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学校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于学校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于学校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于学校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

一、机构改革是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基础

学院各级各类机构是内部治理的载体,是深化改革的传送带,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通道。因此,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首要任务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就必须优先推进机构改革。

学院共设置学院办公室(校友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招生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学科研部、后勤保障部、财务部、资产管理部(实验设备管理中心)、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民办教育研究中心)、思政部以及八个教学系,其中行政管理部门共19个,教学系部共9个。从结构完整性方面看,相比同类本科院校,结构设置已基本齐全,但尚缺少高教研究中心、质量与评估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等机构。因此,对于机构改革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否考虑成立高教研究中心(兼质量与评估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功能、将“民办教育研究中心”整合进来,也可以将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纳入中心管理。主要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本科教学评估、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等工作;推进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为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提供资讯;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常态化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

(二)是否可以将人力资源中心从学院办公室独立出来,与“教师发展中心”进行整合,负责各类人员的选拔、聘用、管理、调配、聘任及考核,加强薪酬福利机制管理规划,建立有序的人才引进、开发、培养和退出机制。

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及相应政策是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

院系二级管理是学院最核心的管理模式,要将二级管理落到实处,关键的是要明确系部或职能部门与上下左右的关系,清晰责权利,调动积极性,提高执行力。对于学院目前的管理体制机制,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院规模日益增大,随着转型发展的深入,学院对核心部门的管理水平以及执行力的要求随之提高,在此背景下,核心部门的科级岗位必须充实,夯实基层管理机构,这样才能将各项工作指标逐级落实,为各部门的负责人松绑,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

(二)健全学院管理制度,细化管理章程,优化工作流程,加强过程管理。学院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将通过推进各类项目和教学活动逐步实施;为确保所有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将所有目标细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并将之下达到各职能部门,最终都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明晰的管理细则、科学的工作流程作为保障而达成目标。

基于以上思考,教学科研部将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基于人少岗多的现实,教学科研部将部分岗位职责化整为零,按照业务关联度进行重新分配,平衡工作量,降低管理难度、提升效率。

第二,基于目前无法设置科级岗位的情况下,教学科研部将参考各高校教务处的做法并综合实际管理,设立若干科室,并尝试着各指定一人担任科长角色,培养其综合管理能力。

第三,要求各岗位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出台管理细则,明确管理流程,优化办事程序。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

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对油田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油田公司全面深化改 革的几点建议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对油田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建议“凛冬降至”本轮油价低迷短期内很难结束,目前,石油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压力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冷静面对低油价带来的行业调整,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低油价时代实现稳健发展。 企业要生存就要发展,要发展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以适应当前的严峻形势。纵观历史,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国有经过改革脱困、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加强管理等一系列积极探索,国有经济呈现出较强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如今,在严酷形势下的油田公司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摆脱当前的困境,顺利度过石油行业的“寒冬期”。我认为,改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往的制度在实施的时候,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重复、冗余的现象,很多机关、部门交叉的管理往往造成了管理周期延长,使部分方案得不到落实。施行简政放权,将权力逐级下放到基层单位,充分发挥基层的管理者作用,依靠基层干部员工开展好各项工作。机关、部门多从服务、监督、指导的角度工作。让改革渗透到到每隔工作细节、每个工作流程,这样的改革才能深入、这样的改革才能有效。 二、放弃一些大项目,减少或者暂缓高投入、高风险的勘探投资,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企业基础设施的改造上来,立足于现有资

