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2011年晋江市风疹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晋江市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晋江市2011年共报告风疹病例103例,报告发病率为5.19/10万,同往年发病率平均水平(1.19/10万)相比上升了336.1% ;4~6月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73.8%;发病数各年龄组男性均多于女性,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主要集中在5~19岁人群(70.89%),以学生为主(58.3%);仅1.94%病例有明确风疹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轻微,23.3%病例除出疹外无其他伴发症状;1起学校暴发疫情。结论2011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较往年明显上升,不排除2011年晋江市风疹流行可能,目前5-19岁人群应为风疹重点免疫人群,以防风疹向育龄年龄迁移,以降低在风疹流行周期内育龄妇女的易感性比率,预防风疹暴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关节炎(痛)和呼吸道症状。在应用疫苗前,风疹呈世界范围内的周期性流行,每5~9年流行1次,具有季节性(如温带地区冬春季高峰)。感染风疹病毒后一般临床症状轻微,但近年来在风疹暴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道。若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容易引起死胎、流产或胎儿畸形等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1],2005-2010年晋江市风疹年报告发病率呈较平稳走势,但2011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较往年平均发病率明显升高,学校等机构风疹暴发时有发生。现对2011年风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了解晋江市风疹疫情现状,为今后制定和调整晋江市风疹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风疹发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疑似麻疹个案调查。晋江市人口数据来自晋江市统计局。

1.2 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1 流行强度晋江市2011年共报告风疹病例103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80例,临床诊断病例23例。报告发病率为5.19/10万,同2010年(1.47/10万)相比上升了25

3.1% ,同2005年-2010年发病率平均水平(1.19/10万)相比上升了336.1% ,无死亡病例报告。

2.2 时间分布2011年风疹发病与2005 -2010年发病时间大致相同,具有较明显季节性。2011年风疹发病4月、5月为最高峰,4~6月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7

3.8%(图1)。

2.3 地区分布2011年晋江市镇/街道报告发病覆盖率89.47%(17/19),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镇/街道分别是陈埭镇(28例)、永和镇(12例)、池店镇(10例)、金井镇(9例)、东石镇(6例),5个镇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

3.1%;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镇/街道分别是紫帽镇(12.56/10万)、永和镇(11.38/10万)、金井镇(10.76/10万)、陈埭镇(7.56/10万)、英林镇(6.67/10万)。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别、年龄分布103例风疹病例中,男性为63人,女性为40人,男女比例为1.58:1。各年龄组男性发病数均多于女性。年龄最小为出生后4天,最大为40岁。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19岁,占总病例数的70.89%,该年龄范围内非晋江籍(40例)与晋江籍(33例)发病比例为1.21:1,见表1。

2.4.2 职业分布发病以学生为主,共60例,占总数的58.3%;其次是散居儿童12例(11.7%),幼托儿童10例(9.7%)。

2.4.3 免疫史所有病例中仅有2例(1.94%)有明确风疹疫苗接种史。

2.5 临床表现因患者淋巴结肿大情况未经现场检查,仅3例有医院证明淋巴结肿大,其余无法判断。风疹发病症状较轻微:除出疹外无其他伴发症状24例(2

3.3%),述发热55例(53.4%),结膜炎41(39.8%),关节疼痛4例(3.9%)。

3 讨论

因临近2012年我国消除麻疹目标,为提高麻疹监测敏感性,风疹病例以疑似麻疹诊断被纳入专病系统管理,按要求,需对报告疑似麻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这大大增加了风疹发现率与报告率,也成为2011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较2010年呈2倍增长的主要原因。另外,2011年风疹发病率较2005 -2010年平均发病率明显增加,根据我国风疹的流行特点,即每5-7年1个发病高峰[2],因此亦不排除2011年晋江市风疹流行可能。

