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史学史讲义之一希罗多德

外国史学史讲义之一希罗多德

外国史学史讲义之一希罗多德
外国史学史讲义之一希罗多德

——本科生研究生外国史学史讲义之一

希腊古典史学的开端

古希腊史学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因此,古希腊史学也对罗马史学以及后来的欧洲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一部部历史巨作和一个个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而实现的。在古希腊,作为我们现在熟知的历史编撰体裁:叙事体、传记体、编年体,以及和以涉及时空范围划分的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都已出现。就是现在流行的文明史、社会史也有类似的专门著作出现。但其内涵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今天有所不同。“六经1皆史”的原则运用于古希腊文明初期也未曾不可。文史不分家希中皆然。

一、史诗与史话家

希腊的史学萌芽始于著名的荷马史诗。史诗所反映的虽然不是真正的历史事实,但其中包含了真实的历史的内核。史诗并非希腊人的专利,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有过史诗。中国、印度、两河流域曾留下了珍贵的史诗作品。

史诗是历史写作的开始,但它不属于真正的历史作品。因为其中文学虚构的成分过于浓厚。不过其中所反映的历史线索却是历史家所必须关注的。以荷马史诗为例,正是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对荷马史诗所反映的特洛伊战争真实性的坚信不疑,才使得爱琴文明的辉煌得以重见天日。2009年的希腊之行我亲眼看到了施里曼主持发掘的迈锡尼遗址,以及与他擦肩而过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参观了施里曼在雅典的故居,感触很深。我常想,如果不是施里曼对荷马史诗的痴迷,今天古希腊的历史将会缩短近两千年。今天的人们既不会知道有克里特文明,也不会知道有迈锡尼文明,更不会在古希腊的历史发展序列中命名一个时期为荷马时代。希腊古典时期的历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完全淹没在神话的迷雾之中。

赫西阿德(Hesiod)是稍后于荷马的希腊又一位著名史诗作家,生活于公元前8-前7世纪之交。他留下两部著作:《神谱》(the Theogony)与《田功农时》(Works and Days,一译《工作与时日》)。前者是对诸神起源及其世系的追溯,纯属神话,但对希腊人的宗教观念有很大影响。其中提到了神人的结合,从而为某些显贵家族提供了神圣的起源。后者是对其弟弟的伦理教谕和农业、谋生方面的指导,其中包含了对当世的感叹。他认为人类繁衍至今,经过了五个时代:黄金、白银、青铜、英雄、黑铁。人类的状况一代不如一代,而他自己就生活在难以忍受的黑铁时代。这是古希腊人首次对人类历史演变发展序列的描述,以神话形式反映了人类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他对古代的歌颂,往昔的怀念、实际上反映了当世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具有明显的乌托邦特征。

《田功农时》也反映了当时中部希腊农村阶级分化,贫富对立,弱肉强食的状况。强权即公理,“力量就是正义,虔诚不是美德”就是那个社会不平等的真实写照。这是研究古风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及阶级关系的最可靠资料。

继史诗之后在古希腊出现的具有史学性质的作品是散文史话。这类作品虽然

1《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乐经》失传,只剩下五经。

也有虚构的成分,但毕竟是在记载或反映一段历史。这类作家可称为“史话家”(Logographoi)。其中第一个堪称为历史家的史话家是米利都人赫卡泰欧斯(Hecataeus),他著有《谱系》(Genealogies)4卷和《大地环游记》一书。其《谱系》的第一句话就强调了自己描写的真实性。“我这里所写的都是我认为是真实的。”但遗憾的是他的作品均未完整地流传下来。有学者认为,被誉为西方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曾经从赫卡泰欧斯的作品中获取了不少材料和灵感。

然而,在古希腊的第一位位伟大的历史家还是非希罗多德莫属。

二、希罗多德及其《历史》(History)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古希腊完整流传下来的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关于此书国内学术界有新的看法。1、《历史》的主题是当时的世界史,还是希波战争?

2、希罗多德是希腊人还是波斯人?

3、希波战争到底应该结束于何时?提出者是西南大学的徐松岩教授。如果有兴趣,可看他的《历史》中译本前言部分。

客观而言,这部作品确实是以希腊战争为主线展开的,作者为了交代这两个相距遥远的民族如何走到一起,陷入一场规模宏大、时间持久的战争的原因,不得不从波斯帝国兴起和扩张写起。而他在叙述波斯的征服过程时,对于所涉及到的地区、民族、国家又不厌其烦地作了全面的介绍。从历史沿革、人文地理到宗教习俗、奇闻轶事,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对公元前五世纪前后的古代世界,尤其是西亚北非地区的历史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希罗多德的《历史》。因此称其是一部当时的世界史也未曾不可。但是这部书的基本线索是希波战争,这在该书的开场白,即第一段话就说的很清楚:“在这里所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风采,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战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2从全书来看,作者几乎用了二分之一的篇幅来叙述与战争有关的历史背景,从第五章开始转入对战争过程的直接叙述。直到公元前479年的米卡尔海战和赛司托斯围攻战。但希波之间的战争状态并未结束,否则就难以理解提洛同盟的成立。至于希罗多德为什么没有接着往下写此后希波之间的战争。原因可以从作者本人对希波战争结束时间(波斯人被逐出希腊大陆本土为限)的理解,也可以从作者在有生之年没有完成《历史》的写作或已经写完,或还有一部分虽然写成但未能流传下来。他的作品是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修订而成,分为九卷,以文艺九女神来命名,可见那时的《历史》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因此我们不应对历史的主题产生怀疑,对希罗多德的希腊人身份产生怀疑。希腊人对波斯人的真正了解就是从希波战争开始的,对人类居住之世界范围的基本认识也是在那时形成的。作为波斯统治下生活过的希罗多德对波斯的了解要比希腊本土的希腊人要多得多,深刻得多,他之所以被称为“亲蛮派”是因为他对波斯人的评价比较客观,不像本土希腊人那样敌视和愤慨。可以说,希罗多德是个对交战双方都有深入了解,并具有客观冷静的治史态度,所以才使后来的学者产生了误会。

