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救护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矿山救护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矿山救护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矿山救护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SH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SH 1011—2014

矿山救护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Management system of safety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mine rescue team–

requirement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2014-5-1发布2014-7-1实施

目次

前言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4 管理要素及要求 (6)

4.1 总要求 (6)

4.2 安全救援方针 (6)

4.2.1 一般要求 (6)

4.2.2 方针内容 (6)

4.2.3 管理要求 (6)

4.3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策划 (6)

4.3.1 一般要求 (6)

4.3.2 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6)

4.3.3 目标及其管理 (7)

4.3.3.1 目标 (7)

4.3.3.2 目标管理 (7)

4.4 体系文件 (7)

4.4.1 一般要求 (7)

4.4.2 安全手册 (7)

4.4.3 文件控制 (7)

4.4.4 记录控制 (8)

4.4.5 制度管理 (8)

4.5 风险管理资源、职责、机构 (8)

4.5.1 一般要求 (8)

4.5.2 资源 (8)

4.5.2.1 安全投入 (8)

4.5.2.2 资源配置 (8)

4.5.3领导者职责 (9)

4.5.4 管理机构 (9)

4.6 风险评估与控制 (9)

4.6.1 一般要求 (9)

4.6.2 风险识别 (10)

4.6.3 风险分析和评价 (10)

4.6.4 风险控制 (10)

4.6.5 风险源监测 (10)

4.6.6 风险预警 (11)

4.6.7 持续风险评估 (11)

4.7 队伍与人员管理 (11)

4.7.1 队伍配置与建设 (11)

4.7.2 救护指战员准入 (11)

4.7.3 岗位规范 (11)

4.7.4 救护指战员培训 (12)

4.8 不安全行为控制 (12)

4.8.1 一般要求 (12)

4.8.2 行为监督 (12)

4.8.3 行为矫正 (12)

4.8.4 安全文化 (13)

4.9 应急准备和响应 (13)

4.9.1 应急预案及响应 (13)

4.9.2 预检工作 (13)

4.9.3 训练管理 (13)

4.10 矿井事故救援与现场作业管理 (14)

4.10.1 安全技术工作和地面救援管理 (14)

4.10.2 矿井事故救援管理 (14)

4.11 其他要素控制 (15)

4.11.1 一般要求 (15)

4.11.2 作业安全许可 (15)

4.11.3 职业健康 (15)

4.11.4 变更控制 (15)

4.11.5设施管理 (16)

4.11.6 消防安全 (16)

4.11.7 交通安全 (16)

4.11.8 工余安全健康 (16)

4.11.9 特种装备 (16)

4.11.10 技术管理 (17)

4.11.11 装备管理 (17)

4.12 相关方管理 (17)

4.12.1 一般要求 (17)

4.12.2 承包商管理 (17)

4.12.2.1 承包商选择 (17)

4.12.2.2承包商施工安全控制 (18)

4.12.2.3承包商安全评价 (18)

4.12.3 供应方管理 (18)

4.13 建设项目 (18)

4.13.1 一般要求 (18)

4.13.2 建设项目预评价 (18)

4.13.3 建设项目设计 (18)

4.13.4 采购控制 (19)

4.13.5 项目施工安全 (19)

4.13.6 配套设施试运行 (19)

4.14 隐患和事件 (19)

4.14.1 一般要求 (19)

4.14.2 隐患控制 (19)

4.14.3 事件调查管理 (20)

4.14.3.1 事件分类 (20)

4.14.3.2 未遂控制 (20)

4.14.3.3 事件调查 (20)

4.15 信息化管理 (20)

4.15.1 基础数据 (20)

4.15.2 应急救援信息管理 (21)

4.15.3 教育培训信息管理 (21)

4.16 安全检查与评价 (21)

4.16.1 安全检查 (21)

4.16.2 体系审核 (21)

4.16.3 体系评审 (22)

4.17 持续改进 (22)

4.17.1 一般要求 (22)

4.17.2 纠正措施 (22)

4.17.3 预防措施 (22)

前言

神华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结构如下:

——Q/SH 1000-2013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

——Q/SH 1001-2013 井工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002-2013 露天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003-2013 洗煤厂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004-2013 火力发电单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005-2013 风力发电单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006-2013 水力发电单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007-2013 铁路单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008-2013 港口单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009-2013 煤制油化工单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010-2013 地质勘探单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011-2013 矿山救护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Q/SH 1100-2013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价。

本标准为Q/SHAQ 1000《神华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的一项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发展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神华集团安全监察局、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总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首次发布。

矿山救护队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山救护队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下单位:

a) 神华集团所属矿山救护队;

b) 声明采用本标准实施生产安全管理的组织;

c) 采用本标准进行对标和审核的组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AQ 1008-2007 矿山救护规程

AQ 1009-2007 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

AQ/T 1093-2011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ISO 31000:2009 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矿山救护队 mine rescue team

处理矿山灾害事故的职业性、技术性并实行军事化管理的专业队伍。

3.2

矿山救护指挥员 commander of mine rescue

矿山救护队担任副小队长以上职务人员、技术人员的统称。

3.3

佩用氧气呼吸器 carry and use a respirator

矿山救护人员背负氧气呼吸器,戴上面罩,打开氧气瓶吸氧。

3.4

佩带氧气呼吸器 carry a respirator

矿山救护人员背负氧气呼吸器,但未戴面罩,未打开氧气瓶吸氧。

4 管理要素及要求

4.1 总要求

矿山救护队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提高队员素质、装备条件、管理水平,日常训练与培训针对性,预防性安全检查实效性,矿山应急救援安全、可靠、快速、有效。

4.2 安全救援方针

4.2.1 一般要求

矿山救护队应依据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上级管理单位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安全救援实际情况,制定本队的安全救援方针。

4.2.2 方针内容

矿山救护队的安全救援方针应包含:

a)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救护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b)救护队安全风险管理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理念;

c)持续改进安全救援绩效的承诺;

d)安全风险管理的愿景及目标。

4.2.3 管理要求

a)矿山救护队主要负责人应确定和批准本队的安全救援方针;

b)安全救援方针应传达到全体救护指战员,使其了解安全救援方针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c)安全救援方针能够被相关方获取;

d)定期或根据救护队的发展,评审安全救援方针,以确保其前瞻性和适应性。

4.3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策划

4.3.1 一般要求

矿山救护队各项安全救援管理工作应基于风险,明确工作目的,确定管理标准和管理程序,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矿山救护队应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策划,按照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情况,确定管理内容及管理程序,形成本单位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体系策划的主要工作:

a)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b)遵守适用的行业标准;

c)单位安全风险概况;

d)单位组织管理情况;

e)确定单位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管理组织及职责。

4.3.2 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矿山救护队应规定方式和方法,用于实施和保持如下过程:

a)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

在建立、实施和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时,应确保对适用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要求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得到考虑。

