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文学类型

文学概论-文学类型

文学概论-文学类型
文学概论-文学类型

文学作品论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

文学作品的类型,指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指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现实:物理、心理。

黑格尔:从开始到更高,艺术经历了象征、古典和浪漫三个阶段。

尼采:日神艺术(现实)、酒神艺术(理想)。

根据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文学作品的类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一、现实型文学

(一)含义:

形式:写实。

目的:再现客观现实。

(二)特征:

1.再现性

(1)摹拟现实: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具体刻画或摹拟。

(2)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随意性。

(3)隐蔽的倾向性:主观的情感评价内容融于客观再现中。

2.逼真性

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的描绘。

(1)客观事物的感性状貌和细节要真实。

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地一声吼,店内空缸空瓮,皆嗡嗡有声。

(2)以描写见长。

(3)人物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二、理想型文学

(一)含义:

形式:侧重直接抒情。

目的:表现主观理想。

(二)特征:

1.表现性

(1)主观理想高于一切。

(2)直接表达情感态度。

2.虚幻性

(1)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拟的方法。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莽: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莽汉)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帛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35年10月)

(2)多表现理想中的英雄。

(3)创造奇人、奇事、奇境。

三、象征型文学

(一)含义:

形式:暗示。

目的:寄寓审美意蕴。

(二)特征:

1.暗示性

(1)寄寓某种意蕴(具有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性)。

(2)以间接的方式暗示意蕴。

2.朦胧性

(1)具有超越个别形象的宽泛意义。

(2)文学意象是一种变形化、拟人化的假定性意象。

现实型文学:生活中存在的;

理想型文学:生活中不存在的;

象征型文学:对生活中存在的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虚构出非现实性的事物。形象是假定性的形象。

变形:变形手法是作家根据表现主观情意的需要而对人物、事件、环境、景物等所作的非常态的描写。它改变了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表面上与实际相悖,深层上又与情理相通。这种有意识的改变(夸大、缩小或其他变化)所描绘的事物的性质、形状、颜色、其目的是要获得更丰富的表现力,引发人们的惊异之感,以强化其审美感染力量。“变形”在文艺创作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古代的神魔

小说和诗词中常有变形描写(如哪吒),但是作为象征型文学的一种惯用的手法,它又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它已从外在的变形转化到内在的变形,成为表现作家内心超常体验的重要手段。

现代变形手法是作家的超常体验和危机感,使整个世界在作家的心中变得神秘、怪诞,不可理喻。作家采用变形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现实生活的荒诞不经给人们心灵造成的扭曲和变态。作家创造出来的形象远离生活的自然真实和逻辑秩序,与客观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一)古代:文学类型初步形成

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这期间,各种文学类型相互杂糅。一部作品,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

1.中国:

现实型:《诗经》→《史记》→杜甫、白居易诗歌→明清小说

理想型:《楚辞》→李白诗→《西游记》、《聊斋志异》等

象征型:《庄子》→禅诗→王维、李贺、李商隐

2.西方:

《荷马史诗》(理想与现实)→古希腊戏剧(三者兼有)→中世纪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象征与理想)→《神曲》(三者兼有)→文艺复兴内的《十日谈》(现实)、莎士比亚戏剧(现实与理想)、《巨人传》(现实与理想)、《唐吉诃德》(现实与象征)

(二)近代:文学类型充分发展

1.浪漫主义文学

起于18世纪末,来自中世纪的“浪漫传奇”,雨果《〈克伦威尔〉序》为其宣言。如:

具体作家:雨果、歌德、拜伦、雪莱、湖畔诗人(柯勒律治、华兹华斯、济慈)、乔治·桑。

2.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1795年,席勒有《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1888年,恩格斯致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信:“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具体作家:斯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托尔斯泰、陀斯妥也夫斯基、果戈理、狄更斯、莫泊桑、屠格涅夫、契诃夫。

3.象征主义文学

1857年《恶之花》出版。

19世纪70年代最终形成。

爱伦·坡、波得莱尔、艾略特等。

莫里亚斯1886年为象征主义命名。

1886—1891达到鼎盛期。后期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

前期:魏尔伦、兰波、玛拉美。

后期:里尔克、叶芝、艾略特。

在中国的影响: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卞之琳、戴望舒。

(三)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

1.现实型文学的发展

(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高峰

(2)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延续:高尔斯华绥、托马斯·曼、莫里亚克、罗曼·罗兰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高尔基(前苏联)

