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康复训练

各种康复训练

各种康复训练
各种康复训练

编操带操基本原则

一.医疗体育

医疗体育是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方法治疗创伤和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是运动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医学界,人们将用体育运动治病的方法称为体育疗法,在临床医学及康复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医疗体育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还能促进人体各种脏器机能的恢复,既对全身有积极影响,又对局部器官发生强有力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体育进行医疗的国家。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就有了用舞蹈、导引、按摩治病的各种记载。我国医疗体育的特点是肢体活动与意识、呼吸、按摩等相结合进行,以后又将以意识和呼吸锻炼为主的方法发展为八段锦和各种体操,将以按摩为主的方法发展成各种现代按摩和保健按摩等各种形式。

医疗体育的基本作用:

1.对抗运动不足的影响。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患病、受伤或其它原因致运动持续明显地减少,必将引起身体一系列功能和形态的变化,表现在运动系统有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骨质脱钙;内脏系统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心肺功能水平下降、有氧代谢能力降低、脂质代谢障碍等,诱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的发生。另外伤病或手术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也与运动不足有关。通过医疗体育的方式弥补运动缺乏,对保持全身健康,预防近、远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2.恢复和增强各系统器官的机能,疾病和废用引起的功能减退,在未达严重程度时往往是可逆转的,有针对性的医疗体育是促进其基本功能恢复和增强的有效方法。

3.促进功能调整。大脑皮层、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一些器官功能改变或代谢障碍,是很多疾病的基本病因。适当的医疗运动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恢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及内分泌平衡,改善代谢,在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中有重要作用。

4.发挥机体的功能代偿。当机体某些器官局部遭到不可逆的损害时,通过相应系

统的的运动训练,使残存部分增强或改变其机能加以补偿,使整个器官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医疗体育能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与普通体育不同,需要掌握好按病情选用运动方法和运动量。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特定动作还有利于病变器官的功能恢复,长期坚持锻炼不仅能提高机体功能,还能增强体质,获得好的生活质量。医疗体育中,主要以医疗体操形式出现,如颈保健功、肩周炎操、呼吸操等等。

二.医疗体操

医疗体操是以防病治病、促进功能康复为目的,根据疾病特点、程度、损伤范围、患者全身功能水平、个性特点,以及不同时期治疗目标制定的医疗性运动体系。医疗体操的动作性质、作用部位、运动量都可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由于针对性强,适应性广,可适和不同疾病及功能障碍的需要。其具体内容包括肌力训练、ROM训练、呼吸训练、有氧训练等。具体方法可以是徒手的、也可以借助各种器械进行。医疗体操是医疗体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康复治疗学中也有广大的运用空间。

1.医疗体操的基本运动形式: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PNF

2.医疗体操的基本内容:医疗体操是为达到不同康复目的而由基本运动方式组合成的针对性医疗运动。①肌力练习(主动、助力、抗阻、PNF、)。②ROM练习(主动、被动、助力、牵引)。③呼吸练习(腹式呼吸、放松呼吸、静态呼吸/动态呼吸、呼吸肌训练)。④平衡—协调训练。⑤步态训练。⑥实用功能练习。⑦耐力练习。⑧矫正练习

3.医疗体操的特点:①强调主动参与②方法灵活,根据需要选择针对性的运动方法;随时应用,医疗体操不受场地、时间及器械的限制,③强调个性化,因人、因病而异,自由选择体位,便于做操。④局部运动与整体运动相结合。

⑤主动参与,长期坚持,增强信心。⑥动作简单易学。⑦预防作用,极大程度地矫正不良姿势和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4.医疗体操的分类:

①根据对人体不同作用分:主动活动、助力活动、抗阻活动

②根据具体方法不同分:徒手、器械

③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呼吸体操、腰背操、降压舒心操等

5.医疗体操适应征与禁忌征:针对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的体操,原则上无禁忌征时都是适应征,在临床较有实际意义的适应征有:

①内脏疾病:高血压、冠心病、COPD、内脏下垂

②代谢障碍疾病:糖尿病、肥胖

③神经系统疾病:偏瘫、截瘫

④运动系统疾病:骨折、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脊柱侧弯

⑤妇产科;产后

禁忌征:①各种疾病的急性、亚急性期

②各种原因的体温升高

③全身情况严重

④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性疾病)

⑤恶性肿瘤未经妥善处理

三.医疗体操的编排

1.医疗体操的基本要素和程序安排:

基本要素:预备姿势、运动范围、运动速度、重复次数、用力程度、动作准确性、情绪因素

程序(组成):①准备部分:主要目的为集中注意力,使机体逐渐适应增加的运动量。常用方法,调整呼吸,四肢、躯干的简单活动。

②基本部分:主要部分,是体操的精华所在,要体现治疗的特点

和重点,活动量稍大。方法为各种徒手、器械操。

③结束部分:使患者逐步从动态恢复到平静状态。常用方法,

放松、呼吸、步态等。

2.医疗体操应具备以下要点:①重点作用部位易选择。②运动量易掌握。③方法多样易掌握。④容易提高机能。

3.编操的步骤:①预备姿势②具体动作及做法③注意点

4.编操原则:

①循序渐进,使机体对运动负荷逐步产生适应,预防不良反应。采用综合措施调整运动量,运动量逐渐加大,由量小到量大,再恢复到量小?运动量的安排和调整:

通常以6-8节为妥,每节的重复次数视患者体力程度而定。

小运动量 10-20分钟;中运动量 25-30分钟;大运动量 >35分钟;

时间最长不超过1小时。

在治疗中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运动量。

?准备姿势的调整运动强度站位>坐位>卧位

?动作的幅度、重复次数、行进速度、休息次数的调整

?对动作完成的要求,器械的使用。

?改变动作的复杂性和用力程度。

加减节数、调整呼吸、休息间隔、每节操之间的衔接时间。

合理安排呼吸与间歇

运动部位有远端到近端,运动内容由简单到复杂

机体反应性安静兴奋平缓

②重点突出,兼顾全身活动,重点操占全部的1/2-2/3左右。

③活动量不应过分集中于某一部位,重点操与全身操要交替进行,局部与全身相结合、各组肌群交替运动。

④.每套操包括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每疗程包括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巩固阶段。

⑤个性化,除依据病情,尚要考虑年龄、性别、运动兴趣。

如老年人宜慢速,民族形式的拳操;年轻人可以力量性练习;年幼者增加模仿性动作;女性多运用柔软性、舞蹈性运动。

⑥个体与集体相结合

⑦采用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动作

⑧注意情绪

5. 编操的专有体操动作:

举——低到高,前平举到前上举

屈——以关节为中心,两端肢体成一角度

伸——由屈曲到伸直

振——无一定方位/有弹性的摆动(属举的动作)

转——有轴心的运动

绕环——四肢、小关节的旋转,躯干的旋转称回旋

立——直立、开立、出立(前/后立)

箭步——一腿膝屈曲90o,另一腿伸直

蹲——半蹲、全蹲

卧位——仰卧、俯卧

跪——单腿跪、双腿跪、长腿跪

撑——用手臂支撑身体部分重量的动作,有单、双手撑

踢腿、拍手、提肩、耸肩等

四.带操原则:

1.做操原则和每节动作讲解清楚。口令准确规范。

2.做好示范和分解动作。

3.分组带操,便于提高兴趣,相互关心辅导。

4.带操态度亲切和善。

5.重病人、新病人、年老病人特别关照。

6.注意治疗中各种反应、疗效,随时个别调整。

?具体方法:

动作要领讲解正确、清楚、生动、逼真、形象,动作要有名称。

示范在前,动作准确,先做4-8拍,说明要点,分解动作,镜面示范(动作方向与病人一致)

提示动作或口令提示

矫正动作的准确性与疗效直接相关,带操者矫正/病人相互矫正

口令的喊法

?本节动作名称

?预令预备、准备、开始

?动令预备起、交换、再做,每节最后要喊“停”字

带操者思想要集中,情绪要饱满,口令快慢根据操的要领而定,以达到治疗作用为前提。

六.注意事项:

1.医疗体操尽早开始(生命体征平稳为前提)。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人而异。

3.观察记录,定期复查,评定疗效。

胸部物理治疗(呼吸训练)

南医大一附院康复科张勤

胸部物理治疗属于物理治疗学中运动治疗的范畴。临床实践涉及各年龄段急、慢性呼吸功能紊乱患者的功能评估和治疗。其拥有各种方式的有效评估和广泛的治疗训练,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胸部物理治疗的进行可在普通病房、监护病房、家庭病房以及康复中心。

胸部物理治疗的目的:

1.防止与正常呼吸相冲突的气道阻塞和分泌物堆积。

2.通过自主活动和对分泌物的引流改善气道清洁和通气。

3.改善耐力和一般运动的耐受性。

4.通过呼吸的再训练降低呼吸时的能量消耗。

5.预防和纠正姿势畸形伴随的呼吸功能紊乱。

6.促进放松。

7.获得或改善胸部的活动。

8.促进咳嗽的有效。

一.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回顾

1.胸廓: 1)骨骼的结构前面观后面观

2)功能保护脏器

提供呼吸肌和支配上肢活动肌肉的附着点

2.呼吸肌:1)吸气肌膈肌(横膈膜)、肋间外肌、

辅助吸气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斜方肌等) 2)呼气肌膈肌、腹肌、肋间内肌

3.呼吸机理(胸廓扩大的三个平面):

吸气,膈肌收缩,横膈膜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泡内压力小于空气

大气压,

气体进入肺泡;当膈肌放松时,横膈膜上提,胸腔容积缩小,肺组织的弹性回缩使气体排出呼吸道,产生呼气。胸廓扩大的三个平面:

1)前后径增大胸骨的移动

2)横径增大肋骨角增大

3)上下径增大膈肌的活动

4.呼吸的过程:

1)外呼吸,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呼吸训练有效

2)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呼吸训练效果不佳。

二.胸部物理治疗的评估

1.一般情况:

1)生命体征

2)观察意识水平、颜色、皮肤情况、杵状指、颈静脉怒张、辅助呼

吸肌肥大、缩唇呼气

2.呼吸模式

1)正常呼吸模式膈肌运动为主频率15-16次/分吸:呼=2:1

2)异常呼吸模式呼吸困难、呼吸短促、过度换气、端坐呼吸等

3.胸部活动对称性、活动的深度

4.姿势分析和胸廓畸形对称姿势躯干活动常见胸部畸形

5.咳嗽与痰

咳嗽的声音、频率、深浅、干咳/湿咳

痰的颜色、形状、量

三.胸部物理治疗的内容

(一)呼吸练习指导患者学会呼吸控制并采用有效呼吸模式,使吸气时胸腔

扩大,呼气时胸腔变小,促进胸腔运动,改善肺通气和肺换

气。

目的:

-- 通过增加横膈膜、胸腔活动,形成有效呼吸模式,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

-- 学会协调控制呼吸,并将呼吸与日常活动协调起来。

-- 建立“控制呼吸能力”的信心,有助精神放松。

-- 帮助相关呼吸肌群放松,提高呼吸效率。

-- 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增加咳嗽技巧的有效性

--防止肺不张

适应征:

-- 呼吸系统疾患 COPD、肺炎、肺不张、肺栓塞、哮喘

-- 心血管系统疾患冠心病、高血压

-- 呼吸肌软弱无力

-- 严重矫形科畸形

-- 胸、腹部手术前后

-- 老年人及长期卧床者

-- 紧张、应激

1. 放松练习

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用于呼吸肌的耗氧量,减轻气短、气急,缓解紧张心理。包括卧位、坐位、站位。

2. 腹式呼吸(横膈膜呼吸)

最省力、最有效的呼吸模式,以活化和加强横膈膜活动为主。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的要领可用32字概括(其它疾病可参照进行):

思想专一,放松肩背,

先呼后吸,吸鼓呼瘪,

呼时经口,吸时经鼻,

细呼深吸,不可用力。

方法:

舒适体位,用暗示呼吸法。一只手放于胸骨底部感觉横膈活动,另一只手置于上胸部感觉胸部和呼吸肌的活动。慢慢呼气时,上腹部向内塌陷。

悠悠地吸气时,上腹部逐渐向外隆起。

3.缩嘴呼吸

保持呼气气道一定压力,帮助残留气体排出;防止肺泡、气管迅速塌陷,

减轻

呼吸短促。

要领:用鼻吸气,口呼气,强调噘嘴呼气呈KISS样或吹笛样,吸:呼=1:2-5

4. 缓慢呼吸

针对呼吸急促而言,相对慢速的呼吸,有助于残留气体的排出。通常频率在

10-20次/分,过快过慢均非适宜。

呼吸训练注意点

放松所有辅助肌群,避免上胸部活动;吸气为主动活动,呼气为被动活动,应缓慢、深长;避免用力呼气,呼气过长,以免导致过度通气、

憋气、喘息。

呼吸与日常活动相协调原则

采用腹式呼吸,缩嘴呼吸

身体屈曲时呼气,伸展时吸气;用力时呼气,动作静止时吸气;步行/上下楼梯时步伐配合呼吸节奏;避免活动中憋气。

5.胸部扩张练习

增加呼吸道长度和直径,使潮气量增加,帮助通畅气道,扩张肺泡,增加肺容量和肺通气。

目的:促进胸廓运动;助于肺组织膨胀、扩张,增加肺容量;辅助

分泌物的松动、移动;改善通气——灌注关系,增加肺通气

量;呼吸肌得到训练。

方法:常用暗示呼吸法,即患者或由治疗师用手加压于拟扩张胸廓局部,然后吸气时对抗所加压的手,徐徐隆起,呼气时即松下。以上方法

是重视吸气肌的锻炼。常用有:单侧低胸扩张、两侧低胸扩张、肺尖部

扩张、胸背部扩张等。

6.有关呼吸肌群的柔韧性训练配合深呼吸而进行的躯干/上肢主动活动,

在正确

呼吸的同时获得或改善脊柱和肩膀的活动,加强并强调呼吸的深度。

方法--徒手练习、器械练习

内容--肌肉牵伸、胸廓伸展、肌力训练、有氧训练

-- 腹肌肌力练习

-- 胸廓活动度练习

-- 上肢练习

7.有效咳嗽

一种帮助过多的支气管分泌物由气道排出的技术。能够在不使病情加

重或不

增加支气管痉挛的前提下,增加分泌物清除效率。

咳嗽过程:

(1)深吸气、暂停

(2)放松呼气

(3)重复以上程序

(4)深吸气,暂停

(5)腹肌收缩、两次连续咳嗽

(6)结束

咳痰之方法:

(1)腹式呼吸3-5次

(2)深呼吸,闭气2秒

(3)收缩腹肌,用力咳嗽,排痰

(4)缩嘴法调整呼吸,舒缓气喘

(5)自然呼吸,结束

?影响有效咳嗽效果的因素:

-深呼吸无能疼痛, 肌肉无力

-强迫被动排气 T-10以上脊髓损伤,气管切开,肌营养不良

-纤毛活动减弱感觉减退,纤毛数量低,吸烟

-粘液浓度/量增加感染脱水

?辅助咳嗽的方法:

手法辅助咳嗽、夹板、湿化、刺激气管发痒

咳嗽注意点:

避免失控的咳嗽痉挛(阵发性)

避免用力咳嗽心脑血管病动脉瘤

选择竖直体位咳嗽

无能力自主咳嗽或咳嗽反射差,选择抽吸

(二)体位引流

将身体摆放于数种不同体位,利用重力的作用引流肺内分泌物至大气管,再配合正确的呼吸和咳痰方法,将痰液咳出。

1.适应征:

身体虚弱、高度疲劳、肌肉麻痹;慢性气道阻塞发生急性感染;分泌物长期不能清除。

2.禁忌征:

严重咯血、严重心脑血管问题、肺水肿、气胸、胃液返流、神志不清不予配合

3.注意事项:

引流开始时间——饭后2小时或饭前1小时

每次引流时间——5-10分钟,总时间40-45分钟

引流先后次序——量多的在先,量少在后

生命体征

4.有利排痰的相关技术:

叩击与震颤叩击与震颤是帮助排痰的有效技术。

叩击是产生震动通过胸壁传到气道,帮助松解支气管壁粘液、分泌物。

震颤是通过双手快速颤动,机械波传入引起胸壁震颤,帮助支气管分泌物移动,

辅助排痰。

方法:通常先将五指并拢,掌心窝呈杯状,利用腕力叩击局部30-40秒,此时患者自由呼吸,然后将手掌按住胸壁轻轻加压,嘱患者作深呼吸,在缓慢呼气时,手掌根发力做颤抖,连续3-5次,再作叩击。如此反复2-3次,再嘱患者咳嗽排痰。

?叩击、震颤禁忌:

骨质疏松、咯血、影响胸廓运动的骨折、胸痛、活动性结核、出血性疾病

5.有利提高引流效果的措施:

饮温水、支气管湿化、雾化吸人;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化痰药;胸部扩张练习、呼吸控制、有效咳嗽。

6.引流程序:

1)湿化、雾化、稀释痰液

2)处理管线,摆放体位

3)胸部扩张训练,配合叩击震颤

4)调整,深呼吸,屏气

5)腹肌收缩,用力咳嗽,排痰,放松

6)结束处理

7.引流体位

1.身体呈放松姿势

2.借助床、枕头、毛巾等支托身体

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一)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不好入睡或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二)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和康复的保证

(三)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有任何需要一定要向亲人和相关人员表达

(四)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

(五)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

(六)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七)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如有需要可以求助下列联系方式

安置点的位置在

食物,水,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

医疗救助

心理援助

寻找亲人

有氧训练(aerobic exercise)

全身耐力训练其能量来源于体内葡萄糖和脂肪,且能量的获得是通过有氧代谢途径进行的,因此全身耐力训练又被称之为有氧训练。决定身体耐力状况的

主要因素有:①心肺功能,即机体呼吸器官摄取氧、血液结合氧、心血管运输氧的能力。②骨骼肌功能,即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一.有关名词

1、耐力(endurance)

人体基本素质之一,是指持续进行工作或运动的能力,即机体抵抗疲劳的能力。其相当于运动强度与时间或重复次数的乘积。耐力包括有氧耐力、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和专门耐力。通常所说的耐力训练,一般指有氧运动或有氧耐力训练。

2、有氧训练(aerobic exercise )

指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参与、反复进行的、周期性的动力性运动,是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的锻炼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康复、各种功能障碍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全身运动能力训练以及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常用方式有:步行、健身跑、游泳、骑车、登山等。

3、健康&强健(physical fitness)

一个为保障机体能力和生活需要而提高能量贮备时,反映心肺功能水平的常用名词。这种水平是需要通过运动锻炼才能达到的,受年龄、性别、遗传、活动习惯和患病状况影响。

4、适应(adaptation)

在经过长时间耐力运动训练后所出现的功能变化,能较好完成作功而较少发生疲劳。

5、健化(conditioning)

指通过运动训练后所能增强的能力容量(energy capacity)。健化水平依赖足够强度、时间和频率的运动。因健化而出现机体的适应性则反映个体的耐力水平。

6、失健(deconditioning)

指长期不动、少动或卧床休息所致的功能逐步退变。实际上包括两种含义,①经过健化运动而提高的功能发生退化。②原有的心肺功能发生退化。

二.有氧训练作用原理

通过反复进行的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产生肌肉、心肺、神经适应,提高全身耐力性运动能力,提高心肺功能,改善机体代谢。

1、心血管适应

①心室壁增厚、心肌收缩能力提高。

②心腔扩大、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③射血分数提高、心脏每搏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

④同一运动强度下,心率减慢,心肌耗氧水平下降(两项乘积RPP)。

⑤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心肌缺血阈提高。

2、肺功能的适应

①通气量增加,②气体交换能力增强,③残气量减少。

3、肌肉的适应

①骨骼肌毛细血管数目增多,毛细血管疏密/肌纤维比增加

②肌细胞内肌红蛋白数量增加

③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大,线粒体内氧化酶增多,活性提高

④吸氧能力增加,动静脉氧差增加,无氧阈提高

4、神经适应

①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心率减慢,心肌耗氧下降。

②血儿茶酚胺浓度降低,缓解小血管痉挛,降低外周阻力,血压降低。

三.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

①.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移植术后、冠状动脉腔内扩张成型

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等。

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非发作状态)、胸腔手术后。

③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代谢综合症等。

④.其它: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及长期卧床恢复期、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疼

痛综合症、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

2、禁忌证

①各种疾病急性发作期或进展期。

②心血管功能不稳定

③严重骨质疏松,活动时有骨折的危险。

④肢体功能障碍而不能完成预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⑤主观不合作或不能理解运动,精神疾病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症。

⑥感知认知功能障碍。

四、常用仪器设备

有氧训练根据运动方式而选择设备,跑步、步行不依赖任何设备就可进行。

而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选择的设备有活动平板、功率自行车、心电监测和心电遥测等。

五、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

?为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心、肺、代谢功能以及神经肌肉、内分泌功能,促进机体健化及适应性变化,而对所采取运动训练的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注意事项、目的等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制定,并以书面形式记录的运动或康复治疗计划,以保证运动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及频率、运动注意事项为运动处方四要素。

1、常用耐力运动方式

大肌群的运动,如步行、健身跑、游泳、骑自行车、划船、跳绳、跳舞等。

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太极拳、太极剑及各种练功法)

