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

的方程式是:2Mg+CO2点燃

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

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 (24+16)]=3:20,故正确。故选D。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

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

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故选B。

3.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x = 18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6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A、2+8+x+6=34,x=18,正确;

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

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

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故选D。

4.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镆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6.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

113鉨Nh

115镆Mc

117Ts

118Og

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Nh”可表示鉨单质

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

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7.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NaNO2+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

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

【答案】D

【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A. 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C. 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 -3,,0三种.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3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正确,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

9.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10.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仍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C、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最终进入水分子间,错误;

D、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故质子数相同,错误。故选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易失电子

B.易形成阴离子

C.带正电荷

D.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选项A正确;

B、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B正确;

C、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带负电荷,选项C错误;

D、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选项D正确。故选C。

1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Z>X B.X和Y两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2-D.Y和Mg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Z>X,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X和Y位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C、Z位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故选项说法错误。

D、Y位于第三周期,则Y和Mg属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4.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理解正确;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正确。

故选C。

15.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

A、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6=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错误;

B、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错误;

C、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错误;

D、由图中粒子的结构

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正确。故选B。

16.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A.

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17.下图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物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均只含有氢、氧两种原子,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生成的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水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反应物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生成物水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即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 3个氧元素 B.H— 1个氢分子 C.K— l个钾原子 D.Ca+2— 1个钙离子【答案】C

【解析】A.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O— 3个氧原子; B. H— 1个氢原子; C. K—微观表示l个钾原子;宏观表示钾元素,或金属钾; D.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Ca2+— 1个钙离子。选C

19.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镁元素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B正确;

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C 正确;

D、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正确。

故选A。

2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C

【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选项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一定大于构成其分子的原子;故答案选择C

最新数量关系-例题习题及答案解析

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 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分析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解:(4+5+7+8)÷4=6(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6厘米。 例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 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分析解题关键是根据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是84分求出两科的总分,又知道两科的分数差是10分,用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出语文、英语各得多少分后,就可以求出其他各科成绩。 解:①英语:(84×2+10)÷2=89(分) ②语文: 89-10=79(分) ③政治:86×2-89=83(分) ④数学: 91.5×2-83=100(分) ⑤生物: 89×5-(89+79+83+100)=94(分) 答:蔡琛这次考试英语、语文、政治、数学、生物的成绩分别是89分、79分、83分、100分、94分。 二、加权平均数

例3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分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解:①什锦糖的总价: 4.40×2+4.20×3+7.20×5=57.4(元) ②什锦糖的总千克数: 2+3+5=10(千克) ③什锦糖的单价:57.4÷10=5.74(元) 答: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5.74元。 我们把上述这种平均数问题叫做“加权平均数”.例3中的5.74元叫做4.40元、4.20元、7.20元的加权平均数.2千克、3千克、5千克这三个数很重要,对什锦糖的单价产生不同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这样的数叫做“权数”。 例4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85斤.甲棉田有5亩,平均亩产籽棉203斤;乙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70斤,乙棉田有多少亩? 分析此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两个数和其中一个数的权数,求另一个数的权数的问题.甲棉田平均亩产籽棉203斤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多18斤,5亩共多出90斤.乙棉田平均亩产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少15斤,乙少的部分用甲多的部分补足,也就是看90斤里面包含几个15斤,从而求出的是乙棉田的亩数,即“权数”。 解:①甲棉田5亩比甲乙平均亩产多多少斤? (203-185)×5=90(斤) ②乙棉田有几亩? 90÷(185-170)=6(亩) 答:乙棉田有6亩。 三、连续数平均问题 我们学过的连续数有“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连续偶数”.已知几个连续数的和求出这几个数,也叫平均问题。 例5已知八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4,求这八个连续奇数。