1、希罗多德的生平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前484—前420年)是小亚南部希腊城邦哈利卡纳

2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页。

This is the display of the inquiry of Herodotus of Halicarnassus, so that things done by man not be forgotten in time, and that great and marvelous deeds, some displayed by the Hellenes, some by the barbarians, not lose their glory, including among others what was the cause of their waging war on each other.-A.D.Godley

苏斯(Halicarnassus)人。此地曾被波斯人统治。他的父亲在该城颇有名望,叔父是当地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教育,这应该说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历史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约公元前461年,该城发生内乱,他的叔父被本城的僭主杀害,希罗多德全家受到株连,被迫移居萨莫斯(Somos)。传统证明,后来他一度返回Halicarnassus,驱逐了僭主(Loeb),另一说,僭主被推翻后,他才返回。但不久因感到得不到人民拥护而外出远游。从他的记述中判断,他访问过黑海、巴比伦、埃及、南意大利等地。大约在前445年,他来到雅典,并在那里向人们背诵过《历史》的某些篇章。前443年,他志愿参加雅典在南意大利图里(Thurim)城的移民,最后死于此地。墓地位于该城的市场之中。其墓及墓志铭已被发现。

2、希罗多德撰写《历史》的背景动机

希罗多德是在希腊和波斯人战争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从小就有可能目睹或耳闻的这场战争的重大战役及前因后果。他家居小亚,受到波斯的统治,某种意义上一度是波斯的臣民,到过波斯人的统治与征服之地游历,对波斯帝国的内部各地应该说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亲身感受了异族文化的先进与国力的强大。他访问过雅典,与当时的政治家伯利克里、悲剧诗人索福克里斯交谊尤深。希腊城邦,特别是雅典、斯巴达抗击波斯大军侵略的英雄壮举,雅典民主政治相对于波斯君主制的优越,雅典城邦文化活动的自由与繁荣,都肯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他在游历之前是否有写一部《历史》的打算,他曾在雅典的市场朗诵过他的《历史》的一些篇章,他的著作只在离开雅典到图里后完成的。可以说,希波战争这场决定希腊民族命运的大决战不仅给他提供了写作的对象和素材,而且激励他立志撰写一部历史以使这次战争原因背景,希腊、波斯人在战前和战中各自的表现传之后世。这一点可以从他的开篇首段清楚地看出。

3、《历史》的基本内容

全书共九卷,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1-4卷(也有5卷28节之说),叙述战争的背景。作者从腓尼基人、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相互抢夺妇女,引起东西方之间的纠纷写起,说明东西方的冲突由来已久。重点描述了波斯帝国的兴起,说明希波战争的不可避免。主要介绍了小亚、巴比伦、米底、埃及、波斯、斯基泰等地区的历史、地理、民族、风俗。对当时希腊人所知道的异邦人世界,可谓是记述殆尽。这些背景介绍确有冲淡主题之嫌,但正是希罗多德这个喋喋不休的讲故事者,给后人留下了难以估价的关于这一时期希腊人所知世界的记载。如果不是希罗多德,我们对此前中亚、西亚、小亚、南俄、埃及等地区的历史都可能是一片空白。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历史》是一部“世界通史”。也有人称其为一部社会史、文化史著作。

第二部分包括5(或5卷29节)-9卷,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主要是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对希腊的入侵和惨败。重点描述了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斯海战、普拉蒂亚和米卡尔战役,热情歌颂了希腊人不畏强敌、英勇奋战、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也揭示出希腊城邦内部存在着狭隘的城邦主义和利益之争。

4、《历史》的特色

(1)首创历史写作体例,叙事为主。

古代的史书,大致有三种,即以年代为序的编年体,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和以事件为中心的记事体(或曰记事本末体)。在古希腊,编年体出现较早,其次是记事体,后来是传记体。希罗多德前有史诗、史话、编年,但无记述体。他

博采诸家之长,在史话的基础上,以一事为主线,广泛搜求资料,使之纳入一个完整的事件的前因后果及过程之中。这种以事件发展为经纬的编撰体例被稍后的修昔底德进一步发展完善,为西方历史编撰学所普遍采用。后来的断代史、专题史、地区史、国别史、通史都可在此找出它的源头。

(2)视野开阔,史料丰富。

《历史》虽以希波战争为主题,但它的内容并不限于战争本身。这一点在前四卷中尤为明显。作者的目光投射到了战争的场景之外。东到印度、中亚、西到利比亚、非洲西海岸,北到里海、咸海和终年下雪的极北之地,南到埃及、撒哈拉沙漠以南,都在他的笔端触及之下。实际上,这就是希腊人所知道的“Ocumene”,即“人类居住之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历史》是一部当时的“世界史”也未曾不可,但它显然不是现代概念的“世界史”。而且就当时而言,他的世界也只是希腊人的世界。他对东方的中国可以说还一无所知。但是,正因为他涉及的范围如此广泛,所以才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以估价的史料。我们现在对这些地区古代历史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希罗多德的记载。尽管这些记载的可靠性常常引起人们的怀疑。

