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曹忠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 650216)

摘 要: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时效性强等特点,特别在中小区域低空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简要介绍无人机遥感系统组成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空无人机;遥感;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

Present situation and forecast on forest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b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AO Zhong

(Kunm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Kunming 650216,China)

Abstrac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is a low-cost, high ef ?

cient and strong timeliness technology. It has an advantage of applying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aerial region. In this paper, aerial photography system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its research status in domestic and aboard were summarized. The shortage of apply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o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y were also discussed. This review can offer a reference to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Key wor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Forest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收稿日期:2016-12-06

作者简介:曹忠,男,博士,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

· 1 ·

林 业 建 设

FORESTRY CONSTRUCTION

第6期2016年12月

1.引言

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工作。森林资源监测要求通过对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生长、消耗以及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变化情况进行连续调查,以期为林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基础信息。传统森林资源调查内外业工作量大,

完成周期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3]

。遥感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快速观测与调查,获取最新的森林资源信息。通过遥感对森林资源的监测,用遥感反演模型配合少量的地面调查取代外业为主导的森林资源调查,能在满足一定精度的情况下快速获取森林资源数据。高分影像一直是林业遥感的

重要数据源,传统的TM 和SPOT 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IKONOS、QuickBird 等高分影像分辨率虽然可以达到1米甚至亚米级,但时效性较差、成本高昂而且影像清晰度受云层影响较大;普通航空摄影测量成本高昂,操作复杂,调度困难,难以作为森林资源常规调查监测技术手段[4]。目前针对小区域、精度要求高的调查需求正在上升,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生态状况监测的林分空间结构调查(林木组成、空间关系等)。如果进行现地调查,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在地形复杂的西南地区,进行地面调查劳动强度极大、外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急需一种高效、快捷、安全、经济且精准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军事解禁、低空空域开放[5],我国科技实力、工业产业链配套的成熟以及研发成

· 2 ·林业建设总第 192 期

本的不断下降,低空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目前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航拍、航测、国土、农业、环保、应急救灾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6-8],无人机遥感信息采集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2.低空无人机遥感系统

2010年8月14日,中央军委、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深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确定低空空域改革的总体思路。意味着在低空空域范围内,轻型固定翼飞机、无人旋翼机等一些

小型飞机,经主管部门审批航线,开放空域将允许民用飞行,从而推动了无人机行业应用快速发展。2.1低空无人机遥感系统组成

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是以获取低空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应用目标,集成了无人驾驶飞行器、传感器及GPS 导航定位等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高机动性、低成本和小型化、专用化的遥感系统。无人机遥感系统应该包括:飞机平台、导航与控制系统、地面监控设备、任务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地面保障装备以及其他附属设备[9-10],如图2-1

所示。

图2-1低空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组成Fig.2-1 Aerial photography system of UA V

2.2低空无人机飞行平台类别

低空无人机平台按照其特点可大致分为三类: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和无人飞艇等,如图2-2。按照驱动方式分为电动力、汽油动力和油电混合动力无人机,还有一种氢燃料电池动力无人机飞行平台最高续航时间可达到273分钟。但笔者认为电动力无人机飞行平台应用于林区作业安全性更高。

固定翼无人机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通过跑道滑行来实现起降;另一种是通过弹射装置或者手抛来起飞,降落采用降落伞或者直接降落;这两种无人机平台飞行速度快、工作效率较高,但安全性较低,飞机硬件容易损耗。还有一种复合固定翼飞机,起降采用旋翼直升方式,安全性较高,但准备工作普遍比较费时。

图2-2低空无人机飞行平台类别

Fig. 2-2 Platform Categories of UA

V

· 3 ·第6期

旋翼无人机可分为两种:普通无人直升机和多旋翼无人机。该类型无人机携带方便,飞行稳定,但续航时间较短,适用于小范围低空航测任务。

无人飞艇是在发动机和其内部气体共同作用下来实现飞行的,该类无人驾驶平台因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大,适用于大范围,长航时飞行作业。2.3低空无人机可挂载的传感器

低空无人机遥感系统中所搭载的传感器一般包括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高光谱相机、多光谱相机、光电红外传感器、三维激光扫描仪、磁测仪、合成孔径雷达等[10]。可根据不同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挂载传感器。

