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论文

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论文

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论文
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论文

四川大学研究生试卷

院(所)轻纺与食品学院学号2013223080084 姓名喻志强记分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教师签名考试时间2014年4月30日试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准确性

摘要:本文从“科学研究”和“问题”的理解出发,分四个角度阐述了我的观点,即“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关键词:科学研究;问题;准确性

在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自从波普尔提出科学研究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1]后,此观点便大行其道,至少在传统科学哲学领域中目前还很少有人怀疑这一点,这也是中国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教科书的标准观点。[2]然而,我却认为此观点虽然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其断定性说法却并不准确。

以下是本文论证的展开逻辑:在理清“科学研究”、“问题”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四个角度证明“科学始于问题”论断不准确。第一,指出该观点理论基础所存在的问题;第二,指出该观点论证的不充分;第三,分析了该观点少受质疑的原因;第四,用实例反驳该观点的准确性。

一、“科学研究”、“问题”的内涵

要论证“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准确性,首先要明晰“科学研究”、“问题”的定义和特性,但关于它们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以下是我认为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关于“科学研究”,可以成立的解释是:科学研究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为确切描述、解释、说明和解决某一科学问题而从事探索未知答案的创造性活动的总和。换句话说,科学研究应该是一个过程,一个解决科学问题、探索未知答案的过程,一些具有一定联想思维能力和背景知识的人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以主动发现和选定科学问题为起点,通过不断地实验、观察、分析、思考、推理和论证等手段获得科学事实,从而在科学地描述并说明原本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和客观事实存在的同时,进一步修正、完善和发展科学理论的过程。而科学研究的结果,则成为验证人们的各种猜想、假说正确与否的最有力的试金石,也是令歪门邪说不攻自破的有力法宝。

对于“问题”,其定义在学术界存在着许多的说法,有一定代表性的不下30种,但在科学领域,“问题”的定义不能等同于广义上问题的定义。有研究学者认为,科学问题是具有一定联想思维能力和背景知识且遇事总好知其所以然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特定知识背景条件下, 对已知理论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和客观事实,经过主动性思维、分析、归纳、总结后提出的需要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3-5]

通过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但并不能说明“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正确性。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问题”与“观察”有密切的联系。问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准确性的论证

首先,“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理论基础存在问题。古典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就是通过反复观察用归纳概括出来的。现代归纳主义虽然不再认为归纳是科学理论发现的逻辑,而只是证明的逻辑,但在科学的起点问题上与古典归纳主义却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把“观察陈述”推向了纯客观的境地。与上述观点相反,波普尔提出了他的证伪主义的科学程序:问题—推测—演绎证伪—新问题—……。[1]他认为科学并不像传统观念那样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但他同时

却把“观察陈述”推向了纯主观的境地。这种观点背后所反映出的极端推向却完全否定了“观察陈述”在客观性基础上同问题有密切联系的基本事实。

其次,“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的论证并不充分。从论证的角度看,波普尔对于“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的论证并不充分。因为他只是基于一个诘难,即把观察作为科学研究的起点无法回答“究竟要观察什么”的问题,而提出其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的;然而,仅仅根据科学要研究问题以及问题可能指导观察什么,是推不出问题一定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的。

再次,“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没有受到质疑有诸多原因。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证伪主义科学发展观受到质疑,但“科学始于问题”的观点却逃避了检验,学界依然认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事实上,这可能是由于还没有找到更为合适的起点观来取代科学始于问题观,而后者能较好地适合于表征主义科学观,所以没有受到本来就属于表征主义的科学哲学的质疑。其实,不仅表征主义的科学哲学存在问题,因而从表征主义的观点根本无法产生对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的反驳。当然,在理论表征主义观点下,只要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成立且具有普适性,观察的基础性地位就不复存在,从而也就无需再对“科学研究始于观察”做辩护了。

