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浅论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浅论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浅论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浅谈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张XX

(中铁二十一局宝兰客专咸阳 712000)

摘要: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是确保铺设质量的基础,对保障高速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和高速铁路轨道的几何平顺性及稳定性有极大作用,是确定合理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本文结合宝兰客专西坪隧道沉降观测实例,介绍了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布设方案和观测过程,对高速铁路隧道沉降观测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测点布设;二等水准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高速铁路建设也得以迅猛发展。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是高速铁路的两个重要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高铁工程沉降变形监测的意义和重要性。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沉降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因此对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的数据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把关,使作业过程规范化,保证沉降监测作业的顺利实施,从而有力保障高速铁路的建设。

1.1工程概况

宝兰客专西坪隧道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与社堂镇之间渭河右岸黄土覆盖的黄土梁峁区,设计为双线式无砟轨道隧道,隧道起点里程IDK750+027,终点里程IDK754+304.8,全长4284.624m,隧道洞身全部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层中,通过段地形起伏较大,洞身段最大埋深244m,海拔高程1102~1342m,相对高差约340m。

1.2电子水准仪

相对于其它测量仪器,电子水准仪出现较晚,这主要是由于水准仪和水准标尺不仅在空间上是分离的,而且两者的距离可以以1米多变化到100米,因此在技术上引起数字化读数的困难,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攻克这一难题,电子水准仪也已普及,并具有能自动读数,作业效率高,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电子水准仪又称数字水准仪,它采用条码标尺进行读数,将仪器照准条码尺并调焦使条码尺成像清晰,人工完成照准和调焦之后,标尺条码一方面被成像在望远镜分化板上,供目视观测,另一方面通过望远镜的分光镜,标

尺条码又被成像在光电传感器(又称探测器)上,即线阵CCD器件上,供电子读数。

2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隧道内采用无砟轨道时,应进行沉降观测及评估。沉降观测从仰拱施工结束后进行观测,变形观测期一般不应少于3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预测的无砟轨道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地质条件较好、沉降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沉降总量不大于5mm时,可判定隧道基础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表2-1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观测期限观测周期

无砟轨道隧底工程

完成后

3个月1次/周

无砟轨道铺设后3个月

0~1个月1次/周

1~3个月1次/2周表2-2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

等级每千米高差

全中误差

(mm)

路线长度

(km)

水准仪等级水准尺

观测次数往返较差

或闭合差

(mm)

与已知点符合或

表2-3水准测量观测要求

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

(m)

前后视距差(m)

测段前后视距累积差

(m)

视线高度

(m)

二等因瓦DS1 ≤50≤1.0≤3.0下丝读数≥0.55

3 沉降观测线路

隧道内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方法进行,采用莱卡DNA03电子水准仪进行现场观测,该水准仪具有奇偶站变换功能,按以下顺序进行: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图3-1隧道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4 沉降观测测点布设

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明暗交界、围岩变换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观测断面间距宜为50~100m。隧道仰拱施作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仰拱两侧布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待水沟电缆槽施工完成,将观测点转移至两侧边墙,高于水沟盖板顶面0.2m处,如图2-2所示。

图4-1 隧道观测标最终埋设位置示意图

埋设于仰拱上的观测点,可按桥梁承台观测点设置;埋设于边墙上的观测点,可按桥梁墩身观测点设置要求进行设置,并应符合图2-3的要求。

竖向安装

图4-2 隧道变形观测点埋设方法

5 隧道内现场量测

5.1仪器与设备

表5-1 仪器设备表

设备型号数量莱卡电子水准仪DNA03 2

配套条码尺配套条形灯条形灯电池~

~

~

2(套)

