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第五章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一、单项选择题

1. 计算自重应力时,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一般采用C。

(A) 天然重度(B) 饱和重度(C) 有效重度

2. 只有才能引起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变形。B

(A) 基底压力(B) 基底附加压力(C) 有效自重应力

3. 某建筑场地的土层分布均匀,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m深处,第一层杂填土厚1.5m,γ=17kN/m3,第二

层粉质粘土厚4m,γ=19kN/m3,第三层淤泥质粘土厚8m,γ=18kN/m3,第四层粉土厚8m,γ=19.5kN/m3,第五层砂岩(透水)未钻穿,则第四层底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为______。

(A) 299kPa (B) 310kPa (C) 206.5kPa (D) 406.5kPa

4. 在基底总压力不变时,增大基础埋深对基底以下土中应力分布的影响是_______。B

(A) 土中应力增大(B) 土中应力减小(C) 土中应力不变(D) 两者没有联系

5. 一矩形基础,短边b=3m,长边l=4m ,在长边方向作用一偏心荷载F+G=1200kN 。试问当p min=0

时,最大压应力为。c

(A) 120 kN/m2(B) 150 kN/m2(C) 200 kN/m2

6. 有一基础埋置深度d=1.5m ,建筑物荷载及基础和台阶土重传至基底总应力为100 kN/m2,若基底

以上土的重度为18 kN/m2,基底以下土的重度为17 kN/m2,地下水位在基底处,则基底竖向附加压力是A。

(A) 73 kN/m2(B) 74.5 kN/m2(C) 88.75 kN/m2

7. 在砂土地基上施加一无穷均布的填土,填土厚2m ,重度为16kN/m3,砂土的重度为18kN/m3,地

下水位在地表处,则5m深度处作用在骨架上的竖向应力为C。

(A) 40 kN/m2(B) 32 kN/m2(C) 72 kN/m2

8. 有一个宽度为3m的条形基础,在基底平面上作出用着中心荷载F=240kN/m及力矩M=100kN?m/m 。

试问压力较小一侧基础边的底面与地基之间会不会脱开? A

(A) p min>0 (B) p min=0 (C) 脱开

9. 地下水位突然从基础底面处下降3m,试问对土中的应力有何影响? c

(A) 没有影响(B) 应力减小(C) 应力增加

10. 甲乙两个基础的l/b相同,且基底平均附加压力相同,但它们的宽度不同,b甲>b乙,基底下3m深

处的应力关系为。B

(A) σz(甲)=σz(乙)(B) σz(甲)>σz(乙)(C) σz(甲)<σz(乙)

11. 当地基中附加应力曲线为矩形时,则地面荷载的形式为。C

(A) 条形均布荷载(B) 矩形均布荷载(C) 无穷均布荷载

12. 有一独立基础,在允许荷载作用下,基底各点的沉降都相等,则作用在基底的反力分布应该是B。

(A) 各点应力相等的矩形分布

(B) 中间小、边缘大的马鞍分布

(C) 中间大、边缘小的钟形分布

13. 当地下水位从基础底面处上升到地表面,对有效压力有何影响? B

(A) 有效应力增加(B) 有效应力减小(C) 有效应力不变

二、问答题

1. 什么是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附加应力大小与何有关?

2. 简述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3. 基底压力的计算有何实用意义?列举影响基底压力分布的各因素。

4. 附加应力在地基中的传播、扩散有何规律?目前附加应力计算的依据是什么?附加应力计算有那些

假设条件?

5. 怎样计算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内任意点的附加应力?

6.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地表沉降有无影响?为什么?

