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重点

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重点

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重点
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重点

?专家论坛?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重点

凌昌全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

[摘要]目前的肿瘤治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肿瘤的过度治疗普遍存在;(2)急功近利而缺乏长远规划;(3)综合治疗缺乏合理的内涵;(4)缺少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5)对中医药的优势认识不足、发挥不够。中西医结合在肿瘤防治中大有可为,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加强中医对恶性肿瘤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研究;(2)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合理化、规范化方案的研究;(3)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标准的研究;(4)加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关键词]肿瘤;治疗;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977(2003)03-0168-03

Problems in cancer treatment and major research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LING Chang-Qua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hai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ABS TRACT]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cancer treatment,such as:(1)prevalence of excessive treat ment;

(2)lack of long-term research plan;(3)lack of reasonable comprehensive treat ment;(4)lack of operativ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5)the superio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was undervalued and underused.Integrative medicine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 tment of cancer.Further research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1)enrich and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CM on cancer;(2)enhance the research on ra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ancer treatment program of integrative medicine;(3)enhance the research on criterion of therapeutical effec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trea ting cancer;(4)enhance the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 by integrative medicine.

[KEY WORD S]neoplasms;therapy;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J Chin Integr Med,2003,1(3):168-170]

①由于环境污染加剧、营养失衡、人口老龄化以及激烈竞争下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目前全世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有1/10的人死于肿瘤。据估计,21世纪初,全世界每年新发肿瘤病例数将高达1500万。同时,癌肿的发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在大城市中肺癌已跃居发病首位,结、直肠癌和乳腺癌、胰腺癌、肝癌等发病率均有所上升,而宫颈癌、食管癌的发病率则明显下降。肿瘤的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新药及新型疗法层出不穷,人类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对大部分恶性肿瘤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人们依然“望癌生畏”。如何从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积极探索新理论,开创新方法,改变我国肿瘤防治现状,提高临床疗效,使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是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

1目前肿瘤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

1.1肿瘤的过度治疗普遍存在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肿瘤患者多合并有其他疾病,因此危害他们机体的主要因素或导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往往并非就是恶性肿瘤,但肿瘤常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而使患者接受强有力的治疗。由于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并不能得益于临床治疗,但又极少有肿瘤患者不去积极接受治疗,其结果是这部分患者徒受过度治疗之苦。

1.2急功近利而缺乏长远规划临床医生考虑的往往是肿瘤能否切除,经放疗或化疗后瘤体会不会缩小,至于患者的生存期能否延长,生活质量是否提高却很少顾及。目前肿瘤的临床治疗主要还是以近期疗效为评价终点的短期行为。由于多数肿瘤治疗方法的损伤较大,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并不少见,所以并非所有的治疗都能获得预期的近期疗效。因不适当的治疗而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甚至提前死亡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对多数手术不能治愈的患者行大剂量化、放疗后并没有明显改善预后,强化治疗的速决战不仅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也没

[作者简介]凌昌全(1957-),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有给患者机体以恢复的机会,尤其是对某些发展相对缓慢的肿瘤,强化治疗方案的实施还有悖于肿瘤发展规律和治疗原则,使后续治疗的机会大大减少,甚至降为零。

1.3综合治疗缺乏合理的内涵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理应根据肿瘤原发部位、性质、分化程度和全身情况等合理、有计划地综合选用各种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导向治疗、局部理化治疗、中药治疗、支持治疗等,只有这样才可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提高中晚期肿瘤病人的疗效。但我国当前的综合治疗远不能令人满意,“剃头匠”的做法在临床并非少见,各学科的本位主义严重,缺乏正常的交流与协作。在为肿瘤患者寻求切实可行的治疗策略时,既缺乏整体观念,也缺少全科知识,结果只能把几种治疗手段盲目地加在一起,因此,不可能做到以最小的痛苦和最少的费用换取病人最长生存时间和最佳的生活质量,肿瘤患者得到的只是形式上的综合治疗,而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正确而全面的治疗。1.4缺少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国内肿瘤的治疗迄今仍然是以公式化的经验治疗为主,缺乏个体化的科学治疗。某些肿瘤往往就是因为药物选择不当以及耐药问题的出现等而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例如晚期或术后复发的乳腺癌,放、化疗如能合理有序,恰到好处,将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若不加选择地盲目治疗,机体很快出现耐受,使放、化疗方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又如肝癌、胃癌等实体瘤在手术切除时如能及时进行药敏试验,在其复发和转移的个体化防治方面将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临床很少有人这么做。因此,重视治疗强度,忽视肿瘤对治疗的敏感性及自身发展的规律,是肿瘤临床治疗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5对中医药的优势认识不足、发挥不够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某些中药虽然对缩小肿瘤肿块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但与现代治疗方法结合应用却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中医药在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中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中药中许多具有扶正、提高免疫力功效的药食两用植物,高危人群长期服用有助于预防肿瘤的发生及术后复发;在放、化疗时,服用中药可减轻毒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对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患者,服用中药在起到一定抑癌作用的同时,对一些并发症如黄疸、腹水、疼痛等也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更具有独到之处。但人们习惯认为,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只是在西医没有办法时调理调理而已,仅仅是一种辅助措施。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对其投入不够、研究不深,不能全面、有效地发挥中医药在肿瘤防治领域的特色和优势。

