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电子版第五期

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电子版第五期

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电子版第五期
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电子版第五期

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电子版第五期(2015-01-17)

十多年前他就看到了未来会跟谁结婚

(2015-01-16 17:28:47)转载▼

标签:育儿分类:奇人异事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陈全林的博客——国学乾坤,原文标题为《圆光见闻录》,链接地址为:https://www.doczj.com/doc/4f18455931.html,/s/blog_63e9664f0102veim.html

元旦那天,一位老友王先生来访。说是老友,在于他七十多岁了,比我年长三十多岁;我来北京不久就认识他,算来相识十五年了;还有,我去过他家一次,他来我家快一百次,每次来都会畅谈。老友半辈子喜欢法术,见过很多有法术的奇人异士,自己也修持法术。他元旦给我讲的是关于圆光术的见闻与体验。

我只是讲个大概就行。

朋友的老师有圆光术,据说,他的圆光术很厉害,有一次有外国人来访,老师为了展现他的神通,就让老外看他的腹部,这时大家看到老师的腹部出现了一个“频幕”,像电视一样,老外的家人和家乡的图像出现了,大家颇感神奇。

朋友说,他的老师(已故)能将圆光术分给弟子,弟子不需要修炼,只要老师给,就会有。有一次,老师给我的朋友一个“圆光”镜,只是在他的手心画了个圆,就说你有镜子了。朋友半信半疑,自己看不见。有一次,他在北京遇见了一位前辈,前辈本是名人,从事新闻工作,后来感缘学佛,被一位高僧认定是他多生的弟子,要他拜师。起初这位名人不以为然,老和尚把手按在他的额头上,这位名人立马看到了自己多生的图像,当下拜师,还在北京广济寺修持,有了很多本领。他见到我的朋友,便说,“你手中有圆光。”详细问了师承。朋友便说了。只是他自己还是不太相信,因为自己不会用,

看不见。前辈说:“我能看见,你试一下。你想什么,你的镜子里就会显现相应的图像。”朋友展开手,想了很多图像,一一被前辈“看”到。朋友想天坛,前辈立马说:“我看见了天坛。”大概如此。

到现在朋友还是不会用。可能是内修不足,目前看不到圆光,所以不会用。那个“信息”还在。

朋友讲了好几件与圆光术相关的事情,我选一则与他老姑奶奶有关的故事。

朋友说,民国年间他的老姑奶奶嫁给湖北的一个高官,这位高官有很多小妾,有一次高官与小妾生气,不久高官便死了。家族里的人主持丧事。死者留学日本的儿子赶来奔丧的时候,已经见不到父亲,敛棺了。他要求打开棺材见父亲最后一面,被族里长辈拒绝,这在老讲究里是非常不吉祥的。儿子执意要见,主丧的长辈坚决不让见。当时看风水、主安葬的道长说,见面不难,也不需要打开棺材。找一面大镜子来。

大镜子拿来后,道士把镜子放在棺材上做法,很快,镜子里出现了图像,棺材里的死者的面容、形象全都在镜子里显现。

朋友的老姑当年是北京辅仁大学的高材生,活到解放初辞世的。朋友的老姑后来改嫁,丈夫还是一位民国年的著名教授。

我朋友圈里有位郭先生,见证过圆光术,为此写过文章,我还刊发在《益生文化》上,他写的事情是,老岳母因为老年痴呆,走失了,他们夫妻到处找,找不见,只好求助于一位会圆光术的长者。长者请来后,要求把房子里的门窗堵住,不能见光。请他们找一位12岁以下的男孩来。正好邻居家有这样一个男孩,被叫来后,老人做法,很快男孩看到了图像,看到老人是如何走失,如何客死他乡的,甚至能看到老人的灵魂。全部过程像看电影一样。长者愿意给郭先生教圆光术,只是当时没认真学,记住了咒诀,忘了手印,没法修。

我小的时候听过老人们讲圆光术。给我祖父教武术的“宋把式”会圆光术,不过他

的方法是:端一碗水,念念有词,然后,有人会在那碗水里看到图像,并描绘出来。上高中时,我一位同学的祖父会圆光术,只是我没见过他施术,我那时经常去朋友家,看到老人时刻都在静坐,面如婴儿,红润,皮肤细腻。老人修炼的法本我翻看过,手写本,里面有很多符咒。我跟那位同学二十多年没见过面,不知那些道术手本是否还在。

已故道学家、中医家、武术家、密宗上师张义尚先生在《丹道传新》一书里,记载过民国年间他亲眼见证的圆光术,我在一篇文章里引用过具体的故事。

圆光术摄取信息的原理是什么?我们不清楚。过去、现在、未来的信息都会以图像的方式在圆光里展现,甚至能在圆光里展现前生以及“阴间”的图像信息,张义尚先生写的文章中就写过圆光里会看到已故的亲人在“那个世界”的生存状态,如果生存状态不好,施术者被邀请超度亡者,圆光里会出现被超度的情形。

圆光术看起来神秘,其实有很多道理与法界信息有关,与人和法界的沟通有关。有的沟通借助了自身修证的境界,有的则是法术所成。一些人在禅定中能看到过去未来的信息,也会以图像展现。一些人在梦境中能看到过去未来的信息,会说“做的梦很灵验”。其实通过梦境获取了法界信息。基本的道理与圆光术的道理一致。我在1996年的静坐中看到我画了很多画,山水、人物、花鸟都有,特别是人物画和花鸟画,我画了很多罗汉,文人,画了大牡丹,我写的字,特别是魏碑体字被刻碑。那情形太深刻太清晰,到现在我都能记得起。其实,我真正画画是2013年的事情,我习魏碑,是2011年的事情。在十六七年之前我“看到”了自己十六七年后的事情。在1997年的某次静坐中,我看到一位朋友死了,我没救得了。没想到,2013年,那位朋友真的意外而死。这便是所谓的“定数”,或者某些信息的感知。我曾在多篇文章里谈到,2000年正月,我到终南山黄龙洞去修行,是逃避人生的很多痛苦,更是想找个清净的地方观照人生。1999年农历8月12,我父亲辞世,因为种种原因,我也失业。人生何去何从,我不得而知。在2000年的正月初五,我和家乡的李先生一道入山,入山不久,大雪封山,我们在山里待了半个月。有一夜,我在石室里静坐,看到了未来,看到我写的很多书在放光。于是,我决定下山,到我原先打工的厂子住下来写作,写完了几本书,带着书稿来北京,于是,有了今天在民间发扬国学的愿力与格局。

