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

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

俾斯麦全名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他通过纵横捭阖的政治手段,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地区申豪森的容克家庭。父亲是一个容克地主,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有资产阶级家庭背景,俾斯麦在柏林就读大学期间,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教育和影响。在家庭和教育的影响下培养出一个资产阶级化了的容克地主俾斯麦,他同时代表了普鲁士的两大支柱——贵族和官僚。他2岁时随父亲移居其尼普甫霍夫庄园,并渡过了自己的童年。于柏林接受初等教育,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逐渐形成极端保王的立场.为人桀骜不驯,脾气火爆,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且仅受伤一次。大学毕业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后因为屡次违反纪律和对上司不满而去职,并回到家乡管理领地。后成为当地堤坝主管,并参加了普鲁士联合省议会。由此展开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1848年,德意志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

组织起军队,准备入京勤王。因其极端保王思想而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所认识.

1851年~1858年,受国王任命为普鲁士邦驻法兰克福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2年改任驻法大使. 在任驻俄大使期间,威廉四世病死,威廉一世成为普鲁士国王,并与议会发生"宪法争执".政局动荡.在陆军大臣罗恩保荐下,俾斯麦于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俾斯麦一向政治立场强硬,常用恫吓威胁手段以达到目的.但是在其成为首相之际,其政治立场发生变化.由单纯的顽固保王分子变成以"德意志"为目标的政治家,并逐渐与极右顽固派决裂.

俾斯麦担任首相期间,他立即推行代表容克地主利益的“铁血政策”。他在议会上公开宣布:“德意志看得起普鲁士,不是它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实力……”

对内他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维护专制主义,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但同时又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经济方面的保护关税政策

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德国的农业状况不佳,为了

保护农业市场、也为了给国内工业部门提供壁垒,德国在1879年改变自由贸易政策,实行保护关税;这个政策既有经济后果,也有政治和外交效应;在国内,它缔造出著名的“钢铁和黑麦的同盟”——历史学家们认为这是德国保守主义乃至后来的法西斯主义真正的社会根基;在国际上,它进一步恶化了德俄关系,因为俄国对输往德国的农产品的出口依赖较严重。

反社会民主党立法和社会保险立法

李工真教授说,俾斯麦是个“保守的政治强人”,这一点在他的内政和社会政策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反社会民主党的立法和社会保险立法是很明显的表征。这两项政策互为表里。社会民主党是新兴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的民主和革命倾向,让俾斯麦深感不安,他对霍亨左伦王朝的“责任感”驱使他打压这场政治-社会运动;另一方面,为了平息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政治和社会诉求,他于1880年代率先创设了覆盖面较广的社会保险制度。他希望用这块蛋糕来瓦解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然而,社会保险延续了下来,社会民主党却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它的势力越来越大。

当然,俾斯麦还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德国后来的民主化作出了贡献。第二帝国实行成年男子普选,这在全欧洲都是非常少见的;尽管选举方式很复杂,选举产生的立

法机构权力也很有限,但这毕竟是民主制的重要实践和课堂。和法国一样,德国的普选制是在专制色彩浓厚的体制下确立起来的。同样,他的福利国家政策也在德国一直延续下来,即使纳粹时期也没有根本的变动。今日的社会国家(Sozialstaat),应该说受惠于俾斯麦。

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的统一。

普丹战争

在1861年,丹麦国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事端。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州。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荷尔斯泰因划归普鲁士统治,石勒苏益格则归属奥地利。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普奥战争

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与俄,法互盟,以此确保法、俄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

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同年6月普鲁士对奥宣战。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最后奥军战败。1866年8月23日两国签订的《布拉格条约》。

普法战争

由于法国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地区的各个邦国,阻碍德国统一。因此,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藉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阿尔萨斯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及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关于德国的统一,一个广泛认可的看法是,俾斯麦是1848年革命遗嘱的执行人,但他只完成遗嘱中的一个任务:统一;另一个任务,自由,他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公民社会、责任制议会民主制政府、更为广泛的公民权利,这些诉求跟普鲁士的王权、官僚制度和它的军队是矛盾的,而俾斯麦就是后者最出色的代理人。

历史学上常说,德国自上而下的统一方式和俾斯麦当

政,注定了德国自由主义的悲剧。正因为俾斯麦和它的普鲁士官僚国家干得太出色了,1848年的自由派最后都改弦易辙,为俾斯麦的现实主义政治摇旗呐喊,放弃了最初的自由和民主追求,曾几何时,这些自由派还把普鲁士容克视为德国的反动堡垒,但如今,恰恰是这个反动集团实现了他们在1848年没有实现的目标。他们现在几乎感激涕零了。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晚年说,俾斯麦砸碎了德国自由主义的脊梁骨。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对外展开"均势外交",维护欧洲的相对和平以利于德国发展。他依靠只手之力,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政治联盟把欧洲大陆许多利益相冲突的国家包含在一个“俾斯麦结盟体系”内,德国居中调解,成为这个错综复杂的外交格局的中心支配环节。但是欧陆各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从根本上是无法得以解决的,同时这个“俾斯麦结盟体系”的运转过分依赖于俾斯麦个人的经验,所以他平衡均势的作法却注定要失败。