(3)求实客观,不抱偏见

希罗多德是以希腊人的身份著述《历史》的。他虽然具有希腊人的民族感情,但并不像同时代的希腊人那样,对非希腊人,尤其是波斯人抱有偏见。他尊重历史事实,既斥责波斯对希腊的侵略,但又对波斯文化赞扬有加。他认为习惯成自然,各民族都把各自的习惯视为最佳,但彼此应尊重。他甚至认为东方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摇篮。他特别注意到东方文化对希腊的影响。他指出,埃及人的太阳历比希腊的历法高明(卷II),希腊的字母来自腓尼基人(卷V),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希腊人的量地法是从埃及学来的,甚至“几乎所有神的名字都是从埃及传入希腊的”(II. 50)。奥尔弗斯教和酒神崇拜也与埃及有关(II. 81)。由于他对东方文化的重视,以至于有人称他为“亲蛮派”。

希罗多德的记述原则是有闻必录,但绝非有闻必信。他对待史料的原则是:或开门见山,直陈己见,肯定与否,态度鲜明。若对史料的真伪无法鉴别,或对同一事物出现多种说法时,就承认有所不知,让其存疑。把不同的意见都记述下来,让后人鉴别。他说:“我的职责是把我所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虽然我并没有任何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希罗多德是历史批判方法的创始人,客观主义史学的提倡者。“historia”就有“探索”、“研究”之意。他的“求真”、“客观”精神为后世严肃的历史家所发扬光大。修昔底德就是紧跟他的一位。

(4)崇尚民主,歌颂正义。

希罗多德是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撰写《历史》的。他推崇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他认为雅典之所以能够击败波斯帝国,主要就是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自由,波斯却是专制帝国。他说:“权利的平等,不是在一个例子,而是在许多例子上证明本身是一件绝好的事情”。(V. 78)他还首次在人类历史上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他在述及大流士等讨论波斯将要采取的政体形式时,借用一波斯人之口说:“人民的统治的优点首先就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名声,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III,80)这个口号后来被修昔底德在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中重申,成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希罗多德著述,意在训世。在他看来,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些骄横一时,征服侵略专制君主,如大流士、薛西斯、克洛伊索斯等都犹如过眼烟云,很快就身败名裂。而小小的希腊城邦却因高举保家卫国的正义大旗,同仇敌忾,大败称霸

三大洲的波斯帝国。在梭伦与克洛伊索斯的谈话中(I,30-33),希罗多德把为国捐躯、孝敬双亲、善始善终作为最幸福的人(The blest)的标准,把一时的得意、富有、成功的人视为幸运的人(the fortunate)。其用意昭然自明,就是要人们以此为鉴。当然,作者的出发点是天命观,认为神自会扬善抑恶。在一个泛神论盛行的社会内,以神意、宿命以压恶欲,也是可以可理解的。

(5)叙述生动,引人入胜。

希罗多德在西方,犹如司马迁在中国。它们不仅以历史家名垂后世,而且以文学家传诵千古。希罗多德可谓是语言大师。他叙事生动,文笔流畅。议论时,富有哲理,写人物,惟妙惟肖,写战事,扣人心弦。萨拉米斯海战、温泉关战役读之如身临其境。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的视死如归,萨拉米海湾樯橹如云、船来舰往地冲杀以及薛西斯的受骗与诙谐幽默,都跃然纸上,宛若眼前。

5、对希罗多德及其《历史》的整体评价

对希罗多德的评价,从古至今,毁誉不一。西塞罗尊他为“历史之父”,但与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约公元42-120)和修辞学家兼哲学家琉西安(约120-180,亦译琉善)却称他为“说谎话的人”。近代的研究始于对希罗多德的不信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希罗多德及其著作的评价越来越客观公允。比如对于他前几卷中常常为人诟病、似乎远离主题的叙述,绝大多数学者已经看出了它们的价值:如果希罗多德较为含蓄缄默,那整个世界就会失去许多无限的价值。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不是希罗多德,古代世界许多民族、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将会永远湮没无闻。

作为当之无愧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历史学上开创了多个第一。他首先开始了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希腊语中的“historia”就是研究之意);首次将视野扩大到希腊人已知的世界;首次讲述了一个耳闻目睹的历史事件;首次提出了历史的训世功能与记忆功能;首次提出了历史批判的思想,尽管他对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津津乐道,但“我听说了,记下了,但我并不一定相信”,这类话还是表明了他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求真求实,并不盲从。

当然,在今人看来,希罗多德著作仍有诸多不足。如充斥于书中的天命观。他对天意、神示、神谕、梦兆、预言、占卜等津津乐道。据统计,书中涉及朕兆应验之类便有35处之多。他把国之兴衰,人之荣辱系之于神意的安排,神的妒忌与否。他说:“当城邦或民族遭到巨大灾祸的时侯,上天总会垂示某种征兆的”(VI. 27)。这一点后来的修昔底德与他就显然不同。修昔底德是重人事而轻鬼神。他的一些记载也确有谬误。如地理位置的不确(如“多瑙河源于比利牛斯山”,“尼罗河上游自西流向东”等),轶闻的难以置信(斯基泰人远东有秃头人,独目人,长着山羊腿的人,一年睡六个月的人,等,但后二者希罗多德并不相信),时间的错位(如梭伦与克洛伊索斯的会面),但只要本着分析、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记载,还是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历史的信息的。

总之,此书值得一读。现在国内既有中文译本多种,也有英文译本数种,有兴趣者完全可以选读和通读。

推荐阅读:

1、王以铸译:《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版1985年版

2、徐松岩译注:《历史》,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3、吴于廑主编:《外国史学名著选》(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Herodotus, Loeb Classical Library,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A.D.

