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984485.html,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田桂萍

来源:《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年第08期

【摘要】合作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个体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为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文章结合幼儿教育内容,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旨在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工程的基础,对国民教育体系的打造和教育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1世纪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向幼儿传授必要生活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

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此,文章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指导,就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进行策略分析。

一、幼儿教师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

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需要为幼儿的个人成长创设适合的土壤,为幼儿創造适合开展合作的情景氛围和合作机会。比如在开展积木、过家家等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先让幼儿自主开展这项游戏,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完成这项游戏的不便,从而引导幼儿自觉寻找伙伴来完成这项游戏,并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和同伴合作的乐趣。再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有趣味的故事剧本,组织全班幼儿开展角色扮演,并在一旁指导幼儿的活动,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并懂得彼此合作的乐趣。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幼儿进行分组,举办小组内部竞赛,如共同整理玩具比赛、共同叠被子比赛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和他人配合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流能力

合作的开展需要不同参与主体通过一定的商讨和分工合作来实现。因此,想要提升幼儿合作能力,需要幼儿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致,个人主观意识强烈,在和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不懂得协调,由此会引发一系列冲突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培养幼儿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视。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了解合作前和他人沟通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幼儿教师要亲身示范,让幼儿在不断地模仿中学会使用合作礼貌用语,比如“你能和我一起玩耍

么?”“我们一起来商讨商讨吧!”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幼儿懂得了和他人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提升了人际交流能力,改善了合作效果。