2

2

三脚架~ 2

外接蓝牙~ 2

数据线~ 2

量测手机Android 2

5.2 洞内观测

由于隧道较长,现场安排两组人员进行观测,每组三人,分段测量,采取二等水准测量方法按规划好的附和水准线路进行观测。组装好水准尺和和条形灯,立在观测标上,将水准仪架在两水准尺中间位置,连接外接蓝牙设备,在手机端打开沉降观测软件,打开蓝牙连接仪器,确定连接没有问题,开始量测。按后前前后、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观测,观测的数据会实时传送到手机,一个测站完成后软件会自动计算该点的高程和两次观测的差值,即该点的沉降值,确定所得的数据没有超限或其它问题后,搬站进行下一站的测量,返测路线应与往测路线相同,依此方法完成整个测段的测量。

5.3 数据处理上传

一个测段测量完成后,点击测量结果查看往返测的闭合差有无超限,没有问题后点击平差,对所测的数据进行平差处理,查看每个点的平差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整个水准线路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分析问题原因,重新进行观测,数据都合格就可以保存数据然后上传系统,等待评估。

6 结语

通过西坪隧道沉降观测实例体现了沉降变形监测对于保障高速铁路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必须建立完备的高速铁路沉降监测体系,运用多个领域的技术知识和多方单位的协调配合,实行高效的工序化管理和严格的过程化质量控制,并建立及时的数据质量信息反馈机制,确保沉降监测任务的有序开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速铁路建设。

参考文献

[1] 门学刚.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精度控制实践与分析[J].建筑与工程,2009(35),737-738

[2] 程利平.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水运,2013(9):265-267

[3] 杜文举.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综述[J].工程技术,2014(19):148-149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细则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细则 一、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是通过对线路路基、桥梁、涵洞工程的沉降观测和对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的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京沪高速铁路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应工程状况。 地质情况 二、构筑物工程沉降观测技术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4、《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 7、工程施工图纸和文件。 三、沉降观测网的建立及观测要求 1、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和方法进行加密测量。

2、高程基准点一般不大于200m,以便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使用DS1以上级的光学或电子水准仪和铟瓦尺。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定、检校,并保留检查检定记录。做好基准点的保护,发现丢桩和移动应尽快加以补齐。对基准网进行定期复测,复测周期一般为6个月。 4、沉降观测的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应相对固定并应在成像清楚时段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前半小时、日落后半小时内及其他不利观测的天气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仪器i脚进行检校,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5、各种观测记录薄要记录清楚、整齐、工整不得有涂改现象出现,记录错误应全行用横杠划去,提行重记。 四、桥梁的一般规定 1、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碴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累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DK887+~DK889+段路基工程 观测、检测方案 一、观测方案 1、路基变形监测控制技术措施 高速铁路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应作为路基施工中的重要工序,贯穿整个路基施工始终。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测定每一层填料填筑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及整体水平位移和路基成型后的地基沉降及路堤本身的沉降值。在填筑施工期间,填土速率根据观测情况确定,如地基稳定情况良好可以酌情加快,反之减缓填土速率,当边桩横向位移大于5mm/d,地面沉降超过10mm/d时,停止填土。路堤填筑完成后,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预测总沉降和剩余沉降。 该段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路堤基底沉降监测和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监测测试项目 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其他包括路基面位移监测、基底沉降位移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深层沉降监测,另外还有软土或松软土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等。 ⑴路堤基底沉降监测 每10~100m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3个沉降板(软弱地基时3个)。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预埋3个沉降板。沉降板

图1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由沉降板、底座、测杆(ф=20mm钢管)及保护测杆的ф=49mmPVC塑料管组成。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应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厚中粗砂),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及垂直度。填土高度小于2.0m时,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2.0m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加密观测。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1mm。每天的观测数据都要及时整理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⑵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堤地段每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每断面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ф16mm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 ⑶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也可减慢,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暂定技术要求

新建贵广高速铁路 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暂行技术要求编写: 复核: 贵广高速铁路中铁二十一局工程指挥部工程部 2010年4月18日

