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钢轨基本知识

第二节 钢轨基本知识

第二节  钢轨基本知识
第二节  钢轨基本知识

第二节钢轨基本知识

一、钢轨使用规定

高速铁路正线、到发线应采用60 kg/m无螺栓孔新钢轨;其他站线宜铺设50 kg/m钢轨。200 km/h及以上高速客运铁路应选用u71MnG、强度等级为880~IPa热轧钢轨;200 km/h~250 km/h高速客货混运铁路应选用U75VG、强度等级为980 MPa热轧钢轨。其中,U代表钢轨钢,71、75代表化学成分中碳平均含量为0.71%、0.75%,V代表钒元素,Mn代表锰元

素,G代表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钢轨应具备安全使用性能好、几何尺寸精度高、平直度好的特点,同时要求钢轨

的实物质量达到高纯净、高平直、高精度、长定尺,这就要求钢轨钢质洁净、韧塑性高、焊接性能

优良、表面基本无原始缺陷。

二、钢轨长度及断面尺寸

1.钢轨长度

高速铁路正线应采用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100 m定尺轨,短尺轨长度为95 m、96 m、97 ITI 和99 ITI四种。.;,,

’2.钢轨断面尺寸

60 kg/m钢轨断面尺寸,如图2-1所示。

3.钢轨计算数据

60 kg/m钢轨计算数据,如表2—9所示。

三、钢轨材质

1.钢轨的化学成分(表2—10)

2.钢轨拉伸性能和硬度

钢轨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及轨头顶面中心线上的表面硬度值应符合表2一11的规定。

四、钢轨标志

我国钢轨生产厂家主要有攀钢、包钢、鞍钢和武钢四家,各厂家标志如图2 2所示。

钢轨标准规定,在钢轨轨腰部位需要采用两种标记,即轧制标志和热压印标志,同时还规

定了其他标识,如在轨端刷漆以及粘贴标签。

1.凸出标志

钢轨一侧轨腰上轧制的凸出标志顺序:生产厂标志——钢轨轨型(如60代表

60 kg/m)——钢轨钢牌号(如u75vG、u7lMnG)——制造年(轧制年度末两位)、月(如04代表轧年度为2∞4年,Ⅲ代表3月份轧制)。

2.凹入标志

钢轨另一侧的轨腰上热压印凹人标志的顺序:钢厂代码——生产年份——炉号——连铸流号——连铸坯号——钢轨顺序号——班别号。

各个钢厂的热压印标志不完全相同。

以攀钢为例说明,如图2 3所示。

五、钢轨伤损标准

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折断三类。

1.钢轨轻伤和重伤评判标准如表2 12、表2—13、表2=二4所示。

2.钢轨折断标准

钢轨折断是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

(1)钢轨全截面断裂;

(2)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

(3)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

(4)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30 mm且深度大于5 mm的掉块。

线路上临时插入的短轨,长度不得短于6m,不得连续插入,且必须尽快恢复。临时插入短轨的线路允许速度不得大于16D km/h。

注:谷深为相邻波峰与渡谷间的垂直距离。

注:①总磨耗一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

②对于导轨、翼轨及尖轨、心轨、叉跟尖轨全断面区段,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1/3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对于尖

轨、心轨、叉跟尖轨机加工区段,垂直磨耗自轨头最高点测量。

③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16 mm处测量。

④磨耗影响转换设备安装时,按重伤处理。

⑤基本轨、翼轨、尖轨、心轨磨耗会影响密贴及轨件高差,磨耗的轻重伤标准应较区问钢轨严格。

六、钢轨伤损主要类型及伤损处理

(一)钢轨伤损主要类型

高速铁路常见伤损类型有波浪形磨耗、踏面接触疲劳裂纹(又称“鱼鳞状裂纹”)、核伤、焊

缝部缺陷等。

1.渡浪形磨耗

波浪形磨耗(图2—4)是指钢轨轨头踏面沿长度方向出现周期性的不均匀塑性变形和磨耗,使钢轨全长呈现波浪形状的不平顺。波浪磨耗的波谷处有明显塑性变形,使踏面碾宽或出

现碾边,轮轨接触光带变宽。波峰处踏面的塑性变形量明显小于波谷,接触光带变窄。波峰、波谷踏面光带的明暗程度也有差异。

2.踏面接触疲劳裂纹

踏面接触疲劳裂纹(图2 5)是指轨头踏面在轮轨接触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沿钢轨全长密集

分布的表面裂纹,通常称为“鱼鳞状裂纹”。裂纹的扩展方向与行车方向有关,用手指顺行车方

向探摸剥离裂纹时有刺手感.

3.部裂纹

部裂纹又称“核伤”(图2—6),是指钢轨部的制造缺陷(冶金缺陷、热处理缺陷等)在运

行载荷作用下形成和扩展的疲劳裂纹或脆性裂纹。在部裂纹未扩展到钢轨表面时,钢轨断裂的断口具有金属光泽,一般现场称之为“白核”。当部裂纹已扩展到钢轨表面,由于受氧化

腐蚀作用,使断口呈暗褐色,现场称之为“黑核”。

4.焊接接头部缺陷、

钢轨焊接接头部缺陷分闪光焊接头和铝热焊接头部缺陷。

(1)闪光焊接头部缺陷

闪光焊接头部缺陷主要是指接头部存在的灰斑夹杂、疏松等缺陷,这些缺陷都有可能形成裂纹并引起钢轨断裂。灰斑夹杂是指位于焊缝处含有si、Mn等元素的夹杂物。钢轨闪光焊时,对接焊口金属在高温熔化时形成的氧化物或硅酸盐夹杂物未能完全从焊缝中挤掉而留在焊缝区域,就会形成沿熔化线方向分布的不规则形状块状夹杂物,如图2—7所示。疏松缺

