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医学临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

康复医学临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

康复医学临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
康复医学临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

主编:孙强三王道清

副主编:王晓红邱健青邱建忠

编委名单(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丁向东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王丹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晓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王道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孙昭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孙强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毕少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毕鸿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邱建忠青岛市立医院

苏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张伯林山东省荣军医院

徐青山东大学

岳寿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高楚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袁俊英山东大学

郭志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前言

众所周知,由于疾病本身得原因,许多患者得生命得以挽救,但或多或少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例如:脑外伤、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痉挛、语言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不能等;另外由于治疗疾病得需要,手术后医生常会采取固定、限制肢体活动等措施,例如:骨折、骨关节疾病手术后应用石膏外固定、牵引等办法,这些措施得应用一般会持续2~3个月得时间,而长时间得肢体制动又难免会产生制动部位得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挛缩等严重得并发症,许多患者一定会为这些后遗症与并发症而苦恼。得确,随着社会经济得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越来越多得患者不再单纯要求疾病得恢复、生命得挽救,而更多

得要求身体功能得恢复,以便能够继续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人民群众得这种迫切要求推动了一门新得医学学科得产生,这便就是康复医学。

为顺应时代得这一发展要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得健康服务,根据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得要求,各级医院均成立了康复科或理疗科,但广大康复工作者迫切地感到,工作中缺乏一本简明而又规范得操作手册,以配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得技术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得需要。此外目前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医学生渴望需要一本言简意赅而又不失规范得参考书,鉴于此,我们编写了此书。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医院从事康复科、理疗科、神经科、骨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使用,也适于医学院校学生使用。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人员水平所限,本书在文字上、技术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再版时参考。

主编简历

孙强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主任。1988年毕业于原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留校在齐鲁医院工作,后考取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特长:骨折及骨关节疾病术后功能障碍、截瘫、脑血管病后遗症康复及颈肩腰腿痛得治疗。学术任职:山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理疗与体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库成员、国家一类核心期刊《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特邀编委。科研:主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46篇,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5项,课题鉴定为国内与国际领先水平各1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学技术奖4项。教学:每年承担山东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及本科生得教学40学时以上。

目录

第一篇物理治疗

第一章诊查常规

第一节接诊

第二节康复病历书写

第三节疗效评定

第四节选用理疗得一般原则第五节理疗诊查注意事项第六节电诊断技术

第二章物理治疗技术操作规程第一节治疗室工作

第二节物理治疗操作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肿瘤得直流电治疗

感应电疗法

电兴奋疗法

间动电、方波、TENS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干扰电疗法

音频、调制中频电疗法

共鸣火花疗法

短波疗法

超短波疗法

微波疗法

红外线疗法

紫外线疗法

氦一氖激光疗法

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疗法

二氧化碳聚焦照射疗法

超声波疗法

磁疗法

石蜡疗法

泥疗法

水疗法

冷疗法

冷冻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牵引疗法

间歇施压疗法

刮痧疗法

拔罐疗法

按摩疗法

灸疗法

针刺疗法

第三章理疗安全与仪器维护

第一节理疗安全

第二节仪器维护

第二篇康复评定

第四章康复评定技术常规

第一节康复评定得目得与过程

第二节康复评定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关节活动度测量

徒手肌力检查

运动发育评定

姿势反射检查

协调性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失认、失用症检查

步态分析

感觉检查

电生理检查

语言能力检测

社会生活能力评定

职业能力评定

肢体残疾评定标准

第三篇康复治疗

第五章康复治疗技术常规第一节关节活动度训练

第二节肌力增强训练

第三节肌肉松弛训练

第四节体力恢复训练

第五节协调性恢复训练

第六节姿势纠正训练

第七节感觉再训练

第八节语言训练

第九节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

暗示与催眠疗法

行为治疗

松弛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支持疗法

认知疗法

第十节作业疗法

第六章常见病得康复治疗第一节脑血管病得康复

第二节颅脑损伤得康复

第三节小儿脑瘫得康复

第四节脊髓损伤得康复

第五节手外伤得康复

手骨折得康复

手肌腱损伤得康复

手神经损伤得康复

手外伤与疤痕得康复

第六节颈肩腰腿痛得康复

颈椎病得康复

肩关节周围炎得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得康复

第七节骨折后得康复

第八节慢性肺疾患得康复

第一篇物理治疗

第一章诊查常规

第一节接诊

一、患者可直接挂号来康复理疗科就诊或经其它科室门诊转来。

二、初诊时书写康复病历,下康复医嘱,开收费单,住院患者需注明科别、住院号与病床号,急诊需特别标明,在诊查中如有新得发现,应与有关科室联系进一步处理。

三、诊断需明确,排除禁忌症后方可开康复治疗单。

四、复诊时将康复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化验及特殊检查等变化记录于病程记录栏内,开下次治疗医嘱,若有复杂得病情变化,应及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会诊。

五、急症会诊应随叫随到,立即进行治疗,一般病情得会诊不超过48小时。

六、治疗结束,记录治疗方法与次数、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得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第二节康复病历书写

一、康复病历就是诊治得依据,也就是总结经验与进行科研得资料,书写时应注意字迹清楚,文字简练。

二、初诊病历书写。

(一)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或住址、门诊号或住院号。

(二)主诉:主要症状及时间。

(三)现病史:发病原因、过程、时间、治疗经过,目前存在得问题等。

(四)过去史与个人史:既往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性格、嗜好等。

(五)检查:

1、先作一般检查,再作局部检查。

2、重点记录与康复治疗有关得阳性体征与有鉴别意义得阳性体征。

3、记录有关得实验室检查,注明检查日期。

4、诊断时,先写需要理疗得病名,再写其她重要疾病名称。

(六)康复医嘱:

1、疗法名称,用全称或统一代号。

2、治疗部位,体表部位或器官名称。

3、治疗方法,电极面积、形状、对置或并置法、固定法或移动法等。

4、剂量:所用剂量大小,如紫外线用生物剂量表示,高频电用无热量、微热量、温热量表示。

5、治疗时间、频度、次数。

6、医师签名。

7、就诊日期。

三、复诊病历。

(一)复诊日期,写明年、月、日。

(二)治疗方法与次数。

(三)主要症状变化情况,治疗反应。

(四)检查时与初诊对比,如肿块大小、肢体周径、肌力分级、关节活动度等有无变化,有关得实验室检查变化也需写清。

(五)处理包括连续治疗、改变治疗方法或停止治疗。

第三节疗效评定

一、一个疗程(急性病4~6次,慢性病20~30次)结束后,根据每次得复诊记录评价疗效。

二、不同得疾病有不同得疗效评定标准,但大体上可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等级。

(一)痊愈:症状及体征恢复正常,功能恢复。

(二)显效:症状及体征好转一半以上.功能大部分恢复。

(三)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改善,功能部分恢复。

(四)无效: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无改变。

第四节选用理疗得一般原则

一、理疗适应症广,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得特点,合理选择甚为重要。

二、一般根据症状、病理过程、部位,选择最佳疗法与剂量。

三、常见疾病选用理疗得原则如下:

(一)疼痛:1、神经痛:急性疼痛常采用乌头酊离子导入、紫外线、中频电疗等,慢

性疼痛在上述治疗得同时配合温热治疗。2、痉挛性疼痛:冷疗或红外线、蜡疗、短波等温热疗法,各种低中频电疗法以及磁疗。3、炎症性疼痛:紫外线、超短波、微波等。4、内脏疼痛:高频电疗、穴位或神经反射区得低中频电疗。5、缺血性疼痛:间动电疗及局部温热治疗。6、根据疼痛部位选用理疗方法:头部常用共鸣火花穴位治疗,大关节用超短波、离子导入、磁疗等,多个小关节可用紫外线、电光浴、水疗等,韧带、骨膜用超声波,软组织用温热与低中频电疗。

(二)炎症:1、急性期用红斑量紫外线照射、无热量超短波或微波、抗生素药物离子导人,小部位非化脓性炎症用氦氖激光、磁疗。2、慢性期用微热量或温热量超短波、碘离子导入、超声波、红外线。

(三)伤口、溃疡:1、表面不洁、有脓性分泌物者,用强红斑量紫外线照射1~2次后减量。2、剌激上皮生长用亚红斑量紫外线照射,也可用红外线、氦氖激光局部照射。

(四)改善血液循环:多数理疗因子都可改善血液循环,可选用超声波、超短波、光浴、红外线、蜡疗、干扰电、间动电等。

(五)瘢痕、粘连、挛缩:表浅得用红外线、蜡疗、碘离子导入,深部可用超声波、音频等。

(六)麻痹:感觉性麻痹用直流电阴极强剌激、感应电、共鸣火花等。运动性麻痹用神经肌肉电刺激。

(七)断肢(指)再植术等创伤性外科术后:1、早期:为防止感染用紫外线、无热量微波,消肿用微波或超短波。2、中期:软化瘢痕、恢复关节活动能力用碘离子导入、音频、按摩、被动运动、功能牵引,防止肌肉萎缩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主动运动、作业疗法。

3、后期:用温热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中或重度得作业疗法。

(八)癔症、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疾病:用共鸣火花、感应电穴位刺激、水疗、静电疗法,同时结合暗示、心理治疗。

第五节理疗诊查注意事项

一、理疗诊查就是一项多学科综合性诊断技术,理疗医师必须有广泛得临床知识及扎实得诊断学基本功。

二、理疗医师需全面了解病情后作出针对性理疗处理。

三、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治疗中出现得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更换治疗因子或停止理疗。

四、理疗一般无绝对禁忌症,但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出血性疾病及传染病应禁用,急

性化脓性炎症禁用温热疗法。

五、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体内有金属物者,治疗方法、部位及剂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六、皮肤有破损、丘疹、湿疹者,局部不宜用直流电与低中频电疗。

第六节电诊断技术

一、电诊断一般操作:

(一)室内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二)了解病情,作必要得肌力、感觉、腱反射等神经系统检查,确定应查得神经或肌肉运动点。

(三)向患者说明检查时得感觉,如麻刺感等。

(四)令患者体位舒适,肌肉充分放松。

(五)暴露检查部位,被查部位应皮肤清洁,电极用温水浸润,与皮肤紧密接触,压力不宜过重。

(六)调节电流输出,在运动点周围将电极前后左右稍加移动,最明显反应点为真正运动点。

(七)找准运动点后再减小电流输出至收缩反应消失,再稍加输出至恰见收缩,此输出量即为阈值。

(八)运动点刺激不宜过多,以免肌肉疲劳,影响检查结果,恰见收缩得标准检查中应始终一致。

(九)记录与分析检查结果,判断神经损伤程度与范围,写出诊断报告。

二、直流—感应电检查:

(一)先用感应电、后用直流电,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先测神经、后测所属肌肉。

(二)感应电为新感应电流或0、1ms波宽得三角波,频率为80~100Hz,电流数值能有电流表指示。

(三)直流电检查时先用阴极刺激运动点,测出阈值后拔动极性开关到“反”,观察阳极反应测出阈值。同时注意断电反应,无异常时不必记录。

(四)正常肌肉对感应电反应为迅速得强直性收缩,对直流电为闪光样单收缩。

(五)记录神经与肌肉运动点得刺激阈值、肌肉收缩状况,作出正常反应、部分变性反应、完全变性反应、绝对变性反应等结论。

三、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一)一般用频率为0、5次/s,波宽可调得方波电流刺激肌肉运动点。

(二)检查先用脉宽为300ms(或1000ms)电流求得阈值,再将脉宽缩短至100ms,视肌肉就是否收缩。若收缩不变,继续缩短脉冲时间。若无收缩,增加电流到恰见收缩。

(三)同法相继测出30、10、3、1、0、3、0、1、0、03、0、01ms脉冲时间得电流阈值,画成曲线。

(四)脉宽100ms时得阈值为基强度。

(五)用基强度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得最短时间为利用时,用二倍于基强度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得最短时间为时值。

(六)根据肌肉得基强度、时值、曲线形态,作出正常神经支配、兴奋性降低、部分失神经支配、完全失神经支配等结论。

第二章物理治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治疗室工作

一、治疗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各项物品应有固定位置,冬季室温应保持在19~20℃。

二、开始治疗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整理治疗床、机器、用具、药品准备等。

三、仔细阅读医嘱,了解病情,如有疑问及时找医师商量。

四、治疗前检查机器电源就是否正常,电流表与各输出旋钮就是否处于零位,输出导线有无破损。

五、向患者交待治疗中应有得感觉反应及注意事项。

六、治疗时患者保持体位舒适,尽可能做到定床、定机治疗。

七、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医嘱与操作规程。

八、治疗时工作人员不得离开治疗室,并经常寻问患者感觉,观察仪器工作状况。

九、根据医嘱要求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前一次告诉患者复诊时间。

十、结束治疗按顺序关闭仪器,随即整理,保持整洁。

十一、治疗后详细记录治疗方法、剂量及反应,发现意外及时处理。

十二、体腔治疗应注意无菌操作,传染病员所用物品应隔离消毒。

十三、小儿理疗注意事项:

(一)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使患儿安静,取得合作,必要时先示范诱导。

(二)电极大小适宜,并用固定带或绷带固定。

(三)操作细致,注意患儿表情。

(四)小儿治疗剂量略小于成人。

十四、一般治疗每日一次,急性期可每日2次。一种疗法连续治疗不应超过30次。

第二节物理治疗操作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适应症】该疗法具有直流电与导入药物得综合作用。局部应用有效,凡能电离得药物均能导入体内。其适应症与所导入得药物适应症相同,如乌头酊阳极导入治疗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碘离子阴极导入治疗慢性炎症、瘢痕粘连、硬结等,新斯得明阳极导入治疗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炎、尿潴留等,溴离子导入治疗神经衰弱等。

【禁忌症】导入药物部位有湿疹或皮损、心力衰竭、高热,所选药物得禁用范围。

【操作】

(一)凡能输出直流电、方波、间动电、单向中频电流得仪器,均可进行药物离子导入。

(二)根据治疗部位准备衬垫、铅板、滤纸或纱布、橡皮布、沙袋、固定带等,耳、鼻、眼、直肠内导入用特殊电极。

(三)药物用蒸馏水或30%得酒精溶解,浓度为1%~10%。透明质酸酶类药物、蛋白性药物用缓冲液配制,随用随配。

(四)将药液均匀地洒在滤纸或沙布上,药量以浸透为度,滤纸敷在温热湿润得衬垫表面,把铅板插入衬垫后面袋中,夹好导线夹子,铅板与导线夹子不能露出衬垫。

(五)治疗前检查局部皮肤,有油污、膏药应去除,小得皮损用橡皮布贴敷。

(六)衬垫紧密接触皮肤,上面覆盖橡皮布,根据情况可用沙袋、固定带或身体自重固定电极。

(七)检查仪器各旋钮就是否在要求得位置上,正反开关位置正确否,电流表位数与量程一致否。检查完毕,开启电源开关。

(八)缓慢调节输出旋钮至医嘱规定电流量,患者感觉电极下有均匀得麻刺感,电流量计算一般按电极面积计算,成人0、05~0、1mA/cm2,小儿0、03~0、06mA/cm2。

(九)治疗中患者有过强得刺痛感时,可适当减小电流输出,如刺痛不减轻或有烧灼感,应将电流输出开关调至零位,关闭电源开关,进行检查。

(十)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治疗结束时.缓慢调节电流开关至零位,关闭电源开关,取下电极,检查患部皮肤,整理物品,衬垫分别冲洗、煮沸消毒,晾干。铅板压平,冲洗。

【注意事项】

(一)熟悉导入药物得极性、pH值。带正电荷得药物从阳极导入,带负电荷得药物从阴极导入。

(二)在直流电作用下,电极下易产生电解产物,刺激皮肤与降低药效,故要求:1、衬垫必须有足够得厚度,一般1cm厚。2、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导入时用非极化电极。3、非作用电极得阳极敷一层碳酸氢钠溶液滤纸,阴极敷一层稀醋酸滤纸,用来中与电解产物。

(三)为防止衬垫上沾有寄生离子,影响药物导入,每种药物有专用衬垫,每次用后用清水冲洗,煮沸消毒。不同药物得衬垫分开煮沸。

(四)指、趾等关节得药物离子导入可用电水浴疗法,水温36~39℃,药物浓度一般为1%。

(五)配合温热治疗时,应先用温热治疗,再用药物离子导入。

(六)治疗后若皮肤发痒,或有小丘疹,嘱患者不要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影响下次治疗。可用热毛巾湿敷或涂酒精甘油或肤轻松软膏,但下次治疗时应擦干净。

(七)中草药导入时,应尽量了解其有效成分及极性。

肿瘤得直流电治疗

【适应症】局灶性癌肿,对某些不能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效果不佳或患者不能耐受者,均可选用直流电治疗。

【禁忌症】心功能不全得纵隔肿瘤或中心型肺癌患者、肺癌伴肺水肿、凝血机制明显障碍、晚期肿瘤已有全身转移。

【操作】

(一)选择适当体位。

(二)局部皮肤消毒,穿刺处铺无菌洞巾。

(三)局部普鲁卡因麻醉。

(四)在无菌条件下,用尖刀将进处皮肤戳一小孔,将内插针芯、外套绝缘管得穿刺针刺入肿物中心,针芯向前推入1cm左右,稍加捻转后,将其退入穿刺针管内。

(五)连同针芯一起拨出穿剌针,留下绝缘管。迅速将电极送入绝缘管内至肿瘤中心部位,将绝缘管向后退出少许,以暴露电极前端,使之与肿瘤组织接触。

(六)一般阳极只插一根,置于肿瘤中心,阴极可视肿瘤大小插2~4根,置于肿瘤边缘。

(七)将电极固定妥当,以防短路或滑脱,再将阴、阳两极分别联于直流电疗机不同输出端。

(八)打开电源开关,在患者可忍受得情况下调节电压,一般治疗电压为6~12V,电流30~80mA,每周1次。

(九)内脏肿瘤如肺癌与肝癌,应在双向球管X线机监视下或B超仪定位引导下,于肿

瘤得中心体表投影处做一标记,根据瘤前、后距离体表得长度设计进针深度,选择最佳部位将电极准确插入肿瘤内。

【注意事项】

(一)放置电极时注意无菌操作。

(二)电极远端未被绝缘套管包裹得部分,必须完全插入肿瘤组织内,以防损伤周围组织。

(三)阴阳两极应分别固定好,以防短路。

(四)开机与关机时,电压与电流强度应缓慢上调,缓慢回零,不可在电压、电流指示不处于零位时突然开关仪器。

(五)一般情况下电压不超过15V,电流不超过80mA,以患者耐受为宜。

感应电疗法

【适应症】用于废用性肌萎缩、功能性肌肉麻痹、尿潴留、肌纤维炎、扭挫伤、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神经官能症。

【操作】

(一)根据医嘱选好电极,如衬垫、手柄电极、滚动电极、金属刷状电极等。

(二)衬垫法:将厚度为0、5cm得绒布衬垫并置或对置于病区。

(三)手柄电极法:用点状电极作用于穴位痛点、运动点部位,由操作者控制节律。刺激麻痹肌肉时每分钟20次左右为宜。

(四)滚动电极法:患者放松肌肉,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以100 cm2衬垫为辅助电极,放于相应部位,滚动电极用温水浸润,在治疗部位上做匀速往返滚动。

(五)金属刷状电极法:辅助电极放在相应部位,刷状电极接触皮肤,匀速往返刷动,电量不宜太大。

(六)机器操作与电极处理同直流电离子导入。

【注意事项】

(一)除金属刷状电极外,金属电极周围用6层纱布包裹,温水浸润。

(二)治疗瘫痪时要有明显得肌肉收缩。

(三)心脏、头部不用强刺激。

(四)治疗癔病时应结合暗示疗法。

电兴奋疗法

【适应症】神经衰弱、股外侧皮神经炎、胆道蛔虫、颈肩腰腿痛等。

【操作】

(一)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中得感觉,消除顾虑,放松肌肉,手柄电极用6~8层纱布包裹,温水浸润。