最后,“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点用实例可以反驳。探测太阳中微子实验设计的科学史案例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这个案例是这样的:“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人们普遍相信自然界中的太阳中微子流太小,用现有的技术很难探测到。想要做这种探测实验的最初动力来自一个实验人员,他发展了实验仪器和技术,并且训练了能够直接探测中微子的相互作用的技术人员。在投入相当可观的资源去发展一种中微子探测器后,他开始试图为寻找中微子而做探测,并且也试图谋求一些理论家的支持,来提供关于太阳中微子流的某种预测值,以便作为他的探测目标。到1958年,关于恒星核反应的公认观点发生了一些改变,向少数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暗示,太阳中微子流有足够的可能被观测到。到1962年,这种可能性已经建基于敏感的中微子探测器的有效性上了。这导致这些科学家通力合作,对太阳中微子流的可能预测值去进行复杂精致的计算。对于公认的认识而言,这里重要的是,在太阳中微子上不存在内在的理论旨趣”。

为了加强论证,再举一个例子。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一个做光学工程课题研

究的博士生,他研究了昆虫飞行的测量问题。这个问题的最初目标是想为微小飞行器研究做仿生研究。昆虫能够直飞、悬停和突然拐弯,其动作的动力学特性是什么?在没有合适的仪器之前,这个问题也无法构成研究问题。所以在开始时,研究只是建基于一些模糊的想法上。研究者最初不仅想系统地获得昆虫飞行的数据,而且想建立一个微小飞行器理论。然而经过初步实践尝试后,证明这些目标无法达到。其主要原因是,关于昆虫飞行如蜂的飞行只有经验直观而没有任何理论,而最为重要的是,对如何测量昆虫的自由飞行我们甚至无从下手。构成能够对昆虫空间飞行进行研究的机会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有无较好的跟踪飞行的观测仪器是最重要的瓶颈因子。因此,建构起一套对昆虫自由飞行进行观测和精确测量的设备仪器,就成了研究昆虫飞行的重要前提。论文作者最后完成的是由两个子系统组成的混合系统:磁场传感线圈测量系统和图像跟踪系统。研究者初步跟踪拍摄了熊蜂的飞行(直飞、悬停和拐弯)姿态,获取了若干相关数据。研究者还通过各种尝试,功地用在熊蜂翅膀上粘接微型传感线圈来测量熊蜂扇翅角和扭转角的方法,对熊蜂进行了实验。[6]以上案例说明存在着科学研究始于机会的境况,至少证伪了“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这样一个全称肯定判断命题。

三、结论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学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类似一个圆圈。我们探讨科学研究究竟始于什么的时候,就像要在这个圈上去找最开始起笔的那个点。就算我们知道起点在某一段圆弧上,圆画成后,也无法知道确切的起点在哪儿。

通过上述论证,可以发现“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这一全肯定的判断命题是不正确的,换句话说,该观点是不准确的。但科学研究究竟始于什么,怎样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不是本文要说明问题,也是我无法说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波普尔.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 上海: 译文出版社, 1986.

2.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司组编. 自然辩证法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89.

3.刘冠军. 科学问题的定义新探[J]. 理论学刊, 1999, ( 4): 27-30.

4.李东. 科学问题的理解[J]. 哈尔滨师专学报, 1999, ( 2): 10-1

5.

5.岩奇允胤, 宫原将平. 科学认识论[M]. 哈尔滨: 黑龙江出版社, 1984.

6.蔡志坚. 基于磁场传感线圈的昆虫飞行跟踪测量系统[D]. 北京: 清华大学, 2005.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 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vision to look at. In the face of lif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to positive life.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to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 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Inn ovation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做出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题目基于Power mode图像和骨架算法的血管直径测量方法作者李硕完成日期2009 年04 月01日 培养单位四川大学 指导教师刘东权教授 专业计算机应用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授予学位日期年月日

基于Power mode图像和骨架算法的血管直径测量方法 计算机应用 研究生:李硕指导教师:刘东权 在临床医学领域里,很多情况下医生希望测量病人血管的直径。它们对于很多病情的诊断,如冠心病、肝硬化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更方便地利用血管图像来帮助医生测量血管直径。 进年来发展出的3D超声技术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多的血管信息。Power mode 图像相比传统的B模式超声图像和多普勒彩色血流图(CFM),高信噪比的优点。而且它还具有可选观察角度,易于从背景中分割出来等特性,因此非常适合作为血管测量用图。 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3D Power mode图像计算血管直径的方案:先将3D Power mode图像转化成二值图像,然后提取二值图像中血管的边界和中线,然后对中线上任意一点找到其切线,最后找到切线过这点的垂线,垂线与边界相交于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为此中线点处的直径。 整个方案框架中如何找到一条连续,准确,理想的中线,是重点与难点,它决定了最终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且由于血管形状复杂,边界不光滑,又有很多分支,就更加大了中线提取的难度。所以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计算机视觉技术里有一类算法,是用来提取数字图像中某个或某些物体的中轴线,以便用来表征物体的拓扑结构,或作为物体识别的特征。我们称这类算法为骨架算法。有些文献也将其称为中轴变换,或细化算法。 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基于不同思想,对骨架算法进行了各种实现和改进。这些方法的运算复杂度,得出的结果以及适用的情形都不尽相同。最常见的细化法,利用一些判断条件不断删除目标物体边界点,最后剩下骨架点,适用于成条状,带状物体的骨架提取,如文字,指纹;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开操作和腐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 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2016秋《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期末论文 班级__ 学号__ 姓名__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_ 成绩________