2、运动强度的选择

运动处方的核心,选择原则强调个体化、安全性。

①运动强度的表达指标

a. 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VO2max):心电运动实验中直接或间接计算。

50%~85% VO2max作为运动处方适宜的强度范围。<70% VO2max,持续运动中乳酸不增高,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保持在较低水

平。>80%,则对老年人和患者危险性增加。<50%,适合心脏病人和老

年人。

b. 最高心率的百分比(%HRmax):国际通用方法。运动中允许达到的心率

称为靶心率。

Jungman法:

靶心率=180(170)- 年龄(岁)(缺点:未考虑原先心脏的功能状态)

Karvonen法:

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80%)+安静心率心电运动试验法:

按症状限制性心电运动试验中停止运动时的最高心率的70%~85%。

c. 代谢当量(METs):由VO2max计算,以最大METs的50%~80%为靶强度。

优点:用于指导日常活动不受药物影响

d. 主观劳累程度分级(RPE)根据患者运动时的主观感受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

以11~15为推荐运动强度,适用于家庭和社区康复锻炼。

3、运动训练时间

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总量=时间×运动强度。除去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外,靶强度的运动时间为15~40min。1次训练效应维持时间为2~3天,因此每周至少运动训练2~3次。

但由于患者通常每次运动强度不足或运动时间不足,提倡坚持每天运动为宜,或每周运动5次。下肢骨关节疾病患者,可隔天1次。4~8周为基本疗程。

运动效应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不运动2周后就退缩。提倡长期坚持最佳。

4、运动程序安排:

运动和内脏调节适应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延后间隔,即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心肺功能不能随肌肉运动的开始而很快适应。通常将1次运动分为三部分:

①预备活动(warm-up)一个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的过程,可提高肌肉

温度和心肺功能,减少肌肉损伤和心肌缺血。活动时间5-10min,方式:全身柔软体操、牵伸肌群练习、呼吸练习和慢跑等。一般要求心率增加不超过20次/min。

②训练运动(aerobic training)运动训练核心部分,训练方法有:

a. 持续训练法(continual training)快走、健身跑、骑自行车等,强度宜

偏小,在60%~75%VO2 max,完成运动后有劳累感,适用于健康人或

经一定时间训练后的患者。

b. 间断训练法(interval training)运动中予以休息,缓解运动的应激刺

激。时间上运动:休息=1:1或1:1.5,强度:可适当提高(75%~80%VO2 max),但累计达到靶心率的时间不应小于10~15 min。适用于心脏病

患者

c. 循环训练法(circuit training)不同运动方式组成,通常是大肌群、小

肌群、动力性运动、静力性运动交替进行。同时提高有氧能力和无氧

能力。内容丰富,易于患者接受。强度同持续训练法。

d. 循环-间断训练法(circuit-interval training)循环和间断训练相结合,

提高兴趣,又有间断休息,运动强度不至于太大。靶强度同间断法。

③放松活动(cool-down)运动后不立即停止运动,而作一些轻松的整理、放松活动,保持良好静脉回流、维持一定心输出量,防止直立性低血压或诱发心血管意外。方法:体操、散步、自我按摩等,时间5~10min。

5、制定运动处方的程序:

①确定患者每周预计锻炼的总量或总热卡(700—2000千卡)。

②确定训练频率或每周锻炼次数。

③将每周锻炼总量(热卡)分解到每次锻炼中去。

④将每次锻炼量换算为METs,公式:

METs= 热卡×200÷3.5 ÷体重(Kg)

⑤确定靶强度

⑥根据靶强度确定患者准备运动、训练运动和整理运动方式。

⑦将每次锻炼总METs值分解到各种预定的运动量(运动METs值与运动时间乘积)。

⑧根据患者情况确定个性化训练注意事项。

6、合理运动量判断

长期坚持同时防止超负荷,运动强度随个人状态、环境、条件不同而不同,所以应随时观察运动处方中制定的运动强度的合理性。常用判断指标:运动

强度和运动量。

出现不能完成运动,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运动后无力或恶心,提示运动强度过大。持续性疲劳,运动当日失眠,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明显变快或变慢,或感觉不适,提示运动量过大。

7、常用有氧训练方法:

①步行最常用的方式。其特点,容易控制运动强度、运动量,训练方法简单易学,运动损伤少,广泛适用于:手术后早期下床和年老体弱、重病初愈的患者,康复治疗的准备活动和治疗后整体活动,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康复治疗。

步行能量代谢率计算

在平地,50~100m/min速度,能量消耗与速度呈线性关系

耗氧量= 速度×0.1+3.5

代谢当量= 耗氧量/3.5

斜坡:登坡额外耗氧量= 坡度(%)×速度×1.8

②健身跑是指达到健身目的的慢跑活动。关键在于制定运动强度,因为

其运动强度偏大,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跑步时要求全身放松,呼吸均匀,先足后跟,后前脚掌着地。由于健身跑属于高损伤行运动,易发生骨关节并发症,老年人、关节病变、肥胖者慎用。

健身跑中心率测定方法,运动后测即刻10s的心率×10。

③骑车分固定功率车和室外自行车。固定功率车测心电图、血压容易,

安全性好,负荷易掌握和控制,但较单调,趣味差。室外自行车趣味性

高,但易受外界影响和干扰,发生意外或损伤概率较高。骑车在转速

40-60圈/分钟时机械效率最高,且保持一定阻力。

④游泳很好的有氧训练方式。主要适用于肥胖、骨关节疾病和脊柱病患

者的锻炼。运动时水浮力对皮肤、肌肉和关节有安抚作用,对关节和脊柱没有任何重力,有利于骨关节疾病和脊柱病患者的锻练,运动损伤很少。由于水对胸腔的压力,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水温一般低于体温,运动时体温的散发高于陆上运动,有助于肥胖患者消耗额外的能量。另外温水还有良好的解痉、按摩作用。游泳时运动强度变异较大,要特别

康复科普知识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 "三早"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 "三早"是指早发现、早配助听器、早训练。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是最佳期;7岁-12岁是可塑期。如能及时地发现耳聋,明确诊断,尽早地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使聋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就接受各种声音、语言刺激,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聋儿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正常儿童,康复的质量会显著提高。因此,尽早发现耳聋,尽快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成为聋儿康复中提高康复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早期干预原则。 如何开展聋儿家庭康复训练? 聋儿康复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启蒙,一是发展。首先,为了训练聋儿理解"说的是什么",家长可选择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用"直读"或模仿的方法,鼓励聋儿多说多听,增大语言的刺激量,逐步使聋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辨别。其次,在大量"听"、"说"的基础上,可采用实际操作、游戏的形式,让聋儿学会应用语言;用提问的方式让聋儿学会思考问题、表达问题;用反差对比的方法让聋儿对语言产生理解记忆。家长应善于抓住随机情景,如做饭、吃饭,与他人往来,游戏活动等等,让聋儿反复练习,使语言同感受融合起来。 章贡区大码头社区服务中心

●小儿脑瘫康复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章贡区大码头社区服务中心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 主讲人:李红明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如耳聋、失明、痴呆以及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常与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治疗前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 康复治疗的内容很多,包括医学的、职业的、社会的等多种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服务等。 传统的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和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一、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应用物理因子治疗病、伤、残者的方法。通常所称的物理疗法是指利用人工物理能的疗法(如电、光、声、磁、冷热等)常简称为理疗学;而利用力能(身体运动、按摩、牵引、机械设备训练等)的物理疗法,常称之为运动疗法或医疗体育(简称体疗)。若根据治疗中病人的主、被动状态,又可分类为以体疗为主的主动性物理治疗和理疗为主的被动性物理治疗。

