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传统节日

2.传统节日

2.传统节日
2.传统节日

第三单元

2.传统节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1~32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识读本课出现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同时激发自觉探究更多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识读本课出现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间习俗和一些基本的民俗知识。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读,评价。

1.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拍手、齐读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课件出示)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2)开火车读、齐读。

(3)正音。(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5)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6)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学习课文

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春节贴春联、放鞭炮。)(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师介绍“清明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赛龙舟,端午节。)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师介绍“中秋节”。(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2)师介绍“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整体感知,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形式多样、寓意美好)

【教学反思】

本课图文结合,在谈论交流中轻轻松松认识了中国传统节日,熟悉了传统节日里人们的庆祝活动。这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朗读起来也十分有感情。在教学中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师生交流也十分顺畅。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二下《传统节日》课文原文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zhōuàizhuǎntuán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传统节日》

2018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

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 传统节日

《识字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一)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大家在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是尊老爱老的节日等等。但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为什么呢?因为春节贴春联、放烟花;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亮吃月饼,这些内容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民风民俗,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教者让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课中合作交流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探究多种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有关的美丽传说和神秘故事中的文化内涵,教者适时引出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各省贺岁对联和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以丰富活动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那些充满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的同时,体验节日文化的乐趣,感悟民风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大团结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二) 《传统节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2.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

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3、师小结: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2.传统节日

第三单元 2.传统节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1~32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识读本课出现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同时激发自觉探究更多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识读本课出现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间习俗和一些基本的民俗知识。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读,评价。 1.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拍手、齐读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课件出示)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2)开火车读、齐读。

(3)正音。(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5)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6)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学习课文 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春节贴春联、放鞭炮。)(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2 传统节日(语文统编版二年级下册)

2 传统节日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难点: 知道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学生交流) (教师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二、分享交流 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呢?请把课前大家搜集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贴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三、初读课文 1.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全面地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3.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画圈的生字。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全班交流识字。 5.由字拓展至词,读一读词语。出示: 传统元宵节大街小巷祭扫龙舟 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 四、再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课文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个节日? 4.小组探讨。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8句话,共写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6.师:你能找出课文中每句话分别写的是哪个节日吗? 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 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 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 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 7.师:这些节日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春节:正月初一或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或四月六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部编版二年级《传统节日》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精编)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

2传统节日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全文共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8句话与第1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 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传统佳节源于生活,学生一读句子,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 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及端午节的习俗。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春节图,播放春节歌曲)学生听歌看图,说节日名称,交流节日习俗。 2.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师: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词。 (1)“传”,翘舌音,声母是“ch ”,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识记:传—专—转。 (2)“统”,后鼻音,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充=统。 (3)理解“传统”。 ①你和家人每年都过哪些节日?你们是怎样过节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贴窗花、放鞭炮、吃粽子、赛龙舟等,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 ③拓展:除了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事物也是代代相传的?相机引导学生朗读与节日有关的古诗,让他们知道古诗、谚语等,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是传统文化。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过渡:本文介绍了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咱们快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学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多读几遍。 (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赛认一认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 3.检测预习结果。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传chuán 统tǒnɡ 贴tiē窗花 元宵xiāo 大街小巷xiànɡ 祭jì扫 赛龙舟zhōu 艾ài 香 满堂tánɡ飘 乞qǐ 巧qiǎo 牛郎lánɡ织女 月饼bǐnɡ 赏shǎnɡ 菊jú ①指名读,教师正音:“传、舟、赏”是翘舌音,“巷、堂、郎、饼、赏”