由发病时间看,4~6个月为晋江市风疹发病高峰期,符合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流动人口较多,人口居住密集的乡镇发病数较多。高发年龄集中在5~19岁,主要为集体单位中的幼托儿童以及中、小学生,一是因为这部分人群活动较集中,一旦感染源出现,极可能引起暴发流行;二是因为5岁以上人群为2006年以前出生,而晋江市乃至全国范围内2008年以前含风疹类疫苗均作为二类疫苗自愿接种,各地各家庭经济水平不同导致人群对接种风疹疫苗的接受程度有差别,且各地区不统一的风疹疫苗免疫程序和目标人群,导致这部分人群含风疹类疫苗接种率偏低,亦导致风疹传播的动力学发生改变,向大年龄人群转移,增加CRS发生的可能[3]。另外由于我国的教育政策影响,外来子女适龄来晋享受同等基础教育,

而初中后返户口所在地就学(高等招生配额以户口所在地为单位分配)[4],进而导致了5~19岁发病人群非晋江籍与晋江籍人口年龄分布差异。

由临床症状来看,风疹症状与轻型麻疹症状极为相似,50%以上的病例可以是亚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明显,临床上较难判断,据资料,淋巴结肿大为获得性风疹较典型特征,而风疹流行中并发关节痛的发生率约为40%,关节痛和关节炎在成人发生率较高,也常伴发咳嗽、结膜炎等症状[2]。

据估算我国CRS的发生率约为2‰~3‰活产儿,每年约发生4万例CRS[2]。2011年晋江风疹病例中出现3例新生儿风疹(1月龄内),均风疹IgM抗体阳性,查体发育正常,有研究显示,风疹感染发生在怀孕头3个月,85%的婴儿在出生后发现有影响,妊娠20周后,先天缺陷很罕见[5],因此该3例新生儿风疹病例为孕后期感染垂直传播可能性大但不排除出生后院内感染。

综上所述,为切实控制我市的风疹疫情,需重点从预防接种和疫情防控着手,加强常规免疫管理以提高适龄儿童接种率,做好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工作,并认真开展对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及补种工作,适时可申请针对在校学生开展麻风联合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结合当地风疹流行特点,做好疫情的处置工作。风疹与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类似,所以血清学实验室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疫苗接种后在怀孕早期如出现风疹再感染,并不会诱发对胚胎的危害[2],因此对育龄妇女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CRS的关键。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前言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多,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自风疹疫苗问世以来,发病率明显下降。风疹临床症状轻微,但孕妇妊娠早期初次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常可造成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因此,风疹的早期确诊及预防极为重要。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克洲、张礼璧。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疹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风疹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原则 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例需根据血清风疹抗体的检测或风疹病毒的分离阳性予以确诊。 3 诊断标准 3.1 风疹 3.1.1 流行病学史 与确诊的风疹患者在14~21天内有接触史。 3.1.2 临床症状 3.1.2.1 发热。 3.1.2.2 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 3.1.2.3 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3.1.3 实验室诊断 3.1.3.1 咽拭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见附录A),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3.1.3.2 1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见附录B)。3.1.3.3 恢复期病人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见附录B)。 3.1.4 病例分类 3.1.4.1 疑似病例:具备3.1.2.2条,同时伴3.1.2.1或3.1.2.3条。3.1.4.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3.1.1条。 3.1.4.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1或3.1.3.2或3.1.3.3条。 3.2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3.2.1 临床表现 3.2.1.1 新生儿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心脏病,听力缺损,色素性视网膜病,唇裂腭裂,头小畸形,X线骨质异常。 3.2.1.2 紫癜、脾肿大、黄疸、精神性迟缓、脑膜脑炎。 3.2.2 经实验室确诊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风疹病毒感染史 3.2.3 实验室诊断 3.2.3.1 婴儿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