初三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详解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 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3.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 4.两个圆内切时,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只有一条. 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 正多边形基本性质 1.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 2.矩形是正多边形. 3.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1.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已知∠C=80°,则∠A 的度数是 . A. 50° B. 80° C. 90° D. 100° 2.已知:如图,⊙O 中, 圆周角∠BAD=50°,则圆周角∠BCD 的度数是 . ° ° ° ° 3.已知:如图,⊙O 中, 圆心角∠BOD=100°,则圆周角∠BCD 的度数是 . ° ° ° ° 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C=180° B.∠A+∠C=90° C.∠A+∠B=180° D.∠A+∠B=90 5.半径为5cm 的圆中,有一条长为6cm 的弦,则圆心到此弦的距离为 . A.3cm B.4cm C.5cm D.6cm 6.已知:如图,圆周角∠BAD=50°,则圆心角∠BOD 的度数是 . ° ° ° 7.已知:如图,⊙O 中,弧AB 的度数为100°,则圆周角∠ACB 的度数是 . ° ° ° 8. 已知:如图,⊙O 中, 圆周角∠BCD=130°,则圆心角∠BOD 的度数是 . ° ° ° ° 9. 在⊙O 中,弦AB 的长为8cm,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cm,则⊙O 的半径为 cm. .4 C D. 10 10. 已知:如图,⊙O 中,弧AB 的度数为100°,则圆周角∠ACB 的度数是 . ° ° ° ° 12.在半径为5cm 的圆中,有一条弦长为6cm,则圆心到此弦的距离为 . A. 3cm B. 4 cm C.5 cm D.6 cm 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已知⊙O 的半径为10㎝,如果一条直线和圆心O 的距离为10㎝,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为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相交或相离 2.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 和圆心的距离为7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相离或相交 3.已知圆O 的半径为6.5cm,PO=6cm,那么点P 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点在圆上 B. 点在圆内 C. 点在圆外 D.不能确定 4.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 和圆心的距离为4.5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 个 个 个 D.不能确定 5.一个圆的周长为a cm,面积为a cm 2,如果一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为π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不能确定 6.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 和圆心的距离为6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 D B C A O ? ? C B A O ? B O C A D ? B O C A D ? B O C A D ? C B A O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典型例题精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典型例题精析 链,则当铁链刚挂直时速度多大? [思路点拨] 以铁链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对象,铁链仅受两个力:重力G和光滑水平桌面的支持力N,在铁链运动过程中,N与运动速度v垂直,N 不做功,只有重力G做功,因此系统机械能守恒.铁链释放前只有重力势能,但由于平放在桌面上与悬吊着两部分位置不同,计算重力势能时要分段计算.选铁链挂直时的下端点为重力势能的零标准,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初始状态:平放在桌面上的部分铁链具有的重力势能 mv2,又有重力势能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1=E2.所以E p1+E p2=E k2+E p2,故 [小结] (1)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由本题可见一斑.①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②明确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并弄清各力做功情况,分析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③恰当地选取重力势能的零势能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始、末状态机械能转化情况.④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2)本题也可从线性变力求平均力做功的角度,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应用F-h图线(示功图)揭示的功能关系求解,请同学们尽可发挥练习.

[例题2] 如图8-54所示,长l的细绳一端系质量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细绳所能承受拉力的最大值是7mg.现将小球拉至水平并由静止释放,又知图中O′点有一小钉,为使小球可绕O′点做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试求OO′的长度d与θ角的关系(设绳与小钉O′相互作用中无能量损失). [思路点拨] 本题所涉及问题层面较多.除涉及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外,还涉及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另外还应特别注意两个临界条件:①要保证小球能绕O′完成圆周运动,圆周半径就不得太长,即OO′不得太短;②还必须保证细绳不会被拉断,故圆周半径又不能太短,也就是OO′不能太长.本题的研究中应以两个特殊点即最高点D和最低点C入手,依上述两临界条件,按机械能守恒和圆运动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 [解题过程] 设小球能绕O′点完成圆周运动,如图8-54所示.其最高点为D,最低点为C.对于D点,依向心力公式有 (1) 其中v D为D点速度,v D可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知,取O点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位置,则 (2) 将(1)式与(2)式联立,解之可得

新浙教版数学九上《圆的基本性质》单元培练习题(适合培优班).doc

精品 《圆的基本性质》单元复习题 (2014.10.26) 姓名: 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正六边形 ABCDEF 的边长的上 a ,分别以 C 、F 为圆心, a 为半径画弧,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A ) 1 2 1 2 ( ) 2 2 ( D ) 4 2 6 a (B ) a C a a 3 3 3 2、如图, AB 是半圆 O 的直径,点 P 从点 O 出发,沿 OA ? BO 的路径运动一周.设 OP 为 s , AB 运动时间为 t ,则下列图形能大致地刻画 s 与 t 之间关系的是( ) P s s s s A B O t O O t O t O A . B . t C . D . 3、如图所示,长方形 ABCD 中,以 A 为圆心, AD 长为半径画弧,交 AB 于 E 点。取 BC 的中点为 F ,过 F 作一直线与 AB 平行,且交 DE 于 G 点。求 AGF= ( ) (A) 110 (B) 120 (C) 135 (D) 150 4、如图, C 为⊙ O 直径 AB 上一动点,过点 C 的直线交⊙ O 于 D 、E 两点,且∠ACD=45 °,DF ⊥AB 于点 F,EG ⊥AB 于点 G,当点 C 在 AB 上运动时,设 AF= x ,DE= y ,下列中图象中,能表示 y 与 x 的 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 ( ) D A O G B F C E A B C D 5、已知锐角△ ABC 的顶点 A 到垂心 H 的距离等于它的外接圆的半径,则∠ A 的度数是 ( )