中班幼儿分享合作意识的培养

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的培养 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适应、立足社会所必须的素质。《幼儿园教育纲要》也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现就这一问题谈些初步的认识和做法。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能力 一:合作分享的培养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一):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使幼儿建立自信心,对今后合作分享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家庭现状往往重视知识教育及智力的开发,而无视了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认为“树大自然直”,长大了不教这些,他们也会使得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自己都照顾不好,更别说与人合作了。因此,培养孩子间的合作分享能力,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其深远意义,可以利用家长会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放手不再包办,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依赖成人。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自理带来的成功感,快乐感,提高独立做事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关爱,互助,分享的良好品德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大学,父母是孩子出生以来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因此,在家里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关心帮助别人,尊重老人,好东西应该大家一起分享,做好孩子的领航者。 孩子的独立、自信、关爱、互助、分享是促进孩子主动合作的前提条件。为他们以后进入集体、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制定幼儿合作分享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目前,幼儿的合作已经引起了幼儿园的重视,但合作与分享是密不可分的。所谓的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分享包涵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是能与他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与他人分享忧愁。分享是一种互利,而不是一种失去。合作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孩子感觉不到合作的成功感,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使孩子养成懒惰,静等结果。因此,我们将幼儿合作分享的培养作为目标着手研究,其内容,途径和方法如下: 1: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有自信、坚强、乐观的合作感,关爱、互助、谦让有责任感,能与其他幼儿交流,分享和合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体验与人合作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为幼儿提供合作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去交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共同提高。 三:创设美丽宽松的环境,促进幼儿合作分享能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环境,环境本身就是重要教育资源,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美丽宽松,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为幼儿合作分享奠定基础,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动手能力较小班幼儿强很多,他们更喜欢动手亲自去体验,每次更换教室的布置时,孩子们都在旁边围着看,用小手摸摸。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们应势利导,在环境布置中,根据内容要求,结合合作培养目标,让幼儿集体参与。例如:四季的装饰、布置、内容,让幼儿进行讨论设计。他们用印、画、撕、粘、贴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眼中的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学内容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 培养策略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如今大多数城市家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同龄人的相互交流、玩耍、沟通、合作的机会,一般都生活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生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疼爱中,从而养成了独占、霸道的个性,以至于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不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而人的一生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交往。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合作能力已成为一个人走向成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大班幼儿是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事实也证明幼儿之间能够合作。从小就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很重要,也很有必要。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和探索,我也看到大班幼儿的合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幼儿在伙伴中人缘好、朋友多,和小伙伴一起玩时能让着别人;有些幼儿骄横跋扈,和伙伴一起玩时爱和他人打架;有些幼儿很“小气”,不肯把自己的东西让别人玩一玩。为了能更好的提高幼儿相互间的合作能力,我尝试了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树立良好的合作榜样,让幼儿学会合作 幼儿的心目中老师永远是他们的偶像,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老师和老师、老师和保育老师之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从中幼儿就会看到三位老师各自分工不同,谁在负责他们的学习,谁在负责他们的生活,他们都会进行仔细的观察。有的还会在一些自发的游戏中表现出来,比如我班的小异、小泳等小朋友在活动后会聚到一起,仔细一看小异正在分工呢:“我来上课,你去准备点心……”其实大班幼儿的心里都知道什么叫“合作”,但由于他们年纪小,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只会用游戏来表达自己对“合作”的理解。另外,在家中父母的合作,也是幼儿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知道在家里妈妈做哪些事情,爸爸做哪些事情,有这样的观察经验,在娃娃家的游戏中他们就会玩的更加投入。另外家长也是幼儿学习合作的好榜样。平时还要鼓励孩子多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一些交往语言,懂得与别人合作。如教会孩子熟练地使用一些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请帮帮我,好吗?”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交往习惯。 二、提供多元的合作机会,让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 在新《纲要》中也提到:“教师帮助孩子养成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我们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 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1、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2、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3、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幼儿期是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事实也证明幼儿之间能够合作。 受家庭环境及教育的影响,幼儿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在伙伴中人缘好、朋友多,和小伙伴一起玩时能让着别人,有些孩子骄横跋扈,和伙伴一起玩时爱和他人打架,有些孩子很“小气”,不肯把自己的东西让别人玩一玩。为了帮助孩子们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来发展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家长有必要寻找原因,探讨研究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崇高的,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为教育幼儿,在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配班教师要主动摆放、分发材料;班级进行穿衣服比赛时两位教师可以一起共同带领幼儿训练。 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意识、行为的幼儿要积极的评价、表扬、鼓励,这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这种同伴的榜样对幼儿教育会更感亲切、适度、可信,使他们更容易模仿。如早晨来园玩桌面游戏时,我对相互谦让、具有合作行为的幼儿提出表扬,那么经常争抢玩具、独自霸占玩具的幼儿就会向他们学习,养成合作的意识与习惯。另外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能力弱的幼儿组合在一起游戏,让他们取长补短,也是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在一次分组合作做画时,给一棵大树添画树叶,结果只有一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们在商量分工,分别完成大树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几组幼儿虽然都在同一棵树上做画,但却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我便让合作得好的孩子向大家谈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进行示范合作,孩子们马上明白应该怎样和别人合作了。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很重要,这需要通过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 三、在游戏和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交往,练习合作。 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受教师指导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外,还要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性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我们为许多游戏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化内容,每次游戏前,都向幼儿明确提出合作要求。游戏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跟谁合作的,怎么合作的。如在开展医院游戏前,我们先提问:病人的病是谁治好的?游戏后让幼儿分析得出结论:只有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才能为病人治好病。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练习合作。如:美术活动,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同,绘画水平不一,有喜爱折纸、剪纸的,有擅长捏泥的,有的喜画人物,有的好画动物、植物,让孩子合作组画,就能取长补短,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四、让幼儿体验合作的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常常带来积极的效果,活动成功,品尝喜悦,增进友谊,这些对巩固幼儿合作行为,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会产生十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我看到幼儿在与同伴一起友好的配合玩耍,或给与帮助,或求助时,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乐趣,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五、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浅谈促进幼儿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促进幼儿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国际教委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其中“学会共处”就是指要培养幼儿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共处与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合作学习是幼儿在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情感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家庭人员结构模式的固定,居住环境的相对封闭,幼儿在家里没有玩伴,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很少,更谈不上合作,久而久之,幼儿变得孤僻、霸道,常出现冲突、争抢甚至打架,形成不愿意或不屑与同伴交往合作现象,所以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以下策略尝试提高幼儿的合作学习。 一、激发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意识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幼儿合作意识较差,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往往先向成人请求帮助,不会想到与同伴商量、合作来解决,因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至关重要。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单纯地说教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应抓住具体活动教育契机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如在布置“春天来了”主题墙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用已有的认知经验表达出“春天来了”应该有什么内容,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然后启发幼儿说说这么多内容应该怎样做才能较快完成,由此引出只有大家分工合作才能较快完成任务。在活动中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实效性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合作意识。还可利用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树立幼儿合作意识。如故事《小羊和狼》,通过看表演、提问等环节让幼儿意识到只要小动物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凶恶的大灰狼,感受合作的力量之大。对合作意识不强的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如在角色游戏中,启发当护士的要配合医生帮“病人”挽袖子打针,拿药;洗头妹配合美发师为客人洗头,吹头发等,在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角色的理解,感受角色之间的必然联系。老师切合时机的引导能较好地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愿望。老师对合作的幼儿予以及时地肯定、鼓励和赞赏,能激发幼儿更大的合作欲望,强化幼儿合作意识,从而自愿地作出更多的合作行为。 二、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可见良好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更是帮助幼儿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平台。 首先应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良好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必然会对幼儿合作学习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激发幼儿的合作学习。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还应注重互动式语言环境的创设,与幼儿形成和谐默契、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的师幼关系。在这种氛围中,幼儿就会心情舒畅、愉悦、乐意打开心扉,从而激发幼儿主动与人合作,形成合群性格。当然,幼儿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懂得协商、谦让、团结、互助、幼儿间才有可能开展合作学习。因此,平时一旦发现幼儿有冲突、争执现象,老师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还可采取一些方式来增进幼儿间的交流,如引导幼儿把家里的玩具、图书、故事歌曲磁带、光盘拿来班级与大家分享。又如外出活动时让幼儿带零食与同伴分享等,促进幼儿间的情感升华。让幼儿学会关心同伴、礼貌问候、互相帮助,形成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 其次要创设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幼儿只有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探索与交往合作的乐趣。因此老师应尽量创造机会,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便于幼儿观察、交流与沟通,促进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如:图片暗示效应———活动室的墙面上张贴幼儿合作的图示或照片;结构区张贴幼儿合作建构的照片;语言区张贴两个小朋友共阅一本书图片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合作的氛围,起到很大的提示和效仿作用。又如在主题墙上展示幼儿合作完成的美术成果展,用幼儿作品布置成一个