流行病学题库 流行病选择大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D ) A、临床症状的轻重 B、是否排出大量病原体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该病的传染期 E、该病的潜伏期 2、下列哪项不是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A) A、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B、病人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 C、除哺乳婴儿外,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 D、水源经常被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 E、水源净化后流行即可平息 3、爆发调查中如果病原已知,且已知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利用下列哪项可以推出同源性爆发的暴露时间(C) A 最短潜伏期 B 最长潜伏期 C 平均潜伏期 D 传染期 E 接触期 4、临床药物治疗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A ) A 医务人员、实验组、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B 医生、护士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C 医务人员和试验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D 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E 医务人员和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5.制定某种疾病检疫或就地观察期限的依据是(A) A 该病的潜伏期 B 该病的流行期 C 该病的传染期 D 该病的易感期 E 该病的临床期 6.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E) A 临床经验 B疾病自然史 C 前瞻性观察 D回顾对比 E临床试验 7、有关筛检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D) A、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病 人的能力。 B、灵敏度与假阳性是互补的,特异度与假阴性是互补的。 C、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 D、一般地说灵敏度高的试验阴性预测值高,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预测值高。 E、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互补的。 8、在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对原始队列的选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 男性不能列入对照人群 B 实验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C 对照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D 无子宫妇女可纳入对照组 E 无子宫妇女不可纳入实验组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易患性是指单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患病风险 B、个体易患性的高低容易测量 C、遗传度越高说明遗传因素在某病的发生中越重要 D、遗传度是指子代再发遗传病的概率 E、疾病的家族聚集性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10.在传染病的爆发调查中,描述疾病分布特征的主要目的是() A 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流行的特殊形式。疾病暴发常常是地区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B 查明哪些人具有较大的发病风险 C 收集相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假说提出依据 D 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 E 判断续发传播是否已经发生 答案:C 11.接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称某地伤寒爆发,流行病医生到现场首要的工作是() A 确定首发病例时间 B 追踪传染源 C 隔离传染源 D 迅速查明爆发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E 12.对于同源性一次暴露所引起的爆发() A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时间范围 B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C 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范围 D 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E 不能由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答案:A 13. 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 分析性研究 B 描述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生态学研究 答案:B 14.下列哪项属于一级预防内容() A 普查 B 筛检 C 对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D 为预防遗传病儿的出生而终止妊娠 E 用特效药物治疗疾病 答案:C 15.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 A 传染期 B 恢复期 C 临床症状期 D 潜伏期 E 发病期 答案:D 16. 农村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的艾滋病,肺炭疽、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为 ( ) A 6小时以内 B 12小时以内 C 24小时以内 D 36小时以内 E 3天以内

风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附件2-1 风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一、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报告日期:年月日 2.调查日期:年月日 3.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 4.现居住地址: 5.户籍地址:省地(市)县(区)乡(镇、街道) 6天天天-3月月 7.是否在集体单位(如学校、幼儿园、工厂等): 如是,所在集体单位具体名称: 8.发热:;如是,发热日期:年月日 9.出疹:;如是,出疹日期:年月日10.其他临床症状: 咳嗽 卡他症状(鼻塞、流涕、喷嚏等) 结膜炎 麻疹粘膜斑(柯氏斑) 淋巴结肿大 关节疼痛 11.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剂剂2剂 免疫史来源: 如接种过,a. 首剂次接种时间: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b. 最后一剂接种时间: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12.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剂剂2剂 免疫史来源: 如接种过,a. 首剂次接种时间: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b. 最后一剂接种时间: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13.发病前7-21天是否去过医院 若是,医院名称:

14.发病前7-21天是否接触其他发热出疹性病人 15.是否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______ 16.是否为麻疹暴发疫情中的病例 17.是否为一起新的暴发 二、标本采集情况 1 2.标本类型:________ 3.采集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三、初步调查结果:________ 调查人员签字:调查单位: 市疾控中心收到本表的时间:年月日 四、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信息 1.血标本: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2. 基因型:_____________ 基因型:_____________ 五、病例最终分类:(市疾控中心根据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订正) 1.最终诊断: 2.病例分类: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2011年晋江市风疹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晋江市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晋江市2011年共报告风疹病例103例,报告发病率为5.19/10万,同往年发病率平均水平(1.19/10万)相比上升了336.1% ;4~6月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73.8%;发病数各年龄组男性均多于女性,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主要集中在5~19岁人群(70.89%),以学生为主(58.3%);仅1.94%病例有明确风疹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轻微,23.3%病例除出疹外无其他伴发症状;1起学校暴发疫情。结论2011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较往年明显上升,不排除2011年晋江市风疹流行可能,目前5-19岁人群应为风疹重点免疫人群,以防风疹向育龄年龄迁移,以降低在风疹流行周期内育龄妇女的易感性比率,预防风疹暴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关节炎(痛)和呼吸道症状。在应用疫苗前,风疹呈世界范围内的周期性流行,每5~9年流行1次,具有季节性(如温带地区冬春季高峰)。感染风疹病毒后一般临床症状轻微,但近年来在风疹暴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道。若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容易引起死胎、流产或胎儿畸形等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1],2005-2010年晋江市风疹年报告发病率呈较平稳走势,但2011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较往年平均发病率明显升高,学校等机构风疹暴发时有发生。现对2011年风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了解晋江市风疹疫情现状,为今后制定和调整晋江市风疹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风疹发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疑似麻疹个案调查。晋江市人口数据来自晋江市统计局。 1.2 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1 流行强度晋江市2011年共报告风疹病例103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80例,临床诊断病例23例。报告发病率为5.19/10万,同2010年(1.47/10万)相比上升了25 3.1% ,同2005年-2010年发病率平均水平(1.19/10万)相比上升了336.1% ,无死亡病例报告。 2.2 时间分布2011年风疹发病与2005 -2010年发病时间大致相同,具有较明显季节性。2011年风疹发病4月、5月为最高峰,4~6月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7 3.8%(图1)。

公卫医师考试案例分析

公卫医师考试案例分析 实践技能,总结转,第二站:公共卫生案例分析(口试) 【案例1,案例2,20min,40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 健康的事件。 现场调查设计 一、现场调查目的:1 核实诊断 2确定是否爆发(短时间内、同居住区、同样临床表现;单峰流行曲线; 同源性/相同传播途径;发病率高于历年水平) 3 描述疾病分布、特征(三间分布) 4 查明传染来源和暴露的易感人群 5 采取相应的措施,扑灭疫情 二、现场调查设计(调查方案) 1 调查目的 (1)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 (2)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 (3)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2 调查内容和方法 (1)对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概述:主要利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暴发或流行的情况

进行三间分布(空间、时间、人间)的描述(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 (2)主要方法:个案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横断面调查-罹患率/感染率、回顾性或前瞻性纵向调查-发病率/感染发生率) (3)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病例对照:以确诊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一组患者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疾病的一组个体为对 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的差异,研究疾病与 这些因素的关系,由果到因,论证性不强,适用于罕见病,选择偏倚。OR值队列研究: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N个群组或队列,追 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 病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由因到果,论证性强, RR值、AR值 (4)实验干预流行病学 接到疫情报告后需询问和记录上报的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 (2)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表现 (3)已采取的措施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4)报告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3 调查表的设计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一、2015年3月14日,临沧市某学校午餐后陆续出现多例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学生。截至下午3点,送医学生480人,其中,320人住院治疗(包括较重的30人),留院观察160人。 问:在紧急应对处置的同时,应按照什么步骤开展该事件的调查。(请结合资料进行阐述) 二、在一项胆固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60岁及以上的确诊冠心病患者200例,未患冠心病的对照300例。结果发现,冠心病病例组中有120例存在高胆固醇,对照组中有160例存在高胆固醇。 问:(1)改研究采用了何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列出分析表格 (3)计算并比较两组的高胆固醇暴露率(卡方=20.548) (4)计算并解释高胆固醇者患冠心病的危险度(注:该危险度的95%可信区间为2.52~4.62)

三、某医生抽取一级高血压患者300例者700例,采用血压计进行筛检,结果漏诊20例,误诊90例。 问:(1)列出分析表格 (2)计算该高血压的真实性评价指标 (3)如果用该血压计在一级高血压患病率为8%的1万人中进行筛检,会造成多少人误诊?阳性预测值是多少?(重新列表计算) 四、1979年Shapiro等文对口服避孕药(OC)和心肌梗塞(MI)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选择因MI住院的25-49岁育龄妇女234人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一地区1742名育龄妇女为对照组,分贝调查她们口服避孕药的情况:在病例组中有29人服用,对照组有135人服用。(1)请问这是什么研究方法? (2)列出分析表格。 (3)若=5.84请分析结果。 (4)请计算OR值,并分析结果。已知OR(1.10,2.58)

