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管线之间净距

工程管线之间净距

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

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m)

-给水管道冲洗消毒实施方案

给水管道冲洗消毒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给水管道总长454.6m,其中DN600为346.6吗,DN150为108m,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 二、编制依据: 1、给排水管道施工图;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0—2001);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三、管道冲洗消毒的必要性: 给水管道若不进行相应的冲洗和消毒,可能会使整个管网系统的正常功能及性能下降,造成系统的附属设施如闸阀、消火栓、水表等工作灵敏度降低甚至失灵,降低其使用寿命。为了确保管道系统正常稳定运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管道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冲洗和必要的消毒处理。国家相关给水管道施工验收规范对管道的冲洗和消毒都有明确要求,将管道的冲洗和消毒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四、冲洗前的准备工作 1、水源的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水量满足设计要求;水处理及消毒用的药剂已准备充足;所有的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毕,可以随时投入使用; 2、对整个供水管网系统还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检查哪些管

道没有连接;哪些管道仍未安装完毕;现场确定管道冲洗水排放地点(雨水、污水井及雨水口); 3、管道冲洗消毒所需工具、人员安排 ⑴工具包括:配备相应的扳手、管钳、消防扳手、胶垫、螺栓;水泵两台,并配备相应的发电机;交通警示牌、红色交通锥形筒等。 ⑵人员配置:管理组织人员一名;现场技术人员两名;后勤人员一名;驾驶员两名;电工两名;管道工八名。 五、管道冲洗消毒水量的计算 对城市市政给水管道的冲洗,《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管道的冲洗流速不小于1.0m/s,管道第一次冲洗完毕后,用有效氯离子含量不低于20mg/L的清洁水浸泡24h后,再用清洁水进行第二次冲洗。 1、管道冲洗水量的计算 根据《水力学》原理,管道冲洗水流运动属有压恒定流自由出流,管道冲洗时进水端接有压水源管道,水流经过冲洗管道后水头损失下降,在管道出水端放水,其出水端流量计算可按管道自由出流公式计算。 ⑴管道进水端和出水端水压与管道水头损失的关系为: H1-H2=H0 式中H1、H0分别为管道进口端压力和自由出流的作用水头(m),水厂二级泵房目前安装有三台流量为470 m3/h,扬程为35米的离心泵,因此出厂水压力可暂时设定为30米;北川新县城地势北高南低,平均地面坡度为4.5‰左右,水厂位于北部地势较高处,供水管网最不利点

关于天然气管道与电力电缆间距相关规定(个人整理使用,仅供参考)剖析

关于天然气管道与电力电缆间距相关规定 管道专业的相关规范有1、2 1、GB50028-2006相关规定: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6.3.3-1和表6.3.3-2的规定。 表6.3.3-1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m)(节选) 表6.3.3-2 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垂直净距(m) 注: 4 地下燃气管道与电杆(塔)基础之间的水平净距,还应满足本规范表6.7.5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 力线接地体的挣距规定. 6.7.5 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不应小于表6.7.5的规定。

表6.7.5 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m) 2、GB50251-2015 条文:4.3.11 埋地输气管道与其他埋地管道、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交叉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气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3m ,当小于0.3m 时,两管间交叉处应设置坚固的绝缘隔离物,交叉点两侧各延伸10m 以上的管段,应确保管道防腐层无缺陷; 2 输气管道与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交叉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 ,交叉点两侧各延伸10m 以上的管段,应确保管道防腐层无缺陷。 4.3.12 埋地输气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杆(塔)和接地体之间 的距离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开阔地区,埋地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杆(塔〉基脚间 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杆〈塔)高; 2 在路由受限地区,埋地管道与交流输电系统的各种接地装置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宜小于表4.3.12 的规定。在采取故障屏蔽、接地、隔离等防护措施后,表4.3.12 规定的距离可适当减小

