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6(上)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6
[新高一 unit 16 教案]1.学生情况分析本单元的设计与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经过高一上半学期新教材学习基础之上,新高一 unit 16 教案。
学生已经逐步的适应了在活动与任务中学习英语以及如何处理语言知识与活动开展的关系。
并且,他们也已经形成并培养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单元背景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新的发明和发现都层出不穷。
生活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们更应用心去体会并感受科技和发明创造者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而能联想到他们平时所学的学科及知识,并用英语为媒介进行知识的整合与串联。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与争论,因此如何正确的看待或处理这些问题,也成为广大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1.语言知识词汇:学习并使用一些与science 和scientists有关的词汇。
语法:进一步了解一词多义现象与合成词的构成。
功能:学习如何就某一事物给予别人指导与说明。
话题:掌握有关实验说明的话题表达以及如何从正反两方面对某一话题进行分析讨论。
2.语言技能听:在听懂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中注意事项基础上,继续学习并强化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以及确定全文主要话题的概括能力。
说:应能在了解一定的现代科技发明基础上,思考并学习如何对一种新的事物进行描述。
同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叙述事物的利与弊端。
读:强化略读、查读等阅读微技能,训练通过寻找关键词,主题句等方式更快速并准确的确定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
继续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猜词技巧猜测部分单词,并在上下文体验中感受某些佳句给读者带来的深层含义。
写:学习在对事物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句型与词汇描述对事物正反面的不同观点,同时更应注重掌握一些必要的过渡词增加此类写作的条理性与层次感,并应熟悉议论性作文的基本写作框架。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1).进一步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活动完成任务,取长补短,加强团体协作意识。
第16课《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并会写“棚、苔、藓、坪、蔗、瀑、增、缝、谚"9生字,正确理解“活生生、苞蕾、苔藓、菜畦、软绵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会写课文的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难点: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多姿多彩,热烈奔放。
拔尖的高粱、盛开的鲜花、丰满的青山、变宽的瀑布……它们都赶热天,用力地长。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夏天里的成长》,一起聆听夏季的成长赞歌吧!2.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走近作者: 梁容若4.了解课文链接:谚语字词梳理:1.认读会写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木+朋=棚土+曾=增土+平=坪换一换:瀑-暴+寿=涛缝-逢+工=红谚-彦+寸=讨2.学习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造句和书写指导。
(1)指导写字:①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②学生先观察,如何把字写正确,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④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2)重点指导“棚、苔、藓、坪、蔗、瀑、增、缝、谚"的书写。
棚:左边是“木”,右边是“朋",左右部要结合紧凑。
苔:上小下大,“艹”要小,“台"要舒展。
藓:上小下大,“艹”要小,“鲜"要注意笔画的穿插。
坪:“土”要小,最后一笔变为提,“平"的竖要写成悬针竖。
蔗:“艹”要小,右部“灬"要匀称。
瀑:“氵”要小,“暴"要舒展和大方。
增:“土”要小,“曾"的日要小一些。
缝:“纟”要小,“逢"要注意笔画的穿插。
谚: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2.学习生词:活生生、苞蕾、苔藓、菜畦、软绵绵等。
3.学习多音字:奔。
导入语:下面我们根据自读提示阅读读课文,并思考问题:自读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⑴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⑶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⑷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⑵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⑶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⑷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⑸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⑹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⑺“鸿儒”可否换成“群儒”?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⑴“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16.金色的草地钟)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3.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2.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所以是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是第2、3自然段。
第2自然段着重写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蒲公英的情况,第3自然段写“我”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
我请两位同学模仿他们的神态动作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片段◆通过感悟、表演、感受草地的可爱有趣(教学重点)师:金色的草地这么有趣,给我们留下了快乐的童年,请快乐地读第2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课文,你最想说什么?生1:“我”在这片草地上玩得很开心。
生2: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很多快乐。