(二)电极放置应根据解剖部位及经络穴位而定,一般采用固定法或滑动法。

(三)神经衰弱治疗方法

1、双电极置左、右太阳穴,通弱感应电1~2分钟。

2、自太阳穴向头维穴滑动,通弱感应电3次。

3、双电极置左、右风池穴,强感应3~5分钟。通电时患者有自颈部向头顶放射得麻刺震颤感。

4、双电极自风池穴滑向大椎穴,30秒,颈部有震颤感。

5、阳极置眶上方,阴极置风池穴,通直流电3次,眼前有闪光感。

6、双电极置内、外关穴,通强感应电30秒。

(四)股外侧皮神经点治疗方法:

1、病人仰卧或侧卧,测出感觉障碍区。

2、阳极用l00cm2衬垫置于麻木区外,阴极用带开关手柄电极置于麻木中心。

3、将直流电迅速增加到70~80mA,通电1~2秒,皮肤有烧灼感时立即向外作圆型

扩大滑动,反复2~3次。

【注意事项】

(一重症高血压患者不宜作头部治疗。

(二)强直流电不能横贯脊髓通电。

(三)心脏病患者慎用。

间动电、方波、TENS疗法

【适应症】三种疗法均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肌肉与神经得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废用性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瘫痪。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出血倾向、孕妇下腹部、颈动脉窦区。.【操作】

(一)间动电疗操作:

1、按医嘱选好电极,用温水浸润。

2、暴露治疗部位,按痛点、穴位、血管或神经走行放置电极,一般阴极置病变部位,用沙袋或固定带固定电极。

3、按医嘱选择不同得电流波形,一般先调直流电1~3mA,再调脉冲电流到耐受限。给予密波1~3分钟后改其她所需波形(疏波、疏密波、间升波、断续波或起伏波),每组3~5分钟,电流量以患者耐受限为度。

4、变换波形时,必须将脉冲与直流输出调回到零位。

5、治疗结束,按开始之相反方向关闭各机钮,取下电极,检查皮肤,清洁电极,消毒晾干。

(二)方波操作:

1、按医嘱选好电极,选择143Hz:2ms得方波电流,操作时衬垫稍厚些,电流量在3~5分钟内调至0、2~0、3mA/cm2。

2、为避免强电流刺激皮肤,在阴阳极衬垫上分别浸以保护液(弱酸及弱碱)。阴极衬垫置于痛点,阳极衬垫置于相邻部位。

3、接通电源,按医嘱调好直角脉冲波形,每次治疗15分钟。

4、将阳极置于枕部,阴极置腰骶部.可使反射过程得兴奋性降低,用于治疗中枢性瘫痪。

(三)TENS操作:同方波疗法。

【注意事项】

(一)间动电每波形通电3~6分钟,时间长易引起适应。

(二)进行药物离子导入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人。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得肌肉麻痹与萎缩、尿潴留、习惯性便秘、胃下垂、各种疼痛。痉挛性肌肉电刺激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得偏瘫、脑瘫性痉挛瘫痪。

【禁忌症】植有心脏起搏器患者得心脏部位、对电流高度敏感者、孕妇下腹部、颈动脉窦区。

【操作】

(一)按医嘱选好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二)根据治疗目得,确定电极放置方法。

1、单极法:辅助电极100cm2,置于颈后或腰部,手柄电极置于患部之神经肌肉运动点。

2、双极法:二个小圆电极,直径1~2cm,放在肌腹两端,也可用两个手柄电极控制。

(三)找准运动点,将电极用固定带固定。

(四)根据电诊断结果,选择适宜得电流参数,如脉冲前沿、后沿、脉宽、频率等,然

后调节电流强度,引起明显肌肉收缩。

(五)一组病肌刺激15~30次后换其她病肌,反复循环4次。

(六)电刺激时嘱患者尽力做主动收缩肌肉之动作。

(七)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给肌肉增加负荷,如放沙袋、反向牵引等。

(八)痉挛肌刺激时选用波宽(0、2~0、5ms)与频率(0、66~1Hz)相同,但出现时间有先有后(相隔0、1~1、5s)二组方波电流。一组固定于痉挛肌两端肌腱处,另一组固定于拮抗肌肌腹,每组肌肉治疗各10分钟。

【注意事项】

(一)运动点要找准,使病肌收缩明显而邻近肌肉反应小。

(二)表面电极无反应时可采用针电极,二根毫针刺入病肌两端,再接上脉冲电流。

(三)治疗时局部不应出现疼痛与肌肉疲劳。

(四)电刺激前可配合温热治疗以增强疗效。

(五)调节脉冲参数时,波宽应小于同期得2/3。

干扰电疗法

【适应症】用于治疗胃下垂、关节炎、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闭塞性脉管炎等。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血栓性静脉炎。

【操作】

(一)根据医嘱选择电极,有衬垫电极、手套电极与吸盘电极三种,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润。

(二)将选好得两组电极固定于治疗部位,使两组电流交叉在病灶处。

(三)差频范围依病情而定,一般镇痛用90~100Hz或0~100Hz,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吸收用50~100Hz或25~50Hz,使肌肉收缩用25~50Hz或1~10Hz。

(四)检查两组输出机钮就是否在零位,将差频范围调节机钮调至需要位置,然后接通电源,分别调节两组输出达所需电流强度。

(五)治疗时如需改变差频范围,可直接调整定频、差频机钮,不必将输出调至零位。

(六)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治疗20分钟。

【注意事项】

(一)两组电极不得相互接触,衬垫勿置于皮肤破损处。

(二)电流不可穿过心脏、脑、孕妇下腹部。

(三)有金属异物得部位不进行治疗。

音频、调制中频电疗法

【适应症】瘢痕、硬结、肠粘连、肠麻痹、血肿机化、软组织与神经疼痛、咽喉炎、乳腺淤滞块等。

【操作】

(一)音频电疗操作:

1、根据病变部位选用不同长度得条状电极或长方形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2、视需要将电极并置或对置,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固定好。

3、接通电源,调节电流输出至患者耐受量。

4、治疗结束,电流调到零位,切断电源,取下电极。

(二)调制中频电疗操作:

1、根据医嘱选好衬垫电极,并置或对置于治疗部位。

2、调制中频正弦电流波形有连续调制波、交替调制波、间断调制波及变频调制波等。调制频率10~150Hz,调制幅度0~100%,间断调制时间1~6s,均连续可调。

3、按处方选择调波,一般连调波用于镇痛与刺激植物神经节,间调波对神经肌肉有明显刺激作用,交调波有镇痛、促进血液循环及炎症吸收作用,变调波有抑制作用,用于止痛与渗出吸收。