源,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以降低原油生产成本为目标,实现企业亏损最小化。 三、保障一线员工的收入,严格实施按劳分配。纵观企业发展的历史无一不告诫我们,基层员工是企业基石。一线员工数量多,在创造价值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稳定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企业是员工依托。企业兴、员工兴,企业衰则员工衰。我们广大油田公司员工应该始终把企业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结合,作为公司,要保证一线员工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才能做到员工与企业同艰辛、共患难,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把成本管控作为最主要经营内容。生产企业的最终目标永远是实现效益最大化。在油价低迷的时期,我们更要把效益作为主题,紧紧围绕企业效益这个中心思想,大力开展单井生产成本核算工作,确定单井效益最大化的临界值,低产单井关井,保障潜力井的投资,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确保企业效益。 五、放眼于未来,着手于现在,积极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发挥内部员工的巨大潜力,科学的推行劳务输出制度,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在同行业中树立自身的形象。 从油气市场发展的历史看,油价波动是常态。从发展的角度看,当前虽然国际油价低迷,但油价反弹的可能性并非没有。如果我们能够在油价反弹之前深化改革,将公司的油气发展机制理顺,待他日油价上扬,届时国内强大的油气供应能力发挥作用了,公司

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控制程序.doc

文件控制程序1 目的 对与学校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部门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学校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及资料(包括印刷版本和电子版本)的控制。 3 职责 3.1 校办为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正并监督实施。 3.2 党委书记兼校长职责 党委书记兼校长负责批准、发布《管理手册》。 3.3 管理者代表职责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管理手册》,批准、发布程序文件。 3.4 分管校领导职责 分管校领导负责审核相关程序文件,批准相关作业指导书。 3.5 校办职责 负责本校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包括登记、发放与管理。负责管理与学校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3.6 规划部职责 负责组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 3.7 各部门职责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文件包括作业文件的编制(含

修改)、整理、收集和归档等;各部门贯标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审核本部门作业指导书。 4 工作程序 4.1 文件分类及管理 4.1.1 《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由校办管理。 4.1.2 作业指导书中的规章制度、岗位说明书、操作规程,由各相关部门自行保管。 4.1.3 外来文件,包括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由校办统一发放和回收控制。 各类文件之间的关系见《管理手册》4.2。 4.2 文件的编号规则(标识方法) 4.2.1 《管理手册》编号 CQWU/SC—2003 4.2.2 程序文件编号 由规划部(贯标办)在编制《管理手册》时,统一编号,详见《管理手册》附录一:《程序文件清单》。文件编号格式如下: CQWU/CX□□-2003 程序文件序号 4.2.3 作业指导书编号 CQWU/×××/ZY□□□ 部门代码作业指导书序号 4.2.4 记录编号 4.2.4.1 程序文件产生的记录编号详见《记录控制程序》。 4.2.4.2 作业指导书产生的记录编号详见《记录控制程序》。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1.doc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1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使我校尽快建成一所合格的本科院校,并具备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后劲,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人[1999]16号)、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人发[2000]59号)、河北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冀教[1999]9号)、河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冀政[2000]23号)等文件精神,参照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第一、二聘期改革的实践经验,在进一步深入调研、反复测算与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建立符合我校特点、有利于人员结构整体优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我校办学规模、质量、结

构、效益协调发展。按照绩效优先,体现公平的原则,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二)基本思路 总体思路: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和岗位管理,用岗位职责规范和引导广大教职工努力工作,以尽快实现使我校建成一所合格的本科院校的目标;加大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将岗位津贴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公司、校医院的改革,建立更趋合理的运行机制。 用人制度改革要促进校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加强编制管 理,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学科建设需要设置岗位,定编定岗定责;实行全员聘任,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管理;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 在执行现行工资体制的前提下推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津贴分配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后勤改革要转换运行机制,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体制,模拟企业管理运行模式,充分挖潜,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 二、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和推行岗位聘任制度。根据我校发展战略和教学科研、教辅、管理等工作的需要设置各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和聘任期限,按照规定程序对各级各类