(4)“两结合”现实主义:中国

2.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

理想型文学与象征型文学的衍化,产生了现代主义文学。

(1)含义:与现实主义相对,先锋主义。

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

二战后: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2)现代主义的时代特征、哲学根源和思想内容

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危机、法西斯横行、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兴盛。

哲学根源:尼采、胡塞尔、柏格森、萨特、弗洛依德等。

思想内容: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与危机感。

(3)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

①强调心理真实、重艺术幻想。

②重形式创新。

③表现手法离奇、怪异。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学理论的常用术语(概念),一般用来概括文学思潮、划分文学史或文化史的发展阶段。这些术语的引入和大量使用,始于五四新文学时期。同时,它们也取代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常用术语。

人类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概念去把握认识对象。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对象却复杂多变。在概念和对象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裂缝,人们需要不断地调整概念的内涵,以适应多样多变的对象。因此,给上述概念下定义,常被视为理想的冒险。

“《诗经》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楚辞》开创的浪漫主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传统。”

对此,钱钟书说:

“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

(《七缀集》)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体裁

一、体裁的分类

体裁又称样式。指由形象塑造的不同方式、语言运用及结构布局等因素有机结合而显现出的作品外部形态。体裁就是文学作品存在的具体样式。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学分类是“二分法”,即把所有的文章按有韵无韵分为“文”和“笔”两类: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刘勰《文心雕龙·总术》)

基本分类有两种:

1.三分法:以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

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亚里士多德、歌德等。“诗”与“类”。

2.四分法:以语言运用、结构方式的特点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新的边缘性的文体:广播剧、影视文学、电视文学

二、诗歌

按表达方法:抒情诗、叙事诗

按音韵格律和结构方式:格律诗、自由诗

1.含义

2.特征

⑴凝练性(概括性)

诗歌形象中的客体特征是一种类的概括的特殊性,而不是个体特征。这是诗歌创作的特殊规范。

这种概括性,决定了诗歌捕捉的生活特征,只能是类型的特征。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代诗人江为写有:

竹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代诗人林逋改“竹影”为“疏影”,改写竹为写梅花。这不是具体时空下的具体梅花,不是梅花的个体特征,而是类的特征。

王君卿在扬州对东坡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林和靖梅花诗。然,李与桃皆可用也。”东坡言:“可则可,只是桃李花不敢承担。”因为,“暗香”只属于梅花,而不属于桃李。

诗从根本上说,是类的概括。散文,则是写实的。

黑格尔说:“建筑和诗都很难看作自然的摹仿,因为这两种艺术都不限于单纯的描写。”

当诗描绘具体的生活场景、过程、人物、对话时,概括性便不能充分发挥,于是就成为叙事诗,篇幅也加长了。

叙事诗的成就,一般地说,在其社会思想内容,而不是艺术感染力。

诗与散文,不只是量的区别。散文重在刻画特殊的个体,诗则是非个体化的类的概括。诗中表现的生活是概括化的,不能按事物个体特征的准确性来要求。

梅里美说:普希金是“按自己的方式讲普遍的事情。”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最接近哲学。“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地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诗或抒情文学,在面对生活时,倾向于事物的整体,带有高度的概括性。如果陷于对具体的人、事、物、景的描写,抒情就会向叙事退化。

抒情诗要求的是对生活的概括。诗人对生活的类的概括能力,是衡量诗才的标准之一。

⑵跳跃性

受概括性的制约,诗不可能把表现对象事无巨细地描述出来。诗可以省略一般过程的交代,把过去和现在、原因与结果、现象和本质直接联系在一起。于是便可在行与行、节与节,甚至一行内实现大幅度的跳跃。

跳跃可表现在语言方面,也可表现在结构方面。

①时间跳跃:

往昔

早晨,父亲拉着儿子的小手

走进故宫

黄昏,只剩下满脸皱纹的儿子

蹒跚地踱出宫门

②空间跳跃:

九点种

空洞的钟

死鸟

万物沉睡的房间

仿佛有人叹息

大地凝然不动

一个男人唱着歌

窗无声而开

③时空跳跃:

舒婷《无题》

④客观动态向主观动态跳跃:北岛《枫叶和七颗星星》

⑤关联式动作跳跃:

北岛《触电》

⑥平行式跳跃:

北岛《走吧》、《一束》

⑦对比式跳跃:

臧克家《有的人》

⑶音乐性

压韵(“韵律十三辙”)→外在节奏→内在

顿(音尺、音步、音组)

文学作品分类的词汇

书籍英语 通俗小說:popular novel 偵探小說:detective novel 歷史小說:historical novel 愛情小說:love novel (= romance) 懸疑小說:mystery novel 推理小說:whodunit 冒險小說:adventure novel (= saga) 武俠小說:kung- fu novel 幽默小說:humorous novel 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 短篇小說:short story 極短篇:short short story 戲劇 戲劇:drama 短劇:short play 喜劇:comedy 悲劇:tragedy 鬧劇:farce 通俗劇:melodrama 雜文 雜文:miscellanies 短論:essay 評論:review 書評:book review 學科 星相學:physiognomy 考古學:archeology 生物學:biology 大氣生物學:aero- biology 語言學:linguistics 動物學:zoology 天文學:astrology 氣象學:meteorology 地震學:seismology 心理學:psychology 醫學:medicine 藥學:pharmacy 昆蟲學:entomology 新聞學:journalism 財政學:finance 經濟學:economics 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 魔術:magic 故事書 故事書:storybook 傳奇故事:legendary 民間故事:folklore 童話:fairy tale (= nursery story) 童謠:carol 寓言:fable 傳記

文章体裁分类汇总

文章体裁分类 一、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即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诗歌:诗、词、曲、民谣等;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一)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种类有: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戏剧(略) (五)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3)神话故事;(4)民间故事;(5)传说;(6)回忆录 二、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三、相关常识 (一)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二)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四)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五)中国古典文学体裁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 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 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答案补充

文学概论考题

文学概论考题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文学概论_A 一、单选题 1.(4分)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 ? A.康德 ? B.黑格尔 ? C.席勒 ? D.斯宾塞 答案A解析第三节文学作为活动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2.(4分)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 A.文采 ? B.情感 ? C.观众 ? D.文化 答案C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 3.(4分)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 ? A.文学积累 ? B.文学创作 ? C.文学鉴赏 ? D.文学批评 ? E. 答案B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4.(4分)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是

? A.物质实践活动 ? B.精神活动 ? C.物质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 ? D.复杂的多层次系统活动 ? E. 答案B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5.(4分)“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 ? B.英加登 ? C.荣格 ? D.弗洛伊德 ? E. 答案A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发生 6.(4分)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 ? B.诗歌 ? C.戏剧 ? D.散文 ? E. 答案B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A.立普斯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布洛 答案D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8.(4分)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句名言是()所讲. ? A.席勒 ? B.莎士比亚 ? C.荣格 ? D.弗洛伊德 答案C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四节文学风格与文化 9.(4分)着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 A.俄国形式主义 ? B.新批评 ? C.接受美学 ? D.结构主义 答案A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 10.(4分)从文学观念上说,“寓教于乐”应该属于 ? A.“表现”说 ? B.“实用”说 ? C.“再现”说 ? D.“客观”说 ? E.

对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再认识

对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再认识 摘要:内容与形式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两者的关系如何一直是历代中外文学理论家思考、争论的问题。本文分析比较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认识到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中展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内容;形式;关系 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通过塑造形象,生动地反映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及其所包含和体现的作家的思想感情,主要由题材、主题、情节等要素构成。文学作品的形式则是指作品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段和外部形态的有机结合,主要由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等要素构成。两者孰轻孰重,关系如何一直都是历代中外文学理论家思考、争论的问题。下面分析几种按时间顺序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关系论,以期对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进行再认识。 一、内容决定论 这一关系论在中外文论史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认为文学的价值主要在于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如中国古代的文人就一直倡导“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文”与“诗”作为文学形式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能“载道”、“言志”,承载文学的内容。显然,内容是重于形式的。再看中国文学史上几次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从新乐府运动,到古文运动,无不打着反形式追求、反靡丽文风的旗号。因此,过于追求的华丽的语言以及纯形式的文学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坛大多不被认可。在西方,有文艺理论家指出,文学就如一面镜子,能照现出自然与社会生活;文学又像一盏灯,可显亮出人的情感和灵魂。但无论是镜还是灯,它们的价值都不在自身,而在其所照现和显亮的内容。可见,西方也有理论学派认为文学形式的价值取决于它所承载和表达的内容,内容才是文学作品的真正目的,形式只是手段和工具[1]。 对于这个这一关系论,我们可以看到它对于提倡言而有物、激励作家以良知和责任感关注社会民生、启蒙大众等方面卓有成效;另一方面,它对于防止那种华而不实的文风以及避免作家过于脱离现实、孤芳自赏等方面也是有成效的。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内容决定论一旦被狭隘化并推至极端,就会给文艺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一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小说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 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1 以主人公命题,如《孔已己》;2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灌园叟晚遇仙女》;4 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5 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 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 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 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三、戏剧

