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网网络管理OMC系统功能技术规范V1.0.3

移动网网络管理OMC系统功能技术规范V1.0.3

移动网网络管理OMC系统功能技术规范V1.0.3
移动网网络管理OMC系统功能技术规范V1.0.3

目 录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移动网G S M /T D -S C D M A /T D -L T E 网络O M C 系统功能技术规范 GSM/TD-SCDMA/TD-LTE Networks OMC System Function Specification 版本号:V 1.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

2引用标准 (5)

3符号和缩略语 (5)

4系统管理 (5)

4.1功能概述和分工 (5)

4.2用户界面管理功能 (5)

4.3OMC软件管理 (6)

4.4OMC系统维护功能 (6)

4.5系统高可用性 (7)

4.6系统可扩展性 (8)

4.7系统稳定性 (8)

5故障管理 (9)

5.1故障管理综述 (9)

5.2告警定义 (9)

5.3告警呈现 (11)

5.4告警操作 (12)

5.5多模基站告警管理(仅适用于TD-SCDMA和TD-LTE网络) (14)

5.6告警前转支持接口 (14)

6配置管理 (14)

6.1通用管理功能 (15)

6.2配置管理对象 (17)

6.3SON功能 (19)

7性能管理 (20)

7.1性能管理综述 (20)

7.2测量任务的管理 (20)

7.3性能测量数据管理 (21)

7.4性能门限管理 (23)

7.5自定义性能指标管理 (24)

7.6对象模板管理 (24)

7.7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管理 (25)

8拓扑管理 (25)

8.1拓扑图形显示要求 (26)

8.2资源状态管理 (26)

8.3应用程序链接 (27)

8.4自动关联网元连接 (27)

8.5多模基站呈现(仅适用于TD-SCDMA和TD-LTE网络) (27)

9安全管理 (27)

9.1OMC用户与网元用户的映射连接功能 (28)

9.2安全管理机制 (28)

9.3用户管理、用户组管理、权限管理 (28)

9.4认证、鉴权、记账 (30)

10日志管理 (30)

10.1日志的内容 (30)

10.2日志管理操作 (31)

11.1操作终端 (31)

11.2命令群发功能 (32)

11.3脚本语言功能 (32)

11.4时间同步功能 (32)

11.5核心网池维护管理 (32)

12报表管理 (33)

12.1性能管理 (33)

12.2报表模板管理 (33)

12.3报表任务管理 (33)

13呼叫分析 (33)

13.1呼叫跟踪 (33)

13.2跟踪管理 (33)

13.3呼叫重现 (34)

14无线测量报告(MR)采集任务管理 (35)

14.1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定义 (35)

14.2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修改 (35)

14.3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删除 (35)

14.4无线测量报告采集任务的查询 (35)

14.5无线测量报告北向接口 (35)

15OMC北向接口 (35)

16OMC集中化管理(仅适用于TD-LTE) (35)

17修订历史 (37)

附(A):应用场景 (39)

补充应用场景1: (39)

补充应用场景2 (39)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XXX号文发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GSM、TD-SCDMA和TD-LTE核心及无线网,规定了中国移动GSM、TD-SCDMA 和TD-LTE核心以及无线网络中各个厂商网元管理系统(即操作维护中心:OMC)的系统功能要求,确定了厂商OMC的管理范围、技术要求和系统功能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设备厂商OMC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适用于对设备厂商OMC系统进行检查、验收。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书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规范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

无。

3符号和缩略语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解释

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演进的通用无线接入网EPC 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

GSM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TD-SCDMA 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

GUI Graphic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

OMC Operations & Maintenance Centre操作维护中心

SON Self-Organized Network自组织网络

4系统管理

OMC的管理规模要求:不低于10000个小区。

4.1功能概述和分工

本章从OMC用户界面(GUI)管理、自身软件管理、系统维护三方面提出OMC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4.2用户界面管理功能

4.2.1用户界面定义

人机界面是网管软件产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用户可以通过它和系统进行交互。图形用户界面(GUI)是一种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简便的方式以满足用户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的需求。

本节规定了OMC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基本要求:

●界面直观,对用户透明:用户接触软件后对界面上对应的功能一目了然,这就

要求在界面设计中遵循界面简洁,线索清晰的原则。

●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应该遵循一致性的原则:界面和功能的一致性可以使操作

人员更快使用保留字来增加系统的清晰易懂、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

●图形用户界面应该对操作结果提供必要的图形和声音的提示。提示信息可以使

用户了解目前系统所处的状态,明白命令执行的结果是否正确,以及操作的进

行情况,举例来说,当一个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超过7~10秒钟时,一个带有

进度条的信息框应该提示当前任务的进行情况。

本节规定了OMC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建议要求:

●操作方式的一致性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误操作的产生。危险操作都应有确认提示。

●客户端软件可以提供B/S软件架构,避免因为升级而频繁的更新客户端;要求

提供客户端自动更新功能,方便地升级客户端应用程序。

●用户界面应具备与安全管控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统一网关的单点登录。

4.2.2在线帮助

OMC应为用户提供在线帮助,提供详细的在线操作指南,可以对操作方式,操作步骤,输入的格式等信息进行帮助提示,指导用户完成需要的操作任务。同时,对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解答,用户可以打印帮助信息。

4.2.3界面锁定和激活

为防止在用户离开时,未授权人员对网管系统的操作,系统应提供界面锁定的功能。被锁定的界面只有锁定前的用户身份和系统管理员级别用户才能激活。

4.3OMC软件管理

系统应详细记载OMC上运行的各软件模块及补丁的版本号,功能备注,当前各软件模块及补丁的装载时间等信息。同时厂商应该注意OMC系统相关客户端随桌面操作系统的演进而进行版本的更新。并且相应版本的客户端可以通过访问系统相关服务地址进行下载安装。4.4OMC系统维护功能

OMC系统维护功能主要是对相关的文件系统资源、内存、CPU资源、数据存储空间、数据库空间等系统指标进行监控管理,指标的采样时间和阈值可由用户设定,超过阈值将产生不同级别的告警。

能够提供如下功能:方便的查询数据库连接情况;并可手工干预数据库的连接,能方便的终结非法的数据库连接。

能够查看OMC系统进程、应用进程等的进程名、运行状态、开始时间、运行主机、进程类型等信息,并能对某些进程做中断或启动操作。

OMC应能自动检测存储空间的大小与使用率,并支持用户设置阈值告警,在存储空间达到阈值后,发出存储容量不足的告警。

OMC对网元的维护操作提供图形与命令行两种操作方式。

4.4.1系统备份功能

系统备份的目的是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根据文件系统备份与数据库备份将OMC恢复到备份前的状态。