在1888年,时年29岁威廉二世继位,。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同时对俾斯麦这种稳健的对外政策,极为不满,威廉二世极力主张对外扩张,二人发生严重冲突。在互相鄙视的情况下,俾斯麦于1890年被迫辞职。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

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俾斯麦本人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的“铁血” 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尽管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的封建势力及其军国主义传统,但统一毕竟是一个进步的历史事件。统一是普鲁士的胜利,俾斯麦充分发挥了自己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为德意志的统一作出了杰出贡献。俾斯麦所作的是不仅有利于德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而且符合当时本国人民利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这是他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最大的功劳。但是俾斯麦不仅种下德国成功的种子,也埋下德国二十世纪悲剧的伏笔。俾斯麦代表容克贵族(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为了推动德国的统一,他推行的极为严厉的军事与政治,这样造成了德国军国主义,为一战、二战埋下伏笔。

他是一个智者,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阴谋家,对于德意志民族来说,他是一位绝对的功臣,因为,爱国无罪,但对于世界来说,他极力推行的军国主义却是无尽的灾难。但是总体来说俾斯麦功还是大于过。

历史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知识竞赛 初赛试题 本试卷共50小题,每题2分,共10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知识性题组:(本题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我国制瓷业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是在哪个朝代?(元代); 2、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即(交子); 3、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曲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若想民族工业迅速发展首先必须 实现(民族独立)。 4、20世纪30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这一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 5、1944年6月6日被称为“最长的一日”是因为当天盟军在法国哪个地点登陆战况惨烈?(诺曼底) 6、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了哪个国家的军队并收复了台湾?(荷兰)。 7、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这种经营方式被称为(租佃制) 8、近代工业是指使用(机器)生产的制造工业。 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描绘的战役是?( 渡江战役 ) 10、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 11、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 12、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1863年建于( 英国) 13、历史上被成为“铁血宰相”的是(俾斯麦) 14、“烽火戏诸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种政治制度(分封制) 15、中山装前襟四只口袋代表立国的四维是(礼义廉耻) 16、古代手工业存在三种经营方式,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主持江南织造局的生产,江南织造局属于哪种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 17、飞鱼服是明代哪个组织的特有服饰?(锦衣卫) 18、辣椒在明朝末年从哪个国家传入中国? (墨西哥) 19、“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是抗战期间哪种战术打法的精髓?(游击战) 20、陈寿所著《三国志》中“国以民为本”的下一句是什么?(民以食为天) 21、美国登月计划的名称出自哪个著名希腊神话人物?(阿波罗) 22、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是什么学校?(西点军校) 1

《俾斯麦传》读后感

《俾斯麦传》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俾斯麦传》读后感 在欧洲,在世界上,德国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现代德国的形成,是从俾斯麦开始的。在德国历史上,俾斯麦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人物。 一天,让老婆在网上买了一本《俾斯麦传》,作者是艾密尔鲁特维克,文慧翻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805年,拿破仑打败了第三次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中的神圣罗马皇帝费朗茨被迫放弃神圣罗马皇帝称号,也使德国南部、中部和西部等诸侯国组成松散的联邦—“莱茵联邦”。在这些联邦中,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两个比较大的国家,都有统一德意志的雄心壮志。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被击败以后,普鲁士占领大量国土,逐渐强大,并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

俾斯麦,全名是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1815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最早的职务是河堤监督官,33岁时,当选为议员,后来出任国王代表、驻法兰克福大使、驻俄大使等职务。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1862年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 他在任期间发动三次战争,消灭了德意志统一的障碍。 1864年,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打败了丹麦。 1866年6月,俾斯麦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7月签订了停战协定。值得一提的是,俾斯麦并没有乘胜追击,严惩奥地利,而是给了奥地利非常宽松的讲和条件,为他以后统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摘要:30年战争后,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以统一德国为目的的三次王朝战争中,依据形势的剧烈变化,变通现实政治的主张,改变外交策略,有效的防止了反普同盟的出现,成功地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现实政治 俾斯麦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他在推行“铁血政策”,武力统一德国的同时,外交上他在对地缘政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现实政治”为原则的外交政策,精心谋划各种策略,充分考虑到各列强对德国统一运动可能采取的态度以及普鲁士的相应对策。 德国统一是通过俾斯麦领导的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及1870-1871年普法战争完成的,结束了德意志的长期分裂割据。这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都是与俾斯麦的“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分不开的,可谓匠心独运。本文以三次王朝战争为线索,剖析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1.丹麦战争 普鲁士统一德国的第一次王朝战争是1864年的丹麦战争。这次战争祸起于丹麦政府违背了国际公约。在这一争端中,俾斯麦的目标很明确:利用有利时机,吞并三公国,作为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俾斯麦展开了纵横的外交,以争取各国的中立。如俾斯麦认为俄国的立场是至关重要的,为取得彼得堡内阁的中立,他利用1863年波兰起义同沙皇做交易。他还利用在克里木战争后尖锐起来的俄国同克里木联盟(英法奥)之间的矛盾,强调霍亨索伦王朝同罗曼诺夫王朝间的轻骑和友谊关系。 由于俾斯麦的狡猾手腕,以及如他所预料的欧洲其它大国见勾心斗角的矛盾,原指望回得到俄英等国援助的丹麦政府,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 俾斯麦运用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漂亮的完成了德国统一的第一步,也为迈出统一的第二步做了铺垫。无怪乎俾斯麦在十四年后仍得意地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是我最大的外交成就。” 2.普奥战争 俾斯麦极力利用列强的矛盾和弱点,以争取他们在普奥正在中再次采取中立立场。他认为当时对普奥较量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争取俄法两国的支持。 一切准备就绪后,俾斯麦开始采取加剧普奥冲突的措施,向奥地利提出了貌

