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东县土地利用分区

惠东县土地利用分区

惠东县土地利用分区
惠东县土地利用分区

惠东县土地利用分区

黄大基林幸青陈海平杨素悦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

提要:根据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自然资源特点、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布局规划、主要用地需求量预测、各类用地调整指标、部门用地布局规划等资料,在综合分析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区位优势、土地利用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惠东县的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和空间管制分区,并提出土地管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惠东县;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策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结合自身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而编制的合理分配土地和调整各类土地的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战略构想和设计方案。土地规划的本质,是以理性的预测和周密的谋划,来克服市场的不足和人类行为的盲目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空间规划,核心内容是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而土地利用分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较为有效的手段。以用地指标与土地利用分区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种较好的规划模式[1]。

⒈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概况

惠东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和惠州市东部,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界于北纬22°30ˊ至23°23ˊ、东经114°33ˊ至115°26ˊ之间,东连汕尾市海丰县,北靠河源市紫金县,西接惠阳区和惠城区,南临南海的大亚湾和红海湾,全县土地总面积3535.17 km2。惠东县下辖13个镇、1个街道办和2个管委会。2005年全县常住人口8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4万人,暂住人口7万人。

1.1自然资源条件

⑴地形地貌。惠东县属沿海山地丘陵县,地形多样。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四大类,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陆地东西宽、南北窄的狭长形状,延伸至沿海海岸。乌禽嶂支脉莲花山脉分布在县境北部和东北部,其间东江支流西枝江自东北向西南横贯中部。北部、东北部山区有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共27座,其中最高的莲花山主峰海拔1337.3m,这是惠东的主要林区;中部是沿江盆地河谷和丘陵区,地势较平缓,土质肥沃,是惠东的主要产粮区和经济作物区;南部是稔平半岛,属沿海低丘陵区,是惠东的渔业生产基地。

⑵气候资源。惠东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年均气温

21.7℃,年均降雨量1859.7mm,年均无霜期日数大于300天。东北部山区霜多且重,中部沿江丘陵区次之,南部沿海低丘区轻霜无冰。年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90.5%。年平均日照时数2075.7小时,日照率47%。台风的主要月份为6~10月。

⑶水资源。惠东县境的河流,分属东江和粤东沿海两个水系,以东江水系占主要地位。属西枝江流域的二级支流有:集雨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8条(杨梅水、宝溪水、小沥河、安墩河、

作者简介:黄大基(1959-),男,广东省河源市人,助理研究员,从事资源与环境研究和规划工作,

(E-mail)huangdaji2005@https://www.doczj.com/doc/507366119.html,。

楼下河、碧山河、白花河、梁化河);100km2以下50km2以上的有9条;50km2以下20km2以上的有15条;其他小支流25条。属粤东沿海水系的有:集雨面积100km2以上的有吉隆河;20~100km2的有2条(白云河和范港河);还有小河流20条。惠东县已建注册的水库105座,其中大型水库1 座,中型水库2座,小㈠型水库30座,小㈡型水库72座。大中型水库有白盆珠水库、花树下水库和黄坑水库,总蓄水量约13×108m3,有效库容约4.5×108m3。全县拥有淡水量高达45×108m3,其中地表径流38×108m3,浅层地下水7×108m3,人均拥有淡水量6000m3左右。

⑷旅游资源。惠东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境内有全国迄今唯一的港口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平海古城、巽寮省级旅游开发区、九龙峰祖庙、南山寺、西来庵宗教旅游区;巽寮海湾、稔山长沙湾、平海南门海湾等海滨浴场;白盆珠水库,安墩热汤、平海鹧洞、白盆珠温泉,以及白花铁炉嶂、大岭九龙峰、多祝南山瀑布、“东江红都”高潭老区、多祝皇思扬古围村、惠东南湖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等30多处。

⑸矿产资源。惠东县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分布面广。经探明,惠东县内的矿产资源有煤、水晶、铁、钨、绿柱石、陶瓷土等9大类26种。其中石英砂储量充足,建材石料花岗岩、石灰石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如多祝的铁矿、安墩的高岭土、高潭的花岗岩等。

1.2经济社会概况

⑴综合实力逐步提升。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当年价)1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87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2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86亿元。按当年户籍人口73.73万人计算,人均GDP达到18976元。在GDP中,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3.3∶48.5∶28.2调整至2005年的18.6∶52.7∶28.7。

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916.48km,密度为54.4km/100km2,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2.08km;平海碧甲、港口大澳塘和稔山亚婆角码头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作业区,共有泊位9个,年吞吐能力50×104t。电源电网建设加快,电力供应能力提高,现有110kV 及以上变电站10座,主变容量达94×104kV·A;信息网络设施不断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发展迅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