三、计算题

1. 某建筑物基础埋深3m,地基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建筑物自重在粘土层顶面和底面的附加应力如图,

求:(1)未开挖时的粘土层顶面和底面的原始有效应力;

(2)建筑物完工后在粘土层顶面和底面的有效应力。

2. 如图所示为边长是a 的正方形竖向均布荷载0P 角点下0.2/=a z 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为084.0=A K ,已知kPa 2000=P ,求图b 中等腰直角三角形c 点下0.2/=a z 深度处在均布荷载02P P =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z σ。

3. 如图所示,条形基础上作用均布荷载kPa 1000=p ,A 、B 两点下4m 处的附加应力分别为kPa 9.54=zA σ、kPa 9.40=zB σ,求D 、C 点下4m 处的附加应力zC σ和zD σ。(不用查表)

4. 如图所示,求:

(1)当0=?h 时,a a -截面的有效应力;

(2)当cm 10=?h 时,a a -截面处的有效应力。在图中绘出作用在A 单元体上的两种体积力(标

明大小和方向);

(3)在图中绘出有效自重应力沿土样高度的分布;

(4)当发生流沙时,h ?应为多大?(砂土样3kN/m 20=sat γ)

5. 已知某均布受荷面积如图所示,求深度10m 处A 点与O 点的竖向附加应力的比值。

6. 如图所示,

(1)计算并绘制自重应力分布图;

(2)如上部荷载和基础总重为50000kN ,基础底面尺寸为m 15m 40?,求基底附加压力为0的点

的位置。

7. 按如图所示的资料,计算并绘出地基土的自重应力沿深度分布的曲线。当地下水位从 1.70m 降到-1.80m 时,自重应力分布有何变化?

8. 如图所示基础作用着均布荷载kPa 300=P ,试用角点法计算A 、B 、C 、D 四点下4m 处的附加应力。

9. 如图某地基作用着均布荷载1P 、2P ,试用角点应力系数写出计算地基中A 点下附加应力的表达式,以及计算A 点下5m 处的附加应力时查表所用的数据。

10. 已知某一矩形基础,宽为2m ,长为4m ,基底附加压力为80 kN/m 2 ,角点下6m 处竖向附加应力

为12.95kN/m 2 ,现另一基础,宽为4m ,长为8m ,基底附加压力为90 kN/m 2 ,试问该基础中心线下,6m 处竖向附加应力为多少?

11. 有一基础埋置深度d=1.5m ,建筑物荷载及基础和台阶土重传至基底总压力为100 kN/m 2 ,若基底

以上土的重度为18 kN/m 2 ,基底以下土的重度为17 kN/m 2 ,地下水位在地表处,则基底竖向附加应力为多少?

12. 在砂土地基上施加一无穷均布的填土,填土厚2m ,重度为16kN/m 3 ,砂土的重度为18kN/m 3, 地

下水位在地表处,则5m 深度处作用在骨架上的竖向应力为多少?

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 一、填空题 1、由土筑成得梯形断面路堤,因自重引起得基底压力分布图形就是梯形,桥梁墩台等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得沉降就是相同得。 2、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曲线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中心点下,附加应力最大。 3、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得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时,基底与地基局部脱开,产生应力重分部。 4、在地基中,矩形荷载所引起得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得条形基础浅,比相同宽度得方形基础深。 5、上层坚硬、下层软弱得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应力扩散现象,反之,将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6、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 7、计算土得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得重度应取有效重度(浮重度) 。 8、长期抽取地下水位,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原水位以下土得有效自重应力增加,而造成地基沉降得严重后果。 9、饱与土体所受到得总应力为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与。 二、名词解释 1、基底附加应力:基底压应力与基底标高处原土层自重应力之差。 2、自重应力:由土层自身重力引起得土中应力。 3、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得接触应力。 三、选择题 1、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得增大而发生得变化为:( B ) (A)折线减小(B)折线增大(C)斜线减小(D)斜线增大 2、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0得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得就是:( C ) (A)方形基础(B)矩形基础(C)条形基础(D)圆形基础(b为直径) 3、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得基础就是:( B ) (A)柱下独立基础(B)墙下条形基础(C)片筏基础(D)箱形基础 4、基底附加应力P0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Z增大而减小,Z得起算点为:( A )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 5、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 B )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 6、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得变化就是:( A ) (A)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B)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小 (C)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 (D)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大 7、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得增大,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 D ) (A)斜线增大(B)斜线减小(C)曲线增大(D)曲线减小 8、单向偏心得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l为偏心一侧基底边长)时,基底压应力分布图简化为:( B ) (A)矩形(B)梯形(C)三角形(D)抛物线形 9、宽度为3m得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底面得竖向荷载N=1000kN/m ,偏心距e=0、7m,基底最大压应力为:( C ) (A)800 kPa (B)417 kPa (C)833 kPa (D)400 kPa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 一.填空题 1.由土筑成的梯形断面路堤,因自讯引起的基底压力分布图形是_ 梯形,桥梁墩台等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的沉降是_和同的。 2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曲线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中心点 下,附加应力最大。 3?单向偏心荷载作用卜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V6时,基底与地基局部脱开,产生应力重分部。 4?在地基中,矩形荷我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础浅,比相同宽度的方形基础深。 5?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卜,将发生应力扩散现象,反之,将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6?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7?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地卜水位以下的重度应取有效亜度(浮朿度)。 8-长期抽取地下水位,导致地卞水位人幅度卜降,从而使原水位以卜?土的有效自重应力_1 迦]__ ,而造成地基沉降的严重后果。 9?饱和土体所受到的总应力为冇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 二.名词解释 1?基底附加应力:基底压应力与基底标高处原土层自重应力之差。 2?自觅应力:由土层自身重力引起的土中应力。 3?基底压力:建筑物荷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Z间的接触应力。 三.选择题 1.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B ) (A)折线减小(B)折线增人(C)斜线减小(D)斜线增大2?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o的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诫人的是:(C )(A)方形基础(B)矩形基础(C)条形基础(D)洌形基础(b为直径〉 3?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础是:(B ) (A)柱卞独立基础(B)墙卜?条形基础(C)片筏基础(D)箱形基础 4?基底附加应力Po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Z增大而减小,Z的起算点为:(A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5?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B )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6?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A ) (A)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B)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 小 (C)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 (D)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人 7?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的增人,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D ) (A)斜线增大(B)斜线减小(C)曲线增大(D)曲线减小 &单向偏心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题及答案解析