二、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生活、工作或生产劳动、休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形式,使用工具和或设备来进行作业训练,帮助因躯体、精神疾患或发育障碍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改善与提高生活自理、恢复工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功能独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类康复治疗方法。 三、言语疗法: 言语疗法是对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言语训练来改善其言语功能,提高交流能力。若经系统的言语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者,可用非言语交流方式训练,或借助替代言语交流的方法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言语疗法又称言语训练或言语再学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 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治疗师与被治疗者的相互作用,医治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问题。它是治疗师通过使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方法,通过解释、说服、支持来改变病人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痛苦,促使病人较好地面对人生和生活,适应社会。 五、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个整体,人的体形与精神是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个整体,进而形成自然一形体一精神一社会的医学模式。这高度综合整体的学术思想,反映到中医康复医疗,以"气一元论"和"阴阳

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大全

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大全 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有哪些?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关 于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 1、人类健康有哪四个层次? 人类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后一个健康层次,是以前一个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比前一个更高级的健康层次,四者结合可谓“全面健康”。 2、健康新概念是什么?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在日益增长。21世纪的健康应是大健康时代,即健、寿、智、东、美、德六大人生最佳境界。 3、健康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 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 4、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知、信、行”。“知”就是普及健康的科学知识。“信”就是使人们相信科学有益健康,并建立起获得健康的信念。“行”就是把信念变为实际行为,落实健康行为。 5、衡量健康的三项指标及城市居民死因顺位是什么? 衡量社会健康的三项指标:人中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的顺位排列: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意外

伤害和中毒。 6、影响健康的十大恶习有哪些? (1)紧张。情绪紧张易使人患高血压病、头痛、失眠。 (2)滥用药物。产生药物成瘾或引起意外中毒。 (3)暴食。是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 病的原因。 (4)过度运动或缺少运动。 (5)不注意身体的警告。身体不舒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6)任意中断治疗,这样会使疾病复发。 (7)过度节食或素食,使身体缺少必要的营养。 (8)吸烟。称为慢性自杀,也危害他人健康。 (9)酗酒。过量饮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并对肝脏 的机能有毒害作用。 (10)进食致癌物质。如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烟熏的食物等。 7、世界无烟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于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宣传吸烟有害,呼吁吸烟者在这一天主动停止或放弃吸烟,香烟推销单位和个人在这一天停止经营活动。 8、大量饮酒有什么危害? 大量饮酒导致酒精中毒,损伤大脑神经和肝细胞,诱发胃炎、肝炎、肝硬化等;重者造成昏迷或死亡;酒后受孕出生的后代易出现智力迟钝,肢体畸形。 9、七大营养素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脂肪:是供给人体热能的营养素。

残疾人康复训练知识交流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基础知识

第一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述 第一节学科内涵和特征 一、康复 1、定义康复(rehabilitation)直译是“复原”、“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等。中国大陆翻译为康复,香港翻译为复康,台湾翻译为复健。20世纪40年代以来,康复的定义和内涵不断地演变。世界卫生组织(WHO)1969年的定义是“综合和协同地将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措施应用于残疾者,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1981年提出新的定义“康复是应用所有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 2、基本内涵 1)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方面的措施。 2)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4)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二、康复医学 1、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2、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属于临床医学的工作内容,是应用临床医学的方法为康复服务的技术手段,旨在改善功能,或为其后的功能康复创造条件。例如白内障患者在眼科进行晶状体手术摘除。 3、物理医学(physical medicine)与康复医学国际上物理医学的治疗主体是运动和理疗,主要目标是针对各种临床疾病,达到消炎、止痛、改善躯体功能等目标。康复医学则强调采用综合措施,针对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障碍进行以改善、适应、代偿和替代为主要特征的治疗,达到提供生活独立能力和回归社会的目标。这两方面都是本学科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突出本学科在物理治疗以及功能康复的特征,美国等采取以“物理医学与康复(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作为学科名称;而许多国家采用比较简洁的名称-康复医学。两个名称的实质内涵并没有本质区别。进入21世纪以来,两个主要的国际学术组织联合成为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SPRM),提示本学科团结发展的大趋势。本书名称根据卫生部的科室分类,采用康复医学作为学科名称,包含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内涵。 4、四大医学之间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将康复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作为现代化医院的基本功能。这四个学科的关系不是以时间划分的阶段关系,而是互相关联、互相交错、四环相扣的关系。 (1)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通过积极的措施,例如健身锻炼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这是康复医学的一级预防。许多疾病在发病后,需要积极的康复介入,以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这是康复医学的二级预防;已经发生功能障碍后,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障碍的加重或恶化,这是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康复预防和与预防医学在上述方面的内涵一致。 (2)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其关联不仅在于康复治疗过程经常需要同时进行临床治疗,而且临床治疗过程也需要康复治疗积极地介入。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

骨科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专栏

骨科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专栏 骨折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一、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疲劳,骨折部不发生疼痛为度。 二、功能锻炼要以恢复肢体的固定有生理功能为中心。 三、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1 骨折早期:骨折后1-2周 特点:局部疼痛,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 目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局部血运,加强新陈代谢,去瘀生新,改善局部症状,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 方法: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下肢骨折时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它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 2 骨折中期:骨折后3-6周 特点:骨折局部症基本消失,骨折端亦基本稳定,骨痂已形成。 目的:此期以主动运动为主,锻炼肌肉的舒缩活动和关节活动范围。

方法: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从被动到主动,可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 3 骨折后期:骨折后6-10周 特点:骨折临近愈合后,又叫功能恢复期。 方法:应尽快恢复机体功能,锻炼关节持重能力,上肢骨折可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各部分都能得到全部锻炼;下肢扶拐者,应逐渐改为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和旋转动作,促进骨折的完全康复。 牵引术注意事项 一、牵引是应用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使骨折或脱位整复,并预防和矫正畸形,对不宜手术的病人也可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持续牵引有皮牵引、兜带牵引及骨牵引3种。 二、因肢体或躯干牵引后病人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故病人易产生消极心理。因此,应多与病人谈心,丰富其文化生活,使其分散注意力,愉快地配合治疗。 三、牵引前清洁牵引部位皮肤 四、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冬季可穿厚袜套或棉腿套,防止冻伤。

康复相关知识

13级康复治疗学学号:1324900023 姓名:罗梓文 1.作为一名未来的康复治疗师,同学们对康复了解多少? 答:Rehabilitation Therapy 即为康复治疗学,简称RT。 (1)康复是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病伤残者的最大潜能,使其功能更好的恢复以及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 (2)康复主要的任务是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帮助功能障碍者尽量适应其受限的状态,尽量减少内在和外在的限制因素,充分利用各种必要的辅助条件和资源,使其完成尽可能多的功能活动。 (3)主要的物理治疗因子:包括2各方面,一是人工(如:声、光、磁、电、蜡、力),二是自然(如:日光浴、森林浴、温泉等)(4)康复中有传统的如针灸、推拿、拔火罐等,西式康复则是利用各种康复器械、其他康复手段以及各种康复评定来帮助其患者恢复功能。 1.康复的服务对象,手段及目的是什么? 答:①服务对象:各种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残疾人、各种慢性疾病、老年人、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及亚健康人群。 ②手段: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以及综合物理学、医学生物工程学、医疗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此外我国传统的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 ③目的:减少伤、病、残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伤病残者的最高潜能,使其能重返社会,提高其的生存质量。康