高校人事制度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按照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国高等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人才工作组织领导体制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抓手不断强化,人才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转换高校用人分配机制,不断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我认为,当前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着重研究和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求得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一、增强用人机制活力,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 推进教师聘任制是《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规定,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迫切要求,符合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关系高校改革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问题。 当前,高校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的时机更为有利。一是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带动下和2000年教育部与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下,一批高校开展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薪酬制度改革的力度,探索建立了以国家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业绩奖励等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高校教师的经济待遇有了明显改善,增强了高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二是在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扩招的大背景下,多数高校教师数量相对短缺,在这种形势下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学校人员调动分流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利于高校转换教师任用机制时的平稳推进。三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和上海、北京等一些地方高校进行的教师聘任制的改革尝试和探索,为整体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四是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单位整体或局部改革逐步完善,为加快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营造了较为有利的人事政策环境。 2003年以来,教育部在认真总结前几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调研直属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吸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新的成果,加快了对推进直属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步伐与进程。“建立学术生涯早期的竞争淘汰与晚期的职业保护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向优秀学术人才进行政策倾斜”、“推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行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聘任管理重心下移”、“教师聘任工作中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淡化资格评审,强化岗位聘任”、“推进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思路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词和主要内容。 由教师任命制转向教师聘任制,最终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这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过程。当前阶段,教师聘任制改革应重点突出以下七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教师聘任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师任用管理上的封闭性,建立起面向社会开放的教师管理系统。开放式的教师管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起校外人员通过平等竞争进入高校的通道;(2)实行校内外相结合的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增强了学术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3)改善学缘结构,逐步减少直接选留本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实现新聘教授、副教授有在校外工作、学习的经历;(4)通过推进人事代理制度,淡化了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行政隶属和人身依附关系。

关于公司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市场拓展生产经营关爱员工等建议及意见

关于公司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市场拓展、生产经营、 关爱员工等建议及意见 2014年以来,面对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和市场需求不旺、通信行业价格下降的严峻考验,公司领导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坚持稳健经营的战略思路,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着力强 化内部管理,切实改善民生,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保持 了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全面加强内部管控,化解经营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2014年国内经济形势低迷,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在经济严冬面前,在2015年建议压缩管理岗位和工勤人员, 严格控制各项非生产性支出,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细化成本管理和成本考核,有力地促进各部门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充分发挥公司优势大力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途径,对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和全年各项工作重点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上来。特别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各部门员工客观讲形势、重点讲责任、关键讲措施,鼓舞广大员工敢于直面挑战,积极应对困难形势。 三、安全思想教育扎实有效,常抓不懈。公司各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效益第二、生产第三”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以强化员工安全

意识为根本,以规范员工安全行为为重点,以构建特色班组安全文化为核心,将安全思想教育渗透到员工日常行为和活动之中,实现了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 四、抓创新,求突破,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领导任期制、聘任制和公推直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此外,各单部门“提效增能”为目标,在初级管理岗位竞聘和中层领导分流调整机制创新,减轻企业运营成本,也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和谐企业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知行合一,企业文化日臻完善。广泛开展“四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意识。优推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促进员工思想升华,调动员工积极性。 强化载体创新,群团工作日益活跃。广泛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六、要以良好精神状态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多年来,我们经历市场拓展低谷的考验,在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我们有能力、有办法应对各项困难和挑战;信心源自于员工队伍的过硬。在“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指引和熏陶下,培养造就了一支精诚团结、能打硬仗、作风顽强的员工队伍,这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最根本的法宝。

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一个组织(学校)为了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经过质量策划而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几个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过程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来实现,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又是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 质量管理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质量管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第二,质量管理体系以文件为基础。质量管理体系是ISO9000标准的要求而建立的一个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内为了让员工理解与执行,对外则向顾客和相关方展示与沟通。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来规范、具体化和沟通各项质量活动,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质量职责,促使每个员工把保证和提高质量看成是自己的责任。第三,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来实现的。第四,质量管理体系是不断改进的。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一个组织的质量持续提高。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和组织发展的需要,质量管理体系也应更改相应的过程和内容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第五,质量管理体系贵在实施。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要克服当前普遍存在的文件规定和实际实施“两层皮”的问题。这一问题来源于