陷是指钢轨对接处的局部金属高温熔化成液态金属,在顶锻时没有被挤出焊口,冷却凝固时发

生收缩,由于没有液态金属的补充,就会形成收缩孔洞或形成分散分布的显微缩孔,称为疏松

缺陷或疏松裂纹,如图2 8所示。

(2)铝热焊接头部缺陷

铝热焊接头部的伤损主要有由于焊接工艺控制不良,焊筋边缘溢流飞边引起的疲劳断裂,以及焊肉组织异常、疏松、气孔、热裂纹和未焊合等缺陷及引起的疲劳和脆性断裂。

当砂模密封不严或焊缝未对正,浇铸时钢水从缝隙处溢流出,在焊筋边缘的钢轨表面形成

溢流飞边,与钢轨表面形成类似成疲劳裂纹,并发展成横向断裂,如图2—9(a)所示。钢水的流

失,补缩量的不足,还可能导致在接头最后的冷却凝固部位出现收缩孔、疏松或夹渣等缺陷,造

成钢轨的低周疲劳断裂,如图2—9(b)所示。

当焊剂成分异常有可能导致在焊缝区域出现粗大块状铁素体或在焊缝全断面出现马氏体等

异常组织,导致钢轨从部产生疲劳裂纹,如图2 9(c)所示,或发生脆性断裂,如图2—9(d)所示。

铝热焊缝处铸造组织在高温状态下及凝固前,受拉应力作用在晶界萌生裂纹并沿晶界或穿晶扩展形成裂纹。热裂纹处组织具有粗晶特征,通常位于焊缝尺寸较大的焊筋中部,沿横向

方向扩展,断口有发蓝的氧化色或温度色,如图2—9(e)所示。

铝热焊接过程中,钢轨端面预热温度不够或钢水的温度偏低时,待焊钢轨端面没有完全被

熔化,未能实现熔化结合,造成未焊合缺陷,如图2—9(f)所示。

(二)钢轨伤损处理

1.伤损复核

工务段接到探伤车探伤报告后3日应完成对伤损的复核,并将复核结果报铁路局工务处和钢轨探伤车。

工务段应对探伤车探测结果和注意观察处所认真复核,对复核确认的伤损信息进行保存,

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以备核查。

2.钢轨综合修理

(1)为预防和整治钢轨病害,改善轮轨匹配关系,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应做好钢轨修理工作。

(2)当钢轨出现如表2 15所列表面轻伤及其他表面伤损时,应及时进行修复,或采用无损

加固处理。’一

(3)当发现钢轨部轻伤有发展时,应采用无损加固处理。

(4)伤损加固时,应尽量使伤损部位处于夹板中部,严禁夹板与焊筋接触。

(5)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螺栓孔中心线上,且必须倒棱。两螺栓孔净距不得小于大孔径的两

倍。其他专业需在钢轨上钻孔或加装设备时,必须经铁路局工务处同意并委托工务部门施工。

(6)严禁焊补钢轨,严禁使用火焰切割钢轨或烧孔,严禁使用剁子和其他工具强行截断钢

轨及冲孔,严禁锤击轨底。

3.钢轨重伤处理

发现钢轨重伤时,应立即进行处理。

(1)对钢轨核伤和焊缝重伤可加固处理,并在适宜温度及时进行永久处理;在实施永久处理前应加强检查,发现伤损发展时,应按照钢轨折断及时进行紧急处理、临时处理或永久处理。

(2)对垂直裂纹和可能引起轨头揭盖的重伤,应按照钢轨折断进行紧急处理、临时处理或

永久处理。

(3)对其他重伤可采取修理或焊复方法处理,处理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限速措施。 4.钢轨折断处理

发现钢轨折断时应立即封锁线路,并根据现场情况分别采取紧急处理、临时处理或永久处理。

(1)紧急处理

当断缝不大于30 mm时,可在断缝处上夹板或臌包夹板,用急救器加固,拧紧断缝前后各

50 m围的扣件,并派专人看守,按不超过45 km/h速度放行列车,且邻线限速不超过

160 km/h。

紧急处理后,应在断缝两侧轨头非工作边做出标记(标记间距一般为26 m),并准确丈量

两标记间距离和轨头非工作边一侧断缝值,做好记录。

(2)临时处理.;、

‘当钢轨折断严重、断缝超过30 mm或紧急处理后不能及时进行永久处理时,应切除伤损

部分,在两锯口问插入长度不短于 6 m的同型钢轨,轨端钻孔,安装接头夹板,用10.9级螺栓

拧紧,拧紧短轨前后各50 m围的扣件,按不大于160 km/h速度放行列车。

临时处理前,应在断缝两侧轨头非工作边做出标记(标记间距一般为26 m)、,并准确丈量

两标记间的距离和轨头非工作边一侧断缝值,做好记录。

(3)永久处理

对紧急处理或临时处理处所,宜于当日天窗采用原位焊复或插入短轨焊复处理。进行焊复处理时,应保持无缝线路锁定轨温不变。作业轨温宜低于实际锁定轨温O~20℃。当采用插入短轨焊复时,短轨长度不得小于20 m。

(4)钢轨焊接

钢轨焊接应按照《钢轨焊接》(TB/T1632)执行,并满足下列要求:

①焊接宜采用具有拉伸、保压功能的焊接设备。

②焊接作业轨温应不低于5℃,且应避免大风和雨雪等不良天气。必须在不良天气进行焊轨作业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使环境温度高于5℃}推凸后应采用石棉或其他材料覆盖直

至轨温降至300℃以下。

③钢轨焊接后应对焊缝进行探伤检查。

④焊接作业结束后,应测量原标记间距离,计算焊接作业围锁定轨温。

(5)发现道岔尖轨、基本轨、可动心轨、翼轨折断时应立即封锁线路,进行处理。

(6)胶接绝缘接头拉开时,应立即复紧两端各50m线路的扣件,限速不超过160 km/h,并

及时进行永久处理。绝缘失效时,应立即于当日天窗时间更换,进行永久处理。

避考邈

1.高速铁路钢轨使用规定有哪些?

2.高速铁路钢轨长度有哪些?

3.高速铁路钢轨轻伤标准有哪些?

4.什么是钢轨接触疲劳裂纹?

5.钢轨折断临时处理方法有哪些?

高铁轨道工程验收标准

CRTSI型双块式无碴道床 轨排组装,调整 轨排几何形位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容许偏差备注 1 轨距±1mm相当于标准轨距1435mm 1/1500 变化率 2 轨向2mm 弦量10m 3 高低2mm 弦量10m 4 水平2m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 的超高值 5 扭曲(基长3m)2mm 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 顺坡所造成的扭曲量 6 轨面标 高一般情况±2mm 紧靠站台+2 0mm 7 轨道中线2mm 8 线间距+5 0mm

道岔铝热焊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mm/1m)序号部位允许偏差 1 轨顶面+ 2 0 2 轨头内侧工作面+2 0 3 轨底(焊筋)+5 0 注:1轨顶面中"+"表示高出钢轨母材轨顶基准面 2轨头内侧工作面中符号“+”表示凹进 3轨底(焊筋)中符号"+"表示凸出 检验方法:用1m直尺或专用平直度检查仪检查 有碴道床 初期稳定阶段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高低 4 10m弦量 2 轨向 4 直线10m弦量,曲线20m弦量 3 扭曲(基长3m) 4 测量 4 轨距±2轨距尺量 5 水平 4 轨距尺量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5km抽检2处,每处各抽检10个测点