数量关系题目

1、某村居民整体进行搬迁移民,现安排载客(不含司机)20人辆的中巴车和30人/辆的大巴车运载所有村民到搬迁地实地考察。如安排12辆中巴车,则大巴车需要18辆,且除一辆大巴车载6人以外,其他车全部载满。现本着安排车辆数最少的原则派车,问最少要安排多少辆大巴车? A 、20 B 、22 C 、24 D 、26 解:很容易算出来人数为756,该题的难点在于最后一句话,“车辆数最少”指的是中巴+大巴数最少,“最少要安排多少辆大巴”,要少,所以大巴要尽量多,所以先算756÷30=25···6, 由表格,很明显的26-24(总)车辆数都是26,变成23时,总车辆数变成了27,变多了,所以答案是24,选C 2、某种糖果的进价为12元千克,现购进这种糖果若干千克,每天销售10千克,且从第二天起每天都比前一天降价2元千克。已知以6元千克的价格销售的那天正好卖完最后10千克,且总销售额是总进货成本的2倍。问总共进了多少千克这种糖果? A 、180 B 、190 C 、160 D 、170 解:总销售额是总进货成本的2倍,因为卖完了,所以平均售价是进价的2倍,即12×2=24元/kg 。平均售价=2最后一天售价)(第一天售价+,即24=2 6)(第一天售价+,即第一天售价为42元/kg 。an=a1+(n -1)d ,即6=42-2(n -1),n=19,所以选B 3、丙地为甲、乙两地之间高速公路上的一个测速点,其与甲地之间的距离是与乙地之间距离的一半。A 、B 两车分别从甲地和乙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的位置距离丙地500米。两车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刻原路返回,第二次两车相遇也为迎面相遇,问第二次相遇的位置一定∶ A 、距离甲地1500米 B 、距离乙地1500米 B 、距离丙地1500米 D 、距离乙、丙中点1500米 解:该题有2大难点。 第一个很明显,就是相遇的位置到底是在甲丙之间还是在乙丙之间。如果在甲丙之间,则B 的速度一定大于A 的两倍,则第二次相遇的时候,一定是A 还没有行驶到乙地,就被B 车从后面追上了。则不符合题目中所说的“迎面相遇”。所以,相遇的位置一定是在乙丙之间。 接下来就是开始设未知数求解了。设甲丙之间距离为x ,则乙丙之间距离为2x 。

圆的基本性质练习题一

圆的基本性质练习 一、看准了再选 1..如图,⊙O中,ABDC是圆内接四边形,∠BOC=110°,则∠BDC的度数是() A.110° B.70° C.55° D.125° 2.如图,⊙O的直径CD过弦EF的中点G且EF⊥CD,若∠EOD=40°,则∠DCF等于() A.80° B. 50° C.40° D. 20° 3.直线a上有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O的半径,则直线a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切C、相切或相交D、相交 4.在⊙O中,弦AB垂直并且平分一条半径,则劣弧AB的度数等于() A.30° B.120° C.150° D.60° 5.如图,⊙O的半径OA=3,以点A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于B,C?则BC=(). A.32 B.33 C. 3 2 3 D . 33 2 6..如图所示,∠1,∠2,∠3的大小关系是(). A.∠1>∠2>∠3 B.∠3>∠1>∠2 C.∠2>∠1>∠3 D.∠3>∠2>∠1 7..如图,已知∠BAC=45°,一动点O在射线AB上运动(点O?与点A不重合),设OA=x,如果半径为1的圆O与射线AC有公共点,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02 8.如图,AB、AC与⊙O相切于点B、C,∠A=50°,点P是圆上异于B、C的一动点,则∠BPC的度数是() O C F G D E A P B C O

A .65° B .115° C .65°或115° D .130°或50° 9如图,PA 、PB 分别切⊙O 于A 、B ,AC 是⊙O 的直径,连结AB 、BC 、OP ,则与∠PAB 相等 的角有( )个。 A 、1 B 、2 C 、3 D 、4 10.边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与外接圆的半径之比为( ). A .1:5 B .2:5 C .3:5 D .4:5 11.如图所示,圆弧形桥拱的跨度AB=12m ,拱高CD=4m ,则拱桥的直径为( ). A .6.5m B .9m C .13m D .15m 二.想好了再规范的写画 12.如图所示,线段AD 过圆心O 交⊙O 于D ,C 两点,∠EOD=78°,AE 交⊙O 于B ,? 且AB=OC ,求∠A 的度数. O E D C B A 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OD ⊥AB 于O ,交AC 于D ,OD=2,∠A=30°,求CD 。 14.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C=12,BC=9,D 是AB 上一点,以O 为圆心,BD 为直径的⊙O 切AC 于E ,求AD 的长。 15.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AB=AC , D , E 在⊙O 上,说明BD=DE C E A D O B · B A C D O

