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案(2013)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案(2013)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案(2013)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案(2013)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11月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1.1.项目起因及背景 (4)

1.2.项目需求分析 (4)

2. 项目意义 (4)

2.1.社会效益 (4)

2.2.经济效益 (4)

3. 总体方案 (5)

3.1.平台总体结构图 (5)

3.2.平台整体架构图 (6)

4. 前台各模块功能 (6)

4.1.项目实现功能 (6)

4.1.1. 功能概述 (6)

4.1.2. 栏目介绍 (7)

4.2.前台页面及栏目介绍 (7)

4.2.1. 专家服务一问通 (7)

4.2.2. 农业培训一点通 (8)

4.2.3. 信息服务一站通 (9)

4.2.4. 农业管理一线通 (9)

4.2.5. 呼叫平台 (10)

5. 后台页面及栏目介绍 (12)

5.1.后台概述 (12)

5.2.内容发布管理 (12)

5.2.1. 登录与权限 (12)

5.2.2. 视频信息 (13)

5.2.3. 专家信息 (13)

5.2.4. 农业技术信息 (13)

5.2.5. 在线课堂视频管理 (14)

5.2.6. 信息服务管理 (14)

5.2.7. 会议视频管理 (15)

5.2.8. 办公OA (15)

5.3.短信通知 (15)

5.4.系统管理 (16)

6. 网络及安全设计 (16)

6.1.网络连接的安全 (16)

6.2.数据交互的安全 (16)

6.3.信息的完整性与防篡改 (17)

7. 技术实施方案 (17)

7.1.技术实施概述 (17)

7.1.1. 软件设计原则 (17)

7.2.技术实施流程 (19)

7.3.技术资源需求 (20)

8. 工程开发实施计划 (20)

8.1.工程实施评估 (20)

8.2.工程计划 (21)

8.2.1. 阶段计划 (21)

8.2.2. 迭代目标 (22)

8.2.3. 工程时间表 (22)

8.3.支持流程计划 (23)

9. 项目实施人员 (23)

9.1.项目实施人员组织架构 (23)

1.项目概述

1.1.项目起因及背景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是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搭建农村信息化基础平台,以多样的方式提供农村信息化服务的系统工程。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随着村村通电话工程的推进、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在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通过构建信息技术平台,让农民便捷地了解到了相关政策、技术、市场信息,帮助各级政府机构实现“信息兴农”的目标,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1.2.项目需求分析

初期设置专家服务一问通、农业培训一点通、信息服务一战通、农业管理一线通等模块,融合呼叫平台,通过农业咨询、农业课堂、农业信息、农业管理等功能,与其他农业信息化产品进行科学、系统整合,实现专家和农民的双向沟通与互动,农业信息发布、农村管理、农民交流的信息化、现代化。

2.项目意义

2.1.社会效益

通过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用户和政府、涉农机构搭建信息和沟通的桥梁,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当前的农业生产相结合,为群众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充分利用和挖掘多种网络资源使信息能够快速流通,同时保障长久持续的运营,使农村信息化可以日益完善。

2.2.经济效益

1)为农民扩展买卖渠道,解决农民信息闭塞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2)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和农业知识,提高农民养殖技术,为农民提升生产效率,最终达到增收目的;

3.总体方案

3.1.平台总体结构图

3.2.平台整体架构图

用户层: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主要用户群体为村(组)居民、党员、村委会人员等。

网络层:用户通过固定宽带、WLAN、TD-SCDMA、TD-LTE、EDGE网络接入平台系统;

展现层:提供WEB门户、客户端展现方式;

应用层:通过内容的接入、管理平台对农业科技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内容展示。

基础平台层:构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各类硬件设备,包括主机、存储、网络等资源。

4.前台各模块功能

4.1.项目实现功能

4.1.1.功能概述

通过整合专家服务一问通、农业培训一点通、信息服务一站通、农业管理一线通等模块,融合呼叫平台,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及门户,通过向广大用户

提供农业咨询、农业课堂、农业信息、农业管理移,从而实现农业信息交流、农业知识学习、农产品购销、农产品资讯等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

4.1.2.栏目介绍

4.2.前台页面及栏目介绍

4.2.1.专家服务一问通

农业技术人才走向致富一线,让广大农民足不出,就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向专家咨讯、解决技术难题和需要的信息,为群众答疑解惑。

4.2.1.1.远程专家视频

通过内置电话听筒、摄像头等功能的终端设备,农民有科技问题要资讯,只需要点触摸屏,就可以选择市县的家业专家进行远程视频对话。农民可以跨区域选择合适的专家对象解答问题,实现区域专家的资源共享,提高咨询效率。

4.2.1.2.视频录像

可以对每次视频对话进行录像,自动存档,信息维护人员定期对录像进行编缉,建立专家咨讯视频数据库,今后如有相同的内容,农民可以调看影像。

4.2.1.3.排班表

列出每天值班的专家,用户可以根据区域,专业,职称等查询某位专家的值班信息,也

可以点击星期来查询当天所有的专家值班信息。

4.2.1.4.农业技术

用户可以通过类别来查询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根椐标题查询来搜索对应的信息。

4.2.1.