如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如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赋予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思想》第四条中指出:“要做一位现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合作。”合作在幼儿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会合作,学会主动寻求合作,能够帮助幼儿在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中找出自己的行为方式,建立归属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更有勇气面对生活。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各种合作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抓住幼儿合作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自私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孩子跨入幼儿园以后,我们发现,当某一游戏需要他们合作进行时,他们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也就根本体验不到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孩子不会合作,他们会你争我抢自己喜欢的玩具。在游戏中表现出独自游戏,不与同伴交流。为了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喜悦,获得合作的快乐,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以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培养合作意识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完成任务。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呢 ? 就是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

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者

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7-4-11 5:42:54 发布人:lsy1chj2wdh3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要培养下一代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的品质和能力。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能够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些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于家长、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这种现象在幼儿中比较普遍。 我们对我园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30个接受调查的幼儿,只有10%能主动与同伴合作;在老师的提示下,有70%的幼儿能与同伴合作;有20%的幼儿完全不会与同伴合作。这种状况表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一、合理利用活动区的功能 我们根据各活动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有意识地在不同的活动区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 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合作的意识。如在“图书区”中,我们要求幼儿不抢书,不撕书,能与同伴一同看书,并相互讲述交流与分享图书中的内容。在“角色游戏区”则要求幼儿能自己选择游戏伙伴,自行分配角色,共同协商处理问题;游戏结束后能分工按类整理材料。在“美工区”,我们帮助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画,要求幼儿能与小伙伴合用材料,如油画棒、纸、橡皮泥等,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愉悦。在“结构区”中,我们启发幼儿共同协商搭建主题和方案,要求幼儿在搭建过程中不独(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s://www.doczj.com/doc/4f984485.html,,请保留此标记。)占、不争抢玩具,友好地与小伙伴共同搭建,遇到困难要与同伴协商解决。在“音乐区”,则要求幼儿能与小伙伴一起唱歌、跳舞,协商分配打击乐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演奏。

