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关于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指南》(Diabetes Care,2010,33:S75-S81)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126mg/dl)。

(3)OGTT试验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一型糖尿病的特点

一型糖尿病的特点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这些症状都无情的折磨着糖尿病患者,给众多的 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深,特别是对一型糖尿 病与二型糖尿病存在疑惑,糖尿病就糖尿病呗,还分那么详细干什么呢?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 使用。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 以前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医学界弃之不用。那么,除此之外,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有哪些区别呢? 特点一:对于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 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 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 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特点二:很多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 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 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 2型糖尿病。 特点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 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特点四:大量的临场试验表明,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 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 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 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 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 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 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特点五:专家建议,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 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作用(C) A降低血糖,有助于血糖达标 B 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C 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 D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2. 跟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达标标准错误的是:(D) A 糖化血红蛋白<6.5% B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C 空腹血糖<6.1 mmol/L D 餐后2小时血糖<6.5 mmol/L 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金标准(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睡前血糖 4.世界糖尿病日是。(A) A.11月14日 B.10月14日 C.11月4日 D.10月4日 5.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D) A.均为中老年起病B.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C.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D.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6.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D)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7.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B)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自我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按摩与理疗 8.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D) A 早达标、早获益 B 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C 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9.以下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D) A 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 B 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 C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 D 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 10.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D 通过“饥饿”降低血糖 11.以下有关糖尿病饮食治疗正确的说法是:(B) A 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计划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内容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 ≥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医院公卫科、村卫生室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 ≥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020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20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约占儿童期各型糖尿病总数的90%,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我国近年发病率为2/10万~5/10万,<5岁儿童发病率年平均增速5%~34%[1,2],提示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我国儿童期T1DM长期血糖控制、预后的流行病学现况资料缺乏,仅有的2006年多中心研究提示患儿平均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 A1c,HbA1c)为9.5%,中国单中心HbA1c达标率仅为15%,远低于美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44%~59%[3,4]。儿童期T1DM发病越早,慢性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就越大,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T1DM患儿的平均预期寿命减少12年[5,6]。近2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单基因糖尿病、T1DM营养管理共识相继发布,但儿童胰岛素使用指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治疗共识发布已10余年,尚缺乏涉及儿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认识、筛查管理的规范,糖尿病分型、胰岛素治疗方法、血糖监测、DKA处理等涉及T1DM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技术已有较多新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T1DM临床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减少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制定本共识。

一、儿童糖尿病的分型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 rganization,WHO)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国内外该病诊断的依据,2019年WHO颁布了新分型标准[7],符合下述4条中之一可诊断糖尿病:(1)空腹血糖≥7.0 mmol/L;(2)口服糖耐量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葡萄糖1.75 g/kg(体重),葡萄糖最大量75 g];(3)HbA1c≥6.5%(HbA1c测定方法需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认证);(4)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糖尿病症状体征;符合上述标准但对于无症状者建议在随后的1 d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此外,血糖5.6~6.9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7.8~11.0 mmol/L为糖耐量受损。 WHO新共识将糖尿病分为6个亚型(表1),与儿童关系密切的主要为T1DM、T2DM、混合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共4个亚型。相较1999版有较大改动的主要有,(1)T1DM:既往分为自身免疫型(1A 型)和非自身免疫型(1B型),新分型认为该分类缺乏临床意义予以取消;新增暴发性T1DM,该型糖尿病主要见于亚洲东部,虽常见于成人但儿童也有报道,其临床特征包括突然发病、高血糖持续时间很短(通常少于1周)、几乎没有C肽分泌、DKA、胰岛相关自身抗体多阴性、血清胰酶升高、发病前经常出现流感样症状和胃肠道症状[8]。(2)混合型糖尿病: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和酮症倾向性T2DM,儿童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少见[9],酮症倾向性T2DM,非洲裔相对高发。(3)未分

