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务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习题.

任务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习题.

任务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习题.
任务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习题.

任务4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习题

一、填空题

1.“为血帅”“为气母”。

二、名词解释题

1.“津血同源”。

三、简答题

1.简述气和血的关系。

2.简述气和津液的关系。

任务4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气,血

二、名词解释题

1.答: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而血的液体部分渗于脉外,可成为津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

三、简答题

1.答:气能生血,一方面是指气,特别是水谷精微之气是化生血液的原料;另一方面是指气化作用是化生血液的动力。

气能行血。血的运行必须依赖气的推动。

气能摄血。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而不致溢出脉外,全赖气对血的统摄。

血能载气。气无形而动,必须附着于有形之血,才能行于脉中而不致散失。

2.答:气能生津。是指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气能行津。是指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均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和有关脏腑的气化功能。

气能摄津。是指气有固摄津液以控制其排泄的作用。

津能载气。津液为气的载体之一,气依附于津液而存在,否则就会涣散不定。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气血津液病证-郁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气血津液病证-郁证 一、A1 1、各证型的郁证均可出现 A、血郁症状 B、湿郁症状 C、气郁症状 D、热郁症状 E、痰郁症状 2、郁证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受累之脏为 A、心、肝、肾 B、肝、心、脾 C、肺、心、肝 D、肺、脾、肾 E、心、肺、肾 3、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A、血郁 B、火郁 C、痰郁 D、食郁 E、气郁 4、郁证主要的病因是

A、情志内伤 B、感受外邪 C、饮食所伤 D、胃失和降 E、肝气上逆 5、半夏厚朴汤适用于郁证的哪一证型 A、肝气郁结证 B、气郁化火证 C、痰气郁结证 D、心脾两虚证 E、心肾阴虚证 6、郁证气郁化火证的最佳选方是 A、知柏地黄丸 B、清金化痰汤 C、丹栀逍遥散 D、泻心汤 E、龙胆泻肝汤 7、郁证肝气郁结证的最佳选方是 A、四逆散 B、柴胡疏肝散 C、越鞠丸 D、逍遥散

E、小柴胡汤 8、郁证的预后多为 A、差 B、极差 C、良好 D、迁延难愈 E、不一定 二、A2 1、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其治法是 A、益气养血 B、补肾宁心 C、养心安神 D、解郁化痰 E、疏肝解郁 三、B 1、A.气郁 B.血郁 C.痰郁 D.火郁 E.湿郁

<1>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身重,胸胁、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多属 A B C D E <2>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多属 A B C D E <3> 、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舌红,苔黄。多属 A B C D E 2、A.柴胡疏肝散 B.丹栀逍遥散 C.半夏厚朴汤 D.甘麦大枣汤 E.龙胆泻肝汤 <1> 、郁病心神失养证的治疗宜选用 A B C D E <2> 、郁病痰气郁结证的治疗宜选用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郁证以气郁为先。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复习: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重点)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1)原理: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2)生理体现:气盛则血充。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举例)。 2.气能行血 (1)含义: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举例)。 (2)生理体现:气的充盈,而且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 (3)病理表现:气虚或气滞,均可导致血瘀;气机逆乱,血行也随之逆乱(举例)。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常常分别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的药物(举例)。 3.气能摄血 (1)含义: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举例)。 (2)生理体现:气旺则血统。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逸”(即“气不摄血”) (举例)。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气虚出血病证,必须补气以摄血(举例)。 总结:气对于血的生成和运行具有统率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气为血之帅”。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 (1)含义: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2)生理体现:血足则气旺。 (3)病理表现:血虚则气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气少的病证,必须气血双补(举例)。 2.血能载气 (1)含义及生理体现: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依赖血的运载而运行全身。 (2)病理表现:血虚的病人,也就会出现气虚病变;气随血脱。 (3)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大出血时,在紧急止血的基础上,往往多用大剂补气药物来益气固脱(举例)。 总结:血能养气、载气,体现了血对于气的基础作用(即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之一),故概括地称之为“血为气之母”。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以自学为主) 气与津液的关系十分相似于气与血的关系,亦可归纳为: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生气和津能载气等五个方面。 对上述五个方面,应掌握其各自的含义、生理体现、病理表现,以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重点) (一)精血同源 1.含义:精与血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2.生理体现 (1)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 (2)脏腑之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血液输送到脏腑中,也可充养脏腑之精。 3.病理表现:衰则同衰(精亏则血虚,血虚则精亏)。 (二)津血同源

