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课程学习资料

单迎杰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literacy”的英文本义为”识字”、”有文化”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个提法是与传统的以能量和物质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印刷技术与文字媒体的文化相联系的。而随着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信息社会,出现了多媒体文化和网络文化,“literacy”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由于人们目前对信息素养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看法,所以不少学者十分重视对信息素养人的特征的描述,为我们理解信息素养的性质及其构成提供了广阔视角。

Culture:社会群体的氛围与环境。

Literacy:个人的修养与所受到的教育,是一种素养。

一、国外定义

“信息素养”定义的是不断发展着的。

信息素养是基于信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而言的,具有整体性;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具有发展性;信息素养表现在人的不同方面,具有层次性。对信息素养的任何单一角度的描述都会带上人与时空交汇的烙印,也都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974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

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 最早是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83霍顿(HORTON)

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政、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1987帕特丽夏·布伦特(PATRIEIA BREIVIK)

1987年,信息学专家帕特丽夏·布伦特(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1989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 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也是经常为人引用、较为经典的定义。

1990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

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人是:

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1992克瑞斯提娜·多尔(CHRISTINA DOYLE)

1992年,克瑞斯提娜·多尔(Christina Doyle)进一步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评估及使用信息”,并细分为以下10种能力:

(1)能辨识自己的信息需求;

(2)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

(3)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

(4)知道有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

(5)能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

(6)能使用印刷方式及高科技方式存储的信息资源;

(7)能评估信息的相关及有用程度;

(8)组织信息使其有实用性;

(9)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

(10)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1994布鲁斯

1994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信息服务处的布鲁斯总结出了信息素养人的七个关键特征:

(1)具有独立学习能力;(2)具有完成信息过程的能力;(3)能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4)具有促进信息利用的内在化价值;(5)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

(6)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7)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1998九条标准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

(1)信息素养。

标准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批判性地、胜任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独立学习。

标准四: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养,并能评价文献和其他对信息的创造性的表达;标准六:独立的学习者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的产生中做得最好;

(3)社会责任。

标准七: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践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合乎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产生信息。

BIG6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迈克·艾森堡(Mike Eisenberg)}II鲍勃·伯克维茨(BobBerkowitz)两位学者认为,信息素养绝不仅仅是以往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1988年,他们共同创立了一个基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解决信息问题的系统方案,简称(B-I-G-S-I-X )Big6。

1.B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 Task Definition

确切地了解探究的问题—任务定义

2.Identify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eeking

确认信息资源—信息搜索策略

3.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Location& Access

获取相关信息—定位和搜索

4.Select a solution. Use of Information

选择一个答案—运用信息

5.Integrate the ideas into a product. Synthesis 把观点整合到作品中—整合信息

6.eXamine the result. Evaluation

检查结果—评价

以上每个步骤又包括两个阶段:

1.任务定义

(1)定义信息问题的任务;

(2)确认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信息。

2.信息搜索策略

(1)讨论研究可能的资源的范围;

(2)列出资源的优先顺序。

3.定位和搜索

(1)查找资源;

(2)从资源里发现信息。

4.运用信息

(1)阅读信息;

(2)摘录信息。

5.整合信息

(1)从多个资源中组织信息;

(2)表达信息。

6.评价

(1)评价问题解决的过程;

(2)评价问题解决的结果。

2000五大标准

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发布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e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包括五大标准二十二项执行指标和若干个子项。【具体子项见附件】

五大标准为:

(1)能决定所需要信息的种类和程度。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定义和描述信息需求。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可以找到多种类型和格式的信息来源。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权衡获取信息的成本和收益。

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重新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2)能有效而且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来查找需要的信息。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构思和实现有效的搜索策略。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从网上或亲自获取信息。

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改进现有的搜索策略。

五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摘录,记录和管理信息和它的出处。

(3)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总结要点。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清晰表达并运用初步的标准来评估信息和它的出处。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综合主要思想来构建新概念。

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通过对比新旧知识来判断信息是否增值,或是否前后矛盾,是否独具特色。

五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决定新的知识对个人的价值体系是否有影响,并采取措施消除分歧。

六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通过与其他人、学科专家和\或行家的讨论来验证对信息的诠释和理解。

七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决定是否应该修改现有的查询。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一员,都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目的。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把新旧信息应用到策划和创造某种产品或功能中。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修改产品或功能的开发步骤。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与别人就产品或功能进行交流。

(5)能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遵守社会和法律约束。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了解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遵守与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相关的法律、规定、机构性政策和礼节。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在宣传产品或性能时声明引用信息的出处。

2003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

2003年9月,在美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和国家信息论坛组织召开的布拉格会议上,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表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养社会》。

宣言认为,如何使人们从Internet时代的信息和通信资源及技术中受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会议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会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一个问题。

会议指出,信息素养正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重要因素,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没有信息素养,信息社会将永远不能发挥其全部潜能。