文件编制者没有充分考虑到操作的可行性并跟踪实际运行情况,这就属于“先天不足”;在实施中,由于内部沟通不够,对不可操作的文件没有信息反馈,致使“两层皮”问题长期存在,这属于“后天失调”。体系建立后贵在实施,并持之以恒。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为了保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新的路子、解决新的问题,我校决定进一步实行内部体制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可持续人才为目的,通过运用正确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资激励手段,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多能少、充满活力、激励向上的运行机制,进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二、改革的内容 1、实行“四定”、“四制” “四定”:定规模、定编制、定岗位、定工作量主管领导及校长负责,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 2、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好考核原则和考核基本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客观公正,避免感情用事。 3、实行教职工聘任制

在“定岗位”、“定编制”的基础上,实行教职工择优上岗 要制定好“聘任制方案”明确聘任条件、规定聘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采取“自荐”“聘任”的办法层层聘任。做到学科配套,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教育骨干队伍,进而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4、实行绩效工资制 在“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的基础上,实行校内绩效工资制。 校内结构工资包括四个部分:基础工资、课时(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 实行绩效工资制既要解决干多干少都一样,也要解决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问题。要结合教职工的师德水平及工作态度,工作实绩拉开档次,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三、措施 “四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教职工绩效工资制。 1、完善校长负责制 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免。校长要明确自已的权利和职责。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发挥教职工的民主权利。

转型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与思考

65 2012年 Vol.27 No.9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2-08-20 作者简介:杨 勇(1972-),男,福建平潭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高校行政管理方向的研究。 一、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这些年,虽然国家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先后出台高校人事制度改革、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等,促使高校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传统下形成的弊端依然存在,严重束缚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依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主体性和自主发展规划分析 1.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办学潜力不能发挥。从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进程来看,各个高校之间表现出高度的同一性:当精简机构时,大家都精简,而且都能成功地控制在20个以下;说要成立学院,一下子又成立了很多学院;说要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又都忙于将后勤与学校剥离。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政府的主导下一块一块地进行,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制约高校发展的种种障碍,使高校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高校的活力,但这样的改革未免有点支离破碎,不能形成一个完整体系。高校尚未表现出一个法人实体所应有的作为,政府也未把高校看作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这就导致高校丧失了自主发展的意识,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使改革变成一种被动的任务,而非主动的探索。 2.高校发展缺乏长远目标及战略规划。政府直接插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具体改革,并且通过各项行政手段零敲碎打的进行,使高校的发展缺乏长远目标及战略规划。因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是为高校发展服务,因此高校的长远目标与战略规划在高校的发展中应处于首位。许多高校在政府规划下,看上去都有了自己的目标与规划,如把高校办成一流高校这样的目标等,但这种规划适应的是政府的行政规划,而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律,行政任务使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造成了高校办社会的格局,形成了单一、封闭的办学模式,缺乏与本校相适应的长远目标与规划。 (二)高校内部管理的权限分工和机构设置分析 1.高校的党政关系一直未能理顺。1998年《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这种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责任制度,是结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具有特色代表性的教育法,实际上非常适合在各大高校实行。但是这项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内涵认识不足,思路不够清晰,出现了部分院校党政关系未能理顺,由于个人利益的冲突导致许多不良因素出现,种种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面作风,给高校校长书记带来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严重影响了学校在学生、家长心目 中的形象。 2.高校泛行政化、官僚化严重,行政机构、人员冗余。高校所有的建设都由国家付费,建立了学校附属的各个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等。这些机构的管理等方面都和高校有着直接的联系,与社会上的相应机构出现了脱钩的现象,学校任何附属的一个小机构的行政、人员等都非常的受限制,形成了近似于官僚化的管理体制,这也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法》的真正实行。 (三)高校内部管理的运行机制分析 1.校院(系)二级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学校管理重心还没有真正下移,学院(系)一级应该承担的职能与学校一级应该承担的职能还缺乏科学的划分模式。 2.高校管理模式单一,管理观念、手段陈旧,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目前高校的管理还主要以人充当管理信息载体和传递渠道,部门之间、整个高校内部缺乏动态电子信息的管理和传递,造成信息滞留或者传递效率低下。许多高校虽然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但由于管理人员管理观念没有更新,信息技术管理技能没有提高,常常不能物尽其用,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而制约了高校的全面发展。 二、进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的需要 (一)从外部环境着眼 1.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重新启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在知识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个中国开始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这一社会转型,已经或正在广泛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经济的全球化使高校不仅要面临来自国内的竞争压力,同时必须立足于国际教育市场,参与到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这对我们刚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的高等教育管理来说,自然是一场新的挑战。英国教育管理专家托尼·布什认为:“教育机构的工作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管理质量是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必然就要求高校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活力与竞争力,更好为社会、国家服务。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是一个古今流传的理念。在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和谐社会” 转型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杨 勇 (闽江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从高校主体性和自主发展规划、内部管理的权限分工和机构设置、内部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高校内部各项激励和保障制度完善四个方面分析,指出了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并对其成因做了初步的分析。并以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提出进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转型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09-0065-02