主治医师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精气血津液神(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精气血津液神 1、对于血虚患者的治疗,常在补血的同时补气,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3、血液能正常运行于脉内而不溢出脉外,主要依靠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4、具有防止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无故流失作用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5、”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 A.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元气 6、”气化”指的是 A.气能化水,水又能化为气 B.气的温煦作用使水化为气 C.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D.气能生血,血又能生气 E.体内津、气、血、精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7、行于脉内的气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E.心气 8、气机指的是 A.气的变化 B.气的升降 C.气的运动 D.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互化 E.为运动形式 9、以下各项中,与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最相关的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0、血液流行不畅,最主要的是

A.脾不健运 B.心阳不振 C.肺气不宣 D.脾不统血 E.三焦气化失司 11、气机升降之枢纽是 A.肝脾 B.肝肾 C.肺肾 D.心肾 E.脾胃 12、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药,如黄芪之类,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为气母 13、”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依据是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气能生血①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 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气能行血②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B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A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气能摄血③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

(完整word版)医门推敲(三)精气血津液神之气(下)

医门推敲(三)精气血津液神之气(下) 这节课,我们接着讲气,首先讲气的运动,我们明确一下气,气的运动,为气机。机有枢机、枢要、枢纽、关键、这样的意思。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所以说这个气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气机。而气化活动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为具体体现,那么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出、入,这四种基本的形式。位有高下,则高者下降,下者上升。气有营输,则营者溢出,输者纳入。故有高下营输的阴阳对应,就必然产生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所谓升,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指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是指气由内向外的运行,入是指气自外向内运行。比方说,元气,自脐下即指气海向上运行,宗气自胸中,自上气海向下的运行,那么这就属于气的升降运动。白天是营气随卫气由体内运行于体表,夜间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运行于体内,成为营卫的出入运动。白天营气随卫气由体内运行于体表,而夜间特别是在睡觉的情况下,我们说睡眠是阳要入阴,阴阳交合的这种状态,是睡眠的一种状态。如果阳入阴出现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不寐等等。夜间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运行于体内。既然运行于内,那么我们说阴虚盗汗,就是夜间卫气随营气运行于体

内运行发生了障碍。就是卫不入营,卫气没有随营气到达体内,即所谓阳不入阴。或者阳入阴出现障碍,这时候表卫不固,津液随毛孔而出,称之为盗汗。那么这种治盗汗的代表方剂是:如果以养阴为主,是“六味地黄丸”。若针对肌表下药,是“当归六黄汤”。即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对于阴虚来滋阴,从而治疗其盗汗。一个是卫阳迫津外泄,这个表阳情况用黄芩、黄连、黄柏来清热,黄芪来固表,来治盗汗。人体的浊气,自下而升是肺呼出自然界的气,体现肺气的宣发运动。自然界的清气由肺吸入,下纳入肾,体现肺气的肃降运动。下纳入肾,这是肾主纳气,对很多的一个老年性的虚喘、咳嗽,如果只针对肺下药是不够的,还需要补肾纳气。关于补肾纳气,在《医门,推敲》第一部第一个方子“老青龙汤”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将这个纳肾气的很多药,我们做了分类比较,能纳肾气很多药,沉香、冬虫夏草、磁石、补骨脂、肉桂等,都能纳肾气,这个下去可以看一下。人体之气的升与降,出与入是对应统一的矛盾运动,虽然从某个脏腑的局部生理特点来看有所侧重,比方说肝气脾气主升,肺气胃气主降,但是整个机体的生理过程来看,升与降,出与入它们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比方说这个肝气主升,如果肝气主升,生发太过,就会出现肝阳上亢,这个

