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屑病

银屑病

银屑病
银屑病

基于四型三期、八卦辩证与引经药相结合辨治银屑病的探讨

俞徽陈欢杜晓娟付绍琪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中医学本科专业)

指导老师:赵党生

摘要银屑病的发病与免疫功能调节等因素有关,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复发性疾病。[1]以前临床上主要分为四型:寻常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和脓疱型。[2]通过大量阅读有关银屑病资料将中医辨证分型在原来的基础上归纳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和血虚证四型,并对进行期、静止期和消退期三期的治疗进行增补改进,使疾病的治疗在每一阶段可以灵活分期治疗,对症下药,加减用药,不仅有内服药物,同时也有三期外治法,二者同时并进,本文利用该病的发病特点结合并利用八卦理论及使用引经药,从而减轻患者病痛,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使银屑病的疗效最大化。

关键词银屑病;八卦辨治;引经药应用;

1 中医分型

1.1 血热证

主证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成点滴状,颜色鲜红,层层银屑,瘙痒剧烈,抓之点状出血;伴面红目赤、咽喉疼痛、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或数。

辩证内有蕴热,郁于血分

治法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方药凉血活血汤加减

生槐花,白茅根,紫草根,生地,丹皮,

茜草根,鸡血藤,板蓝根,白鲜皮,丹参

按语方中生槐花、白茅根、生地、紫草根、丹皮、茜草根清热凉血,丹参、鸡血藤活血,板蓝根清热解毒,佐以白鲜皮止痒。大便干燥明显者加大黄;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苦参、蛇床子;伴咽痛者加桔梗、连翘、牛蒡子、黄芩;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者加羚羊角粉。

当兼症明显时,临床可有如下辩证:

肝火亢盛证(肝火症状明显):[3]

主证皮疹发生及发展突然且迅速,呈泛发、弥漫、点滴状,色鲜红。可伴有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眩晕头痛,两胁胀满,便干尿黄等症。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滑。多见于因暴怒或过度忧郁等情志因素而导致银屑病发生、加重或复发者。

辩证血热内蕴,肝火亢盛

治法清泻肝火,凉血活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钩藤,刺蒺藜,生地,僵蚕,

白茅根,丹皮,赤芍,川芎,鸡血藤,紫草根,

按语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钩藤、僵蚕、刺蒺藜清泻肝火,生地、白茅根、丹皮、赤芍、紫草根、鸡血藤、川芎凉血活血。发病特别突然且迅速者加羚羊角粉;

大便干燥明显者加大黄;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首乌藤。

心火亢盛证(心火症状明显):[3]

主证不断有新皮疹发生,皮疹颜色鲜红。患者伴有失眠、心烦、口干、小便黄等症状;舌尖红、苔黄,脉滑或数。

辩证血热内蕴,心火炽盛

治法清心凉血,养血安神

方药导赤散加减

生地,黄连,栀子,竹叶,丹皮,赤芍,丹参,

首乌藤,珍珠母,炒枣仁,益智仁,白茅根

按语方中生地、黄连、栀子、竹叶、白茅根、丹皮、赤芍清心凉血,丹参、首乌藤、珍珠、炒枣仁、益智仁养血安神。心烦明显者加连翘、莲子心;大便干燥明显者加大黄;瘙痒剧烈者加刺蒺藜、苦参。

1.2 血燥证

主证皮损淡红,原有皮损部分消退,可呈环状,可有口干咽燥,女性月经量少。舌质淡,舌尖红、苔少,脉缓或沉细。

辩证阴血不足,肌肤失养

治法滋阴养血,活血润肤

方药养血解毒汤加减

当归,丹参,熟地,白芍,天冬,麦冬,

鸡血藤,首乌藤,红花,土茯苓,草河车

按语方中当归、丹参、熟地、白芍养血,天冬、麦冬滋阴,鸡血藤、首乌藤、红花活血,佐以土茯苓、草河车解毒。瘙痒明显者加刺蒺藜、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苦参;睡眠不实者加炒枣仁、益智仁;口干咽燥甚者加沙参、元参、石斛。