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县环境总体良好,大气环境质量达到Ⅰ至Ⅱ类标准;集中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西枝江水质总体达到Ⅱ至Ⅲ类,海域水质达到Ⅰ至Ⅱ类标准。全县建立9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⒉土地利用现状和有利条件

2.1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惠东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53517hm2。其中,农用地31866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0.14%;建设用地21333hm2,占6.03%;未利用地13518hm2,占3.82%。全县已利用土地总计为339999hm2,土地利用率高达96.18%。惠东县分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详见表1。

表1 2005年惠东县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hm2

镇街农用地

小计

耕地

其他

农地

建设用地

小计

城乡

用地

交通水利

及其他

未利

用地

合计

平山12977 1939 11038 2779 2544 235 533 16289 大岭13205 2530 10675 1715 1544 171 1103 16023 白花17871 4133 13737 1815 1505 310 703 20389 梁化24132 4121 20012 1420 942 478 757 26310 稔山15343 2566 12777 2391 1378 1012 1366 19099 巽寮6230 367 5863 664 119 545 270 7163 平海12666 1650 11016 732 397 336 704 14102 港口1253 166 1087 585 189 396 440 2278 铁涌8958 2579 6379 789 601 188 1923 11670 吉隆11128 1277 9851 715 536 178 933 12776 黄埠6271 459 5812 680 448 232 1460 8411 多祝53969 6555 47414 1877 1520 356 1684 57529

白盆珠35572 1211 34361 3628 357 3271 573 39772 安墩46432 3654 42777 996 927 69 482 47910 宝口32291 1190 31100 299 279 20 335 32925 高潭19121 945 18176 250 214 36 252 19623 其他1248 0 1248 0 0 0 0 1248 合计318666 35342 283324 21333 13500 7833 13518 353517 注:资料来源于惠东县国土资源局。

2.2土地利用有利条件

⑴地理区位优越,综合开发条件好。本县地处粤东地区和福建省通往广州、深圳、香港的必经之地,深汕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均穿境而过;海上运输可直达闽、港、澳。惠州机场距县城平山约15km,计划到2008年可直航北京、杭州、无锡、徐州等大中城市。惠东境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少旅游区已具规模,这些都为惠东县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惠东县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四大类,土壤类型多样,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优质农作物生长,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马铃薯、梅菜、荔枝、龙眼等几十种农作物。

⑵林地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潜力大。全县的林地面积高达262924.95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37%。其中,有林地面积为200733.47hm2,占林地总面积的76.35%。加上道路两旁的护路林和居民点、工矿、园区的绿化林,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已高达70%以上。可见,惠东县的林地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植树造林、改变林种等方面,惠东县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林地面积不断增加。可以预见,未来惠东县的生态环境将会更加宜人。但是,在林地结构中,由于林属单调,林相较疏,中、幼龄林占比例较大,经济林比例很小,造成惠东县目前的林业经济效益较低。

⑶海、岛岸线长,滩涂资源丰富。县内南部稔平半岛濒临南海的大亚湾和红海湾畔,有大小岛屿55个,海岸线总长达171.8km,沿海后备土地资源十分丰富。2005年全县滩涂面积达6125.34hm2,开发潜力很大。惠东县渔业资源品种繁多,密度较大,海洋鱼虾类有2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40余种。海水终年盐度较高,水质清新。近岸岛屿、礁岩、

河涌众多,适宜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大。沿海滩涂资源是在不断增长的土地资源,是惠东县可供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在宽敞的沿海岸滩涂,宜适时围垦,一是增加可供利用的土地,二是防止由于滩面不断淤高,影响堤岸内现有农田的排涝能力。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前提下,应当科学确定围垦的范围,以便适时适度进行围垦造地。

⒊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和建设管制分区

通过土地分区,能更好地体现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土地分区是以土地本身所具备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进行划分。因此能较好地体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防止和克服用地安排上的短期行为,防止和克服滥用土地与浪费土地现象的发生。

3.1土地利用综合分区[2]

3.1.1分区原则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自然条件的差异性,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别;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水平,即土地利用的深度。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似的地区,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布局和综合利用效益必定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行政界线完整和分区界线的连续性。我国管理体制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土地利用的管理也主要是以行政手段来实现。因此,土地利用分区应尽可能保持村委会以上土地利用行政界线的完整性。这样,既有利于宏观上的指导和管理,又有利于微观上的具体操作。

综合因素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土地利用的变化,是在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在不同地区每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其中往往有一个或几个因素起主导作用,突出主导作用的因素才能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本质。因此,在分区过程中,必须坚持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3.1.2综合分区

