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1-1-13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评分标准

表1-1-13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评分标准

表1-1-13?

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评分标准

续表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2009 V.4.)解读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恶心、呕吐又是最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之一。急性剧烈的恶心、呕吐可能导 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严重者可能因消化道粘膜损伤而出血、感染甚至死亡,从而使患者对化疗心 存恐惧,依从性明显降低,结果导致化疗药物减量或中止化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尽可能预防和减轻化疗 诱发的恶心、呕吐,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a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是由美国21家综合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其制订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目前也已成为全球各国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应用的指南。由于目前抗肿瘤药物日新月异,止吐药物和治疗方案也发展迅猛。因此,2009年NCCN已对止吐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第4次更新,本文就第4版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国内肿瘤专科医师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当今防治肿瘤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药物,进一步规范我国的止吐治疗。 1.化疗诱导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 1.1 CINV的分类 CINV按照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预期性、急性和迟发性三大类。 预期性(anticipatory)CINV指既往化疗中出现过难以控制的CINV的患者,在下一周期化疗开始前即发生恶心、呕吐,见于18%-57%有过化疗的患者,恶心比呕吐更常见。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预期性CINV,其原因可能是他们比 老年患者既往接受的化疗更强烈,或呕吐控制不佳有关。此类CINV与疾病本身、化疗方案无关,精神心理因素是其 主要原因,与以往化疗CINV控制不良有关,一旦发生,现有止吐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可采取镇静、行为调节、系统 脱敏等治疗手段。 急性(acute)CINV通常在使用化疗药物后24h内发生,5-6h达到高峰,可能持续18h以上,之后停止呕吐或转 为迟发性呕吐。此类CINV程度最为严重,与化疗药物导致的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5-HT)有关。5-HT3受体拮 抗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案,急性症状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则会增加迟发性(delayed)CINV的发生风险,并增加以后止吐治疗的难度。 迟发性(delayed)CINV一般发生于化疗后24-48h,有时可持续1周,有研究表明约40%-50%的化疗患者会出 现此类反应。多发生在使用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和/或阿霉素等药物化疗间期。此类反应发生晚、持续时间较长、 症状相对较轻,在临床上易被忽视,对患者的后续化疗、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其发生机制不明,可能与P 物质介导、血脑屏障受损、胃肠动力减退及肾上腺激素分泌等因素有关。 1.2 CINV的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CIN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引起:一是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相应 受体结合,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入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二是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化学感受器激发 区(CTZ),进而传递至呕吐中枢引发呕吐;三是感觉、精神因子直接刺激大脑皮质通路导致呕吐,此类多见于预期性CINV。

问诊技巧及评分标准 标准化病人问诊及问诊规范

问诊技巧及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问诊及问诊规范 一、问诊的概念及重要性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问诊的重要性何在?通过问诊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病经过、既往健康及患病情况等,对现病的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某些疾病的早期,患者尚无病理形态改变时先出现症状,有利于早期诊断疾病。 二、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1、接触病人时从礼节性交谈开始,医生先作自我介绍,语言亲切和蔼、友善,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使问诊能顺利进行。 2、问诊一般从主诉开始,逐渐深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进行询问,如先问:“你哪里不舒服?”、“你这症状有多长时间(有多久)?” 3、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暗示性提问是一种能为患者提供带倾向性的特定答案的提问方式,很易使患者为满足医生而随声附和,如“你的胸痛放射到左手吗?”,恰当的提问应是“你除胸痛外还有什么地方痛吗?” 4、避免重复提问,提问时要注意系统性、目的性和必要性,以及要全神贯注的倾听病人的回答。 5、问诊时医生语言要通俗,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如心悸、隐血、心绞痛、里急后重,尿频尿急等。 6、及时核定患者陈述中的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如病情与时间,某些症状与检查结果等,提高病史的真实性。 三、问诊内容(住院病历所要求的内容) (一)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地址、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11项。 (二)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的重要原因以及患病到就诊的时间。如“活动后心悸气短2年,下肢水肿2周。”记录主诉要简明,不可采用诊断用语(病名),如:“患心脏病2年”或“患糖尿病1年”。当有下列两种特殊情况时,可用以下方式记录:①如病情没有连续性时,可记录“20年前发现心脏杂音,2周来气短、浮肿”;②如当前无症状,诊断和入院目的又十分明确时,可记录为“白血病复发2 周,要求入院化疗”或“发现胆囊结石2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 (三)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的全过程,必须认真、详细的询问。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v2.-2011)解读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v2. 2011)解读 化疗和放疗都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而恶心、呕吐则是最常见的化、放疗不良反应之一。急性剧烈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严重者可能因消化道黏膜损伤而发生出血、感染甚至死亡。因此,如何防治化、放疗诱发的恶心、呕吐已是临床肿瘤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2011年第2版(v2. 2011)止吐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进一步规范国内的止吐治疗。 化疗诱导的恶心和呕吐 CINV的分类 预期性CINV 预期性化疗诱导的恶心和呕吐(CINV)是指既往化疗时出现过难以控制的CINV患者在下1个周期化疗开始前即发生的恶心、呕吐,见于18%~57%接受过化疗的患者,恶心较呕吐更常见,年轻患者更多见。 精神心理因素是导致预期性CINV的主要原因,与既往CINV控制不良有关,一旦发生,现有止吐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可采取镇静、行为调节、系统脱敏等手段治疗。 急性CINV 急性CINV通常发生在使用化疗药物后24小时(h)内,5~6 h达到高峰,可能持续18 h以上,之后呕吐停止或转为慢性呕吐。此类CINV的程度最为严重,与化疗药物导致的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5-HT)有关。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常用治疗方案。急性症状若不能被及时有效控制,则会增加延迟性CINV的发生风险。 延迟性CINV 延迟性CINV一般发生于化疗后24~48 h,有时可持续1周。约40%~50%的化疗患者会出现。此类反应发生晚、持续时间较长、症状相对较轻。其发生机制不明。 爆发性CINV 爆发性CINV是指尽管已对患者进行了预防性处理,但其仍然发生了严重的恶心、呕吐,须行挽救性止吐治疗。 难治性CINV 难治性CINV是指患者在既往预防性和挽救性止吐治疗失败之后再次出现的呕吐。 CINV的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CIN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引起:①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入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②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位于第4脑室底部),进而传递至呕吐中枢引发呕吐;③感觉、精神因素直接刺激大脑皮质通路导致呕吐,此类多见于预期性CINV。 导致呕吐的神经递质主要有多巴胺、组胺、5-HT、P物质等;其中多巴胺、5-HT和P物质是与CINV最为相关的3种神经递质,分别与相应的多巴胺受体2、5-HT3受体和NK-1