1.3 血瘀证

主证病程长,皮损暗红色,呈肥厚片状。可伴心情郁闷,腹胀,女性有痛经。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涩或沉缓。

辩证湿毒内蕴,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除湿解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薏苡仁,陈皮

按语方中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活血化瘀,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薏苡仁除湿解毒,佐以陈皮理气。月经后错或有血块者加益母草、香附;大便干燥明显者加大黄;瘙痒剧烈者加苦参、刺蒺藜;头部皮疹消退缓慢者加菊花,下肢皮疹消退缓慢者加牛膝。

1.4 血虚证

主证头皮四肢出现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色红黯淡的斑丘疹,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搔后有点状出血,时重时轻,鳞屑干燥,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面色无华,头晕纳呆,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5]

辨证气血虚弱。

治法养血和营。

方药银翘汤加减

银花,连翘,黄芩,芥穗,薄荷,白鲜皮,

苦参,丹皮,赤芍,生地,黄芪,党参,白茅根

按语方中银花、连翘、黄芩、芥穗、薄荷、白鲜皮、苦参清热消风解毒,白茅根、丹皮、赤芍、生地清热凉血,黄芪、党参益气补血。大便干燥者加大黄;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蛇床子、首乌藤。

2 病程分期

2.1 进行期

普连软膏:主要成分有黄芩,黄柏,凡士林

清凉膏:主要成分有当归,紫草,大黄,黄蜡,香油

香蜡膏:主要成分有蜂蜡,香油

上药均具有作用和缓,清热凉血,消炎之功

2.2 静止期

黑豆馏油软膏[4]

2.3 消退期

京红粉软膏:主要成分有京红粉,利马锥,凡士林

豆青膏:主要成分有白降丹,巴豆油,青黛,羊毛脂,凡士林

黑红软膏:主要成分有黑豆馏油,京红粉软膏

上药均具有软化浸润消炎散结之功

3 八卦辨证

3.1 治血必先理气

在《医贯·阴阳论》中说:“夫言阴阳者,或指天地,或指气血,或指乾坤,此对待之理。…故圣人作易于乾则曰:大哉乾元,乃统天。于坤则曰:至哉坤元,乃顺承天。古人善体易义,治血必先理气。”[6]银屑病的四型都以血为根本,所以在治疗银屑病时除用治血的药物外,还应配伍理气药。如血虚证,用当归补血汤,方中黄芪量为当归5倍,进一步强调了补气生血法在临床的应用。

3.2 四气五味

天有四时,故生寒温热凉,药物春天禀气微寒微温,夏天禀气大温,长夏禀气大热,秋天禀气凉,冬天禀气寒,地分五行,固有酸辛咸苦甘,得木之气者其味酸,金之气者其味辛,水之气者其味咸,火之气者其味苦,土之气者其味甘。[6]所以在治疗银屑病时应重视四气五味理论,以指导临床用药。

4 引经药

由于疾病所发生的部位和经络的不同,治则就有分别,需结合经络之所主的一定部位而选用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如病变部位在手太阳经者用黄柏、藁本,足太阳膀胱经用羌活,手阳明大肠经用升麻、石膏、葛根,足阳明经用白芷、升麻、石膏等。

5 结论

银屑病的顽固性使得患者非常苦恼,能够治愈和它治愈后的复发也让诸位医生束手无策,西医方面多用化学药物及激素进行治疗,无疑给患者留下了些许副作用,我们在此采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将银屑病分为四型三期进行治疗,充分利用八卦理论来指导用药,并且正确选用引经药,将疾病每一阶段细化,分期治疗,对症下

药,加减用药,不仅有内服药物,同时也采用三期外治法,二者同时并进,以此来提高银屑病的治愈率,使患者少受身心伤害。当然,患者必须树立坚定持久的信念来对抗疾病,配合医生治疗,以期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中所探讨的银屑病的治疗方法独特新颖,具有非常高的潜在价值,并将为银屑病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83-186;

[2]李文政,王洪珍.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J].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0:3042.