修禅定也能达到类似圆光术的境界,只是,禅定境界不深,就难以稳定地、随时随

意地观察过去未来的信息。我只是偶然在遇见人生的重大选择时,会在静坐中看到,或者“梦到”未来。这样的事情虽不常有,但都会在人生的重大关头出现。我和澄源的结婚也是这样观到的。2002年,三十四时我向一位女士求婚,女士没答应,我没死心。可是,某晚打坐后入睡,我梦见澄源在我老家厨房做饭,还在地里干活,喂养家禽。梦醒后我就知道,原来做我老婆的人不是那位女士,而是澄源。类似的事情,在我二十四岁时也出现过。当时有位异地女士,是我的文友,说愿意嫁给我,我便千里去找她。走之前,我看到了未来,知道她不是那个能接纳我的人。我还看到我到了深山里,跟一位和尚学佛。1994年,我二十五岁那年离家出走,来到终南山,果然见到了一年前在“定境”中看到的那座山那个和尚,就是我的皈依师智光禅师,当时他正在黄龙洞修行。他走后,止俗禅师便来黄龙洞修行。修行人容易因为修禅的专笃而观察到很多信息。这个观察,不仅是观察自己的生命的命运的信息,也包括他人的、社会的人生信息和发展信息。天地万有的信息都在法界,不论是通过修持禅定、法术,或者其他途径如占卜等等,不过是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同而已,有的是自修自自力,有的是道术他力。有些人为某些事情的决策与把握烦恼,与其烦恼,与其求人占卜,不如静下心来,你也许会“看”到未来,或者会有关于未来的信息被你扑捉,而获得某种启示。

元旦那天,我和朋友聊天,他说,他拜访过一位前辈,前辈靠“耳报神”来完成对法界信息的摄取。即:他管控着某几个鬼魂,鬼魂给他传递他需要的信息。“耳报神”的故事,很多古典小说里都写过,《绿野仙踪》里的冷于冰就如此,掌管着几个被他收服的小鬼,随时传递信息。俗话里说的:“我不是你的耳报神”、“他像有耳报神似的”。这样的话过去在老人嘴里常能听见。连《红楼梦》里都有这样的话:“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么快。”这话出自王熙凤之口,在第七十一回。“耳报神”这个词语,《西游记》里也出现过。

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奇门遁甲术!

(2015-01-16 17:54:15)转载▼

标签:佛学分类:奇人异事

特别提示:本文综合转载自陈全林的博客——国学乾坤两篇博文,其中之一原文链接地址为:https://www.doczj.com/doc/4f18455931.html,/s/blog_63e9664f0102veml.html

还是那位王先生来聊天时讲的他的师友们的故事。

他有位老师,有一种道术是夜里土遁去寻宝,能看到某些宝藏埋在哪里,特别是坟墓里的宝藏。一般他不轻易显现。他遁身寻宝时必须在他禅坐的地方点盏灯,绝不能熄灭。他就遁身了,瞬间会消失在屋子里。几位弟子轮流看守屋里的灯。到了半夜里,由于弟子困倦了,灯灭了好几次,灭后发现了,便重新点燃。

天将明时老师突然出现了。他问弟子:“我走了一些夜路,你们把灯没看住吧。”老师便能说出灯灭过几次,又被点亮几次。弟子们和吃惊。原来这里点的灯的灯光,老师在“外面”是有用的。

遁术有没有?我小的时候听一位家族里的老婶子说,他哥哥修过奇门遁甲术,会遁术,在墙上画个门,就进去了,人就走了。类似的故事,如果读《聊斋志异》之类的书,会发现古籍所写很多,像《崂山道士》里写的就是遁术。我见过当代懂得“搬运术”这“遁术”之一的杨德贵,很多人在网上揭露他,说他的遁术是假的,是魔术。2011年的最后一天,杨德贵在我家表演了遁术,所有道具是我提供的,他还脱了上衣,毫无作弊可能,他在我家的煮饭煲汤的瓷锅里凭空搬运来了一件古董。我在当年的博文里写过这件事。昨晚我在文件家里找一首我于2011年写的诗,还找到过我当时写杨德贵在我家表演遁术的文章。杨德贵告诉我,他的老师朱远高会那种瞬间人就消失不见的遁术。

这样的遁术有没有?古小说、道教资料、民间传闻里颇多。姑妄说之,姑且听之。我讲王先生所言的遁术故事,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想到民俗里人在死亡后那盏棺椁前的引灵的灯,是绝不能灭掉的。老一辈的理念里,以及佛道的方术里,死者棺椁前、头顶的这盏引灵的灯在安葬前不能灭,要一直亮着。这样,死者的灵魂便不会走夜路,不会陷入黑暗。老人们说,人死后,灵魂会走一段黑暗的路,如同跌路深渊一样,如果引灵的灯不灭,亡魂就会看到光明。

这讲究一直有。我在乡村的时候就为家族中的死者守过那盏引灵的灯,看着不能熄灭。

如果从法界唯心的道理而言,那盏灯,在人间点亮了,在那个世界必然有灯光来照亮亡灵的路。就像王先生的那位师友讲的遁术里的那盏照路的灯一样。很多道术的秘密是,在阳间的某些事情、

做法,在法界会有相应的信息和能量。特别是民间的很多信仰里,如给亡魂献饭、烧香、烧纸钱,也会在另一个世界以某种形态展现。

不过,未觉悟者才如此,如果是觉悟者,这一切都不需要,自性的大光明里,无不具足,根本不需要人间的这些仪轨和做法。芸芸众生,谁是觉者?