2014呕吐指南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 美国NCCN指南(2014,V2),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ASMC) 临床上多种抗肿瘤治疗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其中以化疗引起的最为常见和较为严重,其他的药物治疗(分子靶向药物和止痛药物等)、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当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情感、社会和体力功能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并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因此,积极、合理地预防和处理肿瘤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将为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本文讨论化疗治疗(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机制、分类、预防和处理原则、常用的预防药物和出现恶心呕吐后的应对办法。 一、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病理生理 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可能是产生恶心和呕吐的中枢机制。除CTZ的传入信号之外,化疗药物刺激胃和近段小肠粘膜,肠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肠壁上的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入到脑干直接刺激呕吐中枢的神经核,或间接通过CTZ启动呕吐反射。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刺激时,前庭系统的传入信号也可以诱导呕吐。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呕吐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5-HT)、P物质和大麻素,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近年来认为5-HT是在CINV,特别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能够结合神经激肽(NK)受体,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不同的神经递质在不同的呕吐类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存在差别。例如顺铂化疗后8~12h的CINV主要由5-HT起介导作用,延迟性CINV则以P物质起主导作用。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 恶心的机制可能与呕吐不完全一样,可能有不同的神经通路,但确切的机制仍不清楚。临床上对于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常通常同时进行防治。

