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

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

A.健舞

B.软舞

C.字舞

D.花舞

E.马舞

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

A.诗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乐以教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24分)

1.《神灭论》

2.本草之学

3.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简述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3.简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A

4.B

5.D

6.C

7.A

8.A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CDE 2.ABD 3.BC 4.ABCDE 5.ACDE 6.ABCE 7.AB 8.B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2.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3.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北方民族大举的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立法指导;二是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3.(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如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等。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在社会各基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的开始。其特点有:一是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二是考试定期举行;三是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2.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中国古代文论答案1

《中国古代文论》思考题 第一编思考题 1.试申述“诗言志”。 “诗言志”被视为中国文论的“开山的纲领”,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文论的基本主张。对“志”的解释主要有两条路线:其一,将“志”理解为观念、观点,特别是与“礼”相结合的道德观念。这种“志”具有规范人的自然情感的作用。故刘勰《明诗》:“诗者,持也,持人情性”;孔子“思无邪”和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汉《诗大序》“发乎情,止乎礼义”等均由此“开山”开出。其二,将“志”理解为怀抱、情感,与“情”、“意”相等同。《荀子?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请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司马迁的“发愤抒情”说是其延伸,《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对“志”的两种解释,一个突出诗歌的“应然”之用,一个则关注诗歌的“本然”之性,实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使是前者,也并不否认诗歌的抒情本质。(补充:来源课件—1、“言”的内涵:最初的宗教情感→世俗情感:在儒家诗学里,表现为“仁”的思想;其后进一步引申为涵括佛道在内人生体验或个人志向情感。2、作为接受理论如“赋诗言志”提出来的。3、影响:理论方面,“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等均为其发展,被朱自清《诗言志辨》赞为中国诗学“开山纲领”;创作方面,古代文人作品均以发抒个人理想为中心,把国家、个人、社会负责融汇于个人人生经验之中。) 2.简要分析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主要是指文学的审美功能。观:文学的认识功能。“群”指文学的社会交际功能。人们借 助诗歌交流思想感情,彼此互相团结、亲近,实现团结合群。怨:主要指文学的社会批判功 能。 3.如何理解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孟子认为,“以意逆志”是正确解读原文本的方法。此外还有以下四种,一为:“以说诗者意 逆作诗人之志。”二为:以古人之“意”逆古人之“志”。三为:“意”为作品之意,“志” 乃“作者”思想。四为:“以诗艺本体特点为意”去逆“诗之志”。 知人论世意义:1、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观点。2、“知人论世”可与“以意逆志”这种文学阐释法相联系。3、“知人论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传记”式批评方法。 4.简要评述荀子的文艺功能观和情志论。 ⑴对人生修养方面的作用: ①礼乐(诗)是人生修养的必须项目。儒家注重礼乐修养,其目的是达于“仁”,只有具有这样的人格境界,才能称之为君子人格。 ②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明:在人生境界修养中,具有由幼儿到成人、由外部的行为世界到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这样一个渐进原则。 ⑵外交方面的作用: “赋《诗》以言志”,断章取义的特征。 ⑶认识方面的作用: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⑷社会政治伦理方面的作用: ①兴、观、群、怨。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乐记》是代儒家文论的重要总结。 2、曹丕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现存的文学理论专文。 3、《》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 4、《》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5、清代章学诚评价《》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的《》。 7、清代最富于创造性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人物理论。 8、“立主脑”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的《》篇中提出的。 9、我国古代第一篇词论专文是《》。 10、“诗有三境”是唐代提出的关于诗歌意境创造的看法。 11、《曲律》的作者是。 12、儒家有三不朽:、、。 13、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分为、、。 14、先秦的思想文化主要指和。 15、《》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成功典范。 16、儒家将经籍《》《》《》《》《》尊为五经。 17、汉人的文学评论对象主要有三方面即《》《》和汉赋。 18、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 19、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两类,清为之气,浊为之气。 20、作为创作时作家的心理特征,缘情又有三种情况即、、。 21、陆机论的主体心理包括:、、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钟嵘的文论思想分为:吟咏情性说、、、。 23、三教是指:、、三种文化思想。 24、儒道释三种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表现在:、、三大理论中。 二、名词解释 1、发愤著书: 2、诗无达诂: 3、象外之象: 4、兴趣说: 5、滋味说: 6、以己度物 7、物我同一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2.《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而·”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里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说,这一文学影响了唐代韩愈的“”说。 4.汉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提出了它的诗歌讽刺观。 5,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与的性质特点之关系,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6.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的说法,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7.“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了诗“”说;李清照在《论词》里提出了词“”说。 9.明代诗论家谢榛主张情与景应该互相融合,二者的融合取决寸:“情景;而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认为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其一是“”,结合得天衣无缝,其:是“景中情”,在写景中蕴涵有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见到形象。 10.当沈德潜的“”说的诗歌理论盛行之时,袁枚则提出了“”说与之相抗。 二、名词解释题 1.(孟子的)“养气”说 2.(袁宏道的)“性灵”说 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刷焉。……至于梁、陈间,串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花”,感花以讽兄弟也,“采采苯苜”,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S,j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诗缘情 2.发愤著书 3.词别是一家 4.尚巧贵妍 5.文笔 6.文以载道 7.意、趣、神、色 8.义理、考据、词章 9.兴观群怨 10.不平则鸣 11.风骨 12.《南词叙录》 13.诗言志 14.六观 15.以禅喻诗 16.幽情单绪 17.诗大序 18.“文气”说 19.性灵说 20.小说评点 21.以意逆志 22.吟咏情性 23.别裁伪体 24.《花部农谭》 二、简答题: 1.简述先秦儒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2.简述《文心雕龙》中论“通变”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论。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 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理论。 6.简述桐城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7.试列举汉代批评家的主要赋论观点,要求至少举出三家。 8.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9.试述孟子文艺观的主要理论主张。 10.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1.简述明代小说批评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2.试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3.简述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14.简述先秦道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15.简述清代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论主张。 16.简述汤沈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 1.