现代大学与科学 李工真 (4)辉煌的哥廷根时代

1 哥廷根大学的创办人闵希豪森是哈勒大
3 哥廷根大学的哪门专业在教授岗位设立
学毕业的。 正确答案:√
2 铁血宰相俾斯麦毕业于柏林大学。
浪潮中被撤销了?
? ? ? ?
A、天文学 B、音乐学 C、哲学 D、神学
正确答案:×
3 哪一所大学不是德国三大研究型大学
? ? ? ?
A、柏林大学 B、慕尼黑大学 C、哥廷根大学 D、哈勒大学
4 柏林大学在教授岗位设立浪潮中增加了
多少名教授?
? ?
A、18.0 B、17.0 C、16.0 D、15.0
4 19 世纪之前,哥廷根大学是世界上最先
进的大学 正确答案:√ 我
5 物理是哥廷根大学的王牌学科
? ?
正确答案:×
1 到 1914 年,德国平均每一所大学有多
5 19 世纪 90 年代,普鲁士教育当局掀起
了教授岗位的设立浪潮。 正确答案:×
1 克莱因指出:科学的人物显然不仅在于
少名文科教授
? ? ? ?
A、54 名 B、45 名 C、82 名 D、28 名
解释世界,更在于
? ? ? ?
A、认识世界 B、认知并改造世界 C、发展世界 D、改变世界
2 自从归并后,哥廷根大学在那一年获得
了它第一个文科教授的资格
? ? ? ?
A、1887 年 B、1888 年 C、1885 年 D、1886 年
2 科学最重要的目的是?
? ? ? ?
A、认识世界 B、改造世界 C、解释世界 D、创造世界

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_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收稿日期]2009-07-02 [作者简介]沈劼(1983 ),男,辽宁开原人,硕士生。 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 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沈 劼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本文着重考察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过程,分析了导致其转变发生的国际、国内和个人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对当时国际政治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德国作为一个中欧大国,在转向争取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其外交政策的得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关键词]德意志第二帝国;俾斯麦;威廉二世;外交政策 [中图分类号]K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22(2009)05-0066-05 Fro m B is m arc k t o KaiserW il hel m II t he Transiti on i n Forei gn Poli cy of D eutsches K aiserrei ch and its Influence S HEN J ie (School ofH istory ,W uhan Un i v ersity ,W uhan H ube i 430072) [Ab stract]T his a rtic l e f ocuses on i nvestigati ng the transiti on process i n fore i gn po li cy of D eutsches K a i serre ich ,and analyses the i nternationa,l dom estic and persona l factors wh ich lead to its transiti on .Further mo re , it also discusses the i n fluence o f the transiti on o f f o re i gn po li cy o f D eutsches K a iserreich on the i nternationa l po litica l relations o f t hat ti m e .The ga i n and loss o f the f o re i gn po licy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 fG remany fro m a Centra l Eu ropean great pow er to a G l obal hegemony are w orth consi der i ng . [K ey words]D eutsches K a i serre ich ;B i s m arck ;K aiser W il he l m II ;fore i gn po licy 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打破了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各大国之间的 均势!。在当初欧洲五强政治中,普鲁士是最弱的国家,当德意志帝国取代普鲁士的地位时,它在人口、土地面积、经济力量和军事实力等方面不仅超过奥匈,而且也超过了法国。但是对新德国来说,其处境也是极为尴尬的。正如希尔德布兰特所说: 德国对于欧洲的?均势#来说太过强大,而对于整个大陆的霸权来说,又太过弱小[1]。!俾斯麦所奉行的 大陆政策!正是出于对德国实力及安全的准确认识而采取的稳健的对外政策。但是随着德国的发展,其利益的要求已经不是俾斯麦所限定的框架所能满足。到了19世纪90年代, 德帝国传统的政治精英们已无能力通过改革来应付内部社会政治现代化的压力,便力图通过对外大胆的冒险措施来摆脱内 部的困境。[2] !俾斯麦的免职,威廉二世 世界政策! 的出台,就是应付这种内在压力的最好证明。 本文旨在考察这一时期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可以说一战的爆发与德国对外政策的转变有直接的联系。德国在处理与俄国和英国的关系时所采取的冒险政策使得其在一战爆发前,外交回旋的余地丧失殆尽。而德国作为一个中欧大国,在转向争取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其外交政策的得失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 德国通过1870~1871年普法战争的胜利,强迫法国接受法兰克福和约并割让阿尔萨斯 洛林,使得法国人不甘心失败,一直找机会复仇。这就使得新 第26卷 第5期2009年10月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J OURNA L O F HUANG S H I INST ITUT E OF TEC HNOLOGY V o.l 26 N o .5 O ct 2009