流行病学大题总结

PS:“*”表示“来自资料”,历年考题未见“题目后数字”表示历年出现次数,“!”答案有待确定 ◆绪论 名解: Epidemiology 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制订并验证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简答: 1.简述流行病学原理 ①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 ②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③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 ④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⑤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 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2.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用途 作为一门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流行病学有别于以个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但是,流行病学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临床医学: (1)从学科角度看,流行病学有助于提升临床医学个体诊断的综合、分析和升华,从而树立群体的观点,从宏观面上获得有关病因的线索; (2)流行病学还可以指导临床医学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为相关疾病提供依据、决策与评价; (3)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观点,改变了临床医学以往单纯的依靠经验和直觉的方法,使得疾病的治疗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3.举例说明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用途(10分) 4.*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疾病的分布 名解: Incidence density: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即: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Prevalence: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罹患率: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3分) 死亡率=死亡总数/同年平均人口*k(1000‰…)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原发病例”: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内。续发病例: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 *散发: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一般是对于范围较大地区而言。(3分)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2008-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风疹疫情 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风 疹疫情资料,对2008-2011年全区风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1 年共报告风疹病例4491例,发病率4.6/10万。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 在4~6月份。发病以10~20岁为高发年龄组,主要集中在学生及青少年。全区 各盟市均有病例报告,阿拉善盟和呼伦贝尔市报告发病率较高。结论:风疹的发 病有明显季节性,地区、性别、年龄差异,重点控制青少年学生发病。实施含有 风疹类疫苗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有效的措施,提高风疹、麻风和麻风腮疫苗接种率,加强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查漏补种工作,防止风疹的暴发流行和先 天性风疹综合症的发生。 【关键词】风疹流行特征探讨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 02-0084-02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常见,成人也可发病。风疹临 床症状轻微,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妊娠早期 初次感染RV后,可造成早产、死胎、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等,风疹的早期确诊 及预防极为重要。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2015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内内 实现消除风疹综合征的目标,在2020年再少在世界卫生组织5个区域内实现风 疹的目标。为了解近4年内蒙古自治区风疹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风疹流行提供 科学依据,现对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风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 源于内蒙古自治区2007-2010年统计年鉴。 1.2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2003软件和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X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流行概况 2008~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报告风疹病例4491例,年均发病率为4.6/10万。2008年由于局部地区风疹暴发,发病率最高为8.0/10万,从2009、2010、2011 年发病率风别为4.8/10万、3.8/10万、1.9/10万,风疹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2008~2011年全区12盟市均有病例报告,不同地区发病情 况相差较大,年均发病率阿拉善盟最高为9.7/10万,巴彦淖尔市最低为0.4/10万。 2.2.1 时间分布全区风疹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月份集中在4-6月,共3471例,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 77.3%,见图1。 图1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风疹发病率时间分布 2.2.3 人群分布全区4491例风疹病例中,男性2566人,女性1925人,男 女比例为1.3:1。病例主要集中在10~20年龄组,占全区病例的56.3%,其他年 龄组发病较少,5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基本为零。不同年龄发病率见图2。 图2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风疹发病率年龄分布