二、国内定义

王吉庆

王吉庆于1999年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信息素养理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信息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首先,信息素养作为一种素养,它是社会共同的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不是他自称的,而是要得到大家的公认。同时,随着社会上人们信息素养的共同提高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所公认的信息素养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原来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可能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都不再有用了,这个时候,人们也可能就不再说你的信息素养高了。

其次,信息素养是以社会实践效果来衡量的,在信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人们培育自己的信息素养是为了通过建立与利用”人机联系”来加强自己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中有所作为的一分子,使得信息社会这个系统正常运作,并且得到比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信息素养的高低要看它对于社会的影响大小与所起作用的好坏而言。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是看他能够不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系统,而且要看他能不能发挥信息系统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

最后,信息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育而成的,正像读写算等文化修养需要通过教育才能获得一样,信息素养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而且要注意经常地修习涵养。它可能通过学校教育有意识、有目标地培育;也可以通过自学与尝试——错误——成功掌握而获得。

【《信息素养论》王吉庆】

李艺

认为信息素养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部分组成。并认为,知识为其他五个部分提供基础准备,而评价调控则为其他各个部分(包括知识部分)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形成保证,因此,知识和评价调控两部分共同组成其他四个部分的共同承载;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三部分有机相联并呈现一定的层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领航,渗透于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影响。由此,六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信息素养详解,李艺,钟柏昌,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0期】

从横向上来看,信息素养可以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方面。

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这要求个体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

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信息素养的基础,指的是对信息学的了解和对信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

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从广义上来讲,除了上述能力以外,还应该包涵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

信息道德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无论个体的信息意识如何强烈,信息知识如何丰富,信息能力如何强,如果他将其才能用在违法犯罪上,那么他的信息素养是非常低下的。

从纵向上,把信息素养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

基础性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所有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它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因此是三个层次中最浅的一个层次,也是对其信息能力要求最低的一个层次,但它却是培养另两个层次信息素养的基础;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则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从事一定职业、承担一定工作或者陶冶自己的情操所应具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在三个层次当中,它的要求处于中间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如教师、会计等必须具有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

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开发或设计新的信息系统供他人利用,以服务大众和社会为目的的高层次素养。所以是要求最高、培养难度最大的层次,如计算机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等必须具有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陈维维,李艺,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

张艺兵

张艺兵、李艺在《信息素养新界说》中对信息素养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

(1)从技术学视野看,将信息素养定位为信息处理能力。

(2)从心理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为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3)从社会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为信息交流能力。

(4)从文化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上。

【“信息素养”新界说,张义兵,李艺,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祝智庭

从理性上说,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

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

信息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操纵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等。

信息伦理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桑新民

用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确立培养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

(一)驾驭信息的能力:

(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

(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能力。

(三)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

(6)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以及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这六个方面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同时也使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的基础。

【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23-24.】

新课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评价能力】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文化】

三、信息素养与相邻概念的关系

1.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

由于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部分重叠,人们常常把两者混淆起来。实际上,信息素养比计算机素养更宽泛一些。计算机素养包括PC机操作、文字处理、E-mail 等,所有这些集中于如何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工具。人们往往把计算机素养误认为是,了解多少计算机知识或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操作或会使用某种软件,也就是软、硬件的机械式学习。其实,计算机素养是指一个人是否具有能从计算机获益的能力,是否能熟练地、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而信息素养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TECHNOLOGY LITERACY)

技术素养是指对科学和技术进行评价和做出相应决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它是一种对科学方法评价的强有力的认知方式,是区分科学和技术并觉察它们之间联系的能力。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共同的部分是与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有关的知识、技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熟练。信息技术的熟练着眼于对技术基本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分阶段逐渐熟练地使用技术,将问题解决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用于技术的使用中。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是两个部分重叠的概念,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技能不断地交织在一起。信息技术技能是个体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数据库和其他技术去获得广泛的学术信息,达到与工作相关的个人目的。有信息素养的个体有必要发展某些技术技能。信息素养着眼于对信息的理解、分析、查找、评价和使用,对这些智力活动的完成一部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熟练,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批判性的洞察力和推理力完成。信息素养通过各种能力激发、维持和扩展终身学习,而这些能力虽然可能会使用技术,但最终会独立于技术。信息素养对个体、对教育体制、对社会来说,其含义更广。信息技术技能与信息素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对信息素养起支持的作用。

3.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SCIENCE LITERACY)

科学素养是指对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理解水平。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科学本质的理解,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等。它是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4.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能力是指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但并不是信息素养的全部内容。

信息能力是个多元化的概念,它包括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软件的应用、评价、开发的能力,对信息和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评价、利用、表达、创造的能力。

5.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

媒体素养是指通过各种大众媒体进行分析、评价、存取以及制作信息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判断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6.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是密切联系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个关键成分,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它对所有学科、各种学习环境、各层次的教育来说都是共同的。

信息素养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经验,成为自我激励的、自我指导的、自我控制的学习者,会利用合适的信息资源解决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工作的质量。