⑴北部山区城镇发展控制区。该区范围包括多祝、白盆珠、高潭、宝口、安墩共5个镇,土地总面积为1977.59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94%。本区以多祝镇(中心镇)为中心。从土地类型分布来看,多祝镇丘陵、台地分布较广,是耕地的集中分布区,也是本县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区域;白盆珠、高潭、宝口、安墩等镇主要是山地,是惠东最主要的林业资源分布区,也是惠东县乃至惠州全市的生态屏障。本区农业应着重绿色经济生态建设,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旅游经济。丘陵台地区重点发展粮食、蔬菜和水果生产;山区应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以反季节蔬菜、生姜、优质水稻、绿色有机食品、药材、经济林、经济竹类种植为主;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本山区成为惠东县的重要生态屏障[3]。

⑵中部核心县城建设区。该区范围包括平山、梁化、大岭、白花共4个镇(街),土地面积802.58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2.70%。本区以县城平山为中心,构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商贸物流中心,发展商贸、旅游度假产业和制造业。利用交通、区位、地缘、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型工业;积极承接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对外加工业。重点建设两大工业走廊:以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园区──大岭工业走廊和以发展加工制造业为主

的家具产业园区──白花工业走廊。同时,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产业,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商贸物流重镇(城区)[4]。

⑶稔平半岛城镇发展区。该区范围包括稔山、吉隆、黄埠(含盐洲)、铁涌、平海、巽寮、港口共7个镇(会),土地面积755.00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36%。本区以稔山镇(中心镇)为中心。在农业方面,本区以发展出口创汇型农业为主,扩大马铃薯、大顶苦瓜种植面积,利用滩涂资源围垦养殖和发展海水网箱养殖。在工业和旅游方面,本区应当利用沿海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海重化工业和能源工业;利用稔平半岛港口资源优势,发展港口物流业;利用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滨海旅游黄金海岸线;利用现有鞋业制造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建设以鞋业制造、加工为主的中国女装时尚鞋业生产基地。

图1 惠东县土地利用综合分区规划图

3.2土地利用建设管制分区

⑴允许建设区。主要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区、区域性交通走廊控制区和城乡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外为增加规划弹性而划定的变形区域,但不包括规划期间拟改造为农用地的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区指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区域性交通走廊控制区是指现状与规划的高速公路、快速路、省道、县道公路等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到2020年,全县允许建设区面积为24513hm2(其中有1511hm2,是城乡建设用地边界扩展区),占土地总面积的 6.93%。本区的空间管制措施是:①项目建设如无特殊需要和要求,均应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允许建设区内进行安排,并严格按照省、市的供地指南和用地定额标准安排用地;②允许建设区内,要依照城乡规划及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进行开发和建设,涉及农用地的必须办理农转用审批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必须实现“占一补一”,经批准后才能进行非农建设,并完善备案制度和加强跟踪管理;③按下达建设用地指标在图上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后,可按有关原则和标准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作为城乡发展的扩展区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预留空间,扩展区内不能有基本农田,扩展区面积原则上不能超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10%。

⑵禁止建设区。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对区域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而必须进行永久性保护以及具有重大生态和人文价值的绿色空间,划定为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典型原生生态系统、珍稀物种栖息地、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水土流失极敏感区、重要湿地区等。到2020年,全县禁止建设区面积控制约43000hm2,其中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40000hm2;河流湿地3000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16%。本区的空间管制措施是:①禁止建设区内,原则上禁止任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无关的开发活动,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②禁止建设区内影响自然保护的其他用地,应逐步调整到区外。重点清退区内违法建筑、采石场等,实施退果退耕还林,恢复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③保护和建设天然林、水源林和生态公益林,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原生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及其生态环境;④积极治理现存水土流失以及裸露山体缺口、裸地。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组织重建和恢复。

⑶限制建设区。是指除允许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土地,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一般林业用地区,未利用地等。到2020年,全县的限制建设区面积为2860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0.90%。本区的空间管制措施是:①规划期内,限制建设区内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非经原规划批准部门同意,不得在限制建设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项目的开发;②国家和省重点交通、能源、水利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或者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及军事用地等,确需在允许建设区以外选址的,经过对项目选址和用地规模的充分论证后,可以通过规划调整和修改程序,涉及占用耕地的要落实“占一补一”;③主要河流、湖泊、25°以上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原则上不进行建设开发,确需建设开发的,须经严格论证;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确需开发建设的项目,需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要求实施。

⒋土地管理的基本策略

⑴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国家法律,应该严格执行。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规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管地、依规用地的管治能力,使土地的开发利用控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土地,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应该通过正常途径,向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正规的用地手续,不能“先斩后奏”,甚至“用后不奏”。对违反土地法的,应追究责任,以维护土地法的权威。

⑵提高土地管理科技水平。加强人员的培训,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和健全规划管理队伍学习的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开展规划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土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从根本上保障土地规划的质量和有效实施。加强动态监测和调查研究,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需要,按法定程序对规划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⑶建立和健全土地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内容包括:⑴建设用地总量和耕地保有量的监督检查,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⑵土地用途的监督检查,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耕地转为非耕地,保证土地用途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查处弄虚作假、移花接木等行为;⑷占用耕地补偿和开垦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占多少,垦多少”得以实现;⑸土地利用状况及其效果的监督检查等。