认识爆发性1型糖尿病

认识爆发性1型糖尿病 爆发性1型糖尿病是近年来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暂归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胰岛β细胞功能短时间内严重破坏,病情凶险,预后极差,病死率较高。现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發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标签:爆发性1型糖尿病;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功能;C肽 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性疾病。2008年ADA的糖尿病分类标准中,1型糖尿病分为自身免疫性(1A型)和特发性(1B型)。爆发性1型糖尿病以起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胰酶升高并缺乏糖尿病相关抗体为特征,属于1B型糖尿病。于2000年日本imagawa等[1]首先发现并加以研究,后我国及东南亚都有相继报道。现就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 爆发性1型糖尿病确切的患病情况尚不清楚,黄种人的发病率高于白种人。在日本报道占1型糖尿病的15%~20%,而且有季节性发病的特点,以5~6月份发病率最高[2]。我国目前各地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占1型糖尿病的2.7%~10%,且患者起病年龄显著高于经典1型糖尿病,平均(27.89±7.46)岁。韩国首尔的一项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中爆发性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为7.1%。而>18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30.4%[3]。美国土著人及高加索人中迄今为止未见到该病例的报道。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清楚。现在普遍认为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病毒感染及妊娠可能与发病有关:①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被认为是有多基因控制的,其中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Ⅱ影响最大。Nakanish等研究证实HLA-A24、QOA1*03、DR9三者同时出现是β细胞完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子,可致爆发性起病和早期胰岛β细胞完全破坏[4]。②爆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时虽然胰岛自身抗体阴性,但后来发现在该类患者中有GAD-Ab 转阳、胰岛炎以及外周血DAD反应性T细胞增多,提示至少部分患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③大部分爆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前2 w有前驱感染病史,有报道称在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分离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5],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与发病有关。④另外有研究证实几乎所有在妊娠期间初发的1型糖尿病均为爆发性1型糖尿病,且与妊娠无关的生育年龄爆发性1型糖尿病相比较,症状更重,预后更差[2]。

1型糖尿病的特点及常见并发症

1型糖尿病在中国糖尿病人中占9%左右,在青少年多见。它病情急、症状较重,有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可以出现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胰岛素疗效较好。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造成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所有的糖尿病都符合此条件。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目前用静脉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不能用手指血糖作为诊断依据。具体是:(1)空腹血糖≥7.0mmol/L;(2)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3)随机血糖≥11.1mmol/L。这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适用。可能以后中国会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但现在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还不统一,测定结果也不太一致,目前主要还是用血糖的办法进行糖尿病诊断。 3.糖尿病的分型 按照1997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诊断标准,糖尿病一共分成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大概9%左右,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指由其他原因,如胰腺的原因、内分泌的原因、遗传的原因导致的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种类非常多,但是病人并不很多,大概占1%。由此可推出1型、2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已经到百分之百,妊娠糖尿病不占比例,因为妊娠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只是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妊娠结束以后还要重新分类。从分型的比例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体,但1型糖尿病比例也相当高,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儿童比例很大,1型糖尿病的总人数很高。 4.儿童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是指儿童,包括幼儿、青少年期间所得的糖尿病。儿童糖尿病者以1型糖尿病较多。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童的比例增加,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在增加。 分型1型2型 起病急,症状明显慢 胖,家族史,种族性,黑棘皮病临床特点多饮多尿,体重下降,酮症酸 中毒 C肽低正常或高 抗体可阳性阴性自身免疫病有无 上表是儿童青少年两型糖尿病的对比。从起病看,1型糖尿病病情急、症状比较重,2型糖尿病相对比较缓,症状也不太明显。 从临床特点看,1型糖尿病有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发病时会出现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重要依据。而2型糖尿病一般孩子比较胖,家族、种族倾向更加明显,另外由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非常明显,可以出现黑棘皮病,表现为肥胖,全身皮肤较黑,尤其是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皮肤皱褶处皮肤又黑又粗糙,这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标志,也是

1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一

1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一: 晚餐前用速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的混合液,早餐前用全天总量的2/3,晚餐前用全天总量的1/3。若经胰岛素调整后上午血糖仍较高或夜间出现低血糖症(多在凌晨3—4点钟)。 1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二: 病人在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若经调整胰岛素用量,在糖尿病的下采用胰岛素泵等等这些方法经临床验证对于降低血糖有着很好的疗效。 1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三: 早餐前仍注射速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的混合,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注射中效胰岛素后宜进少量餐,最好为蛋白质类食物。 1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四: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给患者胰岛素皮下注射:先于早、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2次,也可用速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的混合胰岛素于早餐前1次皮下注射,每隔3天测空腹及三餐后2血搪,若经胰岛素调整后血糖仍不,可增加用药,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五: 对1型糖尿病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给制定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使其合理而有规律的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而采取相应的手段积极配合治疗,这是1型糖尿病诊疗中最关键的一步。 上述就是全军重点糖尿病治疗中心专家对1型糖尿病如何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相关介绍。专家提醒:1型糖尿病患者除了接受胰岛素治疗以外还可以选择科学有效的疗法。在此推荐:细胞渗透修复疗法. 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是临床上运用干细胞进行微创操作,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胞损伤性疾病如糖尿病。由于胰岛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受损,所以胰岛素量分泌不足或不能分泌导致血糖升高,继而全身性器官受损和代谢功能紊乱,随之产生各种并发症。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恢复胰岛功能,使之正常分泌胰岛素,从而达到糖尿病临床康复。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标准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得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得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得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得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与血压,并评估就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与/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她得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得其她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得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与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得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得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得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得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得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得患者进行针对性得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确诊得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得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与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三、服务流程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 务规范第三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L或血糖≤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