有信息素养的人最终是指那些懂得如何学习的人,能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的人。而信息素养要通过终身学习才能获得和不断发展。

【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综合国内外信息素质内涵的研究,可以得出:信息素养的内涵是基于时代特征对人的基本要求而言的,并随着社会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变化、创新行为的变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等因素,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要求。信息素养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附件】

2000 年1月18 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召开了美国图书协会仲冬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11 位理事为分别来自全美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图书协会的理事长等。会上审议并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该标准分为三个板块:标准、执行指标和学习效果。有5 大标准22 项执行指标和87个表现效果。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选定并连通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

(1)与教师交流,参与课堂讨论、同行讨论和电子讨论,确认研究课题和其它信息需要。

(2)展开论点,根据信息需要,系统阐述问题。

(3)从探索一般信息源到提高对课题熟悉程度。

(4)确定或者调整信息需要,到达易控制的中心点。

(5)识别能描述信息需要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6)确认现有的信息是否能与已有观念、实验或分析结合起来,并能产生新的信息。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确认各种不同类型和格式的潜在的信息源。

效果包括:

(1)知道信息是怎样正式与非正式地产生、组织和传播的。

(2)确认能把知识条理化,这种条理化影响获取信息的方法。

(3)识别各种类型的潜在资源的价值和不同(如多媒体、数据库、网站、数据系统、声像、纸质文本)。

(4)识别潜在资源的目的和使用对象(如大众化或是学术化;时尚或是历史)。

(5)区别初级和中级来源,确认这些来源的使用及重要性如何随学科而发生改变。

(6)懂得在初级来源的原始数据中可能需要重新建构。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利益。

效果包括:

(1)确定所需要信息的可用性,决定扩大超越本区域资源的信息搜索的方法(如馆际互借、易地使用资源、获取镜像、声像、文本和声音)。

(2)为了获得所需信息明白其来龙去脉,考虑获得一种新的语言或技能的可行性(如外语或者基于条理化的信息)。

(3)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获取所需信息。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重新评价信息需要的特点和信息需要的扩充。

效果包括:

(1)进一步审视原始信息需要,阐明、修改、优化问题。

(2)描述判断和和选择信息所采用的标准。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选用最适当的调研方法或检索系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

(1)确认正确的调研方法(如实验方法、模拟、野外作业)。

(2)考查各种不同类型调研方法的优越性和适用性。

(3)考查信息检索系统的范围、内容和组织结构形式。

(4)从调研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中,选择有效又高效的获取所需要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建构和完善有效的搜索策略

效果包括:

(1)根据调研方法制订研究计划。

(2)识别关键词、同义词和所需信息的相关术语。

(3)根据条理化和信息检索来源,选择控制词义的具体内容。

(4)运用选择信息检索系统的正确命令,建构检索策略(例如:布尔逻辑运算符、截词和搜索引擎代理、网际组织,如书目检索)。

(5)运用不同界面、搜索引擎、不同的命令语言、协议和搜索参数,完善

在各种不同类型信息检索系统中的搜索策略。

(6)运用正确的条理化的研究协议,完善搜索。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运用各种方法检索在线信息或个人信息。

效果包括:

(1)运用各种的搜索系统,检索不同格式的信息。

(2)运用各种不同的分类组合和其它的系统(数字呼叫系统或目录检索系统)找出本区域图书馆的信息来源或确认有形探究开发的具体特征。

(3)运用某一机构的专业在线或个人可获得的服务系统,检索所需要的信息(例如馆际互借,文件传输,专业协会、团体研究办公室、社区资源、专家和使用者)。

(4)利用调查、书信、面谈或其他形式的调查方法,检索初级信息。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必要时能优化搜索策略。

效果包括:

(1)评价搜索结果的数量、质量和相关性,确定两种方法的选择:用信息检索系统还是探究方法。

(2)识别在信息检索中的差别,必要时,决定是否修改搜索策略。

(3)必要时,重新采用修改策略再检索。

5.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写出摘要、记录和管理信息及其来源。

效果包括:

(1)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中选择最适当的一种,完成所需信息的摘要的任务(例如拷贝、粘贴软件功能,像片复制、扫描、声像设备、探测仪器)。

(2)能创造一个信息组织的系统。

(3)区别来源引用的类型,懂得广大信息范畴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和正确引用资源的句法语言。

(4)记录所有的相关信息,以便将来参考。

(5)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管理所选用和形成的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评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遴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从所收集的信息中,概括出中心思想。

效果包括:

(1)理解文本并遴选出中心思想。

(2)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观点并能准确地选用数据。

(3)确认将可能适当引用的完全照抄的材料。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连通并运用原始的标准来评价信息及其来源。

效果包括:

(1)为了评价可靠性、有效性、准确性、权威性、时间界限性、观点角度或带有的偏见性,检查并比较各种来源不同的信息。

(2)分析辩论或方法的结构和逻辑性。

(3)确认偏见性、欺骗性或操纵性。

(4)确认在其信息创建中文化的、物质的或其它环境,懂得这种环境对理解信息的影响。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综合中心思想,以形成新的理念。

效果包括:

(1)确认概念中的相互关系,把这些概念结合到论据中潜在有用而又重要的原始的观点。

(2)扩充原始的综述,可能的话,写出更高水平的摘要以构建新的假设所需要补充的信息。

(3)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技术(例如电子表格、数据库、多媒体、声像设备)研究理念和其他现象的相互作用。

4.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确认所增加的价值、矛盾性或其他别具一格的信息特点。

效果包括:

(1)确定信息是否满足研究或其它信息需要。

(2)有意地利用所选择的标准判断信息是否具有矛盾性或者验证来源于其他资源的被利用的信息。

(3)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结论。

(4)利用正确的条理化技巧,对理论进行验证(例如模拟,实验)。

(5)对数据来源、信息收集工具和搜索策略的局限性、或缺乏理性的结论产生疑问,进而确定可能的准确性。

(6)对新旧信息和知识进行整合。

(7)遴选能给主题提供证据的信息。

5.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判断新的知识是否对个人价值观体系产生影响,并采取措施使二者融合。

效果包括:

(1)考察所收集到的不同观点。

(2)确定对所收集到的观点是整合还是排斥。

6.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实践者对话,验证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

效果包括:

(1)参与课堂讨论或其他形式的讨论。

(2)参与班级举办的目的在于对主题鼓励对话的电子通讯论坛(例如电子信箱、电子公告板、聊天室)

(3)通过不同的机制征求专家的意见(例如面谈、电子信箱、文件清单管理系统)。

7.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确定原始的咨询应该如何修改。

效果包括:

(1)确定原始的信息需要是否已经满足或者需要补充。

(2)重新审视搜索策略并把其它的理念作必要的整合。

(3)重新考察所采用的信息检索系统,必要时扩大采用其它的信息检索系统。

标准四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用新旧知识创造新的计划、新的作品和表现形式。

效果包括: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应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13006008 刘慧 摘要:信息社会每分每秒都有数以千计的信息进入人们的生活,信息素养也随之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课题。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避免遭受负面信息的“吞噬”。 信息的传播的形式由声音文字到图形图像再到视频动画,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得益于“物联网”“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的广度也是突飞猛进。每秒钟就会有无数消息散播开来,那么如何能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消息避开无用消息,避免没必要的浪费时间和精力,是当代人应该掌握的一个课题。 说起“素养”大家并不陌生,大致是素质和修养,对人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也很重要,碎片信息大量袭击的时代信息素养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良好品质。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 一. 信息意识。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

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二. 信息能力。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 三. 信息道德。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简言之,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决定在做的过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激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

浅议核心素养

浅议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框架结构发布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围绕着核心素养框架理论体系是否科学、内容是否完备等方面立即引起了热议,有赞扬的,有认可的,也有不认可的,甚至有人对核心素养的表述和所使用的概念都提出了不同看法。 我不想对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普遍素养发表看法。我认为在不同时期,我们都会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和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对学生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表述,这些表述并没有本质的改变,都是对于教育方针进行一个与时俱进的诠释,特别是面对当下教育价值目标的偏移,进行更加富有针对性重申。 我认为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培养理念和目标的提出,而是如何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让这些理念和目标能落地。也就是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没有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提的再高大、再完美,那也只是看起来很美的一些抽象的概念。 我认为核心素养框架里所提到的每一项都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怎么让学生具备这些素养。但是相关的文件和理论框架,往往只会告诉我们方向和目标,不会告诉我们具体落实的过程和方法。 其实,我们过去经常提到的创新人才培养、素质教育都是如此。大家往往热衷于讨论什么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而较少关注这些能力和素养该如何培养。中国教育真的不缺理念,不缺目标,而是缺乏实现这些理念、践行这些理念、实现这些目标切实有效的做法。 教育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对今天教育的结果不满意,是为了通过改变今天的教育现状,让未来的教育变得更好。 但是,如果我们每天改变的只是教育理念的提法、理论框架和目标的表述,而不改变教育内容、方法和过程,那最终的教育结果也不会发生变化。如果过程和做法从来没有改变,而只改变目标的提法,未来教育就无法改善。 核心素养框架的提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进一步重申了学校教育应该努力发展和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

