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怎样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怎样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怎样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怎样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彬县香庙中心小学刘晓宝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使每位孩子都能主动快乐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是实施高效课堂不变的追求。如何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呢?经过一年来的课堂实践,笔者谈谈自已的体会。

一、激活教材是引发动机的前提

(一)引导学生走进璀璨的语文世界,吸引学生“品语文”

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佳作美文,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要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心中引起共鸣,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诱导和培养。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集“形、声、色”于一体的独特功能,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以此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从而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运作现代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课件。教师设计课件时应从多方面考虑:一般来说,文字内容不宜过多,字体要醒目,文字和背景着色要搭配合理,文字的出现可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渴望去了解文字的内容,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声音可以渲染气氛,刺激注意力,但在应用时应注意声音

的强度,一般宜采用舒缓的轻音乐,声音应与动画同步播放;动画要讲究新颖、适用;整体内容要尽量追求新颖,贴近鲜活的生活实际。

(三)以教材为范例,举一反三

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达到对教材的灵活应用,教师就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使之具有典型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教材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要精讲,不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要少讲,教师还可以从课外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文章作为例文来讲。二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方法,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回答问题的规范。教师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吟诵方法、阅读方法、鉴赏方法、写作方法与评价方法等。三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做好“举一反三”工作。拓展时仍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出所提问题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理由何在。拓展时教师要检验学生的作答是否合乎规范,不规范的要加以纠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引起联想,想到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并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以求同,也可以求异,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二、激活学生是点燃孩子求知欲的核心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调动学生

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指导学生学习自主求知的方法。除常规方法指导外,还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全过程,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在经历了自我发现、自我探究、互相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学习语文增加动力。

(二)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所作出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以新颖的教法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语文课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使课堂情境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有些课文可采用“读读、讲讲”的形式,有的课文可采用“议议、练练”的形式,诗歌还可以通过“绘画、改写”的形式进行学习,而戏剧则可以采用“扮演角色、表演”的形式,等等。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同时用于一节课中,也可以在一节课中只运用某一种或几种活动形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学习性的游戏,如

竞赛、智力测验等教师应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多种新颖的结合,以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因时间、内容和学生、教师的实际而异,不能生搬硬套。

三、激活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一)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力求克服自己性格中与本学科不适宜的地方,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外向、有个性。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在教学活动中,要有独特性、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这样才能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更好地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自身才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应该博览群书,掌握广博的知识,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知识积累,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才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学生才会因崇敬教师而对语文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还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及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情澎湃

教师若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极佳的兴趣,自身必须对每一堂课倾注最大的热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从课题导人到整堂课的语言组织,问题设计,情景布置,板书设计,等等。课堂上,教师要用面部表情、声调、手势甚至是目光接触等手段,调动学生在

情感方面的呼应配合,这样,师生便会在教学中愉快地协调合作,共同创造最佳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注重用情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自然增加。

浅谈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我谈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语言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培养的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课堂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就是说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正确道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紧扣教学大纲,试着重新组织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爱学、乐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外界力量,而学习的根本动力真正地取决于学生本身,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教育的范畴有机地寓个性教育之中,其实就是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苦学”变成“乐学”,把教学过程变成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是让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健康、充分、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想学、爱学、乐学”则成了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呢?为此,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在此做以浅溥的交流。 一、转变观念,解除“填鸭式”教育,消除教师包揽一切,只教给应试知识和技巧,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了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防止马太效应,克服定势心理,树立发展观念,不能够强化“尖子生”,忽视“后进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会学习的潜力,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3、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可行的目标、鼓励学生做出的成绩,哪怕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把“满堂问”变成“启发式”学习 “满堂问”只是片面、简单的问答形式,始终使学生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穷于应付,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而“启发式”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研究的方式,如《小猴子下山》一课,猴子扛着玉米,走到哪儿?看见什么?干些什么?可以这样问:小猴子看见玉米以后,它会做些什么?这样问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起到了把由“教”到“学”变成由“学”到“学”上来,使学生能够轻松自主地进行学习。 三、教学多样化 1、说演结合。 《小猴子下山》一课中,教学中先要求学习从文中圈出动词:掰、扛、扔、摘、捧、抱、追,再要求学生做做这些动作,并正确理解词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摘桃子”联系实际说“摘苹果,摘茄子”等词,并且低年级对表演特别有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说演演了解这些词。我分别出示了玉米棒、桃子、西瓜等教具,让学生上台边说边演示。表演的学生把“扛、捧、抱”等动作演得准确而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2、从字引文。 利用学过的生字、词与课文内在联系,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如:掰,两只手一分开就是掰,为什么用“掰”,“掰”什么东西?你在日常生活中都

