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垃圾中转站设备参数

(整理)垃圾中转站设备参数

(整理)垃圾中转站设备参数
(整理)垃圾中转站设备参数

LYC-3.5龙门式垃圾中转站(四柱)

主要技术参数

【LYSG-14/80水平对接式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方案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 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一.项目背景 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是将居民区分散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送到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功能决定中转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之中或附近。由于生活垃圾腐烂发臭,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氨、有机氨及部分的硫醇、甲烷等气体散发出来,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装卸、转运过程中难免有臭气散发出来。中转站散发的臭气对周围的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中,垃圾腐臭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若不进行除臭处理,其臭味可达到4级。 垃圾散发臭气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表1:垃圾臭气中部分恶臭物质的特性

注:*表示有毒性;x表示无毒性或是低毒性。 从上表可以看到,垃圾散发臭气中的恶臭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 根据垃圾中转站——垃圾作业处理间区域的情况,本方案拟采用综合异味控制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臭气,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垃圾中转站区域和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基础数据和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介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GB14554-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设计原则 ●选择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先进成熟、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的 产品。 ●设备基本不占地方,不影响原有设施布局,业主方不需要增加新的 基础设施。 ●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 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 第一节选址 第2.1.1条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 第2.2.1条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 Q=δnq/1000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 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 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的服务半径: 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 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第2.2.5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第三章建筑和环境 第3.0.1条转运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情况,做到经济、合理。大、中型转运站应按区域布置,作业区宜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站前区布置应与城市干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3.0.2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的要求。 第3.0.3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设计和外部装修应与周围居民住房、公共建筑物以及环境相协调。 第3.0.4条转运站内建筑物室外装修宜采用水刷石、中级涂料、普通贴面材料等。

垃圾中转站设备的保养维护说明书

全封闭压缩垃圾中转站 说明书(附本) 郑州中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设 备 使 用 规 范 1.使用本设备前,应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待熟悉各部操作步骤后方可进行操作。2.启动设备的总电源,用钥匙打开操作台上的电源开关,启动液压泵站进行预热10分钟左右,再进行作业。 3.作业前应先检查设备的各部位油缸是否运动灵活,操作按钮是否灵活。 4.当压缩垃圾时,应先观察压缩箱内垃圾是否基本平整,箱体内部是否有异物。5.垃圾箱放回地坑之前应用高压水枪冲洗地坑凸台上残留的垃圾。预防残留的垃圾支撑住箱体使垃圾箱放不平整,预防箱体扭曲变形。

6.作为安全考虑,当需要下到地坑清理垃圾时,提升垃圾箱体至升降柱的最高行程,启动限位装置,固定箱体,以防止箱体滑落,作为安全考虑。 7.当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先用操作台上的钥匙关闭操作台上的电源,然后再关闭总电源。 8.垃圾沉淀池内的污水要定期用污水泵进行排污,池内的污泥要定期进行清理。9.要严格按照手册中有关维修保养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如需维修或更换设备零部件,请务必联系我公司技术部。 10.在进行保养工作时,务必先切断设备电源,以免造成人员损伤。 11.及时更换缺损或字迹不清楚的写有安全提示或操作说明的警示胶贴。 12.在使用中发现任何会造成人身伤害的设备故障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通知本公司。 设 备 保 养 维 护

说 明 作业装置的保养一般情况下依照下列规定进行: 1.日保养: 日保养主要以清洁、观察为重点 (1)保持工作台清洁,妥善保护设备; (2)保持设备整体清洁,随时对设备进行清洗; (3)随时清洗设备地坑; (4)及时清理堵塞滤网的杂物及垃圾; (5)时刻注意设备发出的异常声音; (6)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2.作业70h保养:作业70h保养以紧固、润滑为重点 (1)压缩油缸各法兰连接螺栓、机架各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现象; (2)检查紧固液压系统中的各部位的连接螺栓、接头和管箍、管夹等,并检查有无油液渗漏现象; (3)液压油的数量,应当确保液压油的油面在液位计中线以上的位置,如发现优位明显减少时,应检查油箱、阀门、油管是否损坏,及时维修,直到可以正常 工作为止; (4)检查压头、压缩储存箱的导向装置、油缸活塞杆、支撑架轴承等滑动部件是否灵活,应定期注入标准牌号的润滑油。 3.作业500h保养:作业500h保养以调整为重点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重庆市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是将居民区分散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送到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功能决定中转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之中或附近。由于生活垃圾腐烂发臭,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氨、有机氨及部分的硫醇、甲烷等气体散发出来,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装卸、转运过程中难免有臭气散发出来。中转站散发的臭气对周围的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中,垃圾腐臭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若不进行除臭处理,其臭味可达到4级。 垃圾散发臭气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表1:垃圾臭气中部分恶臭物质的特性 沸点 (C)-氨基丙醇