轨道过度段 过渡段辅助轨,轨枕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辅助轨横向偏差 5 尺量 2 辅助轨轨面高程0,-15 测量 3 特殊轨枕枕间距±20mm,连续6跟轨枕的累计值±30mm尺量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验。 无缝线路 有碴轨道铺枕铺轨 1轨枕应方正,并与轨道中线线垂直。枕间距允许偏差±20mm,连续6根轨枕的距离允许±3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2km抽检两处,每处6根轨枕 检验方法:尺量 2轨道中心线预线路设计中心线应一致,允许偏差为3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2km抽检100m,每10m一个测点 检验方法:尺量 3扣件组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绝缘轨距块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各种零件应安装齐全,位置正确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1km抽检100m 检验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钢轨打磨作业标准及流程大纲纲要大纲.docx

轨面打磨作业标准 一、作业条件 1.利用维修天窗作业; 2.在车站《运统-46》登记,带班人不低于班长。 二、作业程序 1.作业准备 (1)工具:平面打磨机、 1m直尺、起道机、冲击镐、塞尺、道尺、弦线,钢板尺、护目镜和石笔; (2)检查:检查打磨机状态、校对道尺、直尺平直度。用弦线检 查焊缝(绝缘接头)高低,用 1米直尺检查轨面平顺,标划打磨 范围。 2.打磨钢轨 (1)起平需打磨的焊缝(胶结绝缘),并用冲击镐捣固密实;(2)作业人员戴好手套、护目镜,确认钢轨打磨长度及厚度;(3)均匀平稳往返推动平面打磨机;在轨头平面从轨距角向 非作用边全断面打磨。 (4)打磨过程中分多次用 1m直尺对钢轨平面进行检测。 3.质量回检 用弦线回检焊缝(绝缘接头)高低,用 1米直尺回检轨面平顺度。4.作业结束 清理机具至限界以外。 三、作业质量 (1)打磨后轨面光带居中,光带宽度 25-30mm,前后光带顺接无明显突变; (2)用 1m直尺和塞尺测量轨面平面凸凹误差不超过+0.3mm~ 0mm; (3)打磨顺坡坡度不少于‰。 轨面打磨作业流程 作业条件:利用维修天窗,在车站《运统-46》登记要点,带班人不低于班长。 流程机具材料作业标准卡控关键 开始

防护着装、站位标设置防护 设置驻站及现场防护 作 业 准 备 清理工具 线路调查 准、对讲机良好平面打磨机、道尺、作业前线下调试平面打 起道机、冲击镐、 磨机,严禁带病上道 弦线、钢板尺、1m 直尺、塞尺、道尺、 护目镜和石笔 用弦线检查焊缝(绝缘接 头)高低, 1 米直尺检查 轨面平顺误差,标划起 平、打磨标记 作业中 作 起平焊缝(绝缘接头), 起平接头 冲击镐捣实 均匀平稳往返推动平面 平面打磨 打磨机;按钢轨轨头轮廓 全断面打磨,打磨过程中 分多次用1m 直尺检测。 用 1 米直尺检查平面误差 质量回检 0-0.2mm ,作用边误差± 0.3mm ,角磨机打磨无明 显坑洼 质量是 清理机具至限界以外。 清理工 结束 起平,严禁起高。 打磨火花不飞溅 业后

钢轨探伤工知识点

钢轨探伤工 1.无损检测得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1)射线探伤RT(2)磁粉探伤MT(3)渗透探伤PT(4)涡流探伤ET(5)超声探伤UT。 2、无损检测得特点有哪些? 答:无损检测得特点有以下几点:(1)不破坏被检对象;(2)可实现100%得检验;(3)发现缺陷并作出评价,从而评定被检对象得质量;(4)可对缺陷形成原因及发展规律作出判断,以促进有关部门改进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5)对关键部件与关键部位在运行中做定期检查,甚至长期监控,以保证运行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3.超声波探伤主要优点就是什么? 答:(1)穿透能力强,可测厚度大;(2)检测灵敏度高;(3)可使用多种波型,各种探头作不同方向得探测,能探出工件内部与表面各种取向得缺陷;(4指向性好,能方便、正确地对缺陷定位;(5)检测速度快,费用低。 4、钢轨探伤工上道作业时得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上道探伤作业前,必须检查仪器及有关备品,布置安全注意事项,落实防护设施,未设好防护禁止探伤作业;(2)区间探伤作业本线来车时,按《安规》规定距离下到避车,在双线地段或站内探伤作业临线来车时,应停止作业,如作业地点瞭望条件不良,人员、仪器应下到避车;(3)严冬酷暑季节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若遇恶劣天气要停止作 业;(4)执机人员抬探伤仪上下道时,注意不要滑倒不要碰

撞仪器;(5)探伤仪在线下避车时,要求停放平稳,不得侵入建筑限界;(6)对钢轨伤损进行校对,以及在拆卸接头螺栓察螺孔裂纹时,均应派人防护(7)其它安全注意事项按《安规》执行、 5、探伤前为什么要调节探伤灵敏度? 答:探伤前调节探伤灵敏度得目得在于发现工件中规定大小得缺陷,并对缺陷定量,灵敏度太高,杂波多,判伤困难,灵敏度太低,容易造成漏检、 6.钢轨探伤作业防护距离就是怎样规定得? 答:vmax≤120km/h区间探伤作业防护距离执行前后800m; 120km/h<vmax≤160km/h区间探伤作业防护距离执行前后1400m ;160km/h〈vmax≤200km/h区间探伤作业防护距离执行前后2000m 、以进站信号机为界,进入站内(含站内正线、到发线、站线及其它线)探伤作业防护距离执行前后50m 各乘降点探伤作业防护距离按区间防护距离执行。 7。路局对使用数字探伤仪探测钢轨检查速度就是怎样规定得? 答:探测无缝线路地段检查速度不超过2.5km/h,普通线路地段与道岔前后及长大桥隧范围地段2km/h,曲线地段min 1km/45 11、对数字探伤仪记录得作业与伤损信息得分析都包括那些内容?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与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与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与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与玺彩画,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 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就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与飞檐,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