4、接通电源,按医嘱依次选择波形、调幅、调频及定时。

5、缓慢调节电流输出至患者耐受限,患者有舒适震颤感。每次治疗20分钟,一次选择两种波形。

(六)治疗结束,电流调到零位.依次关闭电钮,取下电极。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共鸣火花疗法

【适应症】癔病、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疾病,以及神经痛、皮肤瘙痒、感觉异常、痔疮、皮肤溃疡等。

【操作】

(一)根据疾病采用不同得治疗方法:

1、移动法:局部皮肤涂以滑石粉,将蕈状电极接触或稍离开皮肤,缓慢移动。

2、穴位刺激法:用尖头或叉状玻璃电极对准穴位,每穴1~3分钟,剂量宜小。

3、火花暗示疗法:在局部穴位治疗得同时,加语言暗示,一般用大剂量。

4、体腔治疗:肛内、直肠、阴道先用温水冲洗,然后将消毒得电极涂以滑润剂,轻轻插入腔内,弱或中刺激,4~6分钟。

5、创面火花疗法:清洁创面,擦净分泌物。使消毒得蕈状电极离开创面0.2~0.5cm,缓慢移动,小剂量4~6分钟。

(二)电极放到皮肤上,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输出至适量。根据患者感觉,火花强弱可分为小、中、大三种剂量。

(三)治疗结束,先关闭电源,再移开电极。

(四)玻璃电极用酒精擦净,腔内电极用消毒液浸泡。

【注意事项】

(一)治疗前除去患者身上得金属物品。

(二)治疗时工作人员与患者均应与地绝缘,不能触摸金属物品。

(三)头发与衣服潮湿时不能治疗。

(四)治疗时电极柄不可接触患者。

(五)机器不要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若手柄发烫发黄应暂停10分钟。

短波疗法

【适应症】改善机体深部血液循环、镇痛与消炎,用于治疗软组织与内脏得亚急性、慢性炎症。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妊娠早期、植有心脏起搏器者。

【操作】

(一)准备毛巾、毡垫、固定带、沙袋及氖管等物品。

(二)让患者取下治疗部位及邻近部位得金属物。

(三)按医嘱选用电极,有电容电极、电缆、电鼓等。根据病变深浅用毛巾或毡垫调节电极与皮肤间距离,间隙越大,作用越深,一般为1~4cm。

(四)常用治疗方法:

1、电缆法:根据治疗部位形状,将电缆绕成环状、平面螺旋状、袢状、双饼状,一般不超过三圈,线与线之间得距离2cm左右,用固定卡子或绝缘套筒固定与隔开,剩余电缆两端长度相等。

2、鼓状电极法(涡流电极法):有直径14cm与5、5cm两种规格,装在机器支臂上,调节支臂,改变空气间隙。

3、电容电极法:有对置与并置法,治疗部位处于两电极之间,二极间距不小于一个电极

横径。

(五)接通电源,预热1~3分钟,调节电容器达到谐振状态。

(六)以患者感觉、氖管亮度、电流表输出为标准,将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温热量、热量。

(七)治疗结束,将各旋钮回至零位,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整理物品。

【注意事项】

(一)导线勿打圈与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二)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就是否裸露。

(三)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四)机器在治疗中与治疗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与促进组织愈合得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一)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二)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三)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与温热量。

(四)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五)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其它注意事项同短波疗法。

微波疗法

【适应症及禁忌症】同超短波疗法。

【操作】

(一)按医嘱选好辐射器,圆形或长方形。电缆两头接头必须紧密连接,螺丝旋紧。

(二)将辐射器对准治疗部位,辐射距离5~10m。

(三)接通电源,待预热后高压自动接通,调计时旋钮到所需时间,然后调节输出至所需剂量。

(四)治疗剂量可分无热量(20~40W)、微热量(40~60W)、温热量(60~120W)(五)治疗结束,机器输出自动回到零位,将输出开关调至零位,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

(一)除去治疗部位得金属物品,头面部治疗应戴防护眼罩。治疗下腹部时,事先用钢网保护。

(二)局部感觉迟钝或血循环严重障碍者应用时应注意观察反应情况。

(三)辐射器与同轴电缆得接触必须严密,同轴电缆应避免潮湿或弯折。

(四)微波治疗机之吹风机如发生障碍,应停止使用。未接上辐射器时,不能开机器,以免损坏磁控管。

(五)工作人员勿停留在微波直接辐射区内。

静电疗法

【适应症】全身治疗用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皮肤瘙痒等疾病,局部治疗用于伤口愈合延缓、皮肤溃疡、肌肉萎缩等。

【操作】

(一)治疗前取下患者身上得金属物品。

(二)全身治疗时,患者脱帽,坐在木椅上,阴极为针帽状电极,距头顶15~20cm,阳极握在手中或踏在脚下,接通电源,30秒后调节输出,电压到30~45kV。此时患者头发竖起,有微风吹拂感,时间15~20分钟。

(三)局部治疗时,根据医嘱选择阴极,有方形针状电极、刷状电极、圆形电极,电极距皮肤5~10cm,阳极踏于足下或与病变部位对置,电压10~20kV,时间10~15分钟。

(四)治疗结束,按相反顺序关闭机器,将金属棒与针状电极接触,使之火花放电。

【注意事项】

(一)治疗室空气清新并干燥。

(二)机器放在绝缘度高得地板或桌子上,应远离自来水管、暖气等金属接地物品。

(三)患者衣服、头发潮湿时不应做治疗。

(四)治疗中患者不能瞧书、入睡,不与周围物品及人员接触。

(五)有雷电时不做治疗。

红外线疗法

【适应症】各种慢性炎症、浸润块、硬结、神经性疼痛、肠粘连、运动疗法前得辅助治疗、肌痉挛等。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设置具备临床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三)床位:根据需求和当地康复医疗服务网络设定床位,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以收治神经科、骨科疾病患者为主或向康复医院转型的三级综合医院,其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名具备中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疗设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气压循环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康复科操作规程 理疗操作部分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麻痹和萎缩、尿潴留、习惯性便秘、胃下垂、各种疼痛。痉挛性肌肉电刺激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脑瘫性痉挛瘫痪。 【禁忌症】植有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脏部位、对电流高度敏感者、孕妇下腹部、颈动脉窦区。 【操作】 (一)按医嘱选好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二)据治疗目的,定电极放置方法。 1、单极法:电极100cm 2 ,于颈后或腰部,手柄电极置于患部之神经肌肉运动点。 2、双极法:个小圆电极,径1-2cm,放在肌腹两端,可用于两个手柄电极控制。 (三) 准运动点,将电极用固定带固定。 (四)根据电诊断结果,选择适宜的电流参数,如脉冲前沿、后沿、脉宽、频率等,然后调节电流强度,引起明显肌肉收缩。 (五)一组病肌刺激15-30次后换其他病肌,反复循环4次。 (六)电刺激时嘱患者尽力做主动收缩肌肉之动作。 (七)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给肌肉增加负荷,如放沙袋、反向牵引等。 (八)痉挛肌刺激时选用波宽(0.2-0.5ms)和频率(0.66-1Hz)相同但出现时间有先有后(相隔0.1-1.5s)二组方波电流。一组固定于痉挛肌两端肌腱处另一组固定于拮抗肌肌腹每组肌肉治疗各10分钟。 【注意事项】 (一)运动点要找准,使病肌收缩明显而邻近肌肉反应小。 (二)表面电极无反应时可采用针电极,二根毫针刺入病肌两端,再接上脉冲电流。 (三)治疗时局部不应出现疼痛和肌肉疲劳。 (四)电刺激前可配合温热治疗以增强疗效。(五)调节脉冲参数时,波宽应小于同期的2/3。