供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表

供水管道水压试验记 录表

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供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施工单位:滕州市水利建筑安装公司试验日期年月日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填写说明 1.设计最大工作压力(Mpa):由设计出; 2.试验压力(Mpa):查表7. 3.15; 3.10分降压值(Mpa):实测观察;一般2小时内不大于0.05Mpa; 4.允许渗水量L/(min)·(km):查表7.3.16; 5.注水法 (1)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1):观察记录; (2)恒压结束时间(t2):观察记录; (3)恒压时间内注入的水量W(L):观测记录; (4)渗水量q(L/min):计算,q=W/(T1-T2); (5)折合平均渗水量L/(min)·(km):计算渗水量×1000/试验段长度; 实例: 某工程管道长度为155m,管径为Φ100mm,管材为PE,接口种类为热熔连,设计最大工作压力0.4Mpa。 第一次试压:10分钟内降压0.004Mpa,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1为8:30,恒压结束时间t2为10:30,恒压时间内注入水量为0.52L,计算并填表。 (1)根据查表7.3.15得知,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压力为0.6 Mpa。 (2)根据实测观察,2小时内降压0.045 Mpa,所以,10分钟降压值为0.045/12=0.00375 Mpa。 (3)根据表7.3.16得知,允许渗水量为0.28 L/(min)·(km)。

(4)观察得知: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1)为8:30′,恒压结束时间(t2)为10:30′,有效试验时间为2小时,即120分钟。恒压时间内注入的水量W为0.52L,所以,渗水量q= W/(T1-T2)=0.52/120=0.00433L/min,折合平均渗水量为0.0043×1000/155=0.028 L/(min)·(km) 填表如下:

(冲洗、消毒)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注:本表内容的填写需依据《现场验收检验批检查原始记录》。本检验批质量验收的规范依据见本页背面。

填写说明 一、填写依据 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二、检验批划分 可按设计系统、楼层、施工段、单元划分。 三、GB50242-2002规范摘要 主控项目 4.2.1 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4.2.2 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 检验方法:观察和开启阀门、水嘴等放水。 4.2.3 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检验方法:检查有关部门提供的检测报告。 4.2.4 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除外)应做防腐处理。埋地管道防腐层材质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或局部解剖检查。 一般项目 4.2.5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的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4.2.6 管道及管件焊接的焊缝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焊缝高度不得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2 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应无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夹渣、弧坑和气孔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7 给水水平管道应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检验方法:水平尺和尺量检查。 4.2.8 给水管道和阀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4.2.9 管道的支、吊架安装应平整牢固,其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3.8条、第3.3.9条或第3.3.10条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及手扳检查。 4.2.10 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受曝晒、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阀门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表外壳距墙表面净距为10 mm~30mm;水表进水口中心标高按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0mm。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4.4.8 管道及设备保温层的厚度和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4.8的规定。

供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表23666

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供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填写说明 1.设计最大工作压力(Mpa):由设计出; 2.试验压力(Mpa):查表7. 3.15; 3.10分降压值(Mpa):实测观察;一般2小时内不大于0.05Mpa; 4.允许渗水量L/(min)·(km):查表7.3.16; 5.注水法 (1)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 1 ):观察记录; (2)恒压结束时间(t 2 ):观察记录; (3)恒压时间内注入的水量W(L):观测记录; (4)渗水量q(L/min):计算,q=W/(T 1-T 2 ); (5)折合平均渗水量L/(min)·(km):计算渗水量×1000/试验段长度; 实例: 某工程管道长度为155m,管径为Φ100mm,管材为PE,接口种类为热熔连,设计最大工作压力0.4Mpa。 第一次试压:10分钟内降压0.004Mpa,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1为8:30,恒压结束时间t2为10:30,恒压时间内注入水量为0.52L,计算并填表。 (1)根据查表7.3.15得知,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压力为0.6 Mpa。 (2)根据实测观察,2小时内降压0.045Mpa,所以,10分钟降压值为0.045/12=0.00375 Mpa。(3)根据表7.3.16得知,允许渗水量为0.28 L/(min)·(km)。 (4)观察得知: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 1)为8:30′,恒压结束时间(t 2 )为10:30′,有 效试验时间为2小时,即120分钟。恒压时间内注入的水量W为0.52L,所以,渗水量q= W/ (T 1-T 2 )=0.52/120=0.00433L/min,折合平均渗水量为0.0043×1000/155=0.028 L/(min)·(km) 填表如下: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之欧阳家百创编