图2-3低空无人机可挂载的传感器Fig. 2-3 Sensors mounted on UA V

2.4低空无人机数据后处理软件系统

目前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平台有很多,主要有德国Inpho摄影测量系统、俄罗斯Agisoft PhotoScan Pro系统、美国Imagestation、LPS摄影测量系统[11]、瑞士PIX4D Mapper系统、加拿大PCI 系统,以及中国测科院PixelGrid处理平台[12]。这些软件平台均属于空三或航空摄影测量系统,运用这些软件平台可以生产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并可以进一步处理得到数字高程模型(DEM)。也可以通过美国Envi、Erdas、Arcgis等软件平台部分功能处理可见光传感器、高光谱传感器和多光谱传感器数据。美国的LiForest软件,可根据无人机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数据,进行单木分割、三维建模以及回归分析。目前直接用于林业调查信息提取的无人机数据后处理软件还鲜有报道。

3. 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现状

从技术的新颖性角度来看,无人机遥感技术是新兴领域,实际应用到森林资源调查的实践还很少,我国林业上目前主要应用于林火监测[9-13]。

近年来国外对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林业信息提取的研究越来越重视。Zarco-Tejada等[14]使用无人机搭载RGB三色彩通道数码相机,采用三维自动重建方法生成DSM估测出树高值。Paris等[15]使用低密度机载LiDAR结合高光谱影像,基于三维模型的方法,将两种数据结合易于检测和确定单木树冠,通过改进K最近邻域法检测剩余的树冠,最终估测出树高值。Jing等[16]改进了一种多尺度分割影像的方法,首先确定树冠区域的大小,然后将进高斯滤波器过滤后的灰度影像,使用分水岭算法分割树冠,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树冠图。Mathews[17]使用搭载数码相机的无人机,采集葡萄园的影像数据来生成正射影像,分割树冠提取面积,采用Ndvi反演得出郁闭度。Alberti等[18]使用机载LiDAR在高寒地区的针叶混交林,利用数学形态学的方法通对点云数据进行解析,提取株数密度,结果表明林分的株数密度可以正确的估测出来。

国内的李宇昊[19]借助无人机遥感技术成功实现造林地面积获取、造林成活率计算、树种辨认、株树密度计算、林龄的确定以及对造林地进行定位等,大大提升全国营造林核查工作质量,减少核查成本,提高林业调查技术水平。张园等[20]成功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于浙江二类调查。王佳等[21]以轻小型飞机作为遥感平台,获取了油松人工林的LiDAR点云数据,并提取单木树高。尤号田[22]使用机载三维激光雷达数据,通过构建多变量回归模

曹忠: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 4 ·林业建设总第 192 期

型,建立了郁闭度反演模型。韦雪花[23]对树冠高度模型(CHM)做邻域分析,得到树顶点,矢量化后与样圆面积做商运算,得到株数密度,结果精度可达84%。王伟[24]使用由无人机影像生产出的DEM和DOM,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多尺度分割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单木冠幅、单木树高、林分郁闭度、株数密度等森林参数信息的提取,精度基本可以达到70%以上。

综上所述,我国低空无人机在林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具体任务需求的技术系统还未完善,欠缺相关规程规范,迫切需要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领域的基础研究。

4.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应用还需解决的问题

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体系根据任务目的和需求的不同,主要分为宏观卫星遥感、中观高空航空遥感、中小型区域低空无人机遥感以及地面调查技术。目前低空无人机林业行业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要使无人机成为可靠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平台,还有以下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4.1无人机飞行平台硬件性能还需进一步提升

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覆盖面积广袤,森林资源通常分布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山川河谷。低空无人机行业应用最成熟的是测绘领域,相近的是农业领域,近年来国土、公安、救灾应等领域应用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无人机飞行硬件系统基本是针对这些行业应用开发出来的。相对于这些行业简单的平原地形低航高的飞行要求,这些无人机(电动力)在林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飞行作业普遍存在固定翼无人机起飞降落不便、安全性相对较低、产出数据单一,多旋翼直升无人机续航时间过短、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低空无人机硬件系统应从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除考虑技术平台的多功能性和工作效率外,还考虑林业外业调查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硬件系统应具有全地形起降、操作简易、携带方便,同时具备长航时、高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和一定的抗风、防水性能。

4.2通用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软件缺乏

应用于林业调查的无人机传感器多为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和机载三维激光雷达,可以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点云数据分析技术,获取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也可通过Envi、Erdas、Arcgis等软件间接提取森林面积、郁闭度、株数密度、树冠冠幅等少量平面林业调查因子。其中高分影像数据通常是通过构建树冠高度模型(CHM)来估测或建立回归模型反演出树高,LiDAR数据则可以直接用以估测高精度单木树高。目前面向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的自动化林业调查因子提取分析软件还鲜有报道,迫切需要研发专业的数据后处理软件系统,以满足林业生产工作的需求。