所觉悟和不觉悟,差别很大。未觉悟者,因为业力与心性未显现光明,所以亡魂自然在“黑暗”中,那“黑暗”不过是业障与“无明”的展现,“无明”,先从字面看,就是没有光明,没有生起、契入光明,自然就是黑暗。但对于有功德的或者已经觉悟了的人,打破了心识的局限与幻相,人死之后,当即契入本性的光明,绝不会有什么黑暗出现。一切唯心,这才是法界的真相。你心存光明,就显现光明相,你畏惧黑暗,就显现黑暗相。这是佛法解脱道的真谛。

我借王先生讲的故事来讲这个道理。再者,人身阳气不足而出神,也会有黑暗景象。佛道修炼阳气、修炼光明的妙用在这里。读读闵小艮的《修真辩难参证》里写的他的老师沈太虚救助几位陷入迷信的静坐者的故事就可知道。那些从迷定里出来的人都说感受到了寒冷、黑暗、阴风乃至亡魂纠缠的手臂(其实是幻相),一直挣脱不出来,突然有了阳光,有了暖气,就出定了。所谓阳光和暖气,是沈太虚观想的阳光和以布气的形式所传递的真阳之气。

微妙就在这里。沈太虚看到那些人入了昏沉迷定,身体都发寒,看起来人要死了。沈太虚就观想阳光、太阳,那些人的精神意境里立马看到了、感受到了太阳阳气。这正是唯心唯识而造境的法界理的妙用。人心动念,法界相应。真正修持金光咒的人死后绝不会陷入黑暗与阴冷的境界,而会在大光明里。……

……心意识造境的力量很大,读读《楞严经》里修水观的那位月光童子的修行自述,就会明白“唯心唯识”的道理。月光童子观水时,弟子打开禅房,但见遍地是水,不见月光童子,弟子顽皮地将一片瓦丢进禅房的水中。月光童子出定后心中发痛。当弟子讲明此事,月光童子复观水入定,那位弟子又看到了水,走进去将先前丢在水中的瓦片拿出来,月光童子出定后心痛病就好了。《楞严经》云:“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

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身质如初。”

任何法门、法术,毕竟是法,如不能觉悟大道,还是不究竟的。明白这个道理,行善积德,向道,修持光明,自然就会在法界有善德、光明的信息与境界与心性相应。所以,发菩提心、修正善之道、修持光明、广积阴德的人,必然因为这些良好的信息而开启本性,获得究竟。因为:唯心唯识是法界的根本原理。

……王先生虽然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四川工作过,因为好道术,结识了不少人,听了不少故事,见识了不少法门,冤枉钱没少花。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月挣十八元钱的时候,他敢拿出一半的工资学道术。

他讲的那些道术故事,一部分是自己听说的,没见证过,一部分是自己见证过的,一部分是自己修持过的。像他讲的“赶尸术”,在四川工作时听老辈们讲过。我在清代文献里读过。过去的人乡土观念极强,人死了要落叶归根,要葬在家乡,不能葬在家乡,便叫“客死他乡”,后代们连个扫坟祭祀的地方都没有。旧时代的人香火观念很强,认为没人烧香祭祀,会成为孤魂野鬼。这虽是中国旧时代人的普遍观念,在佛学上讲,这是偏见与身见,会拘束自己的灵魂的解脱。“观念拘束灵魂”并不是妄语,人如果不觉悟,活着不打破某些认知的藩篱,死了,那种固执的认知也会迷惑、拘束、障碍灵魂的解脱。

有人客死他乡,在过去,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又不能就地埋葬,便有了“赶尸术”,用符咒术让尸体在夜间自己行走,千里百里都要走回家,落土为安。

王先生认识的老人中当年有从事这行的。原理是什么,不得而知。

这些年由于网络、影视的发达,这样的故事被写到各种玄幻小说乃至会在某些影视里出现。道教的确有如此方术。方术是解决问题的,也有时代性。在现代,这样的道术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法律上,客死异乡的人要就地火化。即便不就地火化,也要到公安部门办理手续,有专门运尸的车,车上有冷气设备。甚至客死海外也有飞机运送。只是费用极高。我认识的一位道长,师姐在美国弘道,客死异国,师弟便通过航空将师姐的肉身运到国内,自己因此回国而继承法脉。

王先生因为好道术,知道的道术故事多,见过的道术表演多。像搬运术,他在工厂里的时候有人会,厂长不信,工友就给厂长表演,厂长把一份重要文件放保险柜里,会搬运的工友对厂长说:“你打开看看,还有在吗?”厂长打开一看,没了。文件已经在那人手里。一瞬间,那人说,不在我这里了,在别的柜子里。果然如此。眼见为实,这勾起了王先生好道术的心。

我也见过搬运术的表演,向来不迷恋这些,更不会迷数十年而孜孜以求。“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的观念在我心底很深,白玉蟾“内用成丹,外用成术”的观念对我影响很大,关注本体,关注道体。

王先生见过很多符咒法门。他一个朋友懂得治马蜂的咒语,如果把咒语告诉你,你会大笑,不信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什么“日出东方,赫赫阳阳。金鸡一出,马蜂遭殃。”还有个手诀,是大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掐成一个形似鸡头的诀,要用力,不能放松。王先生和朋友试过,很灵验。掐诀念咒,即便“捅了马蜂窝”,马蜂不会蛰你。有一次,一个朋友真的捅马蜂窝,起初没事,只是因为手诀松了,一只马蜂过来叮了一下。他赶忙掐紧手诀,马蜂都飞走了。