流行病学案例讨论

流行病学案例讨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反应停与先天性畸形关系的研究》案例讨论1、案例中对原因不明疾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运用了哪些流行病学方法这 些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1)、《反应停与先天性畸形关系的研究》中进行了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案例对反应停引起的先天性畸形——海豹肢畸形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通过病例报告及病例分布特点说明了海豹肢畸形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哪些人群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不同国家的短肢畸形病例数与反应停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分析,继之通过人群回顾性的调查,分析了反应停致畸形的现象,以及剂量和时间对致畸作用的影响,最后通过动物实验初步分析了反应停致畸形机制的研究。 2)、案例中运用了以下流行病学方法: ①、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是在某一时点或一个较短 的时间区间内收集的,客观地反映了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联。在案例中,反应停于1956年投放市场,1959年~1961年间,许多国家发生了病例数逾万的先天性畸形的流行,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在较短的时间区间(1959~1962),横断面调查揭示了典型的海豹肢畸形的时间分布集中在1959到1962年之间,地区分布上缺乏确切数据,但是从当时世界各地的病例报告来看,使用反应停的地方就有短肢畸形的发生,大致说明了地区分布与反应停使用的关系,对于人群分布,没有证据说明反应停只在某些人群致畸,或在某些人群中比在其他人群更易致畸,种族、气候和饮食与发生畸形无关。横断面调查基本阐明了海豹肢畸形的三间分布以及短肢畸形与疾病的关系。

风疹诊断标准

风疹诊断标准(WS 297-2008) 风疹(WS 297-2008) 1 诊断依据 1.1 风疹 1.1.1 流行病学史 既往未患过风疹,在发病的14d~21d 内与确诊的风疹患者有明确接触史。1.1.2 临床表现 1.1. 2.1 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ld~2d。 1.1. 2.2 全身皮肤在起病ld~2d 内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 1.1. 2.3 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关节炎)。 1.1.3 实验室检查 1.1.3.1 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 1.1.3.2 血清风疹IgM 抗体阳性(1 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 1.1.3.3 恢复期血清风疹IgG 抗体或风疹血凝抑制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 倍。 1.1.3.4 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1.2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1.2.1 流行病学史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风疹病毒感染史。 1.2.2 临床表现 1.2.2.1 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神经性耳聋。 1.2.2.2 血小扳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肿大,黄疽,精神发育迟缓,小头畸形,脑膜脑炎,x 线骨质异常。 1.2.3 实验室检查 1.2.3.1 婴儿咽拭子、鼻咽吸出物、血/淋巴细胞、尿液、脑脊液或脏器活检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RNA。 1.2.3.2 婴儿血清风疹IgM 抗体阳性。 1.2.3.3 婴儿风疹IgG 抗体水平持续与母体抗体水平持平或更高。 2 诊断原则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做出临床诊断。根据血清风疹抗体的检测或风疹病原 学检测结果予以确诊。 3 诊断 3.1 风疹 3.1.1 疑似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3.1.1.1 同时符合1.1.2.1、1.1.2.2。 3.1.1.2 同时符合1.1.2.2、1.1.2.3。 3.1.1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1.1.1 3.1.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并符合 1.1.3 中的任何一项。 3.2 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3.2.1 疑似病例 具备1.2.2.1 和(或)1.2.2.2。 3.2.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1.2.1。

4现场流行病学案例与分析

《现场流行病学案例与分析》之案例简介 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案例从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信息报告,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最终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示了疫情处置的全过程。 突出的特点是不明原因肺炎等不明原因疾病监测系统和公共卫生的关系、意义、实施问题,出现不明原因疾病,应确定的公共卫生目标,采用的流行病学方法(证实传播范围?波及人群、传播途径?传播机制等的流行病学方法和技巧),公共卫生意义与评价的方法等。 二、人感染猪链球菌暴发 案例从事件的发生初期信息报告为切入点,通过对一种原因不明疾病的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病因推断、干预措施评价等的描述,展示了该事件的全过程。 突出的特点是病例定义的制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筛查病例、病例对照,潜伏期计算等),病因推断的原则,多部门协作技巧和干预措施评价等。 三、聚集性不明原因死亡调查 案例通过对偏远地区出现的不明原因死亡事件的调查与处理,突出了不明原因死亡和发病的调查思路,鼠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鼠疫的处置原则,传播途径和传染源追踪方法和传播关系确定的基本原则等特点,重点是对可能发生输入性鼠疫的地区提供鼠疫疫情现场控制的基本原则。 四、重症肺炎暴发调查 案例通过对某地的聚集性肺炎暴发调查,突出了不明原因肺炎的处置原则,输入性或地方突发性鼠疫调查和处置方法,传播机制和传播途径调查,病因推断,综合归纳流行病学信息的方法。 五、麻疹流行调查

