滨江绿化景观带和滨江公园,让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江城市。 一、城市规划对长江漫滩的要求 这些重点规划的建设区域,其中有四分之三位于长江和秦淮河古河道漫滩区。在南京滨江大开发规划中,长江沿岸将被建设成南京地区沿江景观带,两岸也将建设一些较高的建筑物,除安全因素外,路面是否平整光滑也将直接影响到沿景观景带的美观,这就对沿岸的地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必须要结合长江漫滩的地质条件,考虑经济技术条件和施工工期要求,针对长江漫滩道路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使处理后的工后沉降满足地基处理设计的控制指标。为未来南京长江沿岸的大规模开发奠定工程基础。因此,研究长江漫滩软土地基性质地貌特征迫在眉睫。 二、南京长江漫滩基地的特征 据地质勘测报告显示,南京有近四分之三的地域位于长江及秦淮河古河道漫滩区,地层软弱,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上部以粘性土为主,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这种地层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上部粘性土层为软土层与硬土成互层结构,在软土层中夹有粉细砂层透镜体,下部砂层的厚度较大(3~40m ),为承压含水层。长江漫滩具体的地质条件: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区地层由老至新为:(1)侏罗纪:象山群,岩性主要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中粗~中细粒砂岩、含砾砂岩、灰色粉砂质页岩、泥岩、局部夹煤线。(2)白垩纪:①浦口组,主要岩性为砾岩、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②赤山组,主要岩性为砖红色细粒石英杂砂岩、含砾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3)第三纪:①阜宁组,主要岩性为杂色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等。②盐城组,主要岩性为含砾粉细砂、砂砾层夹紫红色粉质亚粘土、粉砂质泥岩、局部夹有玄武岩。(4)第四纪:长江漫滩沉积区:①晚更新世八里砂砾层,主要岩性为含砾中粗砂土、砾质砂土、砾石层、卵砾石层;②全新世如东组,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粉质亚粘、粉质亚砂土、粉细砂土。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关系,可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组): (1)液化粉砂工程地质层,由粉砂组成,分布在瓜洲以东沿江一带,为液化土层,层厚0~3m ,承载力fk=70KPa ; (2)高压缩性松软工程地质层,由粉土、淤泥质粘土组成;分布在南部长江漫滩地区,时代为全新世,层厚0~12.9m ,承载力为fk=60~125KPa ; (3)细粒松散无粘性工程地质层,由粉土、粉砂、细砂组成,分布在长江漫滩的中、南部地区,分布稳定,时代为全新世,层厚0.9~30m ,承载力fk=180~210KPa ; (4)中压缩性松软工程地质层,由粉质粘土、粘土组成,浅谈南京长江漫滩地质地貌特征及其危害 席红泽 马丽宣 袁 烨 分布在岗地及长江高漫滩区北部,时代为中~上更新统,层厚大于30m ,承载力fk=180~210KPa 该区的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地下水贮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区内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两大类。 按含水地层的富水条件和岩性特征主要分为两个含水(岩)组:(1)潜水含水组,长江漫滩区含水地层为第四纪全新世如东组,含水层厚度10~50m ,单井涌水量低漫滩区1000~2000吨/日,高漫滩区100~1000吨/日,水化学类型为HCO3Cl ~CaNa 和HCO3SO4-Ca ,矿化度多大于1克/升,硬度大于25德度; (2)浅层微承压含水组,分布于高、低长江漫滩区,含水地层为八里砂砾层,层厚一般30m 左右,单井涌水量1000~5000/日,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 为主,次为HCO3Cl ~CaMg(CaMgNa)、HCO3(CaNa),矿化度在0.50~1.54克/升之间,硬度6.31~41.50德度。 三、漫滩地基的主要危害 软土地基的危害主要是使得建于其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因沉降过大或不均匀而发生开裂甚至破坏。对公路而言,软土地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在路面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断裂、积水、路基滑塌、路面开裂,继而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频繁跳车等不安全的问题。公路软土地基问题处理不好除对公路本身造成危害,也可能对公路周边的建筑形成危害。只有有效控制和解决软土地基的危害,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公路行车安全和周围工矿企业及居民的生活、工作安全。 这种地层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上部粘性土层为软土层与硬土成互层结构,在软土层中夹有粉细砂层透镜体,下部砂层的厚度较大(3-40m ),为承压含水层,在施工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流沙、管涌等现象。不论采用集水井降水还是井点降水等降水方法,在施工过程和工程的顺利投入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安全危害。 以上是南京长江漫滩区的地质地貌的工程特征和漫滩地基对工程的危害,城市规划对漫滩区提出高要求,在这里所有科学的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措施是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探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维正,石名磊.低路堤下长江漫滩相沉积土的工程特性评价[J].东南大学.2008.09 [2]陈玉良.低路堤下长江漫滩软土地基工程性能评价[M].公路交通科技. [3]马金东,吴海明,董保军.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 作者单位:席红泽,南京高新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马丽宣,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袁烨,江苏华宁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阐述南京长江漫滩工程地质地貌特征期间危害,为城市利用漫滩区提供科学技术依据。【关键词】漫滩 地质 特征 危害