5.专家库

可以查看到专家的具体信息,也可以通过区域、专业、职称来查询用户需要的专家信息。

4.2.2.农业培训一点通

加强农业远程培训网络平台,展示农业远程培训。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农业远程教育传播面更广,内容存储量更大、教学互动性更强、体验效果更好。为了改变目前农民教育程度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问题,

4.2.2.1.在线课堂

通过在线课堂模块观看科技专家培训的视频,实现农民与专家互动,提高科技培训效率,还可以下载播放以往的课件,掌握最新科技知识。

4.2.2.2.科技培训

设置科技培训视频库,通过点播科技培训视频内容列表观看培训视频,使农业科技培训经常化,提供培训效率,扩大培训范围,降低培训成本。培训内容课件由各级农业部门制作上传至数据中心共享。不断充实培训内容。

4.2.2.3.电子黑板

用来播放紧急灾情、供求信息、公益广告、培训课件,用户可以远程控制播放列表、下发播放媒体素材。电子黑板报可以由各级农业部门通过策略控制强制在有权限的终端上播放。各级农业部门可以制作各种格式的广播课件,通过分发策略技术分发到制定的终端机上,

终端开机就可让连接的电视上滚动播放。可以制定自己的特色播放策略,用于应急灾情插播,当前农事和公益广告。

4.2.3.信息服务一站通

农民可以通过任何的信息服务站,可以得到多种信息服务。在现有的基础上,由生产性信息向政策性信息拓展,由经济性信息向文化性信息拓展,由国内信息向国外信息拓展,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丰富信息来源,拓展信息发布渠道,要加大涉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建立涉农部门信息交流机制,做好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

4.2.3.1.农产品价格

提供当天的农产品收购出售价格,让农户实时掌握农品的价格变动。

4.2.3.2.供求价格

供求信息模块与农业部一站通网站相链接,农民家业合作组织等也可以通过信息站输入供求信息,利用全国一站通发布供求信息。

4.2.3.3.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可以根据当地实情,展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农业,方便用户浏览查询。

4.2.4.农业管理一线通

介绍:实现办公智能化,无纸化,集成了视频会议、OA办公等功能。

4.2.4.1.视频会议

实现语音视频、文字实时交流、文档共享、电子白板、视频录制、会议主持、会议监控等功能

4.2.4.2.办公OA

OA办公系统的核心是工作流管理,所以其实施也必然是以工作流实施为核心,重点解决工作流的问题,帮助规范管理制度,提升工作效率。

4.2.

5.呼叫平台

4.2.

5.1.功能概述

呼叫中心平台建设系统是农村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各级政府和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全国“两会”的“一号提案”,也充分说明了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对基层农民来说,他们往往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和营销者,对管理决策信息、实用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信息等有着巨大的需求。充分利用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多种网络体系和信息终端产品,根据用户类别和爱好定制用户所需信息,提供主动服务和会员服务,突出农村“个性化服务”和“多样化服务”的特点,对作好“三农”服务具有重要意

义。

4.2.

5.2.呼叫中心拓扑图

4.2.

5.3.主要服务内容

呼叫中心平台建设系统主要服务内容是,农民通过农业科技服务"110"热线把遇到的问题反映到就近的农业科技服务站(点),服务站技术人员通过电话给予解答或对来访农民给予指导,解答农民咨询的技术问题,并根据需要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对服务站技术人员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通过农业网、星火信息网或专线电话把问题向市县农业技术专家团或省农业技术专家团求助。市县或省农业专家团专家通过网络或电话等方式对服务站技术人员给予帮助。

5.后台页面及栏目介绍

5.1.后台概述

后台管理主要分了两大块,第一、内容的发布管理。包括内容的发布、审核、编辑等功能。第二、针对特殊的人群,为其定制的定制功能。如:短信通知等。

5.2.内容发布管理

5.2.1.登录与权限

5.2.1.1.功能概述

权限划分功能从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出发,让不同的管理员有不同的管理权限,方便不同的级别的管理员进行管理和控制。

比如内容的添加、修改、可以由录入员负责,本地市后台登录的账户创建、权限划分可以由市管理员负责,对内容的审核可以由本地市权限的审核员负责。这样分类可以责任到人同时只能自己操作自己责任范围以内的内容。

5.2.1.2.后台内容角色介绍

后台内容管理主要对前台门户各级栏目的信息进行管理,处理信息的编辑、上传、审核,对系统帐户进行分权分域配置,同时具有词汇过滤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功能。

后台用户具体分为:系统管理员、录入员、审核员。

5.2.2.视频信息

5.2.2.1.功能概述

通过后台可以对各栏目的视频进行录入、上传、删除等操作。录入的视频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查询。并选择查询结构进行编辑。编辑或发布的视频,通过审核员审核后在前台展示。

5.2.2.2.展现形式

在WEB和客户端上展示,信息供所有访问用户查看。

5.2.3.专家信息

5.2.3.1.功能概述

通过后台可以对各个专家信息的信息进行管理和发布,建立专家库。通过不同的用户角色,进行发布、修改、专家分类、排班等操作。根据不同的内容情况可以选择图文混合的发布形式。前台根据发布的内容自动进行布局。

5.2.3.2.展现形式

在WEB和客户端上展示,信息供所有访问用户查看。

5.2.4.农业技术信息

5.2.4.1.功能概述

通过后台可以管理各个栏目的农业技术的信息。通过特点用户角色,进行发布、修改、审核等操作。根据不同的内容情况可以选择图文混合的发布形式。前台根据发布的内容自动进行布局。

5.2.4.2.展现形式

在WEB和客户端上展示,信息供所有访问用户查看。

5.2.5.在线课堂视频管理

5.2.5.1.功能概述

通过后台可以对在线课堂、科技培训的视频进行录入、上传、删除等操作。录入的视频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查询。并选择查询结构进行编辑。编辑或发布的视频,通过审核员审核后在前台展示。

5.2.5.2.展现形式

在WEB和客户端上展示,信息供所有访问用户查看。

5.2.