Godley,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1999 printing, 1920-1925

色诺芬的《长征记》和《希腊史》

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前354年)也是雅典人。属多产作家,涉及到历史、政治、哲学、经济、教育、军事诸方面。他在历史方面最重要的作品有二:《长征记》(Anabasis)和《希腊史》(Hellenica)。

《长征记》已有中文译本。描写的是希腊万人雇佣军如何从波斯腹地巴比伦附近北上黑海返回家乡的故事。其中色诺芬是将领之一,自称发挥了很大作用。此书在西方军事史上有一定地位,对希腊雇佣军身处险境仍保持民主议事传统有所反映,对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波关系以及波斯内部的宫廷斗争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希腊史》是续修昔底德之作,从前411写到前362年,共分7卷,前2卷写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5卷写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的希腊政治史。

色诺芬还有关于苏格拉底的著作,中文译名为《回忆苏格拉底》(Memorabilia),对研究古希腊哲学史也颇为重要。

波利比乌斯的《通史》(Universal History)

波利比乌斯(Polybius),约前203-约前120年)是希腊麦加洛波里斯人(Megalopolis)人。他曾作为人质在罗马居住多年,亲身经历了希腊沦为罗马复用的惨痛过程。他的《通史》记载的是罗马从公元前3 世纪中叶起到前2世纪中叶向东地中海扩张的历史,共40卷,现仅存前5卷,其中的第4、5卷中有关于希腊史的内容。

波利比乌斯在史学思想上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了“通史”的概念,即,在他的时代,整个世界已经联成一片,此地发生的事情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方。因此,治史要有宏观的眼光,要看到各地事件的彼此联系。此书现无中文译本。

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The Parallel Lives,一译《平行传》)

普鲁塔克(Plutarch, 约公元46—120年后)生为希腊人,但又是罗马的臣民。他既感到罗马的伟大,但也不失对故国辉煌的怀念,于是,从道德的角度对古希腊和罗马的伟人和名人作传,并且将功业相同,气质相类,身份相似的希腊人与罗马人并列,以作比较(23个合传,4个单传,共50个传)。此书虽非严格的历史著作,但旁征博引,利用了当时能够找到的但今已失佚的许多诗作、悲喜剧资料,且更多地关注于关于个人生平的奇闻轶事,因此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当然,这些资料并不全然可信,但它毕竟给我们提供了参考、鉴别的依据。实际上,我们现在关于古希腊罗马史的许多内容,尤其是人物的事迹介绍,大多依赖于普鲁塔克的《名人传》。

阿利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Arrian, History of Alexander and Indica)材料取自追随他东征的将军的回忆录,具有第一手资料的参考价值。最后的《印度志》是希腊人关于印度的最详细的记载。

除了上述的重要的著作之外,还有一些文字资料可供我们研究之用。如古代流传下来的不同时期的诗作、碑铭,还有悲剧、喜剧,甚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政治学著作,以及一些希腊游记(Pausonias)、地理学(Strbo)著作、回忆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史料。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 2.希罗多德贡献(史学思想) 3.俢昔底德史学思想: 4.比较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治史观: 5.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相似之处:6.波里比阿史学成就: 7.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8.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9.浪漫主义史学思想 10.理性主义史学(18世纪):特点:11.客观主义史学: 12.伏尔泰的史学思想 13.历史哲学: 14.百科全书派史学贡献: 15.罗马史学的共性: 16.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17.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18.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19.康德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的,试以康德《世界公民视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译文为例加以说明。如何评价: 20.浅析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1.20世纪妇女史的研究重点有哪些?22.为何称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23.普罗科匹厄斯有什么作品传世? 24.李维对史学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何处?25.7.P55塔西陀为何被称为是“暴露史学大师”? 26.. 查士丁尼有什么代表作? 27.扼要介绍康尼娜及其作品。 28.为什么说“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29.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30.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 31.西方现当代史学的共同趋势与特征:32.谈谈你对“历史是时代火车头”的理解。33.当今西方社会为何将历史学称为是“受人追捧的园艺学(公共史学)”? 34.评特纳。 35.P110评马基雅维里对欧洲近代史学的贡献。 36.为什么说卡尔《历史是什么?》一书问世,成为历史学著述演变的分水岭? 37..请你介绍一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答案、经验指南、笔记讲义、(汇总贴)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类(723中国文学史、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考研备考指南 723和936参考书目 723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 北师大文学类723笔记是依据北师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中国文学史》张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北师大文学类936笔记是依据北师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 《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匡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王向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建议同学们先将参考书浏览一遍到两遍,务必要做到对需要考察的内容有所了解,对整个参考书的框 架结构以及主要的观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在看熟书之后,就可以看笔记了。结合笔记一定要再回到书中,把笔记和书融为一体,反复的理解并记忆,将知识点消化于自己的脑中。由于这份专业课笔记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各位仍然要拿起笔,在本笔记的基础上按个人需要作一些修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到冲刺阶段,笔者相信每位同学手中的资料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了。 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建议大家在对专业课比较熟悉的时候,才可以把真题 拿出来研究研究了。首先,要研究真题的考察范围、题目难度、试卷模式和出题趋势,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大致判断接下来的复习方向和思路。其次,要研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不是去背笔者给出的答案,而