转动问题中最大角度、最大动能问题、功能关系等经典例题

攻克顽疾 层层突破1 【顽疾一】转动偏转最大角度,何时速度最大 1. 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的匀强电场中,长为l 的绝缘轻杆可绕固定轴O 在竖直面内无摩擦转 动,两个小球A 、B 固定于杆的两端,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2m ,A 带负电,电量为q ,B 带正电,电量也为q 。若杆在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转动,杆能转过的最大角度为60°,则匀强电场的场强E v =__________。 2.(12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A ,用长为L 的绝缘轻杆与固定转动轴O 相连接,绝缘轻杆可绕轴O 无摩擦转动。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E =q mg 2, 现将轻杆从图中的竖直位置由静止释放。 (1)轻杆转过90°时,小球A 的速度为多大? (2)轻杆转过多大角度时小球A 的速度最大? (3)小球A 转过的最大角度为多少? (1)动能定理:qEL + (-mg L ) =22 1 v m -0, 解出v =gL 2 (1分) (2)轻杆转动过程中,合力矩为零时,小球A 的速度最大 (1分) 即mgL sin α=qEL cos α (2分) 得到tan α=2,解出α=arctan2=63.43° (1分) (3)设小球A 的速度减为零时轻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 动能定理:qEL cos β+[-mg(L +L sin β)]=0-0 (2分) 得到2cos β=1+sin β, 解出sin β=0.6(舍去sin β=-1),β=37° (2分) 因此,小球A 转过的最大角度为90°+37°=127° 【顽疾二】整体动能定理,系统内机械能守恒,系统内能量守恒 1.如图所示,绝缘杆两端固定着带电量分别为q A 、q B 的小球A 和B ,轻杆处于匀强电场中,不考 虑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初杆与电场线垂直,将杆右移的同时使其顺时针转过900 ,发现A 、B 两球电势能之和不变。根据图示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A 、B 两球电势能之和不变,所以电场力对A 球或B 球都不做功;

数量关系真题汇总

08广东: 6.一项任务甲做要半小时完成,乙做要45 分钟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分钟完成? A.12 B.15 C.18 D.20 解:直接设90的总量,两人每分钟分别是3和2。所以90/(3+2)=18。 7. 22008 + 32008的尾数是( ) A.1 B.3 C.5 D.7 解:求尾数的题目,底数留个位,指数除以4留余数(余数为0看为4), 比如20683847 就是留底数个位8,3847除以4得数是余3,取3,就变成求8的3次方尾数; 因此在这个题目中2008除以4余数为0,取4; 所以等于变成2的4次方+3的4次方,尾数是7。 8.若在边长20 厘米的正立方体表面上挖一个边长为10 厘米的正方体洞,问其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A.100 B.400 C.500 D.600 解:实际增加了边长10厘米的4个面面积,所以4*10*10=400。 9.甲乙同时从A 地步行出发往B 地,甲60 米/分钟,乙90 米/分钟,乙到达B 地折返

与甲相遇时,甲还需再走3 分钟才到达B 地,求AB 两地距离? A.1350 B.1080 C.900 D.750 解:甲需要多走3分钟到B地,3*60=180米, 速度比是2:3,所以路程比也是2:3, 设全长X米,则(X-180)/X+180=2/3,求出X=900, 实际也是选个180倍数的选项,排除AD。 10. 2 年前甲年龄是乙年龄的2 倍,5 年前乙年龄是丙年龄的1/3,丙今年11 岁,问甲 今年几岁?A.12 B.10 C.9 D.8 解:五年前乙是(11-5)/3=2岁,所以今年是7岁,两年前是5岁。所以2年前甲是10岁,今年是12岁,选A。 11.某人工作一年的报酬是18000 元和一台洗衣机,他干了7 个月不干了,得到9500 元和一台洗衣机,这台洗衣机价值多少钱?A.8500 B.2400 C.2000 D.1500 解:7个月得到9500元和一台洗衣机,所以选项加上9500后能被7整除的只有2400,选B。 12.每次加同样多的水,第一次加水浓度15%,第二次加浓度12%,第三次加浓度为多

