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71个古今异义词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71个古今异义词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71个古今异义词

12个/周*6周

第一周:

(1)走

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步行,离开。

例: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2)从

古义:跟随。今义:①介词。②跟从。

例:①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3)把

古义:动词,握住,拿着,端着。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例: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4)或

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②副词,也许。③有时,间或。今义:①选择连词。

②副词,也许。

例: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③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5)再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

例: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②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6)夫

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②丈夫。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④读fú,句首发语词,句中

助词,句末语气词。⑤读fú,指示代词。

今义:丈夫。

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口技》)

③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礼记·檀弓下》)

④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7)君

古义:①封建帝王,一国之主。②对人的敬称。③(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例:①民贵君轻。(《(孟子)两章》)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8)狱

古义:诉讼案件。今义:监牢。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9)爷

古义:名词,父亲。今义:祖父,常重叠用。

例: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10)去

古义:①离开。②距离。③去掉,除去。今义:前往,到……去。

例: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

(11)穷

古义:①穷尽,完结。②不得志,不显贵,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缺乏财物。

例: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12)汤

古义:热水。今义:菜汤,米汤。

例:①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②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第二周:

(1)饿

古义: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今义:指一般的肚子饿。

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两章》)

(2)科

古义:法律条文。今义:①课程或业务的分类。②机关企业分职办事的部门。③生物分类的等级之一。

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3)社

古义:土地神,土地庙。今义:常指某些集体组织或某些服务性单位。

例:①箫鼓追随春社近。(《游山西村》)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③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

(4)鄙

古义:①边境。②见识浅陋。今义:①品质低下。②轻蔑。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5)直

古义:①只,只是。②径直,直接。今义:不弯曲。

例:①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

(6)借

古义:即使,假设,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今义:暂时使用别人的东西或把东西暂时供给别人使用。

例:借日未知,亦既抱子。(《诗经·大雅·抑》)

(7)怀

古义:吉庆,福禄。今义:(事情)停止,罢休。

例: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8)曾

古义:①副词,竟,竟然,连……都,表出乎意料。②副词,尚,还,并。今义:曾经。

例:①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9)居

古义:在,处在。今义:居住,位于。

例: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②佛印居右。(《核舟记》)

(10)向

古义:①过去的。②以前的。今义:方向,朝着。

例: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11)发

古义:①被起用。②征发。③生长。今义:送出,发财,发展等。

例: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两章》)

②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12)归

古义:古时女子出嫁叫“归”。今义:返回,还给,归还等。

例: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第三周:

(1)郭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孟子>两章》)

(2)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水池。

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两章》)

(3)烈士

古义: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4)亲戚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义:旁系亲属,跟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成员。

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

(5)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事业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6)无论

古义:不必说,更不必说。今义:条件关系连词,常与“都”连用。

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7)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8)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①放弃某些利益。②特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9)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10)往往

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例: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11)肉食

古义:指居高位,得厚禄。今义:肉类食物。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12)一毛

古义:一根小草。今义:一角钱。

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第四周:

(1)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开张

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

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可以

古义:可,可以;以,凭,靠。今义:能够。

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4)作文

古义:写文章。今义:语文课堂里写文章的练习。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感激

古义:感动奋激。今义:深深的感谢。

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6)以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今义:认为。

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7)豪杰

古义: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8)布衣

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

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9)稍稍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今义:稍微。

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10)中间

古义:中,当中,其中;间,夹杂着。今义:当中。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11)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好。

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12)等死

古义:同样是死。今义:等着去死。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第五周:

(1)鞠躬

古义:恭敬地,谨慎地。今义:行礼。

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2)陇断

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3)南面

古义:面南而坐,即称帝。今义:南边。

例: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读孟尝君传》)

(4)唧唧

古义:织布机声。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风流

古义:建功立业。今义:生活浪漫放荡。

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6)可怜

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今义:值得怜悯。

例: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7)如此

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8)虽然

古义:虽是这样,但是……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例: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

(9)澹澹

古义:水波涌动的样子。今义:安静。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10)所以

古义:……的方法;……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例: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11)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12)经纶

古义:筹划,管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例: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第六周:

(1)南极

古义:从南面到达(某地)。今义: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2)左右

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博士

古义:指一种传授经学的官员,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4)众人

古义:普通而平常的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例:泯然众人矣。(《伤仲永》)