问诊技巧和评分标准

问诊技巧和评分标准 问诊方法与获取信息的数量及质量息息相关,因而直接影响问诊效果,下列方法二十条是诊断学教科书的理论知识与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初学者十分有用.每项技能的理论基础和详细说明如下,内附评分标准以利评估. 第一项:组织安排 组织安排指整个问诊的结构与组织,包括:引言、问诊主体(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系顾、个人史、家族史)和结束语.询问者应按项目的序列系统地问病史,对交谈的目的、进程、预期结果应心中有数. 标准: 5.问诊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清楚明了,开始先自我介绍,讲明自己问诊的作用,能系统地询问一系列问诊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等),最后获得全部必要的资料.有明确的结束语,若涉及已问过的前一部分内容则应先有解释. 3.大部分问诊是有秩序的,但有些还应组织得更好些;或者主体部分组织较好,但开始和结束不很明确. 1.问诊缺乏连贯性和组织性. 第二项:时间顺序 是指主诉和现病史中症状或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询问者应问清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跟踪自首发至目前的演变过程,根据时间顺序追溯症状的演进可避免遗漏重要的资料。例如:有时环境的变化或药物的使用可能就是病情减轻或加重的因素.仔细按时间线索询问病情可使询问者更有效地获得这些资料.建议询问者可用以下方式提问,例如:“……怎么样?然后又……”,这样在核实所得资料的同时,可以了解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如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有必要确定其先后顺序。 标准: 5.虽然收集资料时,不必严格地按症状出现先后提问,但能获得足够资料以便能按时间顺序口述或写出主诉、现病史及有关症状. 3.仅获得部分必要的资料及其时间线索,无法编写出有关症状的先后顺序. 1.未获得编写症状先后顺序所必要的资料. 第三项:过渡语言 是指问诊时用于两个项目之间转换的语言,是向病人说明即将讨论的新项目及其理由。 例如:“我们一直在谈论你今天来看病的目的,现在我想问问你过去的病情,以便了解它和你目前的疾病有何关系.从最早的儿童时期回忆起,追溯到现在(停顿)。”“你小时候健康情况如何?”,用了这种过渡性语言,病人就不会困惑你为什么要改变话题以及为什么要寻问这些情况.过渡性语言对促进交流也很重要.不用或使用不当,都会妨碍医患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甚至使病人产生敌意或不合作.良好的过渡性语言例子有:(1)过渡到家族史:“现在我想和你谈淡你的家族史;你也知道,有些疾病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遗传倾向,为了获得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家谱,预测和治疗未来的疾病,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情况.让我们先从你的父母开始吧,他们都健在吗?”(2)过渡到系统回顾,“我已经问了你许多问题,你非常合作,现在我想问问全身各个系统的情况,以免遗漏,这对我了解你的整个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标准: 5.由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时,会用过渡性语言,提问恰当、解释清楚,以确保病人提供有关的和必要的信息.如“现在我要问几个有关你家庭的问题,因为我们发现有些疾病可以出现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什么是你们家族中危害健康的因素。” 3.有时能用有效的过渡性语言,有时却不能,有时使用的过渡性语言缺乏实质性内容,如“现在我要问你几个有关你家庭的问题。”如果每一部分虽有过渡性语言,但有些用的不完全,可给4分, 1.不会使用过渡性语言,因而病人不明白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和用意. 第四项:问诊进度 为了使问诊进展顺利,询问者应注意聆听,不要轻易打断病人讲话,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有时允许有必要的停顿(如在回顾思索时),有意的沉默也许令人不安,但也可鼓励病人提供其它的有关信息,或者可使病人道出敏感的问题,如果没有这种沉默,病人会省略不谈.如果病人的言行表示需要冷静深思某些问题,则短暂的停顿或许有益。沉默尤如一把利剑,其利弊全仗如何使用.你的直觉有助于判断这种交谈中的停顿,如果感到难堪,很可能是他正思维短路,如果你觉得可因此获得更多的信息,那么这种停顿正好是一种有效的问诊技巧.反馈中的教学要点是唤起询问者的记忆.总结归纳已获得的病史将有助于询问者理清思路。为了节约时间,可以提出些现成的问题,如你能告诉我通常你是怎样渡过一天的吗?”好的询问者不会急促地提出一连串问题,使病人几乎没有时间去考虑答案. 如果病人不停谈论许多与病史无关的问题,则可客气地把病人引导到病史线索上来,如“你的那些问题,我理解,现在请淡淡你当时腹痛的情况吧?” 标准: 5.关心病人的反应,聆听病人的全部叙述和回答问题,不轻易打断,不出现难堪的停顿.必要时故意保持沉默,让病人思索,作出系统的回答. 3.问诊顺利,偶尔打断病人的叙述,和/或出现难堪的停顿,使流畅的交谈中断. 1.经常打断病人,使病人无法圆满地叙述和回答问题,和/或常有难堪的停顿,使流畅的交谈中断. 第五项:问题类型 一般问题.常用于问诊开始,用一般的问话去获得某一方面的大量资料,让病人像讲一样叙述他的病情.如:“今天来,有哪里不舒服?”或者“请告诉我你的一般健康情况吧。”待获得一些信息后,再有侧重地追问一些具体问题. 特殊问题,用于收集一些特定的有关细节.如“扁桃体切除时你几岁?”你何时开始腹痛的呢?”“你腹痛有多久了?”你的疼痛是锐痛还是钝痛?”提出特殊的问题要求获得的信息更有针对性,重点选择性提问是一种直接问题,要求病人回答“是”或“不是”,或者对提供的选择作出回答,如“你头痛厉害吗?你的疼痛是锐痛还是钝痛?”(但开始最好是一般性:“谈谈你头痛的情况吧”). 为了系统有效地获得准确的资料,询问者应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提问进程,例如:开问用“请你告诉我,什么事使你忧虑.”,而不是用“是你的工作使你焦虑不安吗?” 以下是系列从一般到特殊提问的各种例子. 询问者:“请告诉我你哪里不舒服”(一般提问) 病人:“近两周,我的胃一直在痛,就在这儿(指着痛的地方),在肚脐上方.” 询问者:“请告诉我,你痛的情况.”(一般提问) 病人:“哦,太糟了.” 询问者:“疼痛像什么样?”(直接提问) 病人:“烧灼样.” 询问者:“痛在深处还是在表面?”(直接选择提问) 病人:“相当深.” 询问者:“痛的部位有变动吗?”(直接提问) 病人:“不”. 询问者:“哪些情况使疼痛更厉害了”。(直接提问) 开始提问时,应避免用直接或选择性问题,这样会限制病人交流信息的范围,使获取必要的资料变得困难费时. 例如:开始时,如不用一般性提问:“疼痛像什么样?”,而用不恰当的一系列直接提问。 询问者:“是持续痛吗?” 病人:“不是.” 询问者:“是刺痛吗?” 询问者:“是钝痛吗?” 病人:“不是。” 再者,不正确的提问可能得到错误的信息或遗漏有关的资料,询问者应予避免. 诱导性提问是一种能为病人提供带倾向性特定答案的提问方式,问题的措词已暗示了理想的答案.这种提问也应避免,因为病人易于默认医生的诱问,而不会轻易否定(如:(1)你没有恶心,是吗?