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达原理第三章

雷达原理第三章

第三章雷达接收机

通过适当的滤波将天线上接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从噪声和干扰中选择出来,并经放大和检波后,送至显示器、信号处理器或由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终端设备中。

第一节雷达接收机的组成和

主要质量指标

超外差接收机的组成

接收机保护器

低噪高放

混频器

中放

检波器

视放

本振

高频输入

至终端

高频部分

发射机工作时,使接收机输入端短路,并对大信号限幅保护

提高灵敏度,降低接收机噪声系数,热噪声增益

保证本振频率与

发射频率差频为中频,实现变频

视频部分

至质量指标部分

超外差技术

如上图所示,当接收的电波频率f RF 变化时,本振频率f L 和选频滤波器的中心频率f 0= f RF 能够同步改变,从而使输出的f IF 固定不变,这种技术称为外差技术,当f IF 低于f RF 而高于信号带宽B 时就称为超外差技术。超外差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工作稳定、中频部分可标准化等优点。

选频滤波

混频器

本振滤波解调滤波

无线电波

解调输出f L

f IF

f RF

返回框图

高频部分:

(1)T/R 及保护器:发射机工作时,使接收机输入端短路,并对大信号限幅保护。

(2)低噪声高放:提高灵敏度,降低接收机噪声系数,热噪声增益。

(3)Mixer ,LD ,AFC :保证本振频率与发射频率差频为中频,实现变频。

返回框图

中频部分及AGC:

(1)匹配滤波:

(2)AGC:auto gain control.

视频部分:

(1)检波:包络检波,同步(频)检波(正交两路),相位检波。

(2)放大:线性放大,对数放大,动态范围。

返回框图 主要质量指标

1.灵敏度:S imin,用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S imin表示,检测灵敏度,给定虚警概率P fa,达到指定检测概率P d 时的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通常所需接收机gain= 120 ~ 160 dB,

S imin=-120~-140dbw 主要由中频完成。

2. 工作频带宽度:指瞬时工作频率范围,频率捷变雷达要求的接收机工作频带宽度为10~20% 。

3.动态范围:表示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所允许的输入信号强度的变化范围。

过载时的S i/S i min,80~120 dB

4. 中频的选择与滤波特性:

中频输出频率f o≥0.5?f R ,中频选择通常选择30M~500M。抑制镜频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还与发射波形特性、接收机工作带宽有关。

经混频后进入中频信道的两个信号在射

频上对称地位于本振频率f L两边互为镜

像,因此将这种现象称为镜频干扰。当

射频选频滤波器的选频特性一定时,混

频器输出的中频频率越高,两个镜像频

率间相隔越远,镜频抑制的效果越好。5.工作稳定性和频率稳定度:指当环境变化时,接收机性能参数受到影响的程度,频率稳定度,信号处理,采取频率稳定度、相位稳定度较高的本振,“稳定本振”。

6.抗干扰能力:杂波干扰(MTI,MTD)、有源干扰、假目标干扰。

7.微电子化和模块化结构。MMIC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IMIC 中频单片集成电路、ASIC 专用集成电路。

第二节接收机的噪声和灵敏度

噪声来源:内部噪声、外部噪声

§3.2.1 接收机的噪声

接收机中的馈线、放电保护器、高频放大器或混频器产生

由天线进入接收机的各种干扰和天线热噪声

噪声的谱性质

高斯白噪声GWN 、电阻热噪声在接收机通带内近似为白噪声噪声电压均方值测试设备的通带

功率谱密度p(f)--常数

噪声是随机信号,因而只能讨论其时域和功率谱统计特性

式中k 为波尔兹曼常量

色噪声的定量描述

等效噪声功率谱宽度

在雷达接收机中,谐振电路级数较多时,B n 常用3 dB 信号带宽B 近似。P55,表3.1

物理意义:将色噪声用功率相等的带限白噪声来等效。额定噪声功率

网络匹配时Z L = Z *,内噪声在负载上所形成的功率为:

结论:任何无源二端网络输出的额定噪声功率只与其温度T 和通带B n 有关

噪声系数

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噪声比与输出端信号噪声比的比值。其公式为:

§3.2.2 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

规定输入噪声以天线等效电阻R A 在室温T 0= 290 K 时产生的热噪声为标准

线性系统:S

o

=GS i,N o=GN i+?N,因而有:

所以F ≥1 。接收机引入噪声

噪声系数的物理意义

噪声系数表示由于接收机内部噪声的影响,使接收机输出

端的信噪比相对其输入端的信噪比变差的倍数。此时有:

N i G a是输入端噪声通过“理想接收机”后,在输出端呈现

的额定噪声功率。

噪声温度

由噪声系数部分讨论的结果:

?N=(F-1)GN i

上式两边同时除以G,表示将所有的接收机内部噪声折合成加在输入端的等效噪声,且设其为?N/G=kT e B n

代入前述关系式,则有如下关系成立

T e= (F-1)T o

考虑输入噪声主要为天线热噪声,则有接收机的

实际噪声温度T

s =T e+T A

噪声温度的物理意义

将接收机内部噪声看成是“理想接收机”的天线电阻

R a在温度Te时所产生的。

级联电路的噪声系数

整个电路的噪声系数为

结论:要F o减小,需F i减小,G i增大,G i影响最大,F o取决于最前几级,所以要采用低噪声高放。 接收机灵敏度

识别系数

当接收机输出信号的信噪比达到M时,才能检测出信号。

灵敏度

令接收机输出信噪比达到M的输入最小可检测信号S imin

习题

已知接收机内噪声在输出端的额定功率为0.1W,额定功率增益为1012,测试带宽为

3MHz,求等效输入噪声温度和接收机噪声系数。

T e= (F-1)T o AFC电路

调谐本振跟踪发射信号频率

第三节接收机的几种附属电路

检测接收机输出信号频率f

I

,根据频率偏差产生误差电压调整本振的混频频率,保证中频稳定不变。

AGC 电路

调整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的允许的输入

信号的强度范围。

动态范围: 1. 在跟踪雷达中,接收机输出的角误差信号强度只

与目标偏离天线轴的夹角有关,而与目标距离的远近、目标反射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无关。为了得到这种归一化的角误差信号,就需要AGC 。2. 抗干扰,防止强杂波或干扰信号引起接收机饱和