[3]邓丙戌,张志礼.银屑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1;

[4]郑守曾,杨晓晖,段行武,瞿幸.常见皮肤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166-167;

[5]李廷保,窦志强,潘利忠.何炳元教授辨治儿童银屑病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6,2(2):4-6;

[6]刘杰,袁峻.中国八卦医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3.8;

[7]原丽琼.从血分与风邪辨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0):3290-3291.

[8]聂芳,李文竹.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郁金银屑片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0,29(5):

509-510.

[9]王立新,李伟,王娟,谢泽初.清营汤加减治疗银屑病48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51(2):201-202.

[10]李红,周澜华.银屑病的生物治疗新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9):862-864.

[11]付仁革.针灸加中药治疗银屑病[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70-171.

[12]杨凤琴,闫芳.中药熨烫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护理体会[J]. 论著·临床护理,2010,28(12):209.

银屑病关节炎发病模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银屑病关节炎发病模型 作者:梁敏锐, 陈向军, 邹和建 作者单位:梁敏锐,邹和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上海,200040), 陈向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刊名: 医学研究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EDICAL REASERCH 年,卷(期):2010,39(9) 参考文献(13条) 1.Martin MP;Nelson JL;F Pellett susceptibility to psoriatic arthritis:influence of activating killer Ig-like receptor genes in the absence of specific HLA-C alleles 2002(06) 2.Nelson GW;Martin MP;Gladman D Heterozygote Advantage in autoimmune disease:hierarchy of protection/susceptibility conferred by HLA and Killer Ig-Like receptor combinations in Psoriatic Arthritis 2004(07) 3.Williams F;Meenagh A;Sleator C Activating 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Gene KIR2DS1 Is Associated With Psoriatic Arthritis[外文期刊] 2005(07) 4.Chang WT;Zhou CT;Yu CW Cytokine gene polymorphism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2007 5.Duvic M;Johnson TM;Rapini RP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ssociated psoriasis and Reiter′s syndrome[外文期刊] 1987(12) 6.Costello P;Bresnihan B;O'Farrelly C Predominance of CD8+ T lymphocytes in psoriatic arthritis 1999(05) 7.Daoussis D;Antonopoulos I;Andonopoulos AP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D154 (CD40L) on stimulated T-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psoriatic arthritis[外文期刊] 2007(02) 8.Tassiulas I;Duncan S;Centola M Cl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 Cell Infiltrates in Skin and Synovium of Patients with Psoriatic Arthritis[外文期刊] 1999(06) 9.Curran SA;FitzGerald OM;Costello PJ Nucleotide Sequencing of Psoriatic Arthritis Tissue before and during Methotrexate Administration Reveals a Complex Inflammatory T Cell Infiltrate with Very Few Clones Exhibiting Features That Suggest They Drive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by Recognizing Autoantigens 2004(03) 10.Gerald P;Ernst W;Burkhard FL T cell derived cytokines in psoriatic arthritis synovial fluids[外文期刊] 1998(11) 11.Goldstein I;Simon AJ;Horin SB Synovial VLA-1+ Tcells display an oligoclonal and partly distinct repertoire in rheumatoid and psoriatic arthritis[外文期刊] 2008(01) 12.Camilla J;Gilles B;Jean PR Increased Numbers of Circulating Polyfunctional Th17 Memory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eronegative Spondylarthritides[外文期刊] 2008(08) 13.Colucci S;Brunetti G;Cantatore FP Lymphocytes and synovial fluid fibroblasts support osteoclastogenesis through RANKL,TNF-α,and IL-7 in an in vitro model derived from human psoriatic arthritis[外文期刊] 2007(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吴华香.李军.郑敏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期刊论文]-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3)