1沉降变形测量 1. 贵广客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路基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2. 贵广客专沉降与变形观测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已有的CPI、CPII控制点和线路二等水准控制点。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已有的CPI、CPII控制点和线路二等水准控制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1.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1.1本线变形测量(包括垂直位移和平面位移)按《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中三等精度标准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精度标准的规定执行。 表1.1.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4.2.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相当于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具体为:在贵广客专沿线二等水

准控制点(包括基岩水准点、深埋水准点、加密二等水准点)的基础之上,按国标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设臵沉降观测的工作基点直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的需要。加密后的水准点(含工作基点)间距不宜大于200米。一般情况下,每12个月对垂直位移监测网整体复测一次,按施工期4年考虑,计复测4次,每次观测水准路线长度往返约170km;垂直位移监测过程中怀疑水准点(含工作基点)不稳定时,应立即进行全网或局部的复测直至能清楚地判明水准点(含工作基点)的沉降情况。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1.2.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1.2.2执行 ●表1.2.2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注:F-附合线路或环线长度k m ●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km 1.2.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18-05-25T10:37:44.0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作者:胡英剑 [导读]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使得国内生活节奏不断变快。 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072 摘要:高速铁路在线性波动和变化上表现的非常平缓,因此也造就了高度平滑顺畅的轨道,但是这也要求高速铁路的路基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才能为乘客提供高速度和高舒适度的服务。同时这也说明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据此,本文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和应用规范进行了详细探讨,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创新提供引导帮助,为高速铁路建设质量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精度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使得国内生活节奏不断变快。这也使得我国铁路建设和服务上融入了迅速和稳定的观念。我国在铁路技术、工艺以及质量等方面屡次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列车提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路基沉降观测技术在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十分有效。但是从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来看,我国的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不少细节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打磨。因此,高铁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强化对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点的掌握,提高工作的质效水平,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保障我国居民出行安全与体验。 一、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的工作要求 (一)设备的精密和准确度要求 精密设备和仪器作为保障数据精准度的基础,需要摆在观测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不会因为仪器本身的误差导致整个工作付诸流水。从我国铁路建设技术标准和要求上来看,沉降观测的误差值需要保持在变形值的5%到10%之间,这其中需要包含天气、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允准范围。这对与沉降数值的准确性具有相当的保障意义。铁路观测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可以因为铁路观测条件限制而敷衍了事,条件受限可进行方案变更,采用变点位或三角高程的模式都能满足需求。 (二)时间的准确性要求 高铁建设工程在路基标准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路基沉降的观测过程中,也需要对时间具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初次观测的时间需要进行保障,确保初次数据测量超过两次,并通过平均值的模式来确定初始值的最终数据,切不可大意、马虎、敷衍。而随后开展的复检工作也需要严格按照时间规范进行观测,尤其是不能因为时间空余来随意调整观测周期,或是对数据记录进行捏造,否则将造成数据失准。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对观测间隔时间的确定,以地基的沉降值及沉降速率来进行确定,若是出现观测连续的不稳定性,也需要及时进行观测周期的调整,以此来保障综合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沉降数据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还需要尽快与工程施工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采取地基加固或是调整措施,并对工程进度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也是对整个工程后期运营的重要保障,确保高铁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作为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工作人员,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需要符合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同时,实际工作也是考察自身实践能力的过程,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灵活,同时也需要能够面对各类复杂环境进行随机应变,迅速准确的找出科学的应对措施。唯有完成上述的各项要求,才是新世纪高铁路基沉降观测任务的合格工作者。 (四)观测地点的要求 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度和准度,在观测地点的选择上也要引起重视,恪守观测地选择的各项要求。具体来看,观测地要能够准确反映高铁铁路路基的沉降状况;要能够便于观测人员进行观测,最好能够满足地势平整和地貌对称的要求;要确保观测地的安全性,最佳观测距离约为20m。 二、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分析 (一)工作基点桩的定位与埋设 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观测工作往往是从工作基点桩的制作与埋设来开始,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观测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基点桩进行准确定位,防止因此所造成的巨大误差。具体来看,高速铁路路基观测工作基点桩的确定需要考虑实际观测对象所分布的状况,然后采用多个施工控制点同时设置的模式来实现更多的位移监测控制点,从而保障观测数据和结果的完整性、多面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通常条件下,路堤填筑高度高于埋管位置30cm的填土压实以后,在垂直线路方向开挖出宽20cm和深30cm的沟槽,并在整平槽底后与沟底铺设约5-10cm厚的细砂。现阶段,我国的高铁路基观测的工作基点桩定位和埋设两项工作属于技术难点,需要工程勘测单位对各项技术标准进行充分熟悉,对各项标准进行严格复核,便于技术人员对控制点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施工计划进行准确调整。 (二)观测板沉降方法 沉降观测板测杆顶面高程测点通常使用水准模式来进行测量,按照精度测量需求标准和实际工作效率定期进行。同也需要在测杆头绕上测量专用帽以用于沉降观测板。刚好以测杆套入为宜,并以此作为测量帽下部,以一半中心为球型的测点则作为测量帽上部。在进行接高高程测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接高沉降板的测量工作。 (三)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的观测方法 高铁线路穿越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同时也使之观测工作需要受到各类环境因素和地质要素的影响。因此,在观测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段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进行针对性的识别,根据具体的地质和水文情况采用特定的观测模式,并进行数据采集。 (四)地下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 高速铁路路基观测工作中,对地下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需要综合项目开展区域的地质环境、水文状况以及岩土层结构等要素进行综合确定。因为地下土体水平位移本身的变动具有相当的规律性,因此观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次重复进行,采用集中统计模式来进一步提高观测精度。首先需要利用四个相互垂直导槽,分别将其埋设到观测目标的体中。然后在后续的观测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为活动式测头安置