乐教善教与乐学好学

乐教善教与乐学好学 [摘要]:电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具有鲜明高效、形象生动的特点,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烘托气氛、陶冶情操。促老师教学如行云流水,变苦教、难教为乐教、善教;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东西,变苦学、厌学转为乐学、好学。是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过程更优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电教手段优化课堂乐教善教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人学习中的作用。电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鲜明高效、形象生动的特点。它不但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适当运用电教手段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单凭老师一言谈,照本宣科,学生昏然不感兴趣,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可还深感时间不够,可谓费心劳神;学生只听得头昏脑胀而不知所云。此教学效果自然不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学习兴趣是获取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主要推动力。”为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教手段运用于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其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中自觉地参与学习。很多老师认为说明文不容易讲,原因在于它不够形象、生动、感人,对学生没吸引力。有些内容学生读几遍依旧如水中月、雾中花而含糊不表,适时适当借助电教手段这一切就会迎刃而解。我在讲《中国石拱桥》时,制作了关于赵州桥和卢沟桥并突出其构造特点的幻灯片,学习课文时一边演示生动形象的画面,一边向学生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构造特点,这种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的印象感受当然深刻,然后老师不失时机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结合画面感知课文内容,这种融音响、画面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激起其极大的兴趣,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学生既自然轻松地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勤劳智慧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了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其二,运用电教手段,益于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教学过程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发展三方面获得最高可能性的水平”。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有时举例较多或补充习题,这时可将内容制作成幻灯片,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其三,运用电教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口授、提问、板书等传统教

乘新促教,让学生苦学加乐学

乘新促教,让学生乐学加苦学 柴山分校代剑锋 灾后重建使巴山蜀水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我校也在其中。这给我们创造了新的起点、新的契机,我们要借这新的东风,抓好教学,乘新促教,让学生乐学加苦学,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 新的教学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愉快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教师所熟悉和运用,大家都叫这为“乐教育”的办学理念。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开篇的首句就谈到了对“乐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历代许多大师们的谆谆言论和他们的教学实践无一不证明“乐学”教育思想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想教育境界。 近年来,我们也有很多老师在愉快教学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然而推广开来后,由于一些老师认识不到位,走入了误区——片面地强调乐学,简单地认为乐学就是给学生布置尽量少的作业,尽可能降低所学知识的难度等等,而一味地排斥苦学。“苦学”二字似乎渐渐已被人所遗弃。其实苦学的精髓是攻克难题的勇气、持之以恒的韧劲、心如止水的境界以及专心致志的投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难发现,且也在常常反思,现在的孩子能吃苦耐劳的为什么少之又少呢?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为什么差之又差呢?是不是当我们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的时候,却忽略了对孩子“苦学”精神和习惯,孩子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从何谈起?我想,如果我们能取苦学之精华,和乐学并用,都成为美的享受,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看,苦学和乐学也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学习必须是

要用功的,而且是下苦功;但学习也应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源泉和老师。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以苦为乐!我们在挖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抓住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忍耐能力,并不断建立新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在这种艰辛的求学过程中体会先苦后甜的成功感,不是让学生经历了一种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喜悦吗?而且,这样的一种喜悦感会重新反为他下一轮继续奋斗的动力。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过程,十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就我执教的班而言,刚接手时比同年级其他班学习习惯及成绩都要差,我明确告诉孩子们:“因为我们差,所以我们要更刻苦、更努力!”我与孩子们一道,区同制定了班级分期奋斗目标及奖惩措施,激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以古圣贤勤学苦读为榜样,改掉不爱认真书写作业和不爱阅读的坏毛病,每周评选一次“勤奋之星”,让孩子们在你追我赶的奋发向上中也其乐融融。在语文课堂上,我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平等对话,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氛围,从一个个形象优美的中国汉字到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从深情并茂的美读到感受习作成功的喜悦,无一不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科蕴藏的语言美、思想美、生活美……几年来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乐学和苦学二者有机结合,实现和谐的统一,达到学习的理想境界——以苦为乐,让苦学与乐学都成为美的享受,让我们的学生苦学加乐学,身心愉悦,健康成长吧!