师:既然这么快乐,谁能表演一下“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的情景?在表演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内涵,这样你的表演才有活力。
生1:我要抓住“一本正经”来表演。
生2:“一本正经”就是态度很严肃,很庄重。
表演时神态要严肃。
师:“假装”是什么意思?生1:“假装”就是不是真的。
生2:弟弟看见“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所以他忍住笑,“假装”打哈欠。
师:还有一个词,“我就使劲一吹”中“使劲”谁表演一下?(生表演“使劲一吹”。
)师:齐读最后一句话“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这个游戏,“我”和弟弟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生:捉迷藏、跑步、摔跤……师:草地带给“我”和弟弟这么多乐趣,多么可爱的草地呀!我们来读出它的可爱吧!(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赏析:通过表演来感悟文章也不失为一种理解文章内涵的好方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细读文本,再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和弟弟的行为动作,体会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这个游戏,“我”和弟弟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把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解读得恰到好处。
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篇1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怎样善待地球。
教学目标:1、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地球概况的。
4、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CAI课件教学理念教学本课,我把握三个基本原则:内容以“地球”为主,不庞杂无序;形式以“读”为主,不处处设问;方法以“悟”为主,不逢词必解。
通过开放的教案,精美的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和无节制开垦荒地的画面,从而呼吁同学们爱护地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放轻音乐、老师朗诵,出示课件。
(地球运行)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太阳、月亮的朋友,是人类美好的家园。
(神秘的太空,优美的旋律,再配以诗一般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想管地球叫什么?(母亲、摇篮、花园。
)2、揭示课题、读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齐读课题还有别的读法吗?哪一种好?为什么?(引出“只有”和“一个”强调一些,突出它的惟一性,为学习后文作铺垫)3、预习反馈,质疑问难。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哪些地方读懂了?(汇报),哪些地方没读懂?请提出来。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为什么地球容易破碎?为什么人类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学生充满好奇,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二、研读悟情1、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合作要求。
①选择最有兴趣的一部分,勾画重点词句,自读自悟。
高一语文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灯下漫笔》高一语文教案《灯下漫笔》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教案《灯下漫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教学价值《灯下漫笔》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编者将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定位为“说理性散文”。
“说理性散文”具有浓厚的思辨性和人文性,与高一册第二单元和高三册第三单元以记叙描写为主、重抒情的散文相比,是思维水平上的提升,与高五册第一单元“哲学随笔”相呼应,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也符合高中生认知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规律。
基于这种认识,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意义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散文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意识。
作为单元的起始课,《灯下漫笔》对于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灯下漫笔》选自鲁迅先生早期杂文集《坟》,原文分“谈古”和“论今”两部分,选文是“谈古”部分。
尽管选文与鲁迅的其它杂文相比,没有复杂的背景,语言朴实、叙事简洁、文脉清晰,但由于鲁迅先生的叙述方式比较独特、所传递的思想比较深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相当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的解剖和对深沉思想的领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养成深入观察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进而发展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的知情结构及与文本的契合点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高二学生已经接触较多复杂散文,有一定的鉴赏意识,但这种意识只是概念化的模糊的影子,还不具备有意识的解读、鉴赏的能力,特别是面对难度较大的文章,这种能力往往显得很苍白软弱。
当然,这种模糊的影子已经可以使学生敢于面对这类文章,至少在这类文章面前不会有畏惧感。