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及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006111 7 栏目中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及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作者韩玲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一部韩玲 摘要:本文综述了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的进展,对治疗银屑病中药新药 药效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结合银屑病发病机制的 研究进展完善药效学方法学研究的建议。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了。可能是一种具有基因遗传特性的疾病,也与感染、内分泌机能障碍、免疫功 能紊乱等有关。中医学认为以风湿毒邪内侵为标,血虚、血燥为根源,血 热、血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故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祛风 除湿成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法。 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炎症细胞聚集和真皮乳头部血管增生扩张三大特征,从而出现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 粒层消失、棘细胞层增厚等。尽管许多不同的动物模型能复制银屑病的某 个方面的病理特征,并能解释部分病因,但长期以来仍缺乏一种能够研究 所有有关的潜在因素的动物模型。即-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 一、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 银屑病动物模型是根据银屑病的特征,人为建立的一种与之相似的模型。 有人总结了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以下4个不断完善的阶段: 1.诱发性动物模型 该模型是通过工方法在动物,如豚鼠、大鼠等皮肤上诱发银屑病样增生。

其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化学刺激剂外涂或药物外涂、缺乏必须脂肪酸的饲料喂养等。这些方法均为过度增殖模型,可引起表皮增生加快。但这些方法仅是针对表皮损伤的一种迟发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如缺乏必须脂肪酸饲料喂养的大鼠模型,因缺乏必须脂肪酸,故可使大鼠皮肤逐渐出现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基底细胞有丝分裂加快,DNA合成增加等变化,表皮细胞呈慢性增生状态,与药物诱发的急性表皮增生相比,其与银屑病更为相似。 如心得安诱导银屑病动物模型,是利用心得安特有的药理作用,即心得安可阻断角阮细胞的β-肾上腺能受体而降低了细胞内cAMP水平所致。应用后可出现动物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和棘层肥厚等类似银屑病的组织病理改变,其皮损并非是刺激性皮炎。黄畋[1]和Gaylarde[2]等分别用心得安成功地在豚鼠背部和耳部皮肤上制备了银屑病样皮肤模型,并发现药物可抑制其所致的表皮异常角化与增殖、角化不全等。 已有研究[3-4]发现IL-20是与银屑病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体外可明显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IL-20的转基因鼠可出现皮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人类银屑病有相似之处;此外,IL-20受体在银屑病皮损处有高表达。有人在心得安造模的基础上,利用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了动物皮损中IL-20 及角蛋白的K14,K16,K17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正常皮肤IL-20的表达仅限于基底层,且为低表达,但模型动物皮损中基底层及棘层均有高表达,且显著高于正常组。应用IL-20反义寡核苷酸外涂皮肤后,可使其明显好转。也观察到皮损中角蛋白K14,K1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心得安所致的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不仅在组织病理学,而且在分子水平上与人类银屑病皮损一致。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实了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上述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可在短时间内复制出某些方面与银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较好,可用于表皮增殖动力学、药物筛选等研究,但这些模型只是模拟了银屑病中的部分组织病理特征,在许多方面与诱发或自然产生的疾病毕竟存在差异。 2.裸鼠-皮损移植模型 该模型是将银屑病人皮损组织移植到裸鼠背部。其具体方法是,选择经组织学证实,2周内未经任何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典型皮损,麻醉后取全层皮肤,裸鼠背部麻醉后切除部分圆形皮肤至肌肉筋膜,将皮损间段缝合到移植点。因裸鼠是先天性无胸腺小鼠,其免疫缺陷,在一定情况