复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生活尽最大可能的独立,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个人,以及对家庭、社会的负担。 2.目前的康复服务形式有哪些?请详细举例? 答:服务形式主要是针对残疾人的功能缺损采取反复的、主动的和有教育意义的方法,积极解决残疾人的各种残疾问题。是采用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的团队形式,包括:①学科间的团队:指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骨科、风湿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等。②学科内团队:指康复医学机构内部的多种专业,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技师、康复护士、康复医师、运动医学医师、康复心理医师等。③团队会议一般由康复医师召集下,各专业和学科分别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转归、等提出近、中、远期的康复治疗对策和措施。 3.康复医学主要研究哪些方面? 答: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康复基础学、康复功能评定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康复和社区康复。 4.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及方式? 答:团队会议模式是传统的康复医疗工作方式。团队会议一般由康复医师召集下,各专业和学科分别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转归等提出近、中、远期的康复治疗对策和措施。 5.古代康复治疗手段了解多少?(东西方)

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

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 发表时间:2017-02-16T15:33:22.5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作者:阮云焱程慧芳刘清林李建荣林志云何兴隆程海柱[导读] 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下肢平衡与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红安 438400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6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评定量表(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下肢平衡与运动功能进行比较;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与FMA评分均比治疗前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下肢平衡与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关键词】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中风偏瘫;临床疗效中风偏瘫即半身不遂,是中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有研究表明[2],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患侧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我院收治的6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与分析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66例中风偏瘫患者纳入本次研讨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9±4.2)岁;病程1~14周,平均病程(8.3±1.2)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2.3±4.3)岁;病程1~13周,平均病程(8.1±1.1)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训练指导,并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具体内容如下:采用被动与主动训练交替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阻力,将阻力控制在0~30Nm,速度为15~30r/min,1次/d,20min/次。 1.3评价指标 (1)采用BBS评分与FMA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平衡与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比变化情况;(2)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根据中风偏瘫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可独立行走或借助拐杖行走,且生活能自理;有效:患者借助拐杖可独立短暂行走,生活部分可自理;无效:患者不能独立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经x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经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与FMA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BBS评分与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与FMA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但观察患者的以上两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与FMA评分比较

健康管理师之康复医学基础知识

健康管理师之康复医学基础知识 1.医学康复的概念 是指通过应用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包括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治疗手段,是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 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疾病和损伤的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亚健康人群。 2.康复医学的内容 康复医学康复基础学、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和社区康复学等。 3.康复预防 康复医学的首要任务是预防残疾的发生,保护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各种能力。残疾预防分为三级,即在三个不同层次上来预防伤残或功能障碍的发生。 4.残疾预防的主要目的 残疾预防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残损的发生率,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残疾发生率的70%。 5.残疾一级预防概念及内容 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和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免疫接种、预防性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避免引发残疾的危险因素、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预防职业性工伤事故;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宣传教育及交通安全教育,减少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残疾等。

6.残疾二级预防概念及内容 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限制或逆转由损伤造成的残疾,可降低残疾发生率的10%~20%。 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通过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必要的药物治疗、必要的手术、及时提供系统的康复治疗等措施防止损伤后出现残疾。 7.残疾三级预防概念及内容 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以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三级预防的措施包括:防止残疾变成残障或降低残障影响的各种措施,如通过各种康复治疗、安装假肢、训练等,对残疾者直接干预,以改善或提高躯体和心理功能;通过职业咨询和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或增强工作和学习能力;通过改变雇主和社会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保险等,促使残疾者重返家庭和社会。

康复物理疗法知识

康复的概念 康复(rehabilitation)这一名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尽可能去除由疾病或外伤所引起的身心的伤害,目的是尽量使患者恢复作为社会一员的正常生活。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综合的医学学科。为了能够使患者回归社会,康复不只包括医学方面的康复,而且还包括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职业的、教育的等多方面的康复。 康复方法 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康复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 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职业疗法、康复工程等。其中物理疗法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物理疗法 物理治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是利用人体生理对物理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来达到治疗目的。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 物理因子疗法,简称“理疗”,用自然界中或人工制造的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与预防疾病。物理因子种类很多,用于康复治疗有两大类:一是利用大自然的物理因素,有日光、空气、海水、温泉及矿泉等疗法;二是应用人工制造的物理因素,有电、光、超声波、磁、热、水及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的作用 1、消炎:如对急性炎症可选用紫外线、微波、超短波疗法,对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可选用短 波、红外线疗法。 2、镇痛:如磁疗、干扰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3、镇静:水疗、电睡眠疗法、空气负离子疗法等。 4、兴奋作用:如低频及中频电疗法可以治疗肌萎缩。 5、改善血液循环:水疗、直流电疗法、高频电疗法等都可引起人体组织充血反应。 6、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 7、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超声波、音频电疗法均有明显的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作用。 8、杀菌:例如紫外线疗法。 9、治癌:高频、微波、热疗等方法对治疗癌症有一定效果。 物理疗法的优越性 50年代初,人们注意到物理因子在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尤其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中,显示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因子治疗的设备及手段也日趋完善。 首先,各种物理因子直接作用于身体各部位,能够改善局部的不适感及症状,如颈、肩、腰、腿痛,浑身无力、肥胖、便秘等,并有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有毒及致痛物质排出体外的作用。中频电疗、超声波、半导体激光、红外线、磁疗、蜡疗等,是这类作用的典型代表。其次,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皮肤、肌肉和其它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进行良性刺激,使大脑对其进行整合作用,通过肌体进行神经或体液调节,从而恢复和维持人体平衡,使烦躁、失眠、头痛、胸闷等症状得以改善和消除。如音乐治疗、生物反馈、色光治疗、芳香治疗、水疗、空气离子疗法等。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使人体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物理因子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中作用不可取代。