二硫化碳S2C76-30* 苯乙烯C6H5CH=CH2104.14146* 从上表可以看到, 垃圾散发臭气中的恶臭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 根据重庆垃圾中转站——垃圾作业处理间区域的情况,本方案拟采用加拿大ECOLO异味控制国际公司产品及日本EM臭源控制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臭气,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垃圾中转站区域和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基础数据和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介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设计原则 选择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先进成熟、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的产品。 设备基本不占地方,不影响原有设施布局,业主方不需要增加新的基础设施。 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三.设计参数及要求 1.设计参数 垃圾中转站的场地面积大小以及中转站的场地情况(单位:平方米)。 2.设计标准

垃圾中转站设备安装设计方案

垃圾中转站设备安装设计 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地埋式压缩垃圾中转站设备安装设计方案 一、设备选型 目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设备5吨(大于6立方)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侧面举升的(地坑长×宽×深分别是:××地坑深度在米深). 一种是底部举升的(地坑长×宽×深分别是:××地坑深度有米)。 如图A(YLZ-50B型) 图B(YLZ-50A型) 两种设备各有优势,前者侧面举升的优势是:地坑不深,只在1米6左右,后者底部举升的地坑深有2米1左右,但只要2米24宽,都是第三代产品,举升平稳,动力更省。因此,我们提供两套设备采购方案供贵公司选择。 液压泵站及配件

液压油缸

机械制作(含机械加工) 产品设计方案产品名称:B型水平压缩式垃圾站 产品型号:YLZ-50B 产品型号:YLZ-50A

底升设备,地坑宽度不超过米,占地面积更省。 质量与安全说明 1)水平式垃圾压缩设备是具有成熟技术的全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按《产品质量法》实行三包,满足采购人的正常使用及未来发展需要; 2)所有货物未经拆封的原厂包装,具有全套中文资料(含合格证,用户手册,保修卡,生产厂家、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3)水平式垃圾压缩设备设有安全警示标志,操作时,必须配备专人操作,该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4)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执行,注意安全,预防为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实行一人一机动态管理,排除安全隐患。 售后服务承诺

垃圾中转站施工方案设计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总说明 二、一般说明 第三章施工准备 一、组织准备 二、施工现场准备 三、技术上的准备 四、生产准备 第四章、技术人员和劳动力配置计划 第五章、主要施工机械及检测计量器具配置 一、主要机具设备的配备及进场时间 二、主要工艺检测计量器具配备 第六章、关键部位施工方案 一、施工部署 二、施工方案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 一、技术保证措施及违约处罚 二、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 一、建立安全施工的保证体系 第九章、公司宗旨及保证措施 一、公司宗旨 二、组织措施 三、物质措施 四、技术组织措施 五、经济措施

六、有关强制性条文的保证措施 七、现场文明施工保证及管理措施 八、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措施 九、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十、工程质量保修承诺及违约处罚 十一、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进度的措施 十二、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第十章、工期保证措施 一、工期保证措施 二、进度计划 第十一章、降低成本措施 一、材料节约 二、技术措施 三、施工管理措施 第十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进度计划表 一、施工临设布置 二、施工平面图的科学管理 第十三章、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附件:劳动力计划表 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编制依据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图纸答疑 2.现行的国家有关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政策法规 3.现行的地方有关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政策法规 4.我公司对本工程、质量、成本控制的目标要求 5.我公司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和公司承接的相关类似工程的实际管理和施工技术经验 6.我公司颁发的《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和《项目管理文件》 二、本工程执行的主要规范有: 1、《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快建筑技术规程》(JGJ/T14-95) 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办法》(JGJ95-99) 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案前技术规程》(JGJ46-88) 12、《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3-2002) 14、其它现行各有关《规范》。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总说明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垃圾中转站站技术方案

