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研究(可编辑)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研究(可编辑)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研究(可编辑)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研究(可编辑)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研究(可编辑)分类号: 密级: 盟:

垒五

【:

编号:??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及代码:

篮叠堡王盔芏堑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杰洼堂皇谴亟蕉堂塑

研究方向: 申请学位级别:

短熊蓬堡丝亟?

指导教师: 研生:

廷壁蛰武盟

论文起止时间: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研宄》是本人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

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

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垃年上月显日

作者签名:搏

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长春理工大学保留并向中国科学信息研宄所、中国优秀博硕

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系列数据库及其它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理工大学可以

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

丝年』月?臣日

导师签名

型墨年? 月盖:日

鱼国

内容提要

从我国的禁毒情况来看,毒品的传播速度在逐年加快.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

吸毒不仅引起一些地区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还成为两抢案件不断增多的

主要原困,社会危害性非常严重。但是通过社会自发性解决吸毒问题的进展缓慢,

因此通过国家强制性干预的方式达到戒毒的目的,几乎成为遏制吸毒蔓延和挽救

吸毒者的最后屏障和关键环节。

我国现行的强制隔离戒毒,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首次提出的, 作为一项新的制度,突破了原有的“强制戒毒”、“劳教戒毒”等相关规定,一度

被认为是劳教制度的晚钟,更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通过公安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交由国家设立或认可的戒毒场所,对吸毒人员

直接采取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等方式进行戒毒治疗,是典型的行政法律行为。

因此,从行政法的视角对我国强制隔离戒毒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宄.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立法的宗旨和把握行政执法的方向。

本文试图对强制隔离戒毒制度法律性质、立法定位、与相关制度的关系,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构成.以及完善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法律思考等理论和司法实

践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健全和发展强制隔离戒毒制度提出某

些具

有操作性的司法建议。

关键词:隔离戒毒成因现状制度完善目录

引言一、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概述一强制隔离戒毒的前行为概况??一二强制隔离戒毒的概念、性质与特征?”

三强制隔离戒毒相关概念辨析四强制隔离戒毒法律特征分析? 二、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构成?

一强制隔离戒毒的主体二强制隔离戒毒的内容三、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历史演进二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发展现状

四、完善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思考

一明确强制隔离戒毒的法律性质?

二构建完善的强制隔离戒毒体系?

三创设独立的戒毒鉴定评估机制?

四提高隔离戒毒人员的权益保障?

五加强隔离戒毒场所的监督制约?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记引

笔者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中小城市,长期以来,毒品对我们大多数人

来说,遥远而陌生.但在近几年的公诉工作中承办了几乎我院所有的涉毒案件, 接触到了一些吸毒犯罪人员从对他们的提审中得知.在我们这个人口在三百万左右的地区,城镇人口只有八十多万.却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吸毒人员群体,

人数可能已经超过五千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年月日正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之后在第个国际禁毒日,也就是年

月日当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第号国务院令。公布实施了《戒毒

条例》。年月日公安部《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发布施

行。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其他相关配套法规的制订等立法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

行之中。

但是.由于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建立时间不长,制度构建尚不完善,有关法

律法规尚未建立健全。特别是在研究领域,对于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缺乏深入

系统

的研究,例如对于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法律性质,地位、与行政法的关系等问愿.

理论界尚没有清楚的论述。国外虽然有一些戒毒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

我国尚未建立起全面覆盖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等国情的原因.不能照搬外国的

毒制度.只能立足于本国国情进行发展。

此项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

第一在理论方面.由于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初建.一些理论问题尚不清楚,需

要加以研究.搞清楚有关问题.从而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

第二,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尚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

吸毒人群的蔓延趋势更加严重。单靠社区戒毒、自愿戒毒等方式根本无法满足

家、社会对防控吸毒蔓延的要求,作为国家干预的“强制隔离戒毒”的作用凸显。

《禁毒法》对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做了刨始性的规定.相应配套法律、法规尚在研

究制定之中,因此对于强制隔离戒毒制度进行研究.可以从理论上完善构建强制隔离戒毒体系的基础理论.为进一步的立法工作铺平道路,为尽早完善我国戒毒体系作出贡献。一、强制隔离戒毒制度概述

强制隔离戒毒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是由年底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禁毒法》抛开原有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模式而首次创立。在该法之前.国内

并无此种戒毒模式的实践.在国外也找不到相应的戒毒模式,也未见学界有过对此种模式的创立研究。这一概念既非实践中已有的成功模式的总结.也非引进的

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因此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应先从立法机关的草案中开始。

国务院最初向立法机关提交的草案中提出的一审方案为,对吸毒人员先由公安机关决定进行“隔离戒毒”.对解除隔离戒毒后叉吸食或者在隔离戒毒期间脱

进的,可以实施“强制性教育矫治戒毒”。一审稿的这一方案,以隔离戒毒取代原有的强制戒毒.以强制性教育矫治戒毒取代原有的劳教戒毒,明显只是名称上的改变。当时一些委员、地方、部门的代表和专家认为,将戒毒治疗过程分成由

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各自独立的实施前后两个阶段.从戒毒资源的科学利用

的效率角度看.不是一个好办法。强制戒毒期限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明显较

短.

效果基本都不理想,大多数戒毒人员出所后又复吸导致还要进行几年的劳教戒毒

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建议彻底改革原有体系.建立新的更为科学的模式。虽然上述观点占到了多数,最终的立法也采纳了这种观点.但当时也有一些常委会委员和地方、部门代表认为.不以简单的否定的方式废弃现有的模式.通过改造依然加以利用是更理想的方案,毕竟这个系统已经运行了多年,对进一步的改革的方案还需要更慎重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最终没有采纳“隔离戒

毒”和“强制性教育矫治戒毒”并行的构想,而是只规定了一个强制性戒毒模式

就是“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并认为这个方案考虑到了整合戒毒资源、提高戒毒

效果等方面,是一个更为优越的选择。可以说这个模式是在立法过程中由各方博

弈妥协的创生方案。

为了更好的理解强制隔离戒毒.需对一些基础性概念进行了解分析。

一强制隔离戒毒的前行为概况

、毒品与吸毒的关系

。洪虎: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中华民共和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年期。

之所以会出现强制隔离戒毒,是因为被戒毒的吸毒成瘾者不愿意或者很难通

过自已的努力戒毒。而吸毒成瘾的原因则是因为过量或滥用毒品而造成的对毒品

难以摆脱的依赖。

毒品是我国的一种习惯用语,以往我国最传统的毒品主要指是鸦片。俗称大烟土。现在毒品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合概念,不再仅是人们熟悉的鸦片、冰毒、

海洛因,而是指《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里所列的一百多种麻醉药品、

五十多种第一类精神药品和八十余种第二类精神药品。而这个目录还在不断修订

中增加。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毒品与传统毒品如鸦片等的成瘾性及戒断治疗都有了非常太的不同,尤其是新型毒品的不断涌现,使得毒品的类型更加多样, 对戒断治疗也更加要求有特别的针对性,与建国初期只有鸦片成瘾的一种吸毒者