俾斯麦语录大全,铁血宰相俾斯麦名言

俾斯麦语录大全,铁血宰相俾斯麦名言 1、我觉得你能做的浪漫的事就是燃起激情。遇到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环游一半地球,或者哪怕就是开车一路前行。不管你想去哪里,去到那里就好。 2、我们也许会毁灭,但当我们毁灭时将会把整个世界捆在一起,一同跳入火坑。 3、如果文明没有对野蛮进行排斥、打压,那么这种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 4、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5、你策划的越多,你就越发觉得你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你并不能,真的。 6、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灭亡。 7、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8、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

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9、真理的范围在大炮射程之内。 10、巴伐利亚人正处在奥地利人和人类的半路上。 11、我告诉你们一个处理好政治的秘方,那就是和俄国签署一个好协议。 12、对我来说,衬衫比上衣更贴身。 13、笨蛋只会从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聪明的人则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 14、世界上变革的最强推动力不是统治群众的科学认识,而是赋予群众以力量的狂热,有时甚至是驱赶民众向前的歇斯底里。 15、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 16、人类的整个生命离不开三个论点:斗争产生一切,美德寓于流血之中,领袖是首要的、决定性的。 17、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18、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19、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

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文综 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孟子·梁惠王》记载,周文王治理歧地时,减轻赋税并实施仁政于鳃寡孤独者。这表明周文王 A.践行孟子的仁政主张 B.重视民生与社会关怀 C.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D.提倡用儒学治理国家 2.下图为公元前3世纪至3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人口数量对比。据此推断,这一时期中国人口 A.整体增长率超过世界的其他国家 B.前200年呈正增长态势 C.后200年因自然灾害呈大幅下降 D.与社会时局具有相随性 3.唐律规定:凡在骚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

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徙罪二年;耽误的如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这表明唐朝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强化通信管理推动经济交流 C.细密严苛律法轻罪重罚 D.完善骚传体系确保政令通达 4.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 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 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楼患的严重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 5.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 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 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 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 6.1923年1月,孙中山在上海与苏联特使越飞会晤,双方商讨了国民党改组、革命军建立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并联名发表了《孙越宣言》。这一宣言A.成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 C.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走向的全新判断 D.是苏联实行民族扩张主义的具体表现 7.下图为建国初期的商业广告。据此推断,当时