(2)你的左胸痛放射至左手指尖,对吗?) 责难性提问常使病人产生防御心理,也不宜使用.(如“为什么你不早点来,而拖了六周才来看病?”“你为什么当时吃那样脏的食物呢?”)连续提问是提出一系列问题不容许病人分别回答每一个问题,可能会使病人对要回答的问题混淆不清.如:“饭后痛得怎么样?和饭前不同吗?是锐痛,还是钝痛?”,连续提问也可是列多个选择的问题,如“你家族中有哪个患过癌症、糖尿病、心脏病或高血压吗?”。 标准: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指南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 治指南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 临床上多种抗肿瘤治疗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其中以化疗引起的最为常见和较为严重,其他的药物治疗(分子靶向药物和止痛药物等)、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当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情感、社会和体力功能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并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因此,积极、合理地预防和处理肿瘤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将为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本文讨论化疗治疗(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机制、分类、预防和处理原则、常用的预防药物和出现恶心呕吐后的应对办法。 一、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病理生理 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可能是产生恶心和呕吐的中枢机制。除CTZ的传入信号之外,化疗药物刺激胃和近段小肠粘膜,肠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肠壁上的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入到脑干直接刺激呕吐中枢的神经核,或间接通过CTZ启动呕吐反射。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刺激时,前庭系统的传入信号也可以诱导呕吐。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呕吐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5-HT)、P物质和大麻素,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近年来认为5-HT是在CINV,特别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能够结合神经激肽(NK)受体,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不同的神经递质在不同的呕吐类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存在差别。例如顺铂化疗后8~12h的CINV主要由5-HT起介导作用,延迟性CINV则以P物质起主导作用。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 恶心的机制可能与呕吐不完全一样,可能有不同的神经通路,但确切的机制仍不清楚。临床上对于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常通常同时进行防治。 二、恶心呕吐的类型 按照发生时间,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通常可以分为急性、延迟性、预期性、爆发性及难治性5种类型。 1.急性恶心呕吐:一般发生在给药数分钟至数小时,并在给药后5~6小时达高峰,但多在24小时 内缓解。 2.延迟性恶心呕吐:多在化疗24小时之后发生,常见于顺铂、卡铂、环磷 酰胺和阿霉素化疗时,可持续数天。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 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卫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 一、术后恶心呕吐得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得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h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得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与吸入性肺炎,就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医疗费用增加得重要因素。 二、PONV得危险因素 1、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者发生率高。成人5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 发生率。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越长,PONV发生率越高,尤其就是持续3 h 以上得手术。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就是成人PONV得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得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与4分者,发生PONV得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得五个主要高危因素就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与5分者,发生PONV得风险性分别 10%,20%,30%,50%,60%与80%。儿童PONV得四个主要高危因素就是手术时间长于30 min、年龄3岁及以上、斜视手术、PONV史或直系亲属有PONV史,评分为0,1,2,3与4分者,发生PONV得风险性分别为10%,10%,30%,50%与70%。 三、PONV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10cm直尺作为标尺,一端为0,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为10,表示为难以忍受得最严重得恶心呕吐(1~4为轻度,5~6为中度,7~10为重度)。 四、PONV得发生机制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化学触发带与孤束核上方,分为神经反射中枢与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神经反射中枢接受皮层(视觉、嗅觉、味觉)、咽喉、胃肠道与内耳前庭迷路、冠状动脉及化学触发带得传入刺激。化学触发带包括了5-HT3