4.3.3 目标及其管理

4.3.3.1 目标

矿山救护队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目标。安全风险预控目标应:

a)基于救护队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级单位管理要求制定;

b)基于救护队安全风险和历年安全状况制定;

c)符合本单位的安全救援方针;

d)根据安全风险的变化适时更新。

4.3.3.2 目标管理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目标和指标应逐级分解,并制定目标管理方案,明确措施、岗位、资源需求、时限,传达到全体救护指战员,遵照执行。

矿山救护队应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和指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战略性目标应符合国家和有关上级管理单位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长期战略目标。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和指标应传达到全体救护指战员,并被相关方获取。应定期总结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并保存有关目标及其定期总结文件的信息。目标管理方案包含:

a)年度风险控制计划;

b)反事故措施计划;

c)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d)安全救援任务工作计划。

4.4 体系文件

4.4.1 一般要求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文件中应明确管理项目与内容、管理标准、管理程序。应建立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文件清单,定期发布,并保持更新。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安全救援方针和目标;

b)风险手册;

c)实现本标准要求,应执行的标准及程序;

d)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

4.4.2 安全手册

矿山救护队应编制和保持安全手册,内容包括:

a)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围;

b)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c)安全手册应包括引用本标准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d)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各主要过程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描述。

4.4.3 文件控制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程序,规定体系文件编制、审批、发布、发放和接收、使用、评审、处置等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对本标准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

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采用统一方法进行体系文件的编号控制,必要时,加盖受控章标志;

c)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d)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e)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f)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须保留,则应做出适当的标识。

4.4.4 记录控制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于证实符合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和《矿山救护规程》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对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进行控制;

b)记录应保持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

c)数据与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d)统计分析安全救援数据和记录,为检修、运行、设备管理、作业控制等管理决策和绩效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4.4.5 制度管理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及军事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并满足下列要求:

a)各项制度应贯彻到全体救护指战员,必要时进行专题培训;

b)有相关部门负责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执行;

c)有相关部门负责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及效果评价。

4.5 风险管理资源、职责、机构

4.5.1 一般要求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资源保障机制,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提供人力、资金、物资等资源的支持。

应确定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明确分工与职责,授予权力,以提供有效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保障。

4.5.2 资源

4.5.2.1 安全投入

应保证提高装备可靠性、安全性所需费用。

应保证指战员救援技能、安全技能培训所需费用。

应保证年度安全目标管理方案中各项目所需费用的落实与使用。

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指战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4.5.2.2 资源配置

矿山救护队应配置适宜的资源,确保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确保安全救援方针和目标实现。资源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救援装备、资金、物资、技术、信息、专项技能等。

a)应根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上级单位要求,保证安全防护装备基础设施的配置;

b)应根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目标与要求,确定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并实施;

c)应提供足够的安全投入,确保对安全风险的控制;

d)应保证维持安全救援的物资储备标准;

e)应提供必要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策划与推动的办公装备与设施;

f)应从需求与发展的角度,考虑知识、信息与技术资源的管理,包括识别、获取、维持、保护、使用和评价等过程。通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分析资源配置

与安全风险控制效果之间的关系,使资源有效支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

保持和持续改进。

4.5.3领导者职责

矿山救护队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是安全救援第一责任人。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并应:

a)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并保证有效应用;

b)主持本队安全委员会会议,主持定期安全分析会议,并签署会议纪要;

c)组织开展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管理评审;

d)任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岗位。

4.5.4 管理机构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控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工作,并应:

a)应成立安全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本队的安全工作,负责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推动。安全工作委员会主任为救护队的主要负责人,成员由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指

战员代表组成。并定期召开会议;

b)应建立安全救援保证体系和安全救援监督体系,并发挥作用;

c)应任命专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岗位主管、事故调查岗位主管,任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内审员;

d)各业务部门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安全网,并定期活动;

e)应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会,总结分析月度安全表现、年度安全目标指标和目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纠偏;

f)应定期评审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纠正偏差,持续改进。

4.6 风险评估与控制

4.6.1 一般要求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评价制度以及风险控制、风险源监测、风险预警、持续风险评估标准和程序,明确风险评估工作流程、风险评估方法,建立风险准则。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及建立风险准则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建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救护指战员组成的风险评估组织;

b) 风险评估组织成员应经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和评估标准培训合格,并有培训记录;

c) 按照GB 6441-1986、GB 13861-2009、GBZ 2.2-2007中危害因素和事故分类,开展风险评

估;

d) 风险识别应覆盖救护队所有的场所和活动,开展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

e) 建立和保留《风险识别登记表》和《风险评估数据库》,并保持更新;

f)在风险评估前,应建立风险准则,按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等级分为一般风险即可接受风险、重要风险即可容忍风险、重大风险即不可容忍风险;井下事故救援风险以《矿山救护规程》为主要依据,分不同情况将风险划归相应的风险等级,其中,不得不承受的风险划归可容

忍的重要风险予以管理。

4.6.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应包括:

a) 事故类型划分,根据事故类型,开展风险识别,识别事故场所的风险源;

b) 建立救援装备清单,根据应配备的救援装备和标准,开展救援装备风险识别;

c) 建立救援任务清单,根据救护指战员行为准则,开展工作任务风险识别;

d) 针对日常训练,开展风险识别;

e) 根据日常预防性检查的需要,开展风险识别。

4.6.3 风险分析和评价

矿山救护队应对识别出的风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应包括:

a) 分析和确定影响风险的因素;

b) 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进行风险评价,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c) 按照风险评估标准,对影响风险大小的因素赋值;

d) 确定风险大小,并依据风险准则确定其是否可接受,可容忍;

e) 建立和保留《风险评估数据库》并保持更新。

4.6.4 风险控制

矿山救护队应关注可容忍风险控制,采取适当控制策略管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标准和控制措施,并应:

a) 遵循优先原则,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个人防护的顺序,依次选用(可同时选用

多类型);

b) 针对风险源风险特征,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后果、暴露率或其组合;

c) 遵循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考虑新装备、新技术组织救援形式;

d) 根据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价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

在进行重要以上救护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e) 存在不可容忍的重大风险时,不得派救护指战员进入灾区;在灾区救援过程中,风险上升

到不可容忍级别时,立即将全体救护指战员撤离灾区;

f) 存在可容忍的重要的风险时,应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如加强监测准确预警、限制指战

员暴露在灾区的时间和人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判断险情;

g) 可接受的一般风险也应有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h) 所有剩余风险应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4.6.5 风险源监测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救援时对风险源的监测、风险预警和灾区内应急行动的有效,在救援工作前和救援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且利用探头位置设置合理的监测系统和救援现场使用仪器仪表同时对风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救护指战员进入灾区期间的安全得到保障,并应:

a) 风险源监测方法适宜;

b) 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c) 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4.6.6 风险预警