6.信息服务管理

5.2.

6.1.功能概述

通过后台可以对信息服务一站通管理的栏目内容进行录入、修改、新增、删除和查询等管理。

5.2.

6.2.展现形式

在WEB和客户端上展示,信息供所有访问用户查看。

5.2.7.会议视频管理

5.2.7.1.功能概述

通过后台可以对会议视频进行分类上传、删除等操作。录入的视频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查询。并选择查询结构进行编辑。编辑或发布的视频,通过审核员审核后在前台展示。

5.2.7.2.展现形式

在WEB和客户端上展示,信息供所有访问用户查看。

5.2.8.办公OA

5.2.8.1.功能概述

通过后台可以管理并发布会议通知、公告等,通过短信/彩信的方式通知指定用户参加会议或参与相关活动;并可对相应的会议进行签到等操作。

5.2.8.2.展现形式

在WEB和客户端上展示,信息供所有访问用户查看。

5.3.短信通知

5.3.1.1.功能概述

针对特定用户进行短信下发,如会议通知、紧急通知等。(需开通MAS功能)5.3.1.2.使用群体

该后台内容使用者为村组党委会或管理员。

5.3.1.3.展现形式

仅在后台界面显示,信息供管理员进行查看和统计。

5.4.系统管理

5.4.1.1.功能概述

对后台用户进行权限的分配,针对不同的模块,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数据字典的设置、操作日志的管理、查看等。

5.4.1.2.使用群体

该后台内容使用者为地市、县级管理员。

6.网络及安全设计

6.1.网络连接的安全

平台通过公众网(Internet、专线等),连接政务外网的防火墙,访问政务外网的公开资源。系统提供防网络攻击防火墙,并关闭所有不必要的网络服务。网络安全方面支持访问控制、安全检测、攻击监控、操作审计等一系列安全功能,并提供完整的网络安全监控、报警和故障处理功能。网络系统和服务器系统具有入侵检测的功能,可监控可疑的连接、非法访问等,采取实时报警、自动阻断通信连接等措施,执行用户自定义的安全策略;网络和服务器系统能定期检查安全漏洞及病毒,根据扫描的结果更正网络安全漏洞和系统中的错误配置。

6.2.数据交互的安全

根据各接入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政务公开资源数据接入方式,规范数据访问接口协议,所有数据访问方式均采用只读方式,确保在协议范围内数据交互的安全性。

WEB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均安装有防病毒软件,防止网络攻击,并关

闭不必要的服务,不安装不必要的软件,及时更新厂商发布的最新版本安全补丁。核心业务处理平台配置了安全策略和防病毒能力;安装经过国家公安部认证的防火墙,有效预防各种网络攻击。

6.3.信息的完整性与防篡改

服务器放置在湖北移动公司荆州分公司核心网机房,符合电信级安全标准。所有设备故障、软件故障、安全异常事件都会及时发送报警事件到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具有完善的日志功能,能够记录系统异常情况,一旦在运行期间出现重大安全事件,可进行远程关机等强制手段。为了保证信息展现的完整性,还具备Wap/Web网页防篡改能力。

7.技术实施方案

7.1. 技术实施概述

采用oracle做为数据库存储,java为开发语言,对文字、图片等信息进行处理。用户录入数据后在web站点中展现。Web站点完全遵循网络web2.0的标准。

7.1.1.软件设计原则

基于成熟软件产品,梳理业务需求,快速高效建模,进行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业务功能的同时,考虑其技术先进性、开放性、扩展性、安全性,同时要便于系统的后期管理与调整。

7.1.1.1.先进性

保证采用的技术处于先进水平:采用高性能价格比的硬件设备;采用先进的、高效的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先进的网络结构;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和集成技术;使系统功能更稳定,数据处理更快速。系统充分考虑到以后经营业务的扩展以及管理机制发生变化对系统带来的影响。

保证农村信息化和第三方应用系统能够集成,系统在定义外部边界协议的时候尽可能采用国际上开放的标准或技术,例如:LDAP、XML、WebService等。

7.1.1.3.实用性

系统能完全适应目前及今后的业务发展需要;具有操作界面友好、方便易掌握、日常维护简单、容易管理等特点。确保整个系统数据传输速度,使系统具备灵活的拓展能力,并且避免功能以及系统资源的浪费,整个管理系统采用清晰、全面的网络功能结构导航,以便快速进行操作定位。

7.1.1.4.完整性

系统功能模块应该涵盖湖北农村信息化乡镇网全部功能需求。

7.1.1.5.方便性

整个系统应易于维护和管理,方便各级人员进行管理,日常维护简单、容易管理,整个应用系统的管理和操作全部通过B/S模式完成,简化操作人员的工作,便于各级人员进行操作,为保证底层基础信息共享和数据一致性,利用统一的用户和权限管理,控制各类用户对系统不同功能的访问。并将业务操作和系统访问权限分开,实现二级权限管理,保证业务系统安全性。

