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埃及的金字塔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埃及的金字塔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埃及的金字塔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埃及的金字塔导学案

埃及的金字塔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曝晒、摩天大厦、矗立”等词的意思,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3.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4.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导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突破措施

在教学中,可以出示金字塔图片或播放视频资料,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导学准备:生字卡片 PPT课件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预习学案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摩天大厦曝晒矗立

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结晶木撬

4.给带点的字注音

埋葬曝晒大厦锥形一堆砌塔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字塔的样子及其建造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板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自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古建筑“金字塔”。

2.教师板书课题:15.埃及的金字塔

师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多媒体播放出示金字塔全景图,教师相机提问:

1.这就是金字塔,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

2.看到这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最想能明白哪些问题?(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 带着这些问题充分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①金字塔是用来干什么的?它为什么叫金字塔?它是怎样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五年级语文教案

③为什么说金字塔举世闻名?

(1)读后小组讨论

(2)每组推荐一人班内交流

2.默读全文,然后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们智慧的结晶”,(一是年代久远;二是规模宏伟;二是规模宏伟。)

●四、总结写法

本文罗列了许多数据,也把金字塔与其他事物作了比较,还列举了一些例子,采用了打比方等方法。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五、读了本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六、学习主题学习丛书《千载余韵》,要求:

1.自读学习丛书“打开眼界”部分,通过读书,你知道了兵马俑是怎样烧制的?金字塔内部又是怎样的?

2.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为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

3.同桌交流积累的好词好句。

课堂检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建筑物。她们(

),()。()。这就是()的埃及金字塔。

2.金字塔是()的坟墓。

3.金字塔是()的象征,也是古埃及()的结晶。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

1.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很大,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

以一个事物作为介绍对象写一篇习作,尽量用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用设问、打比方等方法。

板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精巧

智慧的结晶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新课标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8课时 设计者: 背景 本组教材围绕“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专题安排的课文。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即使学困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本单元的学习困难不是很大。相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收获。阅读过程中多数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但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习作中学生能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但在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面有所欠缺,学习过程中应给予充分关注和引导。 目标 (一)通过自学,同桌互助,交流展示、书写比赛等形式能准确识记、美观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优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二)通过朗读、默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丰富语言的积累,领悟表达的方法,学习作者是如何选材的。 (三)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体验,交流互动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通过观察、阅读、调查、访谈积累习作素材;具体明确地写记实作文;能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修改习作,提高写作水平。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提示、小练笔等进行学习。 3.课外资源:通过阅读书报杂志、上网、收看电视、访问父母等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活动 识字与写字 本学期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学生要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写。积极参加学校及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导学案Word版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 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自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学法提示:小朋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进一步引导你们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二是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本篇课文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学法:①首先,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有关问题,如: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然后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圈点勾画,批注感受,最后把感受和同学们交流。②学习本文要把浏览、默读、朗读有机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同学们在课前查阅图书资料,搜集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有关材料,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通过认真读课文我能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 1、我掌握的拼音较牢固,我会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媲.美(bǐ pì)繁衍.(yǎn yān)折.腾(zhē zhé)叫苦不迭.(dié di ē) 祸.河(huò hùo)江淮.(huái tān)侵.蚀(qīn qǐn)频繁(bīn pín)经营.(yíng y éng) 2、我请同学帮我听写下列词语: 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凶猛暴烈、开垦荒地、保护 资源。 3、我能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 (1)人们不禁.(jìn jīn)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nán nàn)的祸河,怎么能成为(wèi wéi)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2) 黄土高原气温转. (zhuǎn zhuàn)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 (sàn sǎn),很容易受到侵蚀和崩塌,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防止( ) 修筑( ) 恢复( ) 设计( ) 坚持( ) 保护( ) 5、课文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如:“河床、悬河、河道等”,这些词语可以通过查资料,课下请教老师等方法理解。还有一些词语,如:“摇篮 、生息繁衍等”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己试着解决并且批注它们。 6、通过预习,我能理清文章脉络,批注 这是一篇什么类型文章,接着……,最后……。 7、我有收获,有几点疑问批注 (二)交流探究 1、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说明黄河变化的?通过认真读文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学法提示: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圈点勾画,批注感受。 ①、简单概括批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②、简单概括批注黄河变化的原因了! ③、梳理批注科学家设计了治理方案分别是什么? ④、批注 2 (四)拓展延伸: 蚂 蚁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 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 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热烈]。