矿山救护队在救援工作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对风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现场指挥员和救灾指挥部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应对。并要求:

a) 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风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b) 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c) 预警值达到撤离条件时,现场救护指挥员立即将所有救护指战员撤离至安全区后向救灾指

挥部报告情况。

4.6.7 持续风险评估

矿山救护队应坚持开展持续风险评估,建立和保留相关记录。

4.7 队伍与人员管理

4.7.1 队伍配置与建设

矿山救护队应制定年度救护队伍配置及人员需求规划,并应:

a)明确服务矿井的灾害类型、安全状况,并依据救援任务和救援能力制定规划;

b)规划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督促落实;

c)队址、场地、装备、机构、人员的设置、人员的体能及技术水平应符合《矿山救护规程》、《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及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等相关规定;

d) 从救护中、小队抓起,搞好救护队伍规范化建设。

4.7.2 救护指战员准入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严格人员准入及任职资格管理,从源头上把好人员关,并应:

a) 严格执行新入队救护指战员的准入和各级指挥员任职条件(包括工作经历);

b) 新入队的救护指战员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年龄、文化程度、身体应符合《矿山救护规程》

规定;

c) 救护大、中、小队长必须符合任职条件和资格。

矿山救护队应遵循标准和流程,选聘符合要求的人员从事救护岗位工作。所有上岗人员(含转岗和复职)应进行上岗前体检,身体条件符合岗位任职标准的方可聘用。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单位对所聘人员试用期间的能力和表现进行联合鉴定,保留鉴定记录和对鉴定不合格人员做妥善处置的记录。

4.7.3 岗位规范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强化人员岗位规范管理,在救护指战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应制定指战员岗位规范,并应:

a) 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b) 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c) 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d) 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所有救护指战员都应经岗位规范培训合格后上岗,所有救护指战员应熟悉本岗位的规范要求。

4.7.4 救护指战员培训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明确培训工作职责。实行培训与考核分离,矿山救护指战员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矿山救护队指战员的培(复)训内容、周期、学时等,应符合《矿山救护规程》的有关规定。并应:

a)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编写年度培训评估报告;

b)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c) 对于外出培训项目和委托其他单位实施的项目,有外委培训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

d)对指战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前对指战员进行培训;

f) 每次培训结束,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形成单项培训评估报告,对培训效果不达

标的应采取补充措施,保留评估记录以及采取补充措施的记录;

g)建立指战员培训信息档案;对参加培训的指战员应进行考试或考核,并有完整的培训台账;

h)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为主的体系培训;

i)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4.8 不安全行为控制

4.8.1 一般要求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指战员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程序和标准,为每个指战员建立档案,档案信息内容完整;建立不安全行为控制记录,定期统计分析,总结指战员安全行为准则。

4.8.2 行为监督

矿山救护队应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建立指战员行为监督制度,对不安全行为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为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提供依据;确保减少和控制救护指战员的不安全行为。

4.8.3 行为矫正

a)救护队应建立制度,矫正救护指战员不安全行为。应根据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频次、范围和潜在影响,旨在消除其原因,制定不安全行为矫正措施;

b) 对救护指战员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要重点监控对象;应保留矫正措施实施以

及效果验证的记录;

c) 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应结合矿山救护队自身特点和指战员不安全行为特征,涵盖影响救护

指战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d)开展案例分析、总结活动,积累科学救援的实战经验;

e)对于救护指挥员的违章指挥的控制,应做到:对于各级救护指挥员,要严把任职资格和任职条件关;强化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参加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救

灾实战中执行预案,避免忙中出错;救灾实战中,大、中队指挥员轮流到前线作战、指挥,掌握灾区真实情况;

f)对于救护队指挥员以外的上级领导,违章指挥的应对,应做到;安全监察部门应派出人员作为救灾指挥部的安全监察代表;救灾指挥部应向救护队下达作战任务书(紧急救人除外),作战任务书应明确具体任务和安全措施,并由总指挥、安全监察代表、救护队指挥员签字;

救护队指挥员和总指挥意见不一致时,如果总指挥意见符合规程规定,救护队指挥员应服

从其决定,否则,救护队指挥员可按规程规定决定救护队的行动,并报告上级领导。

4.8.4 安全文化

矿山救护队应引导全体救护指战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全员认同、遵守的安全价值观,实现安全自我约束与控制,保障安全救援水平持续提高。

4.9 应急准备和响应

4.9.1 应急预案及响应

矿山救护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矿山救护工作的特点,参考GB/T29639-2013的规定和要求,编制矿山救护队的应急预案,并符合下列要求:

a)救护队所从事的每项安全技术工作和救援工作都应编制相应的预案或工作流程,矿山救护队的应急预案应与上级和服务矿井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b)应急预案中应明确出动时间、按照事故性质所带装备及出动人员,并符合《矿山救护规程》等相关规定;

c)参照服务矿井的风险评价结果,根据服务矿井的灾害类型和自然条件,应分别编制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d)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应进行矿山救护队的应急能力评估,包括:救护指战员综合救援能力和经验、装备水平、技术水平、救护队处理事故的业绩等;

e)救护队的应急预案应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评审、备案,所有应急预案每年至少修订1次;

f) 应明确应急启动条件和程序,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g)应根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上级单位要求,建立紧急事故报告制度,按照规定时限,逐级上报;

h)应视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迅速投入应急救援工作。

4.9.2 预检工作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矿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协助矿井排查事故隐患和监控重大风险源,抓好与应急救援相关的基础工作,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a)了解服务矿井灾害预防的重点及重点区域;掌握服务矿井的通风系统、有人工作地点的进入和避险路线、有人工作地点的CH4、O2、CO、CO2等气体情况;

b)掌握服务矿井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各自的设置地点、系统构成、性能、运转情况、维护保养状况,一旦矿井发生事故,利用这些系统为救灾服务的可行性;

c)了解服务矿井应急预案的编制、贯彻、执行、演练、更新情况;

d)了解服务矿井井上下应急物资的储备地点、种类、数量、质量;

e)每次预检工作结束后,每个救护指战员应绘制行动路线示意图、填写预检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应协助矿井消除,不能消除的应采取果断措施并报相关方备案;

f)每周每个救护指战员应至少参加1次预检工作。

4.9.3 训练管理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日常训练和模拟实战演习训练制度,并确保:

a)日常训练(包括军训、体能训练、装备仪器操作训练、一般技术操作训练、创伤急救训练、新技术新装备训练)应按计划进行,每次训练有记录、有考评;

b)模拟实战单项演习训练(主要包括闻警出动、下井准备、灾区侦察、气体检查、搬运人员、现场急救、直接灭火、高温浓烟训练等)应按训练方案进行,应编制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c)应急预案的演练,应结合服务矿井的灾害特点,进行桌面推演、专项演练、综合演练,每项预案每年至少进行1次演练;

d)救护队应认真组织、积极参加生产矿井的应急演练工作,通过更接近实际的矿井应急演练,检验矿山救护队的应急准备情况和对矿井各系统的了解情况;

e)每个救护指战员每月至少进行1次佩用氧气呼吸器的单项演习训练,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高温浓烟训练,每次佩用氧气呼吸器的时间不得少于3h;

f)鼓励救护指战员参加技能等级鉴定,促进救护队业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

g)各项训练及业务知识至少应符合《矿山救护规程》、《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及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等相关规定。