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出,突破瓶颈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逐渐融入人们生活,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其飞速的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未来与人类关系的忧虑。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未来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今年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人工智能”无疑是其中之一。前不久谷歌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人机大战,是继1997年IBM计算机“深蓝”战胜人类国际象棋冠军之后,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提到人工智能,因为受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影响,大多数人会想到屠杀人类的机器人大军,但就其本质而言,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现代人工智能主要依靠数据和算法。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随后,人工智能与众多学科产生融合并飞速进展,但在90年代暴力破解需要的呈指数增长的计算量使人工智能发展陷入僵局。直到2006年“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出,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算法体现出来的高性能,掀起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浪潮。“近年来,谷歌、微软、IBM、 百度等拥有大数据的高科技公司相继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在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在线广告等领域取得显着进展。”[1] 二、人工智能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是随处可见,例如,大多数智能手机上都有的语音助手,使用搜索引擎时跳出的快捷项等。人工智能也对社会生产产生众多影响,例如,富士康每年计划打造1万台机器人同时裁掉6万员工,报社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简单的新闻编辑,甚至有机构在研发已在研发能写药物处方的算法。“技术的社会价值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正面价值,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幸福,但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负面价值,给社会带来诸多风险。”[2]人工智能在初步发展阶段会极大的造福人类,这也正是人类研发其的原因,但也有人担心现阶段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如失业,对科技的依赖等。首先,对于失业,新闻编辑,富士康员工,药师等人员所做的重复性工作由人工智能代替可以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和质量。被替换掉的人力资源可以进行更高级的生产,促进社会进步。当年工业化刚开始的时候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忧虑,现在看来那时的忧虑完全没有必要,现在情况依旧如此。当然让人们放弃熟悉的事物做出改变是比较困难的,却也是无法违背的。其次,对科技的过分依赖,生活中经常听到不要过度的使用手机这类“善良”的劝告,但在我看来,经常使用手机是必须的。手机是当前人与人连接最高效的方式,在信息时代线上生存是大势所趋,如有必要,时刻保持在线。现在只是处于过渡阶段,虽然人们已经通过手机连接,但线下生活依旧是主流,所以在习惯于线下生活的较年长人的眼里,花费大量时间看手机是不务正业。认识趋势,看到趋势,顺应趋势才是明智得做法。所以老师们不应徒劳的去劝说同学们上课不要看手机,而应积极地结合趋势寻找新的传授知识的

四川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格式

四川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格式一篇规范的学位论文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 论文中、英文摘要 2. 目录 3. 综述 4. 正文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8. 申明论文内容独创性,并注明论文成果属四川大学所有。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同时签名有效。 9. 致谢。

一、论文式样范本 注意: 论文统一用微软Word软件排版,16开纸打印。严格按照标准打印格式的定型字号,正文用小四宋,行距20磅,每行34个汉字,一级标题用小三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