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海洛困类毒品与苯丙胺类毒品,无论是在成瘾性上还

是戒断症状和治疗方式上都非常的不同。

人类对鸦片的使用有数千年的历史.鸦片一直作为一种药物被用于治疗,直

到由苏门答腊岛上居民发明了的用火点燃鸦片然后从口鼻吸入的方法,才开始人

类吸毒的历史。由于这种方法传入中国,所以我国习惯上将这种摄入毒品的方式

称为”吸”。在民国时期,”吸大烟”即为”吸毒”。所以说吸毒也是我国一种通常的

叫法.在医学上一般是引入国外的通常称谓即药物依赖或者药物滥用,也有人总结认为国际术语应翻译为“药物滥用或麻醉品的滥用”。现在,”吸毒~词的内涵已扩大:首先是因为毒品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现在毒品基本上都是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所以在用药时如果不是以医疗为目的的使用,即为滥用.都属于吸毒的范围;二是毒品摄入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注射到口服不一而足,不再仅限于吸入。

对于吸毒行为的性质认定.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议,这也直接影响着戒毒行为

的性质。对于吸毒行为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种将其规定为犯罪如

法国,半处刑罚:第二种虽也认为是犯罪.但可通过治疗措施替代刑罚执行如日本;第三种视为病态行为,采取强制措施送往医疗机构如厄瓜多尔。。我

国法律对于吸毒行为一般只进行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处罚,如果发展到吸毒成瘾则

分别不同的情形或者责令其接受社区矫治或者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值得注意的是

。金莲;关于立法治理吸毒行为的思考》.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第一期

第页。新出台的《吸毒成瘾认定办法》对吸毒者又有了新的表述.下文中还要进行详细

的分析。

、戒毒的方法

戒毒是强制隔离戒毒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戒毒的含义,才能帮助我们

更好的把握强制隔离戒毒的内涵。戒毒是指吸毒成瘾人员已经对毒品产生了生理

和心理上的依赖后.通过药物摆脱对毒品依赖的过程。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专业的

医疗行为,其具体的方法非常多样.由于篇幅所限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无法在此详述,但由于在评价戒毒制度时会涉及到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问题.因此对目前的戒毒方法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目前我国采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类方法,第一种是自然戒断法.一般较为

人们所知,也就是在保证戒毒者不被饿死等基本的生存条件的情况下不提供任何

包括药物在内的辅助手段强行使吸毒者停止吸毒。主要通过戒毒者自身的能力使

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的一种戒毒方法。其特点是不给药,对戒毒者的自身的身体

条件要求较高,缺点是较痛苦。第二种是药物戒断法。也就是指通过慢慢减少毒

品的供应量或者毒品的替代药品一般也是毒品的供应量来减轻戒毒时的痛苦.

以达到逐步进行最终戒断的方法。其特点是使用药物脱毒使身体上的痛苦较小。

缺点是持续时间较长,有的甚至持续一生。第三种是物理方式戒断法。主要是通

过用外部的物理力量针灸、脑部手术等为手段,再辅助以心理上的治疗来舒缓戒毒痛苦的方法。其特点是重视心理学上的治疗技术的运用,缺点是时间长。

巩固不彻底。以上只是对采取的疗法的一种大致的总结。由于毒品的多样,呈现

出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也相应的非常不同。卫生部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阿片

类和苯丙胺类两种毒品制定过常用疗法的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应分为三个月至半

年的生理脱毒期、三年至五年的心理脱毒期和之后的巩固善后期这几个阶段。这

两个指导原则在年时进行了修订,与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更加强调注重生理

脱毒阶段的诊断治疗.同时对心理社会干预的预防措施等其他治疗措施进行修改

加强。但删除了具体的治疗期部分,这其实体现了目前我国医疗界对戒毒期限的

争议之大尚无定论。最后还特别指出两种毒品的吸毒人员在行为等诸多方面坦然

不同.应分别隔离,起码不要同在一病房进行治疗,以避免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

我国以往的戒毒体系采取的是先鼓励吸毒者自己先去戒毒,如果没能戒断或者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实现了戒断但是又复吸的.再进行国家干预的戒毒的方式强制实施。我国原来的国家干预的戒毒体系,主要是通过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和常的治安管理的过程中如发现有吸毒人员,先送往公安机关的羁押场所先进行羁

押,这期间对其进行一些戒毒疗法,一般以自然戒断法为主.期限一般在半年以内。通过了这近半年的脱毒后.由于没有很严谨的评价体系,过去一般认为已经

实现了戒毒,等到出所后如果再次被发现吸毒的,则由省级劳动教养委员会作出

劳教戒毒的决定,这既是一种惩罚又是一个更长的国家干预的戒毒措施。《中

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对这种戒毒措施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提倡和鼓励自愿戒毒.

再辅之以社区戒毒,以强制隔离戒毒为保障.通过社区康复来巩固的一整套完整的新戒毒体系。并以立法的形式用强制隔离戒毒制度代替并废止了原来的由公安

机关和由劳动教养机关分别执行的国家干预式的戒毒模式。

以上只是对戒毒模式的一种简单的总结,根据笔者对目前国内外戒毒模式有

关资料的搜集。对于新型毒品的成瘾者的有效模式及什么才算真正实现戒毒等问

题的争论非常的激烈和复杂,而通过争论形成的共识却不多,这也导致政策制定机关在戒毒模式的选择上出现不断的反复。

二强制隔离戒毒概念、性质与特征

、强制隔离戒毒的概念

强制隔离戒毒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规定.由公安行政机关

依鉴定结论针对特定吸毒人员作出.移交特点场所采取以限制自由方式强制

阻断

毒品接触.并辅助医疗方式使吸毒成瘾人员戒除药物依赖的行政行为。

目前对强制隔离戒毒的概念主要有三种表述.第一种是直接表述为“强制隔

离戒毒是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生理脱毒、,理矫治、适度劳动、身体康复,开展法律、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此种表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第二种的表述为“强制隔离戒

毒是行政机关针对吸毒成瘾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从性质上来讲,是一种行

政强制措施。”。第三种为:“强制隔离戒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的。

将吸毒成瘾相对人置于封闭隔离场所.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对其实施戒毒的一种

。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管理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第五章第一条。

。许兵:‘强制隔离戒毒制度比较研宄》.://肋 ./.年月目

行政强制措施。’

。上述三种概念对强制隔离戒毒的表述,均不够严谨和完整.宄其原囡,是

因为强制隔离戒毒制度日?刚创立不久,配套法规正在制定完善和相继颁布实施之

中。第二和第三种表述基本一致.时间上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毒条例》颁布实施之前.都一致认为是行政强制措施。但随

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颁布和实施,这种表述值得商榷。为了更好

的说明这一点,笔者将在对强制隔离戒毒性质的深入分析中展开。

、强制隔离戒毒的性质

对于强制隔离戒毒前身的强制戒毒和劳敦戒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出台之前学界对强制戒毒比较统一的认为强制戒毒是依职权的具体行政行

为中的行政强制。对劳教戒毒的认识.如同劳动教养性质问题一样充满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其为依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处罚。。

目前对于强制隔离戒毒的认识,多数还是认为性质上为行政强制措施。对于

其性质的认定.将会影响配套法规的制度.同时也会影响对这一制度的正确把握因此意义重大。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来看强制隔

离戒毒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由作为决定主体的行政机关、作为执行主体的戒毒机构

和作为被执行主体的吸毒成瘾者三部分构成。随着《吸毒成瘾认定办法》的制定

实施,进一步分析.作出决定行为的主体应包含对吸毒成瘾进行认定的行政机关内设鉴定机构或受委托的鉴定机构.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强制隔离戒毒的基础行为,也就是对吸毒成瘾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的