1型糖尿病介绍

1型糖尿病介绍 1型糖尿病的病因 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呢?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1型糖尿病的症状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作者黄德锋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即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只是一种相对缺乏,还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治疗作用。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点: 一、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二、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

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三、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四、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还常合并高血压病。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五、临床治疗的区别: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 2 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 1 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 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 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 100次/分钟);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 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 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对确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 1 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 具体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

1型糖尿病护理常规

1型糖尿病护理常规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常见症状 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约有1/3Ⅰ型糖尿病患者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视物模糊。1型糖尿病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并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感染为明显的症状。 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1型糖尿病患儿,可于1~ 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1型糖尿病患者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实验室检查 血糖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血糖每餐前及睡前留尿测尿糖为“次尿”(每日4个次尿),两个次尿之间所收集的尿为“段尿”(每日4个段尿)。未经治疗者,尿糖常为阳性,24h尿糖>5g。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2个月内血糖的综合平均尝试,是判断患儿长期血糖控制善的可靠指标。>8.5%~10%为轻度升高。未经治疗者及治疗而控制不满意者多>14%。 β细胞功能测定在糖耐量试验测血糖的同时,测各时相的胰岛素及C 肽水平。Ⅰ型糖尿病患儿在糖负荷时血糖峰佱显著增设,且2h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而胰岛素及C肽反应低下。 血脂未经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显著增高。. 常见症状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较常发生。这是最常见的紧急

糖尿病是一種身體無法正確地把糖從食物轉變為能量的嚴重的疾病。稱為葡萄糖的單糖是我們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胰島素是胰臟(位於胃的背後的較大腺體)所分泌的激素,它可以幫助身體使用葡萄糖來產生能源。 當人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第一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無法適當地使用胰島素(第二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時,就表示有糖尿病。此種情形導致葡萄糖開始在血液中累積,造成高血糖。 年幼的糖尿病患者通常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他們的身體無法產生胰島素,因此,他們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 隨著兒童肥胖率有所增加,兒童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情形也更加普遍。因此,現在的托兒工作者也就更有可能照顧到有糖尿病的孩子。 糖尿病不是傳染病,你不會因為跟別人接觸而得到。目前科學家無法確知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糖尿病,但他們相信與遺傳及病毒有關。糖尿病可能在家族中遺傳。 當身體無法產生胰島素時,會發生兩種問題: 1. Hyperglycemia 高血糖症 或 high blood sugar 高血糖 第一及第二型的糖尿病都會發生這個問題。當體內胰島素太低、吃太多、運動不足或生病時,它就會發生。在感冒、喉嚨痛或其他疾病的壓力下也可能導致血糖升高。高血糖症狀包括頻尿、極度口渴、極端饑餓、不尋常的體重減輕、煩躁、睡眠品質不良、噁心、嘔吐、虛弱和視力模糊。 2. Hypoglycemia 低血糖症 或 low blood sugar 低血糖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較常發生。這是最常見的緊急健康問題,又稱為「胰島素反應」或「胰島素休克」。當體內胰島素太高、吃太少、延遲用膳、高出平常的運動量太多時,它就會發生。症狀可能包括饑餓、臉色蒼白、虛弱、頭暈、頭痛、發抖、情緒或行為改變(煩躁,哭泣,協調不良)、出汗,和心跳很快。治療方式通常以補充含糖的食物或飲料,如可樂、柳橙汁、糖果或葡萄糖片,讓血糖快速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如果不治療,低血糖可能導致意識喪失以及有生命危險的昏迷。在這些有生命威脅的情況下通常以注射「胰高血糖激素」(glucagon) 來增加血糖。 運動有助於降低血糖。經常運動非常重要,因為需要以運動來平衡食物和胰島素對身體的作用。托兒工作者或老師可能需要測試孩子的血糖來決定孩子是否需要更多的胰島素或補充點心。正餐和點心的種類、數量以及食用次數對血糖有不同的影嚮。兒童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數量的特殊飲食和規律的餐點。與孩子的家庭合作制定特別照顧計畫有助於托兒工作者規劃正餐和點心。糖尿病患兒可能需要在運動之前、之後、或之間吃點心。 《美國殘疾人法案》(ADA ,一項聯邦法律)認為糖尿病是一種殘疾,禁止對糖尿病患者的歧視,並且規定托兒工作者有照顧糖尿病特殊需要兒童的法律責任。 加州法律自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開始正式允許托兒工作者對所照顧的兒童執行血糖測試,(使用手指針測試)但是不能對托兒所內的任何兒童注射胰島素。加州社區照顧牌照發放組(CCL ,以下 簡稱牌照局) 規定照顧有糖尿病兒童的托 1 加州托兒健康計劃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妊娠型糖尿病病因: 1)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2)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3)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以前听说糖尿病的时候,我也只是一笑而过。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自从自己真的有了糖尿病,提起糖尿病,我就想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因为我害怕听到谁谁因为糖尿病去世的消息。我害怕自己最后也像他们一样。 为了治疗糖尿病,我可是没少下决心。听谁说怎么治疗糖尿病好,我都去试一下。而且听说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我就每天吃的很少。而且经常在网上找能控制血糖的食谱。可是就算已经是这样了,我的糖尿病病症却是依然只增不减。