⒌结语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规划与用地管理联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土地分区,把规划目标和各种用地分配分解落实到用地单位和地块上。这样,有利于土地管理部门利用土地分区实施土地规划和监督土地利用;有利于形成土地规划与用地审批相结合的土地管理制度,把用地管理纳入规划管理的轨道,提高用地安排和用地审批的合理性。

有了土地利用分区,可明确各区的主导功能,就能够限制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又可以在用地安排上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以应变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通过土地分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土地用途分区管理规划,就明确了各类土地用途区的主导用途、有条件许可的用途和禁止的用途,使土地的用途管理有了直接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董祚继,吴运娟。中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236-269。

[2] 黄大基。东江流域综合分区的多元统计分析研究[J]。热带地理,1992,12(1):16-22。

[3] 吴厚水,刘慧屏,黄大基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3种群落的能量流和能量利用效率[J]。生态学报,1998,

18(1):82-89。

[4] 李斌,杨丽娟,叶玉瑶等。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空间组织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

19(4):1-6。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乔森51070803030 资环院城区系人文地理学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一般多采用土地利用分区和用地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我国幅员辽阔,规划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结构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也具有区域差异性,即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土地资源优势,密切结合区域特点,提供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土地,必须以区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利用分区就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土地利用分区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客观发展的规律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 二、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 1.土地利用分区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合理、科学、导向性地开发利用土地,即在查清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归纳共性,区别差异,科学地综合研究,揭示区域性差异的客观规律。 2.通过土地利用分区,阐明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优势,土地利用属性、结构、现状、特点、经验及问题,土地开发利用方向、潜力、途径和措施。 3.完成土地利用分区规划,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以指导全国及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宏观决策,同时为制定全国综合自然区划、土地资源区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大农业生产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4.土地利用分区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增进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分区原则是划区的基本准绳,也是在分区过程中处理矛盾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在分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保护耕地体现的是以公益性目标为主的社会效益。土地用途分区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调控手段,应以公益目标为主,突出对耕地资源,尤其是对优质耕地资源的保护,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纠正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促进土地的持续利用。为体现这一原则,在划区过程中,把质量最好的高效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特别保护。 2.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大事。保护生态环境是土地合理利用,体现公众利益的一个重要方略。发达国家近年来编制土地规划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生态建设。用途分区作为土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体现保护生态的思想。我国在土地利用中,目前仍存在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污染、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引发出的沙尘暴天气、旱灾、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损坏了公众的身体健康,给人类带来了长期的难以消除的危害。为避免这些灾害的蔓延,创造优美、舒适、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

利用Arcgis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步骤

一、总体规划图包含文件及属性: 工程文件名:XX乡规划图 YX(晕线面) DLTB(地类图斑面) YTFQ(用途分区面):在原地类图斑属性的后面加TDYTQLX(土地用途区类型)字符串20,TDYTQLXDM(土地用途区类型代码)字符串3,GZQLX(管制区类型)字符串20,GZQLXDM(管制区类型代码)字符串20。 DLW(道路网面) YTJJSQ(有条件建设区面)与上面一样。 TMSC(透明输出面) DLJX(地类界线) XZQJX(行政区界线) XZDW(现状地物) JBNTBJ(基本农田边界):加BJLX字符串20 GZQBJ(管制区边界):BJLX字符串20 ZJ(注记) TK(图框点) TK(图框线) TK(图框面) 二、按乡镇Arcgis在检查重区 导入,修复,打散,检查拓扑错误,检查面积。 基本农田保护区 1转成shape格式,放入建好的文件夹中。 2打开Catalog,在上面建好的文件家中,点右键,New个人数据库,New数据集导入是高斯克里格的文件,,3导入上面转好的文件,输入名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OK。 4打开Arcinfor,添加上面数据库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5修复:在DMT中,Feature,Repaire中,不打钩,OK。 6打散:编辑,全选,打散。 7核对面积:在属性表中,右击面积Sta看总面积记下来,再看Shape-area总面8积,要一模一样,如果不是就合Mapgis核对检查原因。(如果很特别的掉去就去Mapgis中切割那块,在导入复制进去,其他不用动) 9修改拓扑错误:若跳区,按住shift点跳去周围的面,在编辑中选自动生成面,在跳区出点3下要移动点,若属性相同就Merge,保存。若前面的做不了,就去Mapgis中,把原来那块多切割几次,把整块变成多块后转成shape后,复制进去。核对面积一样就可以了。 10检查重区:在Catalog数据集中New拓扑关系,重区,是。 11导入Arcgis中,让拓扑关系处于编辑状态,查看有多少错误,修改。 12Generalization-------Dissolve 并区,打钩的表示要留下的属性,基农全删;Editor-----more advanced Tools 打散,再核一次面积,每操作一次最好都要去核面积。 13把工作底图的属性判上去:打开Analysis Tools---overlap---Identity基本农田、工作底图、NO FID、、不打勾。打开基本农田属性表,可看到属性已附上去了 14在Dissolve-Identity的基本农田中加入字段:TDYTQLX 20;TDYTQLXDM 3;GZQLX 20;GZQLXDM 3。右键,添加字段“基本农田保护区”“01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保存 15在基本农田identity的属性表 再打开属性表,有很多小于1平方米的面,则要把这些删掉 在基本农田里选中小于100平方米,在Generalition-------Eliminate-----input feature基本农田identity,打勾OK