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四级标题小四号楷体,均靠左边顶排;标题与标题不空行,标题与上段正文之间空一行,关键词用小四号黑体,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图、表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图、表名用五号黑体,图表内容用五号宋体。论文式样范本比实际尺寸稍大,打印时请按标准执行。 小(页码) 二、论文摘要式样范本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智能监测理论的研究 □□□□□□专业 研究生□□□□指导教师□□□□ 刀具故障的在线监测理论和技术是现代切削加工技术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非线性映射,模式分类和智能监测中的应用,光纤传感在线监测深加工刀具故障系统等做了深入研究。 …… 最后,建立了深孔加工刀具故障的智能系统,对钻头破损,切削堵塞和钻头急剧磨损进行了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适应智能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神经网络光纤传感动态信号 注意: 1. 论文摘要统一用微软Word软件排版,16开纸打印。严格按打印格式的字型字号,如题目用小二号宋体,专业用小四号宋体,研究生和指导教师用小四号黑体,研究生姓名和指导教师姓名用小四号楷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个字用小四号黑体。(标题上空二行,标题与专业之间空一行,专业与姓名之间空一行,姓名与正文之间空二行。版心145×125mm)。 2.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在10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在30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反映中文摘要内容为限。摘要文尽量用纯文字叙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科技改变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具体地说:作为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要根据各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容,阐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和基本属性,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从而概括出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图景。作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阐明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它包括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和作用,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等。作为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既要从“战术”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战略”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研究观察、实验、科学抽象以及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又要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同时还要研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新发展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论文格式要求

四川大学商学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一、摘要 1.题目用小二号宋体; 2.“XXX专业”用小四号宋体,“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程硕士研究生姓名和指导教师姓名用小四号黑体; 3.“摘要”二字用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22磅,“关键词”三个字用四号黑体,关键词用四号宋体; 4.标题上空二行; 5.XXX专业分别与标题、姓名之间空一行; 6.标题与姓名之间空一行; 7.姓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8.摘要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9.关键词与摘要正文之间空一行。 10.论文摘要:中文摘要700-1000字,英文摘要3000-4000字符。 中文:题目(小二号宋体) XXX专业(小四号宋体) 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职称) (小四号黑体)(小四号黑体)(小四号黑体)(小四号黑体) 摘要(四号黑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四号黑体)

英文:题目(Times New Roman,小二号,加粗) Graduate Student:Supervisor:(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 Abstract(四号宋体) 正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 二、论文正文 1.用小四宋体,行距22磅,每行36个汉字; 2.一级标题用小三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四级(及以上)标题小四号宋体,均靠左边顶格排; 3.标题与标题不空行,标题与上段正文之间空一行; 4.图标号和图标题用五号黑体,置于图的正下方;表标号和表标题用五号黑体,置于表的正上方,表中的内容要居中且用五号宋体。 5.关键词用小四号黑体; 6.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要求为25篇以上; 7.脚注:论文中引用部分注明脚注。 8.致谢字数:300字以上 9.论文字数:30000字以上 论文层次结构及标题序号: 第一部分×××××(字体:黑体;字号:小三号)——一级标题 1.1×××××(字体:黑体;字号:四号)——二级标题 1.1.1×××××(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三级标题 1.×××××(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四级标题 (1)×××××(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四级以上标题