2019年外国教育史真题:选择题随堂讲义

外国教育史311选择题真题 古典时期的教育 知识点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2009年,第24题】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A.“拉比” B.“古儒” C.“书吏” D.“校父” 【2017年,第24题】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 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C.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2019年,第24题】开设宫廷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以培养各类人才的文明古国是( )【2019年大纲新增知识点】 A.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希伯来 知识点2:古希腊教育 【2011年,第24题】古代斯巴达,城邦为满18周岁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设立的教育机构是() A.体育馆 B.埃弗比 C.体操学校 D.角力学校 【2014年,第24题】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A.文雅教育 B.文体教育 C.职业教育 D.军体教育 【2012年,第24题】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A.斯多葛学校 B.体操学校 C.埃弗比 D.体育馆 【2013年,第25题】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军事教育 B.重视女子教育 C.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D.加强国家对教育 【2017年,第25题】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 B.弦琴学校 C.体操学校 D.修辞学校 智者派与七艺 【2007年,第21题】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 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 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2018年,第24题】创制文法、修辞、辩证法科目,为后来“七艺”成型奠定基础的是()A.智者派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学派【2009年,第25题】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 A.毕达格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2019年,第25题】亚里土多德将教育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其依据是( )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 一、导论 (一)史学史概念 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人物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发生与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和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史学史概念范畴 西方史学史以总结与评价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为宗旨,研究西方史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人民(主要是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做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抉隐钩沉,辩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去西方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范畴:1、历史哲学2、历史编纂学3、史料学4、史学方法论 (三)西方史学史发展的过程、重大转折 1、过程 (1)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从追溯神话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共计一千年,形成了诸多影响后世的史学优良传统。 (2)中世纪史学 公元5世纪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史学发展相对迟缓。 (3)近代史学 14-19世纪,14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相继发展,19世纪进入兰克时代,史学发展成独立学科 (4)现代史学 进入20世纪后,新史学出现。 2、转折 (1)西方史学史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古希腊时代。 希波战争刺激了希腊人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希腊编年史由此进入“古典时代”,这也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成为代表,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一千年之久。 (2)公元5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罗马帝国覆灭,西方式会奴隶制终结,封建制开始。基督教史学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为代表。罗马时代古典文化为基督教僧侣垄断,史学发展速度缓慢,沦为神学附庸。

最新西方史学史笔记完整版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条件(自然.人文): ①文化的发展:从外部来说是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埃及和巴比伦文明)从内部来说,是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与史学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传说和史话:史诗中包含着很多的史学因素,在历史学正式产生前,古希腊人是把史诗当作历史来看待的,最著名的是《荷马史诗》古希腊史学诞生在爱奥尼亚地区, ③地理环境:这是因为与希腊本土相比,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且居于欧亚大陆之间,扼东西交通之要塞,所以这里商业繁荣,手工业与航海业也很发达。 2.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被称之为“史学之父”,《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景图。希罗多德通过留传下来的资料.口头或文字记载,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撰完成的。 史学思想的特点:①.推崇雅典的民主政治②.天命观和人本精神并存 影响:①.治史视野的宽广,对古希腊史学有开创性的建树,明确提出了治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即记载和解释人类的活动,尤其是重大功业,说明他们的因果联系 ②.治史观念的变化:历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的历史活动受到难以把握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3.评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之父”,写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学特点:①.他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 ②.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③.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摒弃天人感应说.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 ④.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 影响:求真和政治史的传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具有求真精神,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但是不彻底,人本观念强,有时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重点说课材料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变化特点(19、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区别):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 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的罪恶;正视现实发展变化,真实的反映时代的 风貌,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 基本武器,但或多或少的用节及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描绘现实。 2.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 社会生活。有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局限一两个家庭中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 社会的变化。 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4.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灾难性的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 要主题。 5.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 挖掘。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 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2.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创作明显表现出 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 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3.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 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作家作品: 英国: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威廉·索·默赛特·毛姆《人性的枷锁》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威廉·拉杰尔德·戈尔丁《蝇王》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戏剧 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克兰克比尔》短篇、《企鹅岛》《诸神渴了》长篇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罗歇·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广岛之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德国: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纳博科夫《洛丽塔》 重点作家作品: 英国代表 劳伦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儿子与情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虹》创作整体概括:劳伦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他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汇总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 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3版),分类整理。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高卢战记》:约著于公元前52年,共8卷,前7卷出于恺撒之手,最后一卷是他战友所续写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

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心理史学:心理史学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它于20世纪前期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这是一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作者在书中努力要表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步摆脱了偏见、迷信和卢奴役,尽管他们遇到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但总是向着理性、公正,向着物质和精神不断改善的方向前进的。“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第一章古典史学(古希腊史学、古罗马史学) 一、名词解释 1、赫克泰阿斯 希腊史学的摇篮---米利都人,希腊第一位历史家。主要作品是《大地环游记》,其书的叙述特点是记实而非虚构。赫克泰阿斯在介绍某民族时力求从历史根源上加以说明,体现了他超越本民族界限的世界眼光。 2、色诺芬 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成为过希腊三大历史家。它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代表作为《希腊史》、《长征记》,并且《长征记》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但是色诺芬的治史能力远不及他的前辈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色诺芬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西方军事史上一位颇有才干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色诺芬写史注重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故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色诺芬比其他人更重视社会经济生活,且作品内容富有文采。 3、李维 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李维的史学作品文笔优美,且体现出他垂训的思想,并开创了通史体例。但是李维在写史时不但疏于对史料的考订和辨析,