小说题材分类

小说(虚构的文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宝清县第二高中黄玉梅编辑整理 【虚构与真实】: 故事情节——(生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的真实) 人物形象——(典型)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细节的真实) 主题思想——(深刻)以小见大,反映人性、社会 (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性善恶、人生哲理、思想观念、社会问题)。 【关注时代、地域、题材】 1、时代——民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外国小说)。 2、地域——江南水乡、黄河流域、湘西文化、陕北、山东、东北、蒙藏 3、题材分类——乡土文学、都市文学、革命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 【小说的题材与主题(思想情感)】 一、乡土文学(乡村文学): 1、解放前——多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小说创作主要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二三十年代,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红高粱》“湘西派”《边城》“荷花淀派”“山药蛋派” 主要特征: 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 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赞美、热爱,而这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 2、城市化进程中——从“传统农业”走向“工业时代”,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与城市化相伴的往往是享乐主义的盛行和精神家园的失落。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中国人本来就面临着精神困惑。 作家永远是人类良知良能的守望者。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乡土,回望传统,守望精神家园,表达对美好家园的眷恋、怀念,呼唤精神家园的回归。 二、都市文学(城市文学): 1、解放前---- 在茅盾之前,鲁迅等人的小说创作主要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较少表现都市的生活。茅盾的小说,如《子夜》等全面描写了都市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现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在都市中各阶级、阶层的人物。并且,茅盾还开创了“时代女性”和“资本家”两大人物形象系列,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由于茅盾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老舍《有声电影》、朱自清《》、郁达夫《故都的秋》) 2、当代城市文学——是指城市生活浓厚的政治色彩、商业色彩以及大众化色彩,经由创作主体心灵的感受与投射,赋予城市文学文本相应的文化风貌,功利性(包括政治功利和物质功利)、世俗性、娱乐性构成了城市文学最核心的意义要素。 三、革命文学: 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对旧文学,是提倡新文学,是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批判封建思想、抨击封建主义文学,歌颂“民主,自由”,追求“个性解放”。 语言上反对文言,提倡白话,用白话写作。 2、抗战文学:14年抗战中仅仅中国的军民人员伤亡超过3000万以上。 抗战小说指中国现代小说家表现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浴血奋战,抵抗直至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小说,包括由多个流派,众多小说家创作出来的和难以数计的作品。有战争期间发表的,也有战后发表的。从整体看,中国抗日题材文学具有史诗性、真实性和政治性。 主要包括3部分: 一是上海、北京等沦陷区的小说,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抗争,以艺术的形式记载日寇、汉奸的罪行,歌颂人民的不屈斗争。《四世同堂》《青春之歌》 二是国统区、沦陷区的小说,一部分表现了爱国军民的奋起抵抗,较多的则以张天翼、沙汀、茅盾、巴金、艾芜、张恨水的作品为代表,暴露了腐败统治的黑暗内幕。《红岩》 三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小说,以赵树理、孙犁、马烽、西戎等的作品为代表,既热烈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的英勇斗争,又生动地表现了民主根据地的新生活、新气象,小说创作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马峰和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刑野的《王二小》、管桦的《小英雄雨来》、华山的《鸡毛信》等等。 四、伤痕文学: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反思文学:“反思”一词是哲学上的一个术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怀疑以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作家们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他们视野更加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不再像伤痕小说那样直接展示个人所受的伤痛,而是较冷静的审视和挖掘造成这些伤痛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 五、改革文学:改革文学在它的发展初期,侧重揭示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强调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感应着时代的节奏,改革的每一步进展都在文学中得到了及时的反映。叱咤风云、大刀阔斧的“开拓者”与保守势力的尖锐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改革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随着改革的深化,作家们反映改革的视野更加阔大、眼光也日益深入;在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作品更注重剖析在改革中日益显露出来的国民身上的落后的文化因袭,表现改革对人的传统价值尺度的冲击,揭示商品经济冲击下旧有生活方式的逐渐瓦解,以及所有这些在人的心灵上产生的强烈震动。这既是改革文学的深化、也是文学使自己不再附庸于政治的一种努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是改革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举例论述文学作品的类型