马蜂叮了也没事,他们还有道术,写七个很古怪的字在纸上,然后用针在这七字的最后一笔的尖上扎各一针,就能消肿,或者不肿,很灵验,还能用于止痛,王先生有一年告诉我后,我和朋友试过,灵验,即便蚊子叮了,用那个方法,就不痒不肿。只是麻烦,要写出那七个古怪的字,找针扎那七个字最后一笔的尾部。有一年我犯牙病,又疼又肿,王先生来了,就用这样的方法给我治疗,止疼效果好,消肿效果小。我还把这方法登在《益生文化》某期上。

我感兴趣的不是道术本身,而是道术背后的原理和作用。比如那个治马蜂的咒语和手印,其实是意识作意的效果,人类的意识活动,其他生灵也能感通。如果你对一只狗动恶念,瞪着眼看狗,狗自然能感受到到你的不友善,便会朝你狂吠。小时候老人们告诫我们不要目光和狗对视,以免被狗咬了。一个人对其他人有不好的想法,他人大多能感觉出来。动物也有那种感觉,在佛道的认知里,从来不把动物等看成是没有思维和意识的,认为人和动物们能沟通某种意识。驯养动物的人对

此会有更深入的体验。你在念“金鸡一出,马蜂遭殃”时,你做形似鸡头的手诀时,你的意识里已经造了“金鸡”的形象,你念咒掐诀时,在马蜂的意识和觉知里,就会有金鸡出现。马蜂怕金鸡,仅此而已。你在马蜂的眼里不是人,而是克星金鸡。

持咒和观想的道理不过如此。只不过,道理讲明了,很少有人生信而已。即便相信,生不起恭敬心、珍重心。对某些修持法,很多老师对弟子只传法,不讲理,怕你明白了理而生出轻慢心,以为“原来如此”、“不过如此”。这样的念头一动,就修不成了。明心见性的人,明理之后,只要他修,反而更容易。

我一位朋友的亲戚是个骟匠,过去农村有种“火骟”,用火把骟刀烧红,骟匠用舌头舔烧红的刀子,感受下刀的火候,你能听得见舌头和火红的刀子之间因接触而发出的哧哧声。我在农村时见过这样的火骟,见过我那位同学的亲戚“走市”(特殊手艺人外出干活,方言里叫“走市”),我同学好奇,问亲戚为何不怕烫伤?亲戚说念过咒语。朋友问什么咒语?亲戚说:“冰冰冷,冷冰冰”。这六个字,反复念,就能不怕烫伤。看看云贵地区的那些“过火海”的表演,肯定有类似的咒语。我在电视上看过那些少数民族的艺人表演“过火海”的,赤脚踩在红红的炭火上来回走,没事。

最基本的修持还是通过咒语而意识造境,因意识造境而引生某种功能,而达成某种效果。这正是《楞严经》二十五位菩萨圆通法门的根基,只不过那些菩萨最终把法门的修持引向对空性的悟证而走向解脱道,这才是要点。任何道术,只要能走上对空性的悟证,就会自然转化为解脱道。法无高下,悟性有高下。悟性高的人任何法门都可能导向道体的悟证。

假如有人天天诵持金光咒,“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假如你坚固地相信修持金光咒便能镇宅修真,并如理如法修持,就一定能心想事成,天长日久,家里一定会有祥瑞之气,身心会流溢金光瑞气。道理是一样的。前人说的:“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

任何修持法,不论道术还是解脱道的更高修持,都有相同的基本的原理,最关键的是见地的透脱,才不会迷惑。

任何神秘的道术背后都有原理,这原理都会归同在道体上,修学,“但得其本,不愁其末”,才会大成,而不局限自己。

86岁老人手长羊角痛时连心,念佛就好!

(2015-01-16 18:12:40)

标签:育儿分类:奇人异事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学佛社区网,原文链接地址为:

https://www.doczj.com/doc/4f18455931.html,/news/17016.html

因果报应真实不虚!父母杀羊、女儿吃肉,小时造业、现世受报!手长羊角,痛时连心,念佛就好。

这位老人今年86岁,家住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泰安街我的家园小区18号楼。小时候因父母养羊、杀羊吃肉,十年前老人手突然长个小猴子、越长越大,越打针治疗越长,特别疼痛。两年前老人开始念佛,一念佛就不疼了。最近几个月来、羊角象开花了一样、一点一点往下掉...

念佛功德不可思议!!!杀生果报丝毫不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两处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容不作为考试容。” 由此可见,初中生学习文言文,重点在于背诵文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基本容,评价也以此为主。 (二)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处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使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山水之美,提高欣赏和领悟文言山水美文的能力,冶热爱自然和祖国的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在培养学生欣赏和领悟写景美文上,《湖心亭看雪》上承《三峡》《答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相较于它之前的三篇文章,有以下特点:1、叙事与写景充分融合,更加情景交融,2、写景文中融入人的因素,情景人三者融合。 《湖心亭看雪》下启八年级下册的更加复杂的情景人交融的《小石潭记》《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相较于这三篇文章,它显得短小精悍,浅显易懂。《湖心亭看雪》的存在,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情景人三者充分融合的文章,更加容易学习八下这三篇文章的情感容和写作手法。 (三)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在文言文积累上存在不足,对于独立理解文言文有一定难度,所以学习文言文以教师讲解为主,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容的讲解上,应以理解文章大意和掌握基本文言知识为主,不要涉及过多过深的知识。 (四)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准确翻译文章。 2、熟读文章,了解白描的手法,感悟西湖雪景的美。 2、反复品读课文,能理解岱的“痴”,能感悟到他的雅情雅趣和故国之思。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准确翻译文章。 2、反复诵读课文,能理解岱的“痴”,能感悟到他的雅情雅趣和故国之思。 (六)教学用具 常规教具和多媒体等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一段时间我们游过了郦道元的三峡之水,赏过了弘景的人间天堂,看过了东坡的月夜小景,观过了周密的钱塘江的潮,今天我们就随着岱,走进西湖的湖心亭,看看湖心亭的雪。 (二)明确学习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准确翻译文章。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①。 是日更定②矣,余拏③一小舟,拥毳④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⑤,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⑦?”拉余同饮。余强饮⑧三大白⑨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①绝:消失。 ②是日更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 ③拏:通“桡”,撑(船)。 ④拥毳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⑤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⑥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⑦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⑧强饮:尽情喝。强,尽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⑨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拓展延伸: 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儋耳夜书 苏轼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电子版第四期