2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

2.1加强中医对恶性肿瘤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研究

就肿瘤的治疗而言,西医注重的是局部治疗,而中医更加重视整体调理,两者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会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这一点已为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也是我国在肿瘤防治研究领域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中医学内虽有许多类似当今恶性肿瘤的描述,但毕竟从未有过完整的肿瘤学概念,因此若要使在实践中许多行之有效的中医方法和手段更好地用于恶性肿瘤的防治,首先必须从中医学本身的理论出发,系统深入地观察和认识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只有当中医也象西医一样能按照自己的理论对肿瘤发生发展的特点有非常清楚的认识,才会使二者在技术方法上的结合更趋完善,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2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合理化、规范化方案的研究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包括了西医的综合治疗,也包括了中医的综合治疗;前者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后者包括中药的内服、外敷、静脉点滴、局部注射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不仅仅是西药加中药或某种西医手段加某种中医手段一起治疗,也不是哪个医师先接待患者,就选他熟悉的方法,失败后再转给其他学科治疗,而是要结合中医和西医对恶性肿瘤的基本认识以及各种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瘤体的大小、包膜的有无、患者的生活能力、体质强弱、家庭社会环境等等,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一个合理的、有计划的、科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对许多恶性肿瘤(如肝癌等)目前都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致使临床上无据可依;且各个地方治疗方案不尽相同,治疗上的经验成分很大,这种随机性较大的治疗方法,势必影响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整体效果。因此,制定规范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恶性肿瘤治疗方案是该领域能否领先世界的重要一环。2.3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标准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肿瘤确实有一定的疗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报道的疗效相差甚大。如中药治疗晚期肝癌的1年生存率为20.0%~59.0%,疗效差异难以互比。其主要原因可能与中医药研究课题设计欠合理、观察过程规范性差、回顾性总结多、前瞻性研究少等因素有关。西医评价肿瘤疗效主要侧重于瘤体大小的变化。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和特色不在于缩小瘤体,而在于带瘤生存,故用西医的标准评

价中医的疗效也不太合理。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既要注意局部病灶的变化,更要重视对疼痛、生活质量、饮食、睡眠、体质等临床受益指标的评估,还要强调以中位生存期为远期指标进行疗效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际水平。疗效标准的研究绝非一两个研究单位就能做得了的,需要国家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有效的组织才能实施。2.4加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恶性肿瘤术后的复发、转移,是全世界肿瘤防治工作者共同面临的科学难题。譬如,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达80%以上,小肝癌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也高达40%~60%,是影响肝癌总体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虽然试图采用经肝动脉介入给予小剂量化疗的方法来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但实际效果如何尚有待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验证。中药最大的作用特点就是扶正祛邪,或者说是去邪不伤正。对于根治性切除的实体瘤患者,理论上说其体内残留的癌细胞短期内在数量上不会太多。如何利用中药来清除体内少量的癌细胞而又不损伤机体的正气(各脏器和组织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复发、转移的目的是十分值得研究的。在许多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之后如何减少复发和转移的研究领域,中医与西医都才刚刚起步,谁先研究出有效的药物或建立有效的方法就可能领先。但最重要的是,谁能把二者的基础理论更好地磨合,使二者的临床优势更好地互补,从而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方案,谁就会在该领域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因此,如何更好地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应该是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收稿日期]2003-08-04[本文编辑]周庆辉

?医案医话?

临证治验2则

邵丽黎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平顶山467000)

[关键词]糖尿病;胃肌轻瘫;输卵管炎;中医治疗学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977(2003)03-0170-01

1糖尿病性胃轻瘫

①患者张某,男,63岁,2型糖尿病9年,糖尿病性胃轻瘫半年。2002年6月10日来诊,患者神疲乏力,口干,上腹饱胀感,餐后尤甚,纳呆,时有嗳气,大便3日未解,小便清长,舌质暗,舌体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测空腹血糖9.6mmol/L,尿糖(+++)。辨证属脾胃虚弱,食滞血瘀,治宜益气健脾,化瘀导滞,除痞消满。拟方如下:黄芪30g,柴胡、党参、槟榔各10g,丹参、山药各20g,石斛、厚朴、白术各12g,白芍15 g,枳实、大黄、甘草各6g。1剂/d,煎汁分2次于餐前30min 温服。原降糖药继续应用。1周后症状改善,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血糖6.8mmol/L,尿糖(+),继续服药2周,上述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后又再巩固2周,随诊半年未复发。