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尝试与思考

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尝试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7-09-14T16:27:16.00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上作者:廖瑜珠 [导读]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摘要: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从而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呢?本文对此展开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苦学”;“乐学”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但在过去长期的英语学习中,都没有重视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升学压力的困扰,教师为了分数苦教,学生为了分数苦学,致使学生一提起学英语就头疼,哪里还有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为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从而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要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变“苦学”为“乐学”,一个重要的前提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好奇心,来源于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艺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做到观察细致、积极思维、想象丰富、记忆深刻。也才能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愉快地学习。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要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掌握所学知识,最理想的方法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情境中。如果缺少英语语言的情境,那么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难度将增大,收效也不理想。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以及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媒体为学生创造具体的、直观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有利于“自主”发展的环境和宽松适度的成长空间,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词汇变得妙趣横生,枯燥的单词句型变为活的语言。创设情境还可以使学生融进学习的实际情景中。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如教句型How many…are there? 时,利用书包、铅笔盒等实施教学。教师问:How many pencil-boxes are there in the bag? 学生猜,接着帮助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模仿着来问,大家抢着回答,在猜的过程中把该学的也练会了。 2.动作表演创设情境,例如教祈使句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轮流上讲台、教师说英语、学生表演动作。如:Come here .Go there. Open the door. Close the window. Go back to your seat. Clean the blackboard, please. Sit down, please.这样一直下去,学生就会在情境中学习句型、会话。最后,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上句子的共同点,归纳出祈使句的结构。 3.用幻灯片、录音机营造情境。课堂上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利用图片、简笔画、幻灯片和录音机进行教学。如放录音机让学生看幻灯片、图片、简笔画边听边记录,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How does Mr. Wu come to school every day? (2)What’s wrong with Mr. Wu’s bike? 放录音1至2遍后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学生专心听、说。 4.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多媒体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活泼的动画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教师要适时地创设一些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英语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如结合课文,以教“My new school”为例,教师先制作好课件,用Power Point软件呈现给学生并配上本课文的原版录音和老师读课文的录音,又把相关图片在屏幕上展示并定格。这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死扣课本的教学模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还有多种形式,如猜谜语、角色表演、游戏、分行分组操练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重在发动学生全员参与,以实践为主,同时也要着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精讲巧练、认真反思,使教师和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英语教学的现场中,收到最佳效果。 二、注重激励学生的表现欲望,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传统英语教学强调英语语法知识,但在语言交际时,学生却难以开口,形成了不能写不会说的现象。在课外,普遍成了“哑巴英语”。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不仅运用课堂情境教学,强化听、说训练,而且还要了解全体学生,热爱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与学生沟通感情,激励求知欲和表现欲望。但这还不够,要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必须经常接触他们,亲近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英语实践和交流,充分发挥课外时间这块辅阵地。而课前5分钟的短暂交流,可激励学生表现欲,增强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例如,与学生谈论一些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成功者的故事;用简短易懂的英语短语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英语自由交流、自由演讲、英语会话练习、自由唱英语歌曲等。能够坚持长期的课前5分钟用英语与同学们交谈,可以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完成上课前的预热。这样做一方面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和在课堂上发言的恐惧感,诱导学生多用英语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和察觉学生内心变化,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为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实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在课外能大胆说英语,多用英语去交际,自我主动地去表现。学生有了表现欲,就会主动轻松地学习英语,变“苦学”为“乐学”。三、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防止两极分化,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望,实现“苦学”到“乐学”“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是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表现为“我会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运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技巧、培养能力,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用心灵去感悟,在实践中去体验,自我解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坚持课堂前奏的值日报告活动。在课堂上开展以口语训练为主的课堂前奏5分钟值日报告。初一可由学生用英语报告日期、天气、出勤等,逐步过渡到介绍自己、朋友、学校或教师等。如Step One: Revision T: Good morning, class! S: Good morning, Miss Li! T: Who is on duty today? S: I am. T: Are we all here today? S: Yes, Everyone is here. 进入八年级,随着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可让学生准备一下简短文章或对话,如谈谈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未来的打算等。学生轮流值日,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听说习惯、提高听说能力的好形式。学生都感到有乐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掌握英语知识。有些胆小、不善说英语的学生也会在课外或家中进行英语听说的练习,这样就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同时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因而也就增强了语言运用的能力,还调动和巩固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苦读”还是“乐学”3页word文档