俾斯麦体系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德国的统一破坏了欧洲的均势,促成了欧洲列强之间地位的急剧变化,导致欧洲的重心逐渐向柏林转移。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变引起邻国的焦虑和恐慌。深谙地缘政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认识到,欧洲均势的任何改变都会激起列强的联合抵制。鉴此,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极力改变锋芒逼人的形象,以稳建温和的风格扮演维持现状的角色,稳定欧洲的秩序,缓和紧张局势。本文拟就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出台的背景,外交政策的目标、策略的演变、作用以及弱点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军事力量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是在欧洲大陆心脏地带兴起的,因此,对欧洲的政治和外交格局的冲击格外严重。德国统一后,国势与日俱增,边缘地区的列强所感受的压力也随着日益加重,因而列强互相接近结盟对付新生德国的可能性也日渐增大。俾斯麦时代的德国缺乏稳定的外交基础,活动余地相当狭小。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考虑的话,德国是天生被包围了的国家。俾斯麦对德国客观环境的局限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此外,根据世界历史整个发展情况,我们的地理位置以及根据德意志民族的内部联结与其他民族相比也许相当松散这一特点,我们比任何一个别的民族更容易遭到别人联合起来对付我们的危险。”(注: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德国波恩Inter Nationes出版,1987,第168页。)俄国外交官彼得·舒瓦洛夫伯爵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俾斯麦因德国地位易受威胁而忧虑,不断受到敌对列强“结盟的恶梦”(注:赫沃斯托夫编《外交史》(中译本),第二卷(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的纠缠。显而易见,如何设法消除敌对同盟围堵的潜在危险,便成为俾斯麦外交政策的中心课题。 1870年,普鲁士在军事上战胜了法国,但是,翌年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订的和约并未能与法国真正达成和解。德国吞并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图在地理战略上削弱法国。从此,德法两国结下难解之仇。诚然,法国没有实力单枪匹马同德国再进行较量,但是,强烈的复仇心理驱使着法国随时准备着与任何同德国敌对的国家结盟。因此,俾斯麦便失去了对法国外交政策的回旋余地。 边缘地区的列强,除法国之外,有英国、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英国虽然受到强大而统一的德国兴起的影响,但毕竟不如法国和奥匈帝国那么直接。英国这个殖民帝国依然保持着工业、商业和海军的优势。它是均势的关键国之一,密切注视着德国的动向。如果德国的作为超出英国容忍的限度,英国必定会联合欧陆列强制衡德国。 奥匈帝国是德国统一进程中的受害者,实力较弱。俾斯麦基于外交战略考虑对奥匈帝国颇为重视。早在普法战争期间,俾斯麦就决意以“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德国,保留奥匈帝国。如果摧毁它组建“大德意志帝国”的话,几百万奥地利的天主教徒便成为公民,无疑会对信奉新教的普鲁士在德国的地位构成莫大的威胁。就是在这个“小德意志帝国”内部的天主教势力业已强大到让俾斯麦难以对付,最后只得退让,中止了“文化斗争”。更何况外加这几百万天主教徒呢?再者,这个“大德意志帝国”必将夹在渴望复仇的法国和虎视眈眈的沙皇俄国之间,只得终日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保留奥匈帝国作为缓冲国,俾斯麦始终认为是意义重大的一项举措。19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竞相扩张。奥国没有强大的海军以进行海外殖民活动,便只好向东南面的巴尔干半岛伸展势力,因而与俄国发生严重的利害冲突。由于奥国对俄国持有强烈的戒惧之心,自然有与德国保持友善关系的愿望。 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新统一的德国最大的威胁该是东邻俄国,因为普俄两国瓜分波兰之后,俄国可以从波兰边境有效地发动危及柏林的入侵。幸好普鲁士与俄国一直保持着友善关系,俄国在普法战争期间陈兵奥国边境支持普鲁士,两国皇帝的关系显得相当亲密。但是俄国首相哥尔查科夫看见俄国的保护国普鲁士从战火中一跃成为中欧强大而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难免因妒忌而不满。毋庸置疑,毫无顾忌地追求国家利益的俄国,也是制衡德国越轨行为的举足轻重的力量。 维也纳体系

浅谈俾斯麦外交政策

浅谈俾斯麦外交政策 陈明媚 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于欧洲政坛的一名“铁血”宰相,在他的身上强烈地彰显出容克阶级地主专横、狂戾的作风。其果敢、坚毅、自信的个性对于德国的统一以及德国的外交起到了很大作用。在他任职期间所建立的大陆联盟体系,有效地稳定了德国的局势和维稳了欧洲的均势,但是它自身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与无法克服的弊端,最终以失败落下帷幕。 关键词:俾斯麦 大陆联盟体系 欧洲均势 1862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俾斯麦讲明了自己的立场:“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①为此,他开始让他蜚声欧洲政坛乃至国际政坛的“铁血政策”。本文拟从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目标,形成过程以及最终的影响作一些拙略的评述。 一: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 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进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人们各方面的水

平得到了质的突破,国民经济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领域上了,机器大工业的制度得到的普遍建立。1850—1870年,“德国这二十年中带来的成果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②但是,德意志城邦林立,封建割据状态依旧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绊脚石。这就使得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政治局面的现状发生了重要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把国家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消灭了封建城邦的割据状况,奠定了俾斯麦大陆联盟政策的基础。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把属于丹麦的石勒苏益格—何尔施泰因两公国并入德国。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何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帮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三步,就是1870年的反法战争。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此刻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拿破仑对德国事务的干涉,激起法国民族运动的高涨,同时欧洲列强因同法国的矛盾而宣告“中立”,俾斯麦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取得节节胜利,1870年9月2日,