案例通过对麻疹流行与控制的描述,突出了监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监测资料分析方法及公共卫生学意义,不足和局限,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和处理的主要方法,传播机制及危险因素的探讨,对显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暴发的控制原则,控制措施有效性的评估原则等。 六、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的处理 案例通过对VDPV循环的事件处理过程,重点突出了在疫情控制中病例的核实诊断原则,证实人群是否发生传播或流行的流行病学方法和技巧,常规资料的收集和利用,专题调查流行病学方法和应用,公共卫生危害和评价等 七、疫苗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 案例通过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心因性反应事件对规范疫苗接种反应事件的处理提供参考,重点突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原则,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和异常事件的鉴别、处置原则,本次事件中在不同阶段应该考虑的问题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诊断的结合,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媒体沟通和政府沟通技巧,政府在此类事件中的作用等。 八、一起重大中毒事件调查 案例通过对中毒事件的全过程描述让学员掌握常见中毒的鉴别诊断,中毒事件发生后的处置步骤和原则(临床、实验室、流行病等),中毒事件发生后的流行病学相关问题和技巧,急性中毒的医疗救治原则和现场救治原则,稍感不足的是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缺乏,也暴露出此类事件在现实工作中的不足。

海勃湾区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海勃湾区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海勃湾区风疹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资料,包括了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及主动收集资料。结果:海勃湾区2006年共报告风疹确诊病倒282人,年发病率为115.95/10万,3月至5月发病数占95.4%,12~18岁人群占84.04%,主要为中学生。结论:应加强中学生风疹疫苗的接种,提高监测质量和对疫情的应变控制能力。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风疹疫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因素等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 1.2 研究内容 疫情基本情况,描述海勃湾区风疹疫情流行的特点及其预防措施。

1.3 病例诊断及爆发定义 按照《常见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预防和控制手册》,风疹病例包括经血清学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的确诊病例,以及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的其它出疹性疾病。风疹爆发的定义为:村(居委会)或1个集体单位10天内发生2例(包括2例)风疹;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风疹即为爆发[1]。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海勃湾区2006年共报告风疹病例282例,发病率为115.95/10万,明显高于2003-2005年各年的发病率(2003年为0.1329/10万、2004年为0.04212/10万、2005年为0.2486/10万),故为该地2006年发生风疹流行。 2.2 季节分布 2006年风疹按时间、性别发病数见表1。由表1可见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4月、5月份,发病数占95.4%,1月份仅1人发病,2月无发病,8月份以后无发病;男性发病数148例,女的发病134例,男女比例为:1.1∶1。表1 报告风疹病例时间、性别分布(略) 2.3 年龄分布 2006年风疹病例年龄分布见表2。在282例风疹中,6~11岁的儿童占12.06%,12~18岁的发病数所占比例最大,为84.04%,19岁、20岁的发病数占3.90%。表2 2006年风疹病例年龄及构成比(略)

深圳市福田区2004~2009年风疹流行病学论文

深圳市福田区2004~2009年风疹流行病学分析【中图分类号】r5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404-01 【摘要】目的根据深圳市福田区2004~2009年风疹监测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风疹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 对风疹发病情况进 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9年间福田区共报告风疹病例99例,年平均发病率1.38/10万,风疹发病呈冬春双峰型,3、11月为发病高峰,患者集中于0~5岁、20~25岁年龄组,全区各街道办均有病例报告,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商业服务人员等人群发病居多。结论实施风疹疫苗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最有效的措施,推广疫苗联合接种策略及加强重点人群接种工作,以提高风疹疫苗接种率,防止风疹的暴发流行和先天性风疹综合症的发生。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for rubella in futian district of shenzhen from 2004 to 2009 li li-lian 【abstract】 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data of rubella in futian district of shenzhen from 2004 to 2009, study the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 of rubella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ubell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the “nat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 reporting”software was employed to gather epidemic