big6-信息素养模式

信息素养培养模式——Big6 信息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信息素养概念由国外引入,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内学者结合自己的见解对这一概念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解释,但大多仅限于理论层面,对于具体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没有深入探究。国外对信息素养的实验研究,最有影响、最著名的当数“Big6技能”。全球数以千计的教师正在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为自己的学生建立Big6方案,国内对于Big6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笔者对两个Big6方案《阿拉斯加研究计划》与《“投资沈阳”报道》以Big6的6个步骤进行对比评述。《阿拉斯加研究计划》是由Big6的创始人迈克·艾森堡(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erkowitz)于1990年设计的,是一个完整实施且较为成功的课例。《“投资沈阳”报道》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类Big6方案,受到了国内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较优秀的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方案。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来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下,两课例有异曲同工之处,各有千秋。 #1任务定义 任务定义是完成作业的关键环节,但常常被忽略。教师不会故意给一些模糊的表述,但学生经常存在着理解作业意图的困难。 国外课例任务的给定比较简略含糊,学生不清楚到底要做什么,只是谈论阿拉斯加的人、动物和植物、工业、游览区。在后面的信息整合过程中,对作业也没有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很典型的美国式教育方式,在大而宽泛的主题之下任由学生探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笔者认为,强调研究性学习,主题要明确,范围大小要适中,符合教学目标,在国内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不建议开展这种“太自由”的探究。 国内课例任务定义以活动要求的形式出现,详细明了,学生知道要干什么,能做到心中有数。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有些繁琐,不易接受,建议任务给定要更简洁些,2~4的活动要求可贯穿在后续的环节中。 两课例在引入任务时都设置了一定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值得提倡,国内课例更为清晰。(注:国外课例原无情境导入环节,由译者添加)。 #2确定信息搜索策略 搜寻信息资源是完成任务的关键,由于资源的多样性,筛选及对资源排序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学生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国内课例几乎很少涉及培养学生信息搜索策略,大部分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这一工作,直接给定资源范围,如书目、网址和参考文献等等。 Big6模式在这一阶段很强调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搜索策略,国外课例要求通过讨论和学生调查确定需要的信息种类和与之相配合的适当资源。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比内容本身更为重要,这一环节国外倡导利用头脑风暴(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详见:https://www.doczj.com/doc/5011909184.html,/webquest/brainstorming01.htm)来确定信息搜索策略。信息搜索策略因人、因实际问题而异,形成有个性的搜索策略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

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 编辑本段信息素养培养的五个方面 在我国,针对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4)能过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编辑本段信息素养的八个主要表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当前大力提倡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的使命和目的是什么?台湾教育同行说,即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背书包当然不是就有知识,但是带得走的东西就值得我深思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教学内容有学科之分,但教育没有。叶圣陶先生说,即所有的课都应当是政治课,所有课也都应当是语文课。所谓都是政治课,不是要求把所有的课都上成政治课,而是所有课都应当从学科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出发,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所谓都是语文课,也不是要求把所有的课都上成语文课,而是所有的课都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这些教育家们说的话内容不同,但仔细深想,却是一个道理。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作为时代的产物,小学里的新兴课程,信息技术自然也不例外。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要求要考虑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段的

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安排就要根据当前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合理设置,体现各年龄阶段的侧重点,尤其要注重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帮助。课堂是学习的开始,并非是学习的终点,应该要为学生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信息技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信息技术教材犹如信息技术一样,日新月异,教材可谓是年年改,年年变,改变的目的当然是与时俱进,把最适合当前学生,最先进的技术写主课本,让学生从技术中提炼信息素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运用。小学信息技术是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道路,也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学习。 信息技术是人们在未来社会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数据的获得、搜集、处理、发布;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学习的工具与方法,是人们获得信息与学习的一大实用工具;信息技术是人类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素养不应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在教学,教育的过程中。

(完整word版)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的定义最早是1974 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柯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其后, 随着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人, 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其中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89 年给出的定义, 即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需要信息, 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能力。[1]其中,最基本的信息素养是信息能力。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高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信息素养构成要素 在已有的对信息素养构成的研究中有多种说法。从理性上说, 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有人曾提出过一种过程性的信息素养结构, 俗称信息素养的六大技能, 包任务、决定策略、搜索获取、加工利用、合成展示和鉴赏评价。[2]笔者认为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应该涉及信息知识、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信息伦理几个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表现为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且追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1.信息知识 知识具体包括基础知识和信息知识。信息素养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指学习者平日所积累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知识,基础知识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信息素养所涉及到的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的了解,包括信息技术基本常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问题。 2.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个人平时具备的自我知识积累的意识, 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 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 有寻求信息的兴趣, 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并具有一定创新的意识。意念决定行动,信息意识的提高是塑造信息素养的先决条件。 第一,自我知识积累的意识。具备这方面素质的人会有意识地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积累各方面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视野 和头脑。 第二, 有意识地运用身边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资源。信息的不完全性决定了我们对信息的认识只能是从某个侧面或多个侧面去认识, 要想对信息了解更加全