常宁市300T垃圾转运站 工 艺 及 设 备 方 案 湖北精功科技有限公司 2011-01-03

1.中转站主要参数与设计依据 ............................................................... - 3 - 1.1 中转站主要参数 ................................................................... - 3 - 1.2 设计依据......................................................................... - 3 - 2.工艺方案的选择......................................................................... - 4 - 2.1 双模预压式与压装式的比较 .......................................................... - 4 - 2.2.1 操作及工艺流程 ............................................................. - 6 - 2.2.2 工艺流程图 .................................................................. - 7 - 4. 主要设备介绍........................................................................... - 8 - 4.1 双模式垃圾压缩机 .................................................................. - 8 - 4.2 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 ............................................................ - 9 - 4.3车厢可卸式转运车.................................................................. - 10 - 4.4 集装箱移位系统................................................................... - 11 - 4.5 PRT40型除尘除臭系统.............................................................. - 11 - 4.6 称重计量系统..................................................................... - 13 - 4.7高压洗车系统...................................................................... - 14 - 4.8 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 ............................................................... - 14 - 5 主要设备清单........................................................................... - 17 - 6. 环境保护.............................................................................. - 18 - 6.1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 - 18 - 6.2 中转站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控制技术 ............................................. - 18 - 6.2.1 废气粉尘污染治理 ........................................................... - 18 - 6.2.2 中转站车辆及场地清洁 ....................................................... - 18 - 6.2.3 废水治理措施 ............................................................... - 18 - 6.2.4 噪声控制................................................................... - 19 - 6.2.5 蚊蝇控制................................................................... - 19 - 7. 结束语................................................................................ - 20 -

垃圾中转站管理最新版

垃圾中转站管理制度 1、中转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成领导交办的其 他工作;逐级落实消防责任制和工作安排的各项规章制度; 相关的工作制度要醒目上墙; 2、中转站实行封闭式管理,非工作人员和车辆严禁入内, 进入场区须登记;操作间严禁外人进入; 3、中转站准时开门,各岗位人员及时到位;工作实行定 人、定岗专人管理负责制;工作人员按规定时间到岗,不得迟到、早退、脱岗; 4、中转站工作人员对中转站生产、设备、安全、卫生等 工作全面负责;做好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场区内严禁烟火; 5、垃圾中转站实行全过程管理,做到倾倒有序,文明操 作;及时清理地面,确保地面干净无垃圾、无污水; 6、各区生活垃圾清运车辆进入中转站应持有核发的准入 卡;须按指定位置倾倒垃圾,严禁随意倾倒;要有生产垃圾车辆进、出台账;记录要及时、准确、齐全; 7、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确保车辆停放整齐,满载运输; 做到日产日清,按时将垃圾运至垃圾场进行填埋; 8、禁止将建筑垃圾倒入压缩机或压缩车;禁止在垃圾中 转站焚烧垃圾、杂物;禁止垃圾中转站内堆、晒杂物;

垃圾中转站设备维修人员岗位职责 一、认真做好各类设备的例行保养、维修工作,并认真做好 记录;每天安排维修驻站人员,对压缩设备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生产; 二、定期对各类需润滑部位加润滑油、黄油,对压缩机、移 动平台滚轮等缺油情况,及时进行加注; 三、密切注视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切断电 源,查明原因,自己不能排除的应及时上报; 四、确保照明正常,发现电路、油路出现故障时,由专业人 员修复; 五、建立维修档案,填写维修记录单,定期汇总;每月对机 械设备、线路不得少于两次以上的大型保养。