决定。我国的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只能由县级以上政府的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禁毒法及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戒毒条例》的规定作出决定,也为了实现行政目而由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针对身体及自由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是典型的具体行政行为。但不能就此认为这种行为就是行政强制一行政强制的概念是目前行政法学界最具争议性的概念之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目行政强制法》的颁布,目前出现了实定法上的定义与法学界不同观点的分

叶树伟;《强制隔离戒霉制度下警察行政权的重构》.华东政法大学年硕士毕业论文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北京大学注学院出版杜年版?第页。歧。行政强制法颁布前,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行政法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

法第三版》所代表的主流观点一直将行政强制分为行政强制执行、即时强制

和行政调查中的强制三部分,其定义也基本是三者的一个集合。。按照这样的一

种观点来看.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在由于行政法律关系当中承担履行义务的主体作

为应当履行义务的一方没有履行,所以由作为权力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自己执行

或者向法院依法提出申请来采取的具有的强制性手段,最终达到让承担义务的一

方履行或相当于履行的状态的一种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则只把

行政强制分为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两种,井且以法条的形式明确规定。前者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为应对突发紧急情况而分别对公民人身的暂时性限制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的临时性控制。但此种限制或控制

行为,都要求是“暂时性”的。后者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不履行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职权或申请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的行为。

因此无论是依据法律的规定还是根据学界较为通行的理解.公安机关的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都显然不是行政强制,应为行政强制执行中的“行政决定”或者

具体行政行为分类中的“行政命令”。这种由行政主体单方作出的意思表示,内

容为依法要求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它虽然是行政强制执行的起因行为.但

是不能等同于其本身。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决定行为是行政行为这一点没有疑

义,但应为行政决定或行政命令而不是行政强制。

强制隔离戒毒的执行行为,是指由专门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实施的以

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对吸毒成瘾人员运用医疗等综合手段.让吸毒成瘾者最终实

现摆脱成瘾状态的行为。

在设立强制隔离戒毒之前学界一般认为强制戒毒属于行政强制.劳教戒毒属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在我国被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对人身自由的强制为“暂时性

限制”,按照辞海的解释“暂”即为短时间。。如果原来的强制戒毒三个月到半年

的期限还可以勉强称为“暂时”的话,那么强制隔离戒毒二到三年的期限无论如

何都很难再称为“暂时性”。同时它也不属于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执行.因为行

政强制执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义务主体没有履行行政决定规定的作为义务,被戒

毒的人员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家干预性的戒毒措施是一种行

。杨建顺:《行政强制结十八讲》.中国法制出版社,】年版,第页

页。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年版,第政处罚。。由于戒毒对于吸毒成瘾者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吸毒成瘾者出于本能而

抗拒.因此吸毒成瘾较严重者一般不会自愿戒毒。如果据以作船强制隔离戒毒的

期限是完全依照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作出的认定.则强制隔离戒毒决定只

由行政机关对科学的医疗计划的确认,强制隔离戒毒的执行行为刚为以国家强

力为保障的强制性治疗行为。如果认定仅仅为参考,决定机关可以超越认定而

出决定.脱离了治疗的必要限度.则此行为超出了必要的治疗范围,因此具有惩

罚的性质.应为行政处罚。笔者认为,区分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是不是行政处罚, 关键在于认定行为在决定中所起的作用。

吸毒成瘾及是否戒断的认定行为.依据《吸毒成瘾认定办法》规定,

认定是否构成吸毒成瘾的内容主要是依据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搜集吸毒

的体表、内部机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情况,针对他的吸毒史综合分析

判断是否符台吸毒成瘾的条件。作出认定的主体为“公安机关”或者其委托的“戒

毒医疗机构”,从办法的其他条文看,此处的“公安机关”是指其公安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从法律性质上看,这一行为的主体一方依然为行政主体,作出的行

为是由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者被委托的机构作出的。从资格标准看。医疗鉴定

和公安机关的内设认定机构要求不同,比较可以发现,对医疗机构要求的条件更为严格。首先要求是医师.必须从事过戒毒工作.并且有年限的规定。但对于公安机关进行鉴定的人员资质则仅有警衔的规定,对于专业背景仅要求要有相关

法工作经历,并经过一些培训即可,没有从事过戒毒医疗工作的背景要求。通过这个简单的对比不难看出,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应为戒毒治疗的必要期限,但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人员很难保障其认定的科学性。

笔者认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强制隔离戒毒具有行政行为的成分,但

并非是一个完全的行政行为.作为组成部分的执行行为和认定行为.并不是行政行为。无论是从立法的原意还是通过法理的分析,都不应将执行行为认定为行政

行为.从而将执行主体限定在行政主体上.这样也会阻碍其他组织,尤其是具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成为执行主体。总之,依据现有的实定法,强制隔离戒毒的性质报难被简单的归类于某一个具体行政行为中.与许多行政法的其他制度一样.具有复台概念的特征。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北京大学法学院出版社年版,第页。但仅做了笼统的规定.《戒毒条例》对其进行了细化,规定社区戒毒管理者对社

区戒毒人员进行管理、帮助,内客也比较的具体.如为了进一步从观念上改变吸毒者错误的认识,要向他们普及毒品危害方面的知识,矫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为了能够更好的让他们从新融入社会,组织进行技能培训和援助,帮助巩固戒毒人员戒除毒瘾。

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二者的相同点是,一样都是由公安机关作出决定, 都是针对吸毒成瘾者的戒毒措施。但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首先.执行的主体不同。前者是由专门的强制隔离戒毒机构,而后者没有专

门的场所.只是由基层组织进行监督

其次,内容不同。前者对人身自由有限制的强制权。后者没有这项权利,只

能对协议进行监督.并承担帮助的职责。

第三,实施的阶段不同。前者一般是后者的前置程序.一般情形下只对不接

受社区戒毒和严重违反协议的人员才会适用后者

社区康复是一种对接触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的后续巩固治疗模式。禁毒法规定社医康复参照社区戒毒实施,也就是说康复的具体内容与杜区戒毒基本一致。因此与强制隔离戒毒的相同点与区别也基本一致,唯一的一点区别是,实施社区康复的场所一般为独立的社区康复所。二者虽然不同但对戒毒人员的人身自

由都无权限制。

社区康复最早是云南等省的强制戒毒所开办,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强制

戒毒相对较短,吸毒人员出所后复吸率高的问题。与社区戒毒一样都是一种由社

区提供服务和实施监督为主要内容的辅助模式。通过上述规定可以看出,选两种

模式都是一种监督吸毒人员自行戒毒的一种辅助戒毒模式,其行政法上的性质.