《高速铁路钢轨快速打磨管理办法》(2018)48

TG/GW216—2018 高速铁路钢轨快速打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高速铁路钢轨快速打磨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200km/h及以上铁路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铁路的钢轨(不含道岔、钢轨伸缩调节器)快速打磨。其他铁路的钢轨快速打磨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钢轨快速打磨是指利用钢轨快速打磨车进行的被动式钢轨打磨。通过钢轨快速打磨,可消除或减轻轨面伤损和缺陷,提高轨面平顺度,预防或减缓接触疲劳、波磨等轨面病害的产生和发展,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第四条钢轨快速打磨车按大型养路机械管理,应符合《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规则》(TG/GW108)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钢轨快速打磨车主要用于高速铁路钢轨预防性打磨,也可用于不改变廓形的钢轨预打磨和修理性打磨。在高速铁路高海拔、长大坡道以及隧道占比较高的区段,宜使用钢轨快速打磨车作业。 第六条钢轨快速打磨应根据打磨前钢轨状态制定打磨技术方案,在满足目标廓形、保证打磨深度和消除病害的前提下尽量使打磨量最小。

第二章组织管理和计划实施 第七条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工电部负责指导全路钢轨快速打磨技术管理,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为钢轨快速打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协调钢轨快速打磨车跨局作业。 第八条铁路局集团公司负责钢轨快速打磨的管理工作,负责路外钢轨快速打磨车准予作业临时运行证明的发放工作。 第九条铁路局集团公司工务处负责制定年度钢轨快速打磨计划,审定钢轨快速打磨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方案和作业计划,协调日常施工,监督和指导钢轨快速打磨质量验收,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培训。 第十条工务段(含高铁维修段、桥工段等,下同)负责提报年度钢轨快速打磨建议计划和作业计划,参与制定钢轨快速打磨技术方案,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钢轨快速打磨质量验收。 第十一条钢轨快速打磨车运用单位负责制定打磨技术方案,参与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实施钢轨快速打磨作业,编制自验报告,参加钢轨快速打磨质量验收;负责钢轨快速打磨车的运用管理,保持钢轨快速打磨车设备状态良好。 第十二条钢轨快速打磨车运用单位应配齐打磨作业质量检测设备和工具。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 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

钢轨探伤工知识点

钢轨探伤工 1.无损检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1)射线探伤RT(2)磁粉探伤MT(3)渗透探伤PT(4)涡流探伤ET(5)超声探伤UT。 2.无损检测的特点有哪些? 答:无损检测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不破坏被检对象;(2)可实现100%的检验;(3)发现缺陷并作出评价,从而评定被检对象的质量;(4)可对缺陷形成原因及发展规律作出判断,以促进有关部门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5)对关键部件和关键部位在运行中做定期检查,甚至长期监控,以保证运行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3.超声波探伤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1)穿透能力强,可测厚度大;(2)检测灵敏度高;(3)可使用多种波型,各种探头作不同方向的探测,能探出工件内部和表面各种取向的缺陷;(4指向性好,能方便、正确地对缺陷定位;(5)检测速度快,费用低。 4.钢轨探伤工上道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上道探伤作业前,必须检查仪器及有关备品,布置安全注意事项,落实防护设施,未设好防护禁止探伤作业;(2)区间探伤作业本线来车时,按《安规》规

定距离下到避车,在双线地段或站内探伤作业临线来车时,应停止作业,如作业地点瞭望条件不良,人员、仪器应下到避车;(3)严冬酷暑季节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若遇恶劣天气要停止作业;(4)执机人员抬探伤仪上下道时,注意不要滑倒不要碰撞仪器;(5)探伤仪在线下避车时,要求停放平稳,不得侵入建筑限界;(6)对钢轨伤损进行校对,以及在拆卸接头螺栓察螺孔裂纹时,均应派人防护(7)其它安全注意事项按《安规》执行。

5.探伤前为什么要调节探伤灵敏度? 答:探伤前调节探伤灵敏度的目的在于发现工件中规定大小的缺陷,并对缺陷定量,灵敏度太高,杂波多,判伤困难,灵敏度太低,容易造成漏检。 6.钢轨探伤作业防护距离是怎样规定的? 答:vmax≤120km/h区间探伤作业防护距离执行前后800m; 120km/h<vmax≤160km/h区间探伤作业防护距离执行前后1400m ;160km/h<vmax≤200km/h区间探伤作业防护距离执行前后2000m

轨道验收标准

轨道工程 1 铺轨前铺砟 铺底砟 底砟铺设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碾压,压实密度不小于cm3,碾压后应满足设计厚度。 在底砟上铺部分道砟后铺轨时,应对底砟和道砟分别进行碾压。 底砟厚度允许偏差±50mm,半宽允许偏差为+50mm。 预铺道砟 预铺道砟前应对道砟进行检验,道砟材料及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铺道砟前,应核对路基的高程及中桩,根据其摊铺厚度及中线,在路肩挂拉弦线。 道砟可采用道砟摊铺机一次摊铺压实成形,或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碾压,压实密度不小于cm3。 道砟铺设厚度不宜小于150mm,砟面应整平压实,砟面中间不得凸起,可压出凹槽。 2 无缝线路轨道 无缝线路轨道施工 缓冲区钢轨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900N·m,接头处钢轨面高低差及轨距线错牙允许偏差1mm。 缓冲区线路钢轨接头轨缝应按设计预留,缓冲区长轨条轨端相错量不得大于40mm。 邻近缓冲区的一对长钢轨应适当留出富余量,富余量的大小,根据焊接方法确定。 基地钢轨焊接 基地焊接长钢轨应采用闪光焊。

基地焊接应配备轨端除锈、钢轨焊接、焊头正火、冷却,钢轨矫直、焊缝打磨、探伤、长轨运输等设备。 焊接接头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及距两侧轨底角边缘各35mm范围内应打磨平整。用200mm直尺测量,在焊缝中心线两侧各100mm范围内,焊头工作面表面不平度不应大于。焊头及其附近钢轨表面不应有裂纹、明显压痕、划伤、碰痕、电击灼伤、打磨灼伤等损伤。 全长淬火轨焊头应进行淬火处理。 长钢轨出厂时,长钢轨及焊接接头编号标记齐全,字迹清楚,工厂应提供焊头质量检验合格证交施工单位。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 铺设长钢轨 长钢轨铺设允许偏差 铺砟整道 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

第二节钢轨基本知识.