4.10 矿井事故救援与现场作业管理

4.10.1 安全技术工作和地面救援管理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进行佩用氧气呼吸器在煤矿井下从事的各项非事故性的排放瓦斯、启封火区、震动性爆破、反风演习等安全技术工作,以及地震救援、地面火灾处理、溺水及洪涝灾害事故救援、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等作业过程中救护指战员的安全与健康,并应:a)风险高的每项工作都应制定专项预案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专项预案要点和工作流程应制成卡片放在值班车上备用;

b)每次工作前还应进行风险再识别工作;

c)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贯彻程序;

d)在执行安全技术工作任务前,应到现场检查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符合措施要求后,方可开展工作;

e)每项工作结束后,都应进行客观、全面的总结,多方面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提高安全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4.10.2 矿井事故救援管理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并保持救援工作程序,确保救援工作的安全、快速、有效,并应:

a)根据初步了解的事故性质(召请电话等了解的情况),启动救护队相应的应急预案,按照预案的规定出动并做好战斗准备;

b)到达事故矿井后,救护指挥员应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事故基本情况;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最新情况再识别风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估;

c)救护指挥员是抢险救灾指挥部成员,参与制定救援方案并对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

d)救护指挥员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救灾指挥部下达的救援任务,调整救护队的应急预案;

e)救护指挥员向救护指战员布置救援任务、贯彻安全技术措施、检查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f)落实救援过程中的风险源监测工作,救援现场指定专人监测,同时利用矿井的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并有畅通的信息传递保障;

g)在救援方案以及应急预案中设定进入灾区的警戒值,即存在不可容忍的重大风险时,不能进入灾区;

h)存在可容忍的重要风险时,在救援方案中设定风险源预警值,救援过程中达到风险源预警值时,立即发出警报,提醒指战员做好准备;同时,立即报告救援指挥部,救援指挥部和

现场救护指战员设法处置救援过程中的风险,如不能消除或减弱风险,现场救护指挥员应

按照预先制定的撤离程序,立即将全体救护指战员撤离危险区并报告救援指挥部;

i)在救援方案中应明确从事不得不承受重要风险(高温、塌冒、爆炸、水淹危险下救人)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

j)对存在可接受的一般风险的救援工作,也应根据灾区实际,分析灾情,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次生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伤害;维护好装备,带全备用装备;采取降温措施并限制在高

温区的工作时间;

k)救援工作结束后应对照应急预案从救援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救援效果评估,并写出客观的评估报告;

l)根据救援效果评估结果,从救护指战员综合素质、装备水平、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救援工作改进措施。

4.11 其他要素控制

4.11.1 一般要求

矿山救护队应对作业许可、职业健康、变更、设施、消防、交通安全、工余安全健康、技术管理、装备管理等要素实施控制,降低风险,提升安全绩效。

4.11.2 作业安全许可

矿山救护队应制定作业安全许可制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作业项目风险等级,明确作业项目计划许可(操作票和工作票)、安全措施或作业风险预控票的编制、审批、开工许可程序。不同风险等级作业项目的安全许可对应不同管理层级审批。一般应:

a)救护队管理者负责对高风险作业项目的安全许可进行审批;

b)部门管理者负责对中风险作业项目的安全许可进行审批;

c)班组长或技术员负责对低风险作业项目的安全许可进行审批。

4.11.3 职业健康

矿山救护队应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实施职业健康管控。并应:

a) 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明确职业健康相关部门及岗位职责,并编制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b)救护指战员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暴露于职业健康因素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

c)报告职业病新增病例,确定救护指战员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建立和保留救护指战员职业健康档案,为暴露于职业健康因素的救护指战员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

d)定期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因素监测,保留监测结果及改进措施的记录,并向工作场所救护指战员公示和告知监测结果;

e)定期检查、回顾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4.11.4 变更控制

矿山救护队应制定变更管理制度,履行设备、系统或有关事项变更的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应:a)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装备设施、作业过程和环境发生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时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b)变更发生时,应进行专项的风险评估,对变更以及执行变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c)对装备变更后的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教育和培训;

d)对变更后的装备进行专门的验收。

4.11.5设施管理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并保持训练设施、氧气充填室、仪器修理室、战备库房及化验室、应急指挥场所和办公室的管理程序,并满足下列要求:

a)训练设施应满足规程规定的训练要求,并定期维护,不留安全隐患;

b)氧气充填室、仪器修理室、库房应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可燃易燃物品应有防火、隔离措施;

应有专人管理,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应有监测、灭火、照明及起重设备;

c)化验室符合救援工作的需要,确保随时可投入使用,按规定使用医用氧气和对Ca(OH)2进行定期化验;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

d)应急指挥场所配备能够准确联系相关方的通讯设备、录音设备、服务矿井的图纸资料。4.11.6 消防安全

应建立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并落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消防安全控制,按消防相关要求,开展消防工作。并应:

a)识别和评估重点消防部位和防火区域,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b)建立消防系统、设施设备和器材的台账,定期检查和试验,保留检查和试验记录;

c)定期组织消防培训和演练,保留培训和演练记录。

4.11.7 交通安全

矿山救护队应制定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对交通和运输安全实施控制。并应:

a)识别和评价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控制措施;

b)建立驾驶员和车辆档案,并保持更新;

c)定期组织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培训,保留培训记录;

d)建立车辆检查制度,明确具体检查项目和内容,保留检查记录;

e)定期进行车辆检定和维护保养,保留检定和维护保养记录;

f)定期对交通安全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保留相关文件记录。

4.11.8 工余安全健康

矿山救护队应了解和掌握救护指战员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救护指战员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a)定期组织救护指战员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救护指战员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b)组织救护指战员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c)鼓励救护指战员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4.11.9 特种装备

矿山救护队应制定特种装备管理制度,对特种装备实施管控。并应:

a)制定特种装备安全责任制,健全特种装备安全监督网;

b)建立特种装备管理台帐及安全技术档案并保持更新;

c)建立特种装备作业人员档案,特种装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均应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d)特种装备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注册登记,并检验合格,保留检验记录;

e)特种装备的停用、注销、过户、迁移、重新启用,应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保留相关记录;

f)对在役的特种装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定期检验,保留检查、维护和检验记录;

g)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保留演练记录。

4.11.10 技术管理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保障矿井救援工作、安全技术作业及演习训练等业务工作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组织由技术科室牵头,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救灾经验丰富的救护指战员及外聘专家组成专家组,研究解决救援技术、装备等方面的问题;

b)专家组在救援工作开展前,针对具体的矿井事故,进行风险源识别和风险分析评价,并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和作战方案,供抢险救灾指挥部参考;

c)收集整理各类事故案例,经常性地开展以战术研讨为主的技术交流活动;

d)应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装备、设施;

e)针对风险高和较复杂的矿山救护工作任务,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f)定期修订各项应急预案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增加新技术新装备的内容,并多方吸收先进技术用于救灾实战。