埃及的金字塔阅读答案

埃及的金字塔阅读答案 埃及的金字塔阅读答案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放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园地四导学案

语文园地四 一、按原文填空,并仿写。 1、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感情。 仿写:雨来像条小雨潜入水中。 2、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感情。 仿写:、雨来像小鸭子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 3、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 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日本鬼子的痛恨和厌恶)感情。 仿写: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我的耳朵。 4、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德国鬼子的痛恨和厌恶)感情。 仿写:她觉小偷那狐狸般狡猾的眼睛都盯在自己身上。 二、描写战争的成语。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三、请按要求填空。(8分) 1、与战争有关的成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声东击西 2、AABB式的成语如:歪歪斜斜 :_大大小小老老实实 老老少少 3、ABAC式的成语如:不折不扣: _又大又红_ 又细又长 又圆又大 4、有数字的成语如:横七竖八: 九牛一毛_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略) 五、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一阵狂风吹走了所有的树叶。 改为把字句:一阵狂风把所有的树叶吹走了。 改为被字句:所有的树叶被一阵狂风吹走了。 2、把下面两句话,改写成一个句话,保持意思不变。 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改:同学们推荐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改: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 3、太阳升起来了。(怎样的太阳?从什么地方?怎么样升起来了?)按要求扩写: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九课 一、生字预习: 幼Y yòu 幺 2 左右幼儿|幼苗 滩T tān 氵10 左右沙滩|海滩 侦Z zhēn 亻 6 左右侦查|侦察 嘲 C cháo 口12 左右嘲笑|嘲讽 啄Z zhuó口8 左右啄食|啄木鸟 企Q qǐ人 4 上下企鹅|企图| 愚Y yú心9 上下愚笨|愚蠢 蠢 C chǔn 虫15 上下愚蠢|蠢人 返 F fǎn 辶 4 半包围往返|返回 拦L lán 扌 5 左右拦路|拦击 鸥O ōu 鸟 4 左右海鸥|银鸥 帽M mào 巾 6 左右礼帽|草帽 吁Y yù口 3 左右长吁短叹|气喘吁吁彻 C chè彳 4 左右彻底|彻夜 二、生词。 lǚyóu yòu guīshātān zhēn cháqǐtú

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qíng yuàn chǔn shìfǎn huíhǎi ōu bǔjiù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zhēng xiān kǒng hòu ruòwúqíshìjiàn sǐbùjiù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yúguàn ér chūyúbùkějíqìchuǎn xūxū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 xiǎng chèyún xiāo 响彻云霄 三、形近字比较。 幼(幼龟)滩(沙滩)侦(侦查)嘲(嘲笑)啄(啄食) 幻(幻想)摊(摊子)贞(忠贞)潮(潮水)琢(琢磨) 企(企图)愚(愚蠢)蠢(蠢人)返(返回)拦(拦住) 肯(肯定)偶(偶然)椿(椿树)版(出版)栏(栏杆) 欧(欧洲)帽(帽子)宇(宇宙) 砌(砌墙) 鸥(海鸥)冒(冒出)吁(呼吁)彻(彻底) 四、背诵内容; (一)多音字。

zhāo (朝阳) yù(呼吁) 朝吁 cháo(朝下)xū(气喘吁吁) (二)、词语理解。 自然之道:自然的规律。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像游鱼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及:形容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了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二)、《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课文预习; 1、读了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3、愚不可及的做法及原因。 4、你知道幼龟入海的规律了吗?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我们”由焦急变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5、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6、我能说出用上带点词语好在哪里,并把这几个句子抄下来。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出塞》、《题临安邸》、《示儿》。(重点)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知识链接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进士,被称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出塞》被尊称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自主学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秦( ) 邸( ) 熏( ) 汴( ) 杭( ) 泰( ) 抵( ) 墨( ) 咔( ) 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读古诗时语速要放慢,注意句内停顿,一般而言,七言诗是2、2、3的节奏,即 “××/××/×××”。) 合作探究 一、学习《出塞》体会唐代的军旅生活。 1.自由朗读古诗