而且包含着宿命论及迷信观念。 4、波里比阿 出身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族,著述颇多,但只有一部《通史》传世,而且残缺不全。《通史》是一部断代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史。《通史》一书中体现了波里比阿关于真实的思想与获得真实的方法以及政体循环论和天命观的史学思想。但是《通史》一书也体现了波里比阿由于语言平直,夹论夹序,思考较多,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价值评估和史料选择上暴露出一些主观以致歪曲事实、英雄史观等不足之处。 二、问答题 1、希罗多德及其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历史家的第一位史学家,出身殷实,并因生活环境使他毫无民族偏见,代表作是《历史》。希罗多德在西方史学史上既是结束希腊幼稚的早期史学的最后一位散文记事家,又是希腊史学进入成熟时期的第一位历史大家。希罗多德是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重大历史时间和重大历史人物的第一人,为希腊人科学地关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神的谱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这反映了古希腊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性。 史学思想: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提纲(改后版)上课讲义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填空题1.()被伍尔芙称为“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3. 哈代小说(《》)的副标题是“一幅荷兰派的写生画”。 4.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的名字分别是夏洛蒂、艾米莉和() 5. 19世纪英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6.长篇小说《双城记》的“双城”指()和()。. 7. ()称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等作家是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9.俄国十九世纪三大文艺理论家是杜勃罗留波夫、()()。 10.由果戈理和别林斯基所开创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被称为“”派。 11.与贵族革命时期相对应的系列化文学形象是();平民知识分子时期的文学以塑造()形象为主。 12.俄国第一部写小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美学著作是()。《怎么办》的副标题是()。 14.俄国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奥勃洛摩夫》中塑造的。 15.屠格涅夫在()中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 20.被称为俄国戏剧史上里程碑的作品是果戈理的()。 2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是()。 22.巴赫金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小说的经典论著是()。他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称为()。 23.托尔斯泰平最早表现平民化思想的长篇小说是()。 27.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是( )。 29.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的小说家是()。 30.被林肯总统称为“以一本书引起一场战争的小妇人”指的是美国作家()。 31.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32.“现代美国诗歌之父”指的是《草叶集》的作者()。 37.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概括为“除(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8.( )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开端。 39.( )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宣言。 40.莫泊桑的成名作是( )。 42.《红与黑》的副标题是( )。 43.《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 )。

(完整版)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a.布局特点: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1)平面正方形 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李维:古罗马学家。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建城以来史》并残缺不齐。创立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但还有很高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陀:古罗马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著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痛恨暴君,透露出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代表人物。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吉本: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杰出代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共6卷71章,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尽管吉本恪守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历史发展过程连接起来,具有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维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鼻祖,代表作《新科学》,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建立历史发展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他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边疆史学:特纳是美国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很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他提出了边疆学说,强调边疆和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扫除了以往历史编纂学的积弊,提出了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对美国史学界的影响极为深远,该派因为适应美国扩张主义而名噪一时。 休谟: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罗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公元前5世纪的伟大的古希腊第一位历史学家,西方文学的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他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所著《历史》一书,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因各卷以古希腊9位缪斯女神命名,故又被称作《缪斯书》;又因其以讲诉希波战争为主线,故后人也将它称作《希波战争史》。全书共9卷,分上下部分。1~5卷第27 章为前半部分,叙述希波战争前地中海各国的历史,从态度上看,带有爱奥尼亚纪事家作品的缺点,既有闻必录,因而存在假录。第5卷第29章起为后半部分,是信史实录,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在此书中,希罗多德所使用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三种形式:口头传说、直接印象、文字记录,其中口头传说用量最多,作者本人没有民族歧视,并且取材丰富。该书也是一部世界文化史著作,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视野广阔,具有”通史“的规模;具有较强的客观主义态度和求实批判精神;歌颂民主自由;重视道德垂训作用。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等人的政治演说,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利斯等人的戏剧,诡辩派(又称“智者派”)的哲学,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以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以编年体纪事,是修昔底德用三十余年撰写而成,共八卷,其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其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叙述这场战争给希腊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雅典等城邦在战争前后的成败兴衰的变化过程,来垂训后世。不仅力求真实地记载历史,而且力图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概括历史、并把这种概括之后的历史事实传达给后人。该书的史学特色有:理智的科学的态度;歌

外国文学史下讲义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下讲义 第一章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与特征: 作为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这一时期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时期。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与急剧的转型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是其兴起的原因与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思想特征: 第一,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感情。 第二,歌颂个性解放与自由,反抗对自由的压迫。 第三,歌颂大自然,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第四,重视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矿泉中汲取了丰富养料。 艺术特征: 第一,自由的写作手法。 第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特征。 第三,忧郁感伤的情调。 第四,艺术手法的广泛探索。 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 早期浪漫派:耶拿派; 后期浪漫派:海德尔堡派。 霍夫曼、海涅是海德堡派之后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海涅(1797--1856)德国民主主义诗人,他是歌德以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海涅在他的早期创作年代是一个激进浪漫主义者,他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代表作: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霍夫曼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谢拉皮翁兄弟》,中篇《金罐》、《侏儒查赫斯》、长篇小说《雄猫穆尔的人生观》等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分为前后期两个流派:湖畔派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这篇序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小说方面的代表人物: 司各特,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共写27部历史小说,代表作有《艾凡赫》, 简·奥斯丁则代表了英国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代表作有《傲慢与偏见》。 拜伦:主要作品: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东方叙事诗》,讽刺诗《唐璜》 “拜伦式英雄”:它是用来概括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这类人物以《东方叙事诗》等一系列作品为代表的主人公,他们一方面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最终难逃悲剧命运。这些人物形象因与作者拜伦的精神气质相契,而被称作为“拜伦式的英雄”。 《唐璜》: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外教育史》复习 资料