中班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要培养下一代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的品质和能力。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能够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些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于家长、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这种现象在幼儿中比较普遍。 我们对我园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30个接受调查的幼儿,只有10%能主动与同伴合作;在老师的提示下,有70%的幼儿能与同伴合作;有20%的幼儿完全不会与同伴合作。这种状况表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一、合理利用活动区的功能 我们根据各活动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有意识地在不同的活动区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 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合作的意识。如在“图书区”中,我们要求幼儿不抢书,不撕书,能与同伴一同看书,并相互讲述交流与分享图书中的内容。在“角色游戏区”则要求幼儿能自己选择游戏伙伴,自行分配角色,共同协商处理问题;游戏结束后能分工按类整理材料。在“美工区”,我们帮助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画,要求幼儿能与小伙伴合用材料,如油画棒、纸、橡皮泥等,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愉悦。在“结构区”中,我们启发幼儿共同协商搭建主题和方案,要求幼儿在搭建过程中不独占、不争抢玩具,友好地与小伙伴共同搭建,遇到困难要与同伴协商解决。在“音乐区”,则要求幼儿能与小伙伴一起唱歌、跳舞,协商分配打击乐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演奏。 二、充分利用教学活动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很多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机会,我们充分地利用这些机会,使幼儿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接受了合作意识的培养。如上语言课时,我们让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讲述、续编故事,分组朗诵比赛;计算课的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相互交换材料,相互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实践反思6

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实践反思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不仅是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也是做人的根本。幼儿时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时代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一、引导家长参与 基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家庭是幼儿 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运行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首先,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家长也是教育者,家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参与教育孩子的途径有:一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幼儿园和家长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帮助家长加深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认识。二是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掌握指导孩子进行合作活动的方法。还有幼儿园面向家长的理论讲座、家园联欢、半日开放、亲子游戏、家教知识的咨询等,对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促进家园合作均非常有益。 二、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因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益处,促进幼儿积极与他人合作,逐渐具有合作的意识。如游戏照镜子”一课,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个幼儿拿镜子,一个幼儿对着镜子往额头贴红点,看哪一组贴得又好又快。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反思,让他们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做的、应该怎样改进等。在这里,教师应注重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达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一个幼儿对同伴说:你镜子拿得太高,我总照不 上。”同伴说:你贴得太慢,下次我来贴好吗?”这个幼儿马上高兴地 说:我知道怎么拿镜子。”幼儿在相互交流互相关心的过程中,逐渐 有了合作的意识,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 三、创设情境,促进互动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发生了变 化,即变权威------- 服从”的关系为指导 -------参与”的关系。教师要 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及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以此来 促进整个活动过程顺利进行。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交往环境,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使幼儿具有合作的意识。教师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给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为幼儿学会合作创造了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为此,教师要想方