妇产科问诊内容归纳版

妇产科问诊内容归纳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妇产科问诊内容和技巧 问诊技巧 1.组织安排、时间顺序、过渡语言 2.问诊进度、问题类型、重复提问 3.归纳小结、避免医学术语 4.引证核实、仪表礼节、友善举止 5.赞扬与鼓励、病人的看法 6.关切疾病的影响、支持和帮助 7.关心病人的期望、检查理解程度 8.承认经验不足、鼓励提问、结束语 亚利桑那临床问诊评分标准(ACIR) 5分为优秀,给最优秀的询问者 3分为一般,大多数询问者可得 1分为最差 介于其间则为4分和2分 每一条问诊技巧具有特定的优秀、一般和最差的评分标准 标准化病人的作用 标准化病人(SP)具有多种作用包括充当病人、教师和评估者而你的反应和态度将由病史和询问者的技能来支配 扮演病人 提供病史资料的一致性,保持同样的性格特征 具有适当的个性,行为、言语、穿着打扮也应由你的病史决定

答其所问,一般不作详细的说明 充当评估者 牢记每一项的评分标准,并保持一致性 尽可能公正而客观地评估每一位学生 对询问者的资料收集和问诊技巧提供反馈信息,提高反馈效果 鼓励询问者进行评论和提问 以第三人称称呼病人,把病史说成“病人的病史”,而不要说成“我的病史” 批评前先给予充分的肯定 解释得分的理由,如果询问者某一项得分较差,应说明理由 小结反馈时,概括询问者的长处及短处 填好评估表,交给教学办公室 问诊的基本内容 A、引言 B、主诉 C、现病史 D、过去史 E、系统回顾 F、个人史 G、家族史 H、结束 引言 询问者作自我介绍(姓名) 说明自己的身份和任务 正确称呼病人 询问病人的全名、年龄、民族、住址 先和病人作简单交谈,再开始问诊,使病人轻松自在,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主诉

诊断技能 问诊技巧和评分标准

诊断技能问诊技巧和评分标准 来源:医学全在线更新:2007-1-29 问诊方法与获取信息的数量及质量息息相关,因而直接影响问诊效果,下列方法二十条是诊断学教科书的理论知识与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初学者十分有用.每项技能的理论基础和详细说明如下,内附评分标准以利评估. 第一项:组织安排 组织安排指整个问诊的结构与组织,包括:引言、问诊主体(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系顾、个人史、家族史)和结束语.询问者应按项目的序列系统地问病史,对交谈的目的、进程、预期结果应心中有数. 标准: 5.问诊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清楚明了,开始先自我介绍,讲明自己问诊的作用,能系统地询问一系列问诊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等),最后获得全部必要的资料.有明确的结束语,若涉及已问过的前一部分内容则应先有解释. 3.大部分问诊是有秩序的,但有些还应组织得更好些;或者主体部分组织较好,但开始和结束不很明确. 1.问诊缺乏连贯性和组织性. 第二项:时间顺序 是指主诉和现病史中症状或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询问者应问清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跟踪自首发至目前的演变过程,根据时间顺序追溯症状的演进可避免遗漏重要的资料。例如:有时环境的变化或药物的使用可能就是病情减轻或加重的因素.仔细按时间线索询问病情可使询问者更有效地获得这些资料.建议询问者可用以下方式提问,例如:“……怎么样?然后又……”,这样在核实所得资料的同时,可以了解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如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有必要确定其先后顺序。医.学.全在线https://www.doczj.com/doc/512094622.html, 5.虽然收集资料时,不必严格地按症状出现先后提问,但能获得足够资料以便能按时间顺序口述或写出主诉、现病史及有关症状. 3.仅获得部分必要的资料及其时间线索,无法编写出有关症状的先后顺序. 1.未获得编写症状先后顺序所必要的资料. 第三项:过渡语言 是指问诊时用于两个项目之间转换的语言,是向病人说明即将讨论的新项目及其理由。 例如:“我们一直在谈论你今天来看病的目的,现在我想问问你过去的病情,以便了解它和你目前的疾病有何关系.从最早的儿童时期回忆起,追溯到现在(停顿)。”“你小时候健康情况如何?”,用了这种过渡性语言,病人就不会困惑你为什么要改变话题以及为什么要寻问这些情况. 过渡性语言对促进交流也很重要.不用或使用不当,都会妨碍医患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甚至使病人产生敌意或不合作.良好的过渡性语言例子有:(1)过渡到家族史:“现在我想和你谈淡你的家族史;你也知道,有些疾病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遗传倾向,为了获得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家谱,预测和治疗未来的疾病,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情况.让我们先从你的父母开始吧,他们都健在吗?”(2)过渡到系统回顾,“我已经问了你许多问题,你非常合作,现在我想问问全身各个系统的情况,以免遗漏,这对我了解你的整个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标准: 5.由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时,会用过渡性语言,提问恰当、解释清楚,以确保病人提供有关的和必要的信息.如“现在我要问几个有关你家庭的问题,因为我们发现有些疾病可以出现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什么是你们家族中危害健康的因素。”医.学.全.在线https://www.doczj.com/doc/512094622.html, 3.有时能用有效的过渡性语言,有时却不能,有时使用的过渡性语言缺乏实质性内容,如“现在我要问你几个有关你家庭的问题。”如果每一部分虽有过渡性语言,但有些用的不完全,可给4分, 1.不会使用过渡性语言,因而病人不明白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和用意.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指南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 临床上多种抗肿瘤治疗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其中以化疗引起的最为常见和较为严重,其他的药物治疗(分子靶向药物和止痛药物等)、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当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情感、社会和体力功能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并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因此,积极、合理地预防和处理肿瘤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将为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本文讨论化疗治疗(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机制、分类、预防和处理原则、常用的预防药物和出现恶心呕吐后的应对办法。 一、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病理生理 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可能是产生恶心和呕吐的中枢机制。除CTZ的传入信号之外,化疗药物刺激胃和近段小肠粘膜,肠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肠壁上的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入到脑干直接刺激呕吐中枢的神经核,或间接通过CTZ 启动呕吐反射。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刺激时,前庭系统的传入信号也可以诱导呕吐。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呕吐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5-HT)、P物质和大麻素,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近年来认为5-HT是在CINV,特别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P 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能够结合神经激肽(NK)受体,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不同的神经递质在不同的呕吐类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存在差别。例如顺铂化疗后8~12h的CINV主要由5-HT起介导作用,延迟性CINV则以P物质起主导作用。化疗

