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项目基础平台交接内容

应用项目基础平台交接内容

应用项目基础平台交接内容

应用项目基础平台交接内容 (CheckList)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 1、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概念、发展历程、特点、 概念:是指资源环境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信息传播以及辅助管理的决策系统。 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有: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3S技术(GIS、RS、GPS)、图像处理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等。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是面向资源和环境应用领域的信息技术系统。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开始出现,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开始形成。 7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提出,加拿大建设世界上第一套CGIS系统。 8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投入使用,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独立的技术体系,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90年代,资源环境信息与信息技术产业化。美国就业人口中52%从事直接信息产业。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世界各国响应,数字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国土……等概念纷纷提出,国家级信息工程纷纷上马。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成了水质档案系统; 保加利亚开发的农业综合管理系统(Integrated Computerize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CAMS)系统从80年代初开始运行; 198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 1989年美国土壤保持局运用土壤信息系统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控制土壤污染; 1994年我国完成第一个省级环境信息系统; 全球性环境信息系统:国际环境资源查询系统、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等。特点: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 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应用模式概念: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为手段,进行环境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和表达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环境空间信息支持和管理决策依据的计算机系统。 特点:多技术集成特性、环境空间特性、动态变化特性、广泛实用特性、可视化特性 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科学研究工具的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管理的应用模式;作为公共服务的应用模式。 3、环境数据分类:环境监测数据、工业污染与防治数据、生活及其他污染与防治数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环境管理数据。 4、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GIS的主要数据源,而其获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环境监测体系。目前环境监测大体分为三个类型:①要素型:按不同的环境要素建立的监测网络;②管理型: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的监测网络,我国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③混合型:上述两种网络的综合,如重点流域,长委、黄委。 5、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的分类 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主要有三大类:污染源空间信息、环境质量空间信息和自然生态空间信息。对这些空间信息进行查询和处理是环境GIS应用的最基本的功能。 ①环境质量空间信息:环境质量测点发布信息查询与处理、水质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空气质量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区域噪声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历年环境质量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②污染源空间信息:点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线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面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背景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废水、气、渣排放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能源消耗信息查询与处理、工业用水量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③自然生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调查问卷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调查问卷 一、项目进展情况基本调查 1、项目名称: 2、承建单位: 3、调查日期: 4、负责人: 5、联系电话: 6、项目目前建设情况:() A、项目已建成(项目起止时间:年月日--- 年月日) B、项目在建中(开始时间:年月日完成时间:年月日) 7、项目类别:() A、实验基地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建设 B、科学数据共享 C、自然科技资源整合共享 D、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 E、网络科技环境建设 F、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 G、技术标准体系 8、项目情况简述: (提示:可从资源共享方式、项目是否有独立平台支撑、项目特色等问题进行描述) 二、科技资源库建设及服务调查 1、资源库名称:

2、资源库网址: 3、资源库简介: 4、提供单位: 5、资源量: 6、语种() A、中文 B、英文 C、其它 7、资源提供形式() A、全文下载 B、在线浏览 C、其它 8、学科领域() A、社会科学 B、医学/卫生 C、石油/天然气工业 D、生物科学 E、农/林/牧/渔业 F、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技术 G、建筑科学 H、航空/航天 I、数学/物理学/化学 J、环境科学 K、矿产/冶金工业 L、其它 9、资源类型() A、文献资源 B、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C、科学数据 D、自然科技资源 E、科技成果服务 F、其它 10、可提供的服务:() ①科技文献服务: A、原文传递 B、科技查新 C、代查代检 D、科技情报收集 E、订阅推送 F、定题跟踪 G、培训服务 H、收录引用证明 I、其它 ②技术标准服务: A、专利代理 B、专利咨询 C、专利查询与检索 D、标准查新 E、专利技术合同认定 F、知识产权咨询与鉴定 G、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H、其他