习题精气血津液神

一、单选题 A1 型题 1. 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 ) A. 心肝脾 B. 心肺肾 C. 脾肺肾 D. 肝脾肾 E. 心脾肾 2. 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 )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E. 脏腑之气 3. 对血运和呼吸运动均有推动作用的是 ( ) A. 心气 B. 宗气 C. 脾气 D. 卫气 E. 营气 4. 称为水谷之悍气的是 ( ) A. 谷气 B. 清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5.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哪一项病理变化 ( ) A. 气血两虚 B. 气随血脱 C. 气不化水 D. 气不摄血 E. 气随津脱 A2 型题 A. 精 B. 气 C. 血 D. 津液 E. 神 1. 具有繁衍生命作用的是 ( ) 2. 具有主宰生命活动的是 (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3. 称为生气之根的是 ( ) 4. 沛为生气之源的是 ( ) A. 气 B. 血 C. 津 D. 液 E. 精 5. 布散于体表皮肤,并能渗入血脉的是 ( ) 6. 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 ( ) 二、多选题

1. 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特点包括 ( ) A. 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B. 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2. 与宗气生理功能相关的方面有 ( ) A. 呼吸 B. 言语 C. 发声 D. 心律 E. 视听 3. 卫气的生理功能有 ( ) A. 防御 B. 营养 C. 温养 D. 调控腠理 E. 化生血液 4. 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有 ( ) A. 邪气的入侵 B. 脉道的畅通 C. 气的推动 D. 气的温煦 E. 气的固摄 5. 与津液的输布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三、填空题 1.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 ( ) 中。 2. 元气是通过 ( ) 而流行于全身的。 3. 血具有 ( ) 和 ( ) 两方面功能。 4.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 ( ) 和 ( ) 来完成的。 5. 精与血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 1. 气 2. 神 五、简答题 1. 气与血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哪几个方面 ? 六、论述题 1. 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哪些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练习题及答案-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练习题 气血津液部分 1、气的运动称为 A、神气 B、气出 C、气入 D、气化 E、气机 2、由先天之精化生的气称为 A、营气 B、卫气 C、宗气 D、元气 E、谷气 3、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动气 4、患者畏寒喜暖,四肢不温,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5、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A、司腠理的开合 B、充养皮毛 C、抵御外邪 D、温养内脏 E、化生血液 6、与呼吸和心脏搏动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C、中气 D、元气 E、元气 7、关于五脏与血液关系,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肝主藏血 B、心调节血量 C、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D、肺助心行血 E、肾精化血 8、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 A、气 B、血 C、神 D、津 E、液 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 A、推动与温煦 B、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气化 D、推动与防御 E、气化与温煦 10、血虚病人往往兼有气虚的表现,其机理在于 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血能养气 D、血能载气 E、气能行血

11、治疗水肿病证时,常配伍行气药,其机理在于 A、气能行血 B、气能摄津 C、气能生津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12、“夺血者无汗”的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津 B、津能生气 C、津能载气 D、津血同源 E、精血同源 13、治疗某些出血病证时,常使用补气药,其机理在于 A、血能生气 B、气能摄血 C、血能载气 D、气能行血 E、气能生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练习题参考答案 气血津液部分 1、E 2、D 3、A 4、A 5、E 6、B 7、B 8、E 9、C 10、C 11、D 12、D 13、E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

精气血津液神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选择题 A型题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 宗气 B. 卫气 C. 元气 D. 营气 E.肺气 2.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E.营气 D.元气 E.荣气 3. 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固摄作用 C.气的防御作用 D. 气机 E.气化 4. 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 A.中气 B.卫气 C.宗气 D.元气 E. 营气 5. 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C.中气 D.元气 E.营气 6.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血脉 D.三焦 E.肝 7. 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 A.精 B.液 C.血 D.津 E.气 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以上均不是 9. 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10. 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 A. 血能载气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 气能生血 E.血能生气 11. 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12.全身气机调畅最重要的环节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E.肺气宣发,亦主肃降 13.濡养脑髓和滑利关节的主要是