垃圾中转站除臭剂

垃圾中转站除臭剂 垃圾中转站往往位于社区或者居民集中的区域内,垃圾中转站在垃圾压缩和转运的过程中有臭气散发,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传播距离较远,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济南中北精细化工专门研发了一款适合垃圾中转站的除臭剂,目前已经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百芬百垃圾除臭剂是采用国际先进的高效天然植物提取液原料,能有效去除垃圾废气臭味及抑制臭味产生,作用持续时间长,使有机废物快速的自然分解,结合恶臭分子中和相刹的原理,在快速分解去除垃圾臭味的同时抑制各种异味生成,如:硫化氢、硫醇、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气等,是专为垃圾异味净化而开发的新研究成果。 垃圾中转站除臭剂通过植物液的综合效应达到除臭净化的目的,区别于传统的“气味掩盖”方式,百芬百除臭剂它能削弱异味分子的化合键,功能团发生改变,使其不稳定性增加,从根本上去除异味分子,真正做到了祛臭治本,标本兼治,开创了天然植物液除臭产品的新纪元。产品对人体无毒,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性。天然环保,是安全,有效的纯天然植物提取液。 二、产品特点: 1、该产品专为有机溶剂废气而研发,针对性强,是本公司针对垃圾焚烧所产生异味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吸收液。 2、本产品利用化学反应法与传统的物理方法相比,更具有超强的吸收能力。 3、吸附量是普通活性炭的100倍以上,经济实用,运行成本低。 4、全天然的中性产品,无毒、无可燃性、无腐蚀性、天然环保。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垃圾房、小区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有垃圾臭味的场所。 四、使用方法: (1)垃圾房、垃圾临时堆场 将垃圾中转站除臭稀释200-300倍直接喷洒垃圾表面,达到去除空气中的垃圾臭味和垃圾改性抑制臭味产生的效果。 (2)小压站、中转站 配合垃圾中转站除臭专用设备200-300倍稀释使用,制剂充分搅匀后立即喷洒。喷洒必须均匀,覆盖要到位。 (3)垃圾填埋场 将百芬百垃圾中转站除臭剂稀释300-500倍后,待垃圾被推平压实后再喷洒。喷洒时必须均匀、已渗透,喷洒量以泡湿为好,喷枪喷射时必须有力,出雾为佳。

垃圾中转站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 第四章:管理组织机构 第五章:施工部署 第六章: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案 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工期保障措施第八章: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第九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一章: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目前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低噪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具体化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住宅楼招标文件》、《施工招标评定标办法》,《住宅施工图》、《答疑会纪要》以及根据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现行工程等有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编制。 我公司非常感谢建设单位对我方的信任,有幸参加本工程的投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建设单位招标会通知精神和内容要求,经公司专题会议研究后,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编制,未提之处均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以及有关文件等要求的具体规定进行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名称:丰县常店镇垃圾中转站 2.2、建设单位:丰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办。 2.3、设计单位:徐州市城乡建筑设计研究院 2.4、工程地点:丰县常店镇 2.5、工程简介: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28.96平方米。一层框架结构,檐口高度为6.5米,本工程建筑设计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6、工程特点:本工程包括了建筑、装饰等工程。 2.7、承包范围:包工包料。 2.8、质量要求:合格。 2.9、工程主要施工难关及特点 本工程的施工工期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显得较为紧张,必须提前做好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合理组织各工序、各专业进行穿插作业,确保工期。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 3.1、指导思想:我们施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为中心,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族系列标准,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强化项目质量管理,信守“质量第一,服务周到,业主满意,不断地把最优秀的建筑安装工程产品贡献于人类与社会”;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及现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按照国际惯例实施项目管理,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3.2、实施目标:发挥我公司优势和成熟的厂房、办公楼建筑施工工艺,科学地组织承建范围内各工种、工序的交叉流水作业。精心施工,严格履行合同,以一流的项目管理、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文明施工、一流的安全措施、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确保实现如下目标:

垃圾中转站废气处理实施方案

垃圾中转站废气处理实施方案 一、概况 东园垃圾中转站位于江都区龙城路48-2,浦江路垃圾中转站位于江都区浦江路148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一个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也是标志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循环经济开展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确实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垃圾的收集、压缩、运输和垃圾站的臭气净化等。我公司研发生产的垃圾转运站除尘除臭系统是综合了空间植物液雾化的技术、负压抽风除尘除臭技术、离子新风除臭技术、垃圾口降尘除臭等技术,是一项比较理想和成熟的垃圾中转站除尘除臭系统,已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垃圾中转站配套使用,用户均感到非常满意。 1.1、垃圾臭气的产生原因 由于生活垃圾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剩饭、蔬菜根、叶、家禽、动物及鱼类的皮、毛、脂肪、下脚料等和一定的水分,在堆积过程中由于通气不良及受到微生物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鱼腥臭[胺类CH3NH2,(CH3)3N],氨臭[氨NH3],腐肉臭[二元胺类NH2(CH2)4NH2],腐蛋臭(硫化氢H2S),腐甘蓝臭[有机硫化物(CH3)2S],粪臭[甲基吲哚C8H5NHCH3]以及某些垃圾废水的特殊臭味,习惯上统称为垃圾臭气。 1.2、垃圾臭气的产生过程 垃圾在堆放、转运、压缩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异味臭味,从而造成对大气环境的二次污染。其异臭味产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待处理的垃圾中含有易挥发的异臭味的化合物,经过设备的搅动、翻转等机械运动,使得这些化合物挥发出来,产生异臭味; (2)垃圾在输送、储存等过程中因微生物的作用,释放出异臭味; (3)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因工艺条件和要求造成异臭味的产生。例如,在焚烧或堆肥等过程中,氧气可与垃圾中的化合物生成有异臭味的产物;又如,在垃圾堆放过程中的有机物腐败产生异臭味。 二、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垃圾中转站除臭技术