目前法学界尚无研究。综合来看,笔者认为二者所享有的监督权只是辅助公安机

关监督的辅助行为,提供的戒毒内容则主要是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行为。、强制隔离戒毒与劳教戒毒、强制戒毒的区别

劳教戒毒与强制戒毒作为强制隔离戒毒的前身,虽然已经不再实施,但有助

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强制隔离戒毒概念的性质和特点。

三者虽然均为国家干预型的戒毒模式,但是存着许多的不同。

首先是作出决定的机关不同。强制戒毒作出决定的机关是县级政府的公安机关;劳教戒毒决定的作出机关是省级劳动教养委员会,前者作出规定的程序较为

简单.因此对吸毒成瘾人员的治疗相对比较及时;

其次是决定的依据不同。强制戒毒的依据是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戒毒专门的行政法规,劳教戒毒的依据是全国人大以决定的形式颁布的法律。强制隔离戒毒的

依据为《禁毒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第三是执行的主体不同,劳教戒毒的执行机关是行政司法机关设立的劳教戒毒所,一般与劳教所为同一场地两块牌子;强制戒毒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设立的强制戒毒所,一般与拘窜所,拘役所同一场地两块招牌。强制隔离戒毒的执行机关依现有的法律和配套法规.应为依法设立的专门的场所.多数地方目前

尚在

建设之中。

第四是被戒毒人员不同,三者虽然都是对吸毒成瘾人员.由于劳教戒毒需要

相对较为复杂漫长的审批,所以实际操作中.公安机关对第一次查处的吸毒人员依法作出治安拘留、罚款等.对其中已经成瘾的吸毒人员,送往公安机关设立的强制戒毒所进行一次强制戒毒,二次以上困吸毒行为受到查处的人员,无论成瘾与否,均将被处以劳动教养一至三年。因此实际上强制戒毒成为了劳教戒毒必经

的前置程序。

第四是期跟不同.劳教戒毒的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上最长不超过三年.强制戒

毒的期限一般都在三个月以上最长不超过半年。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则为二至三

年。

四强制隔离戒毒的法律特征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姒看出.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强制隔离戒毒知识考试

1、吸毒成瘾的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戒毒治疗不以营利为目的。 2、社区戒毒期限为3年。戒毒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住所地接受社区戒毒。 3、吸毒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a、拒绝接受社会戒毒的 b、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c、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d、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4、劳动教养管理所设置教育机构,大中队设置教育干事和若干专职教员。 5、对劳动教养人员一次使用戒具的时间不得超过7天。 6、劳动教养期限,根据需要劳动教养的人员的违法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动机和危害程度,确定为一至三年。 7、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员,实行教育感化第一,劳动生产第二的教育方针。 8、人民检察院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实行监督。 9、劳动教养是对于被劳动教养人员实行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也是对他们安置就业的一种办法。 10、劳教人员的档案应当实行分级管理。 11、对劳动教养人员要实行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奖励面要大,惩罚面要小。 12、对于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天不少于三个小时。 13、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可探视其配偶和直系亲属。 14、正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予安排探访。因情况特殊需要探访的,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 15、劳动教养人员入所时,要进行认罪认错教育,所规纪律教育;出所前要进行遵纪守法和前途教育,并作出鉴定。 16、在劳动教养人员中,应经常开展劳动,学习,体育,卫生评比活动,定期评选劳动教养积极分子。 17、对女性劳动教养人员派女干部管理。 18、收容劳动教养人员时,必须凭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劳动教养决定书》、《劳动教养通知书》,对于没有上述文件或文件与事实不符的,不予收容。 19、劳动教养人员的现金、票据和贵重物品,由劳教所代为保管,解除劳教时归还。 20、强戒人员探视费用自理。 21、对于强戒人员一次单独管理的时间不得超过5日。 22、强戒期限为2年,最长可延长一年。 23、强戒人员的康复训练包括身体功能恢复性训练,体能训练和常用健身项目辅导。 24、对被单独管理的强戒人员应当按标准供应饭菜和开水,保持室内卫生,室外活动不少于1小时,对患有疾病的及时予以治疗。 25、强戒所不得体罚,虐待或侮辱戒毒人员。 26、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戒所应当及时发还代管财务,结清账目,办理出所手续。 27、强戒人员办理所外就医,须由指定地方县级以上医院出具诊断证明,亲属或原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同意担保。 28、对擅自离所的强戒人员,强戒所应在3日内书面通知原强戒决定机关。 29、强戒人员一次所外就医的期限为1到3个月。 30、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面临的管理难题和对策研究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面临的管理难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禁毒法》的颁布实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对传统戒毒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是针对原有戒毒制度的缺陷,建立起集生理脱毒期、康复训练期、回归巩固期于一体的戒毒康复“361”新模式。它集中体现了新的教育矫治模式,关系到规范文明管理和有效控制学员复吸矫治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强制隔离戒毒“361”戒毒模式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管理理念不清、管理实践弱化,并提出着眼在人,以“361”的眼光重新探索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方法。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管理难题管理对策大文明 管理是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的因素,人类文明的有利保证。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是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稳定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戒毒矫治目标实现的有利保证。强戒人员这一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与以往惯用的劳教管理工作相比,目的上更加明确,方法上更加文明,内容上更加科学。 一、目前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实践的难点 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强制隔离戒毒所相继挂牌,也开始收容强戒人员,但是目前国务院的《戒毒条例》尚在讨论修改中,司法部的《强制隔离人员管理办法》也未正式出台,这样就给基层的强制隔离管理所实际工作造成了困难,管理的观念不清,生搬套用以往的管理经验,其管理弊端在不断的显现。1、管理方法仍徘徊于以往的劳教戒毒。 在实际工作运转中,许多民警认为强制隔离戒毒是劳教戒毒的翻版,两者换汤不换药,套用劳教工作模式,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当成劳教人员进行管理教育,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基本都沿用劳教工作的老一套,造成了强制隔离

戒毒变成了二劳教。 2、管理对象交杂,混于一室一舍。 “一所两制”甚至“一队两制”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对象非常复杂,既有吸毒劳教人员,也有其他罪错人员。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对应有不同的等级处遇,混合管理既不利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也不利于其他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更违法了《禁毒法》规定的分开管理原则,管理制度上无法区别对待。 3、诊断评估依据未能体现强制隔离戒毒矫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对强制隔离戒毒的效果评估仍旧延用百分制考核,生产计量考核、日常量化考核等等。而只能直接的体现学员在所内的规范意识,习艺劳动,参加文体活动等积极性等,这与强制隔离戒毒满一年后实施评估,可以报决定机关给予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不一。同时对衡量学员戒毒矫治的效果缺乏应有的科学依据,更不能作为权威的考核标准。 4、倡导文明管理,又缺乏有力的强制措施。 强制隔离戒毒是一种强制性行政措施,国家将戒毒人员集中进行戒毒,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的体现,就是在强制戒毒所内的强制性管理。但目前已收治的强制隔离所却难以有效实施。一是管理人员要按照戒毒规律的要求,组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戒毒教育、行为矫治、心理康复、身体锻炼、劳动锻炼等各项工作,必须采取强势管理。二是由于戒毒人员被强制戒毒本身就有一种抵制和仇视心理,再加上他们大多是人格有缺陷,对社会认知存在偏见;自控力不强,易冲动,常有违规违纪;极端自私,常为一点小事不惜争吵打架,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暴力对抗管理,而戒毒法理只对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给隔离戒毒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工作办法(试行)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工作办法(试行) 第四章通信、通话 第十七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往邮件应当接受工作人员的检查,防止夹带毒品和其他违禁品。实施检查时,应当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本人和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同时在场。 第十八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往邮件由大(中)队统一登记、收发。 第十九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经所在大(中)队批准,可以使用强制隔离戒毒所指定电话与配偶、亲属电话。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与国外、境外配偶、亲属通话,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得持有或使用移动通讯设备。 第五章探访 第二十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和所在单位或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可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探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因特殊情况,其他人员要求探访的,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 第二十一条正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予安排探访。因特殊情况确需探访的,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