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学术论文

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学术论文 研究生是的一种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下面是精心推荐的四川大学研究生学术,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我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在我国学位颁布与实施30周年之际,回顾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展望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寄希望于我国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大国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强国。 关键词:学位条例学位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展望 我国颁布与实施学位条例已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当中,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经历了这三十年的完整过程,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历历在目。同时也感受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中发挥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总的来看,我国颁布与实施学位条例三十年可以分为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探索阶段,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第二个十年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阶段,改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第三个十年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阶段,构建有效的发展与调节机制,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尽管这些阶段之间互相交错,但宏观地来讲贯穿着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社会进步中发展着。 一、探索与规范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 我国经历了“十年动乱”,高等教育遭受到严重破坏。78年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并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生,81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 ___学位条例》。尽管我国在解放前后也招过研究生,但那时规模很小,管理分散,即使有些有关规定也是零零散散,各学校执行的也不一致。应当说《中华人民 ___学位条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第一部完整的。因此在最初的十年里是探索与完善由学位条例规范的学位制度。这个十年的基本特征是稳定规模,建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在这一个阶段里各个学校基本上不要求扩大规模,而是把重点放在制度、管理与培养质量上。规范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出版研究生教学的系列教材,建立研究生实验基地,制定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标准。比如西安交通大学为了贯彻学位条例,规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本门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制订了学位课程设置原则,即从二级学科的需要发展,开设硕士生基础课与指定的专业选修课,并要求有一定深度和覆盖面,这样就避免了按研究方向设置学位课程,并大大压缩了学位课程总体数量,保证了所开设学位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应于这些学位课程的教材与实验室就应运而生,用不到三年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结构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摘要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各个学科领域的普遍存在的科学技术理论、规律、方法。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自然科学技术方法论也属于哲学范畴,而结构工程属于实际应用工程范畴,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结构工程中存在的关于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哲学思想,以及怎样利用哲学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未来的发展的问题,另外,也有一些衍生的问题。 关键字结构工程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信息交流规律建筑物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方法论 (1)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它是研究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的哲学,同时它又是探索、改造自然途径的方法论,根据所发现的自然科学理论创造处能完成既定任务或者改造自然的具体方法理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包括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有: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准确的说,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的重点发现规律与理论,而技术重在研究如何改造自然的具体技术理论,最终的目标是要把所发现的理论物化为方案、方法、工具、设备等,以实现对自然的直接改造。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二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以致于在有些领域或者方面无法区分到底是技术还是科学。现在我所要谈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大部分是关于技术的方法论,其中也有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内容。因为在结构工程中,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层面的东西,是关于结构设计理论、模型构造、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学科。 三、结构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1)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之结构工程体现 结构工程是一个研究各类建筑物受力特性及对其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科。包括分析一个建筑物的受力体系,分析各种荷载对建筑物结构的作用特点,根据力学理论和建筑材料的受力性质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结构在各种环境作用下的安全性要求。人类早期的建筑设计主要依赖于人们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基本上没有理论支持。随着人类自然科学的进步,数学、力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力学学科的不断进步为结构受力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建筑结构设计走向理论化、技术化。因为结构工程主要是研究结构内部内力、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规律,而力学正是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力和变形的学科,

四川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要求

四川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格式 一篇规范的学位论文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 论文中、英文摘要 2. 目录 3. 综述 4. 正文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8. 申明论文内容独创性,并注明论文成果属四川大学所有。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同时签名有效。 9. 致谢。

·39· 一、论文式样范本 注意: 论文统一用微软Word 软件排版,16开纸打印。严格按照标准打印格式的定型字号,正文用小四宋,行距20磅,每行34个汉字,一级标题用小三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四级标题小四号楷体,均靠左边顶排;标题与标题不空行,标题与上段正文之间空一行,关键词用小四号黑体,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图、表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图、表名用五号黑体,图表内容用五号宋体。论文式样范本比实际尺寸稍大,打印时请按标准执行。 小(页码)