举例论述文学作品的类型 内容摘要:举例分析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三种文学类型,对三种类型进行了区别。 文学作品类型的含义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形式,和文学体裁有本质的区别。 文学作品的约定文类有三种: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这是一般的文学作品的类型分类。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如按创作手段分为:口语文本,文字文本,印刷文本,大众媒介文本和网络文本;按创作动机分为:主导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大众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本;按创作题材的分类尚未统一。 本文已约定文类的文学作品类型的三种形式,进行举例分析。 一、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1.再现性,现实型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文学作为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一方面,它应在其话语系统中,真实地再现现实矛盾与规律;另一方面,文学应在认识基础上,显示出对现实矛盾和规律的情感评价。 2.逼真性,现实型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再现现实矛盾和本质规律,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讽刺了一些心灵丑陋的旧中国人。 根据鲁迅做小说的目的、治疗国民弱点的论述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言论,我们可以概括《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社会、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他还受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阿Q正传》之所以说是典型的现实型文学是因为它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鲁迅娴熟地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采用了融现实与历史于一炉的手段,“杂取种种人”,创造典型形象,勾勒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从而使典型具有极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另外小说采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作品引起人们的阵阵笑声,但同时又是一出写得异常沉重的悲剧,寓庄于谐,亦庄亦谐,在笑声里隐含着深沉的忧郁与哀痛。 并且文章用“传记”式结构,塑造了一个圆满的典型形象。小说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以叙述为主,把情景和场面描写融入叙述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复杂命运和性格。 《阿Q正传》的基调是悲喜剧相结合与出色的讽刺艺术。其喜剧因素由夸张、幽默、滑稽、讥嘲、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构成。讽刺艺术主要分两类:对赵太爷等重在揭露其贪婪阴毒的丑恶灵魂;对阿Q则是含泪的鞭挞,重在显示其虚妄、健忘和耻辱。这种逼真性,使当时社会中的矛盾和人民的压抑淋漓精致的表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贾平凹《废都》,《秦腔》;老舍的《四世同堂》;余华的《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也都是现实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68(高中阅读)

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 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一般说来,均与社会有关。但社会对作品结构形式的影响关系,至今仍不太明了。我们不很清楚为什么唐代没有像宋代那样的词,社会究竟能不能对作品的结构形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态度能否成为作品构成的要素。由于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只跟作者或作者族群的思考方式有关,除非实际的社会组织与生活有特殊明确的证据,否则,以上这些问题恐怕都是难以回答的。 但就作品的内容形式来说,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就明晰得多了。作品中的事件,往往取材于社会及生活,它所表现的思想,亦需与社会相呼应。因此,有些研究者便很兴奋地主张文学的本质即在于表现社会,甚至于可以作为反映时代的社会史文献。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他自认为是在撰写一部 19 世纪的法国风俗史,但他也深知,凡是艺术家都应该研究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寻找人物与事件的意义、思考自然的法则,并观察社会与永恒法则间的关系,而不可以只是摹写或记录现实。这种讲法,刚好说明了文学作品固然可以选择社会事件为题材,但社会事件并不能决定作品的价值与主题。倘能发掘人生的意义、探寻永恒的法则,则脱离社会与生活,直以冥想幻思为之,亦无不可。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作品模仿现实世界,是作家古老的梦。但是,文字本身只是个符号,符号诚然可以代表事物,但它总不等于事物。换句话说,文字这个象征系统与社会实践结构系统之间,只是一种象征的指涉关系,它永远不能等于社会现实。其次,象征系统是由作者主观地安排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它表面上仿佛复现了一个客观世界,但实际上这一组有组织的象征经验却来自作者特殊的臆造。所以,莫泊桑才会说:“有才能的现实主义者,倒应该叫做臆想制造者才是。作家除了用他所掌握和能运用的全部艺术技巧,来忠实再现这个臆想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使命了。”这种臆造,正显示了作者面对社会事件时,必有他独到的意义追求。在文学作品中,一切事件与人物,均为表达此意义而存在,是否取材于社会及生活,根本无关宏旨。 但话虽如此,我们却不能说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和意义追求与社会无关。因为作品的思想,通常总是跟社会相呼应的。所谓呼应,是指以下三个方面:与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关系、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和对社会的批评。文学作品有时会响应、鼓动、顺从社会流行的价值观,但有时也会对时代风气提出反面的意见,或对抗或超越,一如它也必然会对社会现状有所认同或批判。一部文学作品,在此必有其选择,只不过这种抉择,我们不宜遽视为作品优劣的衡量依据,因为反抗或批