惠东县土地利用分区

惠东县土地利用分区 黄大基林幸青陈海平杨素悦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 提要:根据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自然资源特点、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布局规划、主要用地需求量预测、各类用地调整指标、部门用地布局规划等资料,在综合分析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区位优势、土地利用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惠东县的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和空间管制分区,并提出土地管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惠东县;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策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结合自身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而编制的合理分配土地和调整各类土地的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战略构想和设计方案。土地规划的本质,是以理性的预测和周密的谋划,来克服市场的不足和人类行为的盲目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空间规划,核心内容是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而土地利用分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较为有效的手段。以用地指标与土地利用分区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种较好的规划模式[1]。 ⒈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概况 惠东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和惠州市东部,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界于北纬22°30ˊ至23°23ˊ、东经114°33ˊ至115°26ˊ之间,东连汕尾市海丰县,北靠河源市紫金县,西接惠阳区和惠城区,南临南海的大亚湾和红海湾,全县土地总面积3535.17 km2。惠东县下辖13个镇、1个街道办和2个管委会。2005年全县常住人口8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4万人,暂住人口7万人。 1.1自然资源条件 ⑴地形地貌。惠东县属沿海山地丘陵县,地形多样。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四大类,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陆地东西宽、南北窄的狭长形状,延伸至沿海海岸。乌禽嶂支脉莲花山脉分布在县境北部和东北部,其间东江支流西枝江自东北向西南横贯中部。北部、东北部山区有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共27座,其中最高的莲花山主峰海拔1337.3m,这是惠东的主要林区;中部是沿江盆地河谷和丘陵区,地势较平缓,土质肥沃,是惠东的主要产粮区和经济作物区;南部是稔平半岛,属沿海低丘陵区,是惠东的渔业生产基地。 ⑵气候资源。惠东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年均气温 21.7℃,年均降雨量1859.7mm,年均无霜期日数大于300天。东北部山区霜多且重,中部沿江丘陵区次之,南部沿海低丘区轻霜无冰。年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90.5%。年平均日照时数2075.7小时,日照率47%。台风的主要月份为6~10月。 ⑶水资源。惠东县境的河流,分属东江和粤东沿海两个水系,以东江水系占主要地位。属西枝江流域的二级支流有:集雨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8条(杨梅水、宝溪水、小沥河、安墩河、 作者简介:黄大基(1959-),男,广东省河源市人,助理研究员,从事资源与环境研究和规划工作, (E-mail)huangdaji2005@https://www.doczj.com/doc/507366119.html,。

土地利用分区与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土地利用分区与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2008-12-03 | 作者: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 【大中小】【打印】【关闭】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 为什么要分区 《纲要》根据各地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的差异,在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政策分区基础上,根据土地资源状况与利用特点,进一步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土地利用区,包括西北区、西南区、青藏区、东北区、晋豫区、湘鄂皖赣区、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明确了各区域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和调控。划分土地利用区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 我国各地区间的区域差异显著,客观上要求划分不同的区域,因地制宜指导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我国各地区差异十分显著,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各地区间在资源共享、市场互通、设施互联、环境共保等方面的相互关联密切,如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土地利用深刻地影响着中、下游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特别是生态环境状况深刻地影响中、东部地区,省区内不同地区之间也是如此。因此,客观上要求围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合理的分工与协作等目标,划分土地利用区,统筹协调各区域的土地利用。 划分土地利用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和投资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新形势下,中央赋予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新职能,土地和信贷成为这一轮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国家针对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许多省(区、市)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和政策。土地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必然要求制定与之配套的区域土地利用战略和政策,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 划分土地利用区是协调解决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特别是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同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土地需求十分强烈。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资源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利用问题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和特点。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跳出局部地域空间,从全局出发,着力解决区域性问题,促进区域经济、产业、人口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协调。 划分土地利用区是防止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的有效途径。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各地为了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都在不断地建设和