过载。

AGC 电路的作用

具体电路

对数放大器

对数放大器可在中频上实现,也可在视频上实现;还可中频输入,视频输出,形成对数检波器。对数放大器振幅特性线性-对数放大器

线性段与对数段交点处的输入输出电压

线性段对数段

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 对数成正比的放大器压缩动态范围的另一种手段

近程增益控制STC

脉冲体制雷达通常由整机时序模块在脉冲重复周期内的不同距离区间控制放大链路增益来实现。

防止近程杂波干扰所引起的中频放大器过载。

显示器画面

杂波引起的虚假点迹

目标的点迹

传统显示终端类型:A 显、B 显、E 显、J 显、A/R 显、P 显

6、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

第六部分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周长青)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天气雷达图像识别;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 第一章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 一、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三个组成部分和功能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主用户处理器(PUP)。 二、了解电磁波的散射、衰减、折射 散射:当电磁波束在大气中传播,遇到空气分子、大气气溶胶、云滴和雨滴等悬浮粒子时,入射电磁波会从这些粒子上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这种现象称为散射。 衰减:电磁波能量沿传播路径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造成衰减的物理原因是当电磁波投射到气体分子或云雨粒子时,一部分能量被散射,另一部分能量被吸收而转变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折射: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在大气中由于折射率分布的不均匀性(密度不同、介质不同),使电磁波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折射。 三、了解雷达气象方程 在瑞利散射条件下,雷达气象方程为: 其中Pr表示雷达接收功率,Z为雷达反射率,r为目标物距雷达的距离。Pt表示雷达发射功率,h为雷达照射深度,G为天线增益,θ、φ表示水平和垂直波宽,λ表示雷达波长,K表示与复折射指数有关的系数,C为常数,之决定于雷达参数和降水相态。 四、了解距离折叠 最大不模糊距离:最大不模糊距离是指一个发射脉冲在下一个发射脉冲发出前能向前走并返回雷达的最长距离,Rmax=0.5c/PRF, c为光速,PRF为脉冲重复频率。 距离折叠是指雷达对雷达回波位置的一种辨认错误。当距离折叠发生时,雷达所显示的回波位置的方位角是正确的,但距离是错误的(但是可预计它的正确位置)。当目标位于最大不模糊距离(Rmax)以外时,会发生距离折叠。换句话说,当目标物位于Rmax之外时,雷达却把目标物显示在Rmax以内的某个位置,我们称之为‘距离折叠’。 五、理解雷达探测原理。 反射率因子Z值的大小,反映了气象目标内部降水粒子的尺度和数密度,反射率越大,说明单位体积中,降水粒子的尺度大或数量多,亦即反映了气象目标强度大。 反射率因子(回波强度): 即反射率因子为单位体积内中降水粒子直径6次方的总和。 意义:一般Z值与雨强I有以下关系: 层状云降水 Z=200I1.6 地形雨 Z=31I1.71 雷阵雨 Z=486I1.37 新一代天气雷达取值 Z=300I1.4 六、了解雷达资料准确的局限性、资料误差和资料的代表性 由于雷达在探测降水粒子时,以大气符合标准大气情况为假定,与实际大气存在一定的差别,使雷达资料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由于雷达本身性能差异及探测方法的固有局限,对探测目标存在距离折叠及速度模糊现象,对距离模糊和速度模

雷达原理

一、绪论 雷达:无线电探测与测距。利用电磁波对目标检测、定位、跟踪、成像和识别。 雷达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或散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 组成框图 雷达测量原理 雷达发射信号: 雷达接收信号: 雷达利用收发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获取目标信息 雷达组成: 天线:向确定的方向发射和接收特定频段的电磁波 收发开关: 发射状态将发射机输出功率接到天线,保护接收机输入端 接收状态将天线接收信号接到接收机,防止发射机旁路信号 发射机: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频率和相位产生大功率电磁波 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解调目标信息 雷达的工作频率: 工作频率范围:22mhz--35ghz 扩展范围:2mhz--94ghz 绝大部分雷达工作在:200mhz--10000ghz 雷达的威力范围:最大作用距离、最小作用距离、最大仰角、最小仰角、方位角范围 分辨力:区分点目标在位置上靠近的能力 距离分辨力:同一方向上两个目标之间最小可区别的距离 角度分辨力:在同一距离上的两个不同方向的点目标之间最小能区别的角度 数据率: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内完成一次搜索所需要的时间倒数,也就是单位时间内雷达所能提供对一个目标数据的次数。 跟踪速度:自动跟踪雷达连续跟踪运动目标的最大可能速度 发射功率的和调制波形: 发射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雷达的作用距离

发射信号的调制波形: 早期简单脉冲波形,近代采用复杂波形 脉冲宽度:脉冲雷达发射信号所占的时间。影响探测能力和距离分辨力 重复频率:发射机每秒发射的脉冲个数,其倒数是重复周期。决定单值测距的范围,影响不模糊速区域大小 天线波束形状天线:一般用水平面和垂直面内的波束宽度来表示 天线的扫描方式:搜索和跟踪目标时,天线的主瓣按照一定规律在空间所作的反复运动。机械性扫描和电扫描 接收机的灵敏度:通常规定在保证50%、90%的发现概率条件下,接收机输入端回波信号的功率作为接收机的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这个功率越小接收机的灵敏度越高,雷达的作用距离越远。 显示器的形式和数量:雷达显示器是向操纵人员提供雷达信息的一种终端设备,是人际联系的一个环节。 电子战对抗中的雷达: 电子战(EW ):敌我双方利用无线电电子装备或器材所进行的电磁信息斗争,包括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 电子对抗(ECM ):为了探测敌方无线电电子装备的电磁信息(电磁侦察),削弱或破坏其使用效能所采取的一切战术、技术措施(电子干扰、伪装、隐身和摧毁) 电子反对抗(ECCM ):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的条件下,保证我方有效采用电磁信息所采取的一切战术、技术措施(反侦察、抗干扰、反伪装、反隐身、反摧毁) 雷达反干扰 天线抗干扰:低旁瓣、旁瓣对消、波束控制、随机扫描 发射机抗干扰:提高有效辐射功率、频率捷变、频率编码、频率分集、脉冲压缩、波形隐蔽、窄脉冲、重频时变 接收机、信号处理机抗干扰:接收机抗饱和、重频、脉宽鉴别、MTI 、MTD 、积累检测 二、发射机 发射机任务:产生大功率高频振荡发射信号。脉冲雷达要求发射机产生一定宽度、一定重复频率、一定波形的大功率射频脉冲列 基本类型:连续波发射机、脉冲调制发射机(单极振荡式发射机、主振荡式发射机) 输出功率:发射机送到天线输入端的功率 峰值功率:脉冲期间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不要过分增大法设计的峰值功率) 平均功率:脉冲重复周期内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工作比D: 常规脉冲雷达工作比0.001 脉冲多普勒雷达工作比10-2 ~10-1量级 连续波雷达工作比100% 总功率:发射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特别注意改善输出级效率 信号形式: 信号形式由雷达体制决定 常规脉冲雷达为简单脉冲波形,特殊体制雷达为复杂调制波形 t r av P T P τ=r r T F D ττ= =