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叶燮《原诗·内篇》(节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引用】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自考专业资料2011-05-09 21:22:2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自考通关王《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 历年考题(汇编) 最新模拟考题(汇编) 课本重点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珍贵复习资料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 20、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D) A、圣人 B、今人 C、读者 D、作者 21、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 A、“仁政”理论 B、人性无善恶理论 C、人性恶理论 D、人性善理论 22、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 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23、《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 A、“仁政”和人性论 B、“虚静”和“物化” 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2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 2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庄子》较深的影响 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提出了“”论。 7.“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着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着名书信体论文《》。 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的着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和“”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 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 12.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云南开放《中国古代文论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试卷 学年度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专题套别:A套(√) B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现象 2.《神灭论》 3.本草之学 4.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试题答案汇编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中国近现代史纲》《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现代教育技术与当代科学》等自考资料,自考试题以及答案哪里找?最近在一网站发现资料,如获至宝,自考的朋友若正在寻求《教师能力学》《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等自考资料,可以与大家分享一处——可参阅自考通关星的博客: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 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西方文论》《教师能力学》、《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湖南自考《比较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研究》《现代汉语修辞学》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赵炎秋、;论文写作概论、(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古代文论名篇选读》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冯特君主编;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罗明东、高翔主编;《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历年试题答案、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试题答案汇编\胡经之主编、政治学原理、杨光斌、主编。加入QQ群号85783362 ,或联系上面的电话或15087电话004348。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 自考通关星更新资料如下: 中国古代文论(包括张少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皮朝纲、蒲友俊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解》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张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论读本李壮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李铎。) 教师能力学(李洪珍版)、《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2000年版罗明东、高翔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包含胡经之版本北大出版社版本、华东师大出版社版本、西北大学出版社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 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试题及答案、(比较文学研究)、赵炎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写作概论试题及答案、(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试题及答案(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吴启主、岳麓书社、2002年版 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古代汉语、文艺心理学等资料。自考通关星的博客: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论试题(二)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论语为政》) 2.《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而在批判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_________”,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3.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_________”与“_________”与的文学批评方法。 4.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5.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__”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_________”束缚的巨大作用。 6.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_______ 》和《 ________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7.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_________”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 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_________ ”论。 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 理论批评家 _________ 的著名书信体论《 ________ 》。 9.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__________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10.明代袁宏道要求诗歌创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提出了“ ________”说,这是与李贽的“________”说理论一脉相承的。 11.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_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A.“不平则鸣”说 B.“疾虚妄”说 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 D.“发愤著书”说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前为课文篇名,后为作者) 1 《文赋》陆机 2 《诗品序》钟嵘 3 《文心雕龙》刘勰 4 《戏为六绝句》杜甫 5 《与元九书》白居易 6 《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 7 《论诗诗》(或:《题庐陵箫彦毓秀才诗卷后》)陆游 8 《答洪驹父书》黄庭坚9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夫之10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 二.名词解释 1.孔子这段语录,本意是在讨论君子的道德修养。后人受到启发,将其引申到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质,即质朴,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即文采,指人的外在文饰。孔子认为,缺乏文饰,就显得粗鄙;缺乏道德修养,则显得浮华。所以,孔子认为,文质彬彬才是真正的君子。从文学理论角度看,文质关系也就是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文质彬彬即要求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2.发愤著书说的主要观点为:一是“人皆意有所郁积,不得通其道”。指的是文学作者在遭遇不幸或挫折后,往往转而著书立说,从事文学创作。二是“述往事,思来者”。文学作者往往目光远大,把希望寄托于将来。三是“欲遂其志之思”。即对自己的理想追求有强烈的自信心,这是他们坚持写作的强大动力。 发愤著书说的意义,一是实质上是提倡文学要具有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性。二是司马迁把文学写作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联系起来,扩大了情感表现的社会意义。三是发愤著书说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穷而后工”等观点,都可看到司马迁的影响。 3.王国维的境界说包含了两个内容:真景物与真感情。同时,他特别强调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表现方式(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与“云破月来花弄影”为例),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 整理人:王宰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填空题:(2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1.孔子论语 "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孔子的文质说,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 4.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6.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7.西晋陆机《文赋》进一步把文体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 8.陆机《文赋》:陆机,西晋文学家。 9.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10.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和“赋体物而浏亮”。 11.《典论?论文》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观点。 12.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13.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认为是“直寻”。 14.钟嵘把诗经分为:小雅和国风。 15.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16.