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电子版第四期(2015-01-16) 关帝感应故事六则(2015-01-15 21:22:52)转载▼ 标签:佛学杂谈分类:奇人异事 特别提示:本文是作者投稿。 关帝感应故事六则 作者佛弟子 我们家乡有位关业清先生,据考证,是关帝六十四代后裔,昨天他和妻子到我家玩,因为他准备出版一本关于关帝的故事书,我给他做了个古文今译的翻译。 关先生本身是位普通的工薪阶层,原来工资低,他儿子考大学不理想,他要儿子去读大学。儿子不高兴,但如果父亲满足了儿子的愿望,儿子就愿意满足父亲的愿望。什么愿望呢,儿子说,他们班上有五名贫困生,如果父亲支持他们读大学,他就高兴地去读那个不怎么样的大学。 关业清先生答应每一位学生一年支持一万,四年共二十万。他儿子于是高高兴兴地去上大学,两三年前大学毕业,考公务员,在县城局级单位。 关业清先生告诉我妻子,今年他又支持一百多位女贫困大学生。

我说嘎玛仁波切说过,过24年因果就非常容易显现。他说,他原来工资非常低,对关帝非常有信心,花了十七年为关帝写书,稿子堆起来一米,出了关于关帝的六本书,武汉一位出版商看中了,2003年,花六十万把他的版权买去了。那时这六十万可以在县城买八套三室一厅的新房子。他说这是他敬奉关帝的一种善报。 我们家乡同样有个人也是花了许多年,也吃了不少苦,写游击队打仗,我看写得非常好,就是卖得非常艰难,赚不到钱。勤奋是相同的,但写的对象不同,结果有天壤之别。我妻子说,跟恶人得灾难,跟好人免灾难,跟圣尊,得福报,得吉祥。 关先生告诉我,编辑《关帝显圣纪实录》的刘艺先生是他的好朋友,他给刘艺先生介绍了个发财路子,刘艺先生现在到处给关帝作事就不愁钱,也是刘艺先生修的福。 关先生最喜欢作的好事是培养大学生,如是因,如是果,所以和文化人之间的善缘很深,而且思想很有见地。他吃饭不行,一餐只能吃一小碗饭。我建议他多给僧众、贫困人供养饮食,让福田和悲田吃得快乐,自己就会感得吃饭快乐的善报。如果他有大善缘给昌列寺等圣地供养饮食,解决这个毛病不难。我是真心祈祷他有。 我收集了几百则关帝故事,选几则供养关帝和各位道友。

微课_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

第4卷第30期2015年12月教育观察 SurveyofEducation Vol.4No.30Dec.2015 一 微课?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 以?湖心亭看雪?教学为例 王永著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福建长乐?350200) [摘一要]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微课以其视频化二碎片化二简洁 化二即时反馈二交互性等特点?成为语文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又一有力手段?在引导学生预习?整合课堂教学环节?实现知识巩固与拓展等方面?微课发挥了改善阅读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91-02一一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高效教学这一目标?一些新技术二新手段不断被尝试二被应用?微课?在微博二微信等社交软件迅速蹿红互联网之后?在教育领域掀起转变学习方式的热潮?备受关注?许多学校二教师热情参与微课设计制作?优质的微课资源大量出现?成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又一有力手段? 微课?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重点或难点)设计而成的?注重即时反馈的微型化在线视频课件?它具有诸多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如视频化二碎片化二简洁化二即时反馈二交互性等?促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基于此?笔者尝试着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引入一些微课?改善阅读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一些效果?现在?就以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微课?实现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益? 一二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 ?礼记 中庸?中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是学习的第一环节?也是降低课堂学习难度?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语文课文预习是最容易被学生轻视的环节??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预习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通读课文?包括原文二注释二课文前的提示二课后的思考练习?梳理字句?初步翻译?标出难点?思考文章内容?记录心得体会?记录疑问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针对文言文的预习只是标注生字词的读音?读一两遍原文?仅此而已?至于翻译二思考二记录疑难皆被忽 略?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反正教师在课堂上会分析?到时注意听就行?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发生变化?课堂教学又有可能形成教师 满堂灌 ?学生 被动学 的不良局面?效益低下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注意力差?兴趣容易转移?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二是厌倦情绪浓?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三是没有掌握文言文预习的方法?四是缺少必要的学习压力等?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针对?湖心亭看雪?的预习制作了一个微课?微课的内容包括课文学习的目标二重点和难点二朗读视频二重点字句解释翻译等?关键是展现文言文预习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这节预习微课首先解决了他们缺少直观方法指导的窘境?让他们懂得了文言文预习的过程与方法?为日后文言文预习打下了基础?其次?不超过10分钟的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更易于注意力的集中?效率很高?再次?微课视频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主动性?最后?学习进度自由掌控?可快可慢?可重复?实现了一对一的学习方式?知识点也容易掌握等?学生愿意预习?也认真预习了? 当然?学生没有掌握预习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制作预习微课?如果学生已经掌握预习方法?教师还可以将课文重点和难点部分单独制作成微课?使课堂教学内容前移?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前学习?思考设疑?然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学习环节?寻找答案? 二二利用微课整合课堂教学环节 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包括 言 与 文 的内容? 1 9[作者简介]王永著(1977 )?男?本科?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DOI :10.16070/https://www.doczj.com/doc/4f18455931.html,45-1388/g4zx.2015.30.043 网络出版时间:2016-01-06 14:49:42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4f18455931.html,/kcms/detail/45.1388.G4.20160106.1449.086.html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非常受人欢迎的书,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人历来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个体生命面临不可抗争之命运时,便会把精神寄托于纷争喧闹以外的青山绿水家园,在山与水的调和中觅到一份安宁,以此再来寻求更高远的超脱,张岱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梦忆》的,里面的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书中的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写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 本文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积累,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注重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据这一原则,我把本文的教学过程分为“白文断句——整体感知”和“赏读文章——体会情感”两部分。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读读背背和积累文言词汇为主要目标。在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所用课时、师生所花时间都逐渐增多,主要是花在文言词语的记忆上。在文言字词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借助课下注释和参考书、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复记忆巩固。这种方法对文言文初学者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但随着文言词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不借助任何材料给白文断句(在初始阶段可以提示难点),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积累和经验给白文断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经过看书下注释,同学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文章意思。通过给白文断句这一训练,我们希望能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有所进步。这一教学方法也得到市区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肯定。 赏读环节注重通过品读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为主,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为切入点,通过找“痴行”、赏“痴景”、说“痴人”三个步骤悟“痴心”。对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人物的语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进行赏析、品读,使学生能较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节课的多媒体运用也力求简单有效。课前的有关西湖的诗词欣赏营造了良好氛围。应该注意的是:重点字词解释的那张幻灯片应该给重点字词加点,否则就会造成歧义。 下次注意的问题: 1、备课一定要备学生,而且课前的预设要充分。 2、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这样教学重点才会突出。 3、课堂上要把握住教学契机,尤其是对学生的讲评一定要到位。