7.1.1.6.安全性

通过严密的操作权限、操作密码、系统监督等手段来防止系统数据被窃取、破坏等现象的发生。保证重要数据资料的安全性,保证系统有效防止非法侵入,防止重要数据被窃取或被恶意破坏。系统提供对企业重要数据资料(如后台数据库)的安全保护方案,保证系统有效防止非法侵入,防止重要数据被窃取或恶意破坏,提供系统的防电脑病毒方案,提供网络环境防止意外事故或灾难的保护功能。

能较好地适应因业务的迅速发展、变化、结构的增加所带来的新的应用需求是一个良好系统的重要特征。扩展性主要表现在系统体系结构的扩展,处理能力的增加和应用软件的发展上,这种扩展应该是方便和经济的。

7.1.1.8.灵活性

根据业务需要,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方便地增加、修改系统的配置,提供灵活的接口,将外部变化影响减少到最小,使系统在不同场地、不同环境下都能发挥最高效率。

7.2.技术实施流程

内容来源 平台发布

内容发布

7.3.技术资源需求

需求技术项目经理、技术开发人员、技术测试人员及技术部署人员。8.工程开发实施计划

以下所有的开发实施均以上面需求沟通为依据,工程的开发实施进行过程会出现一定量的变更。

8.1.工程实施评估

对工程中相关的工作进行难度系统进行评估,主要为不同的工作分配合适

的资源。

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附件3: 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合同书(范本) CONTRACT BOOK 编号: 甲方: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甲方: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地址:江门市蓬江区农林横路一号 乙方: 地址: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甲方同意将其位于开平市苍城镇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内的鱼塘230.65亩。按现状出租给乙方进行使用,甲乙双方共同达成以下合同条款,并遵守执行: 一、出租期限及面积 (1)鱼塘:出租年限5年,自2019年月日至2024年月日,面积为230.65亩。 序号名称结构/用途面积(亩) 1 人工湖①农用地42.97 2 人工湖②农用地38.36 3 鱼塘①农用地24.1 4 鱼塘②农用地 4.60 5 鱼塘③农用地24.78 6 鱼塘④农用地56.20 7 鱼塘⑤农用地12.92 8 鱼塘⑥农用地8.90

(3)租赁期满,本合同终止,甲方收回鱼塘,乙方应如期归还。 二、承包价款、付款方式和时间 1、缴款时间:合同签订5个工作日内,乙方一次性缴清履约保证金20万元及第一年年租金 元(不含税,下同),共计 元,以后应于每年 月 日前向甲方支付下一年度租金。 租金必须开具发票,由乙方承担开具发票所产生的税金。待 出租合同到期结束后,甲方应在7个工作日内退回保证金给乙方(不计利息)。 2、采取浮动方式。每三年浮动一次,上浮递增10%。 自2019年 月 日至2020年 月 日,总租金 元; 自2020年 月 日至2021年 月 日,总租金 元; 自2021年 月 日至2022年 月 日,总租金 元; 自2022年 月 日至2023年 月 日,总租金 元; 自2023年 月 日至2024年 月 日,总租金 元。 3、缴交方式:以银行转账方式缴纳。 三、土地用途 9 鱼塘⑦ 农用地 4.82 10 鱼塘⑧ 农用地 13.00 合计 230.65

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包括农业咨询客户端、登录系统、咨询项目模块、选择图谱、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文字咨询模块、人工服务系统、专家服务平台、数据库分析系统、记录模块、输入模块、电话咨询模块、电话咨询转接平台、智能分配模块和电话咨询记录模块,所述农业咨询客户端内设置有登录系统,所述登录系统右侧设置有咨询项目模块,所述选择图谱右侧设置有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且选择图谱下侧设置有文字咨询模块,所述电话咨询转接平台内设置有智能分配模块,所述智能分配模块下侧设置有电话咨询记录模块,该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使用方便,功能齐全,能方便农业生产人员在遇到生产疑问时及时咨询专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农业咨询客户端(1)、登录系统(2)、咨询项目模块(3)、选择图谱(4)、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5)、文字咨询模块(6)、人工服务系统(7)、专家服务平台(8)、数据库分析系统(9)、记录模块(10)、输入模块(11)、电话咨询模块(12)、电话咨询转接平台(13)、智能分配模块(14)和电话咨询记录模块(15),所述农业咨询客户端(1)内设置有登录系统(2),所述登录系统(2)右侧设置有咨询项目模块(3),所述咨询项目模块(3)右侧设置有选择图谱(4),所述选择图谱(4)右侧设置有电子文库自助服务系统(5),且选择图谱(4)下侧设置有文字咨询模块(6),所述文字咨询模块(6)右侧设置有人工服务系统(7),所述人工服务系统(7)右侧设置有专家服务平台(8),所述专家服务平台(8)内设置有数据库分析系统(9),所述数据库分析系统(9)下侧设置有记录模块(10),所述记录模块(10)下

广东省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建设方案

附件一: 广东省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建设方案 广东省科技厅 为了贯彻落实《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广东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产业的引领、支撑和服务能力,增强广东农业产业竞争力。按照广东省“十二五”农村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整合资源与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依托我省现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一批广东省农业科技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的必要性 广东是工业强省,也是农业大省,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09年农业总产值在全国排第五位,其中:花卉、饲料和甜玉米排第一,水产品排第二,水果、糖料排第三,肉类排第六,蔬菜、稻谷排第七;广东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集散地,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担负着为粤港澳地区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重任。然而,广东人均耕地不足半亩,约为全国人均耕地的1/3,人口承载力有限,环境容纳量不足。