《CSCO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及治疗指南》解读

《CSCO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及治疗指南》解读

CSCO 诊疗指南证据类别(2019) 证据特征CSCO专家共识度 类别水平来源 1A 高严谨的Meta分析、大型随机对照临 床研究一致共识 (支持意见≥80%) 1B 高严谨的Meta分析、大型随机对照临 床研究基本一致共识,但争议小(支持意见60~80%) 2A 稍低一般质量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 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 究、病例-对照研究一致共识 (支持意见≥80%) 2B 稍低一般质量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 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 究、病例-对照研究基本一致共识,但争议小(支持意见60~80%) 3 低非对照的单臂临床研究、病例报告、无共识,且争议大

CSCO 诊疗指南推荐等级(2019)推荐等级标准 I级推荐1A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 一般情况下,CSCO指南将1A类证据和部分专家共识度较高且在中国可及性好的2A类证据作为I级推荐。具体来说,CSCO指南I级推荐具有如下特征: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治措施(包括适应证明确),肿瘤治疗价值相对稳定,基本为国家医保收录;I级推荐的确定,不因商业医疗保险而改变,主要考虑因素是患者的明确获益性。 II级推荐1B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 一般情况下,CSCO指南将1B类证据和部分专家共识度稍低或在中国可及性不太好的2A类证据作为II级推荐。具体来说,CSCO指南II级推荐具有如下特征:在国际或国内已有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提供高级别证据,但是可及性差或者性价比低,已超出平民经济承受能力的药物或治疗措施;对于获益明显但价格昂贵的措施,以肿瘤治疗价值为主要考虑因素,也可以作为II级推荐。 III级推荐2B类证据和部分3类证据 对于正在探索的诊治手段,虽然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但是专家组具有一致共识的,可以作为III级推荐供医疗人员参考。 不推荐/反对对于已有充分证据证明不能使患者获益的,甚至导致患者伤害的药物或者医疗技术,专家组具有一致共识的,应写明“专家不推荐”或者必要时“反对”。可以是任何类别等级的证据。

问诊内容与问诊方法的评估

问诊内容与问诊方法的评估 一.问诊内容的评估 问诊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极为重要。通过对学生的评估,可以反映出学生对问诊内容的掌握程度。 问诊内容的评估条目应包括: 1.医生自我介绍 2.讲明医生自己的身份 3.患者姓名,或用恰当的称谓 4.年龄、职业、住址,或其他有关资料 主诉和现病史 5.主要症状:胸痛 6.诱因:活动和情绪激动 7.程度:开始时,胸闷感,后来胸痛难忍 8.持续时间:大约5分钟 9.频率:5年前偶尔,近半年频繁,约半月一次

10.放射部位:左上臂 11.缓解因素:休息、含服药物 12.病程:5年,近半年加重 13.伴随症状:气紧 14.病情发展过程:2次“心脏病”发作15.发作情况:胸前剧痛,意识丧失 16.诊治经过:2次住院治疗 17.诊断性检查:心电图 18.医生建议做心导管,患者未服从医嘱19.过去住院诊断:大面积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20.曾用药物:倍他乐克 21.曾用药物:硝酸异山梨酯 22.病人入院要求:做心导管检查和进一步治疗23.患病以来,大小便正常 24.患病来,体重无改变