通过认定的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名单

通过认定的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名单序号平台申报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 1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 测研究平台 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 3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 资源共享基地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总局 4 中国应急分析测试平台钢铁研究总院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 5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 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 6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 所 中国科学院 7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 8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 所 农业部 9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0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所 中国科学院 11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 医学研究所 卫生部 12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部 13 国家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 资源平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 14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畜牧兽医研究所 农业部 15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 —1—

序号平台申报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 16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7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部 18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信息研究所 农业部 19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 20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 21 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 心 科技部 22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3 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

地方科技平台建设调查问卷-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宁夏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 科技平台建设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依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宁夏的决定》,大力提升宁夏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网络、数据、文献资料等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宁夏采取多种措施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构建面向社会的服务体系,实现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激发了现有资源的最大潜能,取得显著成效。 一、平台建设的组织管理及运行情况 (一)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 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自治区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由科技厅、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审定平台发展方向、规划计划;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协调成员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间的关系,从组织措施上确保组建和运行工作顺利进行。 各平台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任免由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决定,并报科技厅备案。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和政绩考核。对于不能胜任工作或外出超过一年以上的,应及时调整。 平台实行开放、流动的机制,其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固定人员编制由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自行核定,在现有编制中调剂解决。 (二)平台建设的组织实施模式(项目、基地或其他方式) 实行资源整合、制度规范和队伍建设三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制度规范、标准规范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结合具体平台建设同时开展;项目验收时,每一个建设项目成果都应成为服务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有效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资源共享平台必须建立、健全资源汇交管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以下简称“平台专项”)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目前主要面向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科技环境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平台专项被列为与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同等地位予以实施,由中央财政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一、主要支持方向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部署,目前平台专项重点支持以下6个领域共享平台建设: 1、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整合国家、部门、地方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跨领域、高水平的国家基础性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装备水平,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 在巩固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基础上,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建设与共享,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提高仪器、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益。 对现有的野外观测台站(网)进行评估、筛选、整合与重组,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观测实验基地。 2、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人类遗传资源,标准物质、实验材料,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等资源的搜集、保藏和安全保护,整合和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实验材料和标准物质资源库、国家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资源库(馆)。 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数字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体现区域特色、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自然科技资源保障体系。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申报书(格式)

附件3: 项目申报编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工作项目申报书 (格式)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名称(盖章): 项目起止年月: 项目负责人姓名: 主管部门名称: 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E-mail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四年月日

填写说明 1. 根据平台建设工作性质,结合财政部关于平台建设专项的支持方向,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分为两类:建设类项目--以资源整合及平台建设为主的项目; 研究与开发类项目--以技术标准、规范、整合与集成技术、规划、政策法规等研究工作为主,为平台建设提供支撑保障的项目。 2.本申报书为组织申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的主要文件。各项内容须认真填写,表内栏目不能空缺,无此项内容时填“/ ”。 3.“项目名称”要简洁、明确,字数不超过20个汉字。 4.封面“承担单位”只填写第一承担单位,名称与公章一致,不得省略。“主管部门”为第一承担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5.“单位详细地址”填写到县(区)、街(路)门牌号。 6.书面材料A4纸打印、骑缝装订,盖章后,一式十份报科技部。 —2 —

一、基本信息 —3 —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一)项目重要性、国内外现状和趋势 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该项目对行业和领域的科技进步的意义和作用等。 国内外同类工作或研究的进展概况;本项目目前的工作(研究)水平以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等。 (二)主要工作内容、预期目标和成果 整体工作方案设计。对工作内容及本项目的预期目标、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社会共享形式和范围等进行论述。 (三)现有工作基础 包括单位基本情况、资源状况、人才队伍等。与本项目相关的前期工作情况,现有工作基础,包括前期取得的成果和获取技术情况等。 (四)任务分解、技术方案及各任务承担单位、人员情况 对项目的任务分解情况、技术路线等进行论述。列出各分解后的任务承担单位,并给出负责人的简要介绍和主要参加人员。 “建设类项目”中有研究与开发任务的,应对建设任务和研究开发任务分别陈述。 (五)进度安排 提出项目实施周期及时间进度表。 (六)项目运行机制及共享方案 要明确项目的运行机制,包括项目完成后的运行机制,提出实现项目成果共享的具体方案,对项目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4 —