第一节 认识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 国家精品 周建芳、沙玉萍、王一 评价课 第一节 课后测试 返回 课程名校学校云2020考研名师专栏 新 客户端 搜索感兴趣的课程 1 单选(6分)课程中曾经提到“万不得已,不用百度”,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得分/总分 A.百度中广告太多 B.在搜索信息的时候,尽量使用专业的资源系统或垂直搜索引擎,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综 合类搜索引擎 6.00/6.00 C.我们应该使用搜狗搜索引擎 D.百度搜索质量太差,不如其他的搜索引擎 2 单选(6分)下列不属于信息伦理范畴的是( )得分/总分 A.在获取与利用信息的时候要尊重知识产权 B.不使用信息暴力 C.在检索信息的过程中,使用合适的检索方法与技巧 6.00/6.00 D.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要保护别人的隐私信息 3 单选(6分)斜杠青年指的是( )得分/总分 A.走路姿势不端正的人 B.标新立异的人 C.沉迷网络和游戏的人 D.具有多重身份的人 6.00/6.00 4 单选(6分)关于信息素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得分/总分 A.信息素养属于信息检索的重要能力之一。 6.00/6.00 B.信息知识、信息伦理、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基础。 C.在信息素养的定义中,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D.信息素养是一种基于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 5 单选(6分)关于终身学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得分/总分 A.终身学习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B.基于信息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亦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C.终身学习是个体使用社会发展的需要。 D.终身学习仅仅指毕业之后的学习。 6.00/6.00 6 多选(10分)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其中包括( )得分/总分 A.别人写好的校验身份证号码的Excel 公式 2.50/10.00 B.一个在线识别手写符号的网站 2.50/10.00 C.学英语的攻略 2.50/10.00D.身份证最后一位(第18位,校验码)的校验规则,也就是通过前17位数字计算第18 位数字的具体公式 2.50/10.00

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2020

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2020 11月5日--11月9日,我有幸随彭州市教育局学习考察团参加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教育明德论坛第十五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活动,先后聆听了谢维和、彭凯平、熊丙奇、朱永新、张志勇、张卓玉、窦桂梅、雷夫、俞敏洪、易中天等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名校校长精彩报告,实地参观考察了北京中学,感受颇深,很有收获。结合个人理解,与大家交流两点体会。 一、对核心素养的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今年三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向社会发布,引发强烈反响。九月十三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该成果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在这次论坛会上,专家们百家争鸣,畅谈了各自论述,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本质是积极心理,论述了积极教育的启迪与意义。张志勇副厅长结合什么是深度学习具体分析了记

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张卓玉副厅长把核心素养的核心提炼为融通、应用、内化,并详细地进行了阐述:知识、能力、价值的融通,学科内的纵向融通,学科间的横向融通;在用中催生素养需求,在用中获得素养,在用中体现和评价素养;内化为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内化为举止修养,内化为胜任力。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结合百年附小的教育理念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提出学校应把孩子放在中央,她倡导的成志教育和清华附小学生核心素养在1+X课程创新实践中具体体现,落地生根。北京中学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经验介绍,也充分让核心素养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的得以实践。 通过学习,我对全面发展的人核心概念更加清晰明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内涵更加丰富形象,不言而喻,核心素养是人所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离开人,就无所谓有核心素养;离开人,核心素养就失去了存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价值意义。一句话,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在人,教育的任何转向,无论教育体质的改革,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都要紧紧围绕人而为。 二、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我们要学会改变。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明晰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对学生发展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四根支柱的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新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了第五根支柱,即学会改变。社会在改变,时代在改变,国家也在改变,改变即创新,创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并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体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能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刘倩倩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 [摘要] 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层次出发,尝试提出了家庭、社会、个人信息素养培养的一般要求。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的,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Literacy) ”一词早在1974年就已被提出, 当时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 指出: “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其后, 随着对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 在其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了定义,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 并且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国内的学者们, 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剖析, 具有代表性的是张艺兵、李艺的信息素养新界说对信息素养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 从技术学视野看, 将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从心理学视野看, 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从社会学视野看, 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交流; 从文化学视野看, 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对信息素养任何单一角度的描述都会带上人与时空交汇的烙印, 也都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它实际上是一个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时代的要求而动态发展变化的多元化、有层次的综合性概念。 二、信息素养的层次 一般可以将信息素养理解为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几方面, 是涵盖面较广, 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 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对信息和信息工作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 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 这就是信息意识.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 解读信息的能力很强,能从众多信息源中敏锐捕捉、选择、利用有效的、利于达到信息活动目的的、有价值的信息, 善于从旁人看来司空见惯、微不足道的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面对纷乱无序的信息能够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进行识别和选择, 从而较快地做出相应反应.能够自觉地学习、掌握各种现代信息工具, 并将其熟练地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中, 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如经常阅读电子出版物、在互联网上或利用图书馆查找学习资料等.对信息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一般来说, 信息知识方面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关信息基本理论的科学理解. 如信息的本质、特征,信息运动的规律, 信息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原则, 信息化、信息化社会, 信息检索、信息方法等.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二是网络知识;三是多媒体知识;信息伦理知识. 介绍知识产权保护法、民法等有关软件和网络法律保护条款, 使信息用户在使用网络时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和网络安全, 不输入有害信息和病毒, 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为具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描述李艺样本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 供讨论) 一、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六主题关系图 二、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关键词汇总表 主题1主题2主题3主题4主题5主题6 学科思维对象与管理: 对象、关系、 结构、环境 设计与制作: 载体、创意、 结构、形象 系统与工程: 抽象、建模、 复用、迭代、 折中 规则与安全: 规则、标准、 协议、安全 合作与协作: 共建、共享、 共赢、共存 伦理与道德: 伦理、道德、 价值、法规 问题解决文件管理、小 型数据管理、 大型数据管 理、大数据与 数据挖掘、信 息鉴别 科学计算可视 化、数据可视 化、信息可视 化、知识可视 化、信息艺术 化 结构化程序设 计、面向对象 程序设计、工 程设计与管 理、批处理 信息活动的组 织与调控、系 统安全维护、 通讯协议与数 据交换标准 表示与欣赏、 交流与协调、 质疑与反思、 竞争与合作 负责任的使用 技术、分析技 术发展价值、 分析技术事件 的伦理道德与 法制 具备计 算思维 对象与管理 设计与制作 系统与工程 规则与安全 (社会化 的)交流 (开放的)交流与协 作