]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 一、填空题 1.由土筑成的梯形断面路堤,因自重引起的基底压力分布图形是梯形,桥梁墩台等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的沉降是相同的。 2.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曲线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中心点下,附加应力最大。 3.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时,基底与地基局部脱开,产生应力重分部。 4.在地基中,矩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础浅,比相同宽度的方形基础深。 5.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应力扩散现象,反之,将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6.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 7.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重度应取有效重度(浮重度)。 8.长期抽取地下水位,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原水位以下土的有效自重应力增加,而造成地基沉降的严重后果。 9.饱和土体所受到的总应力为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 二、名词解释 1.基底附加应力:基底压应力与基底标高处原土层自重应力之差。 2.自重应力:由土层自身重力引起的土中应力。 3.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接触应力。 ! 三、选择题 1.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 B ) (A)折线减小(B)折线增大(C)斜线减小(D)斜线增大 2.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0的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的是:( C )(A)方形基础(B)矩形基础(C)条形基础(D)圆形基础(b为直径) 3.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础是:( B ) (A)柱下独立基础(B)墙下条形基础(C)片筏基础(D)箱形基础 。 4.基底附加应力P0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Z增大而减小,Z的起算点为:( A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 5.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 B )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6.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 A ) (A)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B)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小(C)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 (D)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大 ¥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四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一、填空题 1. 地下水位升高将引起土体中的有效自重应力_________,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土体中的有效自重应力_________。 2. ______应力引起土体压缩,______应力影响土体的抗剪强度。 3. 在计算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应取_________。 4. 在基础宽度和附加压力都相同时,条形荷载的影响深度比矩形荷载________。 5. 土中竖向附加应力z σ的影响深度比xz τ的影响深度范围要_______,xz τ在________处最大。 6. 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近似呈________分布,在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当偏 心距6 l e < 时,基底压力呈________分布;当6l e =时,基底压力呈________分布。 7. 甲、乙两矩形基础,甲的长、宽为22A B ?,乙的长、宽为A B ?,基底附加应力相同,埋置深度d 也相同。则基底中心线下Z =甲______Z 乙处,z z σσ=乙甲。 8. 在离基础底面不同深度z 处的各个水平面上,z σ随着与中轴线距离的增大而______。 9. 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之下,任意点的竖向应力z σ随深度的增大而_________。 10. 当岩层上覆盖着可压缩土层时,即双层地基上软下硬,E 1<E 2,这时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将发生__________现象,岩层埋深愈浅,应力集中的影响愈_________。 11. 当硬土层覆盖在软弱土层上时,即双层地基上硬下软,E 1>E 2,这时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将发生_________现象,上覆硬土层厚度愈______,应力扩散现象愈显著。 12. 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可根据________和_______通过查表确定。 13. 已知某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3.0m 5.0m ?,基础埋深2.5m ,上部结构传下的竖向荷载为4500kN ,则基底压力为__________kPa 。 14.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各点的沉降是_________的,此时基底压力呈________分布。随着荷载的增大,_________处应力增大直至产生塑性变形,则引起基底压力重新分布,最终发展为__________分布。 15. 某均质地基,其重度为3 19kN/m γ=,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3m 处,则在地表下3m 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________kPa ;若地下水位以下土体达到饱和状态,其饱和重度为 321kN/m sat γ=,则地表下5m 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________kPa 。 1. 减小,增加。 2. 附加,有效。 3. 浮重度。 4. 大。 5. 大,基础边缘。 6. 矩形,梯形,三角形。 7. 2.0。 8. 减小。 9. 减小。10. 应力集中,显著。11. 应力扩散,大。12. /z b ,/l b 。13. 350。14. 相同,马鞍型,基础边缘,抛物线。15. 57,79。 二、选择题 1. 已知土层的静止土压力系数为0K ,主动土压力系数为a K ,被动土压力系数为P K ,当地表面增加一无限均布荷载p 时,则在z 深度处的侧向应力增量为多少? (A )0K p (B )a K p (C )P K p (C )p 2. 自重应力在均质土层中呈_____分布。 (A )均匀 (B )直线 (C )折线 (C )曲线