“苦读”还是“乐学” 走近某高中,红色横幅挂满教学楼,分外显眼。“十年寒窗苦读,六月一朝梦达”“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众多励志标语,几乎离不开一个“苦”字。更有甚者,打亲情牌,像“家中的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还是与“苦”紧密相连。总给人一种“不苦就不叫读书,不苦就不是好学”的感觉。 临近高考如此,平常教育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喜欢用“闻鸡起 舞”“程门立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苦情故事来激励学生,都注重“吃苦耐劳”“勤学苦练”思想的宣扬。不是说这样做不可以,苦读,一直以来都是激发学生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在学业上取得更大成就的重要方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在汪洋的题海中苦苦挣扎,在接二连三的考试中苦苦支撑,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也是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苦读”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不厌学、不辍学,甚至提高学习效率,身心健康发展呢?有,那就是“乐学”。 乐者趣也。“乐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觉得学习过程有乐趣,能体会到学习的理趣、妙趣,并从中涵养自己的情趣。“心乐之”,必会“伐竹取道”,积极地去探寻“尤清冽”的源头活水。 “乐学”思想古已有之。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就是快乐、愉悦。不单如此,在孔子看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才是学习的高境界,他自己也常“乐

以忘忧”。历代诸多教育家也都重视“乐学”,实践“乐学”,“达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学校、教师并不重视“乐学”,总是喜欢强调“苦读”。为什么?因为要求学生“苦读”比引导学生“乐学”要容易得多。“苦读”的重点在知识,教师通常只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背诵、做题、考试来掌握就可以了,以教定学,教法单一。而“乐学”则反之,“乐学”的重点在学生,需要教师以人为本,遵循教育的规律与生命的节奏,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方法,以学定教,教法灵活。而且教师课前除了备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课中除了讲授,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互动;课后除了检查、考试,更重要的是交流、反思、提升。与“苦读”相比,“乐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学的过程更为注重,一句话,更难。 只是,《为学》开篇就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教师须认识到,让学生“乐学”是自己的责任,“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乐教”者,并用自己的乐观来营造欢乐的气氛感染学生,使心与心更近,乐与乐相随。要设乐境、激乐趣,引导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感受成长之乐,领悟生命之乐。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能囿于课堂之中,限于书本之内,要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藏息相辅,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这样,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获得更大的快乐,身安心顺,陶然自得。

初中语文 语文论文 促其苦学 使其乐学 ——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doc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苦学好,还是乐学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乐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苦学?"苦"者,刻苦也;苦学,即刻苦地学习。乐学呢?"乐"者,快乐也;轻松地学习,即为乐学。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又如何能统一起来? 学生读书上课,在"大纲"上规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天天要做,还有教师时时在督促。越是自己不喜欢的教学内容,越要努力钻研,否则就学不懂。知识就像链条,哪里掉了一环,要接上去不知要多花几倍力气。读书求学,自然要受纪律的约束,受教学规律的支配,由不得自己任性。兴之所致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是学生尤其不是小学生应有的读书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苦,否则完不成学习任务。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如此说来,苦学是教学规律的必然,而不是应试 教育的产物。 因应试教育应运而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苦不堪言。现在教学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尚未全部清除。因此,有人一看提倡苦学,就联想到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因而竭力反对。其实,这些人不