关节康复训练怎么做【健康必备常识】

关节康复训练怎么做 文章导读 \n \n很多的人由于不重视身体的健康,所以总是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疾病出 现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危害。关节疾病是对患者有很大的影响的,要是不能及时的治疗会对 患者以后的走路造成影响。对于关节疾病除了及时的治疗之外,还需要做一些康复训练, 那么关节康复训练怎么做?对此就看看以下的介绍吧。\n \n \n \n \n \n \n \n \n1、牵张方法\n \n \n \n \n牵张法适用于肌张力增高和痉挛肌群,张力低下者忌用。由于纤维组织 具有粘滞弹性,当组织被牵张时,牵张应力逐渐增大,使组织延长;如维持其长度不变,组织内受牵张而提高的肌张力随时间延长就逐渐下降。根据以上特性,纤维组织的牵张宜采 用恒定的中等的力量进行长时间持续牵张,或重复多次牵张。\n \n \n \n \n这样,牵引 力去除后,纤维组织不完全恢复原长,从而可获得较好的牵张效果。缓慢牵张的手法又称 慢拉法,对痉挛肌有抑制作用。对轻度挛缩和肌痉挛者可采取持续的、缓慢的、小力量的 牵张。\n \n \n \n \n2、医疗体操\n \n \n \n \n治疗师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编制相应的肢体 活动,指导患儿进行徒手操练或手握哑铃、体操棒操练。医疗体操有助于保持和增强关节 活动范围。但对关节的牵张作用较弱,只能缓解较疏松的粘连和痉挛早期组织,矫正和牵 张体操是治疗师按所需牵张的痉挛组织而设计的体操动作。\n \n \n \n \n例如,若要牵 张一侧大腿内收肌群时,可令患儿侧身对墙而立,需牵张的腿靠近墙壁并间隔一定距离。 可令患儿一手握住墙上扶手,或治疗师扶持他两侧髋部,然后患儿身体慢慢倒向墙壁一侧,使身体重心移向该侧大腿外展肌上(注意另侧足外缘不能离地),然后再回复原状,反复操练。\n \n \n \n \n以上就是介绍的两种关节康复训练方法,患者平时可以适当的做一些 锻炼,这样对于关节的康复是有大的帮助的。患者在冬季也要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加重 疾病的病情不利于治疗。另外在有关饮食的方面也要多多的注意,这样可以啊关注疾病的 康复。\n \n \n \n \n \n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 [心理指导] (1)首先应向家属与病人交代清楚,康复不等于病后吃好、穿好、休息好的代名词,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康复工作贯穿始终。 (2)进行康复训练,特别是行走训练时,病人不可过于自信,在无人陪护或看护的情况下不要自行起立或移动身体,以免发生跌倒等意外。 (3)有语言障碍的病人,为提高病人训练积极性,减少干扰,便于病人集中注意力,训练过程中禁止外人参观,强化训练时应遵循康复医生的要求,督促为主,当病人语言训练达到要求后仍有训练欲望时,可按其要求扩展训练内容。 (4)当病人训练出现情绪烦躁、不肯训练时可能为下述几种原因,应及时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 1.缺少信心和害羞心理。应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说明练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渐进性,对病人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2.来自家庭或社会的压力。可找有关人员谈话,争取他们支持,言明康复训练的积极意义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努力取得家人的信任与合作。 (5)康复训练应定期进行评估,以了解病人康复进展情况,及时修改训练计划,告诉病人不要因某些重复检查而烦躁,应尽力配合。根据病人情况,可每周或每月甚至半年安排一次评估。 [床上训练指导]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大多数意识障碍瘫痪卧床,在抢救病人生命的同时,也应重视肢体功能康复。为了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应指导病人与家属作好以下工作: (1)良肢位的摆放: 1.平卧位时:肩关节屈45°,外展60°,无内外旋;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背伸位,手心向上;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可受握软毛巾等,注意保持拇指的对指中间位;髋关节伸直,防止内外旋;关节屈曲20-30°(约一拳高),垫以软毛巾或软枕;踝关节于中间位,摆放时顺手托起足跟,防足下垂,不掖被或床尾双足部堆放物品压下双足,足底垫软枕。 2.健侧卧位时:健手屈曲外展,健肢屈曲,背部垫软枕,患手置于胸前并垫软枕,手心向下肘关节、腕关节伸直位;患肢置于软枕上,伸直或关节屈曲20-30°。 3.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倾斜为佳,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手可置屈曲90°位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屈曲,患肢呈迈步或屈曲状,双下肢间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循环。

康复训练器械的一般知识

康复训练器械的一般知识 1.什么是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康复医疗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内容,它针对各种原因(如偏瘫、截瘫、脑瘫、截肢等)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运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并以最佳状态回归社会。 2.什么是康复训练器械 开展康复训练时,治疗师借助于一定的器械对患者作手法训练,或是治疗师指导、帮助患者利用器械进行训练。这些器械就叫康复训练器械,多数由钢材、木材、塑料等制作而成。它们的结构、形状、尺寸、重量、用途各不相同,有的由几十个、上百个零件组成,有的则非常简单。 3.康复训练器械有哪些品种,怎样分组 第一组(综合、高使用率):平行杠(!)肋木(!)阶梯(!)姿势镜(!)训练台(!)PT凳(!)运动垫(!)倾斜台(!)砂磨台(!)木钉盘(!)滚桶(!)平衡板(!) 第二组(综合、较高使用率):套圈(!)粘木铁棍插盘(!)手指阶梯(!)分指板(!)踝关节矫正板踝关节矫正站立板(!)楔形垫(!)训练球(!)体操棒(!)肩梯(!)多用组合箱(!)实用步行练习装置(!) 第三组(综合、次高使用率):治疗台固定带式训练台训

练枕站立架(!)滑轮训练器肩吊带握木握球内旋矫正板内收矫正板内翻矫正板外翻矫正板 第四组(侧重于肌力、耐力训练):支撑器(!)砂袋(!)挂式砂袋哑铃(!)悬吊架(!)墙壁拉力器(!)股四头肌训练器(!)手指肌训练台(!)划船器功率自行车,跑步机第五组(侧重于关节活动度训练):肩关节旋转运动器(!)前臂内外旋运动器(!)腕关节掌屈运动器腕关节旋转运动器(!)膝关节旋转运动器踝关节历屈背伸运动器多功能组合运动器第六组(侧重于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其他):手功能综合训练板(!)生活自助具取物器穿衣板防洒碗轮椅轮椅桌轮椅垫助行架腋杖肘杖手杖四脚手杖角度尺偏瘫综合康复器 第七组(儿童专用):姿势矫正椅(!)梯椅(!)爬行架钻滚桶(!)钻笼蹦床球浴玩教具矫形背带保护头盔"!"表示该品种属康复训练器械基本品种。 4.什么是康复训练器械的基本品种 本书前文列举的康复训练器械共80种,这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大致器械品种数。对于训练机构来说,即使规模较大,所需器械也一般在40种以内,不少机构的器械是10-20多种。本书后文选择了38种器械进行介绍,它们是康复训练器械的基本品种,相关领域一般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这些基本品种大体就够了。残疾人个人所用康复训练器械一般也在此范

盆底肌康复知识讲座

大家晚上好,我是小爱,我是盆底肌康复指导。今天晚上,给大家聊一聊关于盆 底肌的康复知识。 首先大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会有很多有价值的盆底肌知识发布给大家。(发公众号) 爬楼暗号:4月6日 如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五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越来 越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成为社会问题。 “和外国人相比,中国的孕产妇骨盆小,但生下的宝宝个头却不输给外国宝宝,因此,中国女性产后的盆底松弛现象非常普遍。” 但为什么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因为盆底松弛导致的某些后遗症,可能要到几十年 后才反映出来。 1.什么是盆底肌?(图片) 盆底肌,即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 2.为什么出现盆底肌问题 女性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妊娠期在 孕激素的作用下,盆底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胎位下移,盆底也会受到 越来越多的挤压。分娩时,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韧带松裂,“盆底肌”弹性变差,无 法将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脏器脱垂等。 所以有些剖腹产的妈妈有个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剖宫产还会出现阴道松弛等盆底肌 问题,这是因为孕期的影响,不是只有顺产才会出现盆底肌问题。 插入