A.精 B.气 C.液 D.血 E.津 14. 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 15. 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 B.脾 C.肾 D.三焦 E.膀胱 16. 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17. 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 A.气逆 B.气陷 C.气结 D.气滞 E.气脱 18. “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A.肝肾同源 B.乙癸同源 C.津血同源 D.精血同源 E.以上均非 19.中医关于“汗”的论述,下列不正确 A.阳加于阴谓之汗 B.肺主汗孔开合 C .汗为心之液 D.汗血同源 E.汗液的排泄通道称为“鬼门” 20.《灵枢·本藏》所说:“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 A.营卫和调 B.卫气和利 C.营气和利 D.宗气充盈 E.元气充盈 B型题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A.气滞 B.气逆 C.气陷 D.气闭 E.气脱 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 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5.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 6.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 A.气虚 B.气脱 C.气滞 D.气闭 E.气逆 7.血虚可导致 8.大失血时可导致

经气血津液试题

经气血津液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元气 B、营气 C、宗气 D、中气 E、卫气 2、上走息道而下注气街之气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3、下列哪一项是“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4、六腑的气机运动形式为下列中哪一项? A、升 B、降 C、出 D、入 E、降中寓升 5、“气机”指的是: A、气的运动 B、气的变化 C、气的生化 D、气的功能 E、气化的机理 6、激发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是气的: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7、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的作用: A、滋润 B、推动 C、气化 D、固摄 E、温煦 9、以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作: A、营气 B、中气 C、宗气 D、卫气 E、脾气 10、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肺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肝脾肾 E、心肺肝 11、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阴 1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13、与血液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藏是: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14、以下哪一项属于血液的生理功能: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气化作用 D、温煦作用 E、濡养作用 15、以下哪一项是生成血液的最主要物质: A、水谷精微 B、气 C、津液 D、元气 E、正气 16、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17、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A、脾 B、肺 C、肝 D、肾 E、心 18、以下哪一项是津液的功能: A、为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B、温煦作用 C、滋润作用 D、兴奋作用 E、气化作用 19、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 A、血管 B、经络 C、三焦 D、腠理 E、脏腑 20、润泽脑髓和滑利骨节的主要是: A、精 B、血 C、津 D、液 E、气 21、在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 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血能载气 D、气能行血 E、以上都不是 22、治疗血瘀病证时,常配伍行气药,其机理在于: 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血能载气 D、气能行血 E、以上都不是 23、用补气法治疗出血,其主要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血为气母 C、气血同源 D、气能行血 E、血能载气 24、津与血液的关系可概括为: A、津能行血 B、津为血之载体 C、津血同源 D、津能摄血 E、血能行津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练习试卷1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练习试卷1 (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18.00) A.胆B.肾C.脾D.心肺E.肝(分数:6.00) (1).肥胖病症见身体重着,神疲乏力,腹大胀满,头沉胸闷,或有恶心痰多者病变主要在(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2).肥胖病久不愈,症见腰膝酸软疼痛,动则气喘,嗜睡,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夜尿频多者,病多累及(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3).若肥胖而见心悸气短,少气懒言,神疲自汗者,是病在(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A.玉女煎B.桑菊饮C.桑杏汤D.归脾汤E.百合固金汤(分数:6.00) (1).热邪犯肺型鼻衄宜选方(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2).胃热炽盛型鼻衄宜选方(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3).气虚血溢型吐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D. √ E.

A.玉女煎B.桑菊饮C.桑杏汤D.归脾汤E.百合固金汤(分数:6.00) (1).阴虚肺热型咳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2).燥热伤肺型咳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3).气虚不摄型便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二、 B1型题(总题数:6,分数:60.00) A.咳逆上气,喘满,咳痰等表现B.肺系多种慢性疾患日久积渐而成C.伏而时发的饮证D.多种急、慢性疾病的重要主症E.呈反复发作的一种独立疾病(分数:10.00) (1).支饮、伏饮与肺胀、喘证、哮病均有(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2).所谓伏饮,是指(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3).哮病是(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4).喘证是(分数:2.00) A.