干扰电疗法 【适应症】用于治疗胃下垂、关节炎、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闭塞性脉管炎等。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血栓性静脉炎。 【操作】 (一)根据医嘱选择电极,有衬垫电极、手套电极和吸盘电极三种,电极衬垫用温水 浸润。 (二)将选好的两组电极固定于治疗部位,使两组电流交叉在病灶处。 (三)差频范围依病情而定,一般镇痛用90-100Hz或0-100Hz,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吸收用50-100Hz或25-50Hz,使肌肉收缩用25-50Hz或1-10Hz。 (四)检查两组输出机钮是否在零位,将差频范围调节机钮调至需要位置,然后接通 电源,分别调节两组输出达所需电流强度。 (五)治疗时如需改变差频范围,可直接调整定频、差频机钮不必将输出调至零位。 (六)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治疗20分钟。 【注意事项】 (一)两组电极不得相互接触,衬垫勿置于皮肤破损处。 (二)电流不可穿过心脏、脑、孕妇下腹部。 (三)有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进行治疗。 音频、调制中频电疗法 【适应症】瘢痕、硬结、肠粘连、肠麻痹、血肿机化、软组织和神经疼痛、咽喉炎、 乳腺淤滞块等。 【操作】 (一)音频电疗操作: 1、根据病变部位选用不同长度的条状电极或长方形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2、视需要将电极并置或对置,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固定好。 3、接通电源,调节电流输出至患者耐受量。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要求规范标准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 周内,多于3~10 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 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 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 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 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 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 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 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 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 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 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 等特殊贵重检查。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质量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质量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 相关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质量管理诊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编号: 类别:[行业图书-医院]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 光盘数: 定价:¥1,680.00 优惠价:¥840.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质量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内容简介(第一卷) 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 主编:何书勇 第一章病历书写概述 第二章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及内容 第三章各种住院病历书写特点及示例 第四章病历中的各种记录 第五章护理文书书写 第六章检查申请单与报告单书写 第七章病历书写质量的考评方法与标准 第八章处方 第九章医院预防保健文书书写 第十章其他医疗文书的书写 第十一章临床常见诊断操作技术及评分 第十二章医疗机构病案规范化管理

第十三章医疗机构病案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病历等文书作为证据使用存在的问题第十五章病历等医学文书在诉讼中的应用(第二卷) 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 主编:高书恭 第一篇总则 第一章病理科的设置及基本条件 第二章病理标本巨检规范 第三章病理切片的镜检规范 第四章病理诊断书的书写规范 第五章冷冻切片技术及诊断规范 第六章细胞病理学技术及诊断规范 第二篇常规病理诊断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病理巨检规范化操作细则 第二章若干常见肿瘤病理诊断报告推荐方案 第三章常见各脏器脱落细胞学及穿刺细胞学检查第三篇病理诊断工作中应用的相关技术 第一章常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第二章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章分子病理技术及应用原则 第四篇其他技术在诊断病理学中的应用

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制度、规范、岗位职责)

XX医院 康复医学科工作制度(拟) XX医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一、医师管理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医师医疗质量管理条例 (3) 1、接诊制度3? 2、医疗安全制度 (3) 3.交班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4、修订医嘱制度4? 5、病情反馈制度........................................................................................... 4 6、参与治疗制度 (4) 7、康复教育制度4? 8、医疗组长排班制 (4) 9、医师质量保证基本程序........................................................................... 4 (二)医师行风规范管理条例 (5) 二、康复科专业设备统一管理制度?6 (一)康复科专业设备的配置及使用?6 (二)康复科专业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突发故障处理............................................................................................. 6三、康复科业务学习计划.. (8) (一)培训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培训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培训方式 (8) (四)附件:业务培训学习课程表 (9) 四、康复医学科各级人员职责及管理制度 (10) (一)康复医学科主任职责10? (二)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职责 (10) (三)康复医学科医师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职责11? (五)康复医学科技师职责................................................................................... 12 (六)康复医学科各级人员工作制度?12 五、康复医学科工作室管理制度 (13) (一)运动治疗室工作制度?13 (二)理疗室工作制度13? (三)针灸室工作制度 (14) (四)推拿室工作制度......................................................................................... 14 六、康复医学科安全管理制度16? 七、康复治疗计划制定制度?18 附《康复治疗计划单》....................................................................................... 19八、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20) (一)定期康复治疗标准与程序?20 (二)康复治疗无效中止康复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康复科医疗文书书写要求?23 附、康复科医疗文书书写质控标准 (24)

神经康复科诊疗规范

神经康复科诊疗规范

脑卒中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一)急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两周以内。 1.康复评定 选择的量表包括意识状态的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如果发现存在抑郁以及运动、感觉、认知、交流和吞咽功能缺损,由来自康复治疗小组的相应医师进行评定。 2.康复方案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治疗。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早期床上活动(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康复训练。避免患侧肢体输液。在药物的使用不排除同时发挥传统康复方法的优势,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针刺、指针、鼻饲中药等治疗。 (二)软瘫期 1.康复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首选Brunnstrom评价法、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首选Barthel指数量表。此外,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选择相关评定内容,如认知功能的评定包括失认症、失用症评定等;在康复训练中还应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免过度疲劳,必要时可进行心肺功能评定。此期可以进行肌力评定,但须注意防止评定的姿势和方法引发痉挛的出现。 2.康复方案 此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Ⅰ~Ⅱ级。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同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1)巨刺法 本期的传统康复治疗首选巨刺法即健侧取穴的方法,利用健侧经气,在针刺刺激下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之真气,共同驱除同经之邪气,使瘫侧受损的功能得以恢复,潜在的运动能力得以发挥。这种刺激健侧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通过健侧用力收缩来使患侧肌张力提高。