基坑降水计算

6.3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6.3.1降水井型 选6型喷射井点:外管直径为200mm,采用环形布置方案。 6.3.2井点埋深 埋置深度须保证使地下水降到基坑底面以下,本工程案例取降到基坑面以下 1.0m处。埋置深度可由下式确定: L = H h :h i x h i r 0 l (6.2) 式中: L ――井点管的埋置深度(m); H ―― 基坑开挖深度(m);这里H =12m h ——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m),这里可取一般值 0.2m ; h ―― 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的安全距离(m), 本次可取1.0m ; i x ―― 降水漏斗曲线水力坡度,本次为环状,取0.1; h i ——井点管至基坑边线距离(m),本次取1.0m ; r0 -----基坑中心至基坑边线的距离(m),本次工程案 例去最近值宽边的一半,即40m; l ---- 滤管长度(m),本次取1.0m。 故带入公式可得埋置深度L为: L=H h h i x h「0 I =12 0.2 1.0 0.1 (1.0 40) 1.0=18.3m 6.3.3环形井点引用半径 采用“大井法”,参考规范,将矩形(本案例长宽比为 2.5,小于10)基坑折算成半径为X0的理想大圆井,按“大井法”计算涌水量,故本次基坑的引用半径: X0=专 (6.3) 式中: a,b ----- 基坑的长度和宽度(m),a=200m,b=80m

亠1.16型80 4 4 8 m. 2 (6.4) 式中: 例取5d ; -系数,可参照下表格选取: 表6.1 系数n 表 a = °2OO =040 ,贝U 「-1.16 故带入公式可得本次基坑的引用半径 X 。为: 6.3.4井点抽水影响半径 由下列公式可求得抽水影响半径: t 时间,自抽水时间算起(2-5昼夜)(d ),本案 k ―― 土的渗透 系数(m/d ),这里取平均值 k =2.7m/ d ; H w 含水层厚度(m ),本次取承压含水层厚度含水 层厚度④,⑤土层厚度的总和,即为 H w =5.2 ? 6 = 11.2m , m ―― 土的给水度,按表 3.2确定,本次取圆砾 m=0.2,另外由上述计算可得 X o= 73.7m 。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1

锦绣东方二期 基 坑 降 水 方 四川中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0 年五月

案 锦绣东方二期 基坑降水方案 审批: 四川中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0 年五月

审核: 编制: 四川中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0 年五月

1工程概况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降水设计 4降水井施工 5施工组织 6质量、安全保证措施7降水维护措施 8工作量 9降水井平面布置图10沉降观测点 11井深结构图 12降水管道布置图 13沉沙池结构图

