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理论

1、行政法上的行政范围

行政法上的行政就是公共行政。包括国家行政与社会公行政(被授权的组织)。国家行政包括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

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决策与调控等活动。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关系

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主体在管理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这就是行政关系中最主要与最基础的一种关系。

⑵、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就是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与其她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的行政监察机关、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

⑶、行政救济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就是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救济主体包括: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信访机关

⑷、内部行政关系

指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⑴、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也称依法行政原则,即依照法律实施行政活动,具体就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行政主体对其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内容:

①、行政权的来源要合法。行政权必须基于法律的设定与授权才能存在。

②、行政权的运用要合法。行政职权必须依据行政法律规范行使。

☆符合实体法规范

☆符合程序法规定

⑵、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原则亦称行政适当原则,就是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适当与公正。行政合理原则以控制自由裁量权与自由裁量行为的实施为目的。

具体要求:

①、行政行为的动机应符合立法目的

法律赋予行政主体以自由裁量权的目的,就是使行政主体能在法律规定的原则与幅度内根据具体情况更准确地体现法律的意图。

②、考虑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

(1)相关的考虑,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能忽视法律规定应当考虑的因素。

(2)排除不相关的考虑。如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时,不能因为被处罚的人就是高级干部而从轻处罚。

③、行政行为的内容合乎情理

⑶、比例原则

行政行为要权衡各种利害关系,以作出最佳利益判断,体现法的实质公平。

比例原则的三项子原则:

☆适当性原则——行政机关所采取的措施必须能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达到该目的。如果手段根本无法达到目的,就就是违反妥当性原则。比如以轻微罚款无法达到噪音超标污染的整治。

☆必要性原则——又称为最小损害原则、最温与手段原则。它要求几个可以达到目的的适当手段中,必须选择对公民权益侵害最小的措施。它要求手段的运用以达到目的为限,如果手段的运用超过目的所必需的“度”,就就是违反必要性原则。比如因偶然制造次品而勒令工厂关闭。

☆狭义比例原则——又称禁止过分原则、均衡原则。它要求行政措施对公民造成的损害不得过分大于给社会带来的利益。

⑷、信赖保护原则

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与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变更,因公共利益或其她法定事由需要撤销、废止或者变更的,其合法作出的行政行为,要对相对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予以补偿。

二、主体论

1、行政主体

⑴、行政主体的概念

行政主体就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⑵、构成要素

权-----行政职权的享有者

名-----行政活动的实施者

责-----行政责任的承担者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与国务院的各工作部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地方行政机关行政公署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区公所

行政主体街道办事处

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派出所工商所

行政机构行政机关的某些内部机构:消防队交警队

依法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专利评审委员会被授权的组织

其她组织

⑶、被授权的组织与行政机关的区别

①、地位不同。被授权的组织就是非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②、权力来源不同。被授权的组织依据宪法与组织法以外的法律与法规的特别授权设立;

行政机关的设立就是依据宪法与组织法

③、职权不同。被授权的组织职权一般比较单一;行政机关行使的管理权比较全面

⑷、被授权的组织与受委托组织的区别

①、法律地位不同。被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时,享有与行政机关相同的行政主体地位;受委托的组织在委托的行政职权范围内,只能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无主体地位。

②、产生的依据不同。被授权的组织依具体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受委托的组织就是受行政机关的委托

③、责任不同。被授权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并由其本身就行使职权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⑸、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的区别

①、设立的主体不同。派出机关就是由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派出机构则由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设置。

②、职权范围不同。派出机关的职能就是多方面的或综合性的,相当于一级政府;派出机构则只限于管理某项专门的行政事务。

③、法律地位不同。派出机关在法律上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就是职权行政主体,且就是地域性行政主体;派出机构则只能成为授权行政主体。

⑹、名词解释

☆被授权的组织: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就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行政机关: 就是指按照宪法与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依法享有国家行政职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国家机关。

☆行政机构: 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作为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而存在的。

☆派出机构: 指作为某一级人民政府职能工作部门的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某项特定行政事务而设置的工作机构。

☆派出机关: 指根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需要,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工作机关。

☆受委托的组织: 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就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行政公署: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各级人民

政府的区公所: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派出机关

街道办事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三、公务员制度

1、公务员双重身份(公民、公务员)的区分标准:

第一、服装与执法身份证件。国际通行标准。

第二、时间。通常在公务时间内应该履行行政职责。

第三、职责。自然人之所以能成为公务员就是因为她获得了行政职权。所以没有职权的行为不可能就是公务行为。

第四、命令。

第五、目的。以行政人行为时的动机为行为性质的判断标准,可以避免自然人利用其行政人身份进行私人利益的表面公务行为

2、公务员的任用方式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全面整理【全 实用】教学内容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全面整理【全实 用】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弗敢阙通“缺”缺漏 2、指数千通“旨” 要旨 3、失之豪厘通“毫”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形容细小 4、堕先人所言通“隳”,毁 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通“缵”,继承 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弼”,辅助 7、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通“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8、故长于风通“讽”讽喻 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通“网”网罗通“佚”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古:掌管今:标准,法则 2.无泽为汉市长古:掌握市场的官长;今:行政长官 3.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古:最终落在今: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 之后出现的情况。 4.则学者至今则之古:以……为准则今:连词;准则 5.迁俯首流涕曰古:眼泪今:鼻涕 6.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古:跟从侍奉;今:投身到事业中去 古:抒发愤懑;今:决心努力 7.先人有言古:父亲今:祖先 8.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古:到;今:表另提一件事 9.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古:褒贬评定今:对错 10.余所谓述故事 古:历史旧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11、以为天下仪表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 12.夫《诗》《书》隐约者古: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不清楚 13.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古:遗业今:已经衰退的;等级或质量低的 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作……丞相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坑杀活埋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名作动封王 4.忠臣死义之士为动用法为……而死 5.上明三王之道形作动阐明 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作动,奖;形作名,善事;形作动,惩;形作名,邪恶;形作动,以……为贤;形作名,贤能之人;形作动,以……为低贱,轻视。 7、存亡国,继绝世使动使……存在,恢复;使……延续 8、《礼》经纪人伦名作动,规范 9、其实皆以为善形容词作名词 10、《春秋》采善贬恶形容词作名词 11、整齐其世传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 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名作动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 四.解释实虚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掌管 2、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继承 3、使复典之掌管 4. 为武信君而徇朝歌巡行攻占 5.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攻占 6.耕牧于河山之阳山之南水之北 7.南略邛,还报命巡行巡视 8.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愚钝 9、小子何敢让焉辞让推辞 10、适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往……去 而子迁适使反恰逢 籍每适浑拜访 11、相其在卫者,相中山做……丞相辅佐 诸侯之相王一起 12、而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顺承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修饰 1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害阻塞 14.是故礼以节人用来 15.以为天下仪表把……作为 16.察其所以……的原因 17.《乐》乐所以立……的原因 18.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可以解燕国之患。 (4)乃今得闻教。 (5)人不敢与忤视。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图穷而匕首见。 (6)卒起不意。 (7)秦王还柱而走。 三、古今异义词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仰天太息流涕 (3)樊於期偏袒扼腕 (4)复为慷慨羽声 (5)持千金之资币物 (6)诸郎中执兵 (7)乃其引匕首提秦王 四、词类活用 1.①进兵北略地() ②函封之() ③发尽上指冠() ④箕踞以骂曰() 2.①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前为谢曰/左右既前()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③士皆垂泪涕泣()乃朝服,设九宾() 3.其人居远未来() 4、使使以闻大王() 5.①太子迟之()②群臣怪之() 五、一词多义

2、不及召下兵() 3、秦兵旦暮渡易水() 【穷】1、图穷而匕首见()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陈】1、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2、恐惧不敢自陈() 【私】1、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2、乃遂私见樊矜期() 【还】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秦王还柱而走() 【顾】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图】1、唯君图之() 2、图穷匕首见() 【室】1、拔剑,剑长,操其室()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请】1、乃请荆卿曰() 2、请辞决矣() 【次】1、以次进() 2、次所旁丛祠中() 【信】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听其言而信其行() 3、言必信,行必果()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辞】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2、辞曰:“臣之壮也……() 【引】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3、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就】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2、轲自知事不就()