“校长负责制”——我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推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 田家寨九年制学校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 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 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进一步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自此,“校长负责制”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并收到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从理论上讲,“校长负责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应按有关规定行使 职权、履行职责,并代表政府承担管理学校的全部责任。校长对学 校的各项工作,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应当全面负责。与 中小学校长的职务和责任相一致的是校长应该拥有相应的权力,我 国中小学校长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等。 2、党组织保证监督。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的职能由过去的直接领导转变为对学校工作的保证监督,也即保证监督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落实,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学 校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3、教职工民主管理。校长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是建立在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的,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作用是校长 负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应该建立和

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的职责是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各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设,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 由此可见,我国的“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数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其中,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学校党组织对学校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并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但是“校长负责制”在某些方面,如校长权力过于集中,教职工代表大会未明确授权参与何种决策,社会组织及学生家长更无权过问学校内部管理事务等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实行“校长负责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借鉴吸收国外的经验尤其是“校本管理”的经验来逐步完善“校长负责制”。 三、比较与借鉴:“校本管理”的启示 “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都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实质是对过去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学校实施过多“外控”管理的一种矫正。通过权力的下放;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从而能够根据本校实际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快速的处理,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这正是他们改革的目的所在,也是二者的共同之处。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在“校本管理”中,权力下放至由校长、教师、社区人士、家长及学生组成的学校董事会或学校理事会手里,由他们来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而在“校长

结合企业实际,你对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认识、想法或建议

结合企业实际,你对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认识、想法或建议——锐意改革,积极进取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促进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国有企业的发展问题也日益凸现,如何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与发展,成为今天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组织学习股份公司《李长进董事长、戴和根总裁在股份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暨全面深化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和精神,电务公司积极查找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努力发现企业存在的缺陷和问题,通过讨论认为电务公司在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方面还有些力不从心;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式面前,公司的营销能力也面临着巨大考验;安全质量控制和企业风险控制方面依旧存在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是阻碍企业做优做强的绊脚石,要想踢开这些绊脚石,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改革。纵观企业企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始终伴随和推动着企业不断发展,历史和事实告诉我们,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特别是当前的严峻形势下,改革是更是唯一出路,深化企业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改革的探索没有止境。深化企业改革,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正确的任务和目标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可以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依据,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所在。我们国有企业改革在进入第三阶段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阶段,才从单纯的扩权让利转变为制度创新,才有可能实现改革的目标。而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又都是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的。 二、要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功能和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完成国家计划的基层组织,因此它的经营内容和经营范围几乎是无所不包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国有企业则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缺陷、实现某些社会政策目标的手段。这就决定国有企业成功必须处理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也就要把国有经济原来在国民经济中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办公室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事关科教兴镇、科教兴校的大事。依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进行,全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望各单位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教,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努力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教育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目标任务 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以能上能下为主的干部管理机制;实施岗位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建立以人员能进能出为主的用人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实行合同管理,建立依法治教的运行机制。 三、改革内容 1、实行校长负责制。 实施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搞活