按: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由于糖尿病日久,引起胃植物神经病变,出现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由于消渴日久出现以纳差、痞满,甚至呕吐为主的一种病症。其发病机理是由于消渴阴虚日久,复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情志不遂,肝气犯胃;或气滞血瘀,胃之脉络瘀阻;或胃阴不足,失于濡养,降泄失常所致。“治肝可以安胃”,治胃勿忘调肝。本病临床多为虚实夹杂之候,故采用益气养阴、疏肝健脾、行气导滞、活血通络、消痞除满之法。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以增强胃肠之动力;枳实、厚朴为消胀除满之要药;槟榔可宣利五脏六腑壅滞;柴胡、白芍疏肝理脾,行气除胀;少量大黄消导积滞;石斛滋阴养胃生津。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枳实、槟榔可以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运动;石斛能提高胃泌素水平,增加胃的肌电活动,促进胃排空;丹参可以改善糖尿病性慢性血管、神经的病变;柴胡、枳实能促进胃的排空和小肠的推进速度;黄芪、白术有增强胃肠道消化之功能,黄芪还可增强幽门的张力,减少胆汁逆流浸润胃黏膜屏障;大黄促进胃肠蠕动,亦增强胃的排空,与白芍、甘草合用,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幽门肌张力,从而控制胆汁返流。诸药合用,既体现了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又依据现代药理基础,使药证相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输卵管炎性阻塞

患者刘某,女,31岁,婚后4年未孕。于1998年8月27日初诊。患者月经量少、有血块,经前及经期乳房胀痛,两胁满闷,心烦易怒,平素白带偏少,舌质红,舌尖有瘀点,苔薄白,

(下转第176页) [作者简介]邵丽黎(1960-),女,副主任医师.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由某个人独立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凝集所有中西医学家智慧的结晶才能够逐渐完善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②60~70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80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存在不同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中西医结合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科学思路、研究方法和结合的切入点。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 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基础和临床方面存在的问题均值得我们关注。 在基础研究中应该正确处理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

化,不能用简单的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如果用还原论的方法,就算你观察得再仔细、指标再先进,哪怕应用的都是分子生物学手段,也不能准确地阐明中医学理论的真谛。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曾出现过一波又一波的“指标”热。从cAMP、cGMP,各种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一氧化氮、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到现在的基因等,虽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是又有几项真正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进展?更不要说是突破!不是说不需要分析的方法和手段,问题是必须与整体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的研究。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但更是一门朴素的整体医学;而西医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一门实验医学。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的研究不仅建立在生物学个体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强调个体差异,建立起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的新型整体医学,而中西医结合可以将现代科学微观化的优势和中医学整体化的理念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些有影响的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果,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奖“肾本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2]等,都是将两者结合得比较好的典范。这种结合要求研究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现代科学的基础,更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中医理论的造诣。所以必须强调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医理论和努力提高中医素养。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合理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特别是中西药物的合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是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疗效,特别是对于提高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保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已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等等,但中西药的合用并不等同于中西医结合。泛泛的中西药物合用是否科学、是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c a. 《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 《刘涓子鬼遗方》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2.最常用的灭菌法: a a. 高温 b. 紫外线 c. 电离辐射 d. 煮沸灭菌法 e. 70%乙醇浸泡 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灭菌法: b a. 高压蒸气法 b. 甲醛蒸气蒸法1h c. 煮沸1h d. 火烧法 e. 紫外线 4. 局麻药中毒早期表现为肌肉颤动,其常见部位是: c a. 颈部肌肉 b. 腹部肌肉 c. 颜面部肌肉 d. 躯干肌肉 e. 四肢肌肉 5. 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c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变态反应 6. 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表现是: b a. 呼吸变得又浅又快 b. 呼吸变得又浅又慢 c. 呼吸变得又深又慢 d. 呼吸变得又深又快 e. 呼吸变得时浅时深7. 造成休克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b. 急性心肌梗塞 c.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脑疝 e. 急性肝功能衰竭 8. 双人复苏时,心脏按压次数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为: d a. 1:1 b. 1:2 c. 2:1 d. 5:1 e. 6:1 9. 手术前准备的最根本目的是: c a. 促进切口良好愈合 b. 防治术后感染 c. 使病人尽可能接近于生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d. 防止术中各种并发症发生 e. 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10.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哪项是错误得: c a. 外感六淫之邪 b. 感受特殊之毒 c. 气血雍滞,经络阻塞 d. 饮食不节,情志内伤 e. 房室损伤,外来伤害 11.急性感染是在: d a. 3d以内 b. 1周以内 c. 10d以内 d. 2周以内 e. 3周以内 12.急性皮肤病有明显的糜烂、渗出时,外用药应选用何种剂型:b a. 洗剂 b. 溶液 c. 软膏 d. 酊剂 e. 粉剂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外科学》试题及答案(卷十二)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外科学》试题及答案(卷十二) 1、中医认为再障的发病部位和脏器为 A、病变部位在脑髓,发病脏腑为心、肺、脾、肾,肾为根本 B、病变部位在骨髓,发病脏腑为心、肝、脾、肾,肾为根本 C、病变部位在骨髓,发病脏腑为心、肝、脾、肾,肝为根本 D、病变部位在骨髓,发病脏腑为肺、肝、脾、肾,肾为根本 E、病变部位在脑髓,发病脏腑为心、肝、脾、肾,肾为根本 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再障的主要原因 A、药物 B、接触化学毒物 C、病毒感染 D、饮食不当 E、电离辐射 3、诊断再障最佳的方法是 A、血常规检查 B、骨髓穿刺检查 C、CT检查 D、临床症状 E、骨髓活检 4、缺铁性贫血的病位及相关脏腑是 A、病位在脾肾,与肝胆相关 B、病位在脾胃,与肝肾相关