康复医学临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 主编:孙强三王道清 副主编:王晓红邱健青邱建忠 编委名单(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丁向东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王丹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晓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王道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孙昭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孙强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毕少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毕鸿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邱建忠青岛市立医院 苏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张伯林山东省荣军医院 徐青山东大学 岳寿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高楚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袁俊英山东大学 郭志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前言 众所周知,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许多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或多或少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例如:脑外伤、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痉挛、语言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不能等;另外由于治疗疾病的需要,手术后医生常会采取固定、限制肢体活动等措施,例如:骨折、骨关节疾病手术后应用石膏外固定、牵引等办法,这些措施的应用一般会持续2~3个月的时间,而长时间的肢体制动又难免会产生制动部位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挛缩等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患者一定会为这些后遗症和并发症而苦恼。的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不再单纯要求疾病的恢复、生命的挽救,而更多的要求身体功能的恢复,以便能够继续承担社会和家庭角色,人民群众的这种迫切要求推动了一门新的医学学科的产生,这便是康复医学。 为顺应时代的这一发展要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根据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要求,各级医院均成立了康复科或理疗科,但广大康复工作者迫切地感到,工作中缺乏一本简明而又规范的操作手册,以配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技术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需要。此外目前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医学生渴望需要一本言简意赅而又不失规范的参考书,鉴于此,我们编写了此书。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医院从事康复科、理疗科、神经科、骨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使用,也适于医学院校学生使用。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人员水平所限,本书在文字上、技术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再版时参考。

诊疗操作规范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皮内注射法 (一)目得 1、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用于局部麻醉得先驱步骤。 (二)准备质量标准 1、着装整洁。洗手带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注射器(1毫升)及针头(4-5号)、无菌持物钳、75%酒精、棉签、弯盘、纱布、药物、污物缸、急救药盒(注射器1副,肾上腺素1支,砂轮1个)。 3、稀释好皮试药物。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携用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向病员解释,询问过敏史,以取得合作。 2、吸药: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往瓶内注入与所需药液等量得空气,倒转药瓶与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左手食、拇指握住瓶颈,中、无名指与小指与大鱼际肌握住针筒,右手拇指、食指与中指持注射器活塞柄,吸药液至所需量,再以右手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3、消毒皮肤:左手食指夹住注射器,拇、中与无名指揭开棉签缸盖,右手持镊取一棉签蘸酒精消毒前臂掌侧皮肤(直径大于5厘米)。

4、排气:将针头垂直向上,轻拉活塞使针头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稍推活塞,驱出气体。 5、左手在前臂背侧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在上,与皮肤呈5度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1毫升。 6、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压。 7、清理用物,归还原处。20分钟后观察结果。 (四)终末质量标准 1、操作熟练,坚持三查七对,皮试液剂量准确。一次注射成功。 2、口述结果判断及对照试验法。 3、口述过敏反应得应急处理措施。 (五)注意事项 1、皮试前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所需注射药物有过敏者不可做过敏试验。 2、配制皮试药液必须用生理盐水,用于不同药物得注射器及针头禁止交叉使用。 3、皮试后观察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阳性者禁用,并在医嘱单或门诊病历上注明过敏。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得】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 卫生部修订版

本管理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性医院。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加强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对社区康复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的康复医学服务功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 本管理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性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 第三条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性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估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

能和心里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医学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 康复医学科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伤病康复(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退行性神经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骨折后、骨关节手术后、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衰、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瘫、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第四条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设置本管理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正规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 第五条 一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治疗部门,在当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的一级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做好三级预防;同时在上级综合性医院的指导下,配备不少于2名有执业资格的康复治疗师,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工作,组织、指导所在社区的基层卫生人员,在基层有关医疗机构和功能障碍患者住所开展康复医学治疗、咨询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工作为基础的,以大中型综合性医院和康复医院为转诊、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结构合理、

口腔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技术操作规程 一、基本要求 (一)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二)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空腔诊疗器械,包括口径、探针、牙科镊子等空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清洁、消毒。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四)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五)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医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消毒工作程序及要点 (一)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 (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工作要点是: 1、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用机械 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2、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 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3、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三)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后应当对口腔器械维护和保养,对特殊的口腔机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剂,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四)根据采用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日期。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科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五)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者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其他灭菌方法进行灭菌。对不耐湿热、能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者灭菌。在器械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最新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功能以及对社区康复医疗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 第三条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的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 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宗旨是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损伤、畸形等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功能障碍。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损伤及疾患康复(脑血管病、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伤病围手术期、骨性关节炎、脊柱伤病、骨折后、截肢、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本《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规范》要求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 第四条 一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治疗部门,在当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一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指导下,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的一级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做好三级预防;同时在上级综合医院的指导下,配备不少于2名有执业资格的康复专业人员,积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文书特制)

临沂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2018年修订) 一、脑梗死康复 诊断 (一)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临床检查规范 (1)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降钙素原、心梗三项、白介素、血乳酸、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微量元素。

3、心电图检查、头颅CT、头颈部MRA+SWI、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2)选择性检查 1、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常规使用药物为坎地沙坦、乐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美托洛尔片。 2、延续性临床治疗:抗凝、抗聚、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使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那曲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脑心通、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艾地苯醌、脑得生、鼠神经生长因子。 3、中医中药治疗针灸及口服中药,针灸取穴三阴交、手三里、手吴丽、曲池、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丰隆、肩井、下廉等穴位,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4、高压氧治疗。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防治。常用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溴己新、肺力咳、羧甲司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

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 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难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坐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等。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1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重危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它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附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率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 (制度、规范、岗位职责)

XX医院 令狐采学 康复医学科工作制度(拟) XX医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一、医师管理规范3 (一)医师医疗质量管理条例3 1、接诊制度3 2、医疗安全制度3 3.交班制度3 4、修订医嘱制度4 5、病情反馈制度4 6、参与治疗制度4 7、康复教育制度4 8、医疗组长排班制4 9、医师质量保证基本程序4 (二)医师行风规范管理条例5 二、康复科专业设备统一管理制度6 (一)康复科专业设备的配置及使用6

(二)康复科专业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6 (三)突发故障处理6 三、康复科业务学习计划8 (一)培训目的8 (二)培训对象8 (三)培训方式8 (四)附件:业务培训学习课程表9 四、康复医学科各级人员职责及管理制度10 (一)康复医学科主任职责10 (二)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职责10 (三)康复医学科医师职责11 (四)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职责11 (五)康复医学科技师职责12 (六)康复医学科各级人员工作制度12五、康复医学科工作室管理制度13 (一)运动治疗室工作制度13 (二)理疗室工作制度13 (三)针灸室工作制度14 (四)推拿室工作制度14 六、康复医学科安全管理制度16 七、康复治疗计划制定制度18 附《康复治疗计划单》19 八、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20