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一、填空题由土筑成的梯形断面路堤,因自重引起的基底1.

形,桥梁墩台等梯压力分布图形是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的沉降是 的。相同曲线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2 点下中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 附加应力最大。 3.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e >当偏心,产生 l/6时,基底与地基局脱 。重分

在地基中,矩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其影4.比相,浅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 础 深。同宽度的方形基础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5.现象,反之,将发扩散下,将发生应力现象。生应力集中附和 6.土中应力 按成因可分为自重应力 加应力。 7.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重度应取有效重度(浮重度)。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长期抽取地下水位,8. 增从而使原水位以下土的有效自重应力 的严重后地基沉降,而造成 加果。

9 饱和土体所受到的总应力为有效应力 隙水压力之和。 二、名词解释 1.基底附加应力:基底压应力与基底标高处原土层自重应力之差。 2.自重应力:由土层自身重力引起的土中应力。 3.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接触应力。

三、选择题 1.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 发生的变化为:( B ) (A)折线减小(B)折线增大(C)斜线减小(D)斜线增大 2.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的基础,同0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的是:( C )(A)方形基础(B)矩形基础(C)为直径)b)圆形基础(D(条形基础. 3.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 础是:( B ) (A)柱下独立基础(B)墙下条形基 础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第五章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一、单项选择题 1. 计算自重应力时,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一般采用C。 (A) 天然重度(B) 饱和重度(C) 有效重度 2. 只有才能引起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变形。B (A) 基底压力(B) 基底附加压力(C) 有效自重应力 3. 某建筑场地的土层分布均匀,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m深处,第一层杂填土厚1.5m,γ=17kN/m3,第二 层粉质粘土厚4m,γ=19kN/m3,第三层淤泥质粘土厚8m,γ=18kN/m3,第四层粉土厚8m,γ=19.5kN/m3,第五层砂岩(透水)未钻穿,则第四层底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为______。 (A) 299kPa (B) 310kPa (C) 206.5kPa (D) 406.5kPa 4. 在基底总压力不变时,增大基础埋深对基底以下土中应力分布的影响是_______。B (A) 土中应力增大(B) 土中应力减小(C) 土中应力不变(D) 两者没有联系 5. 一矩形基础,短边b=3m,长边l=4m ,在长边方向作用一偏心荷载F+G=1200kN 。试问当p min=0 时,最大压应力为。c (A) 120 kN/m2(B) 150 kN/m2(C) 200 kN/m2 6. 有一基础埋置深度d=1.5m ,建筑物荷载及基础和台阶土重传至基底总应力为100 kN/m2,若基底 以上土的重度为18 kN/m2,基底以下土的重度为17 kN/m2,地下水位在基底处,则基底竖向附加压力是A。 (A) 73 kN/m2(B) 74.5 kN/m2(C) 88.75 kN/m2 7. 在砂土地基上施加一无穷均布的填土,填土厚2m ,重度为16kN/m3,砂土的重度为18kN/m3,地 下水位在地表处,则5m深度处作用在骨架上的竖向应力为C。 (A) 40 kN/m2(B) 32 kN/m2(C) 72 kN/m2 8. 有一个宽度为3m的条形基础,在基底平面上作出用着中心荷载F=240kN/m及力矩M=100kN?m/m 。 试问压力较小一侧基础边的底面与地基之间会不会脱开? A (A) p min>0 (B) p min=0 (C) 脱开 9. 地下水位突然从基础底面处下降3m,试问对土中的应力有何影响? c (A) 没有影响(B) 应力减小(C) 应力增加 10. 甲乙两个基础的l/b相同,且基底平均附加压力相同,但它们的宽度不同,b甲>b乙,基底下3m深