正在接受审查或呈报逮捕的,禁止探访。 第二十二条探访在探访室或指定地点进行。探访室应当设置玻璃隔离设施。探访时应当有工作人员在场。 国外、境外的配偶、直系亲属探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省级主管机关批准。 第二十三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探访时,应当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护照)、户口本等证明本人与被探访人员关系的证件。所在单位或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探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当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所在单位出具的介绍信。对没有证件或与证件不符的,禁止探访。 第二十四条探访人员送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当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置的商店购买。 探访人员送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其他物品,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并由工作人员当面进行检查。 第二十五条探访人员应当遵守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探访规定。对违反规定的,终止探访。 第六章探视 第二十六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可以探视其配偶、直系亲属。 第二十七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探视应当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2017禁毒专职人员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2016年禁毒专职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6-09-29 1.经营乙醚应当自经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经营的品种、数量、主要流向等情况,向所在的 什么管理部门备案? A.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 当地派出所 正确答案为:A. 2.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那么黄樟油可以用于以下哪一项? A. 制毒的化学配剂; B. 制造违禁药品; C. 制造危险品 D. 制毒的主要原料; 正确答案为:D. 3.易制毒化学品中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下列几种化学品,购买前需申请购买许可证的是? A. 乙醚; B. 醋酸酐; C. 胡椒醛; D. 硫酸 正确答案为:C. 4.有人说常见的戒毒方法有自然戒断法、药物戒断法、替代戒断法、强制戒断法、间接戒断法、非药物戒断法、其中只有三项是正确的那是以下哪个选项? A.强制戒断法;自然戒断法;间接戒断法 B.间接戒断法;强制戒断法;药物戒断法 C.非药物戒断法;药物戒断法;替代戒断法 D.自然戒断法;药物戒断法;强制戒断法 正确答案为:D. 5.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不应当对以下哪类人员进行戒毒治疗? A.被依法拘留、逮捕的吸毒人员; B.被收监执行刑罚的制毒人员; C.被收监执行刑罚的吸毒人员; D.被依法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吸毒人员; 正确答案为:B. 6.戒毒人员应当在什么地方接受社区戒毒? A. 户籍所在地 B. 暂住地; C. 抓获地; D. 案发地 正确答案为:A. 7.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怎样做? A. 对其进行反复耐心的劝导; B. 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情况; C. 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D. 对其执行强制隔离戒毒措施; 正确答案为:B.

关于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情况的汇报 我大队于20XX年1月1日开始对中山市所辖12个镇区的吸毒人员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收治工作。自收治工作开展以来,在所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大队民警职工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强戒人员改造秩序良好,各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现将收治强戒人员一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制隔离戒毒的工作情况 截至2月5日止,我大队共收治强戒人员?名,其中患肺结核强戒人员1名,患hiv强戒人员2名,于1月?日向???调遣强戒人员22名。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培养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民警队伍为了适应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新要求,收治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根据所部的安排,分两批以全程跟班的形式到公安局戒毒所进行了学习交流,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所外学习,所内经验交流等措施,切实提高了民警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并鼓励民警将日常在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再用来指导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践,逐步培养一支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民警队伍。 整合资源,确保安全,初步完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各项措施

尽管劳教场所已经具备收容劳教戒毒学员条件,但强制隔离戒毒学员收容时,是未经生理脱瘾直接送交的,相比以往的劳教戒毒学员有着更为现实的不稳定因素和危险性。因此,我们在利用原有资源、设备的情况下,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以科学戒毒、规危戒毒、成功戒毒为目标,初步完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各项措施。 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强制戒毒人员日常工作管理规范 要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范运行,制度是关键。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身份不再是劳教人员,不能适用目前的管理制度和表本薄册,同时《禁毒法》明文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要建立科学的诊断评估机制。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和法律要求,我大队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和规章作为参考和依据,并结合工作实际,初步建立了《强戒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强戒人员日常管理流程》、《强戒工作流程》、《强戒人员内务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强戒工作初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道路。 改革创新,突出人性化管理,不断提升治疗、康复、矫治水平 随着强制戒毒所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将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治疗、教育和康复上,强调强制戒毒人员的管理要有别于劳教模式,对戒毒人员要重在治疗和教育。

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117号 《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9月19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理,保障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以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为戒毒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戒毒治疗、心理治疗、身体康复训练和卫生、道德、法制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 第三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坚持戒毒治疗与教育康复相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原则,实现管理规范化、治疗医院化、康复多样化、帮教社会化、建设标准化。 第四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建立警务公开制度,依法接受监督。 第二章设置

第五条强制隔离戒毒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臵。 强制隔离戒毒所由公安机关提出设臵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分别审核同意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公安部备案。 第六条强制隔离戒毒所机构名称为XX省(自治区、直辖市)、XX市(县、区、旗)强制隔离戒毒所。 同级人民政府设臵有司法行政部门管理的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公安机关管理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名称为XX省(自治区、直辖市)、XX市(县、区、旗)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 第七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规范。建设方案,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 第八条强制隔离戒毒所设所长一人,副所长二至四人,必要时可设臵政治委员或教导员。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工作需要设臵相应的机构,配备相应数量的管教、监控、巡视、医护、技术、财会等民警和工勤人员,落实岗位责任。 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女民警。 公安机关可以聘用文职人员参与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治疗、劳动技能培训、法制教育等非执法工作,可以聘用工勤人员从事勤杂工作。 第九条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和职业保险。 第十条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基础建设经费、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戒毒人员监管给养经费,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本地财政部门每年度对戒毒人员伙食费、医疗费等戒毒人员经费标准进行核算。 第十一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财物管理制度,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 第十二条强制隔离戒毒所按照收戒规模设臵相应的医疗机构,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强制隔离戒毒所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要求配备医务工作人员。 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工作人员应当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职称评定考核。

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 对策 摘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是《禁毒法》实施后摆在禁毒前沿的新课题。其中,教育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它关系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新生,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特别重要的是它直接关系到“人的问题”:戒毒人员是变成魔鬼,还是重新做人。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育理念不清、教育实践弱化,并提出着眼在人,以“大教育”的眼光重新考量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教育理念教育实践素质教育大教育社会稳定 教育作为一种对人施加深刻影响的活动,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动力。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是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进行的提高素质、戒断毒瘾、实现其再社会化的系统影响活动。强戒人员这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比,在目的上要更具有明确性,在内容上要更具有针对性,在方式方法上要更具有科学性。 一、当前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教育理念的争辩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整体把握而形成的