C、病位在心脾,与肝肾相关 D、病位在肝脾,与心肾相关 E、病位在脾胃,与心肝相关 5、下列缺铁性贫血所属中医范畴错误的是 A、血劳 B、浮肿 C、虚劳 D、萎黄 E、黄胖 6、贫血最常见的类型是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肾性贫血 7、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前提是 A、病因诊断 B、病理诊断 C、西医诊断 D、中医诊断 E、临床诊断 8、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相符合的是

A、血小板40×109/L B、骨髓巨核细胞显著增加 C、血小板相关补体阳性 D、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E、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加 9、日本长崎受原子弹袭击后,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是由于 A、化学因素所致 B、遗传因素所致 C、病毒感染所致 D、电离辐射所致 E、其他血液病发展而来 10、诊断白血病时,最具有决定性价值的是 A、血液检查 B、CT检查 C、B超检查 D、骨髓象检查 E、临床症状 11、急性白血病的首发表现是 A、贫血 B、发热 C、出血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A

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A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5分) 萎缩性胃炎 慢性肾功能衰竭 重症哮喘: 脑栓塞 二、单选题(共30分,每题1分) 1、癫痫的治疗原则是:() A、一用药,可频繁更换使用。 B、开始即可多种抗痫药联用。 C、按发作类型选用抗痫药。 D、抗痫药可随意更改。 2、脑栓塞在病因上的特点为() A、脑栓塞者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病。 B、脑栓塞者有家族史。

C、脑栓塞者有高血压病史。 D、脑栓塞者有糖尿病史。 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具有诊断意义的辅助检查为() A、脑电图。 B、脑干诱发电位。 C、腰椎穿刺术。 D、头颅正侧位片。 4、胃溃疡较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 A、进食后疼痛。 B、饥饿时疼痛。 C、持续性疼痛。 D、灼痛。 5、胃食管返流性病() A、做胃镜可以确诊。 B、主要症状为烧心。 C、与HP感染有关。 D、反流物胃酸。 6、脑出血者的治疗原则那项是错误的() A、溶栓治疗。 B、管理血压。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加强护理。

7、中风中脏腑和中经络的区别点是:() A、半身不遂。 B、偏身麻木。 C、口眼歪邪。 D、有无意识障碍。 8、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型的治疗原则那项是正确的() A、益气活血,育阴熄风。 B、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C、益气活血,通窍熄风。 D、健脾化痰,熄风通络。 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 A、溃疡活动期。 B、溃疡愈合期。 C、溃疡好转期。 D、溃疡疤痕期。 10、心胸阵阵隐痛,动则益甚,神疲懒言,舌淡胖,脉细缓,其治法为() A、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B、祛痰活血,宣痹通阳。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11、气滞心胸型心绞痛胸痛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_王道成