王崧舟湖心亭看雪赏析

王崧舟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 》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 家张岱的代表作。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王崧舟湖心亭看雪赏析, 希望 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了王崧舟老师的《湖心亭看雪》是一次奇妙的古诗 之旅,听课时,感觉自己已成为一名学生,被老师引领者,在去往湖心亭的 小舟上,在湖面上慢慢悠悠地游历,感悟,最终,我、张岱、湖心亭雪景,融为 一体,张岱就是湖心亭的雪,我就是张岱,我就是湖心亭的雪,完全被吸引了进 去,步步紧随。 在课堂之后, 再以一位老师的视角来看教学过程, 发现教案上的流程与我们 平时的流程设计其实也是大同小异的:读古诗,品读诗句 ,感受诗人的性格及心境。但所有人都说王崧舟老师的课是模仿不来的,永 远不可能上出他的那种诗意。这种矛盾是要好好琢磨的,琢磨不是为了模仿,而 是为了撷取古诗文教学诗意情趣创生的的重要因素, 对自己的古诗文教学有所启 发。 湖心亭是一篇初二的古诗文, 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 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 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一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教学 的目标定位于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目标十分集 中, 而且直至这篇小古文的核心价值, 高年级的古诗文不应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也不应该让学生成为一个匆匆的过客,走马观花。一首古诗能够历经千百年 而流传至今,肯定有值得探究之处,肯定有其自己独特的价值,肯定是和现当今 的生活相通的,否则它不可能有如此强大、长久的生命力。 基于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王崧舟老师并没有被这首诗中每个字、每句话 的解释给牵绊住, 他只是抓住了文中写景的片段和最后舟子能够体现张岱性格的 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展开教学。 “食材”有了, 但是要呈现一桌让人回味无穷的佳肴, 还需要巧妇的心思和 设计。在听完课后回味无穷,再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发现这条路是王崧舟老 师为学生开辟的一条每节台阶并不高,但是曲径通幽的小路。在路的尽头回望,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 朝代:明代 作者:张岱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 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个天晚上八点左右,我 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 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 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 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 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 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 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 左右。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 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 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 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 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电子版第五期

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电子版第五期(2015-01-17) 十多年前他就看到了未来会跟谁结婚 (2015-01-16 17:28:47)转载▼ 标签:育儿分类:奇人异事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陈全林的博客——国学乾坤,原文标题为《圆光见闻录》,链接地址为:https://www.doczj.com/doc/4f18455931.html,/s/blog_63e9664f0102veim.html 元旦那天,一位老友王先生来访。说是老友,在于他七十多岁了,比我年长三十多岁;我来北京不久就认识他,算来相识十五年了;还有,我去过他家一次,他来我家快一百次,每次来都会畅谈。老友半辈子喜欢法术,见过很多有法术的奇人异士,自己也修持法术。他元旦给我讲的是关于圆光术的见闻与体验。 我只是讲个大概就行。 朋友的老师有圆光术,据说,他的圆光术很厉害,有一次有外国人来访,老师为了展现他的神通,就让老外看他的腹部,这时大家看到老师的腹部出现了一个“频幕”,像电视一样,老外的家人和家乡的图像出现了,大家颇感神奇。 朋友说,他的老师(已故)能将圆光术分给弟子,弟子不需要修炼,只要老师给,就会有。有一次,老师给我的朋友一个“圆光”镜,只是在他的手心画了个圆,就说你有镜子了。朋友半信半疑,自己看不见。有一次,他在北京遇见了一位前辈,前辈本是名人,从事新闻工作,后来感缘学佛,被一位高僧认定是他多生的弟子,要他拜师。起初这位名人不以为然,老和尚把手按在他的额头上,这位名人立马看到了自己多生的图像,当下拜师,还在北京广济寺修持,有了很多本领。他见到我的朋友,便说,“你手中有圆光。”详细问了师承。朋友便说了。只是他自己还是不太相信,因为自己不会用,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教学总结