研究高铁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研究高铁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高速铁路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而高铁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在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沉降观测技术在高铁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发展状况。 关键词:高铁;沉降观测技术;应用;发展 1、前言 沉降观测是通过测量物体的高程变化以反映其沉降量的一种测量途径。高速铁路要求的是高速度、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因此客运专线沉降观测不同于一般的水准测量,精度技术要求较高,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保证工后的“零”沉降。由于结构物的沉降量一般都比较小,如果测量精度不高,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建筑物沉降量的大小及规律,如果出现严重沉降变形,将会对运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确保高铁桥墩和路基的施工安全和使用寿命,我们必须将沉降观测运用到对高铁客运专线的施工中,以保证高铁顺畅运营。 2、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分析 2.1、作业要求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运行的高平顺、高舒适性对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5mm,路桥、路隧结构物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差不大于5mm,并且必须经过分析评估满足要求可铺设无渣轨道,铺设后继续观测1~3年。 2.2、观测精度 路基观测桩,沉降板及桥涵隧道观测桩均按二等变形观测(及国家一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精度宜达到±0.1mm,读数保留0.01mm。单点沉降计则采用振频弦频率检测仪自动采集系统进行测量,精度达到测量值的1%,灵敏度不低于0.02mm。剖面沉降管采用剖面沉降仪进行测试,剖面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8mm/30.m,灵敏度为0.01mm。 2.3、观测及采集数据方法 对于单点沉降计,剖面沉降管等电子元器件,采用人工智能读数仪及电脑自动采集两种方法,较为快捷,对于路基沉降板和路面观测桩及桥涵隧道观测桩标,采用高精度电子水准仪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注意测量闭合。 2.4、桥墩沉降观测 在桥墩和承台上分别设置观测标;承台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一般设置两个观测标,墩身的观测点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工程项目HQTJ-5标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施工单位:中铁十三局集团哈齐客专项目部一分部 日期:2009年12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适应范围 (1) 3.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2) 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3) 5.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4) 5.1 一般规定 (4) 5.2 观测的内容 (4) 5.3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4) 5.4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频次 (5) 5.5 观测精度要求 (6) 5.6 沉降观测要求 (6) 5.7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6) 6.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 (7) 6.1 一般规定 (7) 6.2 沉降观测的内容 (8) 6.3 观测点的布置 (8) 6.4 观测精度 (8) 6.5 沉降观测频次 (8) 6.6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0) 7.过渡段 (11) 7.1 一般规定 (11) 7.2 观测点布置与观测频次 (11) 7.3 观测精度 (11) 7.4 沉降观测频次 (11) 7.5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2)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1.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 《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2.适应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哈齐客运专线HQTJ-5标(DK218+000—DK256+680)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1.工程概况 麻新城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要干道。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济开发区和凯麻新城区的城市发展空间,为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凯麻新城区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开司大道,于开司大道左侧相交90°。路线全长3163.394道路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60km/h。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