2.盆底肌如何检查? 产后42天的妇科检查非常重要 一般的触诊即可对盆底状况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就诊者躺在妇科检查床, 医生通常要求其用力屏气和咳嗽,对阴道壁膨出程度和宫颈位置进行判断。 就诊者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不同医生对我的膨出脱垂程度判断 不一?”这多是因为取仰卧姿势检查的局限性所造成。必要时,医生若能让就 诊者采取站立位检查,判断将可能更为准确。 有些医院有产后康复科,产妇可以进行盆底肌筛查,利用仪器进行盆底肌肌 力测试。 如果大家想自己检查是否有阴道膨出,可以尝试蹲下、憋气,然后触摸阴道 口有没有突出的肉肉。 3.盆底肌的病症 表现为尿失禁、阴道松弛、膨出、子宫下垂 插入图片 尿失禁,大家一听到尿失禁感觉特别严重,其实尿失禁也分轻重,轻度尿失禁,叫漏尿,就是打喷嚏,咳嗽,跑或者跳的时候,有尿液流出,这些情况,就要 做好盆底肌治疗,否则老年加大大小便失禁的几率。 子宫下垂,阴道壁膨出都属于盆腔器官脱垂。脱垂伴随症状通常有盆腔压迫感 或者坠胀感,性功能改变、漏尿、便秘。但并不是所有脱垂患者都有症状,所 有大家不能掉以轻心。产后盆底肌损伤的症状说大不大,但是严重影响了女性 的生活质量,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改善,还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严重。

康复科相关知识100问

针灸康复科相关知识100问 1、什么是中风? 答: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食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2、中风有哪些类型? 答:○1出血性中风○2缺血性中风 3、哪些人容易发生中风? 答:多见于中老年人 4、哪些疾病易诱发中风? 答: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液粘稠度、肥胖 5、如何预防中风复发? 答:防暴怒郁结,调气血,养精神,又常服药以维持之,庶平可安 6、中风后为什么要进行康复治疗? 答:帮助患者重新适应,并坚强的面对中风后的生活。学习新的方法,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7、中风康复就是疗养吗? 答:不是。康复用于现代医学领域,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中风的康复治疗着眼于病人功能的保存和恢复,其目的不仅要将病治好,还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其残存的功能和潜在的能力。而疗养是以延缓衰老、健身益寿为宗旨的一种自觉保健活动,主要适用于健康人以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两者在本质上

存在区别。 8、中风康复治疗的内容有哪些? 答:(1)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疗法等。(2)作业疗法:包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目的是让患者生活的种种需要。(3)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4)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巡演,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5)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6)娱乐康复工程: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然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缝纫、绘画等。 9、中风后什么时候开始康复? 答:一般认为中风运动功能恢复可在发病后数日开始,1—3个月内可达最大程度的恢复,因此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最好。 10、中风急性期能开始康复治疗吗? 答:不能。 11、什么是颈椎病? 答: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12、颈椎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答:○1年龄因素○2慢性劳损○3外伤

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类: 1.一般性健康教育——帮助了解增强个人和人群健康的基本知识 2.特殊健康教育内容——针对社区特殊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 3.卫生管理法规的教育——了解法规,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 另外,在城市和农村进行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规划 跨入21世纪,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目前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农民还较多地存在着落后、愚昧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卫生意识不强,保健知识贫乏,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能力不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2000年全国6省农村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在农村15岁以上人群中,对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疾病预防等八项基本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仅为36%.农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国务院体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1】39号)和《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纲要(2001~2010)》,深入开展“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以下简称“行动”),进一步推动卫生下乡工作,在广大农村居民中,为大力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行动”自1994年启动以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针对农村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结合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以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策略,大力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取得了初步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成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重点项目。“行动”对于改变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行动”是农村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其成功经验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二)城市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行为状况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与文明程度;根据城市社区居民不断发展的健康需求,参照《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 1.健康观念部分 (1)健康意识教育

脑瘫康复训练知识

脑瘫康复训练知识 好准备。训练时,尽量由患儿主动完成抬头动作,训练人员给予适当帮助,也可以利用玩具或患儿感兴趣得物品诱导抬头。抬头训练应在俯卧位、仰卧位与坐位交替进行。?(一)俯卧位抬头训练 患儿用前臂支撑身体。 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头部前方,用颜色鲜艳、可发光或发声得玩具吸引患儿,同时对患儿说:“抬头、抬头”。 若患儿不主动抬头,训练人员可用手指叩击患儿颈后,诱导其抬头。?患儿俯卧在楔形垫或枕头上,把较高得一侧垫在胸下、?患儿双腿伸直,双手前伸。 将玩具放在患儿头部前方或上方,鼓励患儿抬头瞧玩具,并伸手抓玩具。 (二)仰卧位抬头训练?患儿双下肢屈曲,头、躯干摆正、 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肘部,缓慢将患儿拉起,当患儿得头稍有后仰时停止。?(三)坐位头部控制训练?患儿双腿分开,坐在训练人员得大腿上。?训练人员面向患儿,取双腿屈曲坐位,通过与患儿游戏,使患儿练习抬头、低头与转头。 二、翻身训练?通过多种方法训练患儿翻身,可扩大患儿得活动范围,为爬做好准备。?(一)由下肢带动翻身训练 患儿仰卧,四肢自然放松。 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双脚下方,双手交叉,握住患儿得双踝关节,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侧卧位,并同时说:“翻身”。?患儿俯卧,双上肢伸向头得前方。 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双踝关节,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仰卧位,并同时说:“翻身”。?(二)由上肢带动翻身训练?患儿仰卧位,四肢自然放松。?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头顶上方,诱使头转向要翻转得一侧。双手分别握住患儿腕关节与肩部,辅助患儿用上肢带动其身体转为侧卧位或俯卧位,并同时说:“翻身”。?(三)用玩具吸引翻身训练 患儿仰卧。 训练人员用颜色鲜艳、可发声或发光得玩具吸引患儿转头、伸手抓玩具,诱导其翻身。同时说:“转头,伸手抓,翻身"。 三、坐位训练?此训练可提高患儿坐位保持与坐位平衡得能力,使患儿在坐位时能完成进食、交流、学习等活动。训练时,尽可能让患儿摆正头、挺直背,保持在坐位状态下玩玩具与进行其她活动。?(一)矫正异常坐姿训练?患儿取坐位,双下肢分开。?训练人员坐在患儿对面,用双腿轻压患儿双膝,使其以下肢伸展。 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肘关节,使患儿抬头,挺直背,保持坐位。注意避免采取异常坐姿。 训练人员注意避免牵拉力量过大,引起患儿肩关节半脱位。 (二)椅坐位训练 患儿坐在高背得靠椅上,双腿用布垫分开,双脚踩在踏板上。?在患儿胸前放一小桌,桌上可放一些玩具,使患儿双手在桌上自由活动、?此训练适用于重度手足徐动得患儿或年龄在1岁以内得小儿、?(三)骑坐位训练?本训练适用于下肢肌肉痉挛内收得患儿、?患儿取坐位,双下肢分开,骑坐在长条凳子或训练滚筒上。?两脚踩在地面上,放平、 伸出双手,轻扶凳面,保持坐位。 (四)坐位平衡训练?患儿坐在无靠背得凳子上,双腿稍分开,脚平踩在地面上坐稳。?令患儿上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