《史记》选读文言基础知识复习讲义1——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昔在颛顼 ..【音:zhuān xū】,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义:继承】重黎之后,使复典.【义:掌管】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义: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义:离开】周适.【义:前往】晋。晋中军随会奔.【义:逃亡】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义:作……丞相】 中山。在赵者,以.【义:凭借】传剑论显,蒯聩 ..【音:kuǎi kuì】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义:攻占】,因而守之。错孙靳.【音:jìn】,事.【义:事奉】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卬.【音:áng】为武信君将.【义:部将】 而徇.【义:攻占】朝歌。诸侯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王 ..【义:一并封王】,王卬 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 ..【古义:掌握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义:山南水北为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义:南下】 游.【义:游历】江、淮,上会稽 ..【音:guìjī】,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 讲业 ..【义:研讨学问】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义:巡行】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古义:跟从侍奉;今义:投身 到事业中去】,故发愤 ..【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且.【义:将要】卒。而子迁适.【义:恰逢】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句式:状语后置】。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音:yuán】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义:以……为准则】之.【义:代词,指《春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而 诸侯相兼,史记 ..【义:史书的通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为……而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义:表语气,可要】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义:整编】旧闻,弗敢阙.【义:通“缺”】。”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音:缀集】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 ..【古义:到;今义:表另提一件事】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

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一、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 (2)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1)观察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可以发现,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 伍统计图 (2)观察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可以发现,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通过折线的起伏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 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适合用来表示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是同一项目的数据对比。 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数量,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统计的数据,画出互相垂直的纵轴和横轴。①在横轴上等间隔地标注项目,并在横轴尾端标注项目名称。②在纵轴上标注数据刻度,使得最大刻度能表示最大数据,并在纵轴顶端标注单位。 (2)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到对应的横轴和纵轴的交点,并标上数据,按照同样的方法根据数据大小描出其他各点。 (3)在各点旁注明数据,顺次连接相邻的两个点。 (4)写出折线统计图的名称、日期。 如小丁上学期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表的绘制:

4.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区别。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低长短表示数据的大小,折线统计图是在每一项目的竖线上描点表示数据的大小,描完点后用线段把这些点顺次连接起来。 5.折线统计图的分析。 分析折线统计图时,要重点注意分析数据在什么时间达到最多或最少;数据上升和下降的时间段及变化快慢情况;哪两个时间段的数据相比变化的趋势明显一些。 根据折线走势看数据变化趋势的方法: ①折线图起始数据低,而终端数据较高,则数量呈上升趋势; ②如果起始数据、中间数据、终端数据变化不大,则数量平稳; ③起始数据高,终端数据较低,数量呈下降趋势。 二、折线统计图的选择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且方便两种数据的对比。如果数据之间相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知识点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就是《淮南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就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就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就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就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就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就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就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就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就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就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就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就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就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就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就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就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就是《治安策》

2019年初中统计知识点总结

2019年初中统计知识点总结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统计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前来查阅! 一、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2.频数分布表: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常见的统计图: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 1.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

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 别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 2.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②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画出纵、横轴;③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④把各点用线段按顺序依次连接起来; ⑤统计图中的数据是不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

小学统计图的基本知识点

小学统计图的知识点 一、统计图的各类: (1)条图: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 (2)百分条图和圆图:描述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来。 (3)线图:用线条的升降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用于计量资料,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 (4)半对数线图: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及趋势。(5)直方图: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6)散点图: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 (7)统计地图:描述某种现象的地域分布。 小学数学中三种常见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信息的特点与规律,三种统计图有着各自特点,因此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二、统计图的意义 *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全面整理全 实用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弗敢阙通“缺”缺漏 2、指数千通“旨” 要旨 3、失之豪厘通“毫”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形容细小 4、堕先人所言通“隳”,毁 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通“缵”,继承 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弼”,辅助 7、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通“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8、故长于风通“讽”讽喻 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通“网”网罗通“佚”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古:掌管今:标准,法则 2.无泽为汉市长古:掌握市场的官长;今:行政长官 3.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古:最终落在今: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 出现的情况。 4.则学者至今则之古:以……为准则今:连词;准则 5.迁俯首流涕曰古:眼泪今:鼻涕 6.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古:跟从侍奉;今:投身到事业中去 古:抒发愤懑;今:决心努力 7.先人有言古:父亲今:祖先 8.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古:到;今:表另提一件事 9.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古:褒贬评定今:对错 10.余所谓述故事 古:历史旧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11、以为天下仪表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 12.夫《诗》《书》隐约者古: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不清楚 13.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古:遗业今:已经衰退的;等级或质量低的 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作……丞相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坑杀活埋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名作动封王 4.忠臣死义之士为动用法为……而死 5.上明三王之道形作动阐明 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作动,奖;形作名,善事;形作动,惩;形作名,邪恶;形作动,以……为贤;形作名,贤能之人;形作动,以……为低贱,轻视。 7、存亡国,继绝世使动使……存在,恢复;使……延续 8、《礼》经纪人伦名作动,规范 9、其实皆以为善形容词作名词 10、《春秋》采善贬恶形容词作名词 11、整齐其世传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 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名作动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 四.解释实虚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掌管 2、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继承 3、使复典之掌管 4. 为武信君而徇朝歌巡行攻占 5.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攻占 6.耕牧于河山之阳山之南水之北 7.南略邛,还报命巡行巡视 8.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愚钝 9、小子何敢让焉辞让推辞 10、适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往……去 而子迁适使反恰逢 籍每适浑拜访 11、相其在卫者,相中山做……丞相辅佐 诸侯之相王一起 12、而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顺承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修饰 1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害阻塞 14.是故礼以节人用来 15.以为天下仪表把……作为 16.察其所以……的原因 17.《乐》乐所以立……的原因 18.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 19.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蒙受,遭受