4.3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尚不成体系、相关规程规范尚不健全

低空无人机航空遥感信息采集技术在中小区域低空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缺少面向林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林业调查与监测应用的低空无人机飞行平台硬件、软件和一体化技术体系,相关规程规范还是空白。要将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技术体系和规程规范研究。

5.结论与展望

我国低空无人机在林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针对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具体任务需求的技术系统还未完善,无人机硬件设备以及相关的处理软件未能与林业生产部门的需求很好的衔接。低空无人机航空遥感信息采集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时效性强等特点,特别在中小区域低空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目前林业上缺乏对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迫切需要通过对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领域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满足林业生产和现代林业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林业、精准林业、智慧林业等概念的提出和相关理论不断完善,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的要求也由手工、粗放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发展的要求来看,未来林业工作重心将发生根本性转变,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创新正

· 5 ·第6期

当其时。低空无人机遥感作为一项空间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随着无人机遥感技术不断发展和无人机市场逐渐成熟,必将成为未来林业领域主要调查与监测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孟宪宇. 测树学 (3版)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曹忠,巩奕成,冯仲科,等.电子经纬仪测量立木材积误差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2015,01:292-298.[3]曹忠.立木材积无损精测与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韩学锋.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林分调查因子的提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5]冯家莉,刘凯,朱远辉,等.无人机遥感在红树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热带地理,2015,35(1):

35-42

[6]雷添杰,宫阿都,李长春,等.无人机遥感系统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

学,2011,39(4):2417-2419.

[7]BRECKENRIDGE R P,DAKINS M,BUNTING S,et https://www.doczj.com/doc/514256329.html,ing Unmanned Helicopters to Assess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i n S a g e b r u s h S t e p p e

E c o s y s t e m s[J].R a n g e l a n d E c o l o g y&

Management,2012,65(4):362-370.

[8]VERSCHURE P F M J,PYK P,GUANELLA A,et al.A Biologically Based Chemo-Sensing Uav for

Humanitarian Dem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2008,4(2):

187-198.

[9]金伟,葛宏立,杜华强,等.无人机遥感发展与应用概况[J].遥感信息,2009(1):88-92.

[10]李德仁,李明.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

39(5): 505-513.

[11]Roberts, S.D., T.J. Dean, D.L. Evans,et al. Estimating individual tree leaf area in

loblolly pine plantations using LiDAR-derived

measurement of height and crown dimensions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5.213:54-70.

[12]刘淑慧.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D].东华理工大学,2013.[13]基于颜色特征的遥感图像中烟的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 2009, 35(7):168-169.

[14]Zarco-Tejada P J, Diaz-Varela R, Angileri V, et al. Tree height quantification using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acquired from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and automatic

3D photo-reconstruction methods[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14, 55: 89-

99.

[15]Paris C, Bruzzone L.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Based Approach to the Estimation of the

Tree Top Height by Fusing Low-Density LiDAR

Data and Very High Resolution Optical Images

[J]. 2015.

[16]Jing L, Hu B, Noland T, et al. An individual tree crown delinea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

scale segmentation of imagery[J].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12, 70: 88-98.

[17]Mathews A J. Object-based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vine canopy vigor using an

inexpensiv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system[J].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2014, 8(1): 085199-085199.[18]Alberti G, Boscutti F, Pirotti F, et al. A LiDAR-based approach for a multi-

purpose characterization of Alpine forests:

an Italian case study[J]. iForest-

Biogeosciences and Forestry, 2013, 6(3): 156.[19]李宇昊.无人机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实验[J].林业资源管理,2007,8(4):69-73.

[20]张园,陶萍,梁世祥,等.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1,31(3):

49-53.

[21]王佳,杨慧乔,冯仲科,等.利用轻小型飞机遥感数据建立人工林特征参数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8): 164-170.

[22]尤号田,邢艳秋,冉慧,等.基于 LiDAR 点云能量信息的樟子松郁闭度反演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

学报,2014,36(6): 30-35.

[23]韦雪花.轻小型航空遥感森林几何参数提取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24]王伟.无人机影像森林信息提取与模型研建[D].

北京林业大学,2015.