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影响的研究

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影响的研究 杨川 1 陈明岭 1 陶春蓉 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61) 摘 要:目的:探讨白疕软膏治疗银屑病的药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5%心得安乳剂建立豚鼠银 屑病样模型,观察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豚鼠银屑病样 模型皮损中细胞因子IL-2、IL-6、IL-8的水平,观察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中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组织病理改变有治疗作用。结论: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治疗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对细胞因子的调节而发挥作用。白疕软膏是治疗 银屑病的有效外用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银屑病;白疕软膏;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R285.5;R758.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0668(2011)01-0055-03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杨川,男,1972年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医外科学基础与临床;通讯作者:陈明岭,男,1967年生,教授,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皮肤病基础与临床。 Effect of Baibi Ointment to Psoriasis Guinea Pig Model YANG Chuan ,CHEN Ming-ling ,TAO Chun-ro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Baibi ointment for treating Psoriasis.Methods :5%propranolol emulsion was applied externally on the back of a guinea pig's ear to produce the poriasis-like der-matitis model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Baibi ointment on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model.Radioimmunoassa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levels of cytokines like IL-2、IL-6and IL-8,and the effects of the ointment to the cytokines.Results :Baibi ointment has therapeutical effects on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models of poriasis-like dermatitis in guinea pigs.The mechanism is proba-bly by inhibiting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Malpighian cell and regulating the cytokines.Thus ,Baibi ointment is an effective external preparation to treat psoriasis ,and is worthy of deeper reasearch and generalization. [Key words ]:Psoriasis ;Baibi ointment ;psoriasis-like dermatitis models of guinea pig ;malpighian cell ;cytokine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因不明的有特征性 红斑、丘疹及鳞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其治疗过程中,外治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白疕软膏是我院皮肤科治疗银屑病的外用院内中药制剂,疗效显著、剌激性轻微、可长期使用。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拟通过豚鼠银屑病样模型及细胞培养,探讨白疕软膏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作用机理。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健康成年豚鼠40只,体重350 400g ,雌雄不限,雌雄分养,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豚鼠标准颗粒饲料喂养,并每日供给足量新鲜蔬菜。40只豚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1组空白对照组,2组模型组,3组白疕软膏组,4组喜树碱软膏组。1.2 主要试剂及器材

氧化苦参碱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氧化应激的拮抗作用

氧化苦参碱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氧化应 激的拮抗作用 (作者: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氧化应激的拮抗作用,探讨其防治银屑病的机制。方法采用注射雌激素刺 激小鼠阴道上皮组织增生的方法复制银屑病小鼠动物模型,同时给予 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干预,实验10d后,取小鼠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光甘肽(GSH) 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含量,并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氧化苦参碱80、40和20mg? kg-1均可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的有丝分裂(P0.01);氧化苦参碱80mg - kg-1可升高雌激素周期小鼠血清SOD和T-AOC的含量(P0.05,P0.01),降低MDA GSH和NC含量(P0.01);氧化苦参碱40mg?kg-1可降低雌激素周期小鼠血清MDA和NC 含量(P0.05,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银屑病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表皮细胞增殖并降低血清 MDA GSH及NO含量,升高SOD和T-AOC的含量有关。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银屑病;有丝分裂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丙

二醛;谷光甘肽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 OMT是苦豆子生物碱的一种,具有抗炎、抗增殖、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1]。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以皮肤组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研究表明,银 屑病患者体内释放大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生物膜的结构造成广 泛损伤,引起皮肤炎症的发生[2-3]。作者通过给小鼠注射己烯雌酚的方法复制银屑病样小鼠模型[4],观察氧化苦参碱对银屑病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光甘肽(GSH)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及阴道上皮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探讨了其防治银屑病的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18?22g,宁夏医科大 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SYXK (宁2005- 0001)。 1.1.2药品氧化苦参碱(宁夏制药厂,批号6404120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0903A); 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 ,DES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90203);秋水仙碱(Colchicin ,CLC昆明制药厂,批号841201)。 1.1.3 试剂和主要仪器SOD MDA GSH T-AOC和NO测试盒(南 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91115);752N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姚治 孙涛