参考文献 [1]林巾孝,张明雪.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证候特 征、证候病机演变规律一线专家问卷的研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56-957. [2]王永炎,李明富,戴锡孟,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 修回日期:2009-08-19 作者简介:王道成(1964-),男,江苏兴化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其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术出版社,1997:109. [3]黄震华,杨菊贤.心理因素与心血管事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 病分册,1997,24(3):22. [4]胡冬梅,王力,陈文,等.应激与环核苷酸和心血管疾病[J].中国 行为医学科学,1997,6(2):158. [5]黄承才.情绪与冠心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2,13(3):148- 151. [6]张典丰,张聿新,张绍艳,等.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综 合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1):14.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王道成1,2 (1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21扬州市中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前中西医结合现状是认识存在误区,缺少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今后的发展要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内涵;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用现代科学理论来完善中医理论;注重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并进,丰富辨证论治内容;引入循证医学,提高中医科研、临床水平;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现状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4-0625-02 Th e Th ink ing A bou t the Pres en t S it uation and D eve lo pm en t of I ntegration Traditi onal Ch i n ese and W estern M ed icine WAN G D ao-chen g1,2 (11N anjing Un i ver sit y of Chi nese M edicine,N anjing210029,J iangsu,China; 21Yangzhou H o sp ital of T rad itional Chi neseM edicine,Yangzhou225000,J iangsu,China) Abstrac t:The current status o f recogn izi ng i ntegration traditi onal Chinese and w este rn m ed i c i ne have som e e rrors,s uch as lack o f a perfect theo re tica l bas i s o f i ntegrati on trad iti onal ch i 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 syste m s.T he dev elopmen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 eani ng o f i ntegrati on traditi ona l Ch i nese and western m ed ici ne correctl y in the f u t ure;to estab lish a sound f oun-dati on i n the t heoretica l syste m,to i m prove t he c li n ica l efficacy for the purpose,use m ode rn sc i entifi c t heories to develop t he tra-d itiona l Chinese m edicine t heory;focus on integ rati ng d i sease i dentifica ti on and syndro m e differentiati on and use m acro-and m-i c ro-me t hods,enr i ch the conten t o f T reat ment;i ntroducti ng ev i dence-based m ed ici ne to i m prove the traditiona l Ch i nese m ed-i c i ne research and deve lop t he c li n ica l leve;l tra i n i ng o f h i gh-l eve l talent in t he i ntegrati on traditi onal Ch i nese and western m ed-i c i ne. K ey word s:i n teg ra tion o f traditiona l Ch i 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present s i tuati on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和成功经验,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直至今日,中西医结合仍停留在简单的两种医学体系的组合,笔者针对现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探讨。 1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对中西医结合内涵的理解还存在误区,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没有为/中西医结合0找到一个内涵固定、外延清晰、符合逻辑规则的定义;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不外乎:把懂得一些中医又懂得一些西医的人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把中、西药并用,或把教学上中西医课程混合安排,或把/中医西医化0、/中药西药化0称之为中西结合。李今庸[1]指出现在临床上所谓/中西医结合0,实际上是中西医在医疗工作中的合作工作共事,或者是中西医两法治病,实际上就是用中医、西医两者的理论,各自诊断一次疾病,把两者的治疗合在一起。 缺少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由于中、西医的基础理论体系均存在不足,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还仅仅处于胚胎期,还很不成熟,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一套理论体系,因而不能机械地拿来指导中西医结合工作。 2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 211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内涵 5中西医结合学会章程6中明确把/中西医结合0的含义表述为:/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中国医药学,取中西医药之长,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2)

第一章/第二章 1.中医治法-和营法的分类 ★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外科疾病中疮疡多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所以和营法在内治法中应用比较广泛。 ★外科常用的和营法主要分活血化瘀法和活血逐瘀法。 ①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红藤。方剂举例:红四物汤 适应证: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引起的外科疾病,症见肿疡或溃后肿硬疼痛不减,结块色红较淡或不红或青紫者,皆可应用,而以急性化脓性炎症迁延至慢性炎症阶段最为适宜。 常见病症如瘀血流注、慢性炎症性疾病,皮肤病之结节、赘生物、肿块、血瘤、紫癜、肥厚、皮肤发硬、疤痕疙瘩,肛门病之血栓外痔、直肠息肉,急腹症之肠粘连,乳房病之乳腺小叶增生症,男性病之前列腺增生症等。 ②活血逐瘀 常用药物:蜇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方剂举例:活血化坚汤、大黄zhe虫丸 适应证:瘀血凝聚,闭塞经络引起的外科疾病,症见患肢末端发凉,痠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甚则疼痛剧烈难忍,患肢末端坏死或患肢肿痛,肌肤温度增高等。 常见病证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2.中医对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①阴阳辨证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②《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③《疡医大全?论阴阳法》: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④从局部证候进行阴阳辨证 3.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病因:外感六淫、外来伤害、感受特殊之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 ★外科疾病发病的总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产生病态: ①局部变化:局部气血疑滞,经络阻塞 ②整体变化:脏腑功能失调——可以是病因,也可以是局部原发病变所造成的损害③邪正盛衰的对比变化是疾病发生发展的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c a. 《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 《刘涓子鬼遗方》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2.最常用的灭菌法: a a. 高温 b. 紫外线 c. 电离辐射 d. 煮沸灭菌法 e. 70%乙醇浸泡 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灭菌法: b a. 高压蒸气法 b. 甲醛蒸气蒸法1h c. 煮沸1h

d. 火烧法 e. 紫外线 4. 局麻药中毒早期表现为肌肉颤动,其常见部位是: c a. 颈部肌肉 b. 腹部肌肉 c. 颜面部肌肉 d. 躯干肌肉 e. 四肢肌肉 5. 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c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变态反应 6. 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表现是: b a. 呼吸变得又浅又快 b. 呼吸变得又浅又慢 c. 呼吸变得又深又慢