但是,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在国家层面有较大影响的领军人才不足,研究力量分散、系统性不够、科技储备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形式多样、机制灵活,能在支撑广东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研发机构,更好地解决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关键科技问题。 农业共性技术是指能对农业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产生深度影响,并能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内广泛应用,能形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拟建设的中心依托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整合全省科技资源,针对广东农业产业的共性关键科技需求,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组建优秀研究团队,有系统、有层次地开展联合攻关,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更有效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支撑广东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的精神,按照广东省“十二五”农村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围绕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案(2013)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11月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1.1.项目起因及背景 (4) 1.2.项目需求分析 (4) 2. 项目意义 (4) 2.1.社会效益 (4) 2.2.经济效益 (4) 3. 总体方案 (5) 3.1.平台总体结构图 (5) 3.2.平台整体架构图 (6) 4. 前台各模块功能 (6) 4.1.项目实现功能 (6) 4.1.1. 功能概述 (6) 4.1.2. 栏目介绍 (7) 4.2.前台页面及栏目介绍 (7) 4.2.1. 专家服务一问通 (7) 4.2.2. 农业培训一点通 (8) 4.2.3. 信息服务一站通 (9) 4.2.4. 农业管理一线通 (9) 4.2.5. 呼叫平台 (10) 5. 后台页面及栏目介绍 (12) 5.1.后台概述 (12) 5.2.内容发布管理 (12) 5.2.1. 登录与权限 (12) 5.2.2. 视频信息 (13) 5.2.3. 专家信息 (13) 5.2.4. 农业技术信息 (13)

5.2.5. 在线课堂视频管理 (14) 5.2.6. 信息服务管理 (14) 5.2.7. 会议视频管理 (15) 5.2.8. 办公OA (15) 5.3.短信通知 (15) 5.4.系统管理 (16) 6. 网络及安全设计 (16) 6.1.网络连接的安全 (16) 6.2.数据交互的安全 (16) 6.3.信息的完整性与防篡改 (17) 7. 技术实施方案 (17) 7.1.技术实施概述 (17) 7.1.1. 软件设计原则 (17) 7.2.技术实施流程 (19) 7.3.技术资源需求 (20) 8. 工程开发实施计划 (20) 8.1.工程实施评估 (20) 8.2.工程计划 (21) 8.2.1. 阶段计划 (21) 8.2.2. 迭代目标 (22) 8.2.3. 工程时间表 (22) 8.3.支持流程计划 (23) 9. 项目实施人员 (23) 9.1.项目实施人员组织架构 (23)

农业研发中心高质量发展一点建议

关于××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一点建议 一是增强农业技术研发能力。策应××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技术,把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作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以技术的 群体性突破引领农业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围绕健康、 生态、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突破一批支撑农业发展的 核心技术,获取一批引领农业发展的原创性成果,努力抢占 农业创新制高点。鼓励实施一批农业前瞻性技术研发、重大 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引领未来农业创新发展和支撑优势农业 整体提升的科技计划项目。 二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企业。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强化 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围绕重点发展的农业领域,培育一批 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农业发展的创新 型领军企业。 三是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针对部分中小企业的技术难 题,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点对点产学研对接活动,达成一批产 学研合作项目。围绕企业研发能力提升,鼓励各部门与高校 院所合作共建企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 四是帮助乡村创新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保护地 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各具特色 的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破解农产品同质竞争

和增产不增收困境,从而促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全面优化。 五是推进研发载体平台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重点高校院所农业科研专家到我中心兼职、任职,从事技术研究、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科技公共服务、转化科技成果等。以紧扣农业、支撑发展为目标,重点打造一批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将农业链和创新链相结合,针对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持续不断地创造新成果。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 六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培育一批优质专利品牌产品和优秀知识产权人才,带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水平。探索建立重大项目的知识产权产出考核机制。 七是增强科技创新政策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投入为主渠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加大科技金融融合力度,探索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的新途径,打造一个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平台。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破除科技成果转化障碍。鼓励全中心科技人员开展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技术检测等科技活动,营造全中心创新的浓烈氛围。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二、建设内容和预期目标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设内容和预期目标包括: (二)搭建农业产业服务平台,面向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创业辅导和重点扶持培育,促进农业产业创新发 展和转型升级 (三)建设河南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技术创新联盟等的门户网站或业务平台 建设,提升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影响力和信息化水平。 三.承担单位及开发团队概况 四.总体技术方案 本平台依据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综合服务性等原则进行构建,充分集成整合各类农业科技管理、信息和服务资源,以形成“政、科、农、产、学、研”有机互动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 和创业服务机制。 4.1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一)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政策、动态、通知、宣传) 主要功能板块包括:通知公告、科技政策、领导讲话、工作动态、工作简报、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农业产业技术 创新战略联盟、种业创新、农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 园区、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等。