雷达原理复习

1、雷达的任务: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仰角、速度、形状、表面粗糙度、介电特性。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 当目标尺寸小于雷达分辨单元时,则可将其视为“点”目标,可对目标的距离和空间位置角度定位。目标不是一个点,可视为由多个散射点组成的,从而获得目标的尺寸和形状。采用不同的极化可以测定目标的对称性。 任一目标P所在的位置在球坐标系中可用三个目标确定:目标斜距R,方位角,仰角 在圆柱坐标系中表示为:水平距离D,方位角,高度H 目标斜距的测量:测距的精度和分辨力力与发射信号的带宽有关,脉冲越窄,性能越好。目标角位置的测量:天线尺寸增加,波束变窄,测角精度和角分辨力会提高。 相对速度的测量:观测时间越长,速度测量精度越高。 目标尺寸和形状:比较目标对不同极化波的散射场,就可以提供目标形状不对称性的量度。 2、雷达的基本组成: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终端设备 3、雷达的工作频率:220MHZ-35GHZ。L波段代表以22cm为中心,1-2GHZ;S波段代表10cm,2-4GHZ;C波段代表5cm,4-8GHZ;X波段代表3cm,8-12GHZ;Ku代表,12-18GHZ;Ka代表8mm,18-27GHZ。 第二章雷达发射机 1、雷达发射机的认为是为雷达系统提供一种满足特定要求的大功率发射信号,经过馈线和收发开关并由天线辐射到空间。 雷达发射机可分为脉冲调制发射机:单级振荡发射机、主振放大式发射机;连续波发射机。 2、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组成:大功率射频振荡器、脉冲调制器、电源 触发脉冲 脉冲调制器大功率射频振荡器收发开关 电源高压电源接收机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比较轻便,效率较高,成本低;缺点:频率稳定性差,难以产生复杂的波形,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不相等 3、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射频放大链、脉冲调制器、固态频率源、高压电源。射频放大链是发射机的核心,主要有前级放大器、中间射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输入前级放大器中间射频放大器输出射级放大器射频输出固态频率源脉冲调制器脉冲调制器 高压电源高压电源电源 脉冲调制器:软性开关调制器、刚性开关调制器、浮动板调制器 4、现代雷达对发射机的主要要求:发射全相参信号;具有很高的频域稳定度;能够产生复杂信号波形;适用于宽带的频率捷变雷达;全固态有源相控阵发射机 5、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和瞬时带宽:雷达发射机的频率是按照雷达的用途确定的。瞬时带宽是指输出功率变化小于1bB的工作频带宽度。 输出功率:雷达发射机的输出功率直接影响雷达的威力范围以及抗干扰的能力。雷达发

雷达工作原理

一、雷达工作原理、专业术语解释 雷达是军事电子对抗的尖端技术和设备,是作为21世纪反恐和安保的技术新标准(家庭安全警戒网) 幕帘技术同红外技术相似,只是它的防范区域与普通红外不同,顾名思义就是象一道帘子一样,适合于整个平面防范。 A)幕帘夹角 幕帘的两道之间的夹角。 B)幕帘张角 每道幕帘展开扇形的两条边之间的夹角。 C)探测范围

探测范围指雷达正常工作的感应范围,即雷达能够探测到在此范围以内的所有物体运 动从而产生报警状态。 D)探测距离 雷达在正常工作下所能探测到的最远距离,雷达分为四档;分别是2-3m、3-4m、5-6m、6-8m。 E)发射距离 报警系统中无线器件在被触发后将无线报警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的最远距离,雷达在空旷地带为100M。 F)发射频率 电磁波发射的频率用HZ计算,国家电磁波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公用波段频率是315/433MHZ G)关于护窗雷达的防宠物功能 护窗雷达发展到今天,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防小宠物是护窗雷达的一种重要的功能,慑力护窗雷达对抗小宠物干扰的处理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物理方式,即通过菲涅尔透镜的分割方式的改变来降低由于小宠物引起误报的概率,这种方式是表面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第二种方式是采用对探测信号处理分析方式,主要是对探测的信号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分析其中的信号周期,幅度,极性。这些因素具体反应出移动物体的速度、热释红外能量的大小,以及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探测器中的微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由此判断移动物体可能是人是小动物。 由此看来,我们要注意的是护窗雷达的防小宠物的功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防宠物是相对的,相对于没有防宠物功能的探测器其误报率是大大降低了,它对小宠物的数量和大小有一定限度的。第二方面是安装位置是要有一定要求的,并不是随意的安装就可以达到防小宠物功能。 效果 一旦整幢别墅设防,将形成无形的雷达警戒网,有效的将整幢别墅警戒起来,如果贼匪将在深夜靠近别墅时,男警立刻通通碟,紧接着高达95分贝的防恐警和国际反恐广播立刻炸响,十二束红眩捕俘灯和墙壁上太阳灯交替发射,同时雷达第一时间了射无线电信号给装在室内的主机,主机会告诉你哪个位置在报警,并第一时间拨打您

雷达原理习题解答1

雷达原理习题解答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对抗技术系《雷达原理教研组》 2005.9