中医基础理论----第3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要点一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1.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 (2)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 2.精的贮藏 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3.精的施泄 一是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功能。 二是化为生殖之精并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要点二人体之精的分类与功能 1.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2)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3)脏腑之精:指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4)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合化而成,起着繁衍后代的作用。 2.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2)营养周身(3)化生血液(4)化生为气(5)精能化神: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细目二气 要点一气的生成 肾为生气之根→先天之精气 脾胃为生气之源→水谷之精气 肺为生气之主→自然界的清气 要点二气的生理功能 1.推动与调控:生长发育、生殖;脏腑生理活动;津血生成、运行。 2.温煦与凉润:正常体温。 3.防御作用:防御和抵抗各种邪气。 4.固摄作用:固摄精、血、津液;脏腑器官位置。 5.中介作用:感应传导信息。 要点三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则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协调统一。 4.气的运动规律及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1)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心肺位置在上宜降;肝肾位置在下宜升;脾胃位置居中,为升降转输的枢纽。六腑以降为顺。(2)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要点四气的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气血津液课后练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气血津液课后练习题集 一* A俚範H考试题下面有加氐C. D、£五个备选答扫请从中选44堤佳普毘井枉昭卡上耨相W号的相应字耳所属时方腿除黑。 第丄题肾申精气所化生的气是也 OA.脏腑之汽 CB. 元气 CC.营气 QD. 卫气 QE、宗气 育陽答索王丽答索匸E 第2题"■吐下之宗,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OA. 气能生津 0B,气能摄津 OS气能化津 ODs气能行津 OE.津能载气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 第3题与萍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OL肺肝肾 OB. 心肝肾 OC-心肺肾 CD>肺胛肾 OE.肝脾肾 隐藏答案IE确答案:D

笫J题治疗血虚证时常配伍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 OA>血能养气 OB、气能生血 OC、血能载气 OD、气能摄血 OE、气能行血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R 笫5题具有“保疾滑利"特点的是' OA、卫气 OB>宗气 OC、清气 OD、元气 OE、营气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A 第6题关于正常人体“气”的描述,错误的是创 OA、是不断运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初质OB、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OC、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OD、人体的气主要来自于自然界的清气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D

OE、是一种精微初质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

第-题防止体内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外渗及无故槪失是气的. OA.气化作用 OB、摄作用 OC、温煦作用 OD、推动作用 OE、防御作用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B 第3题关于气和血的关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0A、气能摄血 0E、气能行血 OC、血为气之母 OD、气能生血 OE、气为血之主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 第9题与人体主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气的何种功能 OA. 推动作用 OB. 防御作用 OC、温煦作用 OD、固摄作用 OEx气化作用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E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精气血津液神(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精气血津液神 1、对于血虚患者的治疗,常在补血的同时补气,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3、某些水肿患者,可用宣降肺气的方法治疗,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4、”亡血家不可发汗”,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5、血液能正常运行于脉内而不溢出脉外,主要依靠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6、具有防止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无故流失作用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7、饮食物化为气、血、津液等所依赖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8、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所依赖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9、”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 A.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元气 10、”气化”指的是

A.气能化水,水又能化为气 B.气的温煦作用使水化为气 C.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D.气能生血,血又能生气 E.体内津、气、血、精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11、行于脉内的气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E.心气 12、气机指的是 A.气的变化 B.气的升降 C.气的运动 D.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互化 E.为运动形式 13、下列各项中与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最相关的是 A.心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一)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 │││└2、后天之精 ││└(二)精的贮藏于施泄 ││┬1、精的贮藏 ││└2、精的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二)生殖之精 │└(三)脏腑之精 ├第二节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气的生成:┬(1)先天之气(元气) ←肾←先天之精←父母│││└(2)后天之气(宗气)┬①清气←肺 │││└②水谷之气←脾胃││└(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①气滞 │││├②气逆 │││├③气陷 │││├④气脱 │││└⑤气闭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气的运动产生的变化 │││└2、气化的形式【多选】 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肾的闭藏功能C.脾胃的运化功能 D.肝的疏泄功能Key:A、B、C 【单选】 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脾胃运化功能C.肾的闭藏功能 D.肺肾协调功能E.心的主血功能 Key:B.脾胃运化功能★ (按:脾胃为生气之源,更为重要)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试卷6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试卷6 (总分:7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score:24分) 1.曲某,女,42岁。症见短气自汗,时寒时热,声低气怯,平素易于感冒,咳喘无力,痰液清稀,舌淡,脉弱。其首选方剂是 【score:2分】 【A】牡蛎散 【B】补肺汤【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生脉散 【D】补中益气汤 【E】黄芪鳖甲散 本题思路: 2.陈某,女,54岁。近日劳累后出现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弱。其证型是 【score:2分】 【A】脾气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脾阳虚 【C】脾胃阴虚