系统备份包括文件系统备份与数据库备份,要求提供的备份方式包括:

●手动方式与周期性自动备份方式。

●在线备份与离线备份方式。

●完全备份与增量备份方式。

备份参数设置:用户选择备份方式、备份内容、备份时间和备份介质进行设置;

数据恢复:当数据受到破坏后,OMC能够对数据进行正确的恢复,恢复方式可选择从备份中恢复或从网元重新获取。

系统恢复:当系统受到破坏后,能够根据备份数据将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4.5系统高可用性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OMC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连接应提供物理双机热备机制,即在发生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连接的单点故障时,OMC应能够不间断地提供服务,如告警和性能测量数据能够及时上报。

OMC系统在升级补丁期间应能够不间断地提供服务,且升级后应能保留原有网元配置信息和任务,如:已定制统计任务、北向接口的消息格式、数据库结构、消息和数据库接口、已创建的用户组和用户等。

注:不间断地提供业务是指在发生故障或系统升级过程中由于系统倒换发生的业务暂时中断时间不超过5分钟。

4.6系统可扩展性

为了适应网元的不断增加和处理信息量的不断变化,OMC系统的软硬件必须有一定的可扩展性。比如:增加网元时,应和OMC上已存同类网元的统计任务保持一致。

4.7系统稳定性

OMC应具备监测自身稳定性事件的能力,通过对网管稳定性事件的分析,可以得到量化的OMC可靠性百分比和网管年平均故障时间。

OMC稳定性统计资源包括:网卡、IP、数据库实例、数据库监听、磁阵存储、OMC应用程序进程。OMC稳定性事件包括:资源重启、资源健康度变化、资源上下线、资源初始化、服务切换、服务重启和恢复。

4.7.1OMC稳定性事件列表

支持查询OMC在指定时间段的稳定性影响事件列表,包括事件对应的OMC资源类型、资源名称、事件类型、事件起始结束时间等。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了解OMC自身在指定区间内具体发生过哪些影响事件。支持用户手工维护稳定性事件记录。

4.7.2OMC稳定性统计报告

对OMC指定时间段的稳定性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OMC各类资源不稳定事件的平均发生次数、平均影响时间,得到OMC的可靠性百分比和年故障时间。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了解OMC的稳定性指标。

OMC各类资源的不稳定事件平均发生次数定义:平均发生次数=指定时间段内发生总次数/统计天数。

OMC各类资源的不稳定事件平均影响时间定义:平均影响时间(单位:秒)=指定时间段内的总实际影响时间/统计天数。

OMC各类资源的不稳定事件的实际影响时间:实际影响时间(单位:秒)=OMC根据构成OMC的各类资源的影响时间,扣除各类资源的重叠影响时间,合并归一汇总得到针对OMC整体的实际影响时间。举例:在10点00分00秒到10点00分30秒的30秒时间内,IP和数据库实例两种资源,相继发生了不稳定事件,IP的不稳定事件的起始时间是10点00分03秒,持续到10点00分10秒,数据库的不稳定事件的起始时间是10点00分05秒,持续到10点00分15秒,则整个OMC在这30秒的时间内,总的不稳定事件的实际影响时间为(10-3)

+(15-10)=12秒,05秒到10秒这5秒钟,IP和数据库都在不稳定事件中,不稳定的影响时间只计算一次。

OMC可靠性百分比定义:可靠性百分比=1-实际影响时间(单位:秒)/(统计天数*24*3600)%。

OMC的年平均故障时间定义:年平均故障时间(单位:分钟)=统计时间段内的实际影响时间(单位:秒)*365/(统计天数*60)。

5故障管理

5.1故障管理综述

OMC故障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子网设备进行统一的故障管理,提供告警收集显示(以及查询)、故障检测、故障诊断(定位)和故障处理工具。

系统应能实时收集网元发出的告警信息,并自动更新当前告警列表(并能对网元告警进行同步)。同时,应提供对于全网告警的集中呈现视图,以实现告警的集中监控。OMC应保存一定时期内的历史告警信息,并具备对历史告警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的功能。

5.2告警定义

5.2.1告警信息

OMC提供的告警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产生告警的设备类型及标识符:应为设备的名称及唯一标识符。

●告警产生时间:应为OMC或网元产生告警的时间。

●告警清除时间:应为OMC或网元清除告警的时间。

●告警对象:告警正文中告警的对象。例如TD-LTE网络中的eNodeB会产生告警,该

告警的告警对象为eNodeB。

●定位信息或者故障源:产生告警的故障点,例如:逻辑定位:信令点故障可以定位

到信令点,中继故障可以定位到中继。小区故障可以定位到小区。物理定位:具体

到板卡以及端口级,增加这个字段的目的在于故障的快速定位以及告警的关联分

析。

●告警编号:OMC管理范围内区别不同类别告警的唯一数字标识,例如不同的基站退

服,均显示为相同的告警编号。

●告警类型:建议取值可为:

?通信告警

?设备告警

?处理错误告警

?环境告警

?服务质量告警

●告警级别:按告警的严重程序依次将告警分为严重告警(Critical)、主要告警

(Major)、次要告警(Minor)、警告告警(Warning)四类。

●告警确认时间:告警被确认的时间。

●告警确认状态:取值可为:

?已确认

?未确认。

●告警确认用户标识:对告警进行确认操作的用户标识符。

5.2.2告警状态

告警分为当前告警和历史告警。

当前告警指的是尚未被清除的告警。

已经被清除的告警称为历史告警。历史告警将被保存到历史告警数据库,供以后统计查询所用。历史告警应当精确地记录曾经“实时上报的所有告警”。

OMC应支持如下告警状态:

●未确认当前告警:用户尚未确认且未被清除的告警;

●已确认当前告警:用户已确认且未被清除的告警;

●未确认历史告警:用户尚未确认而已被清除的告警;

●已确认历史告警:用户已确认且已被清除的告警。

5.2.3告警级别

OMC应支持如下告警级别:

●严重告警(CRITICAL):使业务中断并需要立即进行故障检修的告警;

●主要告警(MAJOR):影响业务并需要立即进行故障检修的告警;

●次要告警(MINOR):不影响现有业务,但需进行检修以阻止恶化的告警;