第二节钢轨基本知识 一、钢轨使用规定 高速铁路正线、到发线应采用60 kg/m无螺栓孔新钢轨;其他站线宜铺设50 kg/m钢轨。 200 km/h及以上高速客运铁路应选用u71MnG、强度等级为880~IPa热轧钢轨;200 km /h~ 250 km/h高速客货混运铁路应选用U75VG、强度等级为980 MPa热轧钢轨。其中,U代表 钢轨钢,71、75代表化学成分中碳平均含量为0.71%、0.75%,V代表钒元素,Mn代表锰元 素,G代表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钢轨应具备安全使用性能好、几何尺寸精度高、平直度好的特点,同时要求钢轨 的实物质量达到高纯净、高平直、高精度、长定尺,这就要求钢轨钢质洁净、韧塑性高、焊接性能 优良、表面基本无原始缺陷。 二、钢轨长度及断面尺寸 1.钢轨长度 高速铁路正线应采用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100 m定尺轨,短尺轨长度为95 m、96 m、97 ITI 和99 ITI四种。.;,, ’2.钢轨断面尺寸 60 kg/m钢轨断面尺寸,如图2-1所示。

60 kg/m钢轨计算数据,如表2—9所示。 1.钢轨的化学成分(表2—10)

2.钢轨拉伸性能和硬度 钢轨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及轨头顶面中心线上的表面硬度值应符合表2一11的规定。 四、钢轨标志 我国钢轨生产厂家主要有攀钢、包钢、鞍钢和武钢四家,各厂家标志如图2 2所示。 钢轨标准规定,在钢轨轨腰部位需要采用两种标记,即轧制标志和热压印标志,同时还规 定了其他标识,如在轨端刷漆以及粘贴标签。 1.凸出标志 钢轨一侧轨腰上轧制的凸出标志顺序:生产厂标志——钢轨轨型(如60代表 60 kg/m)——钢轨钢牌号(如u75vG、u7lMnG)——制造年(轧制年度末两位)、月(如04代表轧年度为2∞4年,Ⅲ代表3月份轧制)。 2.凹入标志 钢轨另一侧的轨腰上热压印凹人标志的顺序:钢厂代码——生产年份——炉号——连铸流号——连铸坯号——钢轨顺序号——班别号。 各个钢厂的热压印标志不完全相同。 以攀钢为例说明,如图2 3所示。

钢轨打磨作业标准及流程

钢轨打磨作业标准及流程

轨面打磨作业标准 一、作业条件 1.利用维修天窗作业; 2.在车站《运统-46》登记,带班人不低于班长。 二、作业程序 1.作业准备 (1)工具:平面打磨机、1m直尺、起道机、冲击镐、塞尺、道尺、弦线,钢板尺、护目镜和石笔; (2)检查:检查打磨机状态、校对道尺、直尺平直度。用弦线检查焊缝(绝缘接头)高低,用1米直尺检查轨面平顺,标划打磨范围。 2.打磨钢轨 (1)起平需打磨的焊缝(胶结绝缘),并用冲击镐捣固密实;(2)作业人员戴好手套、护目镜,确认钢轨打磨长度及厚度;(3)均匀平稳往返推动平面打磨机;在轨头平面从轨距角向非作用边全断面打磨。 (4)打磨过程中分多次用1m直尺对钢轨平面进行检测。 3.质量回检 用弦线回检焊缝(绝缘接头)高低,用1米直尺回检轨面平顺度。4.作业结束 清理机具至限界以外。 三、作业质量 (1)打磨后轨面光带居中,光带宽度25-30mm,前后光带顺接无明显突变; (2)用1m直尺和塞尺测量轨面平面凸凹误差不超过+0.3mm~0mm; (3)打磨顺坡坡度不少于0.5‰。

轨面打磨作业流程 作业准备 流程机具材料作业标准卡控关键 设置驻站及 现场防护 防护 装、站 标准、 讲机良好平面打磨 机、道尺、 起道机、 冲击镐、 弦线、钢 板尺、1m 直尺、塞 尺、道尺、 护目镜和 石笔 作业前线下 调试平面打 磨机,严禁带 病上道 用弦线检查 焊缝(绝缘接 头)高低,1 米直尺检查 轨面平顺误 差,标划起 开 设置 清理 线路

肥边打磨作业标准 一、作业条件 1 利用维修天窗作业; 2 在车站《运统-46》登记,带班人不低于班长。 二、作业程序 1、作业准备 (1)工具:肥边打磨机、角磨机、发电机、1m直尺、道尺、游标卡尺、护目镜和石笔; (2)检查:校核道尺、游标卡尺,检查打磨机、发电机状态。调查钢轨肥边范围、厚度,用1米直尺检查焊缝(绝缘接头)作用边平顺度。 2、肥边打磨 (1)作业人员戴好手套、护目镜,均匀平稳往返推动肥边打磨机;先垂直切下肥边,再调整角度打磨轨距角;焊缝(绝缘接头)作重点打磨复查。 (2)打磨过程中用游标卡尺和1m直尺进行检测每遍打磨效果。钢轨、焊缝(绝缘接头)严禁用角磨机打磨。 (3)岔心等特殊部位,不能用肥边打磨时,用角磨机打磨。3、质量回检 用游标卡尺回检轨头宽度。 4、作业结束 清理机具至限界以外。 三、作业质量 (1)用1m直尺和游标卡尺测量轨面平面及钢轨肥边误差不超过0.3mm;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非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小木作。大木作包括梁。擦。柿、椽、柱等,小木作则是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叠梁式X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梁柱间运用棉卯结合,由于律卯是绞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屋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凡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其中规定了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构件的定型化。 在大木作中,斗拱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它以短木层层出跳,保证短小的拱木仅正心受压(不是受弯X 因此发挥了木材的受压特性,并承托了一定距离的出跳重量。而且它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子间在结构与外观上的过渡构件。因此,斗拱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斗拱尺寸变小,受力作用减少,逐渐演变为装饰性构件。 中国传统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 的布置方式来表示,也就是说,单体平面主要是一种完全根据结构要求而来的形式,并没有因为使用功能的要求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组织。比如,谈到唐代的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这一名词则是指其平面结构布置是内外两圈柱。 在平行的纵向柱网之间的面积一般称为间或开间,横向方面,习惯以“步架”来称谓。步架是指相邻檀木之间的水平距离。檀木的位置与间距都有定制,很少任意增减,因此可用来表达进深的尺度。为了配合使用要求,在结构上出现了增减柱距和减柱造等结构上的变化,从而得到更多更灵活的平面形式。增减柱距称为移柱造,移往造在辽、金、元时非常盛行,大概是此时受《营造法式》的限制较少所致,因而结构上有很多创新。 佛塔和园林建筑不受规制的约束,因此单体平面形式多变。 中国传统的建筑群基本上是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所谓层层深人的院落空问组合,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古代单体建筑中是用“间” 作为度量单位,对于建筑群则以“院”来表示,无院不成群。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分为5种主要类型,即庞殿、歇山、攒尖、悬山及硬山,按重要性可设重檐(图16l人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①屋顶:重檐戾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鹿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②开间:清代最高为11问,依次为9、7、5、3间。③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民舍只可用黑、灰、白色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二、宫殿、坛庙、陵墓 (一)宫殿 1.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侵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2.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居于北京城之中心。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纵深布局是中国