一系列理性的基本观念,是对教育精神的理解和对教育价值的解读。 1、是强化管理还是着力教育。此前的戒毒制度(指《禁毒法》实施以前的劳教戒毒、公安强戒,主要指劳教戒毒),虽然理论上确立了“教育第一”的地位(“教育人是劳动教养的核心”、“教育是处在首要的位置上的”①),但在实际执行中,我们一再强调的是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文明管理,围绕管理做文章,围绕管理下工夫,教育居于从属的地位,起到的是一种辅助性的作用。这种重管理轻教育甚至以管代教的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视了教育工作的长效治本功能。 2、是强化行为养成教育还是着力素质教育。此前的戒毒制度希望通过对戒毒人员良好行为的培养,达到用“好行为”代替“坏行为”的目的。当我们审视劳教教育的目的时,会发现“劳动教养教育并不是一般社会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的养成式教育,而是具有特定目的、特定手段的矫正式教育②”这样的论断。也就是说,劳教戒毒教育在理论上其实已经否定了“养成式教育”(劳教戒毒教育是从属于劳教教育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用的还是这个被否定了的教育形式。究其原因,这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因为行为养成教育“看得见”——站有站的规矩,行有行的标准;“听得到”——凡事报告,礼节礼貌;“管得着”——违反了行为养成能够准确地予以评价,利于操作,便 “这样的行为”于考核。但行为养成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被教育者的心态, 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自愿表达,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准确地把握行为养成教育,应当把它归结到素质教育诸内容中所涵括的一个方面,而且

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

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 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 第127号 《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已经2013年3月22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部长吴爱英 二○一三年四月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帮助吸毒成瘾人员戒除毒瘾,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教育和挽救吸毒成瘾人员。 第三条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对经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在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三个月至六个月后,或者依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执行方案送交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依法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第四条从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人民警察应当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尊重戒毒人员人格,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章场所设置 第六条设置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符合司法部的规划,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审核,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司法部备案。 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单独设置收治女性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收治未成年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所。 第七条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其所在地地名加“强制隔离戒毒所”命名,同一地域有多个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命名。 专门收治女性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名称,为地名后加“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专门收治未成年人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名称,为地名后加“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 第八条强制隔离戒毒所设所长一人、政治委员一人、副所长若干人,设置职能机构和戒毒大队,根据收治规模配备从事管教、医疗和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 第九条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置医疗机构,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及保险。 第三章接收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教育工作探讨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教育工作探讨 摘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是《禁毒法》实施后摆在禁毒前沿的新课题。其中,管理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容,关系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新生,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和谐。本文结合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践,探讨了关于管理模式、教育容、手段、评估等方面。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教育工作管理模式教育理 念教育容社会稳定 近年来,随着劳动教养场所职能的拓展和不断转变,传统的劳教管理模式和教育容已不能够完全适应场所发展的需要。如何借鉴劳教管理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启发和带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场所安全稳定无事故,已成为劳教场所需要探索和攻破的首要课题。笔者认为,对戒毒学员进行"人性化"管理教育,造意蕴丰富的"无声"教育,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给戒毒人员更多的启迪和感悟,温暖他们麻木的心灵,真正帮助他们从生理上戒毒,心理上脱毒,身体上康复,就是我们开展管理及教育矫治工作的最终目标。通过工作实践,我就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管理模式和教育矫治容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执行主体与相关管理机制的关系 1、强制隔离戒毒法规和规章的缺失,是执行工作困难的重要因素。对强制隔离戒毒的管理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劳动教养规定,有别与劳动教养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工作细则应尽早出台。 2、民警执法理念、执法意识的不适应,是强制隔离戒毒执行工作困难的主观因素。民警长期从事劳教管理工作,熟知劳教法律、法规,但随着执法对象的改变,执法要求也随之变化,从重“管教”转变为重“治疗”。由此而在民警中产生了一些不理解情绪、不适应状况,容易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加强禁毒、戒毒法律法规学习,转变

司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要点

一是完善场所治理,推动实现安全稳定常态化。全面夯实所政管理基础,提升所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完善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安全稳定形势分析研判、预报预警和监测监控,加强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建立以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化的联动立体防范格局,进一步提高场所安全防范水平。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不断创新管理工作方法,体现文明和谐,突出人文管理;把握宽严相济,推进激励管理;注重内引外联,加强协调配合,提高戒毒矫治科学化。二是完善教育矫治模式,提升教戒治质量。继续做好服务场所安全稳定工作,扎实做好常规性教育矫治工作,突出抓好教育矫治工作监督考核,切实加强戒毒矫治专业化建设,务实开展循证戒治试点工作,着力探索戒毒矫治方法,规范和提升心理矫治工作,加强戒毒文化建设,积极配合“大戒毒”体制相关工作调研,继续做好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意识教育,继续做好戒毒矫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戒毒机关社会影响力。三是深化三项创建,全面加强生活卫生工作。强化生活保障,做到伙食搭配科学、营养均衡。强化饮食卫生,健全饮食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卫生管理,抓好个人卫生、内务卫生、环境卫生工作。强化医疗防疫,落实入出所体检、定期体检和跟踪体检制度,加大医疗设备的更新和投入,健全疾病流行趋势分析研判、疾病防控分类预警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四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公信力。正确把握戒毒人员“违法者、受害者、病人”的三重属性,以强化关怀救济、体现治病救人为重点的服务型执法新理念,提高戒毒工作法制化水平。着力规范化执法行为,建立健全戒毒人员从入所到出所各个环节的执法标准,严密程序,细化流程,减少执法随意性。提高执法透明度,加大所务公开力度,将有关执法工作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五是适应改革转型,提高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以构建“211”信息化功能体系为重点,推进场所指挥中心、安防管理平台、戒治管理平台和综合数据库建设,着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效能和管理水平,实现工作流、信息流、管理流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装备管理,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全面提升装备保障水平。六是立足服务保障,推动场所经济平稳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主旋律,根据我所的实际情况,做强做优劳务加工,继续强化劳教习艺现场“7s”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和人员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戒毒系统协调推进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司法行政戒毒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切实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赵某一般心理共9页文档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赵某一般心理 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 引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离开无毒环境(强制隔离戒毒所),重新回归社会时,大多数戒毒者对自己戒除毒瘾抱着很大希望和决心,小心翼翼保持着自己的戒毒操守。但是,吸毒者经常处于一个或大或小的“毒友”圈子,一般都会受到“毒友”的影响和刺激,产生“吸最后一口,以后永远不再吸了”的自我安慰想法,结果是又一次陷入“吸最后一次”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使先前的努力在“毒友”的引诱下化为泡影。再次复吸给事业、家庭、亲人带来的伤害又使吸毒者陷入悔恨和自责的负性情绪中,以致自己不能解脱。 一、来访者基本信息:赵某,男,37岁,已婚,初中文化,汉族,二进宫学员,家中姐弟四人,其排行老四。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1993年开始吸食毒品(海洛因),1997年6月被决定劳动教养戒毒(在劳教四大队),2000年1月劳动教养期满解教出所。解教后巩固戒断毒瘾长达7年,2007年再次复吸,2011年5月投送我所强制隔离戒毒(在戒毒三大队)。 二、来访者主诉 一段时间以来入睡困难,白天情绪烦躁,听到其他学员大声说话烦躁情绪加重,不愿与人沟通,情绪郁闷,睡不着时总想以前发生的事情和出所后会遇到的难处。戒断毒瘾这几年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岳父家的亲朋也接纳了我。现在我自由没有了,出所后一无所有,我没脸面对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岳父家的人,戒毒后他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以