中考数学-圆的基本性质和计算经典练习题

8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方格纸中4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 则图中阴影部分三个小 扇形的面积和为 (结果保留n ) 中考数学 圆的基本性质和计算经典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在O O 中,已知 OAC 20 ° , OA // CD ,则 AOD ? 圆心,C 是AB 上一点,0C 丄AB ,垂足为D , AB 300m, CD 50m,则这段弯路 的半径是 m 3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AB 为O O 的直径,点 C , D 在O O 上, BAC 50°,则 ADC 4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所示,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半径为 1的O O 的圆 心O 在格点上,则/ AED 的正切值等于 5错误!未指定书签。. 若O 为ABC 的外 心 D C, I ■ ■ BOC 60 ,则 BAC 6错误!未指定书签。? 使吨AB, PC 切 C 如图,AB 为半圆 半圆O 于点C, O 的直径,延长AB 到点P, 点D 是 A C 上和点C 不重 合 的一点,贝y D 的度数为 7错误!未指定书签。 .如图, 在 Rt A ABC 中, BAC 90o , BC 6,点D 为BC 中点, 将厶ABD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20° 得到△ ABD ,则点 D 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 的路程为 ?(结果保留 ) 晶,点O 是这段弧的 第1题 2错误!未指定书签。

9错误!未指定书签。?矩形ABCD 勺边 AB=8, AD=6,现将矩形 ABCD 放在直线l 上且沿着I 向右作无滑动地翻滚,当它翻滚至类似开始 的 位置 A 1 B 1 C 1 D 1时(如图所示),则顶点A 所经过的路线长是 __________ . 二、选择题 10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O O 内切于 △ ABC ,切点分别为D , E , F .已 知 B 50° , C 60° ,连结 C,则AB 的长为 O 的位置关系是 为了在“六一”儿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节目, 她打算剪去部分扇形纸片后, 利用剩下的 纸片制作成一个底面半径为 10cm 的圆锥形纸帽(接缝处不重叠),那么剪去的扇形纸片 的圆心角为( ). A 9° B 、18° C 63° D 72 三、解答题 第10题 第11题 12题 第13题 11错误!未指定书签。 .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 3cm 和 5cm, 弦AB 与小圆相切于点 40cm Ax -A 1 1 x V 1 OE, OF , DE , DF ,那么 EDF 等于 ( ) A. 40° B. 55° C. 65 D. 70° A. 4cm .5cm C. 6cm .8cm 12错误!未指定书签。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 O 的半径为 1,则直线 A.相离 E.相交 C.相切 D. 以上三种情形都有 可能 13错误!未指定书签。 ?现有30%圆周的一个扇形彩纸片,该扇形的半径为 40cm 小红同学

物理经典习题错题——功能关系

物理经典习题错题——功能关系 1.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 点,弹簧处于原长h 。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零。则在圆环下滑过程中 ( ) A .圆环机械能守恒 B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了mgh 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圆环动能最大 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质量分别为m 、2m ,用不计质量的细绳相连接,悬挂在定滑轮的两侧,不计滑轮质量和一切摩擦.开始时,a 、b 两物块距离地面高度相同,用手托住物块b ,然后突然由静止释放,直到a 、b 物块间高度差为h.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a 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物块b 机械能减少了2/3mgh C.物块b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细绳拉力对它所做的功 D.物块a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小于其动能增加 3.质量为50kg 的某人沿一竖直悬绳匀速向上爬,在爬高3 m 的过程中,手与绳子之间均无相对滑动,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等于人的重力势能的增加 B .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等于人的机械能的增加 C .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为1500 J D .人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使其重力势能增加1500 J 4. 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在足够长的斜面上以一定初速度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斜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则物体以后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 A .动能一定一直减小 B .机械能一直减小 C .如果某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相同,则此后物体动能将不断增大 D .如果某两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相同,则这两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功率一定相等 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劈P 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 、B ,C 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A、B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力F 从零开始缓慢增大作用于P,(物块A一直没离开斜面,重力加速度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 较小时A 相对于斜面静止,F 增加到某一值,A 相对于斜面向上滑行 B.力F 从零开始增加时,A 相对斜面就开始向上滑行 C.B 离开C 后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B 离开挡板C 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6.用水平力F 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时刻撤去拉力F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 2时刻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且α>β,若拉力F 做的功为W 1,平均功率为P 1;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 f 做的功为W 2,平均功率为P 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W 1>W 2;F =2F f B .W 1= W 2 F >2F f C .P 1>P 2; F=2F f D .P 1=P 2; F =2F f 7.如图,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 上面放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施加外力F 将小球向下压至某位置静止。现撤去F ,使小球沿竖直方向运动,在小球由静止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重力、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小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为v ,不计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 A .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W 1 B .小球的电势能减少W 2 C .小球的机械能增加2121W mv + D .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8.如图所示为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恒力F 和重力的作用下,沿直线ON 斜 向下运动,直线ON 与y 轴负方向成θ角(θ<90°),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F =m gtan θ时,拉力F 最小 B .当F =mgsin θ时,拉力F 最小 C .当F =mgsinθ时,质点的机械能守恒,动能不变 D .当F =mgtanθ时,质点的机械能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9.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 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 、C 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C 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 ,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 的质量为4m ,B 、C 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 后,A 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 恰好离开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倾角α=30° B .A 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C 刚离开地面时,B 的加速度为零 D .从释放A 到C 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 、B 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浙教版《圆的基本性质》精心整理的题库