轨道钢规格、重量以及相关知识

轨道钢规格、重量以及相关知识

轨道钢理算计算公式:钢轨类型(公斤/米) 尺寸(毫米)截面面积 F(厘米2) 理论重量(公斤/米) 高A度底B宽头C宽腰D厚轻轨 5 50 44 22 4.5 6.41 5.03 8 65 54 25 7.0 10.7 6 8.42 11 80.5 ... 钢轨 1.概述 &Nb sp; 铁道器材是铁路的重要器材,钢轨是铁路器材的主要标志。 A—轨高B—底宽C—头宽D—腰厚 (1)分类。钢轨以每米大致重量的公斤数,可分为重轨与轻轨两种: ①重轨。按所用钢材钢种分为:普通含锰钢轨、含铜普碳钢钢轨、高硅含铜钢钢轨、铜轨、锰轨、硅轨等,详见本节“8”中所提供的标准(1)、(2)。主要有38、43、50kg 三种。此外还有用于少数线路上的45kg轨,已计划在运量大和车速高的线路上用的60kg轨。GB2585—81规定了我国38~50kg/m钢轨的技术条件,其尺寸和代号等如表6—7—10所示。 ②轻轨。品种在“8”的标准(5)中规定。主要有9、12、15、22、30等不同轨型,其断面尺寸和轨型类别等如6-7-11所示。技术条件详见“8”中标准(3)。 (2)制造及用途。钢轨采用平炉、氧气转炉冶炼的碳素镇静钢轧制而成。其用途是承受机车车辆的运行压力及冲击载荷。 (3)生产厂和进口国。我国现用的钢轨,主要是国内一些钢厂生产,如鞍钢、武钢等。此外,由于用量较大,尚需进口一些按我国技术标准要求的理化性能和按国外有关标准方法判定的钢轨及钢轨附件。进口生产国有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 2.尺寸规格 钢轨的长度和其他几何尺寸及公差等,由“8”中有关轻重轨相应标准规定。 3.外观质量 (1)轧制后的钢轨应笔直,不得有显著弯曲与扭转。对于轻重轨的局部弯曲和扭转及其矫正变形量,轨端面的倾斜等,不得超出标准规定。 (2)钢轨表面应洁净光滑,不得有裂纹、结疤、划痕等缺陷;其端面不得有缩孔痕迹和夹层等。对于轻重轨整体表面所允许存在的缺陷及其几何量的程度,均不得超过标准的规定。 4.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 (1)理化指标:国产钢轨的机械工艺性能和化学成分指标,见表6—7—12、表6—7— 13。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构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差不多结构形式有:1)抬梁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要紧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架梁,梁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2)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截了当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3)井干式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2.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及等级高低排列为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形式,屋顶是等级的一大标志,犹如封建时代的冠冕和服饰。一样房屋只能做歇山顶、硬山顶、挑山顶等形式,唯有宫殿、庙宇才能用庞殿顶。 3.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并论述在园林中的意义。 要点: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立意、选址、布局、借景、尺度与比例、色彩与质感。 (1)立意:依照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在园林中,建筑的立意,有二个最差不多的因素是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二者紧密结合;另外环境也专门重要。 (2)选址:园林建筑设计从景观方面讲,是制造某种和大自然相谐调并具有某种典型景效的空间塑造。“相发合宜,构园得体”是进行园林建筑空间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园林建筑选址,在环境条件上既要注意大的方面,也要注意细微的因素。 (3)布局:布局是园林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咨询题。几个比较重要的布局咨询题:①空间组合形式;②对比、渗透与层次;③空间序列; (4)借景: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加艺术乐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有特色和变化。方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5)尺度与比例:园林建筑是供人们休憩、游乐、赏景的所在,一样应该轻松爽朗、富于乐趣和使人不尽回味的艺术气氛,因此尺度必须亲切宜人,给人心亲切的感受。

钢轨打磨问题浅析

钢轨打磨问题浅析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钢轨打磨问题的研究,从钢轨打磨原理着手,分析了目前钢轨打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效果评价指标,从而能够提高钢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降低经济成本。关键词:钢轨打磨评价指标使用寿命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以及重载铁路的发展,钢轨伤损这种情况已逐渐明显的加重,尤其是钢轨的滚动接触疲劳伤损。钢轨伤损不仅影响行车品质,甚至可能导致断轨,严重影响行车的稳定性和安全。因此,提高铁路钢轨使用寿命,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钢轨打磨线路养护维修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得提高铁路钢轨使用寿命。 钢轨打磨是用来提高钢轨寿命和使用性能的一种手段,经过大量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印证了这种措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技术层面,钢轨打磨主要用来消除钢轨的波形磨耗以及接触疲劳等因素对钢轨寿命的负面影响。同时,钢轨打磨还依赖于高品质材料和一些新进的润滑措施。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大量地减少上述的负面影响。自上世纪30年代起,国外的铁路检测部门将打磨方法运用到消除钢轨表面的波纹、磨耗以及剥落等类型的轨头病害。早期,钢轨打磨是通过人工操作,后期逐步发展了新的打磨设备,出现了大型钢轨打磨车。目前国内大部分铁路局已配备系列的钢轨、道岔打磨

列车,目前我国轨道方面钢轨打磨的任务主要是消除钢轨塑性流变和波形磨耗,针对线路的曲线部分和直线部分的打磨手段也基本类似。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工程也将钢轨打磨车采取为线路养护维修过程中的必备大型维护车辆,钢轨打磨技术已然成为一项关键的线路维护技术。 随着钢轨打磨技术和线路维护技术的发展,现在钢轨打磨已经从“修复性打磨(表面打磨)”开始向“预防性打磨(外形打磨)”转变。修复性打磨是在线路运营时,根据钢轨波浪磨耗或接触疲劳伤损的严重程度,打磨清除钢轨表面所产生的缺陷;预防性打磨是预防性打磨是指对钢轨进行特定廓形的打磨,周期性的打磨少量金属,避免缺陷的产生,减少病害的发生,控制病害的发展,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延长钢轨使用寿命,改善轮轨接触状况,减小轮轨摩擦,降低轮轨噪声和车辆轮对损伤情况。 2 分析钢轨打磨原理 钢轨打磨的基本原理是把钢轨轮廓打磨成利于延长钢轨寿命的 形状,改变轮轨横向耦合轮廓的接触面,提高轮轨接触纵向平顺性,使轮轨接触应力最小化以减小磨损。预防性打磨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控制:控制侧磨,控制疲劳和控制波磨。 修复性打磨与预防性打磨主要作用都是提高钢轨使用性能和延 长使用寿命。一般来说,钢轨打磨不但可以达到控制侧磨、疲劳、波磨、降低竖向冲击力的作用,还可以延长钢轨寿命。结合优质材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 “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2. 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 D 檐下作 3.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 元 4. 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5. 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B 单栱断面6. 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8. 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A 模数化B 承重C 装饰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C A 晋B 冀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B 西汉C 唐宋 D 明清11. 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 ·朗世宁 D 汤若望13. 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14. 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B 民族形式C 中国固有形式D 民粹主义15. 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16. 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 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18. 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19. 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20. 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小雁塔B、摩尼殿C、飞云楼D、西安钟楼