《湖心亭看雪》优质 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执教:严沁雯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力求当堂背诵; 2、品位雪后西湖的美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者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感受张岱的一片痴心。(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作品 指明学生介绍书中注释一: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小组汇报,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4、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四、再读课文,解读痴人 1、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2、指名读第一段。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 (1)“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明确: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字一词多义拓展。 课本附录了柳宗元的诗《江雪》,看一看哪个句子和课文的意境相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独”字表现出他的遗世独立;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 明确:舟子只是撑船的随从,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表现出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3)“是日更定”,世人游西湖多是春秋或七八月份,而张岱却选择了冬天,选择了晚上,表现他的“痴”。 3、可以看出张岱有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特立独行、清高自赏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执教:严沁雯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力求当堂背诵; 2、品位雪后西湖的美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者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感受张岱的一片痴心。(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作品 指明学生介绍书中注释一: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小组汇报,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4、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四、再读课文,解读痴人 1、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2、指名读第一段。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 (1)“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明确: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字一词多义拓展。 课本附录了柳宗元的诗《江雪》,看一看哪个句子和课文的意境相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独”字表现出他的遗世独立;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 明确:舟子只是撑船的随从,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表现出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开始。 4.【余】我 5.【拏(ná)】即“拿”,持,引申为撑,划,牵引,撑(船)。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沆砀(hàng dàng)】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打老虎”进程的深入,一些腐败高官纷纷落马,他们卑鄙的人格真可谓一文不名。 B.主持人说:“刚才班长的发言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也能畅所欲言,参与到讨论中来。” C.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大势所趋。国共两党定会萍水相逢,一笑泯恩仇。 D.石头寨的石屋沿着嶙峋的山坡自下而上修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井然有序。 2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áo)成吉思汗(hàn)一代天骄轻歌曼舞 B.剽(biāo)悍良莠(yǒu)惟余莽莽名副其实 C.娉(pīng)婷冠冕(miǎn)不修边幅心无旁骛 D.呢喃(nán)着(zháo)落川流不息红装素裹 3 . 请选出下面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词这种新体诗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词有词牌名,规定词的格式,词还有题目,规定词的内容。 B.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论点,要有支持论点的论据,运用论据证明论点还有自己的过程和方法。论点,论据,论证,就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有人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抗日前途悲观言论,为批驳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 D.“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比喻修辞。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增加而相应改善。 B.对于“博客”,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如今又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微博”,也已进入人们的网络生活。 C.长篇小说《小时代》,讲述了一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的四位女生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情。

湖心亭看雪 微课教学设计

29 湖心亭看雪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了三峡的水,观过钱塘江的潮。今天,我们大家一起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阅读课文下注释①了解张岱 三、整体把握 1、学生听读课文,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4、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思考: ⑴、叙事是本文的线索,那么它记叙的是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 ⑵、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⑶、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如何理解这个“痴”字?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⑴、事件——到湖心亭看雪,巧遇金陵二客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金陵二客,舟子,小童 第一段:总写看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亭中与人共饮 ⑵、本文的语言特点:自然,简练 表现手法:白描 白描:一种描写的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简练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找出文中白描的句子。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齐读):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齐读):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一点”、“一痕”、“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 总结:这两句把旷远莽苍与微弱渺小对比,渲染了孤独茫然的一种人生情绪。

⑶、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寄情山水、淡漠孤独的个性。(试着评价此个性,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作者运用了白描、夸张、对比等手法来写景,并通过环境和景物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五、作业 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个人或者事物。字数200字左右。 六、板书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事件——到湖心亭看雪,巧遇金陵二客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金陵二客,舟子,小童 第一段:总写看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亭中与人共饮 本文的语言特点:自然,简练 表现手法:白描

教学设计与反思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湖心亭看雪》 姓名: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 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基本上没有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教师要作的是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 抉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赏析奇特雪景,体会白描的写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入理解和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2)品读美好画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 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 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 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所以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2、赏析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 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3、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 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品味文章的语言。欣赏雪后奇景 2、描写手法——白描 难点: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诗句导入,创设情境背诵诗句(生1:最爱湖东行不足,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

湖心亭看雪客博客电子版第十七期

2015-2-1) 日诵《心经》不辍,竟获得超强的阅读记忆力 (2015-01-31 17:39:11)转载▼ 标签:佛学分类:实用、杂谈 特别提示:本文是作者投稿。 日诵《心经》不辍,竟获得超强的阅读记忆力 作者土登希热纳吉 2008年是我生命中还处在四处漂泊,无有立锥之地的岁月,于是踏上前往上海的列车,去投奔一个早年看好我的大姐,帮助她打理她的店铺,说实话当时简直有种孤魂野鬼的落魄境地。 在车厢里,我认识了梁姐。她看到我在看书,主动搭讪和我聊了起来。没想到,眼前这位瘦高个子、面容柔和的女老板竟是汽车美容界的先驱。她瘦高的个子,热情健谈,喜欢佛法,乐于道修,感应也颇多。她兴奋的跟我分享着她的老师,她的修道后的快乐,她的心得。她忽然问我:你读书记得住吗?我坦白回答:我的记性不咋样,只能靠勤奋补拙。上学的时候,一个背诵的作业,别人两三遍就搞定了,我得八遍十遍,而且旋记旋忘。看着同学们自习课轻松就背诵下来了,我真是担心自己。于是为了能记住该记住的知识点,从初中开始我晚上十二点前没有早睡过,反复的背反复的忘,那种着急和痛苦恨不得揍自己一顿。 学生时光匆匆过去,这背不住知识点的毛病一直没什么改变,为此我是恐惧学文的。一路浑浑噩噩走来,如今被人问起,还是很不好意思。梁姐非常欢快的对我说:哎呀,那你读心经吧,读满万遍,智慧之门自然打开。 在此之前,我也是对佛经有着很浓厚的好奇与兴趣的,比如,“佛说“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一滴水有八万四千虫。三千大千世界”,如今科学可以让我们看见里面的生物了;地藏经里清晰记载了人死亡前的种种反应…“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凄