●警告告警(WARNING):不影响现有业务,但发展下去有可能影响业务,可视需要采

取措施的告警。

5.3告警呈现

OMC应提供友好、直观的告警管理界面。

对告警呈现的性能要求:网元产生的告警须在5秒之内在 OMC上呈现出来。(这里的时间范围指系统发生故障到OMC呈现之间的时间,包括网元发现故障的时间在内。)

5.3.1告警提示

OMC应至少支持告警的颜色显示和声音提示。

5.3.1.1告警颜色显示

OMC应针对不同级别的告警用不同的颜色显示,颜色可自定义。

●严重告警

●主要告警

●次要告警

●警告告警

对于同一网络资源有多个告警同时发生时,告警颜色应与当前最高级别告警相同;当较高等级告警清除后,再显示相应低等级的告警颜色。

5.3.1.2告警声音定制

对于新接收的告警,OMC应产生声音提示。该声音可自定义、可修改。

5.3.2基于上下文的告警帮助

OMC应提供通过告警方便地查找到相关帮助文档的功能,并可以连接到告警知识库。

5.3.3告警显示过滤

OMC应支持对网元上报的告警进行显示过滤的功能,符合过滤条件的告警将不在活动告警窗口呈现出来,但并不影响告警的上报和入库。

OMC应提供相应的功能模块,使操作维护人员能够方便地设置过滤条件从而实现对告警呈现的控制,可被过滤的告警属性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条件或下列条件的组合:

●告警设备

●告警产生时间

●告警类型

●告警级别

●告警编号

5.3.4告警视图

OMC应提供如下告警视图。

5.3.4.1告警汇总视图

在该视图中,操作维护人员可以浏览、分析和操作告警。

告警汇总视图必须支持对告警信息按网元进行汇总的功能,包括告警总量、不同级别告警的数量;

告警汇总实体应该支持通过配置相应过滤条件对告警进行呈现。

告警汇总视图上的告警信息须保持实时刷新,以反映网络的真实现状。

5.3.4.2告警定位视图

通过视图可以逐级定位问题网络设备,支持到板卡级的告警定位。

5.4告警操作

5.4.1活动告警查询

OMC应支持灵活的活动告警查询功能,可组合查询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告警设备

●告警产生时间

●告警类型

●告警级别

●告警编号

在故障管理界面上,可以显示被查询告警的详细信息,并且支持打印和导出功能。5.4.2告警的同步

OMC应当支持告警同步操作,包括:

5.4.2.1自动同步

指OMC能够自动同步网元的告警,适用于下列情况:

●当OMC与网元建立管理连接时;

●当OMC与网元出现通信失败并且恢复后;

●当OMC出现系统故障并且恢复后;

●当主用OMC与备用OMC发生倒换时。

5.4.2.2手动同步

指OMC支持操作维护人员需要时手动同步网元告警。

5.4.2.3定时同步

指OMC支持定时自动同步网元告警,同步周期可自定义为天或小时。

5.4.3告警确认

OMC应支持对告警的确认操作,并且能够记录进行确认操作的用户及确认时间。对于已确认的告警,OMC应以某种方式与未确认告警相区别。已确认的告警表示该告警已经被采取措施,以解除告警条件,或者该告警对网络没有大的影响。

手工告警确认:用户能够对告警进行手工确认操作。

系统自动告警确认:系统具备对某一特定级别、特定类型、特定状态进行告警自动确认功能。

5.4.4取消告警确认

OMC应支持对已确认的告警进行取消确认的操作,并且保证对同一条告警只有对其进行确认操作的用户(超级用户除外)才能执行取消确认操作。

5.4.5告警清除

OMC应支持告警清除功能,包括自动清除和手动清除。

自动清除功能是指当OMC收到网元上报的告警清除消息后,自动将当前活动告警设置为清除状态,并转为历史告警。告警自动清除时延要求不超过5秒,其中告警自动清除时延指从网元告警恢复到该告警在OMC上呈现清除状态之间的时长。

手动清除功能是指OMC支持对告警进行手动清除的操作,清除的结果是将当前告警的状

态由活动告警改变为已清除的告警,OMC应记录清除告警的时间和用户,但这一操作不应对网元产生影响,如果网元的故障尚未恢复,其告警还应实时上报上来。

5.4.6历史告警查询

OMC应支持灵活的历史告警查询功能,可组合查询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告警设备

●告警产生时间

●告警类型

●告警级别

在故障管理界面上,应显示被查询告警的详细信息,并且支持打印和导出功能。

5.4.7历史告警统计与报表生成

OMC应当提供历史告警的告警统计功能,并可生成和导出相应的报表。并提供报表定制功能。可按照设备类型、网元类型、告警级别、告警产生时间、告警消除时间等条件组合统计、定制各类报表。

5.4.8历史告警存储时间

OMC应支持保存历史告警至少3个月。具体保存时间可根据存储设备的实际容量来自定义。

OMC应提供自动删除超时限告警的功能。

5.5多模基站告警管理(仅适用于TD-SCDMA和TD-LTE网络)

对于多模基站告警在告警视图中可以标识出此类告警的影响范围,即TD-SCDMA制式;TD-LTE制式;TD-SCDMA&TD-LTE制式。

5.6告警前转支持接口

OMC应提供对外接口,可被扩展支持告警前转功能。OMC应支持至少2个通道的告警转发,各通道之间的告警转发的性能相互独立。

应能对告警转发通道及转发情况进行监控并生成日志记录,告警通道堵塞或转发不成功应能生成相应提示信息。同时应提供告警前传的日志,应包含告警转出的时间记录信息,以便与上层网管接收告警的日志相核对。

6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功能主要负责全面动态地管理全网所有网元设备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数据或局

数据,呈现设备工作状态,以图形、文字等形式分层显示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并且具有网元集成,查询、编辑、删除、预设、备份、合法性检查和回滚网元配置数据等功能。

6.1通用管理功能

6.1.1网元/网络资源配置管理

6.1.1.1系统可管理的网元对象

●核心网:

GSM/TD-SCDMA网络:MSC_Server、MGW、VLR、HLR/AUC、GGSN、SGSN、

DNS、FW等设备以及相关链路;

TD-LTE网络:MME、ServingGW、PGW等设备以及相关链路。

●无线接入网:

GSM网络:BSC、BTS等设备以及相关链路;

TD-SCDMA网络:RNC、NodeB等设备以及相关链路;

TD-LTE网络:eNodeB设备以及相关链路,

●OMC:能查询网管系统本身设备(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的配置

信息,包括主机名、IP、端口、操作系统、软件版本等。

●需要提供针对网元从一个OMC调整到另一个OMC,或者调整无线网网元(例

如TD-LTE的eNodeB网元)从属CN过程的工具,提供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支持导入前进行数据修改。

6.1.1.2网元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网元的创建、修改、删除指在OMC中创建、修改、删除网元的逻辑定义,确定OMC 需要纳入管理的网元.