钢轨打磨施工组织措施

石太客运专线钢轨打磨施工组织方案 北京客专维修基地 二○○九年三月六日

石太客运专线钢轨打磨施工组织方案根据石太客运专线责任有限公司需求,依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文件编制下列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石太客运专线大型机械钢轨打磨施工。 2、施工范围:获鹿-太原东站间上下行29K+00—222K+400 3、工程数量:短链合计49967.36m,长链0.59m,钢轨打磨连续336.83264公里。扣除26组道岔每组69米加岔头岔尾50m,计3094m,实际打磨333.73864km 4、施工日期:钢轨打磨2009年3月11日—4月30日 二、施工任务安排: 钢轨打磨任务由维修三车间磨轨一队打磨车完成,机械车及宿营车停驻井陉北、阳泉北、东凌井站。 任务安排:3月11日打磨车京广线琉璃河南站机车牵引运行至阳泉北站,对阳泉北站线进行试打磨500米,确定打磨方案和质量检查验收后。正式打磨,3月11、14、17、20-25日每日24小时可以作业每日计划20公里,打磨四遍,先对整体道床地段进行打磨,而后阳泉北间上下行九天初步计划完成180公里。4月1日-30日,每日封闭4小时,计划日完成6公里, 三、机械及劳力配备 维修三车间磨轨一队配属的瑞士SPENO公司HP48/4型打磨车一组

(3辆),宿营车三辆;换长11.7,总重325吨,20人。磨轨一队负责人高大成。 四、工程质量及验收办法 打磨队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工程局负责将全部接头人工打磨不超过0.35mm。打磨车打磨四遍,作业后钢轨达到打磨总深度≥0.3mm,接头焊缝处高度≤0.25mm(用1米直尺测量),磨面宽度达到轨冠部分≤10mm,轨距角至轨冠过渡区≤7mm,轨距角≤4mm,轨顶表面粗糙度≤10μm,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4.6项要求。 验收方法:打磨深度、钢轨表面粗糙度、磨面宽度、钢轨表面没有连续发蓝带;每5km验收一处。打磨深度使用廓面仪进行验收,钢轨表面粗糙度使用粗糙度仪进行验收,磨面宽度使用直尺检查,施工后由施工队填写施工验收单,甲方验收签字确认,一式四份,双方各2份,作为清算依据。 五、施工组织: (一)成立石太客专钢轨打磨施工领导小组 为确保石太客专钢轨打磨施工的顺利完成,维修基地决定成立大型机械施工领导小组。 组长:王立军 组员部门:施工调度部、安全技术部、物资设备部、检修车间、综合车间维修三车间。 职责分工:王立军负责本次大型机械施工的全面指挥、 ①施工调度部:负责施工计划的编制,协议、合同签订,对施工队进行

钢轨打磨的类型和特点

根据钢轨打磨的目的及打磨的磨削量,钢轨打磨可分为三类: (1)预防性打磨 (2)修理性打磨 (3)钢轨断面(或廓形)打磨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分为使用小型机具的人工打磨和使用打磨列车的大机打磨。从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方面,又可分为高速铁路钢轨开通前打磨和开通运营后的钢轨预防性打磨。 ①人工打磨 ②预打磨 ③预防性打磨 一、按表面材料去除量可分为预防性打磨和修复性打磨,前者通过去除少量的钢轨表面金属材料即可预防或清除接触疲劳导致的裂纹萌生,而后者须去除大量的钢轨表面金属材料以确保清除严重病害并修复钢轨廓型。 特点:修复性打磨去除钢轨表面金属材料的平均厚度在1.0~1.5mm之间,而预防性打磨则在0.1~0.2mm之间,后者的打磨周期约为前者的1/4,预防性打磨缩短了维护周期,增加了钢轨维护任务量,使原本有限的“天窗时间”显得更为宝贵。 预防性打磨获取的评价数据均优于修复性打磨,延长了钢轨的服役寿命,但是随着钢轨打磨周期的缩短也增加了线路维护成本。 预防性打磨可较早地预防或清除病害,能够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并且利用预防性打磨逐步代替修复性打磨是钢轨打磨策略的发展趋势,但是提高打磨效率是开发高速打磨技术的前提条件,因此预防性打磨时的线路维护费用、维护周期、钢轨更新等因素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以确保在线路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 二、钢轨打磨作业过程中,除清除钢轨表面病害金属层外,还需修复钢轨截面廓型,以改善列车运行时的轮轨关系。修复钢轨廓型的打磨方式可分为包络式和轮廓式2种打磨方式。特点:包络式打磨是通过将砂轮端面沿钢轨截面布置而获得打磨目标廓型,而轮廓式打磨则是利用砂轮的仿形轮廓进行打磨。 包络式打磨的作业速度较低,常用的打磨作业速度约为15 km·h-1,其较强的切削能力在预防性打磨中难以发挥;相比而言,轮廓式打磨专为预防性打磨而开发,常用的打磨作业速度约为80 km·h-1,考虑设备调试、打磨遍数等其他因素影响,其打磨效率较包络式打磨约提高3倍左右,特别适用于行车密集线路的预防性打磨

轨道钢规格重量以及相关知识

轨道钢规格重量以及相 关知识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轨道钢规格、重量以及相关知识 铁路钢轨知识:(1)重型钢轨知识:每米公称重量大于30kg的钢轨。火车钢轨和起重机轨都属重轨。火车钢轨:用于铺设铁路,要承受火车营运时的压力、冲击载荷和摩擦,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韧性。质量要求严格,除保证其化学成分外,还要求检验力学性能、落锤试验和酸浸低倍