资源与环境调查重点

资源与环境调查重点 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肥力特征,据此提出改良利用该土地资源的依据、措施,此过程为土壤调查。 2.土壤制图: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此过程为土壤制图。 3.工作底图:指绘制土壤图的基础图件,具体指地形图,航、卫片。 4.土壤草图:指在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的土壤图称土壤草图。 5.地形图: a在常规调查手段中,直接用作草图绘制且成图时作为转绘成图的基础图料; b在遥感调查中,地形图可作为解释、纠正、转绘的基础。 6.土壤剖面:形式上讲是指一个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代表的是具三维空间的立体图谱。来源分:a自然剖面;b人工剖面 7.主要剖面(基本剖面、代表剖面):是为全面研究土壤形状、特点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之间关系的剖面。要求能看到所有的发生层(ABC三层),平原最少挖1米,挖完后要对主要剖面进行详细描述、记载。标记⊕1 8.检查剖面(对照剖面、次要剖面):为检查主要剖面中观察到的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程度而设置的剖面。要求(AB层)主要发生层,2-4个,标记⊙1-1 9.定界剖面:为了确定土壤类型边界而设置的剖面(土种边界)。标记× 10.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有异必分。 11.土壤发生层:是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用一定特殊特征归纳总结出。 12.诊断层:经过一定成土过程,在剖面上发育形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 13.障碍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 14.土壤发生型:是土壤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壤层次生的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15.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内,具有各种性质,形态的土层的相互结合状况,是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16.路线调查法:按一定路线,分组、定向、齐头并进的方法。 17.放射调查法:不同起点,按不同路线,同时完成区域调查的方法。 18.土壤组合制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别组合到一起作为一个制图单元,勾绘出图,这种情况叫做土壤组合制图。 19.样块法:用其中任何一种代表图斑。 20.面积比法:选择最大面积的类型代表图斑。 2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的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2.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北人类利用的土地。 23.环境要素(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24.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25.环境调查:利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能够反映与组织有关的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科技平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机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为全社会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民生提供共享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的组织体系。对于具备实力的科技平台,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就不要错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申报了。 一、申报主体 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中科院各研究所、重点大学,国有企事业单位。 二、申报条件 (一)资源整合 1、资源整合范围覆盖跨部门,跨地方的能够代表国家科技资源水平的优势资源或特色资源;参建资源单位覆盖本领域、本地区主要优势资源单位;资源规模在本领域、本区域同类资源中占绝对优势。 2、建立完善的资源整合、加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了符合资源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准入制度;和所有整合的资源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3、建立了成熟、合适平台特点的资源整合模式,资源整合效果良好。 4、资源数字化加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数字化加工的资源占已整合资源总量80%以上;具有系统先进、功能完善运行稳定、本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平台资源信息运行服务系统。