1) 创建网元

OMC在安装完成后并没有当前网络中的网元数据,OMC应能提供网元的创建功能。创建网元时,用户应输入如下内容:

●网元类型;

●网元名称;

●网元地址:指能够定位网元的物理地址;

OMC应通过上述信息到与其相连的被管理网络中寻找符合上述地址的网元,建立OMC 与网元之间的通信联系。网元创建完成后,OMC能够建立与网元的连接,通过该连接能实

现对网元的配置功能。

2) 删除网元

用户应能删除当前在实际网络中已经不存在或已经过调整,但OMC中仍存在,与现网不相符的网元,包括其相关配置数据信息也被删除。

3) 查询/修改网元

用户应能够查询或修改创建网元时列举的属性。

4)导出网元

用户应能够将系统中所有网元的配置数据导出到文件中。

5)导入网元

用户应该能将网元的配置数据在文件中编辑好后导入系统中。

6.1.2网元软件管理

●实现网元软件包和补丁的版本、状态、激活时间的查询;

●实现网元软件包的补丁备份;

●实现网元软件包和补丁的下载;

●网元的软件包、补丁激活、和回退

●对网元软件包和补丁的操作日志功能;

●可以同时管理多个软件版本、补丁版本。

●对于多模基站多个制式可以同时进行软件升级和回退。(仅适用于TD-SCDMA

和TD-LTE网络)

6.1.3配置数据的管理

6.1.3.1配置数据的查询和导出

OMC应提供查询网元当前配置数据的功能,并支持配置数据导出。导出文件为Excel 或XML格式。

6.1.3.2配置数据的同步

配置数据同步是指OMC将网元的当前配置数据采集上来并存储。指OMC自动发现网元当前配置数据变化并同步采集、存储。

6.1.3.3配置数据下载和激活

OMC下载配置数据到网元并进行激活。

6.1.3.4配置数据的回卷

OMC将配置数据下载到网元并激活配置数据使之生效后,仍可将配置数据回卷到修改前的状态。

6.1.3.5配置数据的比较

比较OMC上的配置数据和网元上已经激活生效的数据,生成差异报告。

6.2配置管理对象

6.2.1无线接入网络配置

6.2.1.1BSC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网络)

信令数据配置、硬件数据配置、ATM局向配置、M3UA局向配置、A接口、Abis接口、Gb 接口的配置等。

6.2.1.2BTS配置(仅适用于GSM网络)

BTS的数据配置。

6.2.1.3RNC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SCDMA网络)

信令数据配置、硬件数据配置、ATM局向配置、M3UA局向配置、IuCS接口、Iub接口、Iur接口和IuPS接口的配置等。

6.2.1.4NodeB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SCDMA网络)

Iub接口、本地小区的数据配置。

6.2.1.5eNodeB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传输配置(包括路由配置、SCTP链路配置等)、板卡配置、X2接口、S1-U接口、S1-MME 接口配置等。

6.2.1.6小区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小区配置,包括小区频点配置、邻小区配置、信道配置等。

6.2.1.7多模基站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SCDMA和TD-LTE网络)

公共物理资源配置:单板,RRU,天线,塔放等

公共传输资源配置:IP传输和ATM传输,包括物理层、链路层、IP层/ATM层以及应用层。

TD-SCDMA NodeB配置:公共资源配置除外,其他同6.2.1.4节。

TD-LTE eNodeB配置:公共资源配置除外,其他同6.2.1.5。

6.2.2核心网的数据配置

6.2.2.1MSC_Server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TD-SCDMA网络)

包括系统数据配置、信令数据配置、业务数据配置、预分析数据配置、信令数据、电路数据、GT分析、与基站相关局数据配置、号码分析(主叫分析、被叫分析、呼叫转移、漫游号码分析、主叫号码显示处理等)、路由分析等。

6.2.2.2MGW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TD-SCDMA网络)

包括系统数据配置、信令数据配置、电路数据、ATM数据配置等。

6.2.2.3SGSN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TD-SCDMA网络)

包括系统数据配置、信令数据配置、GT分析、Gb接口配置、路由数据配置、DNS配置、Iu-PS接口配置、ATM数据配置、负荷分担管理等。

6.2.2.4GGSN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TD-SCDMA网络)

包括APN配置、地址池配置、Gi口配置、Gn配置、RADIUS配置、负荷管理等。

6.2.2.5HLR数据配置(仅适用于GSM/TD-SCDMA网络)

HLR系统数据配置、信令数据配置、HLR用户数据配置、用户容量配置、HLR物理数据配置、HLR容量配置、系统参数配置、GT分析、漫游VLR数据配置、呼叫前转号码、本局管辖MSC/VLR数据配置、负荷分担管理、HLR业务支持等。

6.2.2.6MME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接口参数配置(包括S1接口、S6a接口、S10接口、S11接口等)、传输参数配置(包括IP及QoS相关参数配置)、MME Pool相关参数、网络参数配置(包括MME标识、PLMN 列表等配置)等。

6.2.2.7S-GW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接口配置(包括S1-U接口配置、S5/S8) 等。

6.2.2.8P-GW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APN配置、IP地址池配置、接口配置(包括SGi/Gi接口、S5/S8接口、Gx接口)、PCC 本地策略配置、RADIUS/DHCP/DIAMETER服务器配置、与计费网关的连接配置、DRA对等层链路管理配置等。

6.2.2.9HSS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信令数据配置、用户数据配置、用户容量配置、物理数据配置、系统参数配置、DRA 对等参数配置、业务参数配置等。

6.2.2.10PCRF数据配置(仅适用于TD-LTE网络)

PCC策略配置、Rx/Gx接口配置、DRA对等层链路管理配置。

6.3SON功能

本部分只适用于TD-LTE的无线接入网。

在满足上述基本配置数据需求下,要求OMC具备最小化配置数据集的自动配置功能以及自优化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6.3.1基站自启动

支持在提供最小配置集的情况下的基站自启动功能。

(1)能够查看基站启动过程中的状态及最终结果;

(2)支持软件、配置数据、资产信息的更新;