高中地理《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文字素材1(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城乡规划 3.2 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相关素材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是人类在改造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具有不同利用方向和特点的土地利用类别。 土地利用类型反映了土地的经济状态,是土地利用分类的地域单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是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连片而可重复出现,同一类型必然具有相似的特点;③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或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呈动态变化;④是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域差异划分的,反映土地利用方式、性质、特点及其分布的基本地域单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通过研究和划分土地利用类型,一可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地区分布,评价土地的质量和发展潜力;二可阐明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揭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方向提供依据。 建设项目选址许可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许可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地址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服从城市规划安排,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工作。 一、依据、原则和目的 l、依据 (1)法律、法规、规章、条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城市绿化条例》;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土地利用规划模拟试题三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 A ) 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 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 C. 陆地和内陆水域 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 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D) 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 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 顷。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D ) A. 90%和20% B. 90%和30% C. 70%和10% D. 90%和10% 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B ) 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 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 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 C ) 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 A ) 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 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 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 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 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 C ) 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 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 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 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 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 C ) 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三章 城乡规划 第二节 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_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目标导航】 理实践力,感受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案例一:中国古代城市典范——唐代长安城 [资料]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城市规划的思想。 唐代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都规划的一个典范,至 今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唐代长安城(现西安市)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是商贸中心,设东市和西市两大市 场。东市靠近宫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多服务于达 官贵人;西市是平民市场,也是国际贸易市场。 [思考] 1、在图中用不同颜色圈出唐代长安城宫殿区、 市和坊,描述其功能和分布特征。 2、说明同为商业区,唐代长安城西市比东市繁 荣的原因。 3、行政区的选址受何因素影响? 4、领悟唐代长安城布局与自然(如河流分布) 的关系,以及严格的等级观念。 案例二:国外现代城市典范——巴西利亚 [思考] 1、体会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的美妙之处,思考影响三权广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CBD )位置分布的因素。 2、西奥的烦恼:我叫西奥,是巴西利亚的居民。目前就职于CBD 的某公司。我有两个孩子,家住在帕拉诺阿湖的半岛上。……因为种种原因,我的生活中常有苦恼。 站在西奥的立场上,生活在巴西利亚会有哪些苦恼呢? 3、从巴西利亚规划的不足中,体会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意义。 案例三:从经典走向身边

[活动]规划城市功能区,体验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资料]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 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 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 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 在高铁站附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 括商业零售业用地、办公用地、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等,并在空间布局上呈现一定的 规律。 [任务] 设计相应图例,完成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规划图。 [说明] 1. 办公用地布置的原因。 2. 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增强新城的创新活力。【作业】 [资料] 自然和人文的障碍以及城市地区随着时 间的演进,往往导致其向扇形模型的土地利 用模式发展,加拿大卡尔加里的中央商务区 是多个扇形区共同的中心。 [任务] 设计相应图例,规划图中地块的土地利 用类型,包括工业区、低价住宅区、中等价 位住宅区、高价住宅区、湿地公园。 [说明] 1. 高价住宅区的布置原因; 2. 空间结构呈现扇形模式的原因。 【知识网络】

土地利用分区

四、土地利用分区 (一)土地用途区的划分 根据土地利用的主导用途、限制条件,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采用叠图法将长沙县土地划分为10个土地用途区。 名称划分条件面积(公 顷) 基本农田保护区集中连片、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良好、面积在0.25公顷以上 的现有耕地,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的优质耕地及上述耕地 范围内的其他零星土地,为基本农田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农村 道路、农田水利和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56479.24 一般耕地区面积在1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区、允许城镇建设用地区、 允许独立建设用地区、有条件城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独立 建设用地区、允许村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村镇建设用地区 外的现有耕地,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及上述范围内 的其他零星土地,为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农村道路、 农田水利和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4100.46 一般农用区面积在1公顷以上,允许城镇建设用地区、允许独立建设用地 区、有条件城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独立建设用地区、允许 村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村镇建设用地区外,现有果园、茶 园等种植园用地、宜园后备土地资源及上述范围内的其他零 星土地 9527.52 林业用地区面积在4公顷以上,允许城镇建设用地区、允许独立建设用地 区、有条件城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独立建设用地区、允许 村镇建设用地区、有条件村镇建设用地区外,现有有林地、 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宜林后备土地资源及 77220.49