【D】心脾两虚 【E】脾肾阳虚 本题思路: 3.孙某,女,39岁。虚劳患者。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其证型是 【score:2分】 【A】心气虚 【B】心血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心阳虚 【D】心阴虚 【E】肝血虚 本题思路: 4.胡某,女,24岁。1个月前感冒后咳嗽,服药无明显好转,现干咳,咽燥,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其证型是 【score:2分】 【A】肺气虚 【B】肺阴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肾阴虚

【D】心阴虚 【E】气阴两虚 本题思路: 5.柏某,男,42岁。平素嗜酒,近1个月来不思饮食,口干唇燥,大便燥结,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少苔,脉细数。其证型是 【score:2分】 【A】肺阴虚 【B】脾胃阴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肝阴虚 【D】肾阴虚 【E】心阴虚 本题思路: 6.闫某,男,57岁。病久体虚,近2日来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脉沉迟。其治法是 【score:2分】 【A】养血安神 【B】养心安神 【C】交通心肾

气血津液病证-虚劳练习题

气血津液病证-虚劳练习题 一、A1 1、虚劳之脾阳虚证,方剂宜选用 A、归脾汤 B、理中丸 C、附子理中汤 D、补中益气汤 E、沙参麦冬汤 2、拯阳理劳汤可用于治疗虚劳之何证型 A、心阳虚证 B、脾阳虚证 C、肾阳虚证 D、肾阴虚证 E、脾胃阴虚证 3、治疗肾阳虚型虚劳,方剂首选 A、左归丸 B、右归丸 C、附子理中汤 D、补中益气汤 E、金匮肾气丸 4、关于虚劳的预防,叙述正确的是 A、避风寒,适寒温 B、调饮食,戒烟酒 C、慎起居,适劳逸 D、舒情志,少烦忧 E、以上均是 5、天王补心丹可用于治疗下列何证型 A、虚劳之心阴虚证 B、虚劳之肝阴虚证 C、虚劳之肾阴虚证 D、虚劳之肺阴虚证 E、虚劳之脾胃阴虚证 6、治疗虚劳之肺阴虚证,方剂宜选用 A、补肺汤 B、养心汤 C、七福饮 D、沙参麦冬汤 E、加味四君子汤 7、肾气虚型虚劳的治疗方剂宜选用 A、大补元煎 B、补中益气汤

C、金匮肾气丸 D、知柏地黄丸 E、六味地黄丸 8、治疗脾气虚型虚劳的最佳选方为 A、归脾汤 B、养心汤 C、大补元煎 D、沙参麦冬汤 E、加味四君子汤 9、七福饮可用于治疗虚劳何证 A、脾气虚证 B、肾气虚证 C、心血虚证 D、心气虚证 E、肺气虚证 10、治疗虚劳的肺气虚证首选方剂是 A、补肺汤 B、七福饮 C、养心汤 D、大补元煎 E、加味四君子汤 11、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是 A、益气 B、养血 C、滋阴 D、补益 E、温阳 12、下列不属于虚劳证候表现的是 A、面容憔悴 B、心悸气短 C、身体羸瘦 D、食少厌食 E、咳痰咯血 13、虚劳的病名首见于 A、《素问·通评虚实论》 B、《难经·十四难》 C、《素问·调经论》 D、《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E、《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二、A3/A4