附表一: 欧阳家百(2021.03.07)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注:①表中给水管与城市道路侧石边缘的水平间距 1.0m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1.5m; ②表中给水管与围墙或篱笆的水平间距1.5m是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2.5m; ③排水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间距,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应大于或等于2.5m; ④表中热力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最小水平间距对于管沟敷设的热力管道为0.5m,对于直埋闭式热力管道管 欧阳家百创编

径小于或等于250mm时为2.5m,管径大于或于300mm时为3.0m,对于直埋开式热力管道为5.0m。 管线的平面布置: 沿道路红线从北(西)至南(东),依次为热力管道、电信电缆、污水管、雨水管、给水管、燃气管、电力电缆。电力电缆和电信电缆分设于道路两侧,电信电缆也可以布置在车行道下。其中更,电力电缆、污水管布置在道路一侧,电信电缆、给水管布置在道路的另一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上。 东南-西北:电力线-热力-雨水-污水管-给水管-煤气-电讯线 浅-深:电力-电讯-供热-燃气-给水-雨水-污水 1.可燃、易燃气体管线应在其他管线上面 2.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面 3.电力线应在热力管和电讯电缆下面,在其他管线上面 4.氧气管线应在可燃管下面,其他管线上面 5.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线及酸、碱性的排水管线,应在其他管线下面; 6.热力管应在电力线、煤气管、给水管、排水管上面。 7.小管让大管,压力让重力,临时让永久,可弯曲让不易弯曲。 给水管(冻土层以下0.2-0.6):给水管系由水厂经加压后送至用户的管路。包括工业给水、生活给水消 欧阳家百创编

各管线间距规范

众智软件详见电气设计规范 电缆线路 电缆选择 电力电缆型号的选择,应根据环境条件、敷设方式、用电设备的要求和产品技术数据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按下列原则考虑: (1)在一般环境和场所内宜采用铝芯电缆;在振动剧烈和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应采用铜芯电缆;规模较大的重要公共建筑亦宜采用铜芯电缆。 (2)埋地敷设的电缆,宜采用有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在无机械损伤可能的场所,也可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带外护层的铅(铝)包电缆。 (3)在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如沼泽地、流砂、大型建筑物附近)埋地敷设电缆时,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或采取措施(如预留电缆长度,用板桩或排桩加固土壤等)消除因电缆位移作用在电缆上的应力。(4)在有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中,不宜采用埋地敷设电缆。如果必须埋地时,应采用防腐型电缆或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电缆的措施。 (5)敷设在管内或排管内的电缆,宜采用塑料护套电缆,也可采用裸铠装电缆。 (6)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不应采用有易燃和延燃的外护层。宜采用裸铠装电缆、裸铅(铝)包电缆或阻燃塑料护套电缆。 (7)架空电缆宜采用有外被层的电缆或全塑电缆。 (8)当电缆敷设在较大高差的场所时,宜采用塑料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或干绝缘电缆。 (9)三相四线制线路中使用的电力电缆,应选用四芯电缆。 电缆截面的选择,一般按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损失确定,并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多根电缆的并列以及土壤热阻率等的影响,分别根据敷设的条件进行校正。若选出的截面为非标准截面时,应按上限选择。 电缆线路应进行短路条件下的热稳定校验,但用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的电缆线路允许不作校验。 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当确定其空气计算温度时,除采用规定的昼夜平均温度外,尚要根据电缆发热、散热和通风效果来确定。当缺乏计算资料时,可按规定空气温度加5C考虑。 当按短路热稳定条件确定的电缆截面大于按正常工作电流选择的截面时,应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宜选择在短路时允许温度高的电缆。 单根电缆穿管(管内无人工通风)并敷设于空气中,其长期允许电流的校正系数参照下列数值: (1)低压电缆截面在95mm2及以下时为。 (2)低压电缆截面在120?185mm2时为。 (3)敷设在地中的单根电缆穿管时,其长期允许电流按敷设在空气中考虑。 电缆不允许长期过负荷,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如转换负荷等)不超过2h 的过负荷能力可为:3kV为10%,