二、论文摘要式样范本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智能监测理论的研究 □□□□□□专业 研究生□□□□指导教师□□□□ 刀具故障的在线监测理论和技术是现代切削加工技术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非线性映射,模式分类和智能监测中的应用,光纤传感在线监测深加工刀具故障系统等做了深入研究。 …… 最后,建立了深孔加工刀具故障的智能系统,对钻头破损,切削堵塞和钻头急剧磨损进行了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适应智能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神经网络光纤传感动态信号 注意: 1. 论文摘要统一用微软Word软件排版,16开纸打印。严格按打印格式的字型字号,如题目用小二号宋体,专业用小四号宋体,研究生和指导教师用小四号黑体,研究生姓名和指导教师姓名用小四号楷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个字用小四号黑体。(标题上空二行,标题与专业之间空一行,专业与姓名之间空一行,姓名与正文之间空二行。版心145×125mm)。 2.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在10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在30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反映中文摘要内容为限。摘要文尽量用纯文字叙述。 ·40·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起到了不可逆转的消极作用。 自然辩证法把科学和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其还主张正确看待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已被人类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朴素真理。时至今日,科学仍然不断渗透改变着生产力,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丰富人类精神的强大杠杆作用。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称为“科学技术”。科学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是一种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是一种思想体系,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技术则是将科学应用在具体人类生产中,用来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技巧、技能和工艺等的总和,包含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社会早期发展中,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分别平行发生。而从19世纪以来,尤其是当代社会,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一体化,达到“科学技术革命”这一崭新的统一。因此我们暂且不考虑科学与技术的具体区别,将其归纳为一项综合的社会活动形式。 然而,如果不认清科学技术的善恶本质,毫无限制地加以利用,反而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阻碍,甚至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因此,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应该从正反两面辩证地看待。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 社会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向前推进的过程,而科学技术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科学技术总是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层次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的作序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社会生产力诸要素。 首先,科技进步使得生产工具发生了飞跃性变化。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科技发展带来的直接变革就是生产工具的改善和提升。其次,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例如,在科技落后的古时代,人们所能劳动作用的对象只是自然界的天然物品,受到极大限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物质的用途得到极大的扩展,劳动对象从原来的天然矿物等发展为一些人工合成新的物质,如合金、塑料、合成纤维等,创造出更多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社会经济、阶级结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历史上的数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远超出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更显温和,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冲击强烈、时局动荡。其中最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造之一,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随之,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 一篇规范的学位论文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论文中、英文摘要 2、目录 3、综述 4、正文 5、结论 6、参考文献 7、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8、申明论文内容独创性,并注明论文成果属四川大学所有。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同时签名有效。 9、致谢。 第一章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1.1页面设置n 纸张:A4,页边距:左右各2.5cm,上2.75cm,下2.5cm;页眉/页脚:1.75 cm/1.75 cm 页眉文字:单数页为本章题目,比如:第一章液膜传质理论(小五号字,宋体) 双数页文字为:四川大学工程(或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小五号,宋体) 1.2 正文格式 1.2.1 正文标题格式 一级标题即每章题名,字号:三号,字体:黑体,设在单数页面开头 二级标题,字号:四号,字体:黑体,其中注意:阿拉伯数字用TNR字体 三级标题,字号:小四号,字体:黑体,其中注意:阿拉伯数字用TNR字体 四级标题,字号:小四号,字体:楷体体,其中注意:阿拉伯数字用TNR字体 注意:TNR字体指Times New Roman字体。一级标题居中,其余标题左对齐,除四级标题外,其余标题前需空一行,若下级标题紧接上一级标题,则下级标题前空半行或不空行,Times New Roman 1.2.2 正文内容格式 行距,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0行 注意:如果文中有分段序号,则序号必须有括号,比如:(1),(2)或①,②等 1.3 公式格式 1.3.1 公式位置 不带编号公式,直接采用居中格式,注意去掉公式前的空格 带编号公式,公式居中,编号右靠齐,编号格式:(各章序号-公式序号),例如 (3-2)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随着新世纪新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的范式正在进行一次新的转变,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从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创新精神是其题中之义。因为它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创新的结晶,而且正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从自然辩证法的功能来看,它既包含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又包含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创新精神也是自然辩证法之显著特征和突出功能的充分显现。因此,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对于加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原本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辩证法由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部分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融,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当代自然辩证法被拓展为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 首先,自然辩证法始终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贯穿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界是客体,主体要反映和改变客体。人类要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就需要借助于科学和技术的中介,正是由于人是通过科学技术作用于自然界的,因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间还包含着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第二,当代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自然并不是抽象的、与人相分离的自然,而是现实的人化了的自然。所谓人化自然,就是被人的实践活动所作用过的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化了的自然界,是纳入了人类社会活动之中的自然界。这种人化了的自然界也是进入人的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它构成了人类文化或文明的一部分;第三,自然辩证法虽然是在科学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无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因此,如今它已不再单纯地、一般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而是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具体地联系在一起考察的;第四,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当代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对象已经不完全是纯粹的科学技术,而是扩展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 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变化相适应,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也拓展成 第1页

四川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经院)

四川大学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1.本科(或专科)毕业论文(设计)版式 1.1 软件排版 用微软Word软件排式,用A4 纸纵向排式,文字从左至右通栏横排、打印。 1.2 页面设置 页边距为上2.5cm, 下2.5cm, 左2.5cm, 右2 cm,装订线0,页眉边距为1.5cm,页脚边距为1.5cm。 1.3 行间距 固定值20磅(选:格式→段落→固定值→20磅)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字排式 2.1论文题目、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摘要、主题词等排式 2.1.1论文题目排式 用小2~3号字,字体选用标宋(或黑体),居中排。 2.1.2“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等排式 “专业”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论文题目的正下方,与论文题目之间空1行,居中排。 “学生□□□”与“指导教师□□□”排为一行,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专业”下方,与“专业”之间空1行,居中排。 2.1.3摘要排式 摘要以摘录或缩编的方式复述本论文主要内容。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或简洁的介绍本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摘要不分段,以300字左右为宜。选用5号楷体字;“摘要”两字加黑;摘要第一行的行头缩进四格,行尾缩进两格。 2.1.4主题词(关键词)排式 主题词是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是论文的重要检索点。主题词一般由3~8个词或词组组成。主题词直接从论文题目或论文正文中抽取。 主题词在摘要后另起一行排。主题词的字级、字体和排式与“摘要”的相同。 主题词与摘要之间不空行(摘要与关键词单独一页)。 2.2正文排式 一律横排,通栏,文字选用小4号宋体。 2.3标题排式 标题可分为章(一级)、节(二级)、小节(三级)等。最小一级标题的字级应与正文文字的字级相同。 一级标题用小3号字,字体选用标宋黑体;