(二)农业科技科技系统、业务平台 主要包括:农业科技管理系统公文传递系统、三区人才在线签署管理平台、科技特派员综合管理平台、农村科技信息在线统计系统(科技扶贫数据、科技特派员数据、三区人才信息数据、等科技统计)、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平台、产学研、科技中介农 业科技服务业对接平台(创新创业主题、提供智能化的增值服务、 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服务,提供在线科技服务,商务、技术对接系统;信息咨询、技术和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商业模式创新、农村科技金融等服务)。(相关设置:技术需求发布、科技服务需 求发布、科技人员技术开发、转移需求发布、科技金融需求发布、 创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相关需求发布)。 (三)农产品发布系统和电子交易交流平台 依托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中原农村信息港对接。充分发挥信息港作用,实现交易买卖双方对接交流和支付系统在线交易,买卖双方发布查看信息,提供农户、合作社、公司、经销商、 经纪人登陆身份。 (四)交流论坛、微信、微博、传统媒体等开发、合作、建设。 (五)设置科技服务技术支持热线(客服电话、短信、邮箱、微信、政策及技术咨询在线咨询系统) (七)市、县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在全省综合服务平台的框架下,充分考虑各地的特殊建设需求,建设市、县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在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的 同时,能和省级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实现科技管理、农业产业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的省市县高效联动。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天津在农业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研发、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在黄瓜和花椰菜等蔬菜育种、西甜瓜育种、杂交粳稻和专用小麦育种、生猪育种、动物克隆、转基因农产品检测、全幅玉米收获机研发以及农产品保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成果,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种科技奖励93项,保持了天津在蔬菜、作物育种领域的优势地位,实现了农业收获机械创新的突破。先后组织2541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了150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共引进推广新品种1021个、新技术195项,建立科技示范户9321户,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8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2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 按照天津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构筑“高端产

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的奋斗目标,《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天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目标是打造“三个高地、两个基地”,即打造现代农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现代农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要求天津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已有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升都市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 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依靠科技的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产品市场秩序的重大问题。保障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攻克一批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构建一套完善的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立规模化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可有效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持续供给能力。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理论和实践证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离不开农业科技,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因此,探究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点看,还是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看,农业科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显著,农业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中,农业科技推广已成为关键环节,肩负着重要使命。但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的“弱质产业”和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农业科技推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如何更迅速、更有效的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把更多的高新技术与我国各地的自然资源密切结合起来,创造出更高水平 和质量的农业商品经济,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1.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 1.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为政府提供咨询,协助农业行政部门执法及对农情的监测预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地方财政状况不佳、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条件无保障。除经费缺乏外,基层农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基本条件也较差,难以吸引农技推广人员稳定地从事推广工作。一些乡镇站连从事推广工作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推广队伍中具有中等农业专业学历以上的只占60%左右,而且由于经费不足而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致使一些技术人员的

某公司申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 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背景 由于工业革命后人口增加和对食物及其他生活消费资料生产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迫使人类想方设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开始大规模向大自然索取。由此造成农业用地扩大,森林草原植被破坏,野生生物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耕地肥力下降;在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造成了农药残留,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结构破坏;加工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物)全面污染农业生产环境,这些均使人们意识到大自然已在惩罚人类。有资料报道,全世界人口每年以1.7%~1.8%的速度增长;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DDT,到1987年全世界共生产DDT 3150万吨,其中有2/3还残留在生态系统中。使用农药与化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从而增加收入,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及保障人类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要求,如二次大战以来,英国农田化肥使用量增加了6倍。但是近代石油农业和化学农业的发展,使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一种回归自然热情悄然兴起,即人类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一轮现代农业向传统农业回归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这就包括有机农业在内的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的兴起。 二、目的和意义 (一)必要性 当今世界食品的发展正朝着食物资源多样化(大粮食、大食品);食品安全有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化);食物品质营养化(营养优先原则);食物营养功能化;食品加工产业化的“五化”方向发展。其目标是人类健美长寿,其方向就是发展有机营养功能食品,迎接全球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半个世纪前,为解决人类饥荒,掀起了一场世界性的“农业革命”,通过矮化育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三十年前,袁隆平院士又通过利用杂种优势和生产者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水稻产量达到空前的超高产,世人称之为“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解决了多数人的温饱,但由于粮食的营养品质下

台湾农民创业园(西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解读

梅州市农科所2012年重点项目建设方案-- 梅州梅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方案(草案 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按照市委李嘉书记关于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指示精神,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建设计划分5年完成(即:2011年至2016年。2011年完成创新中心核心区、示范功能区选址,核心区地型测绘、土地集约,以及项目建设规划设计。2013年基本完成创新中心核心区河堤、道路、库房、晒坪、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联结台资企业和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初步完成水果、茶叶、蔬菜、优质稻、生态旅游农业等5大功能辐射区建设。2016年全面完成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建设,将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四个中心、四个平台”:打造成为具有广东山区农科特色和指导全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区域性试验中心、名优新特农作物良种展示示范中心、粮果菜茶等种子种苗与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咨询培训服务中心;办成各级领导指挥农业结构调整的指挥台,广大农民选择优良新品种的看台,各大农业企业进行作物新品种和现代农艺技术信息交 流的平台,农业科技人员指导农民种植新品种的舞台,最大程度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我市精致高效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目规划分区与建设内容 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位一体项目建设面积2500多亩,包含1个农业科技核心园区,水果、茶叶、蔬菜、优质稻、生态旅游农业等5个功能辐射区。 (一项目核心区具体规划 核心区位于梅县西阳镇锂溪村、龙岗村、直坑村三村交界往大埔S333省道旁边,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1条小河流贯穿其间,土地面积540亩,其中山地300亩(含1条山谷,平地240亩(详见1:2000平面位臵图。核心区共分划为:国家级