垃圾中转站除臭技术 第一章引言 垃圾中转站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提高垃圾收运效率,节约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环境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据调查统计,目前,宁波市共建有垃圾中转站83座,其中宁波六城区有20座(包括海曙5座、江东3座、江北5座、鄞州1座、镇海3座、北仑3座),县(市)区有34座(包括奉化市7座、余姚市9座、慈溪市7座、宁海县7座、象山县2座、大榭开发区1座、科技园区1座)以及中心建制镇有29座。这些垃圾中转站内的设备主要有压缩式、压块式和集装箱式3种。它们承担着全市每天3600多吨垃圾的清运中转任务。具体见表1-5。 虽然环卫部门动足了脑筋,想方设法加强管理,增加室内冲洗频率,尽量不让垃圾在中转站过夜,及时冲洗作业场区,确保环境卫生,努力把对周边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但是一些中转站由于规划、管理等原因,再加上处理对象的特殊性,从垃圾站内飘出的恶臭味还是无法避免,在中转站垃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一些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垃圾中转站,臭气扰民想象会更加严重,有的影响还很大,令人很不舒服,市民怨声不断。现在除个别中转站采用消毒、喷洒BM药剂、冲洗等较简单的措施来减少中转站室内的臭

气外,绝大多数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臭气,从而导致臭气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如宁波市江东区福明家园南侧的福明垃圾中转站,由于在垃圾中转过程中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和,污染周围环境,群众投诉强烈,于2004年6月底停止运行。又如建于2000年海曙区南雅垃圾中转站,紧靠南雅社区的北面,五年多来,尽管运行管理良好,但仍有居民反映垃圾中转站散发的臭气一直困扰着他们,尤其是夏天,居民都不敢开窗,群众意见很大。今年市人大301号建议就是《关于要求南雅垃圾中转站搬迁的建议》。 或许是因为“垃圾”这一字眼在老百姓心目中早已“臭”名远扬,所以在目前新改建垃圾中转站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一些市民都认为日常生活需要有垃圾中转站,但又不希望垃圾中转站建在自己家门口。因此,环卫部门就遇到了选址的麻烦。随着宁波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选址非常困难的前提下,从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只能对现有的垃圾中转站臭气进行控制,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有必要对宁波市垃圾中转站除臭技术进行认真的研究,争取尽快解决中转站臭气扰民这一难题。 近年来,宁波市不断加大对垃圾中转站的基础性投入,通过建设具有压缩功能的垃圾中转站,并购置压缩来装运垃圾,实行封闭式管理,尽量减少垃圾对市民造成的污染。不过,由于生活垃圾本身原因,要

垃圾中转站建设规划

垃圾中转站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量的物质消费丰富了生活,伴随而来的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多和垃圾成分的多样。2010年XXXX人口为XX 万人,垃圾日产生量为XXXX吨,按照5.75%的垃圾增长量及工业新区人口增长的预测,到2015年垃圾日产生量为XXXX 吨左右。 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国家和XXX省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结合XXXXX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关系,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建设任务与目标 根据XXXX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与垃圾产生量及变化趋势,提高XXX市XXX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垃圾的处理能力和效率,结合国内外垃圾转运站建设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XXXX的自然条件,确定建设XXXX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X处,分别位于