内部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就是把更大的权力赋予校长,真正体现校长的法人地位。校长依法享有行使班子组阁权、教职工聘任权、经费使用权、教育教学管理权的权力。这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更是一份信任。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 2、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 首先严格认真核定岗位。一年一核,动态管理。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实行岗位总额控制,不准随意增岗、扩岗。在核实教职工岗位的同时,要严格按规定科学合理设置学校领导职数和内部工作机构,从有利于教学出发,减少非教学人员,保证第一线教师。要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所占教职工比例,特别是工勤人员要严格控制,不得超设、超占岗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党、团、工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按照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的原则相互兼职,校级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必须按要求代好相应的课程。 其次,严格认真搞好综合考评。综合考评是实施全员聘用制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教职工聘任资格条件、年度考核、目标量化管理考评和奖励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分类排队,由高到低,实行择优聘任。坚持原则,坚持标准,实事求是,民主公开,以充分的原始材料为依据,已形成的历史资料不能变动。要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个人,不能感情用事,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更不能借机打击报复。对教职工的综合考评结果,要与教职工本人见面,并张榜公布。 其三,严格按程序搞好聘任工作。评聘小组制定方案、公布岗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本文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概念界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高校内部权力配置、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对策以及国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与启示六个方面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研究进行了评析。认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各高校应该在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阶段,明确发展路径与方案,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标签: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对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高校来说,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管理的改革相对滞后。国家对高教领域的改革经历了由试点到深化的几个阶段,内部管理体制的效果逐步显现,针对改革实践,学者们在改革政策推进、高校内部权力运行与监督机制、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但政府与高校必须相互协调,促进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一、高校內部管理体制概念界定 有学者[1]认为,高校管理体制是指各种与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系的组织制度体系,可分为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属于高校管理的微观管理体制。还有学者[2]认为高校内部管理应包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部分内容,管理体制是指学校的内部组织系统及其构建的原则与功能规定;运作机制指保证高校内部主要工作的目标有效运作的基本程序与手段。也有学者[3]认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核心制度管理,是高校运行的内在基础,包括领导体制、内部人事制度、内部财务管理和分配制度等。学者们主要聚焦于内部微观管理、领导体制、组织机构设置及责权分配、各种相关管理制度等内容。 由上述来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指高等教育活动中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结构、机构设置,涉及高校内部的权力分配、职责分工、运行方式等一系列重要方面,关键的是建立高校内部行政权与学术权协调的运行机制。 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回顾 我国原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革,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相关管理体制也越来越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经过文献研究梳理发现,国家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与探索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学校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目标