2020年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精品范文).docx

精品范文,下载后可编辑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河南是农业大省,但目前农业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还有很大空间。为提升我省农业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尤其是我省贫困县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建议我省建设“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建设一批基层县科技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基层科技部门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等全程信息化管理,提升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服务水平。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对推动信息化新技术在农业行业的创新应用,提高河南农村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内容和预期目标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设内容和预期目标包括: (一)构建连接省、市、县的农村科技管理部门的综合业务平台,实现专项管理、科技统计、科技简报、公文传递等业务的网络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农业科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二)搭建农业产业服务平台,面向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创业辅导和重点扶持培育,促进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建设河南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技术创新联盟等的门户网站或业务平台建设,提升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影响力和信息化水平。 三.承担单位及开发团队概况 本平台在河南省科技厅组织领导下,以产学研合作模式,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河南省躬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担。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为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院校,全军5所综合大学之一,科研实力雄厚,在网络信息安全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河南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是由国家密码管理局及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密码管理局授牌的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专门负责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网上身份认证和信息安全服务。河南省躬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企业,是郑州市网络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四.总体技术方案 本平台依据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综合服务性等原则进行构建,充分集成整合各类农业科技管理、信息和服务资源,以形成“政、科、农、产、学、研”有机互动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和创业服务机制。 4.1 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能力,立足中国农科院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中国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合性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以科研任务带动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服务于产业需求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稳、基础研究薄弱、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着力解决。 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地平台能力,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

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原则: ——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全院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支撑关键技术持续研发,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持续服务产业的能力。 ——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用。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服务需求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整合优化增量与存量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 ——坚持协同创新,拓展开放合作。广泛凝聚力量,推进跨学科领域协作,深入开展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深度挖掘国际科技资源,多渠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 ——坚持整体设计,稳步推进实施。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统筹部署。广泛动员,统一认识,积极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主要任务 系统考虑产业需求、国际前沿和研究基础,顶层设计全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8大学科集群、136个学科领域及292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了需要培强的55个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领域、培优的57个传统特色学科领域、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农业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 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农办科…2015?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各涉农高校~有关部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贯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新常态下农业科教体系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部属有关科教单位高度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工作~并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贯彻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 农业部办公厅 2015年5月20日 —1—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

为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建设~着力搭建中央与地方、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服务“三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实现“互联网+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格局~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按照“体系工作法”~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有效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构建起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环节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提高农业科教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增强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度~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谋划~系统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以共享为核心~以协同为要旨~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在有效整合相关农业科技、教育、资环等体系资源的基础上~吸引多方力量参与云平台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整合各类农业科教资源~规范云平台信息资源采集系统与交换标准~建立顺畅的从科技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应用的“技术成果信息流”和从生产技术难题到科技原始创新的“产业问题导向流”~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工作协同创新。 ,三,高端引导~快捷高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完善农业科教大数据系统化、结构化设计~构建云平台业务系统~增强国家农业科教服务信息系统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科教服务全覆盖~为广大用户提供快速便捷、针对性强的科教服务。 —2—

某公司申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页)

某公司申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页)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 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背景 由于工业革命后人口增加和对食物及其他生活消费资料生产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迫使人类想方设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开始大规模向大自然索取。由此造成农业用地扩大,森林草原植被破坏,野生生物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耕地肥力下降;在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造成了农药残留,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结构破坏;加工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物)全面污染农业生产环境,这些均使人们意识到大自然已在惩罚人类。有资料报道,全世界人口每年以1.7%~1.8%的速度增长;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DDT,到1987年全世界共生产DDT 3150万吨,其中有2/3还残留在生态系统中。使用农药与化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从而增加收入,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及保障人类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要求,如二次大战以来,英国农田化肥使用量增加了6倍。但是近代石油农业和化学农业的发展,使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一种回归自然热情悄然兴起,即人类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一轮现代农业向传统农业回归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这就包括有机农业在内的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的兴起。 二、目的和意义 (一)必要性 当今世界食品的发展正朝着食物资源多样化(大粮食、大食品);食品安全有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化);食物品质营养化(营养优先原则);食物营养功能化;食品加工产业化的“五化”方向发展。其目标是人类健美长寿,其方向就是发展有机营养功能食品,迎接全球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半个世纪前,为解决人类饥荒,掀起了一场世界性的“农业革命”,通过矮化育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三十年前,袁隆平院士又通过利用杂种优势和生产者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水稻产量达到空前的超高产,世人称之为“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解决了多数人的温饱,但由于粮食的营养品质下

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统计表

编号: 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统计表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文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科技厅 二○○四年十二月

填表说明 一、填表要求 1、在填写前请仔细阅读《填写说明》。 2、按给定的格式完成《统计表》的全部内容。用A4规格复印纸打印,一式六份,连同软盘一起送交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3、实事求是填报,严禁弄虚作假。 二、填写说明 1、填写期限:不同批次创新中心填写年限不同,《统计表》中各项指标统计期限安排如下:第一批(2001-2004年),第二批(2002-2004年),第三批(2002-2004年),第四批(2003-2004年),第五批(2003-2004年),第六批(2004年),其中2004年数据为预计数)。 2、建设单位指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申报单位。 3、承担项目以当年合同下拨项目数计,对某项跨年度项目不能重复计入合计数。 4、一个成果若受多级奖励,填报级别最高者。 5、页面不够可以自行增加。