荆轲刺秦王 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准确默写文言名句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基本用法 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重点:同上学习难点: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梳理教师总结 高考动向:文言文阅读 课时:2课时 一、导入“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中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孰不知,在九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着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二、知识梳理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迎宾赞礼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卒起不意。(“卒”通“猝”,仓促,突然。) 秦王方还柱走。(“还”通“环”,绕。) (二)、找出本文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常见文言句式。 明确:1.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其人居远: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乃欲以生劫之:生,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2.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生活穷困,经济困难。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的人。今义:年长的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处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有“故意”之意。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见。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 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3.常见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最新六年级上册-统计图-知识点总结

知识概括 知识点一: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我们可以从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先与整体比较,看看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是多少,再看一下各部分之间谁占的百分比大,在此基础上仔细分析,得出结论。 【例题1】观察下面某班参加课外运动的统计情况,回答问题. 某班最喜欢运动项目统计图 哪项运动占比最大?________________ (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2)如果全班人数有100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 )人。 知识点二:在格子图中绘制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制图过程: (1)在格子图上方居中位置写上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的右侧标明制图日期。 (2)确定横轴和纵轴。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 【例题2】(1)某小学五年级各班人数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数据.

从图上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3个班中()个班人数最多 (2)一班人数占3个班总人数的()%. (3)二班和三班的人数占3个班总人数的( )%. (2) 从图上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3个班共有多少人?() (2)()个班男生人数最多,该班男生人数占3个班男生人数的()%. (3)一班人数占3个班总人数的()%. (4)3个班中()个班女生占的比例最大 练习:下图是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用条形统计图画出喜欢每个项目的人数;

【例题4】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问题导入:2005年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1 月 2 月 3 月 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 月 11 月 12 月 甲 市 51020256014018021070301510 乙 市 205080160290280210240190653015你能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表示2005年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吗? 问题(1)甲市几月份降水量最高?几月份降水量最低? (2)乙市几月份降水量最高?几月份降水量最低? (3)两城市()月份的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相差()毫米。 (4)甲乙两城市几月份平均降水量最接近? 课后演练 1、甲、乙两个村1998-2006年家庭汽车拥有量如下图:

史记 知识点

《史记》选读知识点 《太史公自序》 词类活用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作动)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作动)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于是迁仕.为郎中(名作动) 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 乡射 ..邹峄(名作动) 南.略邛笮昆明(名作状) 上.明三王之道(名作状) 王.卬于殷(名使动)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为动)故述往事,思.来者(使动) 孔子修旧.起废.(形作名)

善.善恶.恶(形作动) 整齐 ..百家杂语(形作动)贤.贤贱.不肖(意动) 古今异义 市长 发愤 仪表 道义 其实 故事 文学彬彬 隐约 整齐

句式 此孝之大者(判断句定后)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提宾)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后世中衰,绝于予乎(状后) 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判断句) 《鲁周公世家》 词类活用 天乃雨.(名作动) 东.伐至盟津(名作状)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 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使动) 至于小大 ..无怨(形作名)