从情感结构的角度看,高二年学生已经基本摆脱初中生的稚气,其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基本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和认知倾向,可以并且愿意把目光更多地转向社会、历史、文化,关注人生和人性,关注人类整体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课时作业16Ⅰ.阅读理解AI was so fortunate today to be able to offer my love and help to an older lady at my local supermarket. I saw her standing there. I felt quite strange about such a situation.What was she looking at? As I looked, I found it was a “Shredded Pork Bun Meal Kit”,which is a service that sends customers food ingredients and recipes for them to prepare their own fresh meals. “That's new,” I thought. Then I watched as the lady began to dig into her handbag and tried to pull out one of the biggest magnifying glasses (放大镜) I had never seen in my whole life! “Oh, she can't read it,” I realized.So I stood there and continued watching her. The voice in my mind often asks me to do the right thing. It told me to help her. But I argued back saying, “No. I won't offer help. It will only embarrass her and she is OK now anyway. She has the world's biggest magnifying glass to help her!”And I stood there longer. But the voice came back, “Help her, Nicole. Don't be embarrassed. Just do it. Offer your help.” So I did it. I read and explained all the things that were included in that box. I read out the ingredients, the instructions on how to cook it and so on.She didn't end up buying it, but she was still quite grateful. I walked away knowing that I had helped her and made the right choice. Mostly, I had reminded her that people in this world still care about the old.She was seen. She was loved. And she mattered so much that a complete stranger took time to help her. And that stranger was me, a person who argued and didn't want to do so in the beginning.So grateful I am when I choose to listen to the voice in my heart. It is because of love. Love is all that ever really matters. I also get happiness through helping her.【语篇解读】作者在超市碰到了一位老太太,她想买一种食物却看不清说明上的文字,作者想帮助她却内心矛盾,最后还是遵照自己内心的指引做出了善举。
公开课教案:《劝学》公开课教案:《劝学》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德育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想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
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
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知道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__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__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
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__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
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教学方法__采用诵读教法、讨论交流法。
诵读要多次进行,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__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
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诵全文。
3、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
新高一 Unit 16 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短语。
•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的文法知识,包括条件句和虚拟语气。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学校设施和活动。
•能够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谈论学校事务。
教材与资源•《新高一英语》教材第16单元•多媒体投影仪•音频设备教学准备•教案及教学材料复印件•幻灯片或投影片,包括单词和短语的图片提示•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新的单元话题:学校设施和活动。
与学生讨论他们的学校设施以及他们喜欢参加的活动。
2.给学生展示一些与学校设施和活动相关的图片,鼓励他们用英语描述这些图片。
步骤二:词汇掌握(20分钟)1.引导学生读出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并解释意义。
如:library, laboratory, gymnasium, swimming pool, soccer field。
2.学生根据提供的图片和词汇进行配对练习。
教师可用幻灯片或投影片展示图片,学生需要把图片与相应的词汇进行匹配。
步骤三:语法学习(3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条件句的用法。
解释真实条件句和虚拟条件句的结构和用法,并给出例句。
2.向学生解释虚拟语气的用法和结构,并给出例句。
3.学生进行条件句和虚拟语气的练习,包括填空和对话。
步骤四:听力训练(20分钟)1.播放教材中与学校设施和活动相关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并回答问题。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应问题。
2.分享学生的回答,并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
步骤五:口语训练(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喜欢参加的学校活动,并提供一些问题引导讨论。
如:What activities are available at your school? What is your favorite activity? Why do you like it?2.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就讨论的内容向全班汇报,并进行互动交流。
步骤六:书面表达(20分钟)1.要求学生以“我理想的学校”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理想的学校设施和活动。
图1
(-2,3),斜率是k=tan45°=1.代入点斜式方程
图形如图1所示.
此例是点斜式方程的直接运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图4
此题要首先画出图形4,帮助我们找寻思路,仔细研究直线
2=k(x+1),这就可以看出,这是过
,2).
的倾斜角为α1,PC的倾斜角为α,PB
.