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出“兴寄”和“风骨”说,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 17.陈子昂心目中的理想作品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18.韩愈在《答李朔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 1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他的“不平则鸣”论。 20.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主张诗歌功利目的。 21.白居易主张诗歌达到功利目的,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22.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之致耳。” 23.李清照著《论词》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 24.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提出了“妙悟”说,这是他以禅喻诗的核心内容。 25.杜甫的组诗《戏为六绝句》. 26.王土禛是清初的诗人和诗论家,《带经堂诗话》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神韵”说。 27.《红楼梦》的开卷诗.“满纸谎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8.王士禛认为清和远是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 29.金圣叹说:“圣人之作书也以德,古人之作书也以才。”这是把作家从道德家中分离. 30.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31.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是讲意境性质。 32.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33.风骨:“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34.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35.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 36.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37.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 38.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39.《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40.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绪论 基本知识 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 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 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 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 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 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 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 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 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 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 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 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 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文论专题》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 1.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 )”的丰富和完善。 A. 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 2.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 )”就是例证。 A.文已尽而意有余 B.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C.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D.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B.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 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4.《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 )喻诗。 A.禅 B.儒 C.释 D.道 5.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 )、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A.想象的 B.诗意的 C.意象的 D.直觉的 6.“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的地位。 A. 配合和中介 B.核心和主宰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论考研复习题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论考研复习题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绪论部分: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 (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 (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 (4)小说和戏曲评点。 (5)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 (6)古代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理论: 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专门的学科? (1)这一时期文论与其它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 (2)这一时期的文论与其它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 (3)文论的未能独立与此时文学观念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 2.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1)强调文艺源于情感,并对文艺的情感特征作了多方面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倡“中和”之美。 (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因此圣人经典是文艺的最高典范,一切文艺应以儒家之道为指归。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3.名词解释:“三表法”。 (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2)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2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二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1.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篇名《太史公自序》作者:司马迁 2.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篇名《文心雕龙·神思》作者刘勰 3.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篇名《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作者陈子昂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篇名《戏为六绝句》。作者杜甫 5.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篇名:《回浦诗文集》作者:陈敏 6.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篇名:《与元九书》作者:白居易 7.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篇名:《示子通》作者:陆游 8.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篇名:《书黄子思诗集后》作者:苏轼 9.文之不能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篇名:《雪涛阁集序》作者:袁宏道 10.性情遭遇,人人有我在焉。 篇名:《随园诗话》作者:袁枚 二.解释下列名词的文论内容(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兴观群怨说(孔子) “?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2.气盛言宜说(韩愈)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发展了孟子的文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说。“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相同。“气盛”了,就能创造出“言宜”的文章,把“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了,先道德后文章,人品与文品统一,进一步发展了传统儒家有关创作的重要文艺思想。 3.真诗只在民间说(李开先): 明代诗坛拟古模仿之风极盛,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对于这种风气,李开先等诗论家就着眼于民间创作。他们提出“真诗在民间”的口号。这也是对于过去历来推崇《诗经》国风、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的发展。 三.论述题(第1、2小题各20分,第3小题25分,共65分) 1.请分析比较曹丕《典论·论文》中“诗赋欲丽”与陆机《文赋》中“诗缘情而绮靡”文学思想的区别及其意义。 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体的“四科八体”论,并且指出“四科”各有其文体特点,提出了“诗赋欲丽”的观点。所谓“诗赋欲丽”,就是说指出诗、赋应该辞藻华丽,讲究文采。这与以前的文论思想相比,曹丕看到了文学与其他的史学、哲学的文章的不同特点,指出作为文学的主要体裁的诗赋区别于其它体裁文章“丽”的美学特征,使文学逐渐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这对于诗歌等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 陆机《文赋》中“诗缘情而绮靡”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而尽管有少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和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陆机.强调诗歌要表现情志,修辞要美,文辞之美要建立於情志基础上..陆机借习古,拟古来自抒情志,婉转致意.他十分讲究含蓄,诗有馀味,要求文体丰满,反对清虚婉约.是故,其情感的抒发属内敛型,外面还有一层层精美的包装.观其拟作,并不单纯局限於拟古,诗中掺杂作者真正的情志,而且,不仅仅模拟古诗旨趣,还超越模仿层次,展现了字雕句琢的写作功力. 2.严羽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又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请以这段文字为主要材料,结合严羽《沧浪诗话》的其它资料论述他的“别材别趣”的文学思想。 答:这里所说的“别趣”,是指诗歌作品有别于一般学理性著述的美学特点;所谓“别材”,则是指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复习资料不背会死系列