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策略展开了探讨与归纳。 幼儿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对游戏性质的学习方式情有独钟。这就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死板的将具体体育运动的要领直接以强硬的方式灌输给幼儿,而应当尽量采取“体育游戏教学”的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体育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良好目的。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师要在体育游戏中为幼儿树立合作的良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期间接触最多、最频繁、来往最密切的群体,其一言一行、行为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举足轻重的示范性影响,可以这么说,教师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影响力量。为此,要想以体育游戏为载体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师应当首先在体育游戏中为幼儿树立积极同他人进行团结、合作的良好示范性榜样。 例如,多人跳绳这一体育游戏需要两个人密切配合抡动绳子,其他人需要在绳子的来回翻转中有规律的进行跳跃动作。因此,很显然要想进行跳绳这一体育游戏,至少需要三个人的同时参与。这个时候,笔者就特意邀请另外两名教师共同参与到课堂游戏活动之中,以三人为单位构成一个合作小组进行跳绳这一体育游戏。在结束了一定量的跳绳动作之后,笔者又特意向幼儿点明:“小朋友们要是也想玩多人跳绳的游戏,自己一边抡绳子一边跳显然不合实际,大家可以像老师刚才的那样,邀请其他同伴与自己一起,相信,通过大家的合作,一定能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多人跳绳队伍……”在笔者的动作示范及语言引导下,幼儿们逐渐意识到了:有些事情仅仅凭借自身的力量很难达成,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求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而这很显然将为他们在接下来的多人跳绳体育游戏活动中同他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表明,教师同他人的示范性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团结他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利于其以此为基础树立、形成端正的合作精神。 二、教师要在体育游戏中给予幼儿合作的积极肯定与表扬。 幼儿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近乎天然的“崇拜感”与“信任感”,总是渴望着来自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积极、正面肯定与表扬,这将成为促使他们自身朝着教师预期方向更快、更好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鉴于幼儿们的这一主观特征,笔者认为,要想在体育游戏中真正实现发展幼儿合作能力的最终目的,教师必须在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给予他们合作行为的积极肯定与激励。如,在“两人三足”的体育小游戏中,有的幼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X雯 区域活动是一种深受哟而喜欢的游戏形式,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探索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体验与人交往及合作的重要和快乐。 一. 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表现出任性、霸道等行为,例如:镜头二中的情景,有的孩子不肯去扮演除了小演员之外的其他角色,而帮助孩子们学会分工合作、协调关系是合作游戏的前提。在出现了镜头二的情景后,我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让大家都去当演员,结果大家发现没有了音乐,没有人报幕,只有冷冷清清地表演,孩子们议论了:一起去当演员,不行。接着便商量起来设立了小演员、音响师、化妆师,主持人等几种角色,有了角色,又该如何分配呢?通过孩子们的商量决定,轮流担任各种角色于是小剧场里终于热热闹闹地表演起节目来了,还吸引了不少小观众来观众来观看。因此,提出问题,幼儿讨论,解决争端,帮助孩子们学会解决事情的方法,是促进合作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 幼儿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源泉,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重视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并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如我们在带领大一班参观了服装厂后发现:幼儿对服装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兴趣,同时他们又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在一次语言课“我设计的衣服”中想像出了各种奇妙的服装,如“会发光的衣服”(盲人穿着它晚上出门较安全)、“刺猬衣服”(穿着它到森林里去就不怕野兽攻击)……同时根据新《纲要》充分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的要求,生成了主题“环保设计师”,相应开展了区域活动。有角色区的“环保服装店”;美工区的根据废旧物品展开想像并加工制作服装;操作区的用贝壳、小桃核等制作服装配饰;表演区的自编自演“环保时装秀”。 二. 创造机会,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合作的机会很多,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例如:在美工区里我们投放了泥工活动“三个和尚”,这个内容比较复杂,是由许多小部件组合而成,一个幼儿不能独立完成,他们必须一起合作共同完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的方法 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因此,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我们早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的方法 一、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及分析 1.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 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教育对象——幼儿身上,“合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通过对中班、大班(4~6岁) 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我们发现以下方面。 (1)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发展与幼儿年龄增长成正比:年龄越小的幼儿合作意识越薄弱,合作方法越少,合作成功率越低。 (2)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 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待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 (3)有的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如发生矛盾,常用告状或 攻击性行为解决问题。 (4)在活动中,当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难,使活动无法进行 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 (5)幼儿在开展合作活动时不会与同伴协商,缺少交流、