过去史 25.15岁时患过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26.曾发现高血压,没随访,也未坚持用药27.无糖尿病史 28.血脂情况不祥 个人史 29.吸烟20年,每天1包,5年前已戒烟30.工作:教师,工作压力大 家族史 31.父亲有糖尿病 32.外祖父死于心脏病 33.母亲死于胃癌 34.家族中无高血压病史 其他关心的问题 35.肯定患者及时戒烟是正确的

36.解释应服从医嘱,心导管可能是应该做的 (每条1分,满分36分) 举例,病史资料: 患者,李XX,男、38岁,四川人,副研究员,因反复上腹疼痛4年,加重3月于2004年3月16日来院门诊。 患者4年前因饮食不节、工作劳累而觉上腹疼痛,为剑突下烧灼样疼痛或钝痛,伴返酸、呃气,疼痛牵扯至背心,多于餐后或夜间发生,尚可忍受。每次进食或热饮后疼痛减轻,发作持续半月左右好转,未治。此后每年有类似的发作3~4次,诱因相同,经休息、饮食节制(如软食及清淡饮食)后好转。 2年前曾在我院就诊后没有按医生要求作胃镜检查,自行服用胃舒平3片/次,4~5次/日后好转,症状消失后自行停药。 1年前疼痛复发,发现黑便每日一次,每次量约350g,在市人民医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经休息、输液、奥美拉唑等治疗1周后出院,服用雷尼替丁1片/次,2次/日,治疗约2月后停药。 3月前因科研任务繁重,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上腹疼痛再发,以胀痛为主,伴恶心及黑便3天,曾呕吐食物2次,住市医院治疗1周好转。2月来仍有呕吐,每周1~2次,多于晚上发生,带宿食味,

问诊技巧和评分标准执业医师技能考试

问诊方法与获取信息的数量及质量息息相关,因而直接影响问诊效果,下列方法二十条是诊断学教科书的理论知识与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初学者十分有用.每项技能的理论基础和详细说明如下,内附评分标准以利评估.第一项:组织安排 组织安排指整个问诊的结构与组织,包括:引言、问诊主体(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系顾、个人史、家族史)和结束语.询问者应按项目的序列系统地问病史,对交谈的目的、进程、预期结果应心中有数. 标准: 5.问诊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清楚明了,开始先自我介绍,讲明自己问诊的作用,能系统地询问一系列问诊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等),最后获得全部必要的资料.有明确的结束语,若涉及已问过的前一部分内容则应先有解释.3.大部分问诊是有秩序的,但有些还应组织得更好些;或者主体部分组织较好,但开始和结束不很明确. 1.问诊缺乏连贯性和组织性. 第二项:时间顺序 是指主诉和现病史中症状或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询问者应问清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跟踪自首发至目前的演变过程,根据时间顺序追溯症状的演进可避免遗漏重要的资料。例如:有时环境的变化或药物的使用可能就是病情减轻或加重的因素.仔细按时间线索询问病情可使询问者更有效地获得这些资料.建议询问者可

用以下方式提问,例如:“……怎么样然后又……”,这样在核实所得资料的同时,可以了解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如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有必要确定其先后顺序。 5.虽然收集资料时,不必严格地按症状出现先后提问,但能获得足够资料以便能按时间顺序口述或写出主诉、现病史及有关症状. 3.仅获得部分必要的资料及其时间线索,无法编写出有关症状的先后顺序.1.未获得编写症状先后顺序所必要的资料. 第三项:过渡语言 是指问诊时用于两个项目之间转换的语言,是向病人说明即将讨论的新项目及其理由。 例如:“我们一直在谈论你今天来看病的目的,现在我想问问你过去的病情,以便了解它和你目前的疾病有何关系.从最早的儿童时期回忆起,追溯到现在(停顿)。”“你小时候健康情况如何”,用了这种过渡性语言,病人就不会困惑你为什么要改变话题以及为什么要寻问这些情况. 过渡性语言对促进交流也很重要.不用或使用不当,都会妨碍医患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甚至使病人产生敌意或不合作.良好的过渡性语言例子有:(1)过渡到家族史:“现在我想和你谈淡你的家族史;你也知道,有些疾病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遗传倾向,为了获得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家谱,预测和治疗未来的疾病,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情况.让我们先从你的父母开始吧,他们都健在吗”(2)过渡到