4.11.11 装备管理

矿山救护队应在需求分析的前提下,对装备的配备、管理进行合理规划,在满足《矿山救护规程》最低限度配备标准规定的基础上,符合下列要求:

a)建立并执行所有救援装备从需求分析到配置应用的完整的工作程序;

b)结合服务矿井重点灾害配备先进、可靠的救援装备,满足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需要,定期评价所有装备应用的有效性,对无效的予以淘汰;

c)所有装备建立台账,并与实物相符;对所有装备应指定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定期维护保养,始终处于战备状态;

d)所配备装备中的各种仪器仪表按规定周期送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检验,以达到国家计量标准要求。

4.12 相关方管理

4.12.1 一般要求

矿山救护队应对为其提供货物、设备和服务的供应方和承包方进行管理,以控制所接收的货物、设备和服务带来的安全风险。

应对进入其工作场所的承包方和访问者进行管理,以控制承包方和访问者在工作场所内的活动所伴随的安全风险。

4.12.2 承包商管理

4.12.2.1 承包商选择

应制定承包商管理制度,并确保:

a)管理制度应至少包括资格预审、选择标准、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方面内容,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公司相关要求;

b)进行承包商资格预审,对承包商安全生产资格、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安全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价和资格审查;

c)按选择标准对资格预审合格的承包商进行评价,择优选择承包商,保留承包商选择和评价的相关记录。

4.12.2.2承包商施工安全控制

矿山救护队应建立制度,规范承包商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并确保:

a)在与确定的承包商签订正式的供货、工程或服务经济合同的同时,签订技术协议和安全协议;

b)审查承包商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承包商进场作业前,进行其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和材料的查验,保留查验和放行的记录;

c)进行承包商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安全规程考试和安全交底,保留相关记录;

d)对承包商施工过程实施控制,监督其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e)在施工项目开工前和施工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签发书面整改通知,并指导督促其落实整改,保留检查和整改记录。

4.12.2.3承包商安全评价

应建立合格承包商评价标准,对当前承包商进行评价,确定其是否合格。承包商安全评价应:a)在项目竣工后,进行承包商安全管控能力等的履约评价,保留每个承包商的评价记录;

b)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注明承包商等级及等级变化,作为今后同类业务项目的选择依据。

4.12.3 供应方管理

矿山救护队应针对采购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风险源,对供方和承包方实施和保持必要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至少包括:供方和承包方的评价和选择;采购信息的沟通;采购过程的控制;采购的验证;供方的重新评价和选择。

4.13 建设项目

4.13.1 一般要求

矿山救护队应对新、改、扩建工程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安全实施控制,控制应覆盖到项目设计、施工、试运行以及正式投入使用的全过程。

4.13.2 建设项目预评价

在开展建设项目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时,组织开展项目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影响的预评价。预评价应充分考虑政策要求、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地质与自然灾害影响、技术性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技术支撑等风险影响。

应建立和保留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明确项目风险源及其影响、控制技术措施及配套设施需求等。

4.13.3 建设项目设计

应对建设项目设计实施控制,确保建设项目安健环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设计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应跟踪设计进度,参加设计评审和确认等活动,保留设计评审和确认的记录。

应对设计变更实施控制,设计变更时,应评估变更带来的风险,考虑可能需要调整的配套设计。设计变更应经授权人批准后方可执行,保留设计变更风险评价和变更许可的记录。

4.13.4 采购控制

应制定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工作实施全程控制。应建立和保持供方选择和评价标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保留选择和评价记录。

实施采购品检验,保留检验记录。特殊情况,应经授权人许可,并保留许可记录。

收集和保留采购品技术资料,采购危险物品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安全数据清单。

4.13.5 项目施工安全

应制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实施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建立和保留项目安全控制的记录。并应:

a)应实行建设项目负责人安全负责制;

b)确保项目参建单位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和指定管理人员,负责工程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管理;

c)建立项目参建单位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权限与义务,形成书面文件,建立和保留沟通协调的记录;

d)实施开工许可制度,明确项目开工要求,保留开工许可记录;

e)确保项目参建单位推行风险预控管理,参建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对施工过程的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的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应急处置等内容;

f)定期组织对参建单位的现场检查,建立和保留问题报告和跟踪验证的记录。

4.13.6 配套设施试运行

应在建设项目及其配套设备设施正式投入运前进行试运行,并对试运行实施安全控制,应确保:a)在试运行前,编制启动(试验)方案,方案应经审核批准;

b)对试运行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控制措施并执行;

c)试运行各项操作应由经培训合格并具备资质的人员执行,严格操作监护,保留操作和监护记录;

d)建立项目试运行记录,记录应包括重要设备运行工况,异常和处置情况,试运行过程中的检查和试验结果等;

e)跟踪试运行暴露的问题,保留问题整改和效果验证的记录。

4.14 隐患和事件

4.14.1 一般要求

矿山救护队应对事故救援、安全技术工作、训练和演习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不安全事件实施控制,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4.14.2 隐患控制

应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并确保: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方案示范文本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方案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方 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了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安全生产方针,将我矿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根据国家 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地方政府要求,切实推进煤矿安全风险 预控管理体系-AQ/T1093-2011 (以下简称“安全预控体 系”)建设,提升我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方案。 第一阶段(体系建设准备) 本阶段主要任务:统一领导班子和干部思想,明确体 系建设整体思路,全员参与。 1、审定体系建设方案。 2、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和各专

业工作组,明确各小组人员及工作进展程度。 1)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总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风险预控办公室 风险预控办公室主任:安检部部长 成员:各专业工作组人员 3)成立体系编写小组 组长: 成员:各专业工作组人员 3、工作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组织编写工作。明确《风险预控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目标》。预计15个工

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评级办法(试行)