图1
三点坐标的特征,求AB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应选用两点式;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应选用斜截式;求AC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应选用截距
图2
由于正方形的顶点在坐标轴上,所以可用截距式求正方形各边所在直线PQ ,MN ,x 轴,y 轴则不能用截距式,其中轴的方程可以直接写出224=
图1 ⑤列表说明如下:。
新高一 unit 16 教案教案Unit 16: World Heritage Sites时间:5课时教材:新高一上册 Unit 16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遗产及其重要性。
2. 学习描述世界遗产的词汇和句型。
3. 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Lead-in (15 minutes)1. Show pictures of famous landmark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nd ask students if they know what they are and where they are located.2.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Step 2: Reading and Vocabulary (30 minutes)1. Give students a reading passage about world heritage sites and ask them to read it silently.2. 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 and give each group a set of vocabulary cards related to world heritage sites.3. Students work together to match the vocabulary cards with the correct definitions.4. Go through the vocabulary as a class and check the answers.Step 3: Listening and Speaking (40 minutes)1. Play an audio recording about a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ask students to listen and take notes.2. Put students into pairs and ask them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ased on the listening:- What is the world heritage site?- Where is it located?- What is its significance?3. Have a class discussion and ask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findings.Step 4: Reading and Writing (40 minutes)1. Give students a reading passage about a specific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ask them to read it silently.2. Students work individually to answer the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based on the reading.3. Discuss the answers as a class and ask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thoughts on the world heritage site they read about.4.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about a world heritage site they would like to visit and why.Step 5: Review and Consolidation (10 minutes)1. Review the key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learned throughout the unit.2. Ask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world heritage sites.3. Answer any remaining questions or concerns from students.4.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research and collect information on another world heritage site for further discussion in the next class.教学反思: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遗产及其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高一语文公开课授课教案参考五篇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1《六国论》教学目的:1、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字、词、句。
2、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
3、学习史论的常规写法和借古讽今的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个苏老泉,就是苏洵,号老泉。
他二十七岁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
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
嘉佑年间,欧阳修把他写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城,文人争相模仿,因此苏洵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佑集”。
课文《六国论》选自《嘉佑集·权书》。
我们一起来学习《六国论》,看看苏洵是如何评论六国灭亡的。
二、梳理重要字词句(更多注释翻译在书本上)文中重要实词有互、率、判、与、速古今异义、使动、名作状、句式:状后、被动、定后请同学翻译重要语句(勾画语句——同学思考斟酌——上黑板书写——师生共评)三、揭示写作目的(从文章最后一句话“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的翻译过渡)苏洵用这句话收束全文,有没有什么目的和意图呢?广阔的天下,指出谁的天下?为国者是谁?——北宋,北宋当权者——如果凭借北宋这么大的天下,采取下策,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比六国还不如了。
采取下策,是什么样的策略?——像六国一样的,赂敌求和的妥协策略。
苏洵说的是“苟”,如果,那现实情况呢?北宋建国后一百多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的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军事上骄堕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
苏洵写作本文的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进攻,直逼黄河北岸的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北宋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了“渊之盟”,答应每年向辽缴纳白银10万两,丝绢20万匹。
高一历史必修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2课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案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开眼看世界难点:冲击--回应模式与睁眼看世界、多元史观与通商口岸的开放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圆明园图片、《十二生肖》、《盗墓笔记》相关剧照。
教师讲述: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
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
它本是明代一故园。
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然而,在第二次鸦片中,它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教师提问:这两部影视作品《十二生肖》《盗墓笔记》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历史上真实的圆明园兽首下落何方?教师补充:这些影视作品反映的是流失国外的圆明园文物“12生肖兽首”。
目前已经回归的有8件: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龙首;另外4件——蛇首、羊首、鸡首、狗首铜像至今下落不明。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第二课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美俄卷土来,圆明三园情何堪1.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他们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其棉纺织品的价格只有0.57便士。
”“他们把英国棉纺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罪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材料二:(咸丰)十一月乙卯朔,……英人在广东以查船构衅,放砲攻城。
绅团愤击之,歼数百人。
敕叶名琛相机办理。
……己卯,叶名琛奏防剿英夷获胜。
——《清史稿·文宗本纪》教师提问:以上材料说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根本原因:列强为继续扩大在华利益;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其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第16课三国鼎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世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与技能(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2)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3)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6)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
(7)了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分析两场战役的影响。
(8)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