曹忠: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作业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作业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XXXX调查) 西北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琼·XXXX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 1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西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受西北农林大学委托,按照国家相关资产评估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采用公认的资产评估方法,对宁东林业局火地塘林场置换工程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我院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资产进行检查、市场调查和确认。在XXXX 12月31日,它公允地反映了委托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评估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10分): 1.委托方、业主及其他使用人的评估报告简介(略)2。评估目的(略)3。评估对象和范围 估价对象为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所属的660公顷林地。林地位于宁山县火地塘林区。该支架的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林分概况:树种组成面积(公顷)林分年龄(年)起源(立方米/公

顷)100 35 90.0油1 8油2锐人工100 40 95.0华1 8华2锐人工100 XXXX 12月31日。6.评估依据(略)7。评估方法 本次评估的目的是补偿国有商品用材林的所有权和林地50年使用权。 流转提供了价值参考依据,考虑到估价对象目前的具体情况,估价林采用法律,法律,森林采用法律。 (一)幼林和无林造林地采用该方法;(2)对中龄林和近成熟林采用一种方法;(3)对成熟和过成熟森林采用该方法;㈣《林地收养法》。8.评价程序的实施过程和情况(略)9。评估假设和限制(略)10。评价结论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 2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实施上述资产评估程序和方法后,委托方于12月31日在XXXX指定的资产的市场价值反映如下: 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西北农林大学委托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对其拥有产权的660公顷森林资源资产的现值进行了评估,评估总额为人民币1万元。其中,油松林资产1万元,华山松林1万元,麻栎林1万元。各种资产的评估值见表2。 表2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树种组成面积(公顷)蓄积量(立方米/公顷)评估值(元)100 90.0油1 8油2锐100 95.0华1 8华2锐100 50.0锐1 8锐2油100 95.0油2 5油4锐1华130 95.0华2 5华4锐1油130 80.0锐2 5锐4油1华注:按6%贴现率计算。

201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小班 2.森林永续利用 3.森林成熟 4.信息 5.法正林 6.森林 7.林种区 8.森林调整 9.林班 10.森林档案 11.森林区划 12.全龄林 13.轮伐期 14.择伐期 15.采伐限额 16.标准年伐量 17.法证蓄积量

18.数量成熟 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20.郁闭度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 接填写到每题的括号内。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⑶Endres ⑷ 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 3,轮伐期为100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1200万m 3⑵24万m 3⑶12万m 3⑷120万m 3 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⑵%⑶%⑷% 6.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⑴林场—营林区—林班⑵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⑷林场—营林区—小班 7.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⑴2u Z V u n ?=⑵Z u V u n ?=⑶2 2Z u Z V u u n - ?=⑷22Z u Z V u u n +?= 8.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 使用()。 (1)一阶段设计(2)两阶段设计(3)三阶段设计(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⑴54年⑵55年⑶56年⑷59年 10.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 ⑴用材林、公益林、兼用林、特种用途林和水源涵养林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2)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森林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一、森林培育现状 (一)森林培育的重要性 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境内群峰耸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732米,最低海拔218米),山高坡陡,谷峡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46月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坡耕地、残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的地块采用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积,是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2、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 我县的森林存在较大弱点,首先是分布不均,以山区为主的红岩、洗车、水田较多,而以丘陵为主的里耶、城郊较少;其次是树种结构较单一,天然林以枫香、栎木等为主,人工林以杉木、桤木、日本落叶松为主;再次是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森林培育工作,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通过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可以实现现有林分提质增效,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加强。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森林经营、造林等培育措施,确保森林后续储备增加和森林质量提高,同时实行合理采伐,确保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将森林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森林培育总体概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的森林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如下特点: 1、以林场为骨架,点面结合 县林业局1982~XX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永龙界、跑马坪、砂子坡、万宝山等12个林场,林业局局属林场林地总面积达18938hm2,占全县林业用地222368hm2的%,活立木蓄积230327m3,占全县活立木蓄积3636240m3的%。另外,我县有乡(村)级林场及大户林场1234个林场,经营林地面积18938hm2,我县多个林场广泛开展了造林、改培、森林经营等培育活动,规模大,标准高,有力带动了我县森林培

森林资源论文森林资源评估论文

森林资源论文森林资源评估论文 浅谈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摘要】森林资源管理贯穿于森林的培育、保护、利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休现,在林业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意义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林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护和节约森林资源上,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为了永续利用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机制、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大”严管林”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当前森林资源及其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和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还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森林资源的多种需求。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虽然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7位,但是全国森林覆盖率