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形作动)宁.淮夷东土(使动) 三王之忧劳 ..天下久矣(为动) 古今异义 流言 句式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判断句)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状后)维长终是图(提宾) 周公藏其策金滕匮中(省略) 大木尽拔(被动)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bēi )(2)高祖常繇咸阳( yáo )(3)乃以秦王属吏(zhǔ)(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 àng ) (5)日夜跂而望归(qǐ)(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āi ) (7)高祖奉玉卮( zhī)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6.图穷而匕首见 7.秦王还柱而走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 9.乃朝服,设九宾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其古意: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5.终已不顾 6.左右既前,斩荆轲 7.诸郎中执兵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 释其意义: 进兵北略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函封之 发尽上指冠 箕踞以骂曰 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 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皆白衣冠以送之 乃朝服,设九宾 使使以闻大王 使毕使于前 自引而起,绝袖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四、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需要的调整语 序: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4.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6.欲与俱 7.见燕使者咸阳宫 8.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9.常痛于骨髓 10.给贡职如郡县 11.燕王拜送于庭 1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3.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6.使毕使于前 五、解释下列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鲰生说我……故听之 君安与项伯有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轲自知事不就 故人具鸡黍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史上最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 一、字音 颛顼zhuān xū南正重chóng 传剑论显chuán 蒯聩kuǎi kuì靳jìn 会稽kuài 邹峄zōu yì鄱pó邛笮qióng zé爰yuán 麟lín 阙quē司寇kòu 壅yōng 弑shì篡cuàn 唐虞yú卬áng 徇xùn沅yuán 汶wèn 后稷jì紬chōu 牝牡pìn mǔ二、重点字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 2.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 3.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当相 4.以传剑论显。显:显扬 6.王卬於殷。王:使当王 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掌:掌管治:治理 8.二十而南游江、淮。南:向南 9.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 10.于是迁仕为郎中。仕:出仕,当 1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禅 12.不得与从事。与:参与从事:行事 13.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 14.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阐释歌:歌颂 15.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16.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 1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编辑次:编撰18.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19.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20.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 21.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辞让 22.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 2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恨壅:阻塞 24.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不被采纳 25.道之不行也。行:实行 26.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褒贬 27.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28.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贬抑退:斥责讨:声讨 29.以达王事而已矣。达:达成 30.善善恶恶。奖善惩恶 31.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才 32.故长於风。风:讽喻 33.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

荆轲刺秦王中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

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3、一词多义 见: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 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 顾: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 顾笑武阳:回头 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 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为变徵之声:发出 4、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欲与( 之) 俱( 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史记》常考文言文整理

《史记选读》常考疑难文言实词(一) 班级姓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例如:司马氏世典周史。(《太史公自序》) ②典当,抵押。例如:民间质典,利息重者五、七分(质:典当,抵押) 4.徇:①巡行,攻占。例如: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 ②示众。例如: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高祖本纪》) 5.害:妒忌。例如: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贾生列传》)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高祖本纪》) 6.惟:思。例如:退而深惟曰(《太史公自序》) / 惟草木之零落兮。(《离骚》) 7.次:①按次序排列。例如: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太史公自序》)/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②处所,地方。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8.仍:①沿袭。例如: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太史公自序》) / 仍旧贯,如之何?(《论语》) ②重复,屡次。例如:今大将军仍复克获。(《汉书?五帝纪》) ③因而,乃。例如:初帝平齐,仍有定关洛意。(《南史?宋武帝纪》) 9.襄:漫上,冲上。例如:浩浩怀山襄陵。(《夏本纪》)/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10.岳:①高大的山。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②古代传说中四方诸侯之长。例如: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夏本纪》) 11.摄sha,代理。例如:成王既幼,周公摄政。(《鲁周公世家》)/ 禹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夏本纪》) 12.殛jí杀。例如: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夏本纪》) 13.行:兼代官职。(唐宋指大官兼小官之事)例如: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欧阳修《泷冈阡表》) 署:代理,暂任。例如: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大将军府事。(《三国志?诸葛亮传》) 守:暂任某职。(唐代以品级较低的人任职责较高的官为“守某官“) 14.居:担任,当。例如: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便居官。(《夏本纪》)/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15.给jǐ:语言敏捷。例如:禹为人敏给克勤。(《夏本纪》) 16.克:①能够。例如: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②完成。例如:前恐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③战胜,攻下。例如:既克,公问其故。(《左传》) ④限定,约定。例如: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纪》) 17.笃:①忠诚,厚道。例如:旦为孝子,笃仁。(《鲁周公世家》) ②病重。例如:而刘病日笃。(《陈情表》) ③深厚。例如: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笃。(《聊斋志异?红玉》) ④十分,一心一意。例如:子良笃好释氏。(《神灭论》) 18.翼:①翅膀。(或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例如:以身翼蔽之(《鸿门宴》) ②辅助,辅佐。例如:以翼天子。(《汉书?晁错传》)/ 旦常辅翼武王。(《鲁周公世家》) 19.集:①群鸟停在树上,泛指停留。 ②安定。例如: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史记?秦始皇本纪》)/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鲁周公世家》) 20.豫:安适,快乐。例如:武王有疾,不豫。(《鲁周公世家》)/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21.用:介词,因,由。例如:用此定汝子孙于地下。(《鲁周公世家》)(定:使……安定)