管道系统冲洗检验记录.docx

C编号: 工程名称中海朝阳郡·熙岸6# 楼试验项目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试验部位一至十一层给水系统试验日期2015 年 3 月 22 日 试验条件试验介质自来水试验方式 试验内容和要求: 1、管道冲洗前,应将管道上安装的水表等阻碍物通过的设施临时拆除,待冲洗合格后再按原样安装。 2、管道冲洗应采用设计提供的最大流量或不小于s 的流速连续进行,直到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口水的浊度、 色度相同同时为止。 试验情况: 1、先从室外水表井接入临时冲洗管道和加压泵,水泵扬程为40m ,入口管径为DN80,关闭立管阀门,从导管末端 (管径为DN70)立管泄水口接DN70 排水管道,引至室外污水井。上午8 时 30 分用加压泵往管道内加压进行冲洗,经测水流速未s,从排放处观察不质情况,目测排水质与供水水质一致,无杂质。 2、拆掉临时排水管道,打开个立管阀门和各支管阀门,从支管末端防水,直到无杂质,水色透明,至10 时 10 分冲 洗结束。 试验结论: 经试验,给水管道冲洗试验符合设计及《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的规定,评定为合格。 试验人员:日期: 2015 年 3月 22日监理(建设)单位(签章)施工单位(签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负责人)专业技术负责人质检员专业工长 会 签 栏 日期:日期:日期:日期:

C编号: 工程名称中海朝阳郡·熙岸7#楼试验项目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试验部位一至十一层给水系统试验日期2015 年 3 月 22 日 试验条件试验介质自来水试验方式 试验内容和要求: 3、管道冲洗前,应将管道上安装的水表等阻碍物通过的设施临时拆除,待冲洗合格后再按原样安装。 4、管道冲洗应采用设计提供的最大流量或不小于s 的流速连续进行,直到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口水的浊度、 色度相同同时为止。 试验情况: 3、先从室外水表井接入临时冲洗管道和加压泵,水泵扬程为40m ,入口管径为DN80,关闭立管阀门,从导管末端 (管径为DN70)立管泄水口接DN70 排水管道,引至室外污水井。上午8 时 30 分用加压泵往管道内加压进行冲洗,经测水流速未s,从排放处观察不质情况,目测排水质与供水水质一致,无杂质。 4、拆掉临时排水管道,打开个立管阀门和各支管阀门,从支管末端防水,直到无杂质,水色透明,至10 时 10 分冲 洗结束。 试验结论: 经试验,给水管道冲洗试验符合设计及《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规定,评定为合格。 试验人员:日期: 2015 年 3月 22日监理(建设)单位(签章)施工单位(签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负责人)专业技术负责人质检员专业工长 会 签 栏 日期:日期:日期:日期: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

————————————————————————————————作者: ————————————————————————————————日期: ?

附表一: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 管线名称给水管排水管 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低压中压高压直埋地沟直埋缆沟直埋管道 给水管 1.01.0 0.5 1.0 1.5 1.5 1.5 0.5 0.5 1.0 1.0 排水管 1.0 0.5 1.0 1.2 1.5 1.5 1.5 0.5 0.5 1.0 1.0 燃气管?低压0.5 1.0 DN≤300mm为0.4 DN﹥300mm为0.5 1.0 1.0 0.5 0.5 0.5 1.0 中压0.51.2 1.0 1.5 0.50.5 0.5 1.0 高压1.0-1.5 1.5- 2. 0 1.5- 2. 0 2.0- 4.0 1.0-1 .5 1.0- 1.5 1.0- 1.5 1.0- 1.5 热力管直埋 1.51.51.01.0 1.5-2 .0 -- -- 2.0 2.0 1.0 1.0 地沟 1.5 1.5 1.0 1.5 2.0- 4.0 -- -- 2.02.0 1.0 1.0 电力直埋0.5 0.5 0.50.5 1.0- 2.0 2.0----0.50.5