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神识昏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自己的亲人生死折腾的事也经历了几个,其场景和经中如出一辙。如此种种,我对佛经在潜移默化中有着自然而然的信心。我想那还不好说,坚持去验证就好了。这位梁姐还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将来去她公司看看,有好的健康维护技术可以免费教我等等。 一面之缘就这样分开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每天早晚各读诵一遍心经,日日不缀,一年很快过去了。缘分使然,我真的回到了北京,去找了梁姐,欣然留在了她的公司里。 一年的读诵又要很快过去,某一天梁姐接待一位朋友的空档,拿来一台仪器和一本说明书递给我,说:“这说明书是借的,你抓紧看看怎么用,怎么解释原理,明天我就得还啊。”我有点蒙,等到下班收拾完毕已经十一点了。我丝毫不敢怠慢,赶紧拿出书来对照仪器摆弄开来,操作并不复杂,知识点却有百十余页。我选择快速阅读的同时铅笔描画重点编号,然后是抄写,用橡皮擦干净,背诵。凌晨四点,我基本完成了一遍的粗糙整理记忆。管不了啥效果了,困得趴着睡了。 次日一上班,梁姐一来我赶紧把说明书送还给她。我说梁经理,我看完了。她吃惊的说,真的呀,那个刘经理又说不用着急还了,对不起让你紧张了一夜吧,我来考考你的效果。我先演练解说了仪器的功用。紧接着,梁姐拿着书居然考核知识点,她一页页翻挑询问,我就傻傻对答。“你太棒了,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她兴奋的跑去办公室向副经理宣说这一切。 我也吃惊了,什么情况?这么多我怎么都一丝不落的记住了?我才发现自己以前要一个多月才能看完的一本书,我是一夜间读完消化掉的。我太高兴了,不是因为被表扬,而是这变化的巨大。想想这两年我唯一的不同就是早晚心经不缀的读诵,是那份专注力、经典的加持力已经潜移默化的在影响改变着我的习惯性思维与行动了。智慧之门我不知道打没打开,读诵之门、记忆之门是真真切切的打开了。 无比感恩,感恩梁姐,感恩心经,感恩佛祖真实不虚的阐释。自此以后,读书和学习的能力总是让同伴们惊奇,于我,一切显得那么自在快捷了。今日,我写出此小文,惟愿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看雪教学点评教学实录] 王崧舟湖心亭看雪实录

[看雪教学点评教学实录] 王崧舟湖心亭看雪实录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看雪教学点评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语文是什么?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语文即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无论是知识、能力、思维,还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属于生活的范畴。可见,语文是生活的基础和条件,学习语文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学习的生活观无论其内涵还是其外延都是极为宽广的。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仔细研读胡节老师的教学设计,感受其最大的特色便是让语文学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一、从生活出发走进文本。 文本是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在学习语文时,我们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引导学生由生活走进文本阅读。胡节老师在设计《看雪》一文的教学方案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课前,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三字经,交流与台湾有关的资料,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认识基础。 上课伊始,又根据重庆的气候很少下雪这一特点,播放雪景图片,满足了儿童对下雪的好奇。一句下雪真是太好了!小朋友一定都想去看看真的雪啦!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立足生活经验理解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我们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蕴含着这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阅读理解文本,其不同的体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可见,生活经验是阅读的基础和理解的工具,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者对教学难点的处理就是依据生活经验来解决的。如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这个动作告诉大家什么?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理解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作者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石公,字宗子,,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陶庵梦忆三世藏书》)顺治三年(1645)避兵入山,仅携带数箧书籍而行。而所存者为清兵所居,日裂以炊烟;又用图书做甲湖心亭 张岱寓居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史学家。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明朝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披发入山”以消极避世表示其民族气节。明亡后,专心著作。他在明末清初堪称大散文家,其小品文声誉极高,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著有百科全书《夜航船》。 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家传》)(下引张岱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同上)至老,手不释卷。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张氏三世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东来学校韩贵良《湖心亭看雪》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的气象混莽,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衣炉火、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朗读课文成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品味写景语句,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游湖的雅趣,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 针对目标,我采用了6+3的教学模式设置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课前1.导入新课,由《咏雪》里谢道韫描写雪的佳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检查预习,由学生来介绍作者,教师补充,教师展示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课中1、读文正确流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学生代表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感情。目的是培育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为理解课文做基础。2、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指导、评价。教师板书重点文言词语让学生去识记。目的是培育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3、浏览寻找美点,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景物的语段,让学生体会白描的写作手法。目的是培育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赏析能力。4、合作达成共识,设置问题解决课文中学生存在的疑难,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打基础。5、品读课文欣赏美点,学生读课文最后

一段,体会“痴”的含义,从而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赏析和鉴赏能力。6、练笔学以致用,写一段景物描写,做好能做到情景交融。学生读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导评价,到达了学以致用。 (三)课后1、课下完成小作文,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自己修改完成,培养学生写作的好习惯。2、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让学生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感悟,为以后的写作夯实基础。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总结反思如下: (一)成功的地方 1、本篇课文我采用6+3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思路清晰,在每一步,每一个环节上都体现着教学目标,教师能很好的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步步为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2、本课在“读”上突破。从最开始的全文朗读到重点句子的品味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体会心情,在读中丰满人物。“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读”中自有山重水复疑无路,“读”中自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3、本篇文言文虽浅显,学生还是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我对本篇课文的翻译和重点词语讲的很细,夯实了学生的文言基础。 4、在讲本课中,我重点放在了学生品析优美的语句和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深沉的故国之情上。通过赏析描写雪景的句子“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