四川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论文排版格式要求及范文

密级: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 题目 作者完成日期

培养单位四川大学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工程领域软件工程 授予学位日期2007年12月日 工商电子政务的实践与研究 软件工程领域 研究生关冀指导老师志蜀唐楷泉 网络和数据库是推行电子政务应用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向着健康、稳定……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数据

Industrial And C omercial “E-Government” System Software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Guan Ji Adviser: Li ZhiShu Tang KaiQuan Computer network and database are important theory in pushing ahead “e-government”,…… Key Words: E-Government Network Database

目录 1 综述 (1) 1.1 系统编写目的 (1) 1.2 系统建设背景 (1) 1.3 系统需求概述 (1) 2 系统设计 (2) 2.1 系统设计原则 (2) 2.1.1 可靠性 (2) 2.1.2 安全性 (2) 2.2.3 网络各功能层的设计 (3) 结论 (4) 参考文献 (5)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6) 声明 (7) 致 (8) 附录 (9)

1 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正逐步向着健康、…… 1.1系统编写目的 本方案是为《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所设计…… 1.2系统建设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引发着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1],极推动着…… 3+4+5+6+2=20 (1-1) 1.3系统需求概述[2]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精神,进一步促进市经济的高速……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自然辩证法对工科研究生的指导意义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自然科学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自然辩证法作为法定的研究生必修学位课程,对改善和完善工科研究生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本文联系所学知识和研究方向具体探讨自然辩证法对工科研究生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哲学;工科研究生;指导意义 纵观历史,伟大的自然科学家都是伟大的哲学家。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桥梁,处于自然科学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对改善和完善工科研究生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因而,自然辩证法是法定的研究生必修学位课程,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一、《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和对自然科学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他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就是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1]。 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与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在生产力的推动下,自然科学普遍得到了快速发展。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是普遍联系的不断发展的。恩格斯写到:“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砾到太阳,从源生物到人,都是出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2]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最一般的规律,自然科学必

定要受到哲学思想(辩证法)的支配。 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融合,科学学科之间只存在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普遍理性有无的区别。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哲学对科学实施方法论指导;科学是哲学的具体材料。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科学通过普遍理性的层次跃迁改造哲学;哲学将科学中的普遍理性选择性的吸收。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自然科学需要高度的人文关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大大拓宽了。围绕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学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因此,自然辩证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自然辩证法对工科学生的重要性 工科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工作中指导实际工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与该专业有关的基础科学与技术,初步参加一些科研项目是学习的主要任务。但是,仅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和科技工作者。因为一方面在现代教育中,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现在技术问题有越来越综合化,而且需要相关学科知识的配合。在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的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对科学技术方法的认识 学院: 机电工程 姓名: 王华阳 学号: 2220150072 日期: 2016/4/25 1 对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认识 摘要:本论文通过结合自己在学习实践中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学习进行了总结,并梳理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了自己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有助于将来能够更好的进行科研工作,提升工作能力。 关键词:科学技术,方法论,科研工作 正文: 科学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技。科学是用来解决理论问题的,技术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可以理解为分科而学的意思,也可以认为是将各种知识进行分类归纳细化成各种学科(如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进行研究,形成了越来越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人类对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的知识的总称。技术,是指人们改变现有的事物的功能的方法,形成新事物。技术的使用范围明确,且必须有能被其它人认识的形式和载体,如工程中输入的原材料,工艺,设备,使用的工具,图纸规范,标准,计量方法,输出的成品等。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从自然中已经发生的事实和现象之间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建立起能够联系事实和现象的理论。技术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将理论变成实际中对人类有用的产品服务等等。科学主要是和研究新的未知领域,它的进步,尤其是重大突破是