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涵洞、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10m处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路基填筑前埋桩并进行首次观测。 4.2.3路基本体沉降观测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 总则 (3) 一、适用范围 (3) 二、工作依据 (4) 三、工程概况 (4) 第一章组织管理 (4) 工作程序 (5) 第二章测量要求 (5) 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5) 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6) 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8) 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9) 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9) 六.沉降变形监测平行检测工作 (11) 第三章桥梁工程沉降观测专业要求 (11) (一)一般规定 (11) (二)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11) (三)梁体变形观测 (13) (五)观测水准路线 (14) (六)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5) (七)观测精度与观测频次 (16) (八)沉降评估 (21) 第四章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22) 一、数据传输流程 (22) (一)准备阶段: (22) (二)测量阶段 (22) (三)评估阶段 (23) 二、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23)

(一)文件格式 (23) (二)文件管理规定 (24) (三)文件命名规则 (25) 三、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26) (一)观测点编号 (26) (二)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 (27) (三)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 (27) (四)附表录入要求: (29) 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31) 附件二:附表 (35) 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35) 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38) 附表3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41) 附表4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43) 附表5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45) 附表6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47) 附表7 沉降设计值表 (48)

高铁隧道沉降观测

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CKTJ-1标 隧道工程 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 复核: 项目总工: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07月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1 隧道的观测点设团置原则 隧道的观测点原则上按设计提供的桩号进行埋设,由于本单元的三个隧道都是短小隧道,故按《沪昆客专湖南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细则》(试行)的要求,在明洞两端、围岩变化处两侧、路隧交界分别设置观测断面,也可满足要求。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 处。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通用要求如下,各隧道负责人可参考如下原则根据隧道情况布设观测点: 1 .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2 . 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 25m 布设一个断面。 3 . 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4 . 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

5. 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 6. 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7. 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8. 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 9. 长度大于20m 的明洞,每2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10. 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 处。 11.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 2 隧道沉降点的埋设与技术要求 1.隧道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2.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每周观测一次,以后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3.隧道洞内沉降观测路线,贯通前洞口基准点布置不少于两个,当洞内布设基准点有困难时,直接利用两个洞口基准点形成附合水准观测路线。工作基点联测间距可以大于200 米,保证观测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达到规定要求。 4.永久使用的观测点埋设: 采用定制的φ14mm 带球头不锈钢观测标。观测标打孔埋设,埋置深度30cm以上,外露2cm。