河源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管理试行办法-河源市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

河源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2016~2020)(试行)》(粤科社农字〔2015〕183号)以及《河源市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河府〔2016〕49号),提升我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中心由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市内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各单位的科技资源优势,互补共享,联合共建。 第三条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一)开展农业先进技术研究开发。 (二)开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三)实施农业科技成果中试、孵化,推进产业化。 (四)培养、聚集农业科技高级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优秀团队;开展面向农户的先进实用技术培训。 (五)提供农业中小微企业技术诊断、咨询等中介服务。 (六)推动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密切产学研合作。 第四条申请组建创新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报单位在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基础扎实、研究条件良好、研究力量强,研究水平市内领先。

(二)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相关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具备较强的成果应用示范和转化能力以及示范带动作用。 (三)创新中心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实验基地,有必要的研发、生产及检测设备。 (四)创新中心成立研究团队,且结构合理,能团结协作,具有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能确保足够的研究时间。 (五)创新中心运行机制良好,制度健全。 第五条创新中心的申请、审批程序: (一)发布申报指南。市科技局根据我市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在深入调研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创新中心”申报指南并公开发布。 (二)申请与受理。申报单位登陆市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在线填写《河源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申请书》和《河源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可行性报告》,并上传相关附件。附件材料包括:单位营业执照或机构代码证、上年度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科技项目或成果证明、研究团队证明材料、创新中心共建协议,以及其它相关资质证明材料等。 市科技局业务科室对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网上初审,初审合格后,由申报单位下载打印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含附件)。县(区)单位申报材料报送到各县(区)科技局,由各县(市)区科技局审核盖章后统一报送到市科技局;市直单位申报材料直接报送市科技局。 (三)立项评审。以网络评审为主。对初审合格的申报材料,由市科技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或通过河源市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进行“双向匿名”评审。必要时,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论证。

某公司申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某公司申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一、背景

由于工业革命后人口增加和对食物及其他生活消费资料生产数 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迫使人类想方设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开始大规模向大自然索取。由此造成农业用地扩大,森林草原植被破坏,野生生物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耕地肥力下降;在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造成了农药残留,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结构破坏;加工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物)全面污染农业生产环境,这些均使人们意识到大自然已在惩罚人类。有资料报道,全世界人口每年以1.7%~1.8%的速度增长;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DDT,到1987年全世界共生产DDT 3150万吨,其中有2/3还残留在生态系统中。使用农药与化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从而增加收入,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及保障人类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要求,如二次大战以来,英国农田化肥使用量增加了6倍。但是近代石油农业和化学农业的发展,使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一种回归自然热情悄然兴起,即人类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一轮现代农业向传统农业回归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这就包括有机农业在的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的兴起。 二、目的和意义 目的和意义目的和意义 目的和意义 (一)必要性 当今世界食品的发展正朝着食物资源多样化(大粮食、大食品);

食品安全有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化);食物品质营养化(营 养优先原则);食物营养功能化;食品加工产业化的“五化”方向发 展。其目标是人类健美长寿,其方向就是发展有机营养功能食品,迎 接全球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半个世纪前,为解决人类饥荒,掀起了一场世界性的“农业革命”, 通过矮化育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三十年前,袁隆平院 士又通过利用杂种优势和生产者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水稻产量达 到空前的超高产,世人称之为“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解决了多数人的温饱,但由于粮食的营养品质下 - 2 -降,特别是某些矿物质,维生素等活性物质减少,因营养失衡而引发了“稳性饥饿”症,如肥胖症就是其中一种。再加上长期过度使用化 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转基因产品,以及在饲养过程中滥用兽药、 抗生素、激素等,使人类的安全遭受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无公害食品、 绿色食品、有机功能食品的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人类生存的需要。 据统计全球现有十多亿人超重(中国二亿多人),首次超过了贫 困人群的数目。中国有1.6亿人患高血压,4000万人得糖尿病。这是 一个空前的天文数字。 由于现代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亚健 康”人群不断扩大,约占总人口的70%。“亚健康”人群是一支浩浩 荡荡的消费大军,他们推动着有机功能食品的发展。“大病往医院, 小病上药店,无病先保健”;“三分治,七分养,花钱买健康,送礼送 健康”;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未来的医生不再给病人吃药,而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4... 第一节概述........................................................................................................4...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及范围................................... 7..第三节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9.. 第四节研究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 3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2 5 第一节项目市场分析........................................................................................2 5.第二节建设规模及内容.....................................................................................3 0 第三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3 4 第一节场址选择................................................................................................3 4.第二节建设条件................................................................................................3 5.第四章工程技术方案................................................ 4..2.第一节总平面布置................................................. 4..2.第二节工程建设方案........................................................................................4 3.第三节配套工程................................................................................................4 8.第五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5..2第一节环境保护执行标准.................................................................................5 2 第二节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5 3 第三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 3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 7 第四节地质灾害影响分析.................................................................................5 9 第五节特殊环境影响分析.................................................................................5 9 第六章节能.......................................................................................................6 0.第一节编制依据................................................... 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