土中应力计算__

第2章土中应力计算 一、知识点: 概述土中自重应力基底压力(接触应力) 2.3.1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基底附加压力 地基附加应力 2.4.1 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2.4.2 矩形基础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2.4.3 线荷载和条形荷载下的地基附加应力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地基沉降的弹性力学公式 二、考试内容: 重点掌握内容 1.自重应力在地基土中的分布规律,均匀土、分层土和有地下水位时土中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2.基底接触压力的概念,基底附加压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基底附加压力的概念,基底附加压力在地基土中的分布规律。应用角点法计算地基土中任意一点的竖向附加应力。 三、本章内容: § 概述 建筑物的建造使地基土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基变形,出现基础沉降。由于建筑物荷载差异和地基不均匀等原因,基础各部分的沉降或多或少总是不均匀的,使得上部结构之中相应地产生额外的应力和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将导致建筑物的开裂、歪斜甚至破坏,例如砖墙出现裂缝、吊车轮子出现卡轨或滑轨、高耸构筑物倾斜、机器转轴偏斜以及与建筑物连接管道断裂等等。因此,研究地基变形,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经济和牢固,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地基的沉降,必须要从土的应力与应变的基本关系出发来研究。对于地基土的应力一般要考虑基底附加应力、地基自重应力和地基附加应力。地基的变形是由地基的附加应力导致,变形都有一个由开始到稳定的过程。我们把地基稳定后的累计变形量称为最终沉降量。地基应力一般包括由土自重引起的自重应力和由建筑物引起的附加应力,这两种应力的产生条件不相同,计算方法也有很大差别。此外,以常规方法计算由建筑物引起的地基附加应力时,事先确定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从地基和基础相互作用的假设出发,来分析地基上梁或板的内力和变形,以便设计这类结构复杂的连续基础时,也要以本章的有关内容为前提。 地基土的变形都有一个由开始到稳定的过程,各种土随着荷载大小等条件的不同,其所需时间的差别很大,关于地基变形随时间而增长的过程是土力学中固结理论的研究内容。它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实践中,往往需要确定施工期间和完工后某一时间的基础沉降量,以便控制施工速度,确定建筑物的使用措施,并要考虑建筑物有关部分之间的预留净空和连接方式,还必须考虑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 土中自重应力 土是由土粒、水和气所组成的非连续介质。若把土体简化为连续体,而应用连续体力学(例如弹性力学)来研究土中应力的分布时,应注意到,土中任意截面上都包括有骨架和孔隙的面积在内,所

土中基底应力与附加应力计算[详细]