一、选择题 1、在同圆中同弦所对的圆周角(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互余 2、下列命题:①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②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圆 ③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④外心 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真命题共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如图,两个以O 为圆心的同心圆,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C ,D 两点.OH ⊥AB 于H ,则图中相等的线段共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4、如图,在△ABC 中,∠BAC = 90,AB =AC =2,以AB 为直径的圆交BC 于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1 (B )2 (C )1+ 4 π (D )2- 4 π 5、已知: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以点P 为圆心,r 为半径画圆,如果圆上有且只有两点到直线l 的距离均为2,则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 (A )r >1 (B )r >2 (C )2<r <3 (D )1<r <5 6、已知扇形的弧长是2π厘米,半径为12厘米,则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 ( ) (A ) 60 (B ) 45 (C ) 30 (D ) 20 7、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BAC=200 , D 是弧AC 上的点,则∠D 是( ) A.1200 B. 1100 C.1000 D. 900 8、如下图,已知CD 是⊙O 的直径,过点D 的弦DE 平行于半径OA ,若∠D 的度数是50o ,则∠C 的度数是( ) (A )50o (B )40o (C )30o (D )25o 9、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将△ABC 绕圆心O 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90),得到△A′B′C′,若弧AB′=弧A′C=弧C′B,则∠B 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50° D .60° 10、如图,有一块边长为6 cm 的正三角形ABC 木块,点P 是边CA 延长线上的一点,在A 、P 之间拉一细绳,绳长AP 为15 cm.握住点P ,拉直细绳,把它紧紧缠绕在三角形ABC 木块上(缠绕时木块不动),则点P 运动的路线长为(精确到0.1 厘米,π≈3.14) ( ) A.28.3 cm B.28.2 cm C.56.5 cm D.56.6 cm 11、如图,点A 、B 、P 在⊙O 上,且∠APB=50°若点M 是⊙O 上的动点,要使△ABM 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2、如图,⊙O 过点B 、C 。圆心O 在等腰直角△ABC 的内部,∠BAC =900,OA =1,BC =6,则⊙O 的半径为( ) (A ) 10 (B )32 ( C )23 (D )13

数量关系题目

两集合问题通解公式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教研室主任 李委明【国2006一类-42】现有50名学生都做物理、化学实验,如果物理实验做正确的有40人,化学实验做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多少人 A.27人 B.25人 C.19人 D.10人 上题就是数学运算试题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两集合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比较简单,使用容斥原理或者简单画图便可解决。但使用容斥原理对思维要求比较高,而画图浪费时间比较多。鉴于此类问题一般都按照类似的模式来出,下面给出一个通解公式,希望对大家解题能有帮助:“满足条件一的个数”+“满足条件二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例如上题,代入公式就应该是:40+31-x=50-4,得到x=25。 我们再看看其它题目: 【国2004A-46】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多少 A.22 B.18 C.28 D.26 代入公式:26+24-x=32-4,得到x=22 练习: 【国2004B-46】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及格的有22人,那么两次考试都没有及格的人数是多少 A.10 B.4 C.6 D.8【山东2004-14】某班有5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有26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1人得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2018中考复习-圆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1、(2017黄冈)已知:如图,在⊙O 中,0 ,70OA BC AOB ⊥∠=,则A D C ∠的度数为( ) A . 30° B . 35° C. 45° D .70° 解:∵OA ⊥BC ∴⌒BC =⌒AC ∵∠AOB=70° ∴∠ADC=∠AOB=35° 故选:B . 2、(2017毕节)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ACD=30°,则∠BAD 为( ) A .30° B .50° C .60° D .70° 解:连接BD , ∵∠ACD=30°, ∴∠ABD=30°, ∵AB 为直径, ∴∠ADB=90°, ∴∠BAD=90°﹣∠ABD=60°. 故选C .