其中,资产信息的更新主要发生在两个场景下:新建基站(基

站首次接入OMC)和维护基站(如基站更换板件等)。资产

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供应商名称、资产序列号、硬

件平台、板卡位置、资产单元类型版本号、生产日期、最近

服务日期等。配置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传输参数、

小区基本参数、天线参数等。

6.3.2PCI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自优化

能够监控PCI冲突或混淆的异常或告警,并且解决PCI冲突或混淆并保留详细的日志记录并可后续查阅。

6.3.3自动邻区关系建立

提供TD-LTE同系统邻区关系自动配置、邻区漏配补配以及冗余邻区删除功能,并且提供同系统邻区关系查询和邻区关系优化日志查询功能。

(1)支持邻区关系自动配置

(2)支持自由模式及受控模式的邻区关系管理模式设置

(3)支持对自动发现的邻区关系设置及管理“No HO”、“No Remove”标志位,对

eNB可设置及管理“No X2” 标志位,将其添加或移出黑白名单

(4)支持将邻区关系优化的重点步骤和结果记录到日志,并提供同系统邻区关系

优化日志查询功能

7性能管理

7.1性能管理综述

性能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要求OMC能够定义网元性能测量任务,并以适当的方式采集、存储、呈现性能测量数据。通过对各类性能测量数据的收集、实时观察、存储分析,对如何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网络资源的分配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合理建议,达到对网元的性能进行监控和优化的目的。

7.2测量任务的管理

7.2.1测量任务的定义

OMC允许用户在一个测量任务中指定网元性能测量的如下属性:

●测量对象: 需要开启测量的某一类网元列表。

●性能测量数据集:性能测量数据集对应于性能测量数据集合,集合中的参数是

可自定义的。一个测量任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性能测量数据集。

●测量起始时间:若不指定,表示立即开始,时间定义为年月日时分。

●测量终止时间:若不指定,表示一直监测,时间定义为年月日时分。

●测量时段:测量时段指定一天中哪些时段需要测量,每个时段的起始时间为零

点或零点加测量粒度的整数倍。

●测量计划(schedule):取值为周测量计划(weekly schedule)或月测量计划

(monthly schedule)。周测量计划指定一周中选择哪几天进行测量,月测量计

划指定一月中选择哪几天进行测量,测量计划与测量时段组合对测量时间进行

了定义。

●测量粒度:即测量采集时间间隔,要求能提供的测量粒度为15分钟。

测量任务定义完成后,其初始状态为“未激活”。测量任务需要执行激活操作,才能生效。应能够对同一个网元的同一个性能测量数据开启多个不同测量粒度的测量任务。

7.2.2测量任务的查询

OMC提供用户查询测量任务参数及状态的功能,测量任务的状态取值可为:“未激活(Inactive)”与“已激活(active)”。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移动笔试真题之技术类--中国移动笔试题(网络维护员)

姓名: 密封线 网管系统维护工程师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数据通信可以有单工、双工、(半双工)三种通信方式。 2、分组交换可分为可变分组交换和固定分组交换,CMNET采用(可变分组)交换。 3、WAP使用了(GRE)通道方式,建立了节点和WAP网关之间的通讯。 4、CMNet的网络服务质量要求为:网内任意两点包丢失率—小于等于(1)%。 5、SGSN与GGSN之间的协议为(GTP)。 6、在GPRS网络中,手机从(GGSN)获得IP地址。 7、A8010接入服务器中,每块RPU板可以带(60)Modem用户。 8、以太网使用双绞线连接时,最长距离不得超过(100)米。 9、配置路由器时,如果使用Console口连接,通常设置的连接速率为(9600)bps。 10、短信网关的网关代码一定是(6)位数字字符串。 11、在关系数据库中,二维表的列称为(属性),二维表的行称为(元组)。 12、(SQL)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13、ORACLE数据库有两类备份方法,第一类为物理备份,另一类为逻辑备份,其中逻 辑备份分为三种模式:(表备份)、(用户备份)和(完全备份)。 14、已知某传输信道传输二进制码元,其码元速率为2M波特,则此时该传输系统的信 息速率是(2Mbps)。 15、OSI七层参考模型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 层)、(表示层)、(应用层)。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使用TRACE 命令的目的是(D)。 A、可用的、十分成功的测试手段 B、非常基本的测试手段 C、把IP地址和DNS加入路 由表中 D、在源到目标传输过程中查找失败点 2、对路由器而言,下列(C)功能是唯一的。 A、路由器捆绑了MAC地址和IP地址 B、路由器接受广播报文,并提供被请求的信息 C、 路由器建立了ARP表,描述所有与它相连接的网络 D、路由器对ARP请求作出应答 3、网络接口卡位于OSI模型的(A)层。 A、数据链路层 B、物理层 C、传输层 D、表示层 4、1000BASE-T标准规定网卡与HUB之间的非屏蔽双绞线长度最大为(B)。 A、50米 B、100米 C、200米 D、500米 5、关于"死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死锁是操作系统中的问题,数据库系统中不存在 B、只有出现并发操作时,才有可 能出现死锁 C、在数据库操作中防止死锁的方法是禁止两个用户同时操作数据库 D、当两个用户竞争相同的资源时不会发生死锁 6、在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B)。 A、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在 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7、下列概念中,(C)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 A、安全性 B、完整性 C、移植性 D、一致性 8、无线移动通信中,在小范围内低功率适合于家庭网络的是(D)技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合起来的一种技术。而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2010年的5.17电信日显得格外让人瞩目。虽然世界电信日已经走到了第42届,但是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无穷威力的,恐怕要从今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 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公司I-mode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

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中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 2001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当时官方的宣传称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随后的几年,依托电信运营商的无线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亿万富翁,有媒体说,中国最好赚钱的年代有两拨,一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另外一拨则是大小SP们,可惜好景总是不长。 2006年9月,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信产部猛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新规范将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彩铃、WAP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 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黑”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将对国内违规SP形成封杀之势。 萌芽 如果说创建于2004年3月16日的3G门户开创的是中国FREE WAP 的另外一种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长河里,仅仅是萌芽的开始。 在这个萌芽时期,先后冒出了搜索、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多种无线企业,不过,整个行业都处在混沌之中,因为没有人能够讲得清楚未来是什么,商业模式之争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互联网技术 学时:48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开课部门:物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张宏科主编,《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在介绍移动互联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讲解。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通过对移动互联有网技术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然后能够利用所学的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对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非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降低课程的难度,尽量讲解的通俗易懂;对网络专业的学生,尽量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拓展物流的视野,夯实专业基本功。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3.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概念 (二)移动IPv4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4技术概述、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的基本概念、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总体设计方案、移动节点(MN)的设、外地代理(FA)的设计、家乡代理(HA)的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了解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 4.教学建议:详细讲解 (三)移动IPv6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6协议的总体设计方案、接口信息和路由表更新模块设计等。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4.教学建议:多举案例 (四)移动子网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移动子网的结构和术语,移动子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子网中的数据结构,移动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家乡代理的工作过程,移动子网的设计与实现,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和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移动子网中的数据结构,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4.教学建议:结合实际举例,学习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 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移动网络维护-线路题库