分工的能力,致使幼儿对合作活动兴趣不高。 (6)合作能力的高低在幼儿身上有差别,团队合作能力强 的幼儿,往往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受人欢迎,并在同伴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相反,则往往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沟通。 2.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合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1)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 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在他们的印象中,丝毫没有过去家庭中兄弟姐妹共同成长、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概念。 因此,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世总以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很少关心他人、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树立榜样作用,激发合作愿望。 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对一个孩子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之间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和谐相处,以理解、分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叙述。 教师在幼儿合作活动中态度应和蔼、亲切,并积极在活动中分担责任,引导幼儿感受合作成果。如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一位老师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位老师则帮着摆放材料,教师间反复多次地合作,无形之中,幼儿的合作意识也被激发,并开始逐步地产生。其次,在一日生活中学会运用动作、表情、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984485.html,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田桂萍 来源:《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年第08期 【摘要】合作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个体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为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文章结合幼儿教育内容,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旨在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工程的基础,对国民教育体系的打造和教育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1世纪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向幼儿传授必要生活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 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此,文章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指导,就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进行策略分析。 一、幼儿教师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 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需要为幼儿的个人成长创设适合的土壤,为幼儿創造适合开展合作的情景氛围和合作机会。比如在开展积木、过家家等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先让幼儿自主开展这项游戏,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完成这项游戏的不便,从而引导幼儿自觉寻找伙伴来完成这项游戏,并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和同伴合作的乐趣。再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有趣味的故事剧本,组织全班幼儿开展角色扮演,并在一旁指导幼儿的活动,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并懂得彼此合作的乐趣。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幼儿进行分组,举办小组内部竞赛,如共同整理玩具比赛、共同叠被子比赛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和他人配合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流能力 合作的开展需要不同参与主体通过一定的商讨和分工合作来实现。因此,想要提升幼儿合作能力,需要幼儿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致,个人主观意识强烈,在和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不懂得协调,由此会引发一系列冲突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培养幼儿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视。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了解合作前和他人沟通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幼儿教师要亲身示范,让幼儿在不断地模仿中学会使用合作礼貌用语,比如“你能和我一起玩耍 么?”“我们一起来商讨商讨吧!”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幼儿懂得了和他人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提升了人际交流能力,改善了合作效果。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一个人从出生以后,就开始了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将持续整个一生。对处于心理快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学习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智能方面的学习,另一类就是社会能力方面的学习。智能学习主要解决人与自然、与物理世界打交道方面的问题,社会学习则主要解决与周围人打交道方面的问题。智能学习和社会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在很多时候同时发生,但二者不一定同步发展。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学前期的学习应该以社会学习为主,人格与社会性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a因此,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幼儿教育思想,都特别强调幼儿的社会学习,认为幼儿在这一阶段与成人和伙伴的交往经验,将为他们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打基础。?é社会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儿童了解别人希望他做什么,不希望他做什么,他应该怎样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应该遵守哪些社会规则,在各种情况下他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他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小伙伴,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所做的事情,他怎样与别人一起做事情,什么时候他应该帮助别人,什么时候他可以求助于别人,他应该怎样评价别人和自己,等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如下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把幼儿与自身的关系(自信、主动、自觉、坚持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放在首位。这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做什么、怎样做? 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幼儿,胆怯、沉默、安静、不和群,自己孤单的坐着,不与其他幼儿玩。而在家里确是另一个样子:活泼可爱、能言善辩。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大的转变?原因就是不会与人交往。还有这样的幼儿刚开始与其他小朋友游戏时还玩的好好的,可是一会儿就传来告状的声音。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不会交往、合作的原因。 什么是合作?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语言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 人利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幼儿 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饿目标,这就是合作。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有可能相互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庞丽娟秦旭芳 --------------------------------------------------------------------------------------- http:///”>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我们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

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 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1、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幼儿同伴关系的解读

自主游戏中同伴交往合作行为的分析 我们在撰写幼儿交往合作类的游戏案例时,最常用的几句话是什么?“通过游戏,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地与同伴交往。”“游戏让幼儿有了自主合作的机会,提高了其社会交往能力。”等等。然而这些话表达的其实是同一层意思,而且是最浅的一层。案例分析共通性太强、挖得不够深,直接导致案例分析不到位。 其实,幼儿交往合作、结伴游戏分几个方面,在分析前,我们可以想想它的侧重点,就某一行为进行有针对的分析。今天的业务学习我们就同伴间结伴游戏行为进行一次学习。 一、儿童需要自己的玩伴 “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为儿童学习体验、交流情感、宣泄情绪、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是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需要、获得情感支持和安全支持的重要源泉。儿童在亲密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满足,体验到自我价值、归属感和包容。 二、儿童结伴过程中拟达成的目标 1、结伴形成 主动结伴:培养儿童的结伴经验、共同活动的意识、同伴平等的意识、责任意识、同伴配合交往的能力、独立寻找玩伴的能力、沟通与选择能力等。 接纳同伴:培养儿童的宽容心、学会理解、学会从同伴的立场协商和共同活动等。

2、任务与分工 任务产生:培养儿童在兴趣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能力、对结伴的游戏活动目的性的理解与掌握。 分配任务:培养儿童的选择能力、沟通协商能力等。 3、游戏阶段 支持缺乏游戏经验的儿童进入游戏:培养儿童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及积累工作经验等。 促使游戏从无序到有序:培养儿童的活动计划能力等。 各种问题的解决:培养儿童的意志力、自我管理意识等。 4、合作阶段 共同使用材料: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能区分公共物品、有私人物品的意识等。 共同推进游戏:培养儿童理解同伴的意识、理解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 5、沟通与交流 倾听与表达:培养儿童尊重发言者的意识、倾听别人发言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等。 6、游戏中的“领袖” 理解什么是“领袖”:培养儿童对“职务”与责任的理解等。 选择“领袖”时出现“一边倒”时的应对:培养儿童不盲目跟从而具有自我认识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集体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要顾全大局等。 争抢“领袖”时的应对:培养儿童民主、公平意识、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意识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