后他们都不会再信任我。我这次强戒除了妻子其他亲人没有一个来接见我。这样反复的想,想的很细,经常几个小时都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幻想中,自我感觉这样不好,主动去控制,可是一会儿又回到刚才想的问题上来,做事情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对许多事情提不起兴趣。三、咨询民警观察和分管民警反应 咨询民警观察:该来访者求助愿望强烈,交流时主动诉说,语速适中,表情达意恰到好处,穿着干净整齐,内心较有思想。 分管民警反映:该学员日常管理中能做到遵规守纪,服从教育矫治的安排,习艺劳动表现积极。近几日情绪变化大,处于一种低迷伤感,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的状态。 四、心理评估和诊断 赵某出现上述症状时间较短,为近期发生,自己能找到明显原因,内容尚未泛化。其情感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强度不大,对自身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症状有充分的自知力,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是一致的,能够很现实的分析自己复吸的利弊,思维合乎逻辑,感到痛苦,希望得到帮助解决问题,属于一般性心理问题。具体原因是复吸引发趋避式冲突进而导致混合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五、心理咨询目标 依据以上评估诊断,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同来访者之间建立平等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其澄清自身心理冲突,摆脱对自身现状的过分关注以及由此产生的将存在问题无限放大的心理暗示,鼓励其作出新的有效行为,树立信心,重新开始,并且掌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 为进一步规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提高教育矫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矫治工作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教育矫治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教育矫治工作目标。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矫治方法和手段,帮助戒毒人员认清毒品危害,树立法制观念,提升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改善不良心理,掌握就业谋生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戒除毒瘾,成功融入社会。 (二)教育矫治工作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立足戒毒人员的戒毒需要,科学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给予戒毒人员人文关怀和必要的社会救助,营造尊重、信任、互助的人文矫治氛围,充分调动戒毒人员自觉、主动参与教育矫治的主体意识。 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根据戒毒人员的认知规律、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确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方案,帮助个体戒除毒瘾,实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成长。 坚持综合矫治的原则。遵循教育矫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管理、生产劳动等手段的教育矫治功能,使场所各类教育活动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矫治能力。 坚持面向社会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照片优势,全面提升戒毒所

教育矫治工作水平,做好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后续帮扶工作。 坚持科学创新的原则。根据戒毒工作发展的需要,研究教育矫治工作中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不断实现教育矫治工作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二、教育矫治内容 (一)入所教育。对新收治戒毒人员进行入所教育,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场所环境,适应戒毒所生活。入所教育在完成生理脱毒后进行,时间不少于1个月。 开展戒毒法律法规、所规所纪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守则》,学习强制隔离戒毒所所规所纪。帮助戒毒人员了解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性质、目的、内容、法律效力以及在所期间的权利义务,明确矫治目标和方向。 开展卫生知识教育。组织戒毒人员学习肝炎、艾滋病、性病等传染病预防知识,学习所内集体生活所需要的卫生常识,帮助戒毒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组织队列训练,开展内务卫生和所内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增强戒毒人员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培养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意识和习惯。 (二)法律常识教育。组织戒毒人员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社会保障法等与戒毒人员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戒毒人员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对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工作的思考

对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工作的思考 曲靖市劳动教养管理所李立望《禁毒法》实施以来众多戒毒场所就如何对被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开展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或实践,但结果大都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对心理矫治的认识和定位出现偏差;其二,心理矫治体系的构建存在不足。 一、对心理矫治的认识和定位出现的偏差 目前,对强戒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在认识上存在三种误区:其一,无用论,代表观点:复吸率高,心理矫治没有用;其二,等同论,代表观点:心理矫治即教育矫治,教育矫治既是心理矫治;其三,万能论,代表观点:心理矫治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三种认识上的误区所导致的结果有三:其一,简单化,把心理测量、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或精神治疗拼凑到一起就认为是心理矫治,简单化带来的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心理测试的滥用——不考虑对象的问题种类,不考虑测试的要求,分析数据不考虑个体的整体心理状况;其二,夸大化,盲目夸大心理矫治的功能,矫正“异常心理”或“人格障碍”,就咨询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已经超出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范围;其三:表面化,将所有的违法矫治工作,包括强戒人员思想的转变、恶劣行为的改变等都认为是心理矫治,结果心理矫治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成为应付检查的表面工作。 显然,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无疑已经阻碍了心理矫治在戒毒场所的

健康发展,使得很多直接参与操作的人产生各种困惑,甚至是怀疑心理矫治的作用。笔者认为心理矫治即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是指运用心理学手段消除强戒人员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和强迫性觅药行为、排除其因毒品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过程。因此,心理矫治的范围应当属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范围,即由于吸食毒品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家庭或其他原因产生的简单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抑郁、烦躁和痛苦等,对于超出此范围的其他问题不适合使用心理矫治的技术和手段。 二、心理矫治体系的构建存在的不足 公认的戒毒治疗方案是从毒瘾形成的机制出发,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进行戒毒治疗,这种综合模式包括了脱毒、康复、后续照管三个阶段。在医学治疗体系、教育矫治体系、日常管理体系和心理矫治体系贯穿在上述模式的三个阶段当中,四个体系各司其职,共同构成戒毒治疗体系。 目前的心理矫治工作一般是并入教育矫治体系,心理矫治工作的开展效果并不乐观,一方面心理矫治工作的层次无形中被限定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最底层次,另一方面心理矫治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心理干预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构建合理的心理矫治体系势在必行。 三、如何构建合理的心理矫治体系

最新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之我见-范文文档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之我见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之我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颁布,对吸毒人员强制吸毒模式作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原有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统一为强制隔离戒毒。很多劳教所也开始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这将揭开劳教工作历史崭新的一页。笔者根据《禁毒法》及近日到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学习交流会,并结合劳教工作实际,就建立系统、科学、严格、完善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体系,谈一孔之见。 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开展之前需做的准备工作 劳教机关从1991年起承担劳教戒毒工作以来,逐步探索和总结了一套关于戒毒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戒毒矫治工作模式,有“三防”并举的防范网络建设,还有一支既专业又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队伍。这些都说明劳教机关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强制隔离戒毒毕竟有别于劳教戒毒。在执行模式,工作重点等方面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应做好以下前期准备:(一)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培养建立一支专业民警队伍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涉及医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这对管理民警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新要求,就必须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相关的知识辅导和培训,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所内外经验交流、举办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培训班等措施,提高从事强制隔离戒 毒隔离戒毒工作民警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鼓励民警将日常在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再用来指导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践,逐步培养一支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民警队伍。 (二)整合资源,抓住关键,完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各项措施 尽管劳教场所已经具备收容劳教戒毒学员条件,但强制隔离戒毒学员收容时,是未经生理脱瘾直接送交的,相比以往的劳教戒毒学员有着更为现实的不

《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 117 号 《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9月19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理,保障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以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为戒毒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戒毒治疗、心理治疗、身体康复训练和卫生、道德、法制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 第三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坚持戒毒治疗与教育康复相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原则,实现管理规范化、治疗医院化、康复多样化、帮教社会化、建设标准化。

第四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建立警务公开制度,依法接受监督。 第二章设置 第五条强制隔离戒毒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臵。 强制隔离戒毒所由公安机关提出设臵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分别审核同意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公安部备案。 第六条强制隔离戒毒所机构名称为XX省(自治区、直辖市)、XX市(县、区、旗)强制隔离戒毒所。 同级人民政府设臵有司法行政部门管理的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公安机关管理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名称为XX省(自治区、直辖市)、XX市(县、区、旗)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 第七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规范。建设方案,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 第八条强制隔离戒毒所设所长一人,副所长二至四人,必要时可设臵政治委员或教导员。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工作需要设臵相应的机构,配备相应数量的管教、监控、巡视、医护、技术、财会等民警和工勤人员,落实岗位责任。 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女民警。