部编版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一年的系统的学习,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提升,已经对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好奇心和积极性。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能够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十五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十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知道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哦!大家回答的都很对,那这些节日都在什么时候呢?大家都回答对了,大家可真棒!今天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传统节日。(边说边写板书) 一、识字写字 在课件上展示出生字,先找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读,分析字的结构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展示笔顺,让学生跟着书空写,然后找学生组词。 二、阅读教学 1、先让学生自由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2、老师指导读,比如要注意停顿适当,句子之间的停顿稍长句子内的停顿稍短。全文共8句话。前7旬话每句分别介绍了一个节日的习俗,对佳节的名称可适当重读,以加深学生对节日的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情感,正确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这7个节日并不都是欢快的,如,读“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可以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3、举手读,让学生依据刚才老师的提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因为这篇课文要求背诵所以可以让学生们多读几遍加深印象,进行同桌互读、小组分读、开火车读等 三、理解运用。 传统佳节源于生活,学生读句子,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文中一些词语,如“传统、乞巧,祭扫"。内涵丰富。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联系生活、联系语境、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讲一个或者两个节日习俗的来历故事。 联系生活理解“传统”。引导学生说说: 你和家人年年都过哪些节日?是怎么过节的?引导学生感知“传统”的意思: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些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过春节、贴窗花、放鞭炮”。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在适当环节,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除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代代相传的? 一、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 3、可以了解一下传统节日的来历。

2 传统节日 (最新教案)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第2课 传统节日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 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难点 知道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三、创设情境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师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四、分享交流 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呢?请把课前大家搜集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贴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五、初读课文 1.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全面地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3.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画圈的生字。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全班交流识字。 5.由字拓展至词,读一读词语。出示: 传统元宵节大街小巷祭扫龙舟 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 六、再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课文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个节日? 4.小组探讨。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8句话,共写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6.你能找出课文中每句话分别写的是哪个节日吗? 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 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 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 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 7.这些节日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春节:正月初一或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或四月六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七、课堂小结

小学二年级语文 传统节日

识字2 传统节日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之旅。请大家准备好学习任务单和文具。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课第2课,跟老师一起读课题——2 传统节日。传统:是指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旧有的。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二、布置学习任务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们有以下任务要完成: 1.多种方法识记“传”“统”等15个生字,积累由生字“贴、巧”等拓展的词语,正确、规范书写“街”字。 2.多种形式朗读韵文,体会节日传递的情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试着背诵课文。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古字古诗等方式,合理想象,理解重点语句,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以及习俗。 4.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赞美之情,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 三、识字写字 (一)多种形式正字音 1.带拼音词语认读 (1)自读词语:同学们,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些词语。大家按下暂停键,开始读吧。 (2)学习变调:借助拼音读词语相信一定难不倒大家,大家看,乞巧这个词,“乞”和“巧”都是三声,两个三声在一起读的时候,“乞”要变调,变成二声,跟老师读“乞巧”。像这样三声连读变调的词语,还有一个呢,谁找到了?对了,“转眼”,跟老师再一遍——转眼。 2.去拼音词语认读 那拼音宝宝藏起来了,你还会读吗?按下暂停键,试着读读吧。 (二)识字方法记字形 1.词语会读了,那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吗? 2.这些生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呢?继续按下暂停键,动动小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3.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传、宵、饼、菊;通过熟字换偏旁来识记:贴、赏、宵、郎;通过组词的方法来识记,比如:“统、堂、乞、巧”。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 传统节日优质教案

2.传统节日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传、重、会、当”。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1.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 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引入课题。 2.出示课件上有关节日的图片或视频。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发言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2.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上面的图片或视频学习传统节日。 3.学生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5分 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 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 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 新字。 4.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 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用生字组词。 5.指导学生书写。 6.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 层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 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 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 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 临写。 6.小组成员分层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1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 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 句话(一个句号为一句)?几 个节日? (2)课文共讲了哪几个 节日? (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 庆祝的? 1.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 7个节日。 (2)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 节。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 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完整版)《2、传统节日》教案

《2、传统节日》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2、教学难点: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学生情况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情况,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还远远不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新年好。 2.同学们,你们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能知道它是什么节日时唱的吗?(学生自由讨论) 这个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认生字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读课文3遍,画出课文中的传统节日,小组交流你的感受。 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遍: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第二遍: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在不明白的词语旁边打上问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