一、质量总目标 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四个一流”,“五种能力”,把学校建成浙南地区知名学校。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形象端庄、学生欢迎、家长信赖。 实现一流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特长 得以成分培养,文明程度明显高于同龄人。 达到一流的管理水平: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凭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竞争的 机制激励人、用科学管理塑造人,达到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规范,使校园育人环境 整洁优美。 培育素质一流的公民: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世纪公民,崇高热烈的爱国 情感,面向世界的思维习惯,挑战未来的能力基础,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人文 精神。 五种能力:是非判断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合作协调能力; 身心承受能力。 二、近期质量目标 教师队伍:教师的学历合格率100%,有35%以上的教师超学历,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学校教师每年发表省级报刊杂志的文章达到5篇,并以每年2篇的数量递增;在三年内县 级教坛新秀或中高级教师职务的比例达到70%。 教育质量:参加全县统考,优秀率达到70%,及格率达到98%以上,学生的操行合格率为100%,犯罪率为0。初中毕业生的普高和重点高的升学能力的平均水平达到全县第一。 学校管理:探索ISO9001:2000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管理实践,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所有工作的文件化管理,实现百分之百的内外沟通,实现合理考评。 校园文化:管理理念系统化,编制教育手册;CI计划的全面策划,有效使用,树立新星的社会形象;校报校刊的精心编撰,扩大学校的内外交流;学校在显目位置设置固定的教育性 文字,激励全体新星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三年内,达到全县第一。依托浙江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新星校园网,实现计算机进入每个教室和每个办公室。 特长办学:学校以养成教育方案为核心的德育工作、青少年科技教育、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假期夏令营成为新星学校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中期质量目标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方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为了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工作争创一流水平,根据县委、县政府(1996)40号文件《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精神,我校决定继续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制”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优化教师队伍,严格学生管理为重点,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和谐的内部运行机制,设岗定编,以岗聘用,岗位目标,职责明确,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创造团结、严谨、协调、奋进的管理氛围和幽雅、文明、活泼、向上的育人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是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是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做到合理设岗,满负荷工作,提高全员工作效率。 四是坚持优质优酬,优绩优酬,优师优酬,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改革的内容 1、校内结构工资制 校内结构工资制是指把校内上岗的每位教职员工的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进行发放的制度。旨在以工作实绩拉开工资档次,奖优罚劣,优师优酬,优绩优酬,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工资结构与档次:教职工工资分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原档案工资三种类型,凡上岗人员的工资分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发放。 档案工资:指教职工工资表中应发工资总额。 固定工资:指每人档案工资总额减去一定数目为本人的固定工资。 绩效工资:每人扣出部分加学校投入部分为绩效工资月平均额(学校投入部分:教辅人员是教师的70%--80%)。学校按照综合量化考核成绩

纪委深化改革的成效、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纪委深化改革的成效、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 议 纪委深化改革的成效、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今年以来,X区纪委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立足“三转”,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任务,探索有效管用的方式方法,切实转变作风,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真正使纪检监察工作体现纪律特色,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彰显从严治党要求。 一、深化改革的成效、亮点 厘清职责定位,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X区纪委进一步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回归党章要求,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认清“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本质内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用好纪律和规矩这把尺子。一是编印并发放《党纪处分条例》、《廉洁从政规定摘编》“口袋书”、《学思践悟汇编》等XXXX余本,全面唤醒全体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自觉;二是注重以案说纪,对XXX名新任、交流的干部进行集中廉政谈话,组织领导干部传阅《忏悔录》,到自治区廉政警示教育中心、X 监狱等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增强党纪党规震慑力;三是开通“X区廉政在线”微信公众平台,将党纪廉政知识传播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党员干部群众的生活之中,倡导良好社会新风。四是“咬耳朵扯袖子”强化节日纪律教育,开启正风肃纪“节点模式”。X区纪委在重大节假日前和中考、高考时段下发提醒通知,并发送廉政短信万余条,亮明纪律要求,为党员干部“提个醒”,防止犯错,周期性传递遵守纪律的信号,推动党员干部绷紧纪律这根弦。 创新监督方式,遏制腐败蔓延势头。X区纪委畅通信访监督举报渠道,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布下天罗地网,使那些无视纪律要求,不收手不收敛的党员干部无处遁形。一是建立“四风”问题“随手拍”平台,群众通过点击微信公众号上的投诉举报菜单,即可随时随地对身边的“四风”问题录音、拍照、录像,进行投诉举报,后台维护人员接到投诉后快查快办,严肃问责。平台建立以来已答复办理群众投诉举报XX件。二是建立公务车辆信息档案,联合交警部门,借助公安智能监控、智能交通系统科学监控,不定时对节假日期间我区各部门、单位公车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三是进一步促进社会监督,借助公众舆论平台,对作风问题严格问责问效问速,让作风得到转变,为群众切实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今年以来,X区纪委开播“X政情民意直通车”电视问政节目三期,用电视问政栏目带出干部队伍求真务实、言出必践的良好作风。 强化执纪刚性,让法规制度落地生根。一是转变执纪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