1、孔子以“仁”为基础的文艺观包含哪些内容?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也就是“爱人”和怎样立人成人,即培养理想的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固然有现实的途径,离不开道德行为方面的努力,但同时也需要借助艺术与审美。孔子之所以重视艺术与审美,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为了实现“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理想的人格。这一文艺观念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命题体现出来:(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文之以礼乐” 总之,“仁”构成了孔子美学和文艺观的基础,所谓“成于乐”、“游于艺”、“吾与点”、“文之以礼乐”等重要命题都必须在“仁”的哲学基础上才能理解。孔子文艺观的核心,不是去解答某些具体的艺术审美问题,而是要以“仁”的心理情感去影响人、感化人、培养人,从而使人类生活真正能立于一个很高的精神层面上,具有美的价值和意蕴。孔子的美学和文艺观对后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这一方面。 2、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你如何理解? “兴”是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而言的,故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这种美学作用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所以孔安国注说“兴”是指“引譬连类”。 孔子提出“诗可以兴”的命题,不仅是因为“诗”可以让人学会运用象征性语言的艺术,学会用譬喻、“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语言方式来解释世界,学会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进行类比联想,而且还在于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在于提升人的精神,以达到礼仪教化和人格的完成。 “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侧重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郑玄注说:“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说“考见得失”。 “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孔安国云“群居相切磋”,朱熹说是“和而不流”。 “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怨”的主体是指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孔安国说“怨刺上政”。