统计图知识点总结

统计图知识点总结 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的一部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这样的统计图称“扇形统计图”.又称“百分比较图”或“圆形图”.该图可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同总数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并根据各个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而宽度相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构成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一般简称“条形图”,也叫“长条图”、“直条图”.条形图可画成竖条,也可画成横条.从条形统计图可直观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所统计的数量的多少,依一定的次序,描出相应的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成一条折线,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纵、横向的单位长度可相等,也可不等.从图中折线的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以及它的倾斜度,可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幅度或发展趋势. 制图步骤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是: 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2.作图定标尺.先画纵轴,确定一定的比例(即标尺),作为长度单位;再画横轴,纵、横轴的长短要适中. 3.画直条.条形的宽度、间隔要一致. 4.写上条形统计图的总标题、制图日期及数量单位.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是: 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2.先画纵轴,后画横轴,纵、横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是: 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或计算出必要的数据(包括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数). 2.根据数据,算出各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根据需要,取适当的半径画圆,用量角器依次按圆心角把圆分成几个扇形. 4.标上每部分的内容及占总体的百分数.用虚线、实线或不同颜色将各部分区分开来.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点整理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整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指.数千(通“旨”,要旨) 2.失之豪.厘(通“毫”,量词,长度单位) 3.扶义俶.傥(通“倜”,“倜傥”解释为卓越洒脱) 4.故长于风.(通“讽”,委婉含蓄的语言规劝或指责) 5.堕.先人所言(通“隳”,毁坏) 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通“弼”,辅助,辅佐)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 1.无泽为汉市长 ..(掌管市场的官长) 2.不得与从事 ...(参与这件事) 3.以为天下仪表 ..(标准)4.余所谓述故事 ..(历史旧事) 5.整齐 ..其世传(整理归纳) 6.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遗业) 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诸侯之相王.(名词用作动词,封王) 2.王.卬于殷(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做王) 3.孔子修旧.起废.(形容词用作名词,废弃的礼乐) 4.则学者至今则.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则) 5.善善恶恶 ....(第一个“善”/“恶”,形容词用作动词,奖励/惩罚;第二个“善”/“恶”,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人好事)6.贤.贤贱.不肖(贤/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尊崇/以……为贱,鄙视) 7.礼经纪 ..人伦(名词用作动词,规范) 8.拨乱世反.之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归) 9.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思考) 四、解释实虚词

1.司马氏世典.周史(掌管) 2.绍.重黎之后(继承) 3.故重黎氏世序.天地(理,这里是“主管”) 4.司马氏去周适.晋(到……去,前往) 5.南略.邛、笮、昆明(巡视、巡行) 6.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 7. 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恨)(阻塞) 8.重译款.塞(叩) 9.垂.空文以断礼义(流传)10.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无) 11.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截止,完结) 12.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 五、解释虚词 1.汝其.念哉(语气词,表示希望或命令) 2.是故礼以.节人(目的连词,用来) 3.且夫孝始于.事亲(介词,从) 4.诸侯之.相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六、指出特殊句式 1.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宾语前置句) 2.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宾语前置句) 3.藏之名山(省略句) 4.此孝之大者(定语后置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