文学作品的类型

文学作品类型 现实型文学(现实主义文学) 理想型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的特征 (一):再现性 现实型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是刻画或模拟。他理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于现实生活。 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文学作为反应,是两者的统一。一方面,真实的再现现实矛盾与规律;另一方面,在认识基础上,显示出对现实矛盾和规律的情感评价。 作品分析: (二):逼真性 定义: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地描绘。客观事物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1)写实 (2)细节的真实 作品分析: 听见前面大家拿吃时的铝盒碰撞声,他常常闭上眼睛,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的将嘴巴或下巴上的饭粒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在移动,转了上身找……吃完后,他把两双筷子允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棋王》阿城(本段抓住现实生活,从本有的事物中汲取材料,描绘得逼真动人,让人身临其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理想型文学 (一)定义: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型和虚幻性。 特征: 1、表现型:只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作品分析: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⑹。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⑺,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⑻似的。《故乡》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与现实的一个比照,从而突出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 2、虚幻性:夸张、变形、虚构(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内心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作品分析: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人是需要睡觉的。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 妇人。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定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秘书主任的逃走仿佛使一直比较镇定的父亲也慌乱万分,因为他非但自己不去追赶那人——《变形记》(虽使用变形夸张,遵循内心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西游记》

形式和内容

1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内容,由于条件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一对广泛而又具体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部小说或一出戏,总是抒写着某种思想、感情和描述着某些人、某件事,表达着一定的生活内容;而这些内容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们在语言、体裁、结构和表现方法上各不相同。如果把所有这些不同的作品加以分析归纳,则每一部作品都具有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抒写什么,描述什么,这是它的内容;怎样抒写,怎样描述,这是它的形式。我国古典诗文理论里,就已开始把文学作品分为志(情)与文、质与文、意与辞、实与华、情与采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志(情)、质、意、实等概念,都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即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辞、华、采等概念,都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即相当于形式的概念。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从创作过程看,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然后才有用来表现这种内容的艺术形式。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了深刻的感受,在脑海里逐渐形成生动的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酝酿和构成作品的主题,然后才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把这些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组织起来,赋予一定的形式,构成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不是并列的、没有主从之分的,在两者之间,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 2含义: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以及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是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之一。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辩证关系:1、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2、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3、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意义:自觉运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的原则,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自觉运用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原则,可以利用旧形式和创造新形式为新内容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克服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 3

文章体裁分类

文章体裁分类 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 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铺垫、烘托、对比、象征等。了解散文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是阅读散文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象征可使思想、感情形象化、具体化,可使文章表达得更含蓄、更深沉。用第一人称,可使叙述显得亲切、真实;用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便于进行抒情,而且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便捷、更深入地进行阅读了。 备战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设题形式及解答指导 作者:河北辛集市新垒头镇第二中学孔凡丽河北辛集市中学薛吉辰本文共浏览305次文学作品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难点,了解有关的设题形式,可有助于试题的解答。 一、表达方式类 设题形式: 1. 对“××”表达方式举例加以说明。 2. 这种写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3. 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人称?有什么作用? 名师出招: 1. 确认指定句子或语段所用的表达方式。 文学作品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五种,其中记叙、描写和抒情是测试重点。 记叙的形式主要有顺叙、插叙和倒叙三种。 采用顺叙手法,能使读者容易把握事件的发展的来龙去脉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 采用插叙手法,能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波澜起伏,曲折回旋。 采用倒叙手法,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增强艺术效果。 除此之外,记叙过程中还有三种人称的变化, 采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也便于直接抒情。 采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仿佛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对话,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另外还可以使物拟人化。 采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就描写对象说,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就描写方式说,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人物描写方式属于正面描写,人物描写的方式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采用人物描写方式,能以形传神,增强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揭示人物心理和性格,表