第一章 1-1. 解: 目标距离:68 5100010310 1.510()15022 c R m km τ-???== =?= 波长m 1.01031039 8 =??= λ,多卜勒频率KHz MHz f d 10300001.3000=-= 径向速度s m f V d r /5001021.02 4=?= = λ ,线速度s m V /100060cos 500=? = 1-2. 解: a )Km Km R 6.3751.01004 1 max =?? ? ???= b )dB k S kS i i 72.05 1 ,511.010min min -===∴?=?Θ 1-3. 解: T r 同步器输出 调制器输出 发射机高放输出 接收机高放输出 t r 混频输出 中放输出 第二章 2-1. 解: 重复周期:ms T r 110001== ,平均功率:W P av 240010003 1085=??= 工作比: 003.01000 3 == D 2-2. 解:

对发射信号的频率、相位和谱纯度任一参数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选用主振放大式发射机,3参数均无较高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2-3. 解: []dBc KHz L 501010000010lg 101-=?? ? ???= 2-4. 答: (1)p44图2.18中V2的作用是:在阴极负高压作用期间,在管腔产生 高功率的电磁振荡,并通过腔的耦合探针将电磁能输出到腔外; (2)p47图2.23中V D1的作用是当PFN 谐振充电到2倍电源电压后,防 止PFN 向电源的放电,而保持在2倍电源电压状态;V D2的作用是在PFN 放电期间改善其与负载的匹配,并抑制不匹配时产生的振荡; (3)在p45图2.21中若去掉V 2,则在C 0上可进行正常充电过程,但没 有放电开关V 2后,只能通过R 放电,放电时间过长,且波形很差,微波管可能因连续工作时间过长而损坏,不能正常工作。 2-5. 解:

最新1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汇总

1多普勒天气雷达原 理与应用

第六部分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周长青)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天气雷达图像识别;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 第一章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 一、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三个组成部分和功能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 )、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 )、主用户处理器(PUP )。 二、了解电磁波的散射、衰减、折射 散射:当电磁波束在大气中传播,遇到空气分子、大气气溶胶、云滴和雨滴等悬浮粒子时,入射电磁波会从这些粒子上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这种现象称为散射。 衰减:电磁波能量沿传播路径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造成衰减的物理原因是当电磁波投射到气体分子或云雨粒子时,一部分能量被散射,另一部分能量被吸收而转变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折射: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在大气中由于折射率分布的不均匀性 (密度不同、介质不同),使电磁波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折射。 2 /3730/776.0T e T P N +=波束直线传播 波束向上弯曲波束向下弯曲000=>

雷达波长,K 表示与复折射指数有关的系数,C 为常数,之决定于雷达参数和降水相态。 四、了解距离折叠 最大不模糊距离:最大不模糊距离是指一个发射脉冲在下一个发射脉冲发出前能向前走并返回雷达的最长距离,Rmax=0.5c/PRF, c 为光速,PRF 为脉冲重复频率。 距离折叠是指雷达对雷达回波位置的一种辨认错误。当距离折叠发生时,雷达所显示的回波位置的方位角是正确的,但距离是错误的(但是可预计它的正确位置)。当目标位于最大不模糊距离(Rmax )以外时,会发生距离折叠。换句话说,当目标物位于Rmax 之外时,雷达却把目标物显示在Rmax 以内的某个位置,我们称之为‘距离折叠’。 五、理解雷达探测原理。 反射率因子Z 值的大小,反映了气象目标内部降水粒子的尺度和数密度,反射率越大,说明单位体积中,降水粒子的尺度大或数量多,亦即反映了气象目标强度大。 反射率因子(回波强度): ?=dD D D N Z 6)( 3 60/1m mm Z = 即反射率因子为单位体积内中降水粒子直径6次方的总和。 意义:一般Z 值与雨强I 有以下关系: 层状云降水 Z=200I1.6 地形雨 Z=31I1.71 雷阵雨 Z=486I1.37 新一代天气雷达取值 Z=300I1.4 六、了解雷达资料准确的局限性、资料误差和资料的代表性 由于雷达在探测降水粒子时,以大气符合标准大气情况为假定,与实际大气存在 一定的差别,使雷达资料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由于雷达本身性能差异及探测方法的固有局限,对探测目标存在距离折叠及速度模糊现象,对距离模糊和速度模糊的处理等,均增大了雷达资料的误差。虽然如此,由于径向速度是从多个脉冲对得到的径向速度的平均值,为平均径向速度,雷达反射率因子通过对沿径向上的四个取样体积平均得到的,其径向分辨率相当于四个取样体积的长度,这也使雷达探测的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章 天气雷达图像识别 一、掌握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为,当接收者或接受器与能量源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时,能量到达接受者或接收器时频率的变化。多普勒频率,是由于降水粒子等目标的径向运动引起的雷

(完整版)雷达组成及原理.doc

雷达的组成及其原理 课程名称:现代阵列并行信号处理技术 姓名:杜凯洋 学号: 2015010904025 教师:王文钦教授

一.简介 雷达( Radar,即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意为无线电搜索和测距。它是运用各种无线电定位方法,探测、识别各种目标,测定目标坐标和其它情报的装置。在现代军事和生产中,雷达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的“不列颠”空战,使雷达的重要性显露的非常清楚。雷达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防干扰设备、显示器、信号处理器、电源等组成。其中,天线是雷达实现大空域、多功能、多目标的技术关键 之一;信号处理器是雷达具有多功能能力的核心组件之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 (1)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2)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等。 (3)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它波段 雷达。 (5)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二.雷达的组成 (一)概述 1、天线:辐射能量和接收回波(单基地脉冲雷达),(天线形状,波束形状,扫描方式)。 2、收发开关:收发隔离。 3、发射机:直接振荡式(如磁控管振荡器),功率放大式(如主振放大式),(稳定,产生复杂波形,可相参处理)。 4、接收机:超外差,高 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检波,视频放大等。(接收机部分也进行一些信号处理,如匹配滤波等),接收机中的检波器通常是包络检波,对于多普勒处理则采用相位检波器。 5、信号处理:消除不需要的信号及干扰而通过或加强由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通常在检测 判决之前完成( MTI,多普勒滤波器组,脉冲压缩),许多现代雷达也在检测判决之后完成。 6、显示器(终端):原始视频,或经过处理的信息。 7、同步设备(视频综合器):是雷达机的频率和时间标准(只有功率放大式(主振放大式) 才有)。 (二)雷达发射机 1、单级振荡式:大功率电磁振荡产生与调制同时完成(一个器件)

