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新时代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探讨新时代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探讨新时代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8T17:10:53.2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李爽

[导读]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愈发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变化,并呈现出“海量教学资源、准确预判、科学理性评估”的全新特征。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11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愈发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变化,并呈现出“海量教学资源、准确预判、科学理性评估”的全新特征。但与此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为了走出难题所带来的困境,思政工作者需要遵循新的原则、运用结合大数据后产生的先进施教方法,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自适应学习;个性化教学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大数据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创新性发展,对于数据的科学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得到反馈,并实现对于未来的精准预测。

1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大数据开启了一场新的数据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们观察、分析和把握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成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和创造新价值的源泉。大数据作为一种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发展的新工具。能够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实现对员工行为规律的把握,以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数字化“海洋”的认知和应用难题,动态把握网络空间员工思想道德成长特点和规律。可以说,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是人们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认识。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到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微课等网络教学形式不断兴起,员工在网络社交、在线学习、日常管理等教育过程中沉淀下海量数据。大数据时代到来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对员工知识学习过程、管理服务过程、日常生活过程等方面进行数据化呈现,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性“员工画像”,进而制定和实施个性化教育,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依靠主观归纳、逻辑推理和理论假设等方法难以实现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精准定位和描述员工的思想问题和需求,预判员工思想行为趋势,准确实现对员工群体或个体的分类分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多样化的教育对策。因此,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现实问题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客观需要。 2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2.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仅主流媒体和整个社会需要大力宣传积极的、正能量的内容,对每一个个体的认知观念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想要树立相适应的数据观念和数据思维,就离不开思政工作者的默默耕耘,也只有在思想意识上铸立起坚实的堡垒,才能在大数据发展不可逆的浪潮下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腐朽糟粕的外来事物,构建洁净的精神家园,提升自身的判别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落后思想的侵蚀,真正运用好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

2.2大力培育专业型人才

想要真正实现大数据的社会价值,保持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就必须有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予以支撑,这需要政府在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大力扶持,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起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同大数据技术两者完美契合的媒介作用,帮助思政工作者拥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用真心实意去激发受教者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建设大数据人才的培育体系,打通多元化的培养渠道,鼓励专业性人才走出国门学习世界领先的技术,大力开拓创新理念,为思政工作的科学优化打下坚实的伏笔。

2.3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大数据带给我们每一位工作者的便捷有目共睹,伴随着便携式和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无时无刻都能接收最新的信息,但其大数据爆炸性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已经逐渐超出了法律法规所能监管的范围。健全同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加强顶层设计,使大数据的查询技术和共享精神在运用和传承过程中有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大数据相关产业的监管力度,使思政工作者能够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数据资源,在法律政策的保障和约束下更好地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3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路径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是跨学科问题,需要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人员联合攻关,需要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融合,实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互动平台的渗透性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传播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一)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出发,建立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文献路径,进行整理、分析、比较,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想资源。这是一个从价值思想到技术嵌入的融合过程,需要多学科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方案、整合方案,从而提出最优方案。

(二)从研究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建构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建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式框架和技术框架。这是一个理论探索过程,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过程拿出原创性诊断,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理论支撑。

(三)从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技术出发,建设移动互联思想政治教育统一平台,提供统一门户开展工作;支持多终端,包括PC端和手机端,提高实时性和覆盖面;开放平台,支持第三方应用迅速接入;应用一点发布,多端使用,插件式应用提供高效、便捷的应用管理;提供实时查询统计,查看平台各活动状态以及参与的情况;提高用户粘黏性和活跃度。

(四)坚持科学性基础上的艺术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艺术的部分,又有科学的成分。科学性为艺术性提供依据和指导,艺术性是科学性的丰富与补充――由于人的思想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整体效应,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大数据技术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它同样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技巧。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体现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对思想信息的全面、精准、及时把握,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知和掌握,以及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的“智慧化”等方面;而艺术性则充分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人生经验、思想情感、人格魅力等个人方面的因素,语言运用、文字表达、材料组织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因材施教、随机应变等创造性因素。我们需要在把握大数据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