用经济学视角分析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用经济学视角分析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产生重大的影响。他凭借着他的“铁血”政策把德意志从四分五裂的弱小国家变为统一的大帝国。本文尝试用经济学的视角来解读俾斯麦的政策。 【关键词】:俾斯麦商人杠杆收购原理利益最大化 俾斯麦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他的“铁血” 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与之前学者从俾斯麦性格等角度分析其政策所不同,本文以经济学的理论来探讨俾斯麦的外交政策。笔者分别运用收益成本论、利益最大化及杠杆收益原理来阐释俾斯麦坚信的政治理念及政策。 一、用收益成本论分析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俾斯麦坚信的政治理念:“强权胜于真理。”1858年,他在给普鲁亲王的总结法兰克福经验的长篇备忘录中,着重建议:不要强调在联邦中谋求与奥地利平等的地位,而是要谋求一种不受联邦和奥地利约束的“独立的普鲁士政策”。①在1862年9月30日的一次讲话中,俾斯麦表明了他的铁血政治立场:“德国所属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与议会的议决,要凭铁和血来解决,国家权力问题,归根到底,要用刺刀来解决。”②他宣布议会休会,从此开始了他的无议会统治时期,并下令增加军费,封闭反对派刊物,禁止自由活动等。之后,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来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完成了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结果是施列斯维希划归普鲁士;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统一了北部和中部的德意志;1870-1871年,与法国作战,收回了南德四邦,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无论是言论还是最后的政治实践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强权政治思想。他用这种强势做法来借此改变弱势的国家,保护自己的国家,看起来是一种大义精神,为国家的利益不惜让自己以坏人的姿态,强制使用武力。 笔者看来他其实是一个地道的“商人”,所经营的买卖就是政治。经营首先需要核算成本,俾斯麦敢于孤注一掷采用强势政策,不顾国内的反对声音,甚至让议会休会,禁止自由活动,是因为早在他心里已经核算过这样做的成本了,做生意就是要获利,而净赚一定是要考虑成本的,这对商人来说很重要,关系到这笔生意值不值得做的问题和能收回多少利益的问题。 ①卡尔·艾利希·博恩等《德意志史(第3卷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18页。 ②奥托·冯·俾斯麦《思考与回忆(第3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5 210页。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 斯麦的确是他那个时代鲜见的具有自觉大战略意识极为高明的外交家和政治家。本文 以下将通过对俾斯麦在德国统一时期的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分析,来彰显俾斯麦的外交风格 和战略风采。 一、统一德国:根本战略目标的确立 是时,普鲁士王国的国家根本对外目标应该是什么?看起来答案可以有很多种—— 1. 维系现状、满足于梅特涅体系所带来的在神圣罗马帝国内与奥地利相当之特殊 地位; 2. 像俄国一样尽可能的开疆掠土,实行霸权政策,建立足够大的泛日耳曼人的共 同帝国; 3. 当然,普鲁士也可以像英国和其他殖民国家一样把目光放到海外,进行扩张, 夺取发展空间; 4. 依据相对谨慎温和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统一德意志邦联为帝国,当然“一山不 容二虎”,要完成此目标必须或者并吞奥地利或者排除其出德意志。 这几种国家根本目标在近现代的德国历史上都有很突出的表现,每一种政策目标都貌 似合理,对某些人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那么为什么俾斯麦会选择第四个而不是其他三个呢?很多史家认为德国的统一作为不言自明的历史义务会很自然的落到普鲁士的头上,这 显然是简单化的历史决定论,普鲁士国王除非自觉、否则完全没有必要把德国统一的“义务”大包大揽下来,事实上确实有多位君主满足于其在邦联中的地位而对所谓义务不屑一顾,直至威廉一世执政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威廉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掌权后就决定 以武力统一全德,但是君主的野心通常没有节制,容易滑向把第2方案作为国家的根本战 略目标。所幸,他任命谨慎自制的俾斯麦为宰相使国家的根本目标始终维系在第4方案的 周围而不致相去甚远。至于方案3,对当时的普鲁士而言,既无强大的海军作为实力支撑,又没有早期殖民活动的优势基础,更由于其处于欧陆中心的地缘位置,使其既无能力也无 意愿加以实施,当然德国统一、尤其是威廉二世上台后德国能力和意愿以及国际环境的变 化导致了与彼时完全不同的国家根本目标。 如果我们用大战略的基本理论来加以审视,则可以更加清楚俾斯麦所制定之普鲁士国 家根本目标的高明和适切。根据大战略原理,确定国家根本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国家的 根本战略目标是否集中、明确、合理、有效;各种利益需要以及多种政策目标是否有轻重 缓急次序并且明确恰当;手段与目的是否大致平衡;各种手段之间是否大致平衡。 由是观之,俾斯麦以方案4为其根本对外目标是非常合理和有效的,因为方案4比