3、如图,O 为原点,点A 的坐标为(3,0),点B 的坐标为(0,4),⊙D 过A 、B 、O 三点,点C 为⌒ABO 上一点(不与O 、A 两点重合),则cosC 的值为( ) A .43 B .53 C .34 D .54 如图,连接AB , ∵∠AOB=90°,∴AB 为圆的直径, 由圆周角定理,得∠C=∠ABO , 在Rt △ABO 中,OA=3,OB=4,由勾股定理,得AB=5, 5 4 . 故选D . 4、(2016南宁)如图,点A ,B ,C ,P 在⊙O 上,CD ⊥OA ,CE ⊥OB ,垂足分别为D ,E ,∠DCE =40°,则∠P 的度数为( ) A .140° B.70° C.60° D.40° 解:∵CD ⊥OA ,CE ⊥OB ,垂足分别为D ,E ,∠DCE=40°, ∴∠DOE=180°﹣40°=140°, ∴∠P=∠DOE=70°.故选B .

动能及动能定理典型例题剖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典型例题剖析例1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量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如图8-27,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因数相同.求摩擦因数μ. [思路点拨]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最后又静止在平面上,考查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没有变化,即ΔEK=0,因此可以根据全过程中各力的合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上找出联系. [解题过程]设该面倾角为α,斜坡长为l,则物体沿斜面下滑时, 物体在平面上滑行时仅有摩擦力做功,设平面上滑行距离为S2,则 对物体在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ΣW=ΔEk. mgl·sinα-μmgl·cosα-μmgS2=0 得h-μS1-μS2=0. 式中S1为斜面底端与物体初位置间的水平距离.故 [小结]本题中物体的滑行明显地可分为斜面与平面两个阶段,而且运动性质也显然分别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依据各阶段中动力学和运动学关系也可求解本题.比较上述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不难显现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用动能定理解题,只需抓住始、末两状态动能变化,不必追究从始至末的过程中运动的细节,因此不仅适用于中间过程为匀变速的,同样适用于中间过程是变加速的.不仅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问题,同样适用于变力作用的问题. 例2 质量为500t的机车以恒定的功率由静止出发,经5min行驶2.25km,速度达到最大值54km/h,设阻力恒定且取g=10m/s2.求:(1)机车的功率P=?(2)机车的速度为36km/h时机车的加速度a=? [思路点拨]因为机车的功率恒定,由公式P=Fv可知随着速度的增加,机车的牵引力必定逐渐减小,机车做变加速运动,虽然牵引力是变力,但由W=P·t可求出牵引力做功,由动能定理结合P=f·vm,可

数量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1.某天办公桌上台历显示的是一周前的日期,将台历的日期翻到今天,正好所翻页的日期加起来是168,那么今天是几号: A.20 B.21 C.27 D.28 2.某单位向希望工程捐款,其中部门领导每人捐50元,普通员工每人捐20元,某部门所有人员共捐款320元。已知该部门总人数超过10人,问该部门可能有几名部门领导: A.1 B.2 C.3 D.4 3.箱子中有编号1~10的10个小球,每次从中抽出一个记下编号后放回,如果重复3次,则3次记下的小球编号乘积是5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 A.43.2% B.48.8% C.51.2% D.56.8% 4. 2台大型收割机和4台小型收割机在一天内可收完全部小麦的3/10,8台大型收割机和10台小型收割机在一天内可收完全部小麦,如果单独用大型收割机和单独用小型收割机进行比较,要在一天内收完小麦,小型收割机要比大型收割机多用多少台: A.8 B.10 C.18 D.20

5.加油站有150吨汽油和102吨柴油,每天销售12吨汽油和7吨柴油。问多少天后,剩下的柴油是剩下的汽油的3倍: A.9 B.10 C.11 D.12 6.服装店买进一批童装,按每套获利50%定价卖出这批童装的80%后,按定价的八折将剩下的童装全部卖出,总利润比预期减少了390元,问服装店买进这批童装总共花了多少元: A.5500 B.6000 C.6500 D.7000 7.某人要从A市经B市到C市,从A市到B市的列车从早上8点起每30分钟一班,全程行驶一小时;从B市到C市的列车从早上9点起每40分钟一班,全程行驶1小时30分钟;在B市火车站换乘需用时15分钟。如果想在出发当天中午12点前到达C市,问他有几种不同的乘车方式: A.3 B.2 C.5 D.4 8.某单位举办围棋联赛,所有选手的排名都没有出现并列名次。小周发现除自己以外,其他所有人排名数字之和正好是70。问小周排名第几: A.7 B.8 C.9 D.10

圆基本性质(竞赛)