理解苦学的真谛。 什么是苦学的真谛呢?起码它应包括三个内容?:其一是专注,能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书;其二是刻苦,绞脑汁,肯钻研,不为学习上的任何困难所吓倒;其三是有韧性,把学习坚持到底,十几年如一日。 人生百年,从孩提时起培养苦学的精神和习惯,不仅 是完成各学段学业的保证,而且能终生受益。 促使学生苦学,又从何入手呢? 一、学习目的性教育 对学习目的性认识的越清楚,越能自觉刻苦地学习。学习目的性各年级都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重点。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应是经常性的话题。如,学语文与学其他课的关系,学语文与长大后参加工作的关系,甚至语文与爱国的关系等。记得教四年级语文时,笔者曾讲过一个对联故事(传说,一个清朝爱国文人用对联怒斥八国联军头目。八国联军头目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在座;爱国文人对的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犯边),直到初中的一次作文竞赛《老师教我爱语文》,笔者原班级中的一个同学获一等奖,作文中描述了这个对联故事给他的教育。可见,让学生明白学语文的重要,其意义有多 么深远。 二、克服困难的教育

浅谈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1217092.html, 浅谈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 作者:郭宝琴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 才能做得最好。只有乐于学习才能把学习学好。 【关键词】苦学;乐学;主动学 爱因斯坦说:“只有喜欢才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喜欢学习,乐于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老师更应该培养“以学为乐”的精神。以乐趣引进门,再一步一步地发展为自觉性,最后升华到“以苦为乐”的最高境界。如何培养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呢? 一、寓教于乐,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 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天真活泼,“游戏式教学法”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编成游戏,用教具、学具去进行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形象的动作表演出来,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安排,让学生在游戏中动脑动手动口。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理解概念训练技能,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表演数字歌”:指导初入学儿童掌握数字特征,书写要领;“找朋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受到团结协作的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由对学习形式的兴趣,逐渐转向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据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循环小数,往往要经过多次商数,才能找到循环节,稍有疏忽,就难以寻准循环节,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时我鼓励学生:“谁耐心计算,谁就能找到有趣的规律。”学生计算出: 1-11=0.9 2-11=0.18 3-11=0.27 4-11=0.36 5-11=0.45 …… 9-11=0.81 1-9=0.1 2-9=0.2 3-9=0.3 4-9=0.4 5-9=0.5 …… 8-9=0.8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规律:一个分数的分母是11,分子与9相乘的积是这个循环小数 的循环节;分母是9的分数,分子是几,循环节就是几。挖掘出知识的规律性,不仅使学生得到乐趣,而且提高了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为培养他们学习的刻苦性提供了稳定的心理因素。 二、消除心理障碍和不良习惯,培养饱满的求知情绪 饱满的情绪是乐学的具体体现,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帮助他们克服以下不良心理和习惯。

变“苦学”为“乐学”

变“苦学”为“乐学” 发表时间:2016-06-01T15:03:24.5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5期作者:张芳梅[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传统的课堂教学又以口语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浅谈电子白板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 张芳梅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73091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不断的更新,新一代的多媒体机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它在功能上继承了黑板和“计算机+投影仪”等教育设备所拥有的功能,以人机交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等优势,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适时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还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下面我谈谈这几年我利用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电子白板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传统的课堂教学又以口语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运用电子白板设计了一段动画片: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三只小动物分别从起点一起用手滚动三种不同形状的自行车车轮进行比赛。结果滚动圆形车轮的小狗轻松地第一个到达终点,滚动椭圆形车轮的小猪及滚动方形车轮小兔还在艰难地推着……然后文本出示疑问:“为什么圆的车轮运行得又快又平稳?换成方形的或者椭圆的就不行呢?”这时我引入课题“圆的认识”。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使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充满了整个课堂;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性。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将会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白板与数学学科教学电子整合,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电子白版,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提出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分割、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说,通过电子白版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从而有效地突出了教学中的难点,并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电子白板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利用电子白版,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探索创新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教师可以在复习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圆锥体积该怎么计算?通过课件演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通过实验,让学生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然后再出示“高相等底不等”“底相等高不等”“底和高均不等”等几组实验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再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为了弄清“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先请学生判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意见无法一致时,通过媒体进行课件展示:先显示两个相等的角,但两角的边不一样长,然后让左边的角向右边靠拢,两角重合、再分离、再重合。通过观察,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一知识。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层次性,让学生的观察能有效切入知识点,并让学生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创新。 总之,数学课程与电子白板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电子白板和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必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乐学,让学生会学