发布日期20061110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银屑病药效学模型及结果评价-姚治孙涛 作者姚治孙涛 部门 正文内容审评三部姚治、孙涛 摘要:近来国内创新性的抗银屑病药物的申报呈上升趋势,但由于银屑病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现有药效学模型与 临床的相关性尚存在一定问题,给研究和评价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整理总结了现有的一些抗银屑病体内外药效学模 型和试验方法,并对其结果的评价价值做了一定探讨。希望对相关研究和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屑病、药效学、评价 银屑病是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分化不全、真皮浅层微血管扩张并伴有炎症反应为病理特征的表皮角化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报道,关于银屑病发病的新概念认为:银屑病是多基 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失常的免疫性疾病,表皮过度增殖与分化异常和炎症等疾病现象涉及到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 调控,后者是指在银屑病中异常表达的免疫分子、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调节分子。国外文献报导ET-1(内皮素1)、 sE-selectin(可溶性选择素E)、sIL-2R(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CD4+/CD8+ 等与银屑病有关。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几种与银屑病有关的体内外药效学试验模型及结果评价: 一、体内试验 表皮细胞增殖过快和角化不全是银屑病的基本病理特点,小鼠尾部鳞片的表皮缺乏颗粒层的形成,雌激素周期的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活跃,上皮细胞转换加快,均与人银屑病表皮病理特征相似。药物如能抑制小鼠阴道上皮有 丝分裂和促进鼠尾颗粒层形成,就可能具有抗银屑病作用。下面两种方法是被广泛使用的较为经典的银屑病药效学 模型: 1、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试验 雌性小鼠预先注射雌激素(如乙烯雌酚)数日,使其处于雌激素生理周期。阴道给予药物数日,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秋水仙碱以终止细胞分裂。取小鼠阴道组织,固定,染色,观察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常以甲氨蝶呤 为阳性对照。 若试验结果表明药物有抑制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作用,则可提示对银屑病的疗效。 2、对小鼠尾鳞片表皮细胞生成的影响试验 取小鼠,将试验药物直接在尾部外涂给药一定时段(一般为2周),取尾根部皮肤,固定,染色,测量鼠尾表皮厚度和颗粒形成情况。 若试验结果表明药物有促进鼠尾颗粒层形成作用,则可提示对银屑病的疗效。 3、对盐酸普奈洛尔所致豚鼠耳部皮肤银屑样皮损的影响 采用盐酸普奈洛尔乳剂型搽剂(5%)连续涂抹豚鼠两侧耳廓皮肤,每日2次,连续2周后取少量豚鼠的两侧耳廓皮肤,固定,染色,光镜观察评价造模质量。于耳廓皮肤涂抹给药,每日2次,连续2周。同法观察耳部皮肤的角 化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及固有层的变化情况,并测定表皮厚度。

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组织学及免疫学特征初步探究

【引文格式】黄钟洲,陈小彦,徐敏,等.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组织学及免疫学特征初步探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9,26(2):61-66.DOI:10.3969/j.issn.1674-8468.2019.02.001. 通信作者:郭庆,E-mail:guoqingzsy@163.com ·论著· 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组织学及免疫学特征初步探究 黄钟洲,陈小彦,徐敏,艾雪忱,唐增奇,郭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研究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皮肤组织学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小鼠背部剃毛后,造模组小鼠于背部皮肤及单侧耳部每日涂抹共计62.5mg的5%咪喹莫特乳膏1次,连续7d,空白组小鼠涂抹等量凡士林。每日记录小鼠PASI评分及耳部厚度,并于末次涂药24h后处死,取背部皮肤进行多聚甲醛固定,行HE 染色及Ki-67免疫组化分析。取脾脏称重,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的Th细胞亚群。结果:造模组小鼠于第二天逐渐出现红斑、鳞屑、皮肤增厚及耳部肿胀,其PASI评分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加。造模组小鼠皮损出现银屑病样病理改变,其表皮厚度明显增加(t=15.12,P<0.001),且Ki-67阳性率明显上升,每个高倍镜视野下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t=10.50,P<0.001)。造模组小鼠脾脏重量和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Th1、Th17细胞亚群的比例及绝对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值均<0.05),Th2细胞比例及计数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结论: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学特征,是一种有效的银屑病模型。 [关键词]银屑病动物模型;咪喹莫特;Ki-67;Th1细胞;Th17细胞 [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8468.2019.02.001 Histopathologic and immunological features of Imiquimod induced psoriatic mouse model HUANG Zhong-zhou,CHEN Xiao-yan,XU Min,AI Xue-chen,TANG Zeng-qi,GUO Qi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2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GUO Qing,E-mail:guoqingzsy@163.com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ermatopathologic and immunological features of Imi-quimod induced psoriatic mice model.Methods:Twenty BALB/c mice were grouped in IMQ-mod-e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each had10mice.The IMQ-model mice received a daily top-ical dose of62.5mg of IMQ cream(5%)on the shaved back and left ear for7consecutive days.The control group mice were treated similarly with vaseline.The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score and thickness of left ear were measured daily.The dorsal skin samples were evaluated using H&E sec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est of Ki-67.The spleens were weighed and the spleno-cyte were counted.Flow cytometry was used for detection of T-helper-cell subsets.Results:Ery-thema,scaling,skin thickening and ear swelling appeared on day2and deteriorated gradually.The cumulative score kept increasing by day7.Histologically,the skin of IMQ-model mice showed 16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9年4月第26卷第2期