上述范围内的其他零星土地 允许城镇建设用地区积在0.5公顷以上,现有的城镇用地及规划期间新增的城镇发 展用地 12947.82 允许独立建设用地区积在0.25公顷以上,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外规划期 间不改变用途的采矿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规划的独立于 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以外的采矿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3250.81 有条件城镇建 设用地区 面积在0.5公顷以上,为城镇建设发展预留用地3536.04 有条件独立建 设用地区 将面积在0.25公顷以上,为独立工矿建设发展预留用地1297.71 允许村镇建设用地区面积在0.3公顷以上,重点发展的村庄、集镇现状及规划建设 用地 17326.97 有条件村镇建 设用地区 面积在0.3公顷以上,为重点发展的集镇、村庄预留的用地300.00 (二)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 为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行为,保障规划确定的用途区目标实现,特制定各用途区管制规则。各用途区内土地利用必须严格遵循管制规则。 1、基本农田保护区 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鼓励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其它零星农用地通过整理、复垦调整为基本农田。区内确实不能通过整理、复垦调整为基本农田的非

第二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和规划

第二章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和规划 第一节分区原则和依据 一土壤分区原则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按照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区域土壤组合特征、农业利用特点及改良利用方向的一致性而划分的。区域勾划是以地貌发生原则为依据,即土壤分布与地貌区域的一致性。山区照顾山体完整,平原照顾流域的完整。同一区域内应具有优势的土壤类型、近似的土壤组合和环境因素,以及生产上的主导限制因素和改良利用方向上的一致性。在土地利用与生产布局上,总结历史经验,注意土壤等历史地理环境特征和发展演变特点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在土壤改良利用上考虑了城乡建设的总体性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一致性的特殊要求。 二土壤分区依据 采用的土壤区域、土壤地区、土区三级分区制,参照席承藩、张俊民1982 年所编“中国土壤区划图”中的三级区予以补充、修改编制而成。 土壤区域:全国土壤区划一级单元。反映我国土纲组合群体结构与大农业生产的概括特征,体现我国生物气候条件大范围的不均衡性,及其所影响到的土壤性状与农、林、牧业布局的重大差异,据此将全国分为三个不同的土壤区域:Ⅰ.东部森林土壤区域;Ⅱ.西北草原、荒漠土壤区域;Ⅲ.青藏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区域。 Ⅰ.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大体位于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中条山、秦岭、岷山、大雪山、横断山一线以东地区,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4.43%。人口密集,耕种集约,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耕地和人口数量均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是我国农业、林业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这里濒临海洋,季风进退活跃,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以上,大气湿润程度高,适宜各种林木生长。因而从南到北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森林,相应形成各类不同的地带性森林土壤。①在最南部的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带形成砖红壤和砖黄壤,是我国橡胶的主要产地,并盛产甘蔗、咖啡、可可、香蕉、菠萝、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可一年三熟:②在云南、“两广”、福建南部、台湾中部的南亚热带季雨林地带形成赤红壤和赤黄壤,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既能种植柑桔、油茶等亚热带经济林木,又能种植木瓜、芒果、菠萝、洋桃、龙眼、荔枝等热带果木,农作可一年三熟;③在赤红壤以北的江南及四川盆地南缘和台湾北部的广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形成红壤和黄壤,多毛竹、茶叶、油茶、油桐、桑、漆、柑桔、枇杷等经济林木,盛产水稻,年可二熟;④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交织的地带形成黄棕壤和黄褐土,具有南北过渡地带的特点,为稻、麦两熟地区,也可种植一定比例的双季稻,柑桔、茶叶、油茶、枇杷等经济林果在局部小气候条件下可种,否则遭受冻害;⑤在辽东、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灌木林地带形成棕壤和褐土,已过渡为北方旱作农业,盛产棉、麦、玉米、甘薯,二年三熟,最南部可一年二熟,经济林木以苹果、核桃、红枣、梨等著称;⑥在东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形成暗棕壤,其北端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形成漂灰土,主产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柑、桦等木材,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基地,森林茂密,素有林海之称,旱作一年一熟。 在这些地带性土壤中,尚有不少非地带的隐域土壤与之呈组合共存的类型:如南海诸岛麻疯桐林下因珊瑚礁和鸟粪影响形成的磷质石灰土;海南岛西南和云南沅江河谷因干热风影响形成的燥红土;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因石灰岩影响形成零星分布的红、棕、黑、黄等色的石灰(岩)土;四川盆地中因紫色砂岩影响形成的紫色土;华北平原因地下水影响形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教案

环节一,新课导入 投影图片,让同学分辨分别代表住宅区和商业区,探讨他们的分布都有哪些特点。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 城市土地利用 教师 授课时间 3.18 课时 1 课题 城市空间结构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并能具体分析某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的变化。(重、难点) 2.运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理论分析某城市功能分区特点及其主要因素。(重点) 3.理解城市基本功能分区的成因及其布局特点。(重、难点) 多媒体 Ppt 课件