1工程概况: 拟建物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府清路东六街。场地周边东邻近电子科技大学东院宿舍区、北侧邻近电子科技大学附小,南侧为已建道路府青路东六街,西侧为规划待建道路。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u级阶地。地形平坦。场地范围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粉土、中砂、卵层组成。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砂卵石中的孔隙性潜水,河水及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成都市降水经验,本工程适合井点降水。本工程含水层渗透系数取20.00米/天,地下静止水位埋深按4.50米考虑。 3降水设计 3.1.1设计依据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99)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JGJ 120-99) “府青惠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府青惠园”总平面图》 3.1.2参数选择 根据工程勘察资料,降水计算的参数取值如下: 地下静止水位埋深按4.50米考虑,基坑开挖深度按11.50m考虑,电梯井开挖深度为13.00m,基坑采用人工挖孔桩支护的区段,挖孔桩开挖深度为16.00m, 故考虑将地下水降至挖孔桩底以下,即将地下水位降至17.00m;渗透系数k,由于涌水量计算只考滤卵石土层,渗透系数即卵石土层系数,根据地勘报告,取k =20.00m/d; 3.2降水计算 3.2.1基坑涌水量计算:

降水井计算

降水井计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基坑降水计算书 一、基坑涌水量计算 1、原始条件: 计算模型:此井点系统为潜水非完整井,采用基坑外降水。 2、井点管距边坑距离为1.5m ,滤管长度取1.0m ,直径40mm ,配有配套抽水设备;渗透系数(根据勘察报告提供室内渗透系数结合当地经验取值)(m/d )。 3、基坑涌水量计算书 基坑开挖深度6.00m ,基坑面积约为9738m 2。 (1)基坑中心处要求降低水位深度S ,取降水后地下水位位于坑底以下1.0m ,则有S=+=7.00m (2)含水层厚度H ’=16m (3)影响半径0R 基坑等效半径080.69r m = = (4)基坑涌水量()()3 002'1.366298.81lg H S S m Q k d R r -==?? ??? 二、降水井数量计算 1、根据《工程地质手册》公式验算每根井点的允许最大进水量 2、井点管的数量 经验算,34眼水井管出水量基本能满足基坑总涌水量的要求! 三、降水井深度计算 降水井深度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 H 1=6.00m (基坑深度) H 2=1.0m (降低水位距离基底要求) H 3=2.0m (水力坡度) H 4=2.0m (水位变化幅度) H 5=1.0m (过滤器长度) H 6=1.0m (沉淀管长度) 根据计算,综合考虑现场条件,又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井内必产生沉砂,因此降水井深度取13米,疏干井深度取14米。 20米。 四、补充方案 1、考虑场地南侧有明水影响,降水井加密布设。沿基坑周边布置32口降水井,井深13米,另在坑内布置20口14米深疏干井。 2、基坑集水井、电梯坑等处由于开挖较深,可布设轻型井点辅助降水。 3、降水过程中,若该设计方案中降水井不能满足基坑总涌水量,可增设降水井。

基坑降水支护方案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基坑降水、支护方案设计 (2) 第1节设计依据 (2) 第2节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 (3) 第3节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 (4) 第三章施工总体布署 (6) 第1节施工程序及进度(各工序的综合协调) (6) 第四章基坑降水工程 (15) 第五章基坑支护工程 (17) 第六章土方挖运工程 (20)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 (22) 第八章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31) 第九章雨期施工措施 (34)