XXXXXX及XXXX。 1、建设规模 XXXX垃圾中转站项目设计垃圾日处理能力为XXX吨,主要负责XXX镇及XXX镇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该项目占地面积XXX亩,总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垃圾处理工艺采取水平式垃圾压缩处理技术对垃圾进行收集、压缩,后送至XX 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XXX垃圾中转站项目设计垃圾日处理能力为XXX吨,主要负责汪疃镇及苘山镇西部生活垃圾清运工作,该项目占地X亩,总建筑面积XXX 平方米,垃圾处理工艺采取水平式垃圾压缩处理技术对垃圾进行收集、压缩,后送至XXX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2、建设内容 XXXX垃圾中转站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a.垃圾压缩车间1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b.办公楼一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c.传达室及公厕,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 汪疃垃圾中转站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a.垃圾压缩车间1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b.办公房一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c.传达室及公厕,建筑面积XX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 3、建设地点 XXX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XX路与XXX路交界处。XXX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X,XXX以北。两座

垃圾中转站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 1《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 1. 2 安徽广德垃圾中转站详细规划用地红线图 1.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一2005) 1.4《住宅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1.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134-2001) 1.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1. 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OO16-2006) 1. 9国家及安徽省相关现行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设计规范和规 程 二、项目概况 基地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经济开发区。该地块周边配套齐全,交通便利,环境景观优越。规划总用地面积46798平方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 1、规划结构 为了适应城市进程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现代人思想意识的变迁,在设计中强化组团模式,突出邻里空间。运用城市社会学理论,以半封闭的院落作为小区住宅布局的基本形式,加强邻里空间的组织,增强居民归属感。院落--组团--小区的空间关系变化,一方面有助于营造亲切的邻里互动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小区分级管理。

2.道路交通系统 根据对现状外围交通的分析,将小区出入口安排在西侧。偏北方的入口为车行入口,结合工作区建筑,成为工作人员集散地。偏南方入口为小区主要步行景观入口,并在主入口正对一景观广场。在中部入口为小区次要步行景观入口。 中部和南部的景观步道伸入小区构筑了景观区。北侧道路汇入的车流在环状的道路体系中快速进入工作区,使景观小径自然成为步行道,最大可能地做到人车分离。使工作区和景观区互不干扰又有机结合在一起。 场地内部流线合理,较好的发挥地块的特点,将“景“和”意“围合在路网内,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结合 3.景观绿化系统 本规划的环境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特点是以绿地系统为骨架,以小区景观广场为整体环境中心,配以其他组团绿地,形成一个整体的绿化系统,体现生态环境为主导的规划构想,保证“环保一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实现。 小区的景观广场东侧设置了一个老人健身场地,景观带以铺地、座椅、花坛、小品等为组成元素;渗透景观带设有假山、文化石、绿坪铺地、花卉等形成连贯的景观带;活动场地结合景观绿化,依据休闲、体育、健身目标来设置,让居民身心均得到健康发展,。并以景观广场为核心,结合景观带空间上横向衍生出若干簇居住组团绿化,构架清晰,结构明确,又相互串联,构成点、线、面结合的景观体系。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是将居民区分散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送到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功能决定中转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之中或附近。由于生活垃圾腐烂发臭,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氨、有机氨及部分的硫醇、甲烷等气体散发出来,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装卸、转运过程中难免有臭气散发出来。中转站散发的臭气对周围的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中,垃圾腐臭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若不进行除臭处理,其臭味可达到4级。 垃圾散发臭气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表1:垃圾臭气中部分恶臭物质的特性 沸点(C)

-氨基丙醇C3H9NO188x 二甲胺C2H7N*肼H7N2* 甲胺CH5N* 乙胺C2H7N* 2-丁胺C4H11N44* 三甲胺(NH2)3CH-4* 二甲二硫CH3SSCH3109* 二硫化碳S2C76-30* 苯乙烯C6H5CH=CH2146*注:*表示有毒性; x表示无毒性或是低毒性。 从上表可以看到, 垃圾散发臭气中的恶臭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 根据垃圾中转站——垃圾作业处理间区域的情况,本方案拟采用综合异味控制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臭气,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垃圾中转站区域和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基础数据和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介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设计原则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XX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城区收集点布置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XX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城区收集点布置 建设单位 XX县环境卫生管理所 XX县垃圾压缩中转站基本参数 1. 日转运生活垃圾量:近期150吨,远期300吨; 2. 所处理的垃圾种类:城市固体生活垃圾; 3. 垃圾转运方式:密闭式压缩及转运; 4. 中转站工作时间:二班制,每班6小时; 5. 垃圾压缩前容重:约吨/m3;压缩后容重:约吨/m3 6. 垃圾收集的不均匀性:高峰收集量:近期12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远期24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 7.中转站距德山焚烧厂距离:60公里 建设地点 中转站位于XX县龙阳镇双板桥村,占地面积17549平方米,折合亩。 服务范围和设计内容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XX县城、太子庙镇、太子庙开发区以及株木山乡等乡镇。 本次初步设计设计内容主要为:垃圾压缩车间、综合管理设施、机械维修房、洗车平台四部分。其中垃圾压缩车间包括垃圾压缩车间、配电间、现场控制室、渗沥液收集池、除尘除臭系统等。综合管理设施包括综合办公楼、地磅房、门卫。机械维修房包括机修车间及机修平台。洗车平台包括洗车平台及洗车设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垃圾压缩中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工程建设规模