土中应力计算 1 土中自重应力 地基中的 应力分: 自重应力——地基中的 自重应力是指由土体本身的 有效重力产生的 应力. 附加应力——由建筑物荷载在地基土体中产生的 应力,在附加应力的 作用下,地基土将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础沉降. 计算土中应力时所用的 假定条件: 假定地基土为连续、匀质、各向同性的 半无限弹性体、按弹性理论计算. 地基中除有作用于水平面上的 竖向自重应力外,在竖直面上还作用有水平向的 侧向自重应力.由于沿任一水平面上均匀地无限分布,所以地基土在自重作用下只能产生竖向变形,而不能有侧向变形和剪切变形. 3.1.1均质土的 自重应力 a 、假定:在计算土中自重应力时,假设天然地面是一个无限大的 水平面,因而在任意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均无剪应力存在.可取作用于该水平面上任一单位面积的 土柱体自重计算. b 、均质土层Z 深度处单位面积上的 自重应力为: 应力图形为直线形. z cz γσ= σcz 随深度成正比例增加;沿水平面则为均匀分布. 必须指出,只有通过土粒接 触点传递的 粒间应力,才能使土

粒彼此挤紧,从而引起土体的 变形,而且粒间应力又是影响土体强度的 —个重要因素,所以粒间应力又称为有效应力.因此,土中自重应力可定义为土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 应力.土中竖向和侧向的 自重应力一般均指有效自重应力.并用符号σcz 表示 . 3.1.2成层土的 自重应力 地基土往往是成层的 ,成层土自重应力的 计算公式:∑== n i i i cz z 1 γ σ 结论:土的 自重应力随深度Z ↑而↑.其应力图形为折线形. 自然界中的 天然土层,一般形成至今已有很长的 地质年代,它在自重作用下的 变形早巳稳定.但对于近期沉积或堆积的 土层,应考虑它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 变形.此外,地下水位的 升降会引起土中自重应力的 变化(图2—4). 3.1.3 1、地下水对自重应力的 影响 地下水位以下的 土,受到水的 浮力作用,使土的 重度减轻.计算时采用水下土的 重度(w sat γγγ-=') 2、不透水层的 影响

地基应力计算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测定各类砂的地基承载力(公斤/平方厘米),一般为: ①当击数大于30时,密实的砾砂、粗砂、中砂(孔隙比均小于0.60)为4公斤/ 平方厘米; ②当击数小于或等于30而大于15时,中密的砾砂、粗砂、中砂(孔隙比均大于 0.60而小于0.75)为3公斤/平方厘米,细砂、粉砂(孔隙比均大于0.70而小于0.85)为 1.5—2公斤/平方厘米; ③当击数小于或等于15而大于或等于10时,稍密的砾砂、粗砂、中砂(孔隙比均大于0.75而小于0.85)为2,细砂、粉砂(孔隙比均大于0.85而小于0.95)为1—1.5。对于老粘土和一般粘性土的容许承载力,当锤击数分别为3、5、7、9、11、13、15、17、19、21、23时,则其相应的容许承载力分别为1.2、1.6、2.0、2.4、2.8、3.2、3.6、4.2、 5.0、5.8、 6.6公斤/平方厘米。 第三章地基应力计算 第一节概述 建(构)筑物的建造使地基土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同其它材料一样,地基土受力后也要产生应力和变形。在地基土层上建造建(构)筑物,基础将建(构)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使地基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基变形,其垂向变形即为沉降。如果地基应力变化引起的变形量在建(构)筑物容许范围以内,则不致对建(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造成危害;但是,当外荷载在地基土中引起过大的应力时,过大的地基变形会使建(构)筑物产生过量的沉降,影响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可以使土体发生整体破坏而失去稳定。因此,研究地基土中应力的分布规律是研究地基和土工建(构)筑物变形和稳定问题的理论依据,它是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地基中的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二者合起来构成土体中的总应力。由土的自重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它外荷载(如车辆、堆放在地面的材料重量等)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因地震而引起的惯性力也属于外荷载的范围。对于形成年代比较久远的土,在自重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其变形已经稳定,因此,除了新填土外,一般来说,土的自重不再会引起地基土的变形。而附加应力则不同,因为它是地基中新增加的应力,将引起地基土的变形。地基土的变形导致基础沉降、倾斜和相邻基础出现沉降差。所以,附加应力是引起地基土变形的主 40