第一章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文莱驻华大使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第三使馆区内,基底埋深为5m局部电梯井6m。 二、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参考附近的马来西亚驻华使馆地质勘察资料) (一)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北侧第三使馆区内,地形平坦。根据钻探结果,拟建场地在15m勘探深度内的地质构成为: 地表为人工填土,以下为第四纪冲击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 本层厚度0.50? 2.70m,层底标咼34.8437.57m。 2.素填土: 本层厚度0.40?1.80m,层底标咼3 3.9436.83m。 3.质黏土: 本层厚度9.60?10.80m,层底标高26.12?27.53m。(二)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1999年12月上旬勘探时,遇到两层地下水,第一层为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埋深 0.80?3.20m (相应于标高34.90?36.06m);第二层为潜水,静止水位埋深14.00m (相应于 标高24.22m)。近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36.00m左右(上层滞水)。 第二章基坑降水、支护方案设计 第1节设计依据

、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部分设计图纸 二、《建筑基坑支护技 三、《建筑地基与基础 四、《混凝土结构设计术规程》(JGJ 120-99) 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规范》(GB50010-2002)

降水计算说明书

XX项目 基坑降水计算说明书 一、基本条件 XX基坑深度从建筑正负零到基坑底深度5.45m,基坑降水井轴线所围区域近似为梯形,长边最长约200m,短边最宽约160m,基坑周长约640m,降水面积约26600m2。 场地为Ⅰ级阶地,场地地层主要为场区内地基土自上而下依次为:(Q4ml)①杂填土、(Q4ai+pl)②含砂粉质黏土、③细砂、④圆砾、⑤卵石、⑥圆砾混黏性土、(γ52)⑦~⑨花岗岩。场地地层的典型剖面如图。 图:场地地层典型剖面 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具有微承压性质,主要埋藏于③~④层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补给,并以蒸发及地下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每年6~9月为丰水期,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年变化幅度1.00m左右。勘察期间(1月初)为枯水期;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3.20~5.10m,平均稳定水位3.90m,高程184.49~185.57m,平均高程185.40m。 根据当地经验,粉质黏土的渗透系数经验值K=0.2-0.4m/d;细砂层的渗透系数为经验值K=1-3m/d;圆砾层的渗透系数为经验值K=60-80m/d;卵石层的渗透

系数为经验值k=80-100m/d ;粉质黏土混圆砾层的渗透系数为经验值k=5-10m/d ;花岗岩(全风化)层的渗透系数为经验值k=4-6m/d 。根据勘察单位的潜水完整井抽水试验,建议混合含水层渗透系数K=70m/d 。本工程降水含水层主要为砂层及圆砾,取混合含水层渗透系数k=70m/d 。 二、降水目的 基坑开挖深度内存在地下水,为保证地下室基础施工的质量及安全,需将地下水降至基础底板下1.0m 。 三、降水参数选取 ①渗透系数k 本工程降水含水层主要为砂层及圆砾,取混合含水层渗透系数k=70m/d 。 ②降水影响半径R 降水影响半径宜通过试验确定,本工程依据《吉林市万达广场(A1大商业)地块补充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2014.10),降水影响半径R=340m 。 ③潜水含水层厚度H 根据《本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含水层厚度12-14m 。本工程取H=12m 。 ④基坑等效半径r 0 基坑圆形概化的等效半径r 0,概化为圆形基坑,其等效半径按下列规定计算: 矩形基坑等效半径m A r 9214 .3266000=== π ⑤地下水设计降深s d 本工程场地勘察时地下水平均稳定水位标高185.40m ,基坑底标高184.10m ,则水位降深m m m m s d 30.20.110.18440.185=+-= 四、基坑涌水量计算 本地块井点降水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3、《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一、水文地质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示意图 1、基坑等效半径 矩形基坑:r o=0.29×(A+B)=0.29×(30+40)=20.3m 2、平均渗透系数 k=∑(k i×h i )/∑h i=(1×0.8+0.1×3+3×6+12×7.488)/(0.8+3+6+17.288)=6.302m3/d 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 S d= H1+s-d w=5+0.5-0.2=5.3m S w= H1+s-d w +r o×i =5+0.5-0.2+20.3×0.15=8.345m 潜水含水层:R=2S w(kH)0.5=2×8.345×(6.302×17.288)0.5=110.641m R0=R+r o=110.641+20.3=130.941m 4、井点管的长度 H d≥H1+s+r o×i+h+l=5+0.5+20.3×0.15+0.2+1=9.745m 5、基坑涌水量计算 基坑远离边界:Q=πk(2H-S d)S d/ln(R0/r o)=3.14×6.302×(2×17.288-5.3)×5.3/ln(130.941/20.3)=1647.937m3 /d 6、单井出水量 q0=120π×r s×l×k1/3=120×π×0.025×1×6.3021/3=17.409m3/d 7、井点管数量