(二)组织管理 1、具有保障平台日常运行服务的专门管理机构,实行人财务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建立符合科技资源特点,有效保障平台运行决策、咨询、监督机构。 2.制定了有效保障平台运行服务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平台各参与单位责、权、利清晰的组织协调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了适应平台运行服务特点共享服务机制; 3.具有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设立平台服务专岗;平台总人数一般不低于50人,其中维持平台运行的专职人员一般不低于20人;平台运行管理、技术支撑、共享服务人员比例合理,满足平台运行服务工作需求。 4、实物资源具有良好的保存设施和维护条件,信息资源具备相应信息存储和网络运行条件;具备开展共享服务所需要的工作场所和研究实验开放条件。 (三)运行服务 1、已整合科技资源使用效率逐年提高、效果显著;针对平台服务领域和对象的特点,在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重大工程、企业创新、民生科技、应急事件、科学普及等方面支撑效果突出,具有典型案例。 2、覆盖部门、行业、地方本领域主要用户单位,其中服务平台参建单位以外用户占总服务费的比例不低于50%。 3、具备符合科技资源特点、可有效促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的创新服务模式;具备规范化服务流程,对外正式公布服务内容与承诺。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年度项目重要支持方向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年度项目重要支持方向 一、我国近海有毒有害藻类与藻毒素科学调查 工作内容:开展中国近海有毒有害藻类和藻毒素调查,获取有毒有害藻种类与分布、藻毒素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相关环境要素等基础资料;开展近海沉积物中藻类休眠体调查,构建主要有毒有害藻培养系,获取形态特征、图像档案、遗传信息、色素组成与毒性状况等基本信息;构建我国近海有毒有害藻类多信息开放平台。 考核指标:(1)大面调查区域涵盖我国50%以上近海海域,完成重点增养殖海区、赤潮或绿潮高发区不少于30个调查站位的连续三年的样品采集;(2)调查主要经济海洋动物中10种以上藻毒素的含量;(3)形成100种以上主要有毒有害藻类及其休眠体的分布图,主要赤潮、绿潮发生过程的基本环境数据集,并完成藻类名录图谱;(4)建立包括60种以上有毒有害藻类的样品库,建立有毒有害藻多信息开放查询平台。 二、中国东部农区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 工作内容:对我国东部农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农田中蚯蚓、螨类、跳虫和线虫等重要类群土壤动物的分布和群落特征进行调查,收集其生存现状基础数据;系统采集东部农区农田及其紧邻的自然

环境(林地、草地或湿地)中的真土生、半土生和表土生土壤动物样品并制作标本,数字化编目已有标本及物种信息;建设东部农区土壤动物标本库、物种资源数据库及信息共享平台,整理有害物种清单,编制分布图集。 考核指标:(1)采集我国东部农区各类土壤动物干制和液浸样本60万号;(2)完成我国东部农区土壤动物物种1200种以上的鉴定并编制分类检索表;(3)完成我国东部农区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与现状调查报告;(4)完成我国东部农区农田土壤动物物种资源及有害物种分布图集;(5)建立我国东部农区土壤动物标本库、物种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三、我国大宗粮油食材营养品质调查与数据库构建 工作内容:收集我国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稻米、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大宗粮油食材,开展营养品质调查,获取营养品质动态数据;建立我国大宗粮油食材营养品质基础数据库。 考核指标:收集主要产区、主要品种、不同年份差异的大宗粮油食材原料资源5000份以上,获取营养品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糖、多酚等成分)数据10万条以上;绘制全国大宗粮油主栽品种区域分布图4套,编纂《我国大宗粮油食材营养谱》、《我国大宗粮油加工专用品种志》;建立我国大宗粮油食材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方案

附件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 为确保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工作背景 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自2003年完成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土地利用与整治开发,全国后备资源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一轮调查评价结果已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当前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不能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对当前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清查和摸底。同时,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中,一些省份按照以土地利用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将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和沙化荒漠化的“不稳定耕地”纳入了耕地范围调查统计。另外,二次调查新增耕地面积中还包含了部分农民自行开发,且长期未纳入地方统计的耕地数据。这部分耕地的后续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也急需要界定其每一地块的准确位置,并加以标注说明。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可开垦土地、可复垦采矿用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落实到地块,上图入库。建设国家、省、市、县各级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为下一步耕地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三、工作任务 在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和二次调查工作基础上,开展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通过充分研究,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和数据库建设标准,建立调查评价技术体系,指导和规范各省(区、市)开展调查评价和数据库建设工作。主要任务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以二次调查和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进行数据汇总,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掌握全国

甘肃省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计划项目绩效评价自

甘肃省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计划项目绩效评价自评价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起止时间: 课题承担单位(盖章): 申请验收时间: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四年