第二章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第二章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土像其他任何材料一样。受力后也要产生应力和变形。在地基上建造建筑物将使地基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引起地基变形。如果应力变化引起的变形量在允许范围以内,则不致对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造成危害;当外荷载在土中引起的应力过大时,则不仅会使建筑物发生不能容许的过大沉降,甚至可能使土体发生整体破坏而失去稳定。因此,研究土中应力计算和分布规律是研究地基变形和稳定问题的依据。 土体中的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由土体本身重量引起的自重应力和由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 第一节土体自重应力的计算 自重应力:未修建建筑物前,由土体本身自重引起的应力称土体自重应力. 说明:从结构分析:土为单粒、蜂窝、絮状结构,土为三相体;从构造分析:层状、节理、裂隙、软硬不均、断裂、层理等具有一定的构造,因此土是非均匀、非连续、各向异性体,很难用解析法或公式法进行计算,大型工程一般用计算机或实验分析。但为计算方便,常将其假定为弹性体、均匀、连续各项同性半无限体。这和实际情况会有的区别,但研究表明,当地基上均匀施加荷载,且在正常允许范围内时,其应力—应变如图示,且研究的是基础作用下的宏观应变而不是土粒之间微观应变,假设应力—应变为直线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当然对高层作用或构造非常明显的地基应根据情况分析。 半无限体如图: σ y x ε z 土应力应变半无限体 自重应力是指土体本身的有效重量产生的应力,在建筑物建造之前就存在于土中,使土体压密并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研究地基自重应力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一、竖向自重应力 假定地表面是无限延伸的水平面,在深度Z处水平面上各点的自重应力相等且均匀地无限分布,任何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均无剪应力存在,故地基中任意深度Z处的竖向自重应力就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土柱重量。 如图2-1(a)所示。若Z深度内的土层为均质土,天然重度γ不发生变化,则土柱的自身重力为W=γZA,而W必与Z深度处的竖向自重应力σCZ的合力σCZ A相平衡,故有:

地基应力计算

第三章地基应力计算 第一节概述 建(构)筑物的建造使地基土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同其它材料一样,地基土受力后也要产生应力和变形。在地基土层上建造建(构)筑物,基础将建(构)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使地基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基变形,其垂向变形即为沉降。如果地基应力变化引起的变形量在建(构)筑物容许范围以内,则不致对建(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造成危害;但是,当外荷载在地基土中引起过大的应力时,过大的地基变形会使建(构)筑物产生过量的沉降,影响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可以使土体发生整体破坏而失去稳定。因此,研究地基土中应力的分布规律是研究地基和土工建(构)筑物变形和稳定问题的理论依据,它是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地基中的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二者合起来构成土体中的总应力。由土的自重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它外荷载(如车辆、堆放在地面的材料重量等)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因地震而引起的惯性力也属于外荷载的范围。对于形成年代比较久远的土,在自重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其变形已经稳定,因此,除了新填土外,一般来说,土的自重不再会引起地基土的变形。而附加应力则不同,因为它是地基中新增加的应力,将引起地基土的变形。地基土的变形导致基础沉降、倾斜和相邻基础出现沉降差。所以,附加应力是引起地基土变形的主要原因。除上述二种应力外,地基土中水的渗流引起的渗透力也是土中的一种应力。当然,环境条件的改变也会引起土中应力的变化。本章重点介绍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反映土中应力特点的有效应力原理以及土中应力变化的描述方法,即应力路径等内容。 根据土样的单轴压缩试验资料,当应力很大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就不是一条直线了,即土的变形是非线性的。然而,考虑到一般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应力的变化范围(应力增量)还不太大,如果用一条割线来近似地代替相应的曲线,其误差可能不超过实用的允许范围。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土看成是一种线性变形体,即土为线弹性体。 求解土中应力的方法有很多,本章只介绍目前生产实践中使用最多的古典弹性力学方法。利用弹性力学方法求解土中应力会遇到一些专用名词,下面先加以介绍: 一、理想弹性体 从力学的概念来讲,理想弹性体就是符合虎克定律的物体,即物体受荷载作用时,其应力与应变成直线关系,卸荷时仍沿此直线回弹,如图3-1中的(a)、(b)为弹性体模型。 二、无限大平面与半无限空间 向两边无限延伸的平面称为为无限大平面;无限大平面以下的无限空间称半无限空间,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