浅论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浅谈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张XX (中铁二十一局宝兰客专咸阳 712000) 摘要: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是确保铺设质量的基础,对保障高速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和高速铁路轨道的几何平顺性及稳定性有极大作用,是确定合理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本文结合宝兰客专西坪隧道沉降观测实例,介绍了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布设方案和观测过程,对高速铁路隧道沉降观测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测点布设;二等水准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高速铁路建设也得以迅猛发展。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是高速铁路的两个重要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高铁工程沉降变形监测的意义和重要性。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沉降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因此对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的数据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把关,使作业过程规范化,保证沉降监测作业的顺利实施,从而有力保障高速铁路的建设。 1.1工程概况 宝兰客专西坪隧道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与社堂镇之间渭河右岸黄土覆盖的黄土梁峁区,设计为双线式无砟轨道隧道,隧道起点里程IDK750+027,终点里程IDK754+304.8,全长4284.624m,隧道洞身全部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层中,通过段地形起伏较大,洞身段最大埋深244m,海拔高程1102~1342m,相对高差约340m。 1.2电子水准仪 相对于其它测量仪器,电子水准仪出现较晚,这主要是由于水准仪和水准标尺不仅在空间上是分离的,而且两者的距离可以以1米多变化到100米,因此在技术上引起数字化读数的困难,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攻克这一难题,电子水准仪也已普及,并具有能自动读数,作业效率高,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电子水准仪又称数字水准仪,它采用条码标尺进行读数,将仪器照准条码尺并调焦使条码尺成像清晰,人工完成照准和调焦之后,标尺条码一方面被成像在望远镜分化板上,供目视观测,另一方面通过望远镜的分光镜,标

路基沉降观测细则1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一.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 二.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需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2)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三.路基沉降观测点设置原则 (1)各部位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①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100m设一个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中间50m 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过渡地段监测断面需加密。一般桥路过渡段,在距台尾5m处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1m、20m、30m等处各设一个一般的沉降观测断面。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在涵洞一侧(最好在填土较高一侧)5m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除按过渡段及距离确定外,还应选择路基较高,或加固较深的断面。

四、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按设计图进行,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1)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采用C15 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 正方形,长度不小于 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 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位移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前埋设。 (2)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Φ20mm 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 用M30 水泥砂浆锚固,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3)沉降板:沉降板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埋设。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壁厚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度不小于1cm。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测杆顶面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基本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达到的基本要求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一、沉降变形观测首次开展工作的时间性要求: 1、桥梁: 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进行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将回填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2、隧道: 从一段水准基点间隧道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3、路基: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换填地段从换填底层开始进行)。路基填筑完成后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六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4、涵洞: 从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 二、沉降变形观测元件埋设的技术要求: 1、桥涵: 承台观测标:埋设Φ20mm钢筋,表面高出3mm,位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和右侧大里程 墩身观测标:埋设Φ14mm不锈钢螺栓,表面露出20-30mm。位于墩身两侧高出地面0.5-1m 桥台观测标:原则应设置在台顶,测点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 梁体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六个,位于两侧支点和跨中;连续梁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三跨以上连续梁布置相同。