d. 呼吸变得又深又快 e. 呼吸变得时浅时深 7. 造成休克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b. 急性心肌梗塞 c.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脑疝 e. 急性肝功能衰竭 8. 双人复苏时,心脏按压次数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为: d a. 1:1 b. 1:2 c. 2:1 d. 5:1 e. 6:1 9. 手术前准备的最根本目的是: c a. 促进切口良好愈合 b. 防治术后感染 c. 使病人尽可能接近于生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d. 防止术中各种并发症发生 e. 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10.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哪项是错误得: c a. 外感六淫之邪 b. 感受特殊之毒 c. 气血雍滞,经络阻塞 d. 饮食不节,情志内伤 e. 房室损伤,外来伤害 11.急性感染是在: d a. 3d以内 b. 1周以内 c. 10d以内 d. 2周以内 e. 3周以内 12.急性皮肤病有明显的糜烂、渗出时,外用药应选用何种剂型:b a. 洗剂 b. 溶液 c. 软膏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与分级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支气管哮喘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及控制水平分期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三:肺炎球菌肺炎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四:肺结核 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8.预防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和分类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西医治疗 8.中医辨证论治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细目一:心力衰竭 要点: 1.基本病因、诱因 2.病理生理 3.临床分型 4.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 细目二:急性心力衰竭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急性左心衰严重程度分级 4.西医治疗 细目三:慢性心力衰竭 要点: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 5.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四:心律失常 要点: 1.发生机制 2.心律失常的分类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展望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疾病诊治社会效益前景展望 【正文内容】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实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卓越贡献的。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在疾病的诊治中进行结合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综合协调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疗效。理论上相互为用是根据不同需要,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 二、通过对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进行结合 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外科总复习 总论 1、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局部的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以致脏腑功能失和。 2、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常见于某些疾病感染所致,如乳痈、肛痈等。 3、成脓的特点:疼痛、肿胀、温度、硬度;确定成脓的方法: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4、内治法:消法(初)、托法(中)、补法(后)。 5、灭菌术: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法、干热灭菌法、环氧乙烷。抗菌术:药物浸泡消毒法、甲醛气体熏蒸法。 6、外科输血适应症:急性出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机制障碍。 第四章麻醉 1、麻醉前用药:目的:镇静和催眠、提高痛阈、抑制腺体分泌、抑制不良反应。常用药:安定镇静药、催眠药、镇痛药、抗胆碱药。 (一)蛛网膜下腔麻醉 1.麻醉平面:按阻滞平面分为高平面(T4以上)、中平面(T4-T10)和底平面(T10以下)阻滞。 2.麻醉中并发症: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3.麻醉后并发症:头痛;尿潴留;颅神经受累;假性脑膜炎;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神经综合征。 (二)硬膜外腔阻滞 麻醉中并发症:穿破硬脊膜;全脊椎麻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 麻醉后并发症:脊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血肿;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硬膜外脓肿。 第五章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1.补钾要求:补钾不宜过多过快,补钾的速度不宜超过20mmol/h,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150mmol。如病人有休克表现,应先输给晶体或胶体溶液,尽快恢复血容量。待每小时尿量超过40ml,再从静脉输给氯化钾溶液。 2.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呼吸的改变;神志变化;胃肠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的变化。 3.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以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增高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第八章休克 定义:是机体遭受到强烈的损害性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病因病理:微循环改变;代谢变化;重要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第十一章损伤 (一)概述 1、病理变化:1.局部反应:损伤性炎症、变性、坏死和坏疽。2.全身反应:体温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重要器官功能改变、代谢反应。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 (一)实证 1、风寒犯肺证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 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4、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5、寒饮伏肺证 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二)虚证 1、肺气虚证 治法: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方药:补肺汤加减 2、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肺健脾,止咳化痰 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肺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细目二:支气管哮喘 (一)发作期 1、寒哮证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2、脾虚证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 3、肾虚证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细目三:肺炎 1、邪犯肺卫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 3、热闭心神证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 治法:益气养阴,回阳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细目四:肺结核 1、肺阴亏损证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毒蕴证 治法:祛湿化痰,清热解毒 方药:导痰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02-20T15:41:30.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作者:范艺丰 [导读] 肛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通常是由于脓肿溃破或者切开引流所导致的[1]。 (剑阁县中医院四川广元 628317)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的研究进展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肛瘘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高位肛瘘,均使用挂线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术后使用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另外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能够很好的保持患者括约肌的完整性,且不容易复发,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肛瘘;挂线手术;中药超声雾化熏洗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036-0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anal fistula Fan Yifeng . Jiange County Hospital of Sichuan Guangyuan, 6283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anal fistul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anal fistula patients 86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wo group patients were used to hang line surgery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s for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surgery method of ultrasonic atomization fumigation treatment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wo groups of efficient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in addition to observ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fficient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P < 0.05,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By means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anal fistula,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patients had good recovery, can very good to keep the integr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sphincter, and not easy to relapse, deserve our further study and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al fistula. Hang line op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ultrasonic atomization fumigation 肛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通常是由于脓肿溃破或者切开引流所导致的[1]。瘘管多弯曲复杂,而肛瘘患者的病变位置往往较高,这就增加了肛瘘患者的治疗难度。在以往的治疗过程当中,使用内服、外敷、洗浴等方法效果均不太明显,采用挂线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是该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术后容易产生并发症。本次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肛瘘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的研究进展予以分析和探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肛瘘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高位肛瘘,均使用挂线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为(53.7±3.8)岁,在术后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男24例,女19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为(52.1±4.1)岁,在术后使用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挂线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使用清水对肛门周围进行常规的清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使用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法进行治疗,中药组方为紫草、醋艾叶、黄柏各20g、明矾30g、芒硝40g、苦参50g。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1)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而且创口完全愈合;(2)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创口基本上愈合;(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变,创口没有愈合,甚至有恶化加重的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肛瘘是一种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手术分低位和高位肛瘘之分,低位直接切除瘘管,高位为切开配合挂线或切缝引流术。我国的传统中医认为由于湿毒余热的存在,而导致蕴结不散,血行不畅,是导致肛瘘发生的最主要原因[2]。肛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有效的治疗肛瘘就显得尤为重要。肛瘘挂线手术是目前治疗肛瘘最为有效的一种