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l%,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左右。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78.06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5%,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则只有35立方米。森林平均郁闭度为0.54,其中郁闭度在0.2~0.3的林分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20.1%。林木平均生长率为3.98%,每公顷林分平均生长量为3.36立方米,仅为林业发达国家的50%。总之,我们要用占世界3%~4%的森林资源,来满足占世界22%的人口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森林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森林资源面临的这种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二是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模式单一、监管不到位和基础建设落后的状况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要求。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特别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森林资源名为国家所有,实为企业自管自用,产权虚置、政企不分、责权不清,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利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还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 体制的束缚,管理模式单一,分类指导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管严的没有管严,该放活的没有放活;少数地方对保护森林资源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监督管理不力,致使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在局部地区仍时有发生;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薄弱、执法手段落后,一些地方二类调查严重滞后,森林资源家底不清,多数基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

林业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 林业系统通讯设备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林业系统日常工作必要辅助。用GIS技术对通讯设备进行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林业系统通讯设备具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分布区域地形复杂等特点。从而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许多不便。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片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设备资料等数据融合在一起,可以清楚的描述设备管线的地表和地下分布情况、设备名称和数量、设备安装日期维护记录、维护人员的组成等等。通过对地形数据的分析可以精确定位某一设备的位置以及其周边环境,从而大大降低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强度。 一、地形数据的管理与控制 1.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通过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能够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图,林区分布图,地形图,遥感图,各种通讯设备的分布图以及人员的分布等等。按照一定的颜色和符号表示设备的类型和种类,并且能够统计汇总结果。

网络发布可以实现网络办公 终端用户根据权限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新 2.地图控制与操作,实现基本的放大、缩小、定位、全图显示、鸟瞰图功能,能够测量任意两点或者多点的距离。 二、设备资源数据一体化查询 1.图形查询:通过图形上的拾取、选择、空间关系分析实现对设备资源数据和档案的查询。 2.属性查询,通过对某设备或某区域设备的查询,可以得到设备的详细清单和图片,将查询结果通过图表方式展现在屏幕上或打印输出。

某区域地形图1 3.统计分析: 对于某一设备统计分析;包括设备的名称、生产日期、安装时间、维护记录、设备图片信息、设备分布坐标、归属管理片区、管理人员清单等。 三、资源更新管理 1.地形数据的更新,通过GeoBeans图形平台对地形数据进行阶段性修 改和更新。通过GeoBeans信息发布软件实现系统内网络办公。

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3S技术, 既 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优越性和应用方法。 总结了3S 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3S技术 引言: 森林是林业的基础,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建设与安全 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日益重视和关心,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 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因此,新技术的运用是实现森林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科学的进行森林资源监测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 根据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 开发建设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需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3S”技术,既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一、3S技术简介 3S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 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区域和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 宏观决策等领域。 2、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以人造卫星组网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整个系统由卫星部分、地面接收部分及用户组成。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能进行实时定位、测距、勘界、收集矢量数据[2]。 3、遥感技术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

. . . . .. . 研究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作业名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学号: 学生: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 引言: 森林资源与人类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关系,但是要达到森林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森林资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本文概述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背景,并且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目标以及包括3S技术、抽样技术、数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新技术在内的一些新技术,并对今后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发展进行展望。 1、关于概念的界定 1.1森林资源 从广义上讲森林资源是包括了林地、林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构成森林资源环境的水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的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关系人类生存的资源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1]。 1.2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指根据监测的目标,运用相关技术与指标,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现状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以及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定期的调查、核查、检查、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的过程[2]。 2、提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背景