(5)前途

古义:前路的路程。今义:比喻将来的光景。

例: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6)地方

古义:两个词连用。地,土地;方,方圆,纵横。今义:指某一区域。

例: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7)几何

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8)明年

古义:第二年。它的前一年是不定指的。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例: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9)谤讥

古义:公开指出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

例: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0)何苦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今义:不值得,犯不着。

例: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11)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刻仇恨。

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完整版)初中古今异义词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今:看;照管、注意。(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2)虽人有百手(《口技》)虽:(古: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23)两股战战(《口技》)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理:古:文采和道理。今:文章内容和词句的条理。(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古:无须,不要。今: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愁什么。今: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丝竹:古: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致:古:对......说话。今: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31)出入无完裙(《石壕吏》)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32)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34)年已蹉跎(《周处》)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35)令名不彰(《周处》)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36)何坐(《晏子故事两篇》)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37)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其实:古:其:它的;实:果实。今: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3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古:小青年,后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9)居数月(《塞翁失马》)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40)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41)请献十金(《公输》)金:古: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金银的金。(4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可:古:大约。今: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44)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45)盖为不识者(《荔枝图序》)盖:古:句首发语词,表示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70例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70例 1.鄙: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出处:《曹刿论战》 2.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出处:《出师表》 3.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出处:《孟子两章》 4.如此: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出处:《桃花源记》 5.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出处:《木兰诗》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出处:《口技》 6.方:方七百里。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出处:《愚公移山》 7.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出处:《孟子两章》 8.股: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出处:《口技》 9.篝火:夜篝火。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材燃烧的火堆。出处:《陈涉世家》 10.裙:出入无完裙。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出处:《石壕吏》 11.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出处:《出师表》 12.郭:青山国外斜。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出处:《过故人庄》 13.鸿:谈笑有鸿儒。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出处:《陋室铭》 14.山、河: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出处:《山坡羊·潼关怀古》 1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出处:《陈涉世家》 16.何苦: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出处:《愚公移山》 17.居:居数月。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出处:《塞翁失马》 18.金:请献十金。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斤;今义,金银的金。出处:《公输》 19.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渐拔,选择;今义,简单。出处:《核舟记》 20.借第:借第令毋斩。借:古义,即使,假使;今义,指暂时用别人或暂时给别人用的钱或物。第:古义,仅、只;今义,表示次序。出处:《陈涉世家》 21.经纶:经纶事务者。经纶:古义,治理,筹划;今义,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出处:《与朱元思书》 22.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出处:《孟子两章》 23.奖:当奖率三军。奖: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奖励,嘉奖。出处:《出师表》 24.间:又何见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时间,或空间。出处:《曹刿论战》 25.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出处:《送东阳马升序》 26.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出处:《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文言实词古今异义汇总(通用)