雷达原理第三章

第三章雷达接收机 通过适当的滤波将天线上接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从噪声和干扰中选择出来,并经放大和检波后,送至显示器、信号处理器或由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终端设备中。 第一节雷达接收机的组成和 主要质量指标 超外差接收机的组成 接收机保护器 低噪高放 混频器 中放 检波器 视放 本振 高频输入 至终端 高频部分 发射机工作时,使接收机输入端短路,并对大信号限幅保护 提高灵敏度,降低接收机噪声系数,热噪声增益 保证本振频率与 发射频率差频为中频,实现变频 视频部分 至质量指标部分 超外差技术 如上图所示,当接收的电波频率f RF 变化时,本振频率f L 和选频滤波器的中心频率f 0= f RF 能够同步改变,从而使输出的f IF 固定不变,这种技术称为外差技术,当f IF 低于f RF 而高于信号带宽B 时就称为超外差技术。超外差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工作稳定、中频部分可标准化等优点。 选频滤波 混频器 本振滤波解调滤波 无线电波 解调输出f L f IF f RF 返回框图 高频部分: (1)T/R 及保护器:发射机工作时,使接收机输入端短路,并对大信号限幅保护。 (2)低噪声高放:提高灵敏度,降低接收机噪声系数,热噪声增益。 (3)Mixer ,LD ,AFC :保证本振频率与发射频率差频为中频,实现变频。 返回框图

中频部分及AGC: (1)匹配滤波: (2)AGC:auto gain control. 视频部分: (1)检波:包络检波,同步(频)检波(正交两路),相位检波。 (2)放大:线性放大,对数放大,动态范围。 返回框图 主要质量指标 1.灵敏度:S imin,用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S imin表示,检测灵敏度,给定虚警概率P fa,达到指定检测概率P d 时的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通常所需接收机gain= 120 ~ 160 dB, S imin=-120~-140dbw 主要由中频完成。 2. 工作频带宽度:指瞬时工作频率范围,频率捷变雷达要求的接收机工作频带宽度为10~20% 。 3.动态范围:表示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所允许的输入信号强度的变化范围。 过载时的S i/S i min,80~120 dB 4. 中频的选择与滤波特性: 中频输出频率f o≥0.5?f R ,中频选择通常选择30M~500M。抑制镜频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还与发射波形特性、接收机工作带宽有关。 经混频后进入中频信道的两个信号在射 频上对称地位于本振频率f L两边互为镜 像,因此将这种现象称为镜频干扰。当 射频选频滤波器的选频特性一定时,混 频器输出的中频频率越高,两个镜像频 率间相隔越远,镜频抑制的效果越好。5.工作稳定性和频率稳定度:指当环境变化时,接收机性能参数受到影响的程度,频率稳定度,信号处理,采取频率稳定度、相位稳定度较高的本振,“稳定本振”。 6.抗干扰能力:杂波干扰(MTI,MTD)、有源干扰、假目标干扰。 7.微电子化和模块化结构。MMIC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IMIC 中频单片集成电路、ASIC 专用集成电路。

雷达原理复习

第一章绪论 1、雷达的任务: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仰角、速度、形状、表面粗糙度、介电特性。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 当目标尺寸小于雷达分辨单元时,则可将其视为“点”目标,可对目标的距离和空间位置角度定位。目标不是一个点,可视为由多个散射点组成的,从而获得目标的尺寸和形状。采用不同的极化可以测定目标的对称性。 β任一目标P所在的位置在球坐标系中可用三个目标确定:目标斜距R,方位角α,仰角 在圆柱坐标系中表示为:水平距离D,方位角α,高度H 目标斜距的测量:测距的精度和分辨力力与发射信号的带宽有关,脉冲越窄,性能越好。目标角位置的测量:天线尺寸增加,波束变窄,测角精度和角分辨力会提高。 相对速度的测量:观测时间越长,速度测量精度越高。 目标尺寸和形状:比较目标对不同极化波的散射场,就可以提供目标形状不对称性的量度。 2、雷达的基本组成: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终端设备 3、雷达的工作频率:220MHZ-35GHZ。L波段代表以22cm为中心,1-2GHZ;S波段代表10cm,2-4GHZ;C波段代表5cm,4-8GHZ;X波段代表3cm,8-12GHZ;Ku代表2.2cm,12-18GHZ;Ka代表8mm,18-27GHZ。 第二章雷达发射机 1、雷达发射机的认为是为雷达系统提供一种满足特定要求的大功率发射信号,经过馈线和收发开关并由天线辐射到空间。 雷达发射机可分为脉冲调制发射机:单级振荡发射机、主振放大式发射机;连续波发射机。 2、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组成:大功率射频振荡器、脉冲调制器、电源 触发脉冲 脉冲调制器大功率射频振荡器收发开关 电源高压电源接收机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比较轻便,效率较高,成本低;缺点:频率稳定性差,难以产生复杂的波形,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不相等 3、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射频放大链、脉冲调制器、固态频率源、高压电源。射频放大链是发射机的核心,主要有前级放大器、中间射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输入前级放大器中间射频放大器输出射级放大器射频输出固态频率源脉冲调制器脉冲调制器 高压电源高压电源电源 脉冲调制器:软性开关调制器、刚性开关调制器、浮动板调制器 4、现代雷达对发射机的主要要求:发射全相参信号;具有很高的频域稳定度;能够产生复杂信号波形;适用于宽带的频率捷变雷达;全固态有源相控阵发射机 5、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雷达原理与系统期末考试题最全版