世界史名词解释

1:人民宪章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于1838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公布。此后,为实现宪章内容的斗争就称为“宪章运动”。宪章的内容有以下六点:①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皆有选举权。②无记名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可充分地自由运用其投票权。③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以便使各选区得以选举他们最爱戴的人。④议员应支付给薪俸,以便使当选议员的人能离开原来的职务,用全部精力为国家利益服务。⑤平均分配选举区域,按各自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⑥议会每年改选一次。另外,“人民宪章”中也包含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不过“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2:宪章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无产阶级为争取实现《人民宪章》而展开的革命运动。运动曾出现过3次高潮,参与的人数呈递增的趋势。但是三次请愿书皆遭国会否决。工人们集会、游行、总罢工和抗暴斗争也相继被镇压,领袖遭逮捕判刑。由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工人阶级还没有一个用正确的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等原因,运动最后失败。但它教育了工人阶级,也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英国的宪章运动和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3:第一国际成立大会(1867年) 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1864年9月,英法德意等国工人在伦敦圣马丁教堂集会,声援年波兰起义,并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历史上又称第一国际。马克思接受大会筹备组织的盛情的邀请,出席大会,并当选主席团成员。根据法国工人代表的提议,大会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决议,选出21人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委员。“国际工人协会”是国际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标志着工人运动进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0053 zhuxiaoxian 20101764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他从1871年接任德意志帝国宰相职位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俾斯麦依据现实政治原则,审时度势,调整外交策略,成功地建立了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欧洲外交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反德同盟的出现。铁血宰相俾斯麦深谙地缘政治,于是他意识到,欧洲的均势中任何改变都会激起列强的联合抵制。因此,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力求改变锋芒逼人的铁血形象,以其稳健、温和的风格扮演一种维持现有状态的角色,我们可以发现俾斯麦的外交之所以去的成功,固然和他高潮的谋略与娴熟的外交手腕具有重大的关系。他为德国制定了自制政策,巧妙地实行自制政策,利用俄英两国的敌对关系,谨慎而灵活地与他们周旋,既以结盟方式套牢俄国,同时又不与英国失和,如愿以偿地孤立了法国并避免反德同盟的梦魇成为现实。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有几个相似之处,俾斯麦发动的魅力攻势弥补了德国作为劫掠者的形象,减轻了外界对德进攻性的担忧。正如今天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将自己描述为一个亚洲国家不应惧怕的良性大国。铁血宰相给中国的当权者提供了绘制中国的战略工具。 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有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正如“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力求改变锋芒逼人的铁血形象,以此稳定欧洲的秩序。”中国也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的外交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区域合作。 中国正确的互惠互助的外交方针使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有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构建成了中国稳定的关系框架。例如,中国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之间的合作全面发展。例如,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例如,中国同欧盟就加强战略伙伴合作同样达成了一系列的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例如,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例如,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在历史的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在经济上两国又相互合作。 中国在与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过程中,既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国际形象,又做出了良好的榜样,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愧于自己的国际地位,自己的紧急发展与自己所做的一切有

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 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 俾斯麦全名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他通过纵横捭阖的政治手段,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地区申豪森的容克家庭。父亲是一个容克地主,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有资产阶级家庭背景,俾斯麦在柏林就读大学期间,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教育和影响。在家庭和教育的影响下培养出一个资产阶级化了的容克地主俾斯麦,他同时代表了普鲁士的两大支柱——贵族和官僚。他2岁时随父亲移居其尼普甫霍夫庄园,并渡过了自己的童年。于柏林接受初等教育,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逐渐形成极端保王的立场.为人桀骜不驯,脾气火爆,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且仅受伤一次。大学毕业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后因为屡次违反纪律和对上司不满而去职,并回到家乡管理领地。后成为当地堤坝主管,并参加了普鲁士联合省议会。由此展开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1848年,德意志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

组织起军队,准备入京勤王。因其极端保王思想而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所认识. 1851年~1858年,受国王任命为普鲁士邦驻法兰克福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2年改任驻法大使. 在任驻俄大使期间,威廉四世病死,威廉一世成为普鲁士国王,并与议会发生"宪法争执".政局动荡.在陆军大臣罗恩保荐下,俾斯麦于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俾斯麦一向政治立场强硬,常用恫吓威胁手段以达到目的.但是在其成为首相之际,其政治立场发生变化.由单纯的顽固保王分子变成以"德意志"为目标的政治家,并逐渐与极右顽固派决裂. 俾斯麦担任首相期间,他立即推行代表容克地主利益的“铁血政策”。他在议会上公开宣布:“德意志看得起普鲁士,不是它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实力……” 对内他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维护专制主义,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但同时又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经济方面的保护关税政策 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德国的农业状况不佳,为了