《中外教育史》函授复习资料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一、中国教育史 1.西周教育中基本学科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2.孔子总结的教学方法:①学、思、行结合。学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最后要学以致用,行是目的;②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因材施教,前提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④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好学和乐学、不耻下问的态度,研究任何问题都要重视证据、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成见。 3.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学校专以尺牍、辞赋、字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内容,它打破了入学独尊的教育传统,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4.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放鸟出笼再捉鸟,解开马的缰绳再去追捕,还不如不要放鸟、不要解开马缰,这样反而更容易。 5.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有:①注意精神因素影响与陶冶。孕妇要“养心”,多看悦目的东西,多听悦耳的声音,多想美好的食物,多诵诗书,多陈说礼乐;②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多食清淡食品,戒酒,注意食物禁忌;③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居处简静,优雅、安静的环境,避免不利因素、噪音干扰;④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注意卫生保健,劳逸有节。

我国古代胎教的方法有:①监督法,主要用于宫廷,由太师、太宰等监督王后。 ②小劳法,孕妇参加一些轻微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活动筋骨,流通血脉;③瘦身法,孕妇控制饮食,使胎儿不过于肥胖。 6.《颜氏家训》中国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虽然之前有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和《赤子诗》、嵇康的《家诫》等家庭教育著作,但这些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 7. 公元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 8.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①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制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洋务官僚办的工业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城市手工业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的破坏,使不少妇女走进工厂,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承担已不适应。这便从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②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波动。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部分开明的官僚知识分子,而后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提出建设学前教育的新主张,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③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理论基础。鸦片战争后,进步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改革教育的主张,为清末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 9. 20世纪初,梁启超在《论幼学》一文中强调了儿童教育。

2018版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本复习题考查标准分知晓、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 知晓: ●法国学者波普利尼埃尔在1599年出版《史学史》一书,成为西方史学史上把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 象的开山之作。 ●1913年英国史家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问世,这是一部对19世纪西方史学系统总结 的权威之作。 ●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代表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老伽图以其著作《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恺撒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了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高卢战记》。 ●古罗马三大史家有李维、塔西陀和撒路斯提乌斯。 ●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古罗马时期希腊史家是波里比阿。 ●“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在基督教史学写作体系里,时间代表着线性发展,而不再是循环不已,这与古希腊罗马的时间观形成 显著差异。 ●为了与异教徒展开辩论,奥古斯丁撰写了《上帝之城》。 ●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的是巴勒斯坦凯撒里亚的主教攸西比乌斯。 ●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是欧洲早期教会史学名著之一。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艾因哈德代表作为《查理大帝传》。 ●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最早用基督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这种做法 很快被其他基督教学者接受并沿用至今。 ●弗雷辛主教鄂图撰写8卷本《编年史》,因以《上帝之城》模式写成,因此又被称为《双城史》。 ●拜占庭史家安娜·康尼娜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家。 ●马比昂撰《古文书学》、蒙福孔撰《希腊古文字学》,极大推动了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 ●马比昂和蒙福孔代表了圣摩尔派的最高水平,圣摩尔派则代表了博学时代欧洲学术的最高水平。 ●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被称为西方近代文化史之滥觞。 ●休谟与罗伯逊、吉本一起,通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哥丁根学派代表史家有加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 ●维科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新科学》 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 ●赫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蕴含在其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一书中。 ●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这成为19世纪德国学术复兴开始的标志。 ●《德意志史料集成》由德意志政治改革家施泰因倡导发起编纂,佩茨任主编,主要汇编了公元500-1500 年间日耳曼人的各类史料,对欧洲各国史学有较大影响。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是兰克的成名之作。“史学的批判时代的开端” ●普鲁士政治史学派的精神之父是达尔曼,首席代表是聚贝尔,主要干将有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文学史 下编 简答题

外国文学史下编 简答题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简述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答:1、频频出现“长河式”的多卷本长篇小说,这类作品往往长达百万言以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2、倾向对人的内部心灵加以开掘,汲取、借鉴意识流、内心独白、象征寓意等现代派手法,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3、作品普遍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2、简述《巴巴拉少校》的思想内容。 答:萧伯纳的代表作。剧本通过巴巴拉和其父昂得舍富之间的冲突,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慈善事业”根本不可能消除贫困的事实,揭露和讽刺了英国议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宗教宣传的虚假与伪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思想的矛盾。 1、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势力的无所不在,以及人们陷于金钱摆布的怪圈现象; 2、表现了上流社会青年一代的局限; 3、剧作还展示了以昂得舍富为代表的世俗势力和以巴巴拉为代表的精神力量的较量,结果是前者轻而易举战胜后者。 3、简述《虹》中的象征和寓意。 答:劳伦斯的小说中,人物、物象和故事往往都有某种象征寓意,总是以具体的生活故事表现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之间关系的主题。1、一开头就用神话式的笔触,描写了人物的现实背景,提示了三代人人生探索的逻辑起点;2、小说对布兰温家族生存环境前后变迁的描写,象征性地表述了人类“伊甸园”又一次丧失的历史事实,提示了传统的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换,隐喻了现代文明对人的侵蚀和人与自然的又一度分离;3、三代人的追求与探索的经历融为一个整体,并呈一种螺旋式递进的关系,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 4、简述《虹》的艺术特色。 答:具有传统和现代两重性。《虹》艺术地实践了多重复合式叙述方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运用内视角的强化与外视角的集约之间的复合叙述;2、在传统的“全知全能”式的作者叙述中注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和展示心理的意象呈现;3、在传统式常规叙述中包含了非小说的成分。廊坊的意象和论文式的分析。 5、《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艺术成就和主题思想。答:主要内容:1、通过平民音乐家克利斯朵夫顽强奋斗的一生,提示十月革命前西欧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反抗—幻灭的心灵,讴歌他们孤军反抗不合理世界的“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义精神;2、通过克里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反映当时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国家的黑暗现实,抨击依赖于金钱与权势的虚伪、堕落的艺术,倡导真诚能净化道德的艺术,以此创造健全的文明;3、作家企图以“情爱”作为实现人类的和谐与团结的纽带。艺术特色:1、首创了长河小说这一体裁;2、音乐性是这部小说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3、小说着重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内心世界;4、语言朴实简洁,不假雕琢,这样的语言在朴素简单中显出浑厚浩瀚,在平凡静穆中显出深广热烈。 6、简析《布登勃洛克一家》的思想内容。 答:1、小说反映了德国自由资产阶级从兴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2、揭露了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和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3、小说在描写布登勃洛克家庭衰亡过程时,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惋惜之情,同时流露出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和宿命论思想。 7、布莱希特提出了什么样的戏剧理论? 答:“叙述体戏剧”,提出在结构上用叙述性代替戏剧性,在表演上用感情的间离代替感情的共鸣。他认为戏剧必须以改造社会为已任,主张写重大社会问题,寓教育于娱乐,诉诸观众以理性,引起观众思考的兴趣,使之相信世界是可变的,激发改革之情。 晚上“辩证戏剧”代替前者,认为它既包括戏剧内容的辩证性,又能包括戏剧形式的辩证性,同时不排斥戏剧性;在表演上,为了达到形式的辩证统一,它既需要感情的间离,又需要感情的共鸣;它的目的是为了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观众的理智,促进观众思考,让他们认识到改变不合理的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8、为什么说克莱德的悲剧是美国的悲剧? 答:以一个普通青年克莱德短促的一生为线索,将美国现代社会生活的众多画面交织进去。克莱德的悲剧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展现了弱肉强食的美国社会毁灭青年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八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圣才出品】