传输线路维护题库 一.填空题(共计30题) 1. 光缆线路发生故障时,应遵循(先高级别\ (后低级别)(先抢通\ (后修复)的原则,(不分白天黑夜\ (不分天气好坏\ (不分维护界限),用最快的方法临时抢通传输系统,然后再尽快修复。线路故障未排除之前,查修不得中止。 2.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全程全网观念及(质量第一\ (用户第一)的思想。 3. 机房内非特殊需要,严禁使用(明火1 4. 仪表、机具应有专用(操作台),严禁直接放在(地上操作),熔接和测试时应有(2人或2人以上)在场。 5. 障碍发生时通过设备维护人员通知或线路人员自己发现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和排除故障,尽力缩短(障碍历时1 6. 光缆线路瞳碍分为(一般障碍)、(全阻障碍)和(重大瞳碍)。 7. 通信值班室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 8?光缆线路的常规维护工作分为(日常维护)和(技术指标测试)两部分。 9. 当光缆通信线路出现瞳碍或线路割接时,利用同缆或同路由光缆中的备用光纤代通阻断的在用系统称为(光纤调度1 10. 光纤故瞳有两种形式,即(光纤中断)和(损耗增大1 11. 使用OTDR仪表时,在脉冲幅度相同的条件下,脉冲宽度越大,脉冲能量就(越大), 此时OTDR的动态范围也越大,相应(盲区也就大1 12. 光缆通信线路的"三防"保护包括光缆线路的(防强电'(防雷'(防电化学腐蚀1 13. 维护工作要求光纤的完好率为(100% \ 14. 光缆引入ODF架或综合柜终端熔接时,光缆加强芯须(良好接地X 15. 光纤中的(熔接头)、(微弯),它们都会给光纤带来损耗 16. 杆上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帽和保安带X 17. 升高或降低吊线时,必须使用(紧线器),不许肩扛推拉。 18. 使用地锚拉柄制作拉线包括(拉线上把)和(拉线中把)两部分。 19. 拉线上把的制作方法有(夹板法\ (另缠法)和(卡固法1 20. 架空通信线路与公路交越时的最小垂直净距为(5.5 )米。 21. 通信光缆线路与输电线路相交越时,尽量选择在(下)方穿越,保持标准间距并采用(绝缘)保护。 22. 曾受雷击的电杆必须装设(避雷线1 23. 按敷设方式光缆可分为(管道光缆\ (直埋光缆\ (架空光缆)和(水底光缆X 24?光缆线路网构成主要包括(骨干网\ (本地网\ (接入网\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4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娄文科、梁静海、张跃明、彭鹏、党志俊

目录 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PTN资源分析优化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 物理资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逻辑资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流量监控及资源预警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资源优化分析报告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最早让人们接受的方式,则是从短消息服务开始的。 近几年来,移动通信市场的特点是短信业务出现持续大幅度增长。据估计,全球每月发送的短消息约达150亿条。由于短消息业务还具有“同发”优势,即可对多个用户同时发送相同信息,为一些具有广播性质的信息服务开辟了新的途径。它作为移动数据通信的主要业务,正向多种信息服务领域发展。 中国移动通过“移动梦网”的实践和创新,带动移动互联网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促进移动互联网市场不断壮大,推动通信走向繁荣。在中国移动统一号召和监管下,各个服务提供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了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短信应用。 资讯 以新闻定制为代表的媒体短信服务,是许多普通用户最早的也是大规模使用的短信服务。对于像搜狐、新浪这样的网站而言,新闻短信几乎是零成本,他们几乎可以提供国内最好的媒体短信服务。这种资讯定制服务已经从新闻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股票、天气、商场、保险等。

沟通 移动QQ帮助腾讯登上了“移动梦网”第一信息发送商的宝座。通过“移动QQ”和QQ信使服务,使手机用户和QQ用户实现双向交流,一下子将两项通信业务极大地增值了。 娱乐 娱乐短信业务现在已经被作为最为看好的业务方向,世界杯期间各大SP推出的短信娱乐产品深受用户的欢迎,使用量狂增。原因很简单,娱乐短信业务是最能发挥手机移动特征的业务。 移动梦网的进一步发展将和数字娱乐紧密结合,而数字娱乐产业是体验经济的最核心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MMS的传送将给短信用户带来更多更新的娱乐体验。 手机上网业务 手机上网主要提供两种接入方式:手机+笔记本电脑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移动电话用户通过数据套件,将手机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后,拨打接入号,笔记本电脑即可通过移动交换机的网络互联模块IWF,接入移动互联网。 WAP手机上网 WAP是移动信息化建设中最具有诱人前景的业务之一,是最具个人化特色的电子商务工具。在WAP业务覆盖的城市,移动用户通过使用WAP手机的菜单提示,可直接通过