初中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汇总(按音序排列) 安1、【虚词】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实词】安生,有“养”的意思。(衣食所安,所安指的是用来使生命得以安稳的东西,即养生的东西)3、哪里。如:沛公安在?(沛公在安,就是沛公在哪里的意思。)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 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 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驰 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 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2、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 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 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 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3、敌对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度以失期)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恶:1、怎么(恶能无纪《满井游记》)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 1、行动、发动2、发射(万箭齐发)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凡:1、总共(凡三往) 方:1、见方(方七百里)2、方向(北方有侮臣者)3、当……时候(方其远出海门)4、将要(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分: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fēn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fǒu 2、恶、坏(陟罚臧否)pǐ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等)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拂 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富:1富有、充足,多(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成语:年富力强) 更 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互相(更相庆)3、再、又(更上一层楼)4、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苟 1、如果(苟富贵,无相忘)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冠:1、居第一位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 归:1、归依,同行(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过: 1、经过4、超过,胜过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总汇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汇 第一册 1、相委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处去。 2、元芳入门不顾。顾:(古)回头看。(今)照顾。 3、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子侄辈。(今)儿子和女儿。 4、是非木杮也。是:(古)这。(今)表示肯定判断。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书:(古)信。(今)书籍。 6、可以为师矣。可以:(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7、饭疏食饮水。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8、饭疏食饮水。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9、吾日三省吾身。三:(古)多次。(今)数词,三。 10、问渠那得清如许。渠:(古)它。(今)渠道。 11、一狼径去。去:(古)离开。(今)往。如:出去。 1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多少。(今)数学的一种,几何学。 1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国破山河在。去国怀乡。 国:(古)国都、都城。(今)国家。 第二册 14、及鲁肃过浔阳。及:(古)到了……的时候。(今)以及。 1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古时王侯自称。(今)孤独。 博士:(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名。 1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古)只,仅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往事:(古)历史。(今)过去的事。 见:(古)知道、了解。(今)看见、看到。 1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古)重新。(今)更加。 1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只,仅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19、策勋十二转。转:(古)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今)转过。 20、赏赐百千强。强:(古)多,有余。(今)与“差”相对。 21、双兔傍地走。走:(古)跑。(今)行走。 22、无案牍之劳形。形:(古)形体,身体。(今)样子,形状。 23、陶后鲜有闻。鲜:(古)少。(今)新鲜、鲜美。 24、惟吾德馨。馨:(古)品德高尚。(今)芳香。 25、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干:(古)岸。(今)不潮湿。 26、二石兽并沉焉。并:(古)一起。(今)并列。 27、阅十余岁。阅:(古)经过。(今)看。 28、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古)事物的道理。(今)一门学科。 29、是非木杮。是:(古)代词,这。(今)判断词。 30、是非木杮。是非:(古)这不是。(今)事理的正确与错误;口舌。 31、渐沉渐深耳。耳:(古)罢了。(今)耳朵。 32、盖石性坚重。盖:(古)发语词。(今)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33、转转不已。惧其不已也。已:(古)停止。(今)已经。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亲戚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两章》) 今义旁系亲属。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例:遂率妻子荷担者。(《愚公移山》) 今义丈夫的配偶。 ◎所以 古义①用来,靠它来。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②……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绝境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义更不必说。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稍稍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今义稍微。 ◎唧唧 古义织布机声。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豪杰 古义有声望、地位的人。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何苦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例: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肉食 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今义肉类食物。 ◎卑鄙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作谦辞。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今义品质恶劣。 ◎垄断 古义山川阻隔。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今义泛指把持和独占。 ◎烈士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牺牲 古义用作祭祀的牲畜。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随着语文考试的改革,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也被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文言文学习一直是困扰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难题,别慌,料姐有招!料姐为大家整理了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古今异义词大全】,赶快给孩子收藏吧~ A 1. 安古义:怎么。今义:安静;安全。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B 1..把古义:握住,拿着,端着。今义:握住;把吃;介词将;量词①手把文书口称敕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病古义:困苦不堪;侮辱;大病今义:生病;疾病。①向吾不为斯役,则早已病矣②寡人反取病焉。 3. 鄙古义:边境;目光短浅今义:品质恶劣;轻蔑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蜀之鄙有二僧。 4. 比古义:等到;挨着。今义:比较,比方,对比。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②其两膝相比者。 5. 被古义:影响。今义:介词,表被动①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6.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7. 布衣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8. 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①木兰不用尚书郎。 9.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博士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老师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②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1.八百里古义:牛今义:指路程①八百里分麾下炙。 C 12. 从古义:跟随;随着。今义:介词;跟从。①战则请从。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 曾古义:并;尚且;竟;连……都……今义:曾经。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③曾不事农桑。 14. 诚古义:果真;确实;实在;的确。今义:真心;诚恳;诚信。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④此诚不可与争锋。 15.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16. 次古义:编次;行军途中停留。今义:量词;次数。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策古义:马鞭子;成编的竹简。今义:政策;策略。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②策之不以其道。 18. 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来;出产。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9. 蹉跎古义:过时。今义:光阴白白地过去。①并云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71个古今异义词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 71个古今异义词 12个/周*6周 第一周: (1 )走 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步行,离开。 例:①扁鹊望桓侯而还 走。 (《扁鹊见蔡桓公》) ②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 例:①战则请从。 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狼》) 例:①手 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 (4 )或 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②副词,也许。③有时,间或。 今义:①选择连词。 ②副词,也许。 例: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③ 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 (5 )再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例:①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②如是再三。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 (《曹刿论战》) (《宋定伯捉鬼》) (6 )夫 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②丈夫。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④读 (2 )从 古义:跟随。 今义:①介词。②跟从。 (《曹刿论战》) (3 )把 古义:动词,握住,拿着,端着。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f u ,句首发语词,句中