(一)定期康复治疗标准与程序20 (二)康复治疗无效中止康复程序21 九、康复科医疗文书书写要求23 附、康复科医疗文书书写质控标准24 一、医师管理规范 (一)医师医疗质量管理条例 1、接诊制度 门诊医师负责接待门诊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开处方和治疗单,并介绍患者到相关治疗室治疗。各亚专业医师负责接待本亚专业住院患者。征询治疗师意见,确定治疗方案(包括康复护理目标、方案)、开医嘱、送交治疗单和安排患者到相关治疗室治疗并请治疗室在医嘱单上签字。安排患者每日治疗时间,并告之注意事项;亚专业住院医师不在病房是由值班医生负责。 2、医疗安全制度 医师必须向患者说明病情、诊疗计划及社保报销情况,签署自费协议书、授权委托书、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骨干节伤病患者知情同意书、瘫痪患者知情同意书等);对瘫痪、骨折、骨质疏松、老年、儿童等感觉运动障碍患者必须在病历中强调专人陪护,以防跌倒、骨折、再卒中等意外事故发生。各亚专业医师每周一至五随上级医师对本组新入院、疗效差(由

康复治疗师具备的条件

四、理论知识 1.具有本专业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人体解剖学、运动学、生理学、人类生长与发育等)。 2.具有康复医学及现代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较系统和深入地掌握物理治疗学和作业治疗学的基本理论。 3.具有与康复治疗有关的神经科、骨科的一些疾病的临床基本知识。 4.具有中医理论的基本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如推拿和中医手法、针灸、太极拳等)的基本理论。 5.具有语言治疗学、心理治疗学、假肢及矫形器应用等的基本知识。 6.具有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残疾学的基本知识。 7.具有与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n动障碍、认知障碍等有关的功能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 8.具有一门外语知识及医用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 9.具有相关的医学法规和政策或行政指引的知识。熟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等法规或行业指引。 五、专业技能 (一)物理治疗方面的技术能力 1.能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如肌力、肌张力、肌肉柔韧性、关节运动范围、平衡能力、体位转移能力、步行能力和步态以及身体姿势等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功能训练计划。 2.能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练习。 3.能指导患者进行增大关节运动范围的练习。 4.能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包括徒手、利用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等),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步态。 5.能指导患者进行各种医疗体操,矫正体操,防治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身体姿势异常。 6.能为患者进行手法治疗、推拿按摩治疗及牵引治疗。 7.能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健身步行、健身跑、功率自行车或步行机练习、改善心肺功能、调整精神状态、增强体质。 8.能指导患者进行中国传统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按摩、松静疗法等。 9.能为患者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热疗、冷疗、光疗、水疗、磁疗等以及中医某些传统的外治理疗法,治疗疼痛、局部肿胀及其他病症。 10、能为患者进行有关保持和发展身体运动功能的保健康复宣传教育。 (二)作业治疗方面的技术能力 1.能进行有关日常作业能力的评估,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及社会生活能力等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作业治疗计划。 2.能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能指导患者进行感知觉训练。 4.能指导患者进行手功能训练,改善手的细致的、协调的、灵巧的功能性活动能力。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康复临床常见伤病的评定和治疗 1 脑卒中的康复 1.1 康复评定 1.1.1 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与康复医学有密切关系的三种CVD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为: (1)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1)诊断要点 A.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B.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C.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D.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E.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F.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G.鉴别诊断困难时如有条件可作MRI或者CT检查 2)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 A 具备下列一项以上神经症状或体征(至少持续24H) (A)意识障碍 (B)视力、视野障碍 (C)轻瘫或偏瘫、或两侧瘫痪(尤其于脑干损害时) (D)偏侧感觉障碍 (E)言语障碍 (F)吞咽障碍 (G)运动失调 B 脑脊液无色、透明 C 至少可见下列一项以上辅助检查的阳性改变: (a)CT扫描可提示脑水肿、脑缺血病变的低密度区域,而无出血性改变 (b)脑血管造影发现一支或一支以上主干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改变 (c)脑扫描提示脑梗塞而除外脑肿瘤 3)确定诊断 完全具备第B-C项(倘已行第B项检查时)高度可能,具备第A、B项及第C 项之(C)。 (2)脑出血 1)诊断要点 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 即脑叶、脑室及其他。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 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A 常于全力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病

康复科操作规程理疗操作部分

康复科操作规程理疗操 作部分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麻痹和萎缩、尿潴留、习惯性便秘、胃下垂、各种疼痛。痉挛性肌肉电刺激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脑瘫性痉挛瘫痪。【禁忌症】植有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脏部位、对电流高度敏感者、孕妇下腹部、颈动脉窦区。 【操作】 (一)按医嘱选好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二)据治疗目的,定电极放置方法。 1、单极法:电极100cm 2 ,于颈后或腰部,手柄电极置于患部之神经肌肉运动点。 2、双极法:个小圆电极,径1-2cm,放在肌腹两端,可用于两个手柄电极控制。 (三) 准运动点,将电极用固定带固定。 (四)根据电诊断结果,选择适宜的电流参数,如脉冲前沿、后沿、脉宽、频率等,然后调节电流强度,引起明显肌肉收缩。 (五)一组病肌刺激15-30次后换其他病肌,反复循环4次。 (六)电刺激时嘱患者尽力做主动收缩肌肉之动作。 (七)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给肌肉增加负荷,如放沙袋、反向牵引等。 (八)痉挛肌刺激时选用波宽()和频率()相同但出现时间有先有后(相隔)二组方波电流。一组固定于痉挛肌两端肌腱处另一组固定于拮抗肌肌腹每组肌肉治疗各10分钟。 【注意事项】 (一)运动点要找准,使病肌收缩明显而邻近肌肉反应小。 (二)表面电极无反应时可采用针电极,二根毫针刺入病肌两端,再接上脉冲电流。 (三)治疗时局部不应出现疼痛和肌肉疲劳。 (四)电刺激前可配合温热治疗以增强疗效。(五)调节脉冲参数时,波宽应小于同期的2/3。 干扰电疗法 【适应症】用于治疗胃下垂、关节炎、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闭塞性脉管炎等。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血栓性静脉炎。 【操作】 (一)根据医嘱选择电极,有衬垫电极、手套电极和吸盘电极三种,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润。 (二)将选好的两组电极固定于治疗部位,使两组电流交叉在病灶处。 (三)差频范围依病情而定,一般镇痛用90-100Hz或0-100Hz,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吸收用50-100Hz或25-50Hz,使肌肉收缩用25-50Hz或1-10Hz。(四)检查两组输出机钮是否在零位,将差频范围调节机钮调至需要位置,然后接通电源,分别调节两组输出达所需电流强度。 (五)治疗时如需改变差频范围,可直接调整定频、差频机钮不必将输出调至零位。 (六)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治疗20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