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

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 在中西医学比较研究中,人们尚未进行外科学的总体比较,然而深入实质地去考察它们,或许能得到一些重要启示。 一、比较的前题 要比较中西医外科学,首先得确认:什么是外科学?中西医外科学具有可比性吗? 对于外科学的概念,《外科学概要》是这样描述的:“外科学是专门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病理变化、发展规律、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科学”《中医大辞典?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根据宋代《外科新书》,把中医外科概括为,“研究体表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为主的专门学科”,这又将引出另一个概念一一外科病。 所谓外科病,是指运用外科方法治疗的疾病。西医外科学教材通常将其分为五大类,即损伤、感染、肿瘤、畸形以及结石、梗阻、血液循环障碍、内分泌功能失常(如甲克)等其它性质的疾病。中医外科学教材则相应分为疮疡、皮肤病、肛门病、肿瘤(中医名词),以及风、毒、痰等其它病5类。事实上,这都是远远不够的。外科病与内科病没有截然的界限,外科学与内科学则是相对的。 鉴于以上,我们认为中西医外科学是可比的,尽管中西医外科学的理论、中西医外科病的范围、中西医外科疗法的内容存在巨大差异,我们正是要从这些差异之中,去寻找它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分析形成差异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瞻望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未来前景。 二、差异在哪里 对比中西医外科学,人们一定可以找到很多区别:西医长于手术,中医长于方药;西医 长于形迹,中医长于气化;西医长于局部,中医长于整体;西医长于辨病,中医长于辨证等等。但是要进行深入具体的比较,还得从它们最基本的要素着手。 1.外科学的两种理论这实际上是中西医两种理论在外科领域的体现。就病因而言,中医外科学归为外感六淫、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等方面;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教学点: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对诊断肺炎球菌性肺炎最有意义的是 A.胸痛咯血色痰 B.肺部实变体征 C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D.X线示肺部片状阴影,呈肺叶或肺段分布 2、.消渴病的病机特点不包括 A.阴虚为本 B.燥热为标 C.气阴两虚 D.痰热壅盛 3、.首选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停肺证的方剂是 A.泻肺汤 B.小青龙汤 C.清金化痰汤 D.苍白二陈汤 4、下列哪种药物可有效缓解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碱样症状 A.双复磷 B.氯磷定 C.阿托品 D.利多卡因 5、.缺铁性贫血脾气虚弱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神疲乏力 B.面色萎黄 C.气短懒言 D.腰膝酸软 6、患者下痢日久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嗜卧怕冷,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粘液夹有血液,舌淡苔腻,脉虚而数。痢疾发作时,粪便镜检30~40个白细胞/高倍视野。其证型是 A.阴虚痢 B.休息痢 C.虚寒痢 D.寒湿痢 7、患者患肺炎球菌肺炎1周,症见:低热夜甚,干咳少痰,五心烦热,神疲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型是 A.肺阴亏虚 B.气阴两伤 C.阴阳两虚 D.痰热壅肺 8、下列物质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无关的是 A.慢反应物质(SRS-A) B.环化-磷酸腺苷(cAMP) C.环化-磷酸腺苷(cGMP) D.腺苷脱氨酶(ADA) 9、.胃癌的癌前期病变是 A.胃粘膜萎缩 B.胃粘膜炎症 C.胃粘膜糜烂 D.胃粘膜不典型增生 10、胃炎饮食停滞证的治法为 A.健脾解郁,温中止痛 B.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C.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D.温中行气,散寒止痛 二、名词解释 1、萎缩性胃炎 2、慢性肾功能衰竭 3、重症哮喘 4、脑栓塞 三、简答题 1、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2、胃食管反流性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3、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其治法和代表方是什么 四、病例分析题 王某某,男,45岁,体检发现空腹血糖为7.4mmol/L,次日复查空腹血糖为6.9mmol/L,但无明显不适。请问: 1)考虑患者可能是什么病?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检查?如果诊断成立,治疗原则如何?如需服药,应使用哪一种药物? 2)如果诊断成立,中医对该病可分那些证型辩治?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之我见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之我见 本文简要回顾了半个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在防病治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与研究新药、人才培养和机构设置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介绍了结合医学的国际现状。认为是医学自身的发展和医学发展新模式给了中西医结合的更多机遇。结合是必然,但结合又是个过程。如果将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和内容表达为交叉兼容、互补结合和结合创新,就目前国内总体而言是创新还不多。在展望未来时,作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同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和总结,以求真、求实、求新的科学态度,在各自所从事的专业内外去努力寻找交叉点和结合点,在新的世纪里,中西医结合医学从基础性研究到临床应用,从医到药,特别在创新性研究方面当有更多突破。 1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现状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疾病防治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规律出发,一直予以高度的重视和积极支持,因此有了长足发展。如今的状况是: 1·1 防病治病方面创立了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断与治疗模式和方法。由于采用辨病和辨证结合、微观与宏观结合,无论是临床应用还是在理论上都有所创新。如骨折的动静结合治疗、部分急腹症的非手术治疗、多脏器衰竭的综合治疗、运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病,以及对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皮肤病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对针刺镇痛、中医脏象的研究等都已有较为丰厚的积累,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现代化的诊疗规范和标准。 1·2 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和开发传统中草药方面如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再到人工合成,从砒霜中分离三氧化二砷和四氧化四砷,从五味子中提取联苯双脂,从川芎中提取川芎嗪,从青黛中提取靛青红,从苡仁中提取苡仁内脂,从丹参中提取丹参酮等,所制成的制剂有些被准入欧美医药市场,有些被WHO推荐为常规用药。 1·3 从人才到机构中西医结合医学已形成体系 (1)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0日发布的于199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学科分类与代码》已明确将“中西结合医学”列入。(2)从培养本科到培养硕士、博士的教育基地已初具规模。其中已有7所院校建立了中西医结合7年制本科教育,己有一批博士后流动站。(3) 50年代中期以来,已培养出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7000余人,全国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已逾10万。(4)中西结合如今己深入到中医医院和西医医院各科室从业人员的医疗活动中,就经政府批准的各级