两层双柱岛式地铁车站结构水平向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第25卷增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ol.25Supp.1 2006年2月 Chinese Jour nal of Rock Mecha nics and Engineering Feb.2006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05–06–01修回日期2005–11–21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07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4124) 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创新基金项目(BSCX200515)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庄海洋(1978–) 男 2000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 现为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地下结构抗震 面的研究工作 E-mai l zhuang7802@https://www.doczj.com/doc/516361570.html, 两层双柱岛式地铁车站结构水平向非线性 地震反应分析 庄海洋1 陈国兴1 胡晓明2 (1.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09 2.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20) 摘要摘要采用在ABAQUS 软件上开发实现的土体动非线性黏弹性模型模拟土的动力非线性采用J.Lee 提出的混凝土动力塑性损伤模型模拟隧道管片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下的非线性特性利用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 对南京地区两层双柱岛式地铁车站结构的水平向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分析表明 地铁车站在侧墙 和顶板中板和底板的连接处发生动应力集中现象其中尤其是在中板和侧墙的连接部位动应力反应尤为严重 其次是上层中柱顶端和下层中柱底端出现很强的动拉压应力在中板和中柱的连接部位也出现很强的动应力集中 现象 这些计算结果表明 两层双柱岛式地铁车站结构的中柱和中板是地震反应最不利部位 这应引起地铁车站 结构设计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关键词岩土工程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土体动非线性黏弹性模型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ABAQUS 软件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TU 43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1000–6915(2006)增1–3074–06 ANALYSIS OF NONLINEAR EARTHQUAKE RESPONSE OF TWO-LAYER DOUBLE-COLUMN SUBWA Y STATION STRUCTURE ZHUANG Haiyang 1 CHEN Guoxing 1Hu Xiaoming 2 (1.Institute of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9 China 2.Zhejiang Institute of Hydraulics and Estuar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0 China) Abstract The nonlinear earthquake response of two-layer double-column subway station built in Nanjing City is analyzed by ABAQUS software.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under cyclic loading is simulated by a dynamic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proposed by authors which is implemented in ABAQUS software.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under cyclic loading is simulated by plastic-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proposed by Jeeho Le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es in the junctions of side walls and level boards and level boards and columns.Especially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es severely in the junction of side wall and medial board and columns and top or bottom boards.The junctions of subway station should be reinforced.K 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nonlinear earthquake response dynamic nonlinear constitutive viscoelastic model of soils plastic-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ABAQUS software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与降水计算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与基坑降水计算书 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

2009.6 一、基坑降水方案: 1、本次降水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规范、标准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与市政工程降水技术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参考资料) 附近正在施工的A区基坑降水方案 2、场地地质条件: 该场地主要含水层为第2层黄土状粉质粘土、第4-1卵石土及闪长岩残积土、全风化层。 场地地下水位按照31.00米(绝对标高)考虑,综合渗透系数参考附近地质报告(该场地北侧济南万达广场住宅区C区、D区)和有关文献规范,综合考虑场地地质条件,取3m/d,水位降深酒店部分和商业部分分别为6.90米和8.40米。 3、周边环境情况: 商业综合体基坑北侧为拆迁场地,平坦开阔,规划为万达广场美食街; 东侧距现有人民商场最小距离约8米;人民商场基础形式为天然基础,基础埋深约2.00米,无地下室。 南侧为经四路,西段距规划红线15~16米,红线外分布有管线和下水道,距现有人防工程最小距离20.7米;南侧东段距规划红线约10米,红线