组织等。生产厂有武钢、鞍钢、包钢和攀钢等。起重机轨:即吊车轨,其高度较低,头宽及腰厚尺寸较大,只要求检验化学成分和抗拉强度。用于铺设起重机大于及小车轨道。生产厂有鞍钢和攀钢。(2)轻型钢轨知识:是每米公称重量小于或等于30kg的钢轨。轻轨的质量要求比重轨低,只要求检验其化学成分、抗拉强度、硬度和落锤试验等。主要用途:轻轨主要用于林区、矿区、工厂及施工现场等处铺设临时运输线路和轻型机车用线路。 铁路钢轨型号: (1)轻型钢轨型号,材质: Q235,55Q;规格:30kg/m,24kg/m,22kg/m,18kg/m,15kg/m,12 kg/m,8 kg/m。(2)重型钢轨型号, 材质: 45MN, 71MN;规格:50kg/m, 43kg/m,38kg/m,33kg/m(2)起重钢轨型号, 材质: U71MN;规格:QU70 kg /m ,QU80 kg /m,QU100 kg /m,QU120 kg /m。以上钢轨型号为常用钢轨型号。 轨道钢理算计算公式:钢轨类型(公斤/米) 尺寸(毫米)截面面积F(厘米2) 理论重量(公斤/米) 高A度底B宽头C宽腰D厚轻轨 5 50 44 22 8 65 54 25 11 ... 钢轨

钢轨打磨作业标准及流程

: 轨面打磨作业标准 一、作业条件 1.利用维修天窗作业; 2.在车站《运统-46》登记,带班人不低于班长。 二、作业程序 1.作业准备 (1)工具:平面打磨机、1m直尺、起道机、冲击镐、塞尺、道尺、弦线,钢板尺、护目镜和石笔; ; (2)检查:检查打磨机状态、校对道尺、直尺平直度。用弦线检查焊缝(绝缘接头)高低,用1米直尺检查轨面平顺,标划打磨范围。 2.打磨钢轨 (1)起平需打磨的焊缝(胶结绝缘),并用冲击镐捣固密实;(2)作业人员戴好手套、护目镜,确认钢轨打磨长度及厚度;(3)均匀平稳往返推动平面打磨机;在轨头平面从轨距角向非作用边全断面打磨。 (4)打磨过程中分多次用1m直尺对钢轨平面进行检测。 3.质量回检 用弦线回检焊缝(绝缘接头)高低,用1米直尺回检轨面平顺度。" 4.作业结束 清理机具至限界以外。 三、作业质量 (1)打磨后轨面光带居中,光带宽度25-30mm,前后光带顺接无明显突变;

(2)用1m直尺和塞尺测量轨面平面凸凹误差不超过+0.3mm~0mm; (3)打磨顺坡坡度不少于‰。 轨面打磨作业流程

肥边打磨作业标准 一、作业条件 1 利用维修天窗作业; 】 2 在车站《运统-46》登记,带班人不低于班长。 二、作业程序 1、作业准备 (1)工具:肥边打磨机、角磨机、发电机、1m直尺、道尺、游标卡尺、护目镜和石笔; (2)检查:校核道尺、游标卡尺,检查打磨机、发电机状态。调查钢轨肥边范围、厚度,用1米直尺检查焊缝(绝缘接头)作用边平顺度。 2、肥边打磨 (1)作业人员戴好手套、护目镜,均匀平稳往返推动肥边打磨机;先垂直切下肥边,再调整角度打磨轨距角;焊缝(绝缘接头)作重点打磨复查。 (2)打磨过程中用游标卡尺和1m直尺进行检测每遍打磨效果。钢轨、焊缝(绝缘接头)严禁用角磨机打磨。 、 (3)岔心等特殊部位,不能用肥边打磨时,用角磨机打磨。3、质量回检 用游标卡尺回检轨头宽度。

第一章 声学基本知识

声学基本知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人类社会的交流就不可想象。这些声音包括人们需要的、想听的,如优美动听的音乐、相互交流的言谈;也包括人们不想听的“噪声”。在声音的海洋中,人们是如何识别声音的呢?声音有三个要素:音量的大小、音调的高低、音色的于湿,它们都与声音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这就要从声音的物理特性来了解。 声波的传输及其特性 声音是空气分子的振动。物体的振动引起空气分子相应的振动,传人人耳导致鼓膜振动,通过中耳、内耳等一系列听觉器官的共同作用使人听到了声音。 一、声波的特性 1.声音的周期、频率、波长和声速 周期:声源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记作T,计量单位为:秒(s)。 频率:声源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记作f,计量单位为:赫兹(H z)。它是周期的倒数,即:f=l/T。 波长: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1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距离,记为λ,单位为m。 声速:声波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记作c,单位m/s。声速约为340m/s。 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λ*f 频率在20H z~20k H z之间为声波人耳可以感觉的,称为可听声,简称声音;频率大于20k H z称为超声波;频率小于20H z称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地震波和海啸都是次声波。有些动物的耳朵比人类要灵敏得多,如蝙蝠就能“听到”超声波。 2.频带 频带也称为“频段”,在扩声系统中,一般将介于次声和超声之间的可闻声频率划分为若干个区段,称为“频带”或“频段”。 3.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声功率:声功率即声源总声功率,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记作w,单位为w。 声强:在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称为声强,用I表示,单位为W/m2。人耳可听的声强变化范围为10—12~102W/m2。 声压: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介质中的压力与静压之差称为声压,用P表示,单位为P a。1P a=1N/m2。 4.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由于声强与声压的变化近似地与人耳感觉变化的对数值成正比,人们便在扩声系统中引入了“级”的概念。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N=10l g(A1/A0)分贝,符号为“d B”,它是无量纲的。 (1)声功率级 声功率以“级”表示便是声功率级,记作L w,单位为d B。 L w=l0l g(W/W。) 式中:L。——声功率级(d B);W——声功率(w);W。——参考声功率,为10-12W。 (2)声强级 声强以“级”表示便是声强级,记作L I,单位为d B。 L I=l0l g(I/I0)。 式中:L I——声强级(d B);I声强(W/m2);I0——参考声强,为10-12W/m2。 (3)声压级 声压级指实际声压和基准声压之比的20倍对数值,单位是d B。 L P=20l g P/P。 式中:L,——声压级(d B);P——某点声压;P。——基准声压,以2×10-5N/m2为参 考值 5.声级的迭加 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时,产生声级的迭加,若不考虑干涉效应,声能量是 可以代数相加的。总声功率和总声强可以相加,但声压的迭加,则不能进行简单的直接代数相加。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声源声压级相等时,其合成的总声压级比一个声源的声压级只增加3d B,而不是增加1倍。比如:100d B加100d B不是简单代数和,即200d B,而是103d B。当然,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声能密度和声压级的叠加。 二、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和扩散 1.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同一介质中按一定方向传播,而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障碍物时就会反射产生虚声源即声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