涵洞观测标:测点设置于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移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桥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埋设元件同承台观测标 2、隧道: 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6.24m处;明暗交界、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处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中线两侧各约6m和变形缝前后各0.5m处。 3、路基: 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设于双线路基中心。 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3.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路基过渡段观测断面根据沉降观测细则要求应在距不同结构物起点1m、10m、3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 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位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3.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换填地段设有沉降板) 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钢筋,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用0.15m用C15砼浇筑固定。 沉降板埋设: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下: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75PVC管)组成。钢筋砼底板尺寸为50*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 位移边桩:采用C15钢筋砼预制,断面采用15*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设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十字线。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 朱威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朱威 发表时间:2018-08-31T11:22:51.2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作者:朱威 [导读] 本文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和应用规范进行了详细探讨,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创新提供引导帮助,为高速铁路建设质量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朱威 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072 摘要:高速铁路在线性波动和变化上表现的非常平缓,因此也造就了高度平滑顺畅的轨道,但是这也要求高速铁路的路基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才能为乘客提供高速度和高舒适度的服务。同时这也说明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据此,本文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和应用规范进行了详细探讨,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创新提供引导帮助,为高速铁路建设质量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精度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使得国内生活节奏不断变快。这也使得我国铁路建设和服务上融入了迅速和稳定的观念。我国在铁路技术、工艺以及质量等方面屡次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列车提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路基沉降观测技术在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十分有效。但是从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来看,我国的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不少细节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打磨。因此,高铁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强化对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点的掌握,提高工作的质效水平,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保障我国居民出行安全与体验。 一、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的工作要求 (一)设备的精密和准确度要求 精密设备和仪器作为保障数据精准度的基础,需要摆在观测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不会因为仪器本身的误差导致整个工作付诸流水。从我国铁路建设技术标准和要求上来看,沉降观测的误差值需要保持在变形值的5%到10%之间,这其中需要包含天气、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允准范围。这对与沉降数值的准确性具有相当的保障意义。铁路观测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可以因为铁路观测条件限制而敷衍了事,条件受限可进行方案变更,采用变点位或三角高程的模式都能满足需求。 (二)时间的准确性要求 高铁建设工程在路基标准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路基沉降的观测过程中,也需要对时间具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初次观测的时间需要进行保障,确保初次数据测量超过两次,并通过平均值的模式来确定初始值的最终数据,切不可大意、马虎、敷衍。而随后开展的复检工作也需要严格按照时间规范进行观测,尤其是不能因为时间空余来随意调整观测周期,或是对数据记录进行捏造,否则将造成数据失准。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对观测间隔时间的确定,以地基的沉降值及沉降速率来进行确定,若是出现观测连续的不稳定性,也需要及时进行观测周期的调整,以此来保障综合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沉降数据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还需要尽快与工程施工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采取地基加固或是调整措施,并对工程进度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也是对整个工程后期运营的重要保障,确保高铁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作为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工作人员,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需要符合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同时,实际工作也是考察自身实践能力的过程,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灵活,同时也需要能够面对各类复杂环境进行随机应变,迅速准确的找出科学的应对措施。唯有完成上述的各项要求,才是新世纪高铁路基沉降观测任务的合格工作者。 (四)观测地点的要求 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度和准度,在观测地点的选择上也要引起重视,恪守观测地选择的各项要求。具体来看,观测地要能够准确反映高铁铁路路基的沉降状况;要能够便于观测人员进行观测,最好能够满足地势平整和地貌对称的要求;要确保观测地的安全性,最佳观测距离约为20m。 二、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分析 (一)工作基点桩的定位与埋设 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观测工作往往是从工作基点桩的制作与埋设来开始,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观测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基点桩进行准确定位,防止因此所造成的巨大误差。具体来看,高速铁路路基观测工作基点桩的确定需要考虑实际观测对象所分布的状况,然后采用多个施工控制点同时设置的模式来实现更多的位移监测控制点,从而保障观测数据和结果的完整性、多面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通常条件下,路堤填筑高度高于埋管位置30cm的填土压实以后,在垂直线路方向开挖出宽20cm和深30cm的沟槽,并在整平槽底后与沟底铺设约5-10cm厚的细砂。现阶段,我国的高铁路基观测的工作基点桩定位和埋设两项工作属于技术难点,需要工程勘测单位对各项技术标准进行充分熟悉,对各项标准进行严格复核,便于技术人员对控制点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施工计划进行准确调整。 (二)观测板沉降方法 沉降观测板测杆顶面高程测点通常使用水准模式来进行测量,按照精度测量需求标准和实际工作效率定期进行。同也需要在测杆头绕上测量专用帽以用于沉降观测板。刚好以测杆套入为宜,并以此作为测量帽下部,以一半中心为球型的测点则作为测量帽上部。在进行接高高程测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接高沉降板的测量工作。 (三)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的观测方法 高铁线路穿越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同时也使之观测工作需要受到各类环境因素和地质要素的影响。因此,在观测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段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进行针对性的识别,根据具体的地质和水文情况采用特定的观测模式,并进行数据采集。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研究 在高速铁路工程中建设过程中,应用路基沉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一现象,本文主要论述了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方式和要点,在确保施工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延长工程使用时间,以此为后期路基沉降工程的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标签: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研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交通建设项目进程逐渐加快,其对列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现阶段来看,对于高速铁路的合理修建逐渐发展成为了铁路交通事业的主流趋势。路基沉降观测是铁路项目工程设计中的主要项目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项目整体质量。从实际情况而言,路基本身既是承担高速铁路轨道结构重量和列车载荷的依据,与此同时,还是线路工程中稳定性最差的一个阶段,所以,在建设高速铁路的时候,要合理的应用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以此提升工程效率,使其满足各项需求。 1、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起到的重要性 高速铁路上的列车和普通列车相比较而言,优势更高一些,铁路列车的行驶速度较快,而但是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受不平稳地基以及轨道的影响,对高速行驶的列车产生强烈的振动情况,不利于保障列车中旅客的舒适性,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列车脱轨情况,造成很大的事故。从中可以看出,轨道稳定性对高速铁路工程产生的重要性,因此,在建设高速铁路工程的时候,对于轨道稳定性和平整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路基既是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还是列车荷载结构和轨道荷载的主要依据,其对于高速铁路工程运行稳定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路基沉降是一项技术性项目,完工之后严格的控制沉降也是很重要的,其可以保证项目整体质量,因此在高速铁路建设期间,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性。 2、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鐵路交通事业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是存有一定的差别。虽然我国已经广泛引进了沉降观测技术,可是在高速铁路建设期间,依然处于刚刚发展环节,很多内容相对来讲并不是特别成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对于时间的要求 在高速铁路建设期间,对于沉降观测时间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开展沉降观测工作的时候,必须在遵循规定时间的基础上实施,不然的话,无法确保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在其它环节实施复检工作的时候,要按照实际的施工现状开展,不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分析及控制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分析及控制 包崇爽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162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而阐述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测量控制中的具体要求,分析了目前高速铁路对路基沉降量的预测方法,最终实现对路基沉降的控制。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分析及控制 路基作为铁路线路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承受轨道结构重量和列车荷载的基础,也是整个工程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路基的结构变形,直接导致轨道的几何变形,故路基的沉降变形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发生原因 对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在进行,其中最为突出棘手的问题是在各种软土地层上修筑铁路路堤。由于软土地基具有湿陷性强、剪切强度弱,易于吸水饱和等不良性质,极易诱发各种工程地质病害,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给以后的高速铁路运营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实际工程中桥梁与路堤的连接过渡段的沉降差控制也是高速铁路建设的技术难点之一,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变化多样,加之地下水位的升降和移动变化经常受气候因素影响,常年处于动态升降循环过程中,对路基附加应力有较大影响,直接导致地基压缩层产生突变的沉降变形,影响铺轨和行车的安全。工程竣工后,对于铁路沿线建筑物的兴建也必须给予一定的协调和控制,特别是高层建筑和其他大型公共建筑物,以防止路基周围土层中附加应力的影响,在路基工作区域内产生应力累积的不良效果。 2、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测量控制要求 做好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工作是确保高速铁路沉降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为现场路基沉降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和资料。 1.相关观测设备的基本要求 在实际的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中要求极高的精准度,以此保证高速铁路路基在不断增加负荷的情况下,准确的测出数据。国内铁路建设技术标准中明确指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目录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 (1) 2.1.1任务范围: (1) 2.1.2工作内容: (1) 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 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2) 4.1.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 4.1.1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遵循以下要求: (3) 4.1.2沉降变形监测观测(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3) 5.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5) 5.1.1(一)一般规定 (5) 5.1.2(三)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5) 5.1.4.观测方法.精度及要求 (7) 5.1.5.(五)沉降观测频度 (9) 5.1.6.(六)沉降评估 (10) 6.2.(二)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13) 6.2.1沉降评估所需资料 (13)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法 1.编制依据 根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2008年5月《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结合本工班管段路基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 2.1任务范围: 商合杭一分部管段路基总长614.11米,分为三段如下表: 第一段:DK674+162.92-DK674+433.98 路基全长271.08。 第二段: DK680+980.19-DK681+101.27路基全长121.08。 第三段: DK681+237.65-DK681+459.60路基全长221.95。 2.1工作内容: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