让学生乐学,让学生会学 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学会知识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因此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利用问题进行教学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就必须破除教师讲学生听,从黑板到黑板的不良教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有序地引导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才是当今新课标最基本的要求和需要。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我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主要抓住“如何让学生乐学,教学会学生学习”这一问题进行探索,认为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学的欲望 如何让学生想学呢?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个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了解和信任学生,激励与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才会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的爱必然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学生由爱老师而爱老师所教的课,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诱发学习的内动力。其次,课堂教学活动要自始至终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努力做到课的开始引起兴趣;课的中间提高和增强兴趣;课的结束保持兴趣,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学习。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是这样发问的:“你现在几岁了?过了多少生日呢?”很多同学都说:“九岁或十岁,过了九个或十个生日。”但我接着说:小明今年4岁了,他姐姐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3个生日,请大家想一想,小红姐

姐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问题,疑云骤起,议论纷纷,兴趣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想知道正确答案。这时我就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设疑,从而引入新课。这样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更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挖掘教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以苦为乐,达到学而不倦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说。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我首先这样设置导入:你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能否也像平行四边形一样用公式计算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本节课你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自己认真进行思考,相信你能很明了地告诉老师你的答案。然后创造这样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分成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学生将课前准备的许多大大小小的三角形拿出来,引导学生用剪刀把三角形用割、补、拼的方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找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从而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三、善于设计导学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地探究 导学性的问题设置是为学生创设思维的场景,激发其学习兴趣。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创设的导学性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应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做到既要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可操作性,又简明扼要,适当适时。如教学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采用了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概括总结三个环节。教师

促其苦学 使其乐学——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模板

促其苦学使其乐学——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苦学好,还是乐学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乐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什么是苦学?苦者,刻苦也;苦学,即刻苦地学习。乐学呢?乐者,快乐也;轻松地学习,即为乐学。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又如何能统一起来?学生读书上课,在大纲上规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天天要做,还有教师时时在督促。越是自己不喜欢的教学内容,越要努力钻研,否则就学不懂。知识就像链条,哪里掉了一环,要接上去不知要多花几倍力气。读书,自然要受纪律的约束,受教学规律的支配,由不得自己任性。兴之所致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是学生尤其不是小学生应有的读书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苦,否则完不成学习任务。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如此说来,苦学是教学规律的必然,而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因应试教育应运而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苦不堪言。现在教学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尚未全部清除。因此,有人一看提倡苦学,就联想到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因而竭力反对。其实,这些人不理解苦学的真谛。什么是苦学的真谛呢?起码它应包括三个内容?:其一是专注,能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书;其二是刻苦,绞脑汁,肯钻研,不为学习上的任何困难所吓倒;其三是有韧性,把学习坚持到底,十几年如一日。人生百年,从孩提时起培养苦学的精神和习惯,不仅是完成各学段学业的保证,而且能终生受益。促使学生苦学,又从何入手呢?一、学习目的性教育对学习目的性认识的越清楚,越能自觉刻苦地学习。学习目的性各年级都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重点。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应是经常性的话题。如,学语文与学其他课的关系,学语文与长大后参加工作的关系,甚至语文与爱国的关系等。记得教四年级语文时,笔者曾讲过一个对联故事(传说,一个清朝爱国文人用对联怒斥八国联军头目。八国联军头目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在座;爱国文人对的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犯边),直到初中的一次作文竞赛《老师教我爱语文》,笔者原班级中的一个同学获一等奖,作文中描述了这个对联故事给他的教育。可见,让学生明白学语文的重要,其意义有多么深远。二、克服困难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