一、基本情况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合同起止 时间 开始时间年月截止时间年月 专项名称 研究方向 技术来源 1.自有技术; 2.产学研合作技术; 3.国内其它单位技术 4.引进国内技术企业消化创新; 5.引进国外技术企业消化创新 6.国外技术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单位类型 1.事业型科研单位; 2.大专院校; 3.其它事业单位; 4.科研型企业(即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 5.国有企业; 6.股份制有限公司; 7.有限责任公司; 8.其它 单位地址所属地市 知识产权拥 有量(授权) 发明实用新型外观 其他(请注明类型) 产学研合作 单位 项目参加人员情况项目负责人电话(手机) E-mail 项目联系人电话(手机) E-mail 项目参加 人员 总数 按职 称分 1.高级3.初级 2.中级 按学 历分 1.博士3.本科 2.硕士4.大专 引进科技 人才情况 引进人才()人、其中博士()人、硕士()人

项目经费合同总额及到位情况(万元) 省科技厅 拨款 自筹贷款合计项目合同金额 实际到位金额 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万元) 其中支出项目 合同计划 支出 实际支出 其中:省科技厅 专项支出 1.设备费 2.材料费 3.测试化验加工费 4.燃料动力费 5.差旅费 6.会议费 7.合作协作研究与 交流费 8.出版/知识产权费 9.人员劳务费 10.专家咨询费 11.管理费 12.其他 合计 备注 请附财务部门出具经费使用的证明材料(加盖财务专用章) 通过项目实施争取的国家级经费情况(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经费来源国拨经费1 2 3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背景和使命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背景和使命 1.背景 1.1国际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都把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建设与合理配置,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设一流的科技基础条件成为各国政府支持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归纳起来,其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1.1.1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保障国家科技条件资源建设 为保障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能力的建设,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一方面推动科技条件资源的共享共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共享节俭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加快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有效积累,并进行综合集成和组织管理,提升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国家战略部署以及相关发展规划和计划,通过政府有效调控,来保障国家科技条件能力。1991年6月,美国政府正式发布“全球变化研究数据管理政策”,首次明确提出将“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政策作为国家科学数据共享的基本国策。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政府要在促进科学数据共享过程中主动提供服务。日本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引导推动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并在2001年的科技白皮书中,把“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作为“科技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重点地改进科研设施和条件。 1.1.2 不断加大对科技基础条件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 近年来,发达国家都把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作为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在世界范围内争夺研究人才、增强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物质保证。例如,日本在1998-2000年3年间,仅对国立研究所的设施设备改善金额就达到2722亿日元,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4月制定了“国立大学等设施紧急整备五年计划”,预计投入经费16000亿日元。2004年2月,美国能源部公布了中长期战略计划,将“开发新设备(或设施)来推动科学新发现”列为重要计划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为了保证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家利益,近年来也纷纷加大政府对科技基础条件的投入。 1.1.3 把信息技术作为资源共享的重要技术手段 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全球科技资源的挖掘、整合、共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西方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来应对这一挑战。例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安排了诸如e-Science之类的计划,力图把科学观测仪器系统、实验仪器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联结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与远程使用。网络使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1.1.4 持续加强综合型研究实验基地建设 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无论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发现还是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创新,都出自具有完善科技基础设施的多学科交叉综合型研究基地。因此,各国政府不断加强大型综合型研究实验基地的建设。欧洲综合性研究基地核子研究中心(CERN)拥有高能物理粒子研究基础设施,采用了多国共建共享的方式,通过实行理事会制度和对外开放等制度,吸引了世界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仅2002年,由CERN资助的外来科学研究人员就多达493人,此外还接纳非CERN资助的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包括来自成员国在内的科学家4451人,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并获得了多项诺贝尔奖,强化了欧盟作为科学实体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实力。 1.2国内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特征及问题分析 1.2.1 国内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特征 在我国,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逐渐形成规模,这不仅是近几十年来的科技条件工作的努力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社会文明进步与科技发展成果的累积与沉淀。 1.2.1.1 资源组成比例和种类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一定资源规模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在数量上和种类上已经初具规模,并具有较合理的组成比例和种类结构,对我国科技发展起着积极的基础支撑作用。 (1)支撑我国科技发展的仪器设备、大型科学设施和研究实验基地近年来有较快的发展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目录 职能 机构设置综合处 调研协调处 业务一处 业务二处 运行监督处 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于2006年2月经中编办批准成立,目前中心下设综合处、调研协调处、业务一处、业务二处和运行监督处5个职能处室,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平台中心将遵循平台建设"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努力建成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造型、和谐的团队,成为平台建设政策研究、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国际合作的高水平专业化机构,为发展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事业,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职能 经科技部党组第37次会议研究决定,赋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以下简称平台中心)以下职责任务:1、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中有关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和网络科技环境等六大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2、参与在建平台建设项目的综合配置、中期评估与考核监督等工作。3、参与对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运行服务情况开展的评估和监督工作,承担相关的考评、开放共享补贴费测算等工作。4、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5、协助联系地方、部门和行业系统的平台建设与运行服务工作,提供相关咨询服务。6、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工作。7、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以及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工作,为科技部宏观决策提出建议和对策。8、承担有关司局委托的工作。9、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机构设置 综合处 贯彻落实有关事业单位发展与改革的方针、政策,制定和完善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协助中心领导协调中心行政事务。承办政务综合、文件收发与机要文件管理、印章管理、工作督办、重大活动和行政会议、信息安全和保密等工作,承担中心内部行政监察工作。承担中心工作人员的聘用、培训、考核、奖惩、工资福利和档案等人事管理,以及中心机构、职责与编制管理等工作。承办中心党务工作,配合中心党支部落实党建责任制。承担中心财务、资产和经费管理等工作。承担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想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想 科学技术部 二○○二年六月八日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和信息保障,是科技创新成果产生和转移的基础,是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主要包括:大型科技设施与基地、科技基础数据中心、生物种质资源及标本、科技文献资源、网络科技信息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具有高投入、不可间断、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等特点。它的建设是一个持续和长期积累的过程,是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重要性 1.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不仅对于当代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更利于知识财富和科技资产存量和新增量的不断累积,这种积累必定会对我们国家未来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没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就没有国家安全可言。完备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科技、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 2.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基本保障。科技创新活动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基础上进行的。原始创新无所不在。完善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能够为所有的创新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为科学家和科研项目始终立足于世界科技前沿提供支撑;可有效降低创新风险、减少创新成本;将有力地促进“人才、专利、技术标准”等重大科技战略的实施。 3.是科技成果产生的沃土,科技人才聚集和成长的摇篮。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竞争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不仅提供了科技创新成果产生和转移的土壤,也为人才辈出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根本上增强我们在人才资源方面的竞争力,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良性循环。 4.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可以与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确立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定位;同时,对转制为企业的开发类院所中原有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起到保护、抢救和促进发展的作用。 (二)紧迫性 1.是政府职能转变和加入WTO的客观要求。在加入WTO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首要任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共享性等显著特征。其建设和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连续性等特点,政府责无旁贷。 2.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需要。近年来,国家财政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基础设施状况,为未来的经济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样重要。从着眼于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持久增长的角度出发,国家财政投资重点应积极转向以支持科技创新和新知识运用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科技基础条件的投资力度,提高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整体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申报书.doc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 项目申报书 (格式)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推荐项目负责人: 推荐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6 年月日 谢谢欣赏