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 预控管理体系审核评级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推进《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Q/SHJ 1002-2014)的有效实施,保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安全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神华集团公司所属井工生产和基建煤矿及为井工生产煤矿专业化服务的开拓准备单位(以下简称井工煤矿)。 第三条各子(分)公司于每年12月底前上报下一年度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达标规划和实施方案。 第四条神华集团公司依据《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行)》,每年至少对各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组织一次考核评级。 各子(分)公司参照《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行)》,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对所属井工煤矿的考核标准,每季度至少全面考核评级一次。 第五条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等级分为四级。等级标准如下: (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一级单位: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且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基建矿井自井筒开工之日起计)。 (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二级单位: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80分(含)以上,且实现安全生产500天以上。 (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三级单位: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70分(含)以上。(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四级单位: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第六条考核年度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为不达标单位:(一)事故死亡人数累计达2人(含)以上的; (二)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危及安全生产,被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神华集团公司责令停产整顿两次(含)以上的; (三)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含)以上事故的; (四)瞒报、迟报、漏报死亡事故的; (五)未能按神华集团公司总体要求建立并运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 第七条综合得分计算方法 (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采用神华集团公司考核与子(分)公司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比。 (二)综合考核评分实行百分制,计算公式如下: S=S1×X1+K×S2×X2 S —井工煤矿考核综合得分 S1 —神华集团公司对井工煤矿年度考核得分 S2 —子(分)公司对井工煤矿年度考核平均得分 X1 —神华集团公司对井工煤矿年度考核得分所占百分比 X2 —子(分)公司对井工煤矿年度考核平均得分所占百分比 K —修正系数,神华集团公司对子(分)公司年度考核平均得分的修正值。其计算公式为:注:1.2015年X1为50%,X2为50%,以后视执行情况调整。 2.修正系数K取值范围为0.8-1.2之间,超出范围时以神华集团公司考核分数为准。 3.S1按照《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行)》评分说明执行。第八条出现以下情况对各考核的井工煤矿综合得分进行扣分(加分): (一)发生主要责任死亡事故的,死亡一人扣30分;发生非主要责任死亡事故的,死亡一

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考核办法(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 设考核办法(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考核办法 (新版) 为加快推进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管理基础,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基建)矿井。 二、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体系建设考核领导小组,陈培任组长,毕昌虎任副组长,公司相关高管及部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安监局下设体系建设考核办公室(以下简称考核办),负责日常工作。各矿应成立相应的考核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三、考评的方式及内容 1.考评方式:动态检查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2.考评的主要内容:领导重视程度,工作标准编制与执行,责任制编制与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预控管理,人的不安全因素控制,隐患排查与整改,应急预案管理,事故防范,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培训,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文化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 3.等级评定采用综合得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体系推进的快慢、实施的效果,对应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环节,按照《国投新集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综合评判相应得分。 四、对生产、基建矿井的评级办法 考评分为三个等级,即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划分标准见下表。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等级划分标准表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综合得分S 良好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

公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 目的 建立《危险源辩识及预控管理体系》,对公司可能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因素)进行充分、全面辨识,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与分级,确定重大危险因素,为明确所要控制的对象和方向提出策划控制措施的要求,制定有效风险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控管理体系。 2. 职责 2.l 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批准公司重大危险因素目录;负责批准相应重大危险因素控制相关的国标、运行控制程序; 2.2 物业管理部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负责建立《重大危险因素及控制计划清单》。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整个过程的策划、组织、指导以及监督工作;负责全公司危险源的汇总和统计,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同时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参与重大危险(重大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管理方案的制定,并负责其控制计划落实过程的监督管理;负责审批各单位重大危险源目录。 2.3 公司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控制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工作,编制《重大危险因素及控制计划清单》,负责本本部门危险源的统计、汇总,确定其监控管理的等级,并报公司物业管理部。 3. 控制要求 3.l 应确保不同层面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 3.2 选择与企业相适应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并确保方法的适应性、一致性、可重复性及可评价性。 3.3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考虑所有的活动、设备、设施、人员和管理,包括;正常和异常的情况,现在和将来的生产活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化。 3.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包括如下过程:准备,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转化为风险的条件,量化风险结果,划分风险等级。 3.5 应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6 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应遵循的原则有:消除,替代,工程控制、隔离,管理措施,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神华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神华集团是一个以煤为基础、煤电路港航油(化)一体化运营的特大型国有企业,2011年生产原煤4亿吨。神华集团共有52处生产矿井、12处在建矿井,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新疆等省(区),其中有9处高突矿井,20处水文条件极为复杂的矿井,大部分矿井自然发火期较短,部分矿井受煤田火灾威胁。神华集团既有千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矿井,也有60万吨左右的中小型矿井;既有条件相对较好的矿井,也有瓦斯、水、火等灾害严重的矿井;既有厚达7米以上的厚煤层矿井,也有0.9米左右的薄煤层矿井;既有开采达百年历史的老矿井,也有近几年建设投产的新矿井。自成立以来,神华集团立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在煤炭产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了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十一五”期间,神华集团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28,2011年为0.01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52处生产矿井中,有12处矿井实现了开建以来“零死亡”,6处矿井安全生产达10年以上,25处矿井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全部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特别是位于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的安全基础差且水、火、瓦斯等灾害严重的煤矿被神华集团兼并重组后,安全生产状

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3年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神宁公司)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包头矿业公司、新疆能源公司都接近了神华集团的总体水平。 神华集团之所以取得上述成效,在于能够抓住制约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遵循煤矿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律,各级“一把手”亲自抓,举全集团之力,全面推进理念创新、体系构建、产业升级、队伍建设和文化铸魂,多年来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和完善,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神华特色的煤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之路。其安全管理的主要经验可以集中概括为“树立一个理念、构建一套体系、探索一条途径、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种文化”。 一、树立一个先进的安全理念,为实现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神华集团领导层认为,企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实现安全发展。神华集团作为一个以煤为主的企业,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煤矿。煤矿安全生产的好坏,又首先取决于广大煤矿员工,特别是各级“一把手”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神华集团提出并践行“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的理念,彻底改变了“煤矿生产难免不死人”的传统认识,把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说,“不死人”是煤矿工人共同的愿景,神华集团一直是这么要求的,以理念的形式提出来,当时确实面对不少质疑和压力,但作为煤矿企业的负责人,应该

某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87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某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标准版 本

某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 方案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指导思想 按着xx526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学习借鉴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依据《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结合我矿的生产实际,特制订xx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二、目的意义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为了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发生,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对煤矿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产系统中存在或者潜在

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辨识出来的危险进行评估,分级分类整理,做到跟踪管控,实现风险的超前防范,从而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自主防范能力,使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能够做到安全隐患预知、预防,能够知险、识险、避险以及排险工作;使煤矿安全生产做到可防可控,进一步优化安全管理方式;逐步使企业改变安全管理作风,由注重结果向以控制过程转变,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预防、变临时处理为系统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干部管理为全员参与,最终使我矿人-机-环-管系统达到最佳匹配。 三、工作目标 通过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杜绝重伤事故及一般事故,防范轻伤事故。 四、方法步骤