传染病学案例分析

传染病学案例分析 1.患者女性,16岁,因发热四天后皮肤巩膜黄染7天,于1989年3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3月4日受凉后发热,体温39摄氏度左右,伴有头痛咽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给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4天后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病后大便稀,无粘液,无明显里急后重。两天前大便呈黄白色,现已成黄色。病后尿呈黄色,渐变成浓茶样,量中等,无皮肤瘙痒、咳嗽吐痰等症状、无出血倾向。 既往体健,其母HBsAg( ),无长期服药史。未到过湖区,同学中有类似病例数人。 体查:体温:37?С,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可及 0.5cm,质软,压痛,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扣痛,膝反射存在,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24g/L,白细胞5.8X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粪常规正常 问题: (1)此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如何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3)请提出正确治疗意见。 1、答案 (1)该例患者的最可能诊断是: 急性黄疸性肝炎,甲型肝炎可能性大。 依据: ①有明显感染中毒症状,食欲减退等前驱期表现; ②有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病程仅11天; ③有流行病资料,同学中有类似患者,支持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④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 (2)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抗HAV-IgM、HBV-M、抗HCV、抗HDV、抗HEV等。 肝胆、脾、胰超声检查,有助诊断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3)治疗:卧床休息;继续隔离治疗2周;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维生素饮食;使用适当护肝药和对症处理;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 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 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 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B、失访偏倚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随机误差 8.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筛查血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这属于:(B) 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D、疾病诊断措施 E、疾病治疗措施 9.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结核300人。2002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其中有60人死于肺结核。请问该 县2002年总死亡率为:(D) A、300/10万 B、60/1000 C、60/10万 D、1000/10万 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10.根据上述资料,结核的病死率为:(C) A、60/300 B、60/400 C、60/700 D、60/1000 E、60/10万 11.在某病的高危人群中开展定点、定时的监测,称为:(C) A、主动监测 B、漏报调查 C、哨点监测 D、被动监测 E、以上都不是12.下列哪一个因素与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无关?(B) A、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 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 D、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E、该因素预期引起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 13.胰岛素对治疗糖尿病有效,但不能治愈糖尿病,此时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C) A、糖尿病患病率减少B、糖尿病发病率减少 C、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D、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流行病学(案例版) 一、章节和人员安排 第一章绪论(黄芬)0.5万 第二章现况调查(李杰黄芬)1万 (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第三章生态学研究(张万军)0.5万 (西德的反应停与出生缺陷的事件) 第四章队列研究(黄永张志华)1万) (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与慢性病的关系)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辛倩倩)1万) (苯丙醇胺(PPA)与出血性脑卒中)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黄朝辉郝加虎)1万 (河南某县营养干预研究) 第七章病因及其推断(张万军)1万 (聚集性不明原因死亡调查) 第八章疾病预防控制(周丽鸿杨林胜)1万 (我们为什么会消灭天花,天花的消灭对我们疾病控制有什么启示)第九章传染病流行病学(周丽鸿杨林胜)1万 (为什么麻疹和流脑出现发病升高的现象) 第十章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张志华)1万 (高血压,心脑血管病) 第十一章个案调查(病例调查)(李杰黄芬)0.5万 (艾滋病是怎么发现的?) 第十二章分子流行病学(辛倩倩)1万 (输血传播疾病的病因) 第十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黄芬)1万 (人感染猪链球菌暴发) 第十四章循证医学(黄永张志华)1万

第十五章伤害流行病学(杨林胜) 二、事件安排: 1.初稿,要求全体人员8月底交稿。 2.由研究生主写的章节,请研究生写好后,主动交给后面安排的各老师阅读和修改。截至时间为为9月15日。 3.互审:1-3,5,6章由张志华老师审,4,7-10章由黄芬老师审,11-13由杨林胜老师审,14和15请郝加虎老师审。所有稿件按照安排,国庆前交给各位老师,请各位老师多辛苦9月底将稿件交回。 4.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按照所提的意见进行修改,10月份15前将所有稿件叫道黄芬老师处。 5.安排适当时间利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 三、周丽鸿同学为本书秘书,负责提醒和监督各位老师和同学按时完成任务,并承担同各位老师联络和取送各位老师稿件的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