三、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六主题分学段描述 1.对象与管理 信息技术中的对象与管理, 说的是基于数字化对象的管理思想 和方法。对象是构成信息系统的基本单位, 但对象并非孤立的存在物, 每个对象均有其特定的时空属性, 并由此形成了对象间的各 种强弱关系, 进而构成了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组合体。对象可能是数字化设备, 也可能是计算机文件, 还可能是文件中的构成元素。任何对象又总是处在某一特定的时空环境当中, 并可能随着时空 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 有关对象的管理总离不开对象所 处的软硬件环境。 培养学生的对象与管理的观念和能力, 是学生理解信息世界, 畅游信息社会的基础。经过学习, 使学生具有对象视野和管理思维, 能够将信息世界中的存在物作为对象化的存在加以观察和管理, 具备理解和管理对象世界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 并从对象管理 中获益。 主要表现:

信息素养的三个层面包括A

信息素养的三个层面包括( A )。 A、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 B、信息意识、信息技能、网络道德 C、文化素养、网络道德、信息技能 D、信息技能、网络安全、文化水平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的主要元件是晶体管 B、第三代计算机磁芯存储器代替了半导体存储器 C、第四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第二代计算机程序设计可以使用高级语言 3、在标准ASCII码表中,已知英文字母“F”的ASCII码是01000110,英文字母“D”的ASCII码是( D ). A、01000111 B、01000011 C、01001000 D、01000100 4、关于主板上CMOS芯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CMOS芯片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OM芯片 B、CMOS存放了PC微机的时间、日期、硬盘参数与计算机配置信息 C、BIOS系统程序存储在CMOS芯片中 D、CMOS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RAM芯片,计算机电源关闭后,CMOS中的信息会消失 5、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程序称为( A )。 A、编译程序 B、解释程序 C、汇编程序 D、编辑程序 6、下列关于防火墙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防火墙会降低网络的性能 B、防火墙不能限制外部对内部网络的访问 C、防火墙能有效记录网络上的访问活动 D、防火墙不能防止来自内部的攻击 7、计算机系统由( B )组成。

A、主机和外部设备 B、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C、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 D、微处理器和软件系统 8、目前常用的单面单层DVD盘片的容量是( C )。 A、7.5G B、750MB C、4.7GB D、470M 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B、软件就是程序 C、系统软件是应用软件与硬件间的接口 D、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中的程序和文档 10、在windows xp中,不同应用程序窗口之间进行切换,错误的方法是( D ) A、单击任务栏上对应的图标按钮 B、按组合键 C、单击某应用程序窗口的可见部分 D、按组合键 11、在Windows XP中搜索文件名为cai?.txt,其吠义是( B ) A、搜索出文件名为cai开头的所有文件 B、搜索出以cai开头、主文件包吠4个字符、扩展名为txt的文件、 C、搜索出文件名为cai?.txt的文件 D、搜索出文件名为cai开头的所有文本文件 12、在Windows XP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被剪切的文件只能粘贴一次B、被复制的文件可以在相同文件夹中多次粘贴 C、被复制的文件可以粘贴多次 D、被剪切的文件可粘贴多次 13、与八进制数20等值的十六进制数为( D )。 A、14 B、A C、F D、10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课程论文评阅表 学号14060127 班级信管1班姓名杨婧雯论文题目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教育方法 评分依据评分标准得分 论点正确、有新意、有创见正确、有一定新意 基本正确 错误较明显 完全错误 论据充分、资料翔实、真实可靠较充分翔实 一般 较少 空乏无力 论证论证严谨、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较强说服力,引文准确论证较严谨、思路较清晰、符合逻辑、有一定说服力,引文准确 思路较清晰、引文较恰当 有一定的说服力 紊乱、自相矛盾、大段抄袭他人文章 结构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结构合理、符合逻辑、层次分明 结构基本合理、层次比较清楚、文理通顺有不合理部分,逻辑性不强 结构混乱、文不对题、或有抄袭现象 深度和广 度见解独特,对问题分析透彻,且非常全面有自主的见解,对问题的分析比较深入全面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的深度、广度一般分析比较深入全面 对问题的分析既无深度,又无广度 规范化格式完全符合规范,字数在3500以上 格式比较规范,字数在3000以上 格式基本符合规范,但有个别地方不合规,字数在2500以上格式规范性尚可,但不足之处较多,字数在2000以上 格式不规范或字数严重不足