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之三防治术后恶心呕吐徐建国(执笔)、罗爱伦、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叶铁虎、姚尚龙、黄宇光、郭曲练、张立生、宋文阁、谭冠先一、PONV 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一)发生率 据国内外统计PONV占全部住院手术患者发生率约20%?37%,大手术发生率达35%?50%,高危PONV患者发生率达70%?80%, 日间手术患者则为20%?80%。近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全身麻醉后发生率仍高达20%?30%。PONV 主要发生在手术后 24~48 小时内,但也可能持续达5 天之久。 (二)影响PONV 发生率的因素 1、患者因素性别(女性发生率高) ,吸烟(非吸烟者发生率高) ,有PONV 史或运动病史(有阳性病史发生率高)是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年龄(3 岁以上发病率增高, 11?14 岁达到高峰,成年人大于老人),术前有无焦虑或胃瘫(阳性者发生率高)。肥胖,使用拮抗肌肉松弛药的新斯的明类药物是否增加呕吐发生率尚有争论。 2、麻醉因素使用吸入麻醉药,术中或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或氧化亚氮是麻醉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使用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或氯胺酮也增高PONV 发生率;术中使用抗胆碱药物、丙泊酚麻醉和某些非药物方法(如容量充足、术中给氧) ,则可减低PONV 发生率。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90?200分钟发生率增加10%?46%), 某些手术类型(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眼科斜视矫形术、妇产科

手术和头面部整形手术) , PONV 发生率也可能较高。其中女性、使用阿 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 史或运动病史是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Apfel 认为预期发生PONV 的简单计分方法为:无以上四种情况发生率为10%,每具备以上一种情况者发生率增加20%,如具备以上1, 2, 3 或4 种情况者, PONV 发生率分别为30%, 50%, 70%, 90%。儿童PONV 的四个主要高危因素是:手术时间长于30 分钟, 年龄大于3 岁,斜视手术, PONV 史,当计分为0, 1, 2, 3, 4 时, 危险因素为9%, 10%, 30%, 55%和70%。在衡量具体患者时,以上评分方法并不绝对可靠,如成人短小手术PONV 发生率很低。 (三)PONV 是围术期的重要问题 PONV 可以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PONV 可导致伤口裂开, 切口疝形成,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口服药物、食物或液体不能进行,是延长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的第二大因素 (影响因素依次为术后困倦31%, PONV25% ,心血管不良事件24%, 剧烈疼痛22%),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PONV 导致的费用增加构成了PACU 花费的重要部分。 二、PONV 程度的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以10cm 直尺作为标尺,一端表示无恶心呕 吐,另一端表示为极其严重的恶心呕吐, 4cm 以下为轻度PONV, 7cm 以上为重度PONV 语义表达法:无、轻、中、重。三、PONV 的发生机制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 )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分为化

问诊技巧和评分标准执业医师技能考试

问诊技巧和评分标准执业医师技能考试

问诊方法与获取信息的数量及质量息息相关,因而直接影响问诊效果,下列方法二十条是诊断学教科书的理论知识与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初学者十分有用.每项技能的理论基础和详细说明如下,内附评分标准以利评估. 第一项:组织安排 组织安排指整个问诊的结构与组织,包括:引言、问诊主体(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系顾、个人史、家族史)和结束语.询问者应按项目的序列系统地问病史,对交谈的目的、进程、预期结果应心中有数. 标准: 5.问诊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清楚明了,开始先自我介绍,讲明自己问诊的作用,能系统地询问一系列问诊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等),最后获得全部必要的资料.有明确的结束语,若涉及已问过的前一部分内容则应先有解释. 3.大部分问诊是有秩序的,但有些还应组织得更好些;或者主体部分组织较好,但开始和结束不很明确. 1.问诊缺乏连贯性和组织性. 第二项:时间顺序 是指主诉和现病史中症状或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询问者应问清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跟踪自首发至当前的演变过程,根据时间顺序追溯症状的演进可避免遗漏重要的资料。例如:有时环境的变化或药物的使用可能就是病情减轻或加重的因素.仔细按时间线索询问病情可使询问者更有效地获得这些资料.建议询问者可用以下方式提问,例如:“……怎么样?然后又……”,这样在核实所得资料的同时,能够了解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如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有必要确定其先后顺序。 5.虽然收集资料时,不必严格地按症状出现先后提问,但能获得足够资料以便能按时间顺序口述或写出主诉、现病史及有关症状. 3.仅获得部分必要的资料及其时间线索,无法编写出有关症状的先后顺序. 1.未获得编写症状先后顺序所必要的资料. 第三项:过渡语言 是指问诊时用于两个项目之间转换的语言,是向病人说明即将讨论的新项目及其理由。 例如:“我们一直在谈论你今天来看病的目的,现在我想问问你过去的病情,以便了解它和你当前的疾病有何关系.从最早的儿童时期回忆起,追溯到现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