移动网络维护工作心得体会

移动网络维护工作心得体会 在我没有加入移动公司前,印象里服务最广的就是中国客户群最大的移动运营企业。同时自己也是多年的中国移动老用户,对移动公司的服务及通话质量也是相当的满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为了一名移动新员工。我热爱我的工作。我能在职场这条路上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跟我从工作历程中找到自己的特质:很有亲和力,不怕与人接触。我在工作中,仿佛在做一份不同的工作,秘诀在于我保持对公司于工作的兴趣。 作为一名刚进移动公司的新员工,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以往是走进移动公司接受服务,感受移动公司上帝般的服务,而现在我要作为服务者来面对广大的客户群体,来为客户服务,这对我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人生挑战。我的工作主要是于客户直接面对面沟通。也就是要帮助客户顺利使用移动业务的服务。移动的客户分布甚广,各行各业的都有,甚至还有国家机关,像国税局、工商局等。 营业员的工作内容重复性较高。很多人都觉得它很隐性,看不到有形的成绩,我却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思,它的喜悦与痛苦都来自于客户。看电视、电影,念书时,好像所有的对错都很清楚,非白即黑,但面对客户的反应,很多时候有理说不清,我得冷静面对他们情绪性的抱怨,甚至是谩骂的字眼。 刚开始我也常想,移动公司又不是我家开的,客户不顺,干嘛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我也常被客户无理的反应搞得郁闷不已。但同时我也拥有笔墨难以形容的喜悦。记得我在做导办的第二个星期,有位客户不太会使用自助终端机《要打印详单》,我很有耐心的教他操作,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他教会了,听到客户的感谢声音,我差点兴奋的跃起来了。 一天下午已经下班了,我正准备回家,以为客户来到营业厅试探的问我:“我的手机不能上网了,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我立即放下手里的东西,拿过用户的手机帮客户其起来,原来是客户不会使用,我就向客户介绍怎样使用以及上网的资费。讲解一遍后,我看客户的神色好像还是不太明白,有不好意思再问的样子,就马上说:“我可能讲的不太明白,我再给您讲一遍好吗?”我又一点一点的向用户讲解起来,边讲边指导客户操作,知道客户完全掌握了使用的方法为止。我不仅在营业厅认真工作,用热情、耐心的服务接待每一位客户,而且在休息时间,甚至有时走在路上还有人拦住我,向我咨询业务,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停下脚步,耐心的向客户讲解,直到客户明白为止。真诚的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一次休息,我和同学在街上遇上了一位经常到营业厅办业务的客户,他见到我就着急的说:“我现在有点急事,你能去帮我交50元话费吗?”说完,把钱给我就走了,我二话没说马上到营业厅为客户交了50元话费,从这以后,这位客户每次到营业厅办理业务,都要专门到我所在的柜台,跟我打个招呼。我热爱营业这项工作,在工作中,我品尝了酸甜苦辣的人生。 由于营业员的工作很琐碎,往往挫折感往往大于成就感,但一有成就感就会乐上好几天。做营业员就要有点鸡婆个性,如果你是个比较自我的人,那就很难乐在其中。我觉得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日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据统计1,2014年我国汽车的销量已达2349万辆,位列全球第一,遥遥领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5亿辆,预测这个数据将会在未来五年里增加到4亿辆。在我国车险中的交强险属于强制保险,因此这一汽车数量的上 亿 长。但由于法律建设滞后、行业自律缺乏和市场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车险中面临着理赔难、销售渠道价格不统一等难题,并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一)我国车险销售渠道分析 1数据来源于Mark Lines。

目前,国内大部分车险公司的营销策略还是依靠营销人员实行人海战术进行直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电(网)销、4S店等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营业网点(如表1所示)。 表1 车险主要销售方式比较 67.27%,增速迅猛。电话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14.65%,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网络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 10.85%,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占比达到25.5%,同比上升2.12个百分点。 相对于传统渠道,电话、网络销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管控和地域覆盖广等优势,被视为保险行业近几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营

销渠道。分析发现,其最具竞争力之处是低于传统渠道15%的价格水平。由于价格仍是当前车险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电销产品的出现恰好是顺应了目前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充分说明,费率改革的走向将直接决定车险市场竞争的走势。 2.代理机构 一部分车主通过代理人、4S店购买保险。中国保监会规定车险 在很大的差距。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汽车出险时,车主首先需要及时记录对方的车牌号、对方车主的家庭住址、名字、联系电话以及对方车险的具体情况,然后现场拍照。同时车主也需要记录日期、时间和事故地点;另外如有可能,留下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最后只需要在保险公司网上或者实体店中填写索赔申请,保险公司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简介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本课程针对Android工程师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Android平台下应用程序开发技能,通过完成学习性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软件设计和编码能力,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程序设计、软件测试、项目实施、软件维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培养目标,《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为软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课,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定位 本课程面向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件测试三个岗位,在《3G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设计测试Android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为软件专业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页面美化》、《使用Java理解程序逻辑》、《数据结构》、《使用JSP开发Web应用系统》、《Java面向对象编程》及《3G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具备软件开发的基础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依据 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1]、教高[2006]16号[2]、教高厅函[2007]47号[3]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突出模块化设置,以便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教学内容。 在课程职业技能培养上,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的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为学生就业服务。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要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以“REACT”设计情境教学,以“3P”和“ARCS”模式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突出学习包教学标准建设和借助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全人发展、服务学习、学长计划、过程资历认可(RPL)的实施。 2.具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软件技术专业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型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目前,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传统的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研究的深入,一些运动子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得到信息,所以,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是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研究高新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是现在的主要任务。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 1.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 传统互联网络技术是以数据通信作为最初设计,这种网络理论与协议都能符合互联网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对网络协议适应性、可靠性和变化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互联网络理论与协议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移动互联网络的需求。因此,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传统的路由协议的基础是以最长前缀匹配为原则,一旦运动主体发生位置变化,IP包就会出现错误投递。在此条件下,传统的路由协议与理论不能胜任移动网络数据传输的要求。 2.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

现代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其接入方式、链路形式和通信与应用模式等与传统的固定网络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移动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一般更加稳定,并且承载的无线链路也比较多。一旦某一段子网络受到制约,就会形成更加稳定的运动主体。因此,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而不能照搬传统的互联网协议和理论。 3.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 为了有效地防止传统移动网络在路由效率、地址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现代新型的移动互联网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尤其是代理技术和隧道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终端运动问题,但是无法达到整个网络动态的要求。通过移动IP的应用,各运动子网中都设立了主机路由。由于移动IP的拓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其只对传统互联网进行拓展,而不会影响现有的协议。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网络的动态变化,变革路由协议与理论是大势所趋。 4.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在对互联网络进行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连接运动子网与主机集合到互联网的无线技术和主机集合的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等。但是,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更加具有研究空间,并且有相关的技术支撑。然而,另外两种要素通过现代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十大移动互联网应用

十大移动互联网应用

就在此文撰写的过程中,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获得TD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该来的还是来了,不过有点晚。3G就像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舞女,不过这次不是羞涩,而是一脸的哀怨,直到年老色衰才被获准出来表演。既然上台了,那就好好表演,把自己的拿手绝活都拿出来,怎么着也得证明自己比那些半路出家的村姑强吧?下面就来看看这个过气的舞女到底有哪些绝活可以拿得出手。可以说,3G时代就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准确的说应该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端,也许移动互联网的腾飞还在4G。3G从根本上实现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也催生出很多新的产业机会,以及让原有的移动应用和互联网应用有了新的市场空间。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未来几年的十大移动互联网应用: 1、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将是未来3G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当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2G时代手机主要用来打电话、发短信,2.5G时代可以上W AP、玩彩信,在3G时代,不光是可以“玩”,还可以“用”,不光是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达成交易”——在手机上可以订票,可以买卖股票,也可以拍卖东西,手机真正成为万能军刀。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较为成熟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威力已经开始展现:2007 年,电子商务市场收入占日本无线增值服务市场收入的63% ,并且增长迅速,较上年增长 29% 之多。 谷歌已经将移动google 定位成“随身万事通”,为客户提供基