2.1 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产生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导致森林资源的衰减,森林面积的减少,进而促使生态环境的恶化,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这就改变了人们对森林的传统认识观念,使得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森林除了要产生经济效益外,还要更加注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地管理和合理地经营森林是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基础[3]。森林资源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人类的干扰与恢复过程中,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森林资源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是实现对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的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引起了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2.2 监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 1975年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以省为总体,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动态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的成果已在我国的林业决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们对森林多种效益认识的加深,随着森林资源经营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体系急需进行更新和完善[4]。以省为总体,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动态监测体系,虽然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一个省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然而,却难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更难反映地区以下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因此需要充分地利用现行的先进技术,以较少的投人获取可以有效地直接服务于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其次,目前的监测体系难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 ?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大背景 ?信息技术应用 ?1992年,国家林业局设立信息中心 ?2010年的目标,建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 ?前言 目前已建立的全国性的林业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荒漠化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林火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生态林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林业局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信息网络及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前言 课程意义: 一、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现代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求更精准、翔实的林业基础信息作支撑 ?提升森林管理水平、创新、方法手段 ?前言 二、依法行政和强化管理的根本保障 ?信息化管理,避免信息混乱,弄虚作假 ?标准化软件,数据不实,管理不规范 ?及时更新,动态反映,解决时效性差的不足 ?前言 ?三、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迫切需要 ?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难共享,极大浪费 ?措施: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标准、大大提高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前言 ?四、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必然选择 ?监测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作,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撑 ?五、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建设的重要的举措 ?推动林业科技水平提高 ?推动整个行业人才成长和队伍素质提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数字林业和林业信息化 ?一、数字林业 ?信息化的林业,包括林业大部分要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在数字地球大框架指导下,应用遥感、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智能术和可视化等技术,把地球上的各种林业信息用地理坐标确定与连接起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第四次厅长办公会议精神和厅领导要求,切实加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确保系统建设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事关全省林业发展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数据不清、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耗时多、成本高、精度差、周期长;数据处理能力弱、信息利用效率低、交流速度慢、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对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和科学决策水平,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促进我省林业建设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以二类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嵌入其它各类信息,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形成一个高度协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和信息分析智能化系统。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为林业发展规划编制、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具体目标为:

◆林业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制定林业信息的 指标体系,调整信息收集渠道和采集方式; ◆建立各级林业管理的共享数据库; ◆建立各专业分析模型; ◆联网形成分布式林业信息系统; ◆实现对林业利用现状变化的动态监测。 ◆实现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工 程建设管理,林业案件管理,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林业规划、计划和决策支持服务。 (二)系统建设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系统设计应符合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应遵循和执行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分层、分类与编码、精度、符号等标准尽可能参照已有的标准。 2.数据可靠性原则 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是一切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数据平台。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使用、更新、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要求,保证数据的质量,维护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3.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9-10-27 来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xx文件要求,决定从今年xx月起,在全市开展第七次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本次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快捷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市xx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

用。 二、调查范围 全面完成xx四县以及xx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总面积约740236公顷。各县(区)区划面积为:xx区1723公顷、xx区1897公顷、xx谱区1204公顷、 三、技术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面调查采用小班调查和固定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复查),估算总体蓄积、计算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积;通过小班区划调查,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调查精度。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xx森林采伐限额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抓好调查、编限工作,市林业局成立xx局长为组长,xx 副局长、xx副调研员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政资源管理处,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为副主任,工作人员有xx。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方案,安排筹措调查经费并监督使用,接待上级来人检查,组织专家鉴定调查成果及其他重大问题的决策。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制定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操作细则以及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全市调查队伍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和工作程序;组织完成全市质量检查

无人机市场调查报告

无人机市场调查报告二零一四年二月

该报告将结合中航文创园发展无人机产业,从当前以及未来国内外无人机发展趋势和对无人机系统的需求,针对无人机系统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主要发展技术以及无人机系统发展路线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 为中航文创园发展无人机系统产业提供支撑。一、基本概念 无人机是不搭载操作人员,采用空气动力为飞行器提供升力,能够自动飞行或远程引导,可一次性或多次重复使用,携带各类有效载荷的有动力空中飞行器。无人机要完成相应任务,需与任务载荷、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地面保障系统等配合工作,无人机与以上各类设备组成的完整系统称为无人机系统。无人机系统可由单个无人机构成,也可由多个同型的无人机或由多型多个无人机共同构成。 图一:无人机系统组成框图 (一)分类情况 无人机种类很多, 不同的无人机可以完成不同的特殊任务。一般来讲, 可以按照“续航时间和航程分类”和“军事用途分类”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分类示意如图2 所示。

1.按照续航时间和航程分类 根据航程、活动半径、续航时间和飞行高度不同, 可分为长航时无人机(又称战略无人机)、中程无人机、近程无人机和短程无人机。长航时无人机: 长航时无人机是一种飞行时间长, 能昼夜持续进行空中探测和执行其他任务的无人机。长航时无人机又可分为高空型和中空型两类。高空型飞行高度多在1 8 0 0 m以上, 续航时间超过24 小时, 中空型飞行高度一般低于1 10 0 m ,续航时间超过12 小时。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中, 美国的“全球鹰”和“暗星”无人机最具代表性;中空长航时无人机中, 美国的R Q-lA“捕食者”、“猎人”无人机、英国“凤凰”无人机等具有代表性。 图二:无人机分类示意图