填写说明 1.项目申报书为“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立项评审的主要依据。各项内容须认真填写,表内栏目不能空缺,无此项内容时填“/ ”。 2.“项目名称”要简洁、明确,字数不超过25个汉字。 3.封面中的“申报单位”名称与公章一致,不得省略。“推荐部门”请填写申报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4.“单位详细地址”填写到县(区)、街(路)门牌号。 5.申报书必须通过系统在线打印。 6.书面材料A4纸打印、无线胶印装订并盖章后,一式4份报科技部。 谢谢欣赏

项目基本信息表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年限□3年□4年□ 5年 申请经费总需求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专项经费万元申报单位单位性质单位法人代表电话传真组织机构代码所在地区邮政编码单位详细地址 项目负责人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证件号码 职称学位学历专业电话手机E-mail 联系人 姓名E-mail 身份证件证件号码电话手机 课题设置 序号课题名称 课题牵头单 位 课题 负责人 课题总经 费(万元) 其中申请专项 经费(万元)… 参与单位 序号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 课题数所有单位数 谢谢欣赏

项目摘要 明确项目所针对的指南方向,简述项目意义、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课题设置、队伍概况及经费预算等。(1000字以内)正文: 一、立项依据 1. 项目拟开展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国内外开展相关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预期目标及考核指标 所开展工作预期取得的进展、可获得的科学数据、调查报告、科技资料、图集图件等成果,优秀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公益服务效果,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等。指标明确、可考核。 三、总体工作方案及课题设置 详细阐述项目所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合理设置课题,说明课题设置的思路、各课题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与项目预期目标的关系;详细叙述各课题的名称、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主要骨干、研究生人数,课题经费比例,课题经费与工作量的匹配性等。 四、数据、资料汇交和共享方案 数据汇交计划及开放共享形式和方案。数据开放共享应按照学科领域优先选择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行,如无对应学科领域平台可通过“中国科技资源网”进行开放共享。 五、年度计划及考核指标 谢谢欣赏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节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两个概念: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其他物种、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生物是自然的产物,而生物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自然环境不等同于生态环境,二者均是对我们生存条件认识衍生的概念;自然环境强调我们周围的要素,生态环境更强调对周边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资源限制条件变化、极端气候等,如沙漠化、干旱化、海洋陆地界限变化等等,甚至包含现在世界人口聚居区的分布格局均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和变化。 美国评出的120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汤姆里琼斯《送乡人》:故事发生在美国拓荒时期,无赖琼斯和一个边境小镇的女人护送三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妇女从内布拉斯加州前往爱荷华州,一路上他们将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经历诸多磨难。 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在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建筑、文学、文字、哲学、服饰、饮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等一切人类实践创造的均存在差异。 人类发展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社会的顽疾。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是区域发展。 我国正在摆脱区域发展生态破坏阶段,欧美已经进入发展与保护兼顾的阶段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特定时间、地点的,生态系统总体或部分因子组合,对人类的 生存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程序:调查与监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结果特征和问题。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内容纷繁复杂、不一而足 生态环境调查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调查: 自然环境状况: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例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态评价项目 ——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生态系统特点、资源特征、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影响效应、健康效应、生态经济效应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单元的确定 尺度越大、包含的信息越多。差异性是评价单元选取的根本原因。 单一生态环境方面研究——选择与其对应的特征区域图斑评价: 如:重金属——样区;草场——样方;水环境——湖泊、沟渠、河流监测点 综合性生态环境分析——选择综合图斑 如:银川市、西夏区——整个区域的林地、草地、河流湖泊等。 ——评价因子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 原则:科学性、可表征性、可度量性、可操作性、避免重复(检测相关性) 分级:综合指标(一级指标)、分类指标(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三级指标) 功能:宏观整体目标、具体领域、个别情况 ——评价标准与方法确定 标准:国家、地方、行业、建设目标定位——分级、分类、分区 方法:指标体系需要逐级综合。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论证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对开发方案提出必要的修正。 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与评价 预测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分析不同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选择最佳规划方案。 本质上,不管是哪种环评,基本思路均为:通过这三个过程进行评价,以确定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从而确定防护对策与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