总分 :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教育方法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论文摘要】文章从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措施。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直接影响到知识的产生、科研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作为具体创新工作的承担者,其信息素质的高低,在我国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上。创新意识决定创新的产生,创新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决定创新的成功和水平,而信息素质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源泉。因此,培养大学生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存储、加工、利用信息并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敏锐地确定信息需求,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会大有帮助。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从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来分析,当代大学生总体素质是好的,并呈现向上的态势。信息素质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的深度和综合程度。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处于转型期间,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认真分析大学生信息素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 王中亚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带来了语文教育任务的深化与创新,这就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要求需要确立新的评价标准。新标准应重视对课堂质性的评价,宜确立动态的、发展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016年9月13日上午,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成果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会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会议具体确立发布了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共含18个要点: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这些要素正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培养和发展,是所有语文教师应重视和努力探究的新领域。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势必带来语文教育任务的变更,新的任务需要采用新的语文教学新策略来完成,而“教学评价则是现代教学的决策手段”,研究、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育任务的再认识 新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总之,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的自在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语文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虑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用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的观点来概括就是:“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又赋予了语文教育更深层次的任务,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构建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同时,深入探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二、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求 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完成教育任务的核心环节。新的语文教育任务,需要我们教师明晓核心素养理念赋予的课堂新要求,这样才能很好地操作并完成它。分析、研究新课程标准,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不难发现其对语文课堂大致有如下要求: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新一轮课改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到各个学科,又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从个性和共性的角度出发,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分析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又兼顾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2)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计算思维。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问题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算法设计解决问题

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与其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3)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4)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尊重公共规范,既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的个体合法权益,也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七个关键特征

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七个关键特征:独立学习能力;完成信息过程能力;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能力;促进信息利用内在化价值;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信息素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信息素养的培育有何重要意义? A.促进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生产和积累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料,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充分检索和利用这些文献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重要而有效手段。 信息检索就像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掌握并有效利用它,便能获得和利用人类的精神财富,并使其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并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B.继承和借鉴前人/他人的成果,避名重复研究 科研人员在开始着手研究一项课题前,必须利用信息检索的方法来了解这个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前人或他人在此方面已经做什么工作,是如何做的,有何成果和经验、教训,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制订研究方案,防止重复研究,提高研究起点,降低研究过程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成本。 C.节省科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科研人员如果掌信息检索的方法,能熟练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无疑将大大缩短查询信息资料的时间,这等于增加或延长了科研人员的寿命,这是发展科学技术的一个巨大潜力。同时,提高科研工作效率、缩短科研周期,达到多出成果、早出成果的目的。 D.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劳动者不仅要有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有善于收集、加工、处理和应用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是当代大学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的信息素养之一,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说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在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掌握了索取知识的门径,使自己在接受新教育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更加顺利。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就是要求学生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新时空去探寻知识信息产生,传播和利用的规律,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利用和创造知识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的内容 a)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如何自觉培育信息素养? 1.坚定树立现代信息观 逐步自觉形成时代的信息观,坚定决心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 2.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 编辑技术:Word 网络知识:网络资源利用电子商务 数据表格:Excel 数据库知识:Access VFP 多媒体技术:Powerpoint Flash 3.以数字化图书馆为家,置身于知识的海洋

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最先提出的,他认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Bruce提出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七个关键特征:独立学习能力;完成信息过程能力;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能力;促进信息利用内在化价值;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社会责任三方面表述,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修养、品德等方面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现在基本的共识是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处理创新能力就是能够有效的、高效的获取信息,精确的、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熟练的、批判的评价信息,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信息素养的内涵 从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和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素养是指把被动信息获取式教育观念转变为主动信息探究式教育观念的一种个人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整合教育方式,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 (二)信息素养既是个体查找、检索、分析信息的信息认识能力,也是个体整合、利用、处理、创造信息的信息使用能力。 (三)信息认识能力体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能力体现为信息能力。所以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两个方面。 由此可知,大学生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 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在信息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性技能,属于底层技能;信息能力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高层技能。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又会对信息使用与信息处理过程具有反馈作用。信息使用和信息处理依赖于信息源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在社会能够提供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个体在对信息的使用与处理过程中形成了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外在表现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一)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二)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