(2)联系曹操为恢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理解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的品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
(2)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3)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教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阅读学习目标。
2.听歌曲,观看图片,回答问题:(D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2)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
(3)补全三国歇后语1.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安排学生齐声朗读。
2.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展示三国人物图片,设疑。
3.教师总结:无数英雄人物成就了三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引入本课内容1.提前预知本课内容,以便让学生有重点地学习。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历史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课一一官渡之战1.学生看图读诗《蒿里行》,回答问题。
2.学生看地图,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配合解说。
Unit 16 Teaching Plan〔高一人教新课标〕_高一英语教案/Period 1 Warming up & ListeningLearning Aims1.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hink and talk about their science subjects and activate their relevant vocabulary at the same time.2.To learn w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doing an experiment ina lab and how to give instructions to others.3.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for information.Learning ProceduresStep 1 Warming up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something about the subjects you are learning.Q1: How many subjects are you learning nowQ2: What are the subjects in which you learn science Is it easy for you to learn them1). Group work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is going to talk aboutthe question “ What do you learn about for each field of science〞, and the other “How are you learning these subjects〞Write down the result of the discussion in a card, and choose the best member to do the report.2). Class workEnjoy some pictures about the facilities in labs and students doing experiments in labs.Q: Which subjects are connected with these pictures Do you often do experiments in the labStep2 Pre-listening1).Group workIs it necessary for you to do experiments in the lab List the reasons in the card and see which group can find more.2).Class workDo you still remember what your teacher often remind you before, when and after you do an experiment Divide the whole into several groups to have a competition in class and see which group will win the game.Step 3 Listening1). Listen to what Mr. Zhu is talking to his students for the first time, focusing on the subject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2).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second time to write down some key words to the questions and check with the partners.[1][2][3][4][5]下一页。
新高一英语教案Unit;16period 1 (一) 明确目标1. learn to express the student’s everyday life, especially their life on science study.2. train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3. improving th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by deba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describing.4. study the language points connected with the dialogue. (二) 整体感知step 1 1. presentationwhen you are talking about studying, almost all of you think that studying can only happen in the classroom, and it only means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s’ explanation. but there can be many means to study. for example, studying in the lab, reading the books by yourself. now turn to page 22. and try to describe the four pictures listed in your text book. 2. after describing the pictures, let the students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1) 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school subjects in which you study sciences?(2) give an example of what you learn about for each field of science.(3) what are the rules when you do the experiments in the lab?(三) 教学过程step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answer the exercises. step 3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ules they have talked about and the one listed in the tape. then get to know the important to keep safe in the lab. step 4 talk about the effect of the science of technology. 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es good to our society , at the same time , it also harm to the human beings or the environment. step 5 practice in pairs to talk about som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nd applications listed in the book. step 6 ask some pairs of students to act their dialogue out before their classmates. step 7 deal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四) 总结扩展step 8 make a conclusion of their performance. step 9 do the exercise in the workbook.(五) 随堂练习用适当的介词填空1. _____ my opinion, we should do it at once.2. _____ the future, there are fewer animals in the world.3. it is a waste _____ time to talk to him.4.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_____ every opportunity we have.5. it is necessary ___ children to sleep 9 hours a day.6. it is silly ____ you to ask such a question.7. it wise ____ you to take his advice.8. i’ll travel ____ beijing ____ shanghai by air. 参考答案:1. in2. in3. of4. of5. for6. of7. of8. from ,to period2 〔一〕明确目标1. language knowledge: conduct change prove tear control doubt much too2. language ability: improving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especially their kimming and scanning ability. 2. 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serious attitude to science. 〔二〕整体感知step 1 pre-readingwe all know that it is the scientists’ great effort that makes the great achievement on science. could you name some scientists’names? and what are they famous for? try to fill in the blanks of the following form, if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