电缆1.5 地沟0.5 0.5 0.5 0.5 1.0-1 .5 2.0 2.0-- -- 0.50.5 电信电缆直埋1.0 1.0 0.5 0.5 1.0- 1.5 1.0 1.0 0.5 0.5 -- -- 地沟1.01.00.5 0.5 1.0-1. 5 1.0 1.0 0.5 0.5-- -- 注:①表中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净距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就大于或等于3.0m; ②大于或等于10KV的电力电缆与其它任何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25m,如加套管,净距可减至0.1m; 小于10KV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1m; ③低压燃气管的压力为小于或等于0.005MPa,中压为0.005~0.3MPa,高压为0.3~0.8Mpa。 附表二: 管线名称给水管线污、雨水排水管 线 热力管线燃气管线 电信管线电力管线 直埋管沟直埋管沟 给水管线0.15 -- ---- ---- -- --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小水平净距m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

————————————————————————————————作者:————————————————————————————————日期: 2

附表一: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 管线名称给水管排水管 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 低压中压高压直埋地沟直埋缆沟直埋管道 给水管 1.0 1.0 0.5 1.0 1.5 1.5 1.5 0.5 0.5 1.0 1.0 排水管 1.0 0.5 1.0 1.2 1.5 1.5 1.5 0.5 0.5 1.0 1.0 燃气管低压0.5 1.0 DN≤300mm为0.4 DN﹥300mm为0.5 1.0 1.0 0.5 0.5 0.5 1.0 中压0.5 1.2 1.0 1.5 0.5 0.5 0.5 1.0 高压 1.0-1.5 1.5- 2.0 1.5-2.0 2.0-4.0 1.0-1.5 1.0-1.5 1.0-1.5 1.0-1.5 热力管 直埋 1.5 1.5 1.0 1.0 1.5-2.0 -- -- 2.0 2.0 1.0 1.0 地沟 1.5 1.5 1.0 1.5 2.0-4.0 -- -- 2.0 2.0 1.0 1.0 电力电缆直埋0.5 0.5 0.5 0.5 1.0-1.5 2.0 2.0 -- -- 0.5 0.5 地沟0.5 0.5 0.5 0.5 1.0-1.5 2.0 2.0 -- -- 0.5 0.5 电信电缆直埋 1.0 1.0 0.5 0.5 1.0-1.5 1.0 1.0 0.5 0.5 -- -- 地沟 1.0 1.0 0.5 0.5 1.0-1.5 1.0 1.0 0.5 0.5 -- -- 注:①表中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净距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就大于或等于3.0m; ②大于或等于10KV的电力电缆与其它任何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25m,如加套管,净距可减至0.1m;小于10KV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1m; 3

管道与建筑物距离规范

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化粪池、智能化与建筑物及各管道安全距离规范要求 1、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规定: 建筑物与污水管最小水平净距=2.5米。 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第3.8.1条:化粪 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 5m。 3、 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符表A.0.1 里,有给 水管与其他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阀门 井应该是随管线走的。其中: 给水管D≤200mm时,与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1米; 给水管D>200mm时,与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3米。 4、 对给水管与建筑物之间最小水平距离的规定在《室外给水设计规 范》中有明文规定,即DN≤200mm时为1.0米,DN>200mm时为3.0 米。只要管井不影响建筑基础就可以。 5、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为: (1)低压燃管道(P<0.01MPa)为0.7m; (2)中压燃气管道B级(P<0.2MPa)为1.0m; (3)中压燃气管道A级(P<0.4MPa)为1.5m。 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 燃气管道与建筑物外墙面(出地面处)的净距为: (1)次高压燃气管道B级(P<0.8MPa)为5.0m; (2)次高压燃气管道A级(P<1.6MPa)为13.5m。 6、根据国标GB50293和GB50168,地下埋设电缆离建筑物外缘平行距离不小于0.5米为安全距离,电缆埋地深度应不小于0.7米。