第八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 第一节 17世纪教育思想的沿革 一、社会基础 (一)欧洲社会资本主义经济与专制政治的发展 理想君主的教育 (二)科学知识的进步 1.自然科学的进步 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牛顿力学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2.社会科学的发展 (1)培根:通过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最终获得正确的知识;(2)笛卡尔:怀疑、理性至上 (3)霍布斯:唯物主义反映论 (4)洛克:“白板说”

强调教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强调教学实践中实用知识的传授。 第二节 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一、早期发展 1.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强调使用知识、实际生活的教育一派发展而来的; 2.矫正人文主义实践中出现“西塞罗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人文主义发展初衷; 3.人们对于教育寄予新的希望:向儿童提供一切派的上用场的知识。 二、实践基础 (一)宗教教育与古典教育的实施 (二)古典主义思潮的新变化 古典主义失去了文艺复兴运动盛期对社会精英的普遍吸引力和号召力; (三)教育实践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总之,意大利和北方诸帮两处的文艺复兴运动,都立意打破生活上思想上一道同风的习惯。 在教育方面表现为:利用经典作家著作了解自然与人生,把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实际生活的准备活动。 代表人物:伊拉斯谟、拉伯雷、弥尔顿 1.伊拉海默的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1)重视古典语言与民族语言的学习 在注重文字及文法本身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所指代的事物的学习和理解;

(2)奉行新的知识观 事物和文字知识; 事物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 2.弥尔顿的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1)对人文主义教育形式化倾向的批判 (2)学习与教育目的 学习目的:最终归结到运用感觉对可见事物的研究和学习上; 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成功地处理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的职责。 3.课程体系 (1 )第一类:人文学科(2)第二类:社会学科 (3)第三类:自然学科 (4)第四类:神经学科

西方史学史试卷

西方史学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总计30分) 1.《长征记》的作者是() A色诺芬B老伽图C波利比阿D希罗多德 2、《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 ) A狄德罗B康德C伏尔泰 D 孟德斯鸠 3、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历史著作是() A《历史》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C《希腊史》D《罗马帝国衰亡史》 4、罗马文化的“黄金时代”是() A凯撒时代B奥古斯都时代C屋大维时代D伯里克利时代 5关于西方古典史学的优良传统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求真探索的精神B理性主义观念 C宏宽的历史眼光D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6、下面哪位史学家来自德国() A休谟 B 伏尔泰C莫泽尔D吉本 7、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的特点的是() A生动性B广泛性C性D真实性 8、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A初步运用了历史批判方法B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排斥古典史学批判、反思的精神D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 9、属于凯撒的史学作品的是() A《高卢战记》 B 《日耳曼尼亚志》C《罗马历史源流》D《罗马古物考》 10、下列不属于19世纪美国历史主要学派的是() A浪漫主义学派 B 废奴派C盎格鲁-撒克逊学派D边疆学派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_____ ,______ ,______。 2.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__________,撰写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历史, 文化和艺术的作品《_______________》。 3.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称之为“__________时代”。 4.__________是罗马史学的真正奠立者,他被称为“爱国史家”。 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维的_________又称《罗马史》。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_________、_________、文笔优美。 7.奥古斯丁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8.罗马三大史家有撒路斯题乌斯、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被称为“政治史之父”,他的《__________》是政治军事史的例, 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10.文艺复兴这个词最早是由__________世纪的法国学者尔·德金尔克提出来的。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建城以来史》的作者是匹克托。() 2.“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3.公元4世纪至前3世纪的希腊社会,史称“古典时代”。() 4.波里比阿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机家。() 5.著名的“剑桥三史”是《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近代史》。() 6.狄德罗撰有《路易十五时代》和《百科全书》。() 7.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8.文艺复兴的一个特征是恢复了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9.西方史学的直接源头是古罗马史学。() 10.老伽图用拉丁文字写作罗马史,首开拉丁史学之先河.( ) 四、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总计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