2021年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职称往年考试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职称往年考试题 一、如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取一种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首选用于治疗瘿病血瘀证单味药是 A.丹参 B.丹皮 C.桃仁 D.贝母 E.熟地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C 2.患者大面积烧伤感染,症见:高热,神昏谵语,唇干烦渴,小便短赤,四肢逆冷,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数无力。其证型是 A.气脱 B.气逆 C.血脱 D.热厥 E.寒厥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D 3.下列哪项是确诊淋病重要根据 A.有不洁**史 B.有较短潜伏期 C.有急性尿道炎体现 D.尿道口有分泌物 E.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发既有革兰氏阴性淋病双球菌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E 4.关于针刺足三里、中脘、天枢等腧穴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 A.理气消胀 B.缓急止痛 C.增进穿孔闭合 D.调节胃肠蠕动 E.解除胃肠痉挛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C 5.合用于一切溃疡或烧伤,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外治首选方是 A.金黄油膏 B.冲和油膏 C.生肌玉红膏 D.回阳玉龙膏 E.青黛散油膏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C 6.破伤风是可以防止,最可靠防止办法是 A.彻底清创 B.清创加口服蝉衣 C.受伤后服玉真散 D.受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E.按一定办法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D

7.患者,男,27岁。发现颈前肿块3个月,诊断为“甲状腺瘤”,局部时有发胀,胸闷,有痰难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 A.八珍汤 B.海藻玉壶汤 C.逍遥散 D.柴胡疏肝散 E.二陈汤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B 8.外科辨证中,辨脓操作办法不涉及 A.按触法 B.透光法 C.点压法 D.穿刺法 E.切开法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E 9.患者,女,25岁。患急性乳腺炎6天,局部红肿灼热,疼痛激烈,伴有发热。外治应首选 A.金黄膏 B.七三丹 C.黑虎丹 D.五五丹 E.桃花散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A 10.下列哪项不是有头疽临床特点 A.局部红肿热痛 B.肿块范畴在6cm~9cm C.破溃后呈蜂窝状 D.中央各种粟粒样脓栓 E.易向深部发展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B 11.首选用于治疗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或已形成瘘管、窦道外科手术疗法是 A.烙法, B.垫棉法 C.浸渍法 D.结扎法 E.药线引流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E 12.患者背部肿胀灼痛5天,伴发热,口渴,大便干结。检查:背部有1个15cm ×7cm红肿块,上有诸各种小脓头。舌红苔黄,脉滑数。其治法是 A.和营托毒,清热泻火 B.凉血泻火,清热利湿 C.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D.清热凉血解 毒 E.凉血解毒,清热利湿 您所选答案:本题对的答案: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