2021年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范文

2021年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范文 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林长办要求,为着力开展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总体部署,认真贯彻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保护修复林业生态、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构建“增绿、护绿、用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林长制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微信公众号、林长制专栏联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林业生态治理动态信息、林业政策法规、便民服务、监督建议提供渠道,进一步团结群众力量,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生态富民工程建设,实现×区“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民更富”的发展愿景。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根据×年×区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初步统计,×区国土总面积×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万亩,占×%;

湿地面积×万亩,占×%,全区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为贯彻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做好“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林业资源实际情况,按照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和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亩、不大于×亩的要求,依据湿地资源分布及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将辖区内所有森林和湿地资源进行管护责任区域划定,并建立森林和湿地资源管护责任区与护林员一一对应的责任关系,构建起全覆盖、网格化的森林资源管理网络队伍。将林长制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和具体责任人。 (一)管理方式通过专职护林员队伍整合组建、森林资源网格化区划和专职护林员与管护责任网格对应落实,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打造林长制生态文明建设平台。 巡护系统主要包括林长、林长办工作人员、基层监管员和专职护林员等人员,具有专职护林员巡护轨迹记录上传、巡护发现问题上报处理、巡护轨迹及发现问题统计展示等功能。各级林长通过手机APP 对巡护系统中展示的生态富民工程建设、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森林资源灾害等数据进行指挥调度,实现分级管理,逐步实现林长制信息化。用法治精神,推动各级林长用交办、督办等方式履行职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组建队伍×.监管员原则上由基层林业站所人员或包村干部担任。 ×.分级设立“林长”。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范文最新推荐------------------------------------------------------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XX文件要求,决定从今年XX月起,在全市开展第七次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本次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快捷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 1 / 11

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市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二、调查范围 全面完成XX四县以及XX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总面积约740236公顷。各县(区)区划面积为:XX区1723公顷、XX区1897公顷、XX 谱区1204公顷、…… 三、技术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面调查采用小班调查和固定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复查),估算总体蓄积、计算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积;通过小班区划调查,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调查精度。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抓好调查、编限工作,市林业局成立XX局长为组长,XX副局长、XX副调研员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政资源管理处,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为副主任,工作人员有XX。领导小组全