大四上学期雷达原理与系统期末考题(大部分) 一. 填空选择: 1, 下列不能提高信噪比的是(B ) A , 匹配滤波器 B ,恒虚警 C ,脉冲压缩 D ,相关处理 2, 若一线性相控阵有16个阵元,阵元间距为波长的一半,其波束宽度为(100/16) 3, 模糊图下的体积取决于信号的(能量) 4, 对于脉冲多普勒雷达,为了抑制固定目标,回拨方向加入对消器,这措施对运动目标的检测带来的影响是出现了(盲速) 5, 雷达进行目标检测时,门限电平越低,则发现概率(越大),虚警概率(越大),要在虚警概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发现概率,则应(提高信噪比) 6, 对于脉冲雷达来说,探测距离盲区由(脉冲宽度)参数决定。雷达接受机灵敏度是指(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用接收机输入端的最小可探测信号功率Smin 表示) 7, 不属于单级站脉冲雷达系统所必要的组成部分是(B ) A 收发转换开关 B 分立两个雷达 8, 若要求雷达发射机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则应当采用的结构形式是(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9, 多普勒效应由雷达和目标间的相对运动产生,当发射信号波长为3m ,运动目标与雷达的径向速度为240m/s ,如果目标是飞向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频率是 (100MHz+160Hz ) 注:多普勒频率2d r f v λ = 10,在雷达工作波长一定情况下,要提高角分辨力,必须(增大天线间距d ),合成孔径雷达的(方向分辨力)只与真实孔径的尺寸有关 11,只有同时产生两个相同且部分重叠的波束才能采用等信号法完成目标方向的测量 12,当脉冲重复频率fr 和回波多普勒频率fd 关系满足(fr )》fd )时,不会出现(频闪和盲速) 13,只有发射机和接受机都是(相参系统),才能提取出目标多普勒信息 14,大气折射现象会增加雷达(直视距离) 15,奈曼—皮尔逊准则是在检测概率一定的条件下,使漏警概率最小,或者发现概率最大。 16,相控阵雷达随着扫描角增加,其波束宽度(变大) 17,雷达波形模糊函数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二. 大题 1, 推导雷达方程(雷达原理第三版P4) 目标处的功率密度12=4t PG R ρπ 目标接收到的功率1P ρσ=24t PG R σπ= 反射回雷达处的功率密度22P =4R ρπ()244t PG R σπ= 雷达接收到的功率2r e P A ρ=()24 4t e PGA R σπ==Smin

雷达原理复习总结

雷达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重点) 1、雷达的基本概念 雷达概念(Radar): radar 的音译,Radio Detect 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无线电探测和测距,无线电定位。 雷达的任务: 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感器、探测工具,能主动、实时、远距离、全天候、全天时获取目标信息。 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哪些有用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信息? 斜距R :雷达到目标的直线距离0P 方位a :目标斜距R在水平面上的投影0B与某一起始方向(正北、正南或其它参考方向)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仰角B:斜距R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0B在铅垂面上的夹角,有时也称为倾角或高低角。 2、目标距离的测量 测量原理 式中,R为目标到雷达的单程距离,为电磁波往返于目标 与雷达之间的时间间隔,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率(=3 X 108 米/秒) 距离测量分辨率 两个目标在距离方向上的最小可区分距离 最大不模糊距离 3、目标角度的测量 方位分辨率取决于哪些因素 4、雷达的基本组成 雷达由哪几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同步设备:雷达整机工作的频率和时间标准。 发射机:产生大功率射频脉冲。 收发转换开关:收发共用一副天线必需,完成天线与发射机和接收机连通之间的切换。 天线:将发射信号向空间定向辐射,并接收目标回波。 接收机:把回波信号放大,检波后用于目标检测、显示或其它雷达信号处理。 显示器:显示目标回波,指示目标位置。 天线控制(伺服)装置:控制天线波束在空间扫描。电源第——早 1、雷达发射机的任务为雷达提供一个载波受到调制的大功率射频信号,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天线辐射出去 2、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工作频率或波段、输出功率、总效率、信号形式、信号稳 定度 3、雷达发射机的分类 单级振荡式、主振放大式 4、单级振荡式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产生信号的原理,以 及各自的优缺点 单级振荡式: 脉冲调制器:在触发脉冲信号激励下产生脉宽为T的脉冲信号。 优点:简单、廉价、高效; 缺点:难以产生复杂调制,频率稳定性差,脉冲间不相干;主振放大式: 固体微波源:是高稳定度的连续波振荡器。 优点:复杂波形,稳定度高,相干处理 缺点:系统复杂、昂贵 第三章(重点) 1、接收机的基本概念 接收机的任务 通过适当的滤波将天线接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从伴随的 噪声和干扰中选择出来,并经过放大和检波后,送至显示器、信号处理器或由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终端设备中。 超外差接收机概念 将接收信号与本机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经混频后得到一个中频信号,这称为外差式接收。得到的中频信号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的,称为超外差式。中频信号经检波后得到视频信号。 接收机主要组成部分 接收机主要质量指标 灵敏度S imin、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动态范围、中频的选择和滤波特性、工作稳定度和频率稳定度、抗干扰能力、微电子化和模块化结构 2、接收机的噪声系数(重点) 噪声系数、噪声温度的定义 噪声系数: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噪声比和输出端信号噪声比的比值。实际接收机输出的额定噪声功率与“理想接收机” 输出的额定噪声功率之比。 噪声温度:温度Te称为“等效噪声温度”或简称“噪声温度”,此时接收机就变成没有内部噪声的“理想接收机” 级联电路的噪声系数

雷达脉冲压缩

雷达脉冲压缩 1、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是Radar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音译词,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即利用无线电波来检测目标并测定目标的位置,这也是雷达设备在最初阶段的功能[1]。典型的雷达系统如图1.1,它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数据处理,定时控制,显示等设备组成。利用雷达可以获知目标的有无,目标斜距,目标角位置,目标相对速度等。现代高分辨雷达扩展了原始雷达概念,使它具有对运动目标(飞机,导弹等)和区域目标(地面等)成像和识别的能力。雷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图1.1 简单脉冲雷达系统框图 雷达发射机的任务是产生符合要求的雷达波形(Radar Waveform ),然后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遇到目标后,电磁波一部分反射,经接收天线和收发开关由接收机接收,对雷达回波信号做适当的处理就可以获知目标的相关信息。 假设理想点目标与雷达的相对距离为R ,为了探测这个目标,雷达发射信号()s t ,电磁波以光速C 向四周传播,经过时间R C 后电磁波到达目标,照射到目标上的电磁波可写成: ()R s t C - 。电磁波与目标相互作用,一部分电磁波被目标散射,被反射的电磁波为()R s t C σ?-,其中σ为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简称RCS ),反映目标对 电磁波的散射能力[2]。再经过时间R C 后,被雷达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为(2)R s t C σ?-。 如果将雷达天线和目标看作一个系统,便得到如图1.2的等效,而且这是一个LTI (线性时不变)系统。 图1.2 雷达等效于LTI 系统 等效LTI 系统的冲击响应可写成:

雷达原理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 作业 1。简述“雷达”一词的来源,其最初的作用是什么?现代雷达的任务是什么? 教材参考:P1 雷达(Radar )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 最初作用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或无线电定位。即用无线电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在空间的位置。 现代雷达的任务不仅是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而且包括测量目标的速度,以及从目标回波中获得目标的尺寸和形状、目标的对称性、目标的表面粗糙度以及介电特性等信息。 2。简述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教材参考:P2 雷达基本组成框图: 1、由雷达发射机产生的电磁能,经收发开关后传输给天线,再由天线将此电磁能定向辐射于大气中。 2、电磁能在大气中以光速(3×108 m/s)传播,如果目标恰位于定向天线的波束内,则它将截取部分电磁能。 3、目标将被截取的电磁能向各方向散射,其中部分散射的能量朝向雷达接收方向。雷达天线搜集到这部分散射的电磁波后,就经传输线和收发开关反馈给接收机。 4、接收机将这微弱信号放大并经信号处理后即可获取所需信息,并将结果送至终端显示。 3。简述雷达目标斜距、角位置、相对速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教材参考:P2-3 (1) 目标斜距的测量:雷达发射机经天线向空间发射高频脉冲,如果在电磁波传播的途径上有目标存在,那么雷达 就可以接收到由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由于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目标斜距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回波脉冲与发射脉冲的时间间隔了实现。R=CTr/2,R 为目标的距离,c 为电磁波传播速度,tr 为回波脉冲与发射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2) 目标角位置的测量:目标角位置指方位角或仰角,角位置都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雷达天线将电磁能 量汇集在窄波束内,当天线波束轴对准目标时,回波信号最强。根据接收回波最强时的天线波束指向,就可确定目标的方向,这就是角坐标测量的基本原理。 (3) 相对速度的测量:当目标与雷达站之间存在相对速度时,接收到回波信号的载频相对于发射信号的载频产生一 个频移(称为多卜勒频移),当目标向着雷达站运动时V r >0,反之V r <0。雷达只要能够测量出回波信号的多卜勒频移f d ,就可以确定目标与雷达站之间的相对速度。 λr d v f 2= ,fd 为多卜勒频移,Vr 为雷达与目标之间的径向速度,λ为载波波长。 4. 某雷达发射机峰值功率为800KW ,矩形脉冲宽度为3微妙,脉冲重复频率为1000Hz ,求该发射机的平均功率和工作比。 解:重复周期:ms T r 110001==,平均功率:W P av 24001000 3 1085=??= 工作比: 003 .01000 3 == D 5、雷达中心频率f 0=3000MHz ,回波信号相对发射信号的延迟时间为1000微妙,回波信号频率为3000.01MHz ,目标运动方向与目标所在的方向的夹角为60度,求目标距离、径向速度和线速度。

最新雷达原理复习总结

雷达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重点) 1、雷达的基本概念 雷达概念(Radar): radar的音译,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无线电探测和测距,无线电定位。 雷达的任务: 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感器、探测工具,能主动、实时、远距离、全天候、全天时获取目标信息。 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哪些有用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信息? 斜距R : 雷达到目标的直线距离OP 方位α: 目标斜距R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与某一起始方向(正北、正南或其它参考方向)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仰角β:斜距R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在铅垂面上的夹角,有时也称为倾角或高低角。 2、目标距离的测量 测量原理 式中,R为目标到雷达的单程距离,为电磁波往返于目标与雷达之间的时间间隔,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率(=3×108米/秒) 距离测量分辨率 两个目标在距离方向上的最小可区分距离 最大不模糊距离 3、目标角度的测量 方位分辨率取决于哪些因素 4、雷达的基本组成 雷达由哪几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同步设备:雷达整机工作的频率和时间标准。 发射机:产生大功率射频脉冲。 收发转换开关: 收发共用一副天线必需,完成天线与发射机和接收机连通之间的切换。 天线:将发射信号向空间定向辐射,并接收目标回波。接收机:把回波信号放大,检波后用于目标检测、显示或其它雷达信号处理。 显示器:显示目标回波,指示目标位置。 天线控制(伺服)装置:控制天线波束在空间扫描。 电源 第二章 1、雷达发射机的任务 为雷达提供一个载波受到调制的大功率射频信号,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天线辐射出去 2、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工作频率或波段、输出功率、总效率、信号形式、信号稳定度 3、雷达发射机的分类 单级振荡式、主振放大式 4、单级振荡式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产生信号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单级振荡式: 脉冲调制器:在触发脉冲信号激励下产生脉宽为τ的脉冲信号。 优点:简单、廉价、高效; 缺点:难以产生复杂调制,频率稳定性差,脉冲间不相干;主振放大式: 固体微波源:是高稳定度的连续波振荡器。 优点:复杂波形,稳定度高,相干处理 缺点:系统复杂、昂贵 第三章(重点) 1、接收机的基本概念 接收机的任务 通过适当的滤波将天线接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从伴随的噪声和干扰中选择出来,并经过放大和检波后,送至显示器、信号处理器或由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终端设备中。 超外差接收机概念 将接收信号与本机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经混频后得到一个中频信号,这称为外差式接收。得到的中频信号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的,称为超外差式。中频信号经检波后得到视频信号。 灵敏度S i min、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动态范围、中频的 选择和滤波特性、工作稳定度和频率稳定度、抗干扰能力、 精品文档

雷达原理与系统知识要点总结(必修)