公司风险控制制度

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咼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 业安 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旨在企业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1. 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 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 3. 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 4. 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5. 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 不因 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二、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 响。 三、 按照企业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分为战略风险、经营 风 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1. 战略风 险: 实现的负面因素。 2. 经营风 险: 3. 财务风 险: 舞弊风险。 (1) 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 度的 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 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 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 度, 导致企业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 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 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4. 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影响 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四、 按风险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机会, 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 会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 影响战略目标 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试题教学文稿

开拓准备中心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知识考试题 一.填空题 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出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11) 2.风险评估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出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11) 3.风险预控是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出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11) 4.不安全行为是可能产生风险或者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 1093—2011) 5.神东煤炭集团目前危险源辨识方法采用最多的是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 6.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对煤矿所有风险管理对象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区域和项目,是为风险管理确定目标的过程。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66——(二)风险评估方法 7.神东煤炭集团目前在本安管理体系中使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是风险矩阵法。 8.《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对象是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87—— 1.管理对象提炼 9.风险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用于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风险管理措施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书P87—— 2.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 10.《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要求,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出处:出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 1093—2011)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范方案[1]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范(一) 一、指导思想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重要之处在于“落实一个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二、理论基础 风险预控管理就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各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车、环境等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 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场所、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障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了实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纵向上,明确了公司和各班组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三是实现了超前预控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领导干部和业务部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介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6家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在百余个煤矿试点运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套现代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这套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经过神华集团等煤炭企业3年多的试点证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理念先进、行之有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体系总结构 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2011年7月12日发布,2011年12月1日实施。包含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 1、总体要求

2、安全预控管理总体方针 3、风险预控管理 4、保障管理 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6、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7、综合管理 8、检查、审核与评审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1、通用性: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给出的一套煤矿安全管理的流程与规范,具有通用性,不仅适应于地质条件好的的煤矿,也适应于地质条件差的煤矿。当然地质条件好、装备优良、人员素质高等有利因素更有利于满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但面临安全诸多不利条件的煤矿,通过《规范》的实施,同样可以提高其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可以规范其管理流程,可以在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其安全管理绩效。 2、针对性、特殊性: 《规范》提出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百万吨死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风电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风电场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控制,以预防事故的发生,结合风电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等设备的风险预控管理。 3、引用标准 3.1 《电气安全术语》GB/T 4776 3.2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 19517-2004 3.3 《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GB/T 22696-2008 3.5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国华河北分公司2011版) 4、风险预控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存在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风电场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4.1.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4.1.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4.1.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4.1.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4.1.3.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4.1.3.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1.3.4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1.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4.1.5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4.2 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4.2.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4.2.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风电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4.2.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2.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4.2.5风电场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4.3 危险源监测 风电场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知识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知识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知识 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概念: 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为重点,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特征是: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 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是什 么? a)以风险预控为核心。b)以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c)以生产系统安全要素为基础。d)以PDCA循环方式为运行模式。e)依靠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一个流程”是什 么?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一个流程”即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是实现煤矿“人、机、环、管”四类危险源管控一致性、程序化的方法。该流程包括七个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执行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危险源监测监控、危险源监测、判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危险源预警。 流程图:

四、PDCA 循环方法是什么?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执行任务和管理任务的通用模型,这个模型表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分为4个阶段进行,即计划(Plan)阶段、实施(Do)阶段、检查(Check)阶段和处置(Action)阶段。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保障每一项管理任务的计划充分性、执行合规性、过程依从性以及效果符合性。PDCA的含义简要说明如下: ——计划:建立所需要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企业安全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检查:根据安全方针、目标、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 测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处置: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 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 去解决。 五、相关术语:

火力发电单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节能环保要求(DOC 52页)

火力发电单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节能环保要求(DOC 52页)

火力发电单位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节能环保)要求 (试行)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四年二月

目次 前言................................... I I 引言.................................. I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管理要素及要求 (3) 3.1 总体要求 (3) 3.2 节能环保方针 (3) 3.3 节能环保策划 (3) 3.3.1 目标设立 (3) 3.3.2 目标执行 (4) 3.4 节能环保实施 (4) 3.4.1 风险预控管理 (4) 3.4.2 组织保障 (7) 3.4.3 制度保障 (7) 3.4.4 专项管理 (8) 3.4.5 统计对标 (9) 3.4.6 宣传培训 (10) 3.4.7 运营管理 (10) 3.4.8 应急管理 (16)

3.4.9 事件管理 (19) 3.5 考核与评价 (19) 3.6 纠正与改进 (20) 3.7 体系文件 (20) 4 考评标准 (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环境风险隐患评 价方法 (39) 附录B(规范性附录)火电厂环保核查 要点 (42) 参考文献 (47)

前言 《神华集团公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节能环保)要求》按产业板块分为四部分:——第1部分煤炭采选 ——第2部分火力发电 ——第3部分运输 ——第4部分煤化工 本体系由神华集团公司环境保护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部分主要审定人: 本部分为首次制定。

某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某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着xx526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学习借鉴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依据《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xx11),结合我矿的生产实际,特制订xx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二、目的意义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为了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发生,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对煤矿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产系统中存在或者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辨识出来的危险进行评估,分级分类整理,做到跟踪管控,实现风险的超前防范,从而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自主防范能力,使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能够做到安全隐患预知、预防,能够知险、识险、避险以及排险工作;使煤矿安全生产做到可防可控,进一步优化安全管理方式;逐步使企业改变安全管理作风,由注重结果向以控制过程转变,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预防、变临时处理为系统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干部管理为全员参与,最终使我矿人-机-环-管系统达到最佳匹配。 三、工作目标 通过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杜绝重伤事故及一般事故,防范轻伤事故。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安全风险预控体系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以笔画为序) 成员: 2、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工作小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3、组织培训学习。对各个部门下发《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各部门认真组织自学。 (二)建立体系阶段(xxxx年4月至6月) 1、危险源辨识。(4月10日至5月xx日)根据我矿实际,采取从下至上的原则,发动全体员工对自己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内的危险源进行详细排查并登记,确保危险源无遗漏、安全管控对象明确。要求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亲自主抓,对本单位的人、机、环、管各要素认真分析、查找隐患和潜在隐患,并分类汇总上报安质科。 2、风险评估。(5月xx日至6月10日)对各单位辨识出的危险源,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工作小组进行评估分级,按着(人、机、环、管)四大类别,将危险源分为5个等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类风险),明确安全管控重点。 3、制定风险预控标准及措施。(6月10日至6月30日)针对危险

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考核办法

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考核办法 为加快推进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管理基础,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基建)矿井。 二、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体系建设考核领导小组,陈培任组长,毕昌虎任副组长,公司相关高管及部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安监局下设体系建设考核办公室(以下简称考核办),负责日常工作。各矿应成立相应的考核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三、考评的方式及内容 1.考评方式:动态检查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2.考评的主要内容:领导重视程度,工作标准编制与执行,责任制编制与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预控管理,人的不安全因素控制,隐患排查与整改,应急预案管理,事故防范,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培训,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文化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 3.等级评定采用综合得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体系推进的快慢、实施的效果,对应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环节,按照《国投新集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综合评判相应得分。 四、对生产、基建矿井的评级办法 页脚内容1