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曹忠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 650216) 摘 要: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时效性强等特点,特别在中小区域低空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简要介绍无人机遥感系统组成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低空无人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空无人机;遥感;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 Present situation and forecast on forest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b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AO Zhong (Kunm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Kunming 650216,China) Abstrac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is a low-cost, high ef ? cient and strong timeliness technology. It has an advantage of applying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aerial region. In this paper, aerial photography system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its research status in domestic and aboard were summarized. The shortage of apply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o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y were also discussed. This review can offer a reference to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Key wor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Forest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收稿日期:2016-12-06 作者简介:曹忠,男,博士,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 · 1 · 林 业 建 设 FORESTRY CONSTRUCTION 第6期2016年12月 1.引言 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工作。森林资源监测要求通过对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生长、消耗以及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变化情况进行连续调查,以期为林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基础信息。传统森林资源调查内外业工作量大, 完成周期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3] 。遥感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快速观测与调查,获取最新的森林资源信息。通过遥感对森林资源的监测,用遥感反演模型配合少量的地面调查取代外业为主导的森林资源调查,能在满足一定精度的情况下快速获取森林资源数据。高分影像一直是林业遥感的 重要数据源,传统的TM 和SPOT 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IKONOS、QuickBird 等高分影像分辨率虽然可以达到1米甚至亚米级,但时效性较差、成本高昂而且影像清晰度受云层影响较大;普通航空摄影测量成本高昂,操作复杂,调度困难,难以作为森林资源常规调查监测技术手段[4]。目前针对小区域、精度要求高的调查需求正在上升,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生态状况监测的林分空间结构调查(林木组成、空间关系等)。如果进行现地调查,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在地形复杂的西南地区,进行地面调查劳动强度极大、外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急需一种高效、快捷、安全、经济且精准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军事解禁、低空空域开放[5],我国科技实力、工业产业链配套的成熟以及研发成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林长办要求,为着力开展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总体部署,认真贯彻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保护修复林业生态、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构建“增绿、护绿、用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林长制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微信公众号、林长制专栏联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林业生态治理动态信息、林业政策法规、便民服务、监督建议提供渠道,进一步团结群众力量,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生态富民工程建设,实现*区“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民更富”的发展愿景。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根据*年*区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初步统计,*区国土总面积*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万亩,占*%; 湿地面积*万亩,占*%,全区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为贯彻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做好“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林业资源实际情况,按照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和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亩、不大于*亩的要求,依据湿地资源分布及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将辖区内所有森林和湿地资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导读:"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 "3S"技术在"数字林业"中重大意义 "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各级领导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林业"的基础是首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和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信息,一类是森林资源档案,另一类是林相图。森林资源信息是“数字林业”信息化的基础,林业的重大应用系统如防火指挥、资源监测等都离不开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分析。基于3S技术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换、整合、调度与集成应用,是"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业系统应用"3S"技术时机非常恰当。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3S已经走过了大投入的阶段,其能力已经得到巨大认可,技术上非常成熟,边际成本很低。GIS在林业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优势,而国家的数字林业和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时刻,正如国家林业局的指示:"继续抓好六大工程监测,监测工作要上新水平;六大工程信息化要上新层次;林业跨越式发展要靠六大工程,而六大工程最终还是要靠科研,靠信息化、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3S必须优先依托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完成3S需要的必要积累。现在,我国3S总产值已经达到,而为了达到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林业等需要国家投入发展3S的部门,已经可以通过相对较小的投入得到非常高的效益了。 目前各种"3S"产品非常多,包括国外著名的的Arcinfo软件、Mapinfo软件等,在国内也有很多的优秀的产品如中地的Mapgis、超图的SuperMap、山海经纬公司的Ez Gis等。尤其是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产品在林业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首先介绍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确定的原则和指标内容;阐述了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4种方法,重点介绍计量经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另外,还简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法和补偿机制。 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森林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森林的合理经营,并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人类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成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结果可用于森林生态环境评价,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结构上的复杂性,时间序列上的多变性,生长发育过程的周期性和环境反应的滞后性等特点,森林生态环境的监测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定位监测和半定位监测方法。 ①定位监测: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环境类型,设固定监测点,进行长期地、 系统地、连续地观测与研究。 ②半定位监测:相对于定位监测而言,通常由于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定位观测站数量有限, 对于一些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相对短期的、不连续的观测和研究,作为对定位观测站的补充。 (2) 宏观监测、微观监测、重点地区监测和典型区域监测。 ①宏观监测:研究地域至少应该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 宏观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 ②微观监测:研究地域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 类型。 微观生态监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 ③重点地区监测:对重点预防防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进行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分布、 面积、治理程度、治理效益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④典型区域监测:如对泥石流、滑坡、崩岗、汛期等进行监测预报。 (3)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 ①定期监测:在已有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上,扩充、完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开展每年一次的资 源与生态环境变更调查,全面监测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利用遥感手段,定期监测重点地区(尤其是国家级监测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并核查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详实性。 ②日常监测:随时监测有关洪水、违法用地、毁林砍伐、毁草开荒、乱占滥用土地等突发事件。 ③专项监测:在国家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地区进行资源与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的监测,主要包括黄河 上中游地区、长江上中游地区、风沙区、草原区等。 2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与内容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极大,森林生态环境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有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的复习内容 试卷类型组成: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题; 复习内容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几部分: 一、 1.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Forest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现代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管理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有: 信息时态:过去、现状、未来 信息范围:点、线(带)、面、域 信息载体:文本、数值、图形、图像、声音 信息来源:地面调查、遥感、基础地理数据 信息质量:综合、动态、最小新度 表现方式:个体与总体、量、结构、单位占有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 5.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如主伐、抚育伐、更新造林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调查,一般在生产作业开展的前一年进行。其调查成果直接服务于调查目的,例如:林业上常见的伐区作业设计调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等。 6.森林资源信息编码原则 答:1)唯一性:每一编码对象仅被赋予1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1个代码唯一表示1个对象。 2)简单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提高机器处理效率。 3)可扩展性: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必须对新的编码对象留有足够的备用码,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4)规范性:在一个信息编码标准中,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保证同类信息的代码长度相同。 5)适用性:代码要尽可能地反映分类对象的特点,易识别,便于记忆,便于填写。同时,代码结构要与分类体系相适应,空间信息编码应兼顾制图与G IS空间分析。 7.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答: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有三种表示方法:栅格(raster)、矢量(vector)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