气血津液病证习题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一、填空题: 1.————、————、————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是郁病的证候特征。 2.郁病病情的反复常与———密切相关。本病多发于————. 3.脏躁证宜采用————、————的治法。 4.《血证论》提出的————、————、————、————的治血四法,为通治血 证之大纲。 5.对鼻衄的治疗,除内服汤药外,鼻衄当时,应结合————治疗,以期及时止血。 6.鼻衄多由火热迫血行所致,其中以————、————、————为常见。 7.便血属脾胃虚寒者其治疗首选方为——————。 8.便血患者根据病情,在饮食上可选用————、————或————饮食。 9.尿血属下焦热盛者,其治疗主方为——————。 10.各种血证均应酌情选用————、————、或————的药物。 11.紫斑好多发于————尤以————为甚,常反复发作。 12.汗证是由于————、————,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13.自汗表现为————时时汗出,————则益甚。常伴有————的症状。 14.————、————为消渴病的治疗大法。 15.消渴病除药物治疗外,注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判断消渴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在于————和————的程度。 17.临床上通常把以————为主————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 18.消渴多伴有————的病变,故在各种证型中,均可酌加————的方药。 19.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失调————亏虚。 20.内伤发热临床多表现为————,但有时也可是————。 21.湿郁发热的最佳治疗选方为————。 22.积聚发病的内在原因在于————。 23.积聚的形成及演变,均与————密切相关。 24.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两脏:—————、————、————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 25.厥证在临床以突发一时性的————为证候特征。 26.厥证在临床上尤其以————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较多见。 27.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失常。 二、单项选择题 1.郁证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 A.热郁 B.血郁 C.痰郁 D.气郁 2.郁证的发生,主要累及脏腑为() A.肝、脾、肾 B.肝、脾、心 C.肝、心、肾 D.肝、肺、心 3.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胸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治宜() A.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B.活血理气解郁 C.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D.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4.痰气郁结型郁病的主证,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A.咽中不适 B.如物梗塞 C.吞咽困难 D.咯之不出 5.下列哪出血无使用归脾汤的证型() A.紫斑 B.尿血 C.便血 D.咳血 6.咳血与吐血的鉴别点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咳血是血由肺来,吐血是血由胃而来 B.咳血之血色紫暗,吐血之血色鲜红 C.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 D.咳血之后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之后大便多呈黑色 7.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滑。属何型鼻衄() A.胃热炽盛 B.肝炎上炎 C.热邪犯肺 D.气血亏虚

中医诊断学试题-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试题-气血津液辨证 一、单选题 1.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应属( ) A.血虚证 B.阳虚证 C.阴虚证 D.亡阳证 E.气虚证 2.大出血后出现气短,心悸,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诊断为( ) A.气血两虚 B.气虚失血 C.气随血脱 D.气虚下陷 E.阴虚阳亢 3.阳虚证与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主要区别是( ) A.有无少气懒言 B.小便是否清长 C.有无神疲乏力 D.寒象是否明显 E.舌质是否淡嫩 4.气滞证的特征性症状是( ) A.头昏眼花 B.胀闷疼痛 C.嗳气恶心 D.腹部坠胀 E.手足发麻 5.临床中常见的气逆证,多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 A.脾肺肾 B.肺胃肾 C.肝肺胃 D.肝心肺 E.心肾肺 6.疼痛见于手足、肤色紫暗发凉,得温痛减,喜暖恶寒,月经衍期,经色暗紫,脉沉涩,属于( ) A.血瘀证 B.血寒证 C.气滞血瘀证 D.血虚证 E.气虚证 二、多选题 1.气不摄血与血热妄行鉴别要点为() A.病程的长短 B.血质淡薄与红稠 C.舌质的淡白与红绛 D.脉象的细弱与弦数E.出血的多少 2.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A.脉细涩 B.出血反复不止 C.血色紫暗,且有血块 D.唇舌甲青紫 E.皮下紫斑 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可有() A.刺痛 B.肿块 C.紫绀 D.出血 E.脉细涩 4.狭义痰饮证的临床表现是() A.胸胁支满 B.痰质粘稠 C.胃脘有振水音 D.关节肿痛 E.舌淡嫩、苔白滑、脉弦 5.水饮内停可表现为() A.脘腹痞胀,水声漉漉B.咳嗽气喘,痰多清稀 C.喉中痰鸣,喘息不得平卧D.泛吐清水,食欲减退E.舌淡嫩,苔白滑,脉弦 6.津液不足的临床表现是() A.咽干舌燥 B.皮肤干燥 C.大便秘结 D.口渴漱水不欲咽 E.小便短少而黄 三、填空题 1.气虚类证包括、、。 2.血虚类证包括、。 3. 气病实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四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阴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阳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