考评分为三个等级,即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划分标准见下表。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等级划分标准表 1.日常动态检查存在的问题与季度验收考核评级挂钩。考评结果与矿井月度考核工资相挂多,考评等级为“良好”的单位,比标准每增加1分,奖励矿井月度考核工资的0.1%;考评等级为“合格”的单位,不奖不罚;考评等级为“不合格”的单位,比标准每少1分,扣减矿井月度考核工资0.1%。 2.各矿应按体系建设有关规定内容开展工作,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按公司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1)高度重视体系建立及运行工作,凡对体系建设工作不重视、懈怠或不配合的。 (2)未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建立、完成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 (3)未成立专职机构、配置专职工作人员,或无固定办公场所的。 (4)未建立体系培训、考核机制,未组织对矿井全体员工进行培训、考核的,或所制定的体系培训计划内容不全面、无针对性、培训记录不完善的。 (5)未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辨识范围未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的, 页脚内容2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近年来,神华集团积极探索并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安全发展。 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 大家知道,近十年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神华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我们并购组建了宁煤集团、神新公司、神宝公司和北电胜利公司等。神华企业规模快速扩大,煤矿数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40个变为现在的64个(含基建矿井)。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施就是在神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安全生产压力骤然增大、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进行的。促使神华做出决定,下大力气研究和推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华迫切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抓手,快速夯实新并购煤矿的安全管理基础,提高其安全生产水平。并购工作打破了神华原有的以神东公司这样煤层地质条件好、建设起点高的矿区为主的安全管理格局。新并购煤矿大多建设起点低,设计落后,人员多、装备差、煤层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灾害俱全,百万吨死亡率也远远高于神华原有煤矿。特别是这些煤矿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理念,与神华安全管理模式差异较大。神华亟需一个办法,将新并购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快速提升上来。 (二)实践证明继续依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不能彻底解决神华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数年来,我们在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先后引进了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南非的NOSA综合五星管理体系等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基础不同、文化差异和译文晦涩,这些体系难理解、难结合、难应用,导致最终推行不下去。但这些尝试和探索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煤矿安全管理必须体系化,必须将国际标准本国化、将国家标准行业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自主创新,研究一套针对我国煤矿特点的管理体系。 (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期望,坚定了神华研究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决心。2005年前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高度关注。当时神华安全生产处在我国煤炭行业先进水平,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希望神华集团带头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创新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一套适合煤矿特点、管用的现代安全方法,以此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的指导支持下,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国内六家科研院校,历时两年对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基本理论、风险预控管理方法、体系必备元素及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这套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2007年国家煤监局在神华召开了推进会,并组织在全国百家煤矿试点推行这套体系,神华集团在全集团52个生产煤矿全面推行。2011年该体系作为一项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予以发布。同年8月,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发文在全国推行。

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方案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AQ/T/1093-2011)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 GB 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GB 4053.3-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 7059-2007 便携式木梯安全要求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 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 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 AQ 1026-2006 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 AQ 1027-2006 煤矿瓦斯抽放规 AQ 1029-200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测仪器使用管理规 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JGJ 80-1991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 《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六十号(2001年) 《中华人民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六号(2008年)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煤矿测量规程》原能源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GB/T 28001-2001 定义3.4] 3.2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GB/T 28001-2001 定义3.5] 3.3 风险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GB/T 28001-2001 定义3.14] 3.4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风险识别、处置、应对和化解能力,确保公司系统运营能力、项目运营能力稳步提升,以过程管理、等级管理和责任原理为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通过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六条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 (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 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中关键风险实施重点管控; (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临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做到风险可知,通过分析、评估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降至各自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不能单纯追求业绩而忽略风险管控,也不能

风险预控体系会议纪要

时间:2014.6.3 地点:会议室 主办:体系办 参会单位和人员:芦子沟各队(科)长,平煤神马施工队,地宝施工队。 题目:《实施风险预控管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主讲:安全副矿长根据大会安排,介绍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并介绍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内容。 1、安全管理基本情况及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概括为“五个一”,即:树立一个理念;构建一套体系;探索一条途径;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种文化。 2、风险评估。对煤矿辨识出来的几千条甚至上万条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搞清哪些是重大风险,哪些是中等、一般的风险,进而明确安全管控的重点。 3、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依法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确定危险源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才能不出事故,解决每个管控重点“如何管”和“如何管得有效”的问题。 4、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煤矿需要通过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管控标准和措施实施的效果如何,动态排查事故隐患。 5、危险源预警。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未有效控制的情况,及时分

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二)两个理论 1、海因里希法则。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海因里希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根据该法则明确了我们安全工作基本原则,即防范大事故必须从消除小事故和隐患做起,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查处为风险预控。 2、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该理论阐明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能量意外释放的结果,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事故的内因,排除诱发事故发生的外因,为煤矿实现切断煤矿事故因果链、建立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奠定了基础。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在集团领导的要求下,重点了解各煤矿单位体系建设的进度和开展情况,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相结合,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及纠偏,探讨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与各单位体系建设人员进行交流,对体系建设滞后单位进行督促。通过不断查找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推广好的经验、方法,采用示范带动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通过对试点单位和其他单位的督导和探讨,现将在督导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建议和要求归纳如下,以便体系建设单位汲取和借鉴: 一.矿级领导和中层领导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认识不 足、重视不够; (1)矿级领导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对体系建设作用和用途不理解,不知道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对此工作开展不积极; (2)中层领导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不知道体系建设的基本知识,想开展但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能指导职工; (3)有等待、观望、临时思想,认为是搞形式主义,可有可无,应付对待等; (4)战线领导不重视,没有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所分管战线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不知也不过问,给体系建设带来消极负面影响。

二.三级培训没有落实;无培训计划,无培训效果考核;矿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有的培训不到位,笼统培训无针对性,干部不理解,职工不清楚,工作无法开展。体系建设期间应让职工知道的: (1)什么是危险源?什么是隐患?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危险源辨识?什么是隐患排查? (3)怎样去辨识危险源,从哪些方面去辨识危险源? (4)危险源的风险怎样准确描述? (5)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6)科队级领导及风险小组人员还应掌握危险源分类、整理、补充、完善;以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能指 导本单位职工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范围确定不准,前期准备不充分,基础工作调查统计不认真,缺失相关单元及元素; (1 )单元划分要全面、准确,战线(专业)、区队(劳动组织)、班组(工作空间); (2)工作场所、活动区域(包括井上和井下); (3)所辖设备、设施、材料物质、工具及器具; (4)工艺流程、职业健康、环境因素、危险场所; (5)工作任务及工序; (6)岗位、工种、所有员工; (7)对矿井还有生产系统、生产工艺流程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