成绩构成:平时20%(原理10%+系统10%,含考勤和课堂测试),期中30%,期末40%,课程设计10%。 雷达原理与系统(必修)知识要点整理 第一章: 1、雷达基本工作原理框图认知。 2、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 3、距离和延时对应关系 4、速度与多普勒关系(径向速度与线速度) 5、距离分辨力,角分辨力 6、基本雷达方程(物理过程,各参数意义,相互关系,基本推导) 7、雷达的基本组成(几个主要部分),及各部分作用 第二章雷达发射机 1、单级振荡与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区别 2、基本任务和组成框图 3、峰值功率、平均功率,工作比(占空比),脉宽、PRI(Tr),PRF(fr)的关系。 第三章接收机 1、超外差技术和超外差接收机基本结构(关键在混频) 2、灵敏度的定义,识别系数定义 3、接收机动态范围的定义 4、额定噪声功率N=KTB N、噪声系数计算及其物理意义 5、级联电路的噪声系数计算 6、习题 7、AGC,AFC,STC的含意和作用 第四章显示器 1、雷达显示器类型及其坐标含义; 2、A型、B型、P型、J型 第五章作用距离 1、雷达作用距离方程,多种形式,各参数意义,PX=?Rmax=? (灵敏度表示的、检测因子表示的等) 2、增益G和雷达截面A的关系 2、雷达目标截面积定义 3、习题 4、最小可检测信噪比、检测因子表示的距离方程 5、奈曼皮尔逊准则的定义 6、虚警概率、检测概率、信噪比三者关系,习题.(会看图查数) 由概率分布函数、门限积分区间表示的各种概率形式; 6.5 CFAR ●什么是CFAR ●慢变化CFAR的框图和原理

●快变化CFAR的框图和原理,(左右平均、左右平均选大) ●CFAR的边缘效应,图及分析 7、为什么要积累,相参积累与非相参积累对信噪比改善如何,相参M~M倍。 8、积累对作用距离的改善,(方程、结论、习题) 9、大气折射原因、直视距离计算(注意单位Km还是m) 10、二次雷达方程、习题。 11、分贝表示的雷达方程,计算、习题,普通雷达方程的计算。 第六章距离测量 1、R,tr,距离分辨力、脉宽、带宽关系 2、最短作用距离、最大不模糊距离与脉宽、重频关系 3、双重频判距离模糊、习题。 4、调频连续波测距原理,(距离到频率的转换,简单推导) 5、相位差与距离的关系 6、习题 第七章测角 1、相位测角原理(路程差与相位差的相互补偿) 2、三天线测角原理、习题。 3、振幅法:最大信号和等信号法 4、余割平方扇形波束特点(角度不同、距离不同、增益不同,回波功率相同,公式) 5、机械扫描、电扫(相扫、频扫)各自特点。 6、相位扫描基本原理(移相器、波程差、等相面、方向图),相差与波程差关系式 7、思考题 第八章检测与测速 1、多普勒定义,与速度、波长对应关系。结论性 2、固定目标与动目标输出差异 3、盲速与频闪定义、产生原因(条件),计算(习题)。 4、点盲相与连续盲相产生原因,习题。 5、相参脉冲串信号的频谱(发射、接收、差异) 6、动目标显示最佳滤波器(公式、结论、物理意义) 7、改善因子定义 8、MTD窄带滤波器组实现与优点。 第十二章雷达信号基础 1、常用的雷达波形有哪些 2、要实现目标的有效检测,雷达波形需满足的条件(能量、分辨力、抑制) 3、连续波如何测速测距 4、PRI参差信号的特点和作用 5、频率捷变信号的特点和作用 6、几种典型的脉冲压缩信号的特点(扩频、大时带积) 7、什么是雷达分辨力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一、雷达的基本理论 1、雷达工作的基本过程 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由天线辐射到空中,发射的信号一部分被目标拦截并向许多方向再辐射。向后再辐射回到雷达的信号被天线采集,并送到接受机,在接收机中,该信号被处理以检测目标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最后在雷达终端上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2、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会通过雷达信号到目标并从目标返回雷达的时间,得到目标的距离。目标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为最大时,窄波束宽度雷达天线所指的方向而获得。如果目标是运动的,由于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频率会漂移。该频率的漂移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根据2r d v f λ =,即可得到目 标的速度。 3、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技术参数 3.1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3.1.1雷达的探测范围 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探测范围,又称威力范围,取决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测范围。 3.1.2测量目标参数的精确度和误差 精确度高低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衡量,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雷达测量精确度的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3.1.3分辨力 指雷达对两个相邻目标的分辨能力。可分为距离分辨力、角分辨力(方位分辨力和俯仰角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距离分辨力的定义:第一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后沿与第二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相接近以致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目标时,作为可分辨的极限,这个极限距离就是距离分辨力:min ()2 c R τ ?=。因此,脉宽越小,距离分辨力越好

3.1.4数据率 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完成一次探测所需时间的倒数。 3.1.5 抗干扰能力 指雷达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主要的是敌方干扰(有源和无源))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3.1.6 雷达可靠性 分为硬件的可靠性(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衡量)、软件可靠性和战争条件下雷达的生存能力。 3.1.7 体积和重量 体积和重量决定于雷达的任务要求、所用的器件和材料。 3.1.8 功耗及展开时间 功耗指雷达的电源消耗总功率。展开时间指雷达在机动中的架设和撤收时间。 3.1.9 测量目标坐标或参数的数目 目标坐标是指目标的方位、斜距和仰角,此外,还指目标的速度和性质(机型、架数、敌我)。对于边扫描边跟踪雷达,还指跟踪目标批数,航迹建立的正确率。 3.2 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 3.2.1 工作频率和工作带宽 雷达工作频率主要根据目标的特性、电波传播条件、天线尺寸、高频器件的性能以及雷达的测量精确度和功能等要求来决定 3.2.2 发射功率 分为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雷达在发射脉冲信号期间所输出的功率称为脉冲功率,平均功率指一个重复周期内,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3.2.3 调制波形、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 现代雷达则采用多种调制波形以供选择。脉冲宽度指发射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脉冲重复频率指雷达每秒发射的射频脉冲个数,其倒数叫脉冲重复周期。 3.2.4 天线的波束形状、增益和扫描方式 天线的波束形状一般用水平和垂直面内的波束宽度来表示。天线增益用 24/G A πλ=表示。天线的主瓣在雷达的探测空域内以一定的规律运动,叫做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