难以预料的;技术则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也就是将科学领域内成熟的理论 转换为具体使用价值。可以做出准确的规划。 “方法”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文,它的原意是指“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方法”象征着取胜之道。现在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 的而采取的手段或行为方式。也就是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等。“方法论”在辞海 中注释为“研究治学方法之学问”。从当前意义上讲,方法论是指以方法作为自己 的研究对象的学科,它对方法的性质、条件、作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 究。“科学技术方法论”就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变革自然的过程中, 的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的理论体系。 本文就科研工作中的科研选题;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观察,科学思维方法,包 括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等展开讨论,并使用数学方法、系统论、控制论 和信息论的方法,建立假说和理论的方法等技术方法,得出科研工作的一般规划流程,理论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就是运用前人已经总结出的科学理论、科学 方法和仪器设备去探索未知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 或利将建提选思提实假立逻用观收出择出践科准察集维说一辑公科科科检学的 备实科加上与理学研学验理方阶验学工升历化问课假阶论法段阶事阶到史的题题说 段体段实段理相方系论统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出科学问题,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那么 什么是科学问题呢,所谓科学问题是指认识主体,也就是我们自己,基于一定的科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xy 摘要: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是相辅相成的,本文由芝诺悖论引出哲学对科学的促进作用。继而提出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科学技术所体现出的自然辩证法。指出了科学技术要想发展就要依靠哲学的指导。 关键词:芝诺悖论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 一、引言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有着微妙的关系。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发展的技术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当前的自然辩证法起到了指导科学与技术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得我们的认知得到了提高,又有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二、芝诺悖论与量子力学 芝诺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乌龟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因为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在某时所处的位置时,乌龟已向前移动一些;阿基里斯再到达乌龟的那个位置时,乌龟又往前跑了一段;……因此,无论阿基里斯到达乌龟曾处的哪个位置,乌龟都会在他前面。所以,无论阿基里斯跑得多快,他永远追不上乌龟。 由于运动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前必须到达其半路上的点,若假设空间无限可分则有限距离包括无穷多点,于是运动的物体会在有限时间内经过无限多点。 用微积分的概念来解释“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只是在数学上给出了抽象的解。实质上用数学的微积分来解不完全让人信服。因为数学上的微积分的定义是:将曲边形划分为许多的小矩形,再将这些小的矩形的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版式 1.1 软件排版 用微软Word软件排式,用A4 纸(297×210)纵向排式,文字从左至右通栏横排、打印。 1.2 页面设置 页边距为上2.5cm, 下2.5cm, 左2.5cm, 右2 cm,装订线0,页眉边距为1.5cm,页脚边距为1.5cm。 1.3 行间距 固定值20磅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字排式 (包括中英文标题、正文文字、引文、注文、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 2.1论文题目、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摘要、主题词等排式 2.1.1论文题目排式 用小2~3号字,字体选用标宋(或黑体),居中排。论文题目的文字字数较少或较多时,按“2.3.3标题长度与转行”规定处理。 2.1.2“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等排式 “专业”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论文(设计)题目的正下方,与论文(设计)题目之间空1行,居中排。 “学生□□□”与“指导教师□□□”排为一行,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专业”下方,与“专业”之间空1行,居中排。如有多位教师,可用“,”号间隔。 2.1.3摘要排式 摘要以摘录或缩编的方式复述本论文主要内容。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或简洁的介绍本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 编写摘要应注意:客观反映原文内容,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特别强调的观点。摘要宜采用第三人称过去式的写法(如“对……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等;不应写成“本文”、“我校……”等)。摘要不分段,以400字左右为宜。选用5号楷体字;“摘要”两字加黑。 2.1.4主题词(关键词)排式 主题词是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是论文的重要检索点。主题词一般由3~5个词或词组组成。主题词直接从论文题目或论文正文中抽取。 主题词在摘要后另起一行排。主题词的字级、字体和排式与“摘要”的相同。主题词与摘要之间不空行;主题词与正文之间空1行。 2.2正文排式 一律横排,通栏,文字选用小4号宋体。 2.3标题排式 标题可分为章(一级)、节(二级)、小节(三级)等。最小一级标题的字级应与正文文字的字级相同。 2.3.1 标题的字级、字体(如标题级别较多,可在3号字与小4号之间用技术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