1 / 3 圆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圆、圆的对称性、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三角形的外接圆、垂径定理逆定理、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大纲要求〗 1. 正确理解和应用圆的点集定义,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 熟练地掌握确定一个圆的条件,即圆心、半径;直径;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一个 圆的圆心只确定圆的位置,而半径也只能确定圆的大小,两个条件确定一条直线,三个条件确定一个圆,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存在并且唯一; 3. 熟练地掌握和灵活应用圆的有关性质:同(等)圆中半径相等、直径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直径是 最大的弦;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任一条直线都是对称轴;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圆具有旋转不变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圆心角、圆周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4. 掌握和圆有关的角:圆心角、圆周角的定义及其度量;圆心角等于同(等)弧上的 圆周角的2倍;同(等)弧上的圆周角相等;直径(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 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它沟通了圆内外图形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 问题; 6. 注意:(1)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指:一条弦①在“过圆心”②“垂直于另一条弦” ③“平分这另一条弦”④“平分这另一条弦所对的劣弧”⑤“ 平分这另一条弦所对的优弧”的五个条件中任意具有两个条件,则必具有另外三个结论(当①③为条件时要对另一条弦增加它不是直径的限制),条理性的记忆,不但简化了对它实际代表的10条定理的记忆且便于解题时的灵活应用,垂径定理提供了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的重要依据;(2)有弦可作弦心距组成垂径定理图形;见到直径要想到它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想垂径定理;想到过它的端点若有切线,则与它垂直,反之,若有垂线则是切线,想到它被圆心所平分;(3)见到四个点在圆上想到有4组相等的同弧所对的圆周角,要想到应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典型例题 1.一个点到圆的最大距离为11cm ,最小距离为5cm,则圆的半径为( ) (A)16cm 或6cm, (B)3cm 或8cm (C)3cm (D )8cm 2.P ∠与⊙O 交于A ,B ,C ,D 四点,AQ ,CQ 为圆的两条弦,弧BQ 的度数为,42? 弧QD 的度数为,38?求__________=∠+∠Q P 3.如图,⊙O 中直径AB 垂直于弦CD ,若AB=10,CD=6,则BE 的长为________[1] 4.如图,正方形CDEF 的边CD 在半圆O 的直径上,正方形的过长为1,AC=a, BC=b, 在 5)4(;1)3(;5)2(;1)1(22=+==+=-b a ab b a b a ,各式中成立的个数为_______[3] 5。如图,四过形内接于⊙O, AD 为直径, 若?=∠60CBE , 则圆心角=∠AOC ________]120[? 6.BC 为半圆O 的直径, A 、D 为半圆上的两点, AB=3, BC=2, 则∠ D=___________ ]150[?

与圆的基本性质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专题练习题

与圆的基本性质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专题练习题 1.如图,BD 是⊙O 的直径,点A ,C 在⊙O 上,AB ︵=BC ︵,∠AOB =60°,则∠BDC 的度数是( ) A .60° B .45° C .35° D .30° 2.如图,已知AC 是⊙O 的直径,点B 在圆周上(不与A ,C 重合),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连接BD 交⊙O 于点E ,若∠AOB=3∠ADB ,则( ) A .DE =E B B.2DE =EB C.3DE =DO D .DE =OB 3.如图,线段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CAB =40°,则∠ABD 与∠AOD 分别等于( ) A .40°,80° B .50°,100° C .50°,80° D .40°,100° 4.如图,C ,D 是以线段AB 为直径的⊙O 上两点,若CA =CD ,且∠ACD =40°,则∠CAB =( ) A .10° B .20° C .30° D .40° 5.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若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则∠ADC 的大小为( ) A .45° B .50° C .60° D .75° 6.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F 是CD ︵上一点,且DF ︵=BC ︵,连接CF 并延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 连接AC.若∠ABC=105°,∠BAC =25°,则∠E 的度数为( )

A.45° B.50° C.55° D.60° 7.把一张圆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两次后展开,图中的虚线表示折痕,则∠BOC的度数是( ) A.120°B.135°C.150°D.165° 8.如图,在△ABC中,已知∠ACB=130°,∠BAC=20°,BC=2,以点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D,则BD的长为________. 9.如图,在⊙O中,A,B是圆上的两点,已知∠AOB=40°,直径CD∥AB,连接AC,则∠BAC=_______度. 10.如图,在△ABC中,AB=AC=10,以AB为直径的⊙O与BC交于点D,与AC交于点E,连接OD交BE于点M,且MD=2,则BE长为_______. 11.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已知∠C=∠D,则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12.如图是一个半圆形桥洞截面示意图,圆心为O,直径AB是河底线,弦CD是水位线,CD∥AB,且AB=26 m,OE⊥CD于点E.水位正常时测得OE∶CD=5∶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