注意以下字音:还(huán) 将(jiàng) 教(jiào) 2.查阅注释,理解诗意。(温馨提示:关,边关。还,回家。首句时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理解为“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3.联系“万里长征人未还”,想象一下:那些边关战士面对明月,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在同一明月下的战士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 4.后两句诗表示了对飞将军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学习《示儿》感受诗人深厚赤诚的爱国之情。 1.反复吟诵古诗,感知诗意。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万事空:。但:。九州:。 诗句的意思: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2020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预习试题卡 1 古诗词三首 学生预学案设计 1.借助工具书给加点字补全音节,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l ū á wài篱.笆稀疏.杂.草老翁.亡赖.2.根据书写提示,正确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ùxiùxiǔ 昨天,同学们在宿.( )舍里讨论了关于星宿.( )的问题。

2 乡下人家 学生预学案设计 1.把词语中的加点字的音节补全。 p h ié f ǎng 朴.素绘.成和谐.附.近倘.若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照例装饰时令天高地阔 上面的词语中,有“按照惯例,按照常情”的意思的词语是 ,有“季节”的意思的词语是。

3 天窗 学生预学案设计 1.借助工具书给加点字补全音节,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r t uò àng b 锐.利河滩.闪烁.帐.子霸.气2.工整地抄写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慰藉蝙蝠鹰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慰藉唯一掠过阔达 锐利(1)小燕子时而( )水面,时而 飞上天空。 (2)永不放弃是梦想实现的( )秘诀。

4* 三月桃花水 学生预学案设计 1.根据本课生字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绮”的读音是qí,可以组词为“绮丽”。( ) (2)“谈”是左右结构的字,读音是tán。( ) (3)“和”是多音字,在“应和”中读hè。( ) 2.选一选,在能组成词语的字后面的括号里画“√”。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口头造句。纤细: 沉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案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

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⑤“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白桦》导学案

11 白桦 导学案设计 课题白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白桦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查阅白桦的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欣赏音乐,质疑引趣(用时:4分钟) 1.欣赏:《白桦林好地方》 你在歌曲中有什么发现? 如果,你的窗前有一棵白桦树,你 会有哪些发现? 2.出示诗歌,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白桦》,引导学生针对 题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学生欣赏歌曲《白桦林好 地方》。 2.结合歌曲谈自己的发现或 感受。 3.学生齐读课题,质疑:白 桦有什么特点?发生了什么 有意义的事? 欣赏音乐,唤起美的享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 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16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 边朗读一边圈画生字,巩固课前预 习成果。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集 中识记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 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识字 表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3.展开小组互学生字活动: 1.认读生字是重点,教师要引 导学生细心观察,运用多种方 法反复朗读。 2.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人公 地位,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基

(1)指名认读生字。 (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 (3)引导学生展开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 3.检查词语、句子的朗读,巩固字音。(1)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 法。[来源:学。科。网] (2)交流: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识记“桦、涂、茸、绣、潇、 穗、朦、胧、霞”,作动作 学习“抹”,图示法学习 “茸”,组词法学习“寂”, 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 “穗”。 (3)开火车读词语,读通每一 个句子。 础,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 听的能力,倾听中巩固字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全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围绕“白桦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印象”展开交流,并尝试着 概括全文。 1.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对 诗歌中白桦的印象。 结合课后习题的提示,引 导学生进行描述、概括。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生字,找 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组织学生针对容易写错的笔画进 行书空练写,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 交流。 3.利用课件逐一展示“桦、涂、茸、 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 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 个别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 果,集体评议。 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 写错的笔画。 2.注意书写“潇”时右部要 紧凑。 “朦”右部的“冖”下有一 短横。 “穗”书写时,右部注意多 横等距。 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 格中的位置。 4.逐一练写。[来源:学|科|网] 5.学生互评,看一看哪些笔 1.学生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潇”的书写,右部观察课件 展示的笔顺,正确书写。 2.学生在书写“穗”时,可以 结合字理图来记忆字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 cai 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4、小英雄雨来 学习目标: ①、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脊背、 枕头、防备”等词语。 ②、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 勇敢机智的品质。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④、给课文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习重点:认真读课文,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学法提示: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很强,同学们在学习本篇文章时要认真阅读 课前的链接语,按链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雨来的那几件事,自己 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把雨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学习准备:了解我国抗日战争的有关情况。 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 能独立的完成下列各题; 1、这篇课文我要练习默读、速读课文 ◇我喜欢默读( )速读() 正常 读( ) 2、我掌握的拼音较牢固,我会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晋.(j ìn j ìng) 察冀.( j ì j ìn) 睁眼瞎.(xi ā x āi) 劈. 开(p ī p ǐ) 歪.(wa ī w āi)歪斜斜. (x éi xi é) 苇絮.( x ǜ x ù) 挪. 动 (n úo nu ó) 枕. 头(zh ěn zh èn) 3、本文有许多多音字,我能注音并组词。 撒①( ) 拧①( ) 背①( ) ②( ) ②( ) ②( ) 还①( ) 弹①( ) 扎①( ) ②( ) ②( ) ②( ) 4、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别人,预习时我能理解批注这些词语的意 思:如“睁眼瞎、门 槛、推推搡搡”等 课文我读了( )遍就读熟了。 我速读一遍需要( )分钟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 版) 编号:№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 草原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要求能准确认读),会写“毯、渲、勒、吟”等14个生字、“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自己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主要方法:朗读、勾画、识记,培养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 1、我来读一读。 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再读三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 2、我来记一记。 方法: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利用编故事、猜谜