1.含义: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 2.作用:反映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 3.主要类型 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用地类型分布特点用地基本特征 商业用地 大都位于交通最方便、行人众多或主要交通 线交会点上,呈点状或带状 ①以建设用地 为主;②住宅 用地面积最 大,商业用地 较少;③工业 用地多在城市 外围 住宅用地 几乎每一个城市超过一半的土地都是作为 住宅用地,一般位于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之 间,呈团块状 工业用地 倾向于交通干线沿线和城市外围,呈环状或 带状 政府机关 用地 靠近交通方便之地及邻近其服务对象,呈点 状 绿地 呈零星状混杂在其他用地之间,郊区有较大 面积的绿地 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1)主要类型: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土地利用分区读书报告

土地利用分区读书报告 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土地利用分区是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开发利用方向与途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区域划分。又称土地利用区划。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重要科学依据。 二、分区的基本依据 ①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②土地利用现状特征的相对一致性; ③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和远景开发利用方向与途径的相对一致性; ④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三、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分区原则是划区的基本准绳,也是在分区过程中处理矛盾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在分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土地用途分区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调控手段,应以公益目标为主,突出对耕地资源,尤其是对优质耕地资源的保护,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纠正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促进土地的持续利用。为体现这一原则,在划区过程中,把质量最好的高效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特别保护。 2.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是土地合理利用,体现公众利益的一个重要方略。发达国家近年来编制土地规划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生态建设。用途分区作为土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体现保护生态的思想。我国在土地利用中,目前仍存在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污染、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森林面积

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引发出的沙尘暴天气、旱灾、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损坏了公众的身体健康,给人类带来了长期的难以消除的危害。为避免这些灾害的蔓延,创造优美、舒适、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目标,在划区过程中,一定要在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如林业用地与一般农用地的界限发生不一致时,要优先用于林业,并对环境敏感的地段,进行专门划区,给予特别保护。 3.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 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中又存在着宽打宽用、土地资源闲置、耕地撂荒等问题。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土地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划区过程中,要本着有利于生产的空间组织,有利于土地利用的规模经营,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尽量使工业用地向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乡镇企业用地向工业小区集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向中心村集中,做到每个区域的主导用途明确,促使非主导用途土地向主导用途转变。 4.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并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向、方式、深度和广度,土地利用形成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应结合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考虑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土地资源实际的土地用途管制分区方案,增强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分区类型、指标、方法、用途管制规则等方面均要体现地方特点。 5.公众参与的原则 在土地用途管制分区过程中,需要采用所涉及到的土地利用部门的规划等资料,需要与他们对出现的矛盾进行反复协调,需要与各乡镇、村的干部和群众进行广泛的交流,需要实地去核对土地的利用状况。最终形成的土地用途分区结果,不是所有部门要求的用地要求都满足的,但从整体上是最优和最合理的。因此,分区过程是公众参与的过程,是宣传、落实用途管制措施的过程,只有公众的参与,才能制定出公众认可和接受的分区方案。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 发布时间:2008-05-07 00:00:00 作者:user 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土地利用分区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规划利用方向为依据划分的不同用途的用地区域。土地利用分区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各用地系统编制部门用地规划提供依据。 一、各区土地总面积 单位:公顷 行政辖区辖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 市区合计166025.7 3.1 道里区47923.7 0.9 南岗区16486.6 0.3 道外区32952.7 0.6 太平区24814.4 0.5 香坊区20855.0 0.4 动力区13595.9 0.3 平房区9397.4 0.2 二、哈尔滨市区用地区划分如下: (一)农业用地区 农业用地区是以种植业为主,综合发展农业所需要的用地范围。面积1900.5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8%。其中耕地面积1781.5千公顷,占农业用地面积89.5%。农业用地区域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切实保障种植业的需要以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使用。区域内土地利用途径变化必须紧紧围绕发展农业,服务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鼓励区域内其它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用地;需要保留现状用途的,不得擅自扩大用地面积,区域内的耕地尤其基本农田必须切实加强保护,不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准改变用途。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建设以及建窖、建房、建坟或擅自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废弃物。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应按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严格审批用地。在农业用地区内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项目,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1.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是实行特殊保护的耕地,本次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580.8千公顷,占农业用地区内耕地的88.7%,占全市1996年耕地面积的87.2%。 2.一般农田区 农业用地区扣除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一般农田区,其中包括江河泄洪区内的耕地。一般农田区面积为319.7千公顷,占农业用地区19.4%。 (二)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是林木较为集中,适于发展林业而予以保护的区域。面积2648.0千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9.9%。林地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域东部的阿城、五常、尚志、方正、木兰、通河、延寿等县(市)。 (三)牧业用地区 牧业用地区是为发展畜牧业生产而用于刈草和放牧牲畜的区域。牧业用地区总面积94.9千公顷,占全市区总面积1.8%。牧业用地区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地、河滩地以及低洼地。(四)城市建设用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区是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要的用地区域。全市城市建设用地区面积170.1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其中哈尔滨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区面积为25567.6公顷,其建设用地范围除原城区外,还包括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松北、松浦、平新、平房4个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