给水管道试压、冲洗消毒技术交底

给水管道试压、冲洗消毒技术交底 1、工程概况 大兴区芦求路(京良公路-黄良路)供水工程位于大兴区黄村镇芦城,起点为京良公路芦城段,终点为永华路南侧周村村口,主要设计功能为供水。本工程共分三个系统,其中a系统供水管道干管长2848m;b系统供水管道干管长4377m;c系统供水管道干管长2329m;支管长度2096m,管道材质为球墨铸铁管道,供水管道工作压力为0.4Mpa, 管道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0.8Mpa。 2、试验段划分: 2.1水压试验段分: 根据规范要求管线水压试验长度≤1000m为原则,并结合沿线线路布置情况,本工程水压试验段按照系统长度共分11组,其中a系统3组;b系统5组;c系统3组,各系统闭水试验段桩号划分如下: a系统3组:主要桩号为:0+000~0+950、0+950~1+950、1+950~2+838。 b系统5组:主要桩号为:0+000~0+700、0+700~1+700、1+700~2+500、2+500~3+500、3+500~4+295。 c系统3组:主要桩号为:0+000~0+700,0+700~1+700,1+700~终点。 2.2冲洗消毒试验段划分: 根据设计特点,管道共分三个系统,三个系统是独立体系,因此冲洗消毒试验按系统进行分类,共分3组。 a系统1组。 b系统1组。 c系统1组。 3、施工组织: 3.1人员 项目经理:郭文武 现场技术负责人:谢海涛 质控负责人:王安 安全负责人:张连清 施工班组:郭立新。 技术工人:8人。 3.2施工设备配备 大功率高压清洗机(PX-58型)2台,压力表6块,水泵2台,JD6500三

项汽油发电机2台,电焊机2台,双轮车4辆,胶皮管(DN32)500米,塑料布2卷(400平方米),2吨水车1辆。 4、施工方法 本工程采用水压试验法对管道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用水冲法对管道进行冲洗消毒。 4.1管道试压前须做好以下工作: (1)对管道、节点、接口等外观进行认真检查。 (2)对管件逐一进行检查,特别是闸阀、排气阀检查其完整性,启闭灵活性,有无破损现象,并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不合格的及时更换,未开启的及时开启。 (3)对支线管、支墩、后背进行检查,其一检查有无被其它施工单位施工时破坏或挖断等现象,其二检查管端堵板的牢固性,其三检查支墩强度是否达到强度要求、后背是否稳固。 (4)试压所需的机械、设备是否配备齐全,人员是否到位,技术交底是否落实。 (5)对试压设备、压力表、排气阀门等检测器具进行功能检查,并进行试用,保证检测器具的功能满足试验要求。 (6)试验如发生管道破裂或漏水等突发现象,是否有应及措施。 (7)试验所需的水源是否落实,水质是否为饮用水,做好水源引接及排水疏导路线工作。 (8)管道试压前,管顶以上0.5m内土方回填是否完成,以防试压时管道系统产生推移。 4.2闭水试验: (1)在试验管段下游管端堵板预留管口与注水管连接好,开始灌水。 (2)将注水阀门打开,开始注水,向试验管段管道内注水,管道注水应从下游缓慢灌入,注入时在试验管段的上游管顶及管段中的凸起点设排气阀,管道注水工作应缓慢进行,保证管道内空气充分排出,防止管内产生气锤或水锤。 (3)如发现管段末端堵板上预留管管口有水冒出,目测无气泡带出时,视注水完成,试验管段注满水后,在无压情况下充分浸泡48小时后再试压。 (4)试验管段管道浸泡48小时后,用高压水泵加压,加压时应分级升压,逐级缓升,每升一级(0.1Mpa)应检查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有无异常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