自考10401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1分x14) 1、先秦时期,史伯与晏婴相继提出了()的美学观点与政治观点。 2、明确提出“技进乎道”观点的思想家是()。 3、司马迁最著名的文论观点是()。 4、第一部专门评价五言诗的专著是()。 5、“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是文论家()的名言。 6、“品”是()时期出现的批评术语。 7、署名王昌龄的《诗格》,把“境”分为“物境”、“情境”与()三种。 8、“穷而后工”是北宋文学家()首次提出的。 9、“文料说”是文学批评家()的重要观点。 10、“结构第一”是著名文学家()的戏曲理论主张。 11、将诗歌构成界定为“理”、“事”、“情”三要素的,是文论家()。 12、认为《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的,是文论家()。 13、第一个对屈原及其作品提出批评指责的思想家是()。 14、“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文学家()的著名观点。 二、单选题(1分x15) 1、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陈诗观风之风气的“季札观乐”,出自() a《国语》b《左传》c《论语》d《孟子》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提出者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3、认为“道”具有循环运动的特点,提出“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人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 4、“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出自() a《两都赋序》b《法言》c《西京杂记》d《文赋》 5、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 a曹丕b陆机c刘勰d钟嵘 6、《文心雕龙。神思》篇的理论贡献主要是() a创作心理b艺术风格c文学发展d文学批评 7、最早运用“风骨”概念评论文学的人是() a陆机b刘勰c萧子显d萧纲 8、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 a陈子昂b殷璠c刘禹锡d司空图 9、“气盛言宜”的提出者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苏轼 10、提出“妙悟”说的文论著作是() a《六一诗话》b《沧浪诗话》c《原诗》d《薑斋诗话》 11、对文学创作过程的“情”、“景”关系讲得最透彻、最富辩证色彩的诗论家是() a王夫之b叶燮c王国维d严羽 12、明清之际小说评点的集大成者是() a李贽b金圣叹c张竹坡d脂砚斋 13、从理论上论述了文学语言向通俗化演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文论家是() a冯梦龙b金圣叹c李贽d梁启超 14、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民主自由观念和竞争观念的第一人是()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20分 1 、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 A 、自然朴素B、得意忘言C、心斋、坐忘D、观生、观民 2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 、司马迁B、杨雄C、班固D、刘安 3 、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 A 、疾虚妄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 C 、文有真伪,无有故新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4 、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 A 、《文赋》B、《文心雕龙》C、《毛诗序》D、《诗品序》 5 、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A 诗品B文心雕龙C原诗D文赋 6 、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 A 王充B陆机C沈约D刘勰 7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 A 、文学创作过程B、文学鉴赏过程 C 、文学活动的全过程D、观察事物的过程

8 、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 A 、传为王昌龄的《诗格》B、皎然《诗式》 C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9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 A 、《与李生论诗书》B、《与王驾评诗书》 C 、《二十四诗品》D、《与极甫书》 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A 、文与道俱B、文道合一C、文以贯道D、文以明道 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 、欧阳修B、苏轼C、韩愈D、严羽 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 A 、《答谢民师书》B、《论诗绝句三十首》C、《与李生论诗书》D、《四溟诗话》 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 A 、前后七子B、公安派C、唐宋派D、竟陵派 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 A 、陆游 B 、袁宏道 C 、梁启超 D 、刘熙载 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A 、真实 B 、叙事性 C 、口语化 D 、虚构 16、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是明代的() A 、李贽 B 、王世贞 C 、袁宏道 D 、谢榛 17、我国的小说评点是由()开创先河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