语、换偏旁等多种方法牢记生字,特别注意个别字不要多笔少画。如:吟、涩、襟。 3、我来写一写。 方法:把本课的生字和学习目标中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两遍,加深印象。 4、我来说一说。 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了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很美:(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些民族风情:(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作答) 喜欢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首先自读课文,感知这封信的内容,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感情朗读、思考、交流等手段感受作者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①、课下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并组词。 zh k k w m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 x zh 威胁.驻.军●对()个,错()个 ②、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③、我理解并批注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如:“蓝盔、征衣、军事观察员……”

这些词我通过上网查找理解的,有 ;向老师请教的,有;查字典的,有 2、我会听写“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 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3、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 信。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 ,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 呼吁。 4、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5、我要记住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或 感受深刻的语段,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提示:这篇课文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体会作者的情感时, 建议你细心品读作者回忆父亲、介绍父亲的相关语句,深入感受作者倾诉、呼吁 的语言表达的情感。 ①我来体会作者回忆父亲的句子: 如:◇“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 读了这些句子我懂得了“爸爸”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他要呼唤什么; . 又如…… 这是一位的“爸 爸” 我要对“爸爸”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 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我能正确地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1、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jìng tíng shān dòng tíng hútán miàn qīng luójiùcéng ’ān ( ) ( ) ( ) ( ) ( ) 2、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谙()镜()孤()厌() 暗()境()狐()压()3、我能正确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并结合注释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知道这三首古诗词分 别是诗人___、____和____所写,他们都是__朝的著名诗人。 4、我会给多音字组词。xiàng ()huó( ) 相和 xiāng ()hè()he ( )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反复地诵读古诗词,结合注释和句子,展开想象,边读边想,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跟我学阅读批注: (1)、读《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把诗中描写的事物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吧。 (2)、把对这首诗的理解、感受、体会的理由批注在这首诗的空白处,注意言通字顺,字迹美观。例如:“众鸟 ..独去闲.。”可批注你对带点词的理解,以及整句话意思的..高飞尽.,孤云 感受。 (3)、诗人笔下的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用喜欢的线条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诗句,批注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心情,想象批注此时如果你就是李白你要对敬亭山怎么说。(4)、自己试着阅读批注《望洞庭》、《忆江南》两首古诗。 (5)、别忘了和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补充批注。 (三)、和同学挑战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三、拓展训练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导学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

埃及的金字塔 (教研课)

12、埃及的金字塔 (教研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2、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金字塔座落在哪?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金字塔是什么?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a、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3、回答针对第一个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4、通过课件展示,了解金字塔是什么?为什么叫金字塔?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复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3、通过课件展示巩固了解金字塔为何而建?金字塔怎么得名?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上节课针对每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一)、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二)、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呢?

《埃及的金字塔》课文

《埃及的金字塔》课文 导读: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

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出示荷叶的画面。这是什么? 资料:荷花:又名莲花、水芝、水芙蓉、莲。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你看到荷叶,你会想起什么?有什么感受?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想起自己的祖母。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xuán玄chuānɡ疮zhǒu肘 4.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5.分节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6.组词语: 斑()玄()疮()啸()潇() 班()弦()创()萧()箫() 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藕:草字头,左下“耒”,右下“禺”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 设计人丁玲 1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 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解决生字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3)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1)指名读(2)汇报 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去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