文学体裁及分类

第一部分:四大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 一、小说 1.小说的概念及分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按照体例格式,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 2.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小说的情节,首先要完整,从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要求有完整的情节。其次要紧凑,即做到简练而不冗繁、集中而不分散,主线鲜明,可有适当的跳跃却并不中断。第三要新颖,即不落俗套,这样可以避免读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乏味感。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情节应生动曲折;同时,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它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应该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塑造人物是小说的重要任务。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 环境是小说第三个要素。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小说人物总是生活于特定环境,环境总是为特定人物服务的。环境和人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首先,环境创造人物。环境不仅仅是人物生存的场所,还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动因。其次,人物也创造了环境。人物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环境。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 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4.小说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种类;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按小说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现代小说(如《阿Q正传》、科学幻想小说、公安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作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狂人日记》)、书信体(如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文学的形态类型

《文学概论》第03章在线测试 《文学概论》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41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新古典主义产生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6世纪 D、15世纪 2、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属于 A、现实主义文学 B、现代主义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新古典主义文学 3、新古典主义最早产生于 A、法国 B、俄国 C、英国 D、德国 4、主张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子反映生活的文学类型是 A、现实主义文学 B、现代主义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自然主义文学 5、主张从遗传学、生物学角度写人的是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B、意识流文学 C、自然主义文学 D、新古典主义文学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文学思潮的特点包括 A、文学思潮不是少数人的臆想,而是较多作家、理论家的一致认同 B、以张扬某种文学观念为标志

C、有自觉组合与不自觉组合两种方式 D、既有重要的作家作品,也有重要的理论著作 2、属于新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是 A、经常表现异化主题 B、崇尚理性 C、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历史 D、喜用高雅的语言 3、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包括 A、关注现实、正视现实 B、表现异化主题 C、注重白描手法和细节真实 D、富有真实感 4、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包括 A、表现异化主题 B、追求理想境界 C、注重细节真实 D、大胆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E、崇尚自然 5、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包括 A、表现异化主题 B、崇尚自然 C、强调人的精神世界比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世界更加真实 D、表现的隐喻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精品】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态。 2.理想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管理想的文学形态。 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 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 情的文学体裁。 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 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特征:内指性、心里蕴含性、阻据性 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特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四.文学典型 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 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 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

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 五.意境、意象、审美 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六.叙事 1.定义: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2.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3.特征: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七.结构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 事件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 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 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 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十.抒情性作品 1.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 相对。 内容---抒情内容:情感,过程,意义 构成要素 形式---抒情话语:声音,画面 结构要素

谈谈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文学院103班姚宇敏28号关键词: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决定地位反作用完美结合 内容摘要:各类文学作品都有它的内容与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在文学创作中,单纯的追求形式或内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是违反文学发展规律的,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我们通过了解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的关系,进一步去探讨文学作品形式的主要因素,使形式适应内容的需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内容与形式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一对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阐述过这一观点:“世界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谓内容,是指构成事物内在的各个要素的总和;所谓形式,就是指事物内容各个要素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态,它是事物存在的具体方式”。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世界上,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所有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一、文学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在文学作品中,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也是有机的统一体,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那么,什么是文学的内容,什么是文学的形式呢?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在他看来,“绝对理念”是宇宙的本源,文艺通过感性的艺术形象显示绝对理念,是由绝对理念发展出来的形式之一,而且是最不完善的一种。②显然,这是客观唯心主义在文艺的内容问题上的表现。根据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后创造出来的。它包含着客观因素——现实生活;也包含着主观因素——作家的思想感情。具体地来说,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展现的社会生活,以及这种艺术形象所隐含的思想意蕴;文学作品的形式则是文学作品内容的载体,它是指作品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部表现形态。所以,作品的形式是为表现作品的内容服务的。 别林斯基说:“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消灭了内容; 反过来也一样: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这句话说明了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内容的载体,文学作品的内容需要靠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加以组织、表现和物化。如果说内容是一个人的灵魂,那么形式就是一个人的肉身,没有了灵魂,那个人便如同行尸走肉,没有喜怒哀乐,或者说一个人没有了肉身,灵魂便无所寄托,那就无法被世人了解。只有灵与肉的统一结合,才更丰富,更有灵性。由此可见,内容与形式构成了文学作品不可分开的有机统一的因素。 二、文学内容的主导决定地位 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并不意味着内容与形式是并列的,处于同等的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