今义:生活贫困,缺乏财物。 助词,句末语气词。⑤读 f U,指示代词。 今义:丈夫。 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夫。 ②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③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 ④ 夫战,勇气也。 (7 )君 古义:①封建帝王,一国之主。②对人的敬称。③(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8 )狱 古义:诉讼案件。 今义:监牢。 例: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 )爷 古义:名词,父亲。 今义:祖父,常重叠用。 例: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10 )去 古义:①离开。②距离。③去掉,除去。 例:①断其喉,尽其肉,乃 去。 (《黔之驴》)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为学》) (11 )穷 古义:①穷尽,完结。②不得志,不显贵,走投无路。 例: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 (《桃花源记》)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12 )汤 (《愚公移山》) (《口技》) (《礼记?檀弓下》) (《曹刿论战》) 例:①民贵君轻。 《(孟子)两章》)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 (《曹刿论战》) 今义:前往,到……去。

中考文言文必备:常用的古今异义词

中考文言文必备:常用的古今异义词 搜狐教育 > 中学 > 初中 中考文言文必备:常用的古今异义词 • • • • A 1、爱——吝啬 异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2、安——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 3、北——败北、失败 追亡逐北 4、被——通“披” 被发行吟泽畔 5、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本——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 7、比——等到 比及南郡 8、鄙——①偏远地区②目光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食肉者鄙

9、俾——使 俾入邑庠 10、病——①困窘②缺点③担心④责备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11、薄——迫近、接近 芳不得薄兮 薄雾冥冥 C 12、察——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3、曾——竟 而侯生曾无一言不辞送我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孀妻弱子14、诚——确实、实在、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5、次——驻扎、停留 秦伯素服郊次 16、除——①台阶②任命、授予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7、存——拜访、看望、慰问 而公子数存之 D 18、殆——几乎、大概 郦远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9、得——能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诚不得已 20、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 短屈原于王 21、度——估计、考虑、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2、多——肯定、赞赏、歌颂 故传天下不足多 G 23、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 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4、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②缘故③因此、所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25、固——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6、顾——①只是②难道 顾吾念之 顾不如蜀鄙之僧 27、鼓——演奏 今王鼓乐于此 28、国——①首都、都城②地方 去国怀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29、过——拜访、看望 大母过余 愿枉车骑过之 H 30、函——盒子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 1.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4.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0.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的意思。)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12.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3.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14.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15.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17.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8.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9.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春社近(《游山西村》) 20.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2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22.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虽人有百手(《口技》) 23.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两股战战(《口技》) 24.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5.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8.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29.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30.致:(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31.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精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织相通。 ?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谢 ?古义:感动振奋。 ?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 ? 今义:监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情。(《曹刿论》) 13、池 ?古义:护城河。 ?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 ?古义:热水。 ?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离开。 ?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 ?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 ?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总结 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 1.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4.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0.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的意思。)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12.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3.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14.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臣是以

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15.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17.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8.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9.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春社近(《游山西村》) 20.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2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22.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虽人有百手(《口技》) 23.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两股战战(《口技》) 24.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5.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8.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29.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30.致:(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00例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00例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距离。今义:到......)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11)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市:(古义:买。今义:城市。) 1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事物的一部分)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可怜:古义:值得同情。今义:值得怜悯)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 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2)虽人有百手(《口技》)(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23)两股战战(《口技》)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25)无为在歧路(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26)儿女共沾巾(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 一、古今异义的单音词汇集 1、去今义:从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古义:离开所在的地方。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 有孙母未去,出人无完裙。(《石壕吏》) 2、汤今义:煮东西的汁水。古义:热水,开水。 例: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 3、郭今义:多用于姓氏。古义:外城。例: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4、社今义:常用于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种集体组织。古义: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 例: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 5、乃今义:是、就是、于是;你,你的。古义: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6、寻今义:找,寻找。古义:不久例: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7、走今义:行,离开。古义:跑。现代汉语中的“走”,在古代汉语中常用“行”“步”“趋”“徙”代替。 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8、儿今义:儿子。古义:泛指儿女。例:百千儿哭。(《口技》) 9、裙今义:专指裙子。古义:衣服。例: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10、致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或悼念的话。古义:对……说话。例: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11、良今义:美好,好。古义:实在,真。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12、但今义:常用作转折词。古义:只是、只。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13、赞今义:赞美,夸赞。古义: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例: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五柳先生传》) 14、方今义:今常指数学中的几何体: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物体的形状。古义:方圆。 例: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在翼州之南。(《愚公移山》) 15、请今义:请求、要求。古义:请允许……。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古今异义词字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1.鄙:(古义:边境。今义:品... 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归纳 1.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4.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0.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的意思。)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12.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3.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14.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15.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17.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8.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9.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春社近(《游山西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