于“位置”的本地化信息服务,而未来,google 必将更进一步,将“支付”和“物流”整合进来,提供全程的电子商务服务。 2 、手机游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游戏,难怪游戏那么受欢迎。从街边的电子游戏,到电视游戏,再到PC 游戏,无不证明了游戏的强大生命力,在手机上同样如此!手机游戏的市场空间将不亚于电脑游戏,因为手机虽然操作和展现能力不及电脑(这些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来尽量弱化),但它最大的好处则在于随身,用户玩游戏往往就是因为无聊,手机当然就成为玩游戏的首选。 个人认为,手机上游戏会走PC 游戏的老路,先是单机游戏兴起,再是网络游戏的繁荣。目前虽然单机游戏占大头,但手机网游的崛起也就是一两年的事。 3 、手机音乐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有人的地方就有音乐”。音乐创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明星,带来了一群又一群的歌迷,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如随身听时代的sony ,mp3 时代的IPOD 。互联网的出现,让音乐的生产和销售变得更为容易,也让音乐盈利模式更为多元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音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用户携带音乐变得容易,由冲动变成拥有(音乐)变得更加便捷,有共同音乐兴趣的人交流更为方便——音乐将变得无处不在! 虽然终端性能和资费等在一定程度会限制着手机移动的发展,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一旦手机音乐找到了属于它的商业模式,将

中国移动网络维护试题库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试题库组织设定与职责 试题库按照一级库建设,总部网络部是试题库的归口管理部门。 试题库组织构成由总部管理员、专业题库管理员、试题编写团队、各省试题管理员、试题评审团队、试题组卷管理员组成。 一、总部管理员:由总部归口管理部门人员担任。其主要职责: 1、负责编制试题库相关操作办法及流程。 2、负责试题库组织人员构成、设置及职责确认。 3、负责初期试题编写布置工作。 4、负责对试题库各成员日常工作的协调处理,以及工作抽检。 5、负责电子试题库的运作管理。 6、负责对省公司各方反馈信息的接纳、整理,解决。 权限: 1、对试题库具有全部查询、统计及操作权限。 2、严禁对试题库任何内容进行下载、拷贝、传播。 二、专业题库管理员:每个专业、等级由两人负责(主备关系),主要负责试题库管理,统计试题的缺失情况,组织编写、评审试题,进行试题入库,保障试题库的可用性。具备本专业维护管理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主要职责: 1、初期接收各省试题管理员收集的试题,汇集并安排试题评审人员进行评审,评审试题数量按照总部各专业试题库要求数量进行(各专业子集试题数量为每年四次考试,八套试卷数量总和的两倍,试题评审考虑合并复审去重等因素应各增加2%富余量)。 2、初期对评审团队评审合格的试题进行汇集整理、去重、审核,按照总部各专业试题子集需求数量进行入库。入库后对试题数量不足的反馈给总部管理员。专业题库管理员接收试题到评审、汇集、整理、入库,应在一个月内完成; 3、电子试题库建成后,可以根据情况对本专业已过期试题、不准确试题、重复试题应予以删除。 4、电子试题库建成后,每季度提出本专业缺失试题列表(含专业、子专业、厂家、等级、技术能力项、知识点、题型、难易度),安排试题编写人员对缺失试题进行编写,同时将信息反馈给总部管理员。编写完成后收集试题,安排试题评审人员进行试题评审,确认合格后按缺失试题数量入库。补充试题最迟在提出试题缺失的下个季度内完成。 5、负责本专业试题库的日常维护,保障其符合组卷要求。

移动互联网技术综述

摘要移动性是互联网发展方向之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能支持单一无线终端的移动和漫游功能,但这种基础协议并不完善,在处理终端切换时,存在较大时延且需要较大传输开销,此外它不支持子网的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协议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文章首先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目标,然后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工作原理,最后介绍能提高移动互联网工作性能的扩展协议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随时随地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针对这种情况,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6年开始制定支持移动Internet的技术标准。目前,移动IPv6的正式标准(MIPv6-RFC3775[1])和相关标准: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RFC4068[2])、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HMIPv6-RFC4140[3])、网络移动(NEMO-RFC3963[4])已经出台,相关的各项开发工作都在进行中。 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是基于IP分组交换的,而且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故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较为容易地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1、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传统IP技术的主机不论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动的,或者只能在一个子网范围内小规

模移动。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如果不改变其IP地址,就不能接入这个新的子网。如果为了接入新的子网而改变其IP地址,那么先前的通信将会中断。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它可以使移动节点用一个永久的地址与互联网中的任何主机通信,并且在切换子网时不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达到的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2、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为移动IPv6协议(MIPv6),IETF已经发布了MIPv6的正式协议标准RFC3775[1]。MIPv6支持单一终端无需改动地址配置,可在不同子网间进行移动切换,而保持上层协议的通信不发生中断。 在MIPv6体系结构中,含有3种功能实体:移动节点(MN)、家乡代理(HA)、通信节点(CN)。其中MN为移动终端;HA位于家乡子网,负责记录MN的当前位置,并将发往MN的数据转发至MN的当前位置;CN为与MN通信的对端节点。 MIPv6的主要目标是使MN不管是连接在家乡链路还是移动到外地链路,总是通过家乡地址(HoA)寻址。MIPv6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演进趋势的预测,文章对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MI),关键技术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

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从宏观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终端和移动子网、接入网络、核心网络3部分组成,如图1[1], 图1 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如图2[2], 图2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 1.1 研究背景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最令我

们惊喜的变化或许就是移动设备的大量普及。对于任何品牌或者公司营销领域的人士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变化。因为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告知自己的客户“消费者、用户接入企业网站、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应对。”对于这一变化所发生的速度以及普及程度,我们或许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数字进行说明: (1)在美国地区,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是计算机用户数量的四倍。 (2)苹果在2011年总共卖出了4800万部移动设备,而同期苹果卖出的笔记本以及Mac机的数量则仅为490万台。 (3)48%的美国移动订阅数字内容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 (4)2012年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率同比2011年上升了50%。 (5)91%美国人无时无刻都保持自己的移动设备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即无论去哪,都会随身带着移动设备)。 (6)2013年,移动手机将超越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