我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我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 会 篇一:戒毒心得体会 篇一:参观戒毒所心得体会 参观 戒毒所心得体会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 情参加了这次xx市戒毒所谈心之旅,感触良多,从小一直被灌输了远离毒品这些铁律,“毒 品”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字眼,当真正探访到这些吸毒人员才知道其意义。 其实毒品并非是 “毒性药品”的简称。它是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 的药品。吸毒——这一丑恶现象带来的危害真是数也数不清!主要对人体与身心的危害在于 毒品作用于人体,使其体能产生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

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 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戒断反应,使人感到痛苦万分。 初次接触谈心对象 的我,一开始心怀芥蒂,因为觉得他不愿和我交流他人生中那段痛心疾首的灰暗岁月。但令 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不但愿意而且还主动与我交谈。尽管我的问话只有简单几句,但他并没 有敷衍我,这使我觉得他的心是非常坦诚的,生活对于他是阳光的、有希望的。从与我交流 的那个学员看来,了解到大部分吸毒的原因几乎都一样:出于对毒品的好奇和所谓“朋友” 的误导,从而使得他们心中那道防线坍塌了,最终走上了吸毒的道路。他们是吸毒者、违法 者更是受害者,只是在不经意间就成了毒品的奴隶。 他们渴望袒露出自 己的心声,他们对自己的所为,对亲人、家庭、社会都抱有深深的悔意。面对强戒所提供的 改造机会,他们表示要痛改前非,重塑人生。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在他们回 归社会之时,用我们宽阔的胸怀来关爱他们,相信他们,接纳他们。面对这一特殊人群,我

认为这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为了我们,为了他们,更为了我们和谐社会的大家庭,全社会 必须共同努力。 另外,由于我谈心 的学员已经来了戒毒所三次,说明他的意志不够坚定,但心里很希望能戒掉,为家人和自己 负责。自愿戒毒的复有率之所以很高,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有些原因是内在的;同时,在参观 戒毒所的过程中,其作用是涉及对戒毒者的行为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当然,对于吸毒者也不 应当一味的强制.对于 确有戒毒愿望的吸毒者应当鼓励他们进行戒毒,关键是要强化鉴别和入院批准程序,并加强自 愿戒毒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完善戒毒技术;对于吸毒成瘾而又对社会具有危害性的吸毒者应当 坚决予以强制戒毒,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毒品需求.现实 说明,对吸毒成瘾者戒毒必须依赖严格 和规范的管理,综合的教育,科学的治疗,社会监督和服务,只有采取系统的戒毒模式,才能使 吸毒者戒除毒瘾,获得康复并回归社会,同时,也才能使吸毒者矫正不良思想和行为恶习,成为 守法公民.在我国社会帮教,监督和善后辅导尚未制度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探索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探索 内容摘要: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与劳教戒毒管理工作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较大的区别。本文详细阐明了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原则和基本要求,提出了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诊断评估体系和做好“三个延伸”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探索 随着《禁毒法》的实施,劳教戒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取而代之,我国现有的戒毒资源实现了一次大的整合。我所依托比较完备的管理、教育、生活设施,对吸毒者进行有效管理、教育、戒治的优势,成为了四川省首批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强戒所),接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对强戒人员实行专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以往的劳教戒毒管理模式,探索新形势下的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模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谈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及原则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是强戒所依法对强戒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生理脱毒和心理治疗,实施道德和法制教育,开展康复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强戒人员戒除毒瘾、重返社会的执法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对吸毒人员提供相对封闭的空间和区域予以隔离,在安全稳定的隔离环境中,对吸毒人员开展有计划的生理、心理治疗,最终达到帮助他们戒除毒瘾的终极目的。 强戒人员管理的任务,总的来说,就是根据《禁毒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维护强戒所的正常秩序,为强戒人员提供矫治和康复的必要条件,促成强戒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综合矫治、科学戒毒、关怀救助的原则。 二、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根据《禁毒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强制隔离戒毒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二个方面。 (一)依法收治,体现管理的法制化 要严格按照《禁毒法》和国务院《戒毒条例》规定的条件、程序做好强戒人员的收治工作,对强戒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和入所安全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强戒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好强戒人员身心健康状况、戒毒反应、依赖程度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测评,作出毒品依赖情况的初步判断,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因此,这是戒毒的前提和基础,要使法治贯穿管理工作的始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应按以下条件和程序进行收治工作。 ⒈收治强戒人员必须具备县以上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一式二份以及强戒人员社会关系表。 ⒉收治强戒人员必须经过医院体检和HIV快速检测,对体检合格和基本合格的予以收治,体检不合格的不予收治。 ⒊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收治: ①未满16周岁及已满65周岁的; ②精神病人、严重病患者; ③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 ④其他不适宜强制隔离戒毒的。 ⒋强戒人员入所时,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收缴现金和违禁品,对其他不宜持有的物品由所在单位代管。 ⒌强戒人员入所后,应及时填写《强戒人员入所登记表》等各类表簿册,建立强制戒毒人员档案。 (二)规范管理,体现管理的强制性

关于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行 规范管理分别管理的思考 ——邵虎自2008年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施以来,司法劳教所便加挂了牌子——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由此,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便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开始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相比劳教人员而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其身份的特殊性,这对长期从事劳教工作的警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就目前我所实际而言,少数学员为之前的劳教戒毒人员,现在换了一种身份,实则为吸毒成瘾人员。《禁毒法》实施至今,包括《戒毒条例》(国务院597号令)及《贵州省禁毒条例》均没有配套制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诊断评估办法”。各省(市、区)、各强制隔离戒毒所评估办法不一,这给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带来了很大困难,《戒毒条例》第五章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被责令接受社区康复的人员拒绝接受社区康复或者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并再次吸食、注射毒品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强制隔离戒毒不得提前解除。目前问题集中在:生病、违规违纪受处分、逃避必要的生产劳动以及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学员身上,而后者最为严重,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增多。解决和处理这些学员的问题是关键。

现各地都没有明确指示如何诊断评估,执行机关和决定机关不是同一机关,评估材料的报送和审批紧靠双方协调,随意性较大。一次或二次戒毒人员都有可能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这给场所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就我所而言,由于地域的特殊性,自2011年6月26日《戒毒条例》(国务院597号令)颁布实施后,收治二次以上戒毒人员比例较高,老、弱、病、残学员增多,加之一次戒毒人员多数为曾经在公安强戒所戒过毒,多数学员签有社区康复协议。再则80、90后学员收治明显增多,而这些学员年轻气盛,多为独生子女或单亲家庭,性格偏执,易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严重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以我为中心,钻牛角尖,易走极端。而我们的“首要标准”是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率,场所职能是维护稳定,确保“四防”,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促经济发展,这就要让学员快乐戒治,快乐生活,尽量避免警教矛盾,努力构建警教和谐。 我所即将面临大多数戒毒学员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会使部分学员没有了戒治动力、没有了希望。纪律和秩序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不及早进行规范管理,分别管理,主动出击,将会导致被动的局面。当前的形势是只要有一名学员(《戒毒条例》第五章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没有得到提前解除,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说服不了学员,工作会被动或部分失控,影响管教也影响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