外为人行道,分布有管线和下水道,距现有人防工程最小距离13.20米;城市管线埋深一般为1.50米--4.00米; 基坑西侧北段和酒店基坑相距18.85米,间为场地内施工道路。 西侧南段分别分布有6层砖混办公楼和鲁能大厦,其中6层楼为天然地基,一层地下室,基础埋深约3.50米,距基坑约3米;鲁能大厦13层,采用承台嵌岩桩基,底板埋深约3.6米,距基坑约4.80米。 酒店基坑北侧为拆迁场地,平坦开阔,规划为万达广场美食街;东侧北段与商业综合体为邻,间距18.85米;东侧南段分别分布有6层砖混办公楼和鲁能大厦,距离分别为4.3米和9.5米; 南侧为经四路,距规划红线17~18米,红线外为人行道,分布有管线和下水道;西侧为纬一路,距规划红线8~10米,红线外为人行道,分布有管线和下水道,城市管线埋置深度一般为1.50--4.00米。 4、降水方案: 降水设计时,我院已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对比,特别是拟建场地北侧万达广场D区降水类比,D区水位降深一般为6.00米,基坑面积与本基坑类似,且降水时间至现在已经延续有四个多月时间,周边建筑物、管线以及地面沉降变形不明显,基坑降水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经实践证明影响不大。 根据济南万达广场住宅区现在正在降水施工的效果,以及基坑降水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综合分析,认为采取大口径管井降水结合坑内疏干明排措施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要求,同时,采取密切的监测和必要的回灌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计算例题(材料特制)

轻型井点系统设计计算示例 某多层厂房地下室呈凹字形,其平面尺寸如图1-76所示,基础底面标高为-4.5m,电梯井部分深达-5.30m,天然地面标高为-0.40m。根据地质勘测资料:标高在-1.40m以上为亚粘土,再往下为粉砂土,地下水静水位在-1.80m处,土的渗透系数为5m/d。基坑边坡采用1∶0.5,为施工方便,坑底开挖平面尺寸比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出0.5m。 图1—76 某地下室现场 根据本工程基坑的平面形状和深度,轻型井点选用环形布置并在凹字形中间插入一排井点,如图1-77所示。 井点管的直径选用50mm,布置时距坑壁取1.0m,其所需的埋置深度(从地面算至滤管顶部)用(公式1-54)计算,则至少为: (4.5-0.4)+0.5+17.5×0.1=6.34m 由于考虑轻型井点降水深度一般以6m为宜及现有井点管标准长度为6m,因此将总管 埋设在地面下0.6m处即先挖0.6m深的沟槽,然后在槽底铺设总管。此时井点管所需的长度: 6.34-0.6+0.20(露出槽底高度)=5.91(m),(小于6.0,可满足要求)。 电梯井处的基坑深度比其他部分要深0.8m ,所以该处井点管长度改用7m。

井点管的间距,考虑粉砂土的渗透系数不大,初步选用1.6m 。 总管的直径选用127mm ,长度根据图布置方式算得: 2(67.6+2×1.0)+(46.4+2×1.0)+(46.4-2×1.8-2×1.0) = 276.2 (m) 抽水设备根据总管长度选用三套,其布置位置与总管的划分范围如图所示。 图1—36 某工程基坑轻型井点系统布置 a )平面布置图(1、2、3—三套抽水设备编号、同时表示挖土时情况); b )高程布置图 现将以上初步布置核算如下。 1)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不完整井考虑,由于凹字形中间插有一排井点,分为两半计算:含水层的有效深度H0按表1-9求出: ,所以 m H (99.10)00.194.4(85.10=+=) 基坑中心的降水深度)(2.35.08.15.4m s =+-= 83.00 .194.494 .41' / =+=+s 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