血糖在上升。药量也在逐渐的增加。我渐渐的快对治疗失去了信心,降糖药也是隔三差五的用。 后来,我在外上大学的女儿听她爸爸说了我的现状。孩子听说后,立马从学校请假回来。回来后,孩子天天监督我用药。天天劝导我。我不忍心女儿拉下学业,看到我这大学还没毕业的女儿。我就想,我怎么也要积极的治疗糖尿病。要看到女儿成婚、我生子。我开始定时定量的使用降糖药,可是糖尿病症状还是不减轻。后来女儿用她暑假打工挣的钱给我买了两个疗程的【唐易康】。女儿说网上好多人都是用这个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我说网上那么多骗人的,怎么能信呢。我坚持让女儿退了,可是女儿死活不退。迫于无奈我就开始使用,用了一个疗程后,我在测血糖的时候。发现血糖没有在上升了,两个疗程后,血糖有所下降,我真的是高兴坏了。女儿也笑着说,这不是骗人的吧。现在我已经用了三个月了,糖尿病症状真的是减轻了不少。 中医治疗一型糖尿病 烤鸡 原料:母鸡辅料:番茄洋葱(白皮)土豆(黄皮) 做法:1.将鸡去内脏洗净,剁成5~6块,抹上精盐和姜粉,放在大碗内加料酒喂半天,上锅蒸熟备用; 2.元葱去皮洗净切成条状;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导读】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发病年龄主要在35岁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如能坚持合理使用胰岛素,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呢?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1型糖尿病的症状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 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 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 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 16.7mmol/L 或血糖≤ 3.9mmol/L ;收缩压≥ 180mmHg和/或舒张压≥ 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 次/分钟);体温超过39 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 ),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 7.0mmol/L )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 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

1型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1型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近年来,我国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长,不仅造成家庭和社会的不和谐,更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不同的治疗方法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表示:治疗1型糖尿病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合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才能让患者更好的治疗。1型糖尿病能治愈吗?下面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 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首选方法,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每个人体内都需要胰岛素维持机体功能正常。而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内释放胰岛素,因此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 1型糖尿病必须的终身使用胰岛素,那么怎样使用胰岛素呢,请咨询在线专家。 二、饮食治疗。1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为了使血糖控制达到要求的范围,同时应考虑个人的口味和嗜好,而且必须与胰岛素治疗同步进行才有效,此外最好配合运动、心理调节等方法。 三、运动治疗。运动、饮食、心理教育、胰岛素都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常规疗法。专家说,体力活动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应每天运动l小时,如各种球类运动、游泳、跳舞等,但应避免爬高和潜水,因发生低血糖时有危险。 以上是1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要想彻底治愈1型糖尿病,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推荐——传统中西医结合疗法。该疗法适用于空腹血糖8—12,餐后血糖15—20,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恢复胰岛功能,调理β细胞代谢,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这个阶段的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并未受到严重的损伤,但是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无疑是快鞭打病牛,长期下去给身体造成更大是损伤,而传统中西医结合疗法正好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根据中医的整体辩证理论,对人体循环进行综合调理,补肾健脾的作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胰岛功能,调理β细胞代谢,变相的起到降糖作用。况且中医对糖尿病有大量记载,同样有丰富的临床数据和理论总结,糖尿病患者并非造成单一的病症,血糖控制不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利用西医较强的针对性逐个突破,针对局部病症或单一病症,精准用药治疗可以达到明显的效果。此阶段糖尿病患者以控制血糖为主,必须长期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都会造成肝肾损伤,还有一部分患者胰岛素抵抗,所以控制血糖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还有一部分患者单纯的中医中药并不能起到控制作用。而中西医结合各取所长,正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