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学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能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我们知道,积极的情绪是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体力活动,还是脑力活动的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而构成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这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启发逐步培养、激发起来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向学生指明学习新课的具体务,说明新课学习的意义。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就能激起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欲望。学生对新课的直接兴趣,就会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同时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教《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先讲读第一自然段课文,演示一框投影片,让学生观察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接着,跳过第二、二自然段,讲读第四自然段课文,也演示一框投影片,让学生观察葫芦叶上的蚜虫和落在地上的小葫芦。再引导学生把这两个自然段的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对比观察那两框投影片,教师提出问题:“小葫芦本来长得非常可爱,没几天功夫都落了,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找出答案。”这样,把课文的开头部分和结束部分联系起来,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为寻找“原因”而认真地阅读思考。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的课文介绍为祖国、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代刻苦钻研,努力实践的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少年,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发奋苦学,积极进取的动人事例等。这都为小学生树立了榜样,教育他们认识到学习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关系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激发他们仿效的意向。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既提高思想认识,又形成感受。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才能把教材的精神转化成学习动机,从而形成一种内驱力,促使他们自己去实践,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如教第五册教材《一定要争气》时,写我国已故的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表现了他奋发向上,“争气”的可贵思想。其中的第三自然段,着重写了童第周上中学时发愤学习的事。可以这样教学:①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课文几次写了路灯?”理解内容,明晰形象,读后议论。②思考议论:“童第周坚持了多长时间,结果怎样?”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优秀的学习成绩是靠平时刻苦认真学习得来的。③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议论:“童第周为什么能刻苦认真学习?”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一定要争气”的含义:要有信心,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只要努力,别人能办到的事,自己也能办到。这是引导学生认识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力量源泉。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来看,这是在明晰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从情到理的概括,提高情感的意识性。④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课文怎样写童第周发愤学习?学习了第三自然段课文,有什么想法?”其中的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谈感想,就是引导学生联系思想实际,形成情绪体验,加深感受,使童第周成为他们发愤学习的榜样。 三、要教得生动活泼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是由教师的教决定的。教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才学得积极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语文教学艺术的感染手段,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文化基础差,请求跟班试读。可以这样安排教学步骤:①学生默读思考,了解内容,提出问题。②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和一位学生把事先排练的表演出来。③让

让学生乐学之我见

让学生乐学之我见 为人师表十余载,在教学上经历的世事颇多,领略了我和同事勤奋的教学风貌,也目睹学生寒窗苦读的身姿,然而教也苦,学也苦,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初中时期,十多岁的学生,好似初升的太阳,应该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在学习中应该涌现无限的激情,然而我看见的是沉闷疲乏的背影,孜孜不倦,奋笔疾书的劳苦,昔日活泼欢快的身影哪儿去了,学习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厌学的情绪逐渐露出端倪。 然而,为人师表的我是喜爱学生的,爱他们的活泼,爱他们的调皮,爱他们的可爱,还爱他们对老师的依恋,然而沉闷的学习环境却压抑了他们优势性格的风貌,阻碍了他们优势的发展,我苦思冥想症结所在? 1、学习任务繁重。实践学习科目繁多,用有限的精力来学习众多科目,且按教师精细化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也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有所偏重就会有所忽视,鱼和熊掌不可兼而得之,所以偏科现象严重,学习状况越差就越厌烦此科目。 2、学习方式单一。学习要求的方式上不外乎为听、说、读、写、背,实际运用的情况少,缺乏新奇、新异感,成绩又是学习效果体现的唯一指标,多样化的方式才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之下,游戏、活动是那么精彩纷呈,学习就枯躁乏味了! 3、教师的严厉。教师的严格要求是无可厚非的,立场出发点也是值得肯定的。对学生的学习是毫无懈怠的。然而每一天的强化训练,强制学习让学生受轮番轰击,能不疲乏吗?能够活力四射吗? 4、自身性格方面的不足。外面的花花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们的向往之情是理所当然的,享受惯了独生子优待的衣食住行,要想在学习上拼搏一番,就显得脆弱而不堪一击了。所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遇到稍重点的学习任务就哀声叹息、苦闷不堪。 我在教学中摸索经验、探寻方法,为改变此种学习状态而努力。依我之见解,每个科目,每个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 1、爱和教育紧密结合。爱是相互的,爱学生就会让学生依恋老师,相应在,厌烦科目的学习善就会有所缓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老师呢?怎样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呢?我想说:“好老师就应该尽职尽责,应该认真完成自己的每一项教学任务。好老师应该是宽严适度的老师,不能过于严厉,也不太过纵容。就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严厉,太过涩,脸上的表情不要冷漠,而辅之以亲切的微笑,不要端老师的架子,高高在上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