近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人物 1)黎塞留:路易十三时期的法国宰相,红衣主教。对内,他主张强化绝对君主专制统治, 并努力将法国建设成欧洲最强的国家。对外他将哈布斯堡王朝作为主要竞争对手,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在“三十年战争”期间提出了“民族国家利益至上”,推动了近代国家的形成,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 2)路易十四:法国国王,1643-1715年在位。致力于独揽大权树立绝对君权,在全国建立 中央集权,掌握全国大权。对外沿袭马扎然、黎塞留的扩张政策,致力于实现法国“天然疆界”的宏大计划,夺取欧洲霸权,法荷战争后问鼎欧洲霸权,但随后实力被反法同盟一次次的削弱并在七年战争后失去霸主地位。 3)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国王。对内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发展资本主义,发布了《民 法典》,并随着他四处征战而广为流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欧洲其他各国,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外进行拿破仑战争,主要是他同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战争前期具有反干涉主义与霸权主义,但后期具有侵略性。 4)梅特涅:效忠哈布斯堡家族,信奉现实主义国家利益原则,坚持正统主义,竭力维护大 国均势,鼓吹对他国内政的干预。拿破仑战争后期,既促成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又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俄国西扩的企图,对欧洲均势的恢复起很大作用。维也纳会议中代表奥地利居于主导地位,为奥地利在战后欧洲秩序的建立中谋得最大限度的利益。主导了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因此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时期也被称作“梅特涅时代”,梅特涅本人也被称作“欧洲的马车夫”。 5)俾斯麦:德国铁血宰相,统一德意志,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对外以遏制法国防止法 俄联盟为核心与欧洲国家进行结盟,形成对德国发展有利的联盟体系,即俾斯麦体系以维持欧洲的均势。俾斯麦体系不仅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促使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同时维持了欧洲的均势,使得整个欧洲能够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整个欧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战争 1)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的一场大规模的宗教矛盾掩盖下的世俗利益之 争。战争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而起,经历了四个波西米亚阶段、丹麦阶段、瑞典阶段和法国—瑞典阶段,以神圣罗马帝国的战败结束。战后交战双方召开了威斯特伐利亚会议,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双方实力进行了重新划分,形成了均势格局。在战争中法国提出了“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口号,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开启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纪元。 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发生于1704至1714年,它实质上是英法争霸的第二场战争,也 是欧洲反对法国称霸的一场战争。战争以法国的战败结束。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重新分配了欧洲国家力量,建立起新的大陆均势,法国的霸主地位被削弱,英国的实力大大提高,普鲁士也借机一跃成为王国开始踏上强国之路,为普奥矛盾埋下伏笔。 3)北方大战:发生于1700年至1721年的一场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和黑海等出海口,进 行对外扩张而展开的一场战争,战争以瑞典的战败告终。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签署了《尼斯塔得和约》。俄国通过和约合法取得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从内陆国转变为濒海强国。而瑞典被大大削弱,从此衰落下去。 4)七年战争:发生于1756年至1763年,实质上是四次英法争霸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同时也是普奥为了争夺对德意志领导权的一场战争。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法国在战

俾斯麦性格特点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文(设 计) 系 (部)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专 业 历史教育 班 级 0901 学 号 12950090252 学生姓名 崔彩霞 指导教师 聂慧丽 职 称 副教授 201 年 月 历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意志却已经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何以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源于德意志的统一。而其统一是由舍恩豪森的“野蛮”地主俾斯麦完成的。在依照“自己的方式”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中,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几乎影响着全部过程的方向和进展。他凭借“铁血”,先后对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在组织和指挥这次战争时,俾斯麦作为天才外交家和政治家的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他的个性因素对德意志历史的影响也在此发展到了巅峰。 关键词:俾斯麦;强权;现实主义;果断;理智

ABSTRACT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Germany, but has become Europe's first,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Why the changes happen so turned upside down? Mainly due to the unification of Germany. Schon its unity by Stockhausen's "barbaric" landlord Bismarck comple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way" in the process of German unification, Bismarck's character almost all the processes affecting the direction and progress. With his "blood and iron", has on the Danish War (1864), Austro-Prussian War (1866) and the Franco-Prussian War (1870-1871). In organizing and directing the war, Bismarck as a gifted diplomat and statesman of the character most vividly revealed by his personality factors impact on the history of Germany to the pinnacle of this development also. Cui caixia(History Education) Directed by Nie huili KEYWORDS: Bismarck; power; realism; decisive; rational

高中历史趣味知识竞赛试题(1)

高中历史趣味知识竞赛 一必答题 30 道 1.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当了三次的皇帝的是 B A 朱祁镇 B 溥仪 2. 国际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由___B__发明的 A 波斯人 B 印度人 3.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哪国妇女是哪国妇女斗争而来的B A 英国 B 美国 4.昨天,王先生的QQ签名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弄璋指的是A A 生儿子 B 生女儿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其中“匈奴”指B A 辽 B 金 6.春秋时_B___喜欢细腰美女,为此他专门修了一座宫殿来收养细腰的宫女,称“细腰宫”。 A 楚庄王 B 楚灵王 7“瘦金体”由谁所创?( A )。 A.宋徽宗 B. 南唐后主 8甘肃酒泉因何得名?(B) A.战争 B. 酒

9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1863年建于:(B) A.巴黎 B.伦敦 10.春秋时候的齐国和鲁国在今天的A A. 山东 B.河南 11骨文是写在哪上面的?( A ) A.龟骨 B.牛骨 12.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B)。 A.英国 B法国 13我国古迹龙门石窟位于哪个城市?(A) A.河南洛阳 B.山西大同 14诸葛亮的办公地点,武侯祠在什么地方?(A) A.成都 B.洛阳 15目前世界上最大最贵的钻石藏在(B)。 A.美国白宫 B.英国皇室 16.创造出“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法的名医是A A 扁鹊 B 华佗 1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首次投入战场,它是哪国人发明的A A英国 B 德国 18.北京大学的前身是B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19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但他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收“学费”,他主要收 A腊肉 B 粮食 20.直接纵容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是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