服务区域人口预测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XX县城、太子庙镇、太子庙开发区以及株木山乡等乡镇。XX县城区建成面积为,2008年,人口万人,平均日产城市生活垃圾约90t,目前日产生活垃圾总量已达到110吨。 通过对XX县城近几年年人口数据的分析(数据来源于各年度《XX县统计年鉴》),2008年城区人口为万人,2009年城区人口为万人,2010年城区人口为万人。人口综合增长率约为%。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中的近期人口规划,本次设计近期的人口增长率定为%。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中的远景人口规划,考虑到城乡一体化的逐年推进将逐步增加该垃圾中转战的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本设计拟定远期人口增长率为%,再根据人均生活垃圾产量逐年预测垃圾产量。 表2-1 服务区域人口预测 垃圾量的预测 人均垃圾产量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是将居民区分散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送到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功能决定中转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之中或附近。由于生活垃圾腐烂发臭,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氨、有机氨及部分的硫醇、甲烷等气体散发出来,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装卸、转运过程中难免有臭气散发出来。中转站散发的臭气对周围的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中,垃圾腐臭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若不进行除臭处理,其臭味可达到4 级。 垃圾散发臭气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表1 :垃圾臭气中部分恶臭物质的特性

注:* 表示有毒性;x 表示无毒性或是低毒性。 从上表可以看到, 垃圾散发臭气中的恶臭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 根据垃圾中转站——垃圾作业处理间区域的情况,本方案拟采用综合异味控制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臭气,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垃圾中转站区域和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基础数据和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介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设计原则选择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先进成熟、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的产 品。设备基本不占地方,不影响原有设施布局,业主方不需要增加新的基础设施。 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三.设计参数及要求 1.设计参数 垃圾中转站的场地面积大小以及中转站的场地情况(单位:平方米) 2.设计标准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表 1)当异味控制系统运行时,异味控制国家GB14544 93《恶臭污染物二级排放 标准》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 2) 处理后无感观臭味 四.除臭工艺及技术介绍 臭源除臭工艺和空气除臭工艺组合而成综合解决方案,能够全面的解决重庆市垃圾中转

垃圾中转站施工设计方案

第一章、施工案与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简述 1、工程名称:西湖管理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西湖管理区西湖镇农贸市场旁。 3、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124万,包括垃圾中转站和公厕桩基础工程、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和安装工程等。 4、工期要求:233日历天。 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有关工程施工验收规和标准的要求合格。 6、保修要求:按建设部2000年80号令。 7、招标围:建筑、安装、装饰及其他附属工程(具体施工容详见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依据“西湖管理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工程采购”文件要求、施工合同及设计图纸,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案进行编制。 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合理安排人、材、机资源,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颁布的现行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各类法律、规、规程及验评标准,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项目法施工要求,建立密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完善的安全保证体

系。 现场和边实地踏勘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组织专业化施工,保证各项施工工序相互促进,紧密衔接,促进工程高效、均衡,加快施工进度。 本施工组织设计充分体现了我公司对该工程的总体构 思及实施程序与部署,展示了我公司成熟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办法及科学的施工法。 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场地和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二、施工部署 (一)总体部署 1.总体部署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现场条件和施工技术要求,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本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施工图纸及建设单位的要求顺利完成本工程的施工。该工程建筑面积较大,我们计划分阶段组织施工,安排一个施工队组织各班组穿插流水作业。在工期安排上加大穿插力度,形成立体交叉施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劳动力的配置与组织 劳动力的配备实行专业化组织,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各专业队伍从事性质相同的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