银屑病

银屑病 【别名】 牛皮癣 【概述】 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炎,病程很长,有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有关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然进行过许多研究,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不是单一的原因,可能涉及到许多方面。 1.遗传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有的家族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发病率在不同人种差异很大。本病患者的某些HLA抗原(如HL-B13、HLA-B17、HLA-A1)出现率显著增高。 2.感染本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的关系虽然有一定根据,但尚未能最后证实。从临床现象观察,有些病例的发病似与细菌感染有关,可能是细菌毒素诱发的变态反应。 3.代谢代谢障碍主要包括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酶的改变,以及环磷腺苷的缺乏和环磷鸟苷等的增加。 4.免疫异常现代免疫学技术检测发现本病存在多种免疫学异常,但对其意义尚难以作充分的解释。5.其他关于本病与内分泌异常和神经精神障碍的关系也有不少临床根据,有待进一步探讨。 【病理】 1.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皮损的组织像为角质层增厚,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皮突大体一致地向下延长,末端增宽如球棒状;表皮下部角朊细胞核有丝分裂象较多。真皮乳头变窄,向上延伸,其顶部的表皮变薄;真皮乳头层内毛细血管纡曲、扩张;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2.寻常型的点滴状银屑病皮损组织像为在颗粒层完整区的上方,以及在脓疱性鳞屑痂之间的角层均角化完全;颗粒层基本正常;棘层轻度增厚。少量中性粒细胞聚集于表皮上部(Kogoj海绵状脓疱)、角层下(角层下脓疱)和角化不全细胞的团块中(Munro小脓肿)。真皮轻度水肿,乳头部毛细血管扩张,轻度纡曲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组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3.脓疱型银屑病组织像与寻常型基本相同,但表皮棘细胞间水肿较明显,表皮上部出现海绵状脓疱(Kogoj),腔内为中性粒细胞。 4.红皮病型银屑病除具备银屑病的特点外,还出现慢性皮炎的改变。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寻常型银屑病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稍有浸润增厚。红斑面上覆盖银白色层积性鳞屑。鳞屑易于刮脱,刮净后其基面常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皮损好发于头部、骶部和四肢伸侧面。自觉瘙痒。 2.点滴状银屑病皮损为粟粒大至豆大的丘疹,顶部有鳞屑,往往广泛分布。 3.脓疱型银屑病分泛发性和局限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又包括V on Zumbusch脓疱型银屑病、Hallopeau连续性肢端皮炎和疱疹样脓疱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红斑上出现群集性浅表的无菌性脓疱,口腔黏膜可同时受累。急性发病或突然加重时常伴有寒战、发热、关节疼痛、全身不适和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在缓解期往往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包括“伴有脓疱的银屑病”、局限性Hallopeau连续性肢端皮炎、环状脓疱性银屑病和掌跖脓疱病。 4.红皮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和脱屑,伴有发热、畏寒、不适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 5关节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患者同时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样的关节损害,可累及全身大小关节,但以末端指(趾)节间关节病变最具特征性。血液类风湿因子阴性。 鉴别诊断 须与银屑病鉴别的疾病包括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副银屑病、慢性湿疹、头癣、盘状红斑狼疮、汗疱疹、甲癣、掌跖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剥脱性皮炎等。 【治疗概述】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并非不治之症。适当的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只是复发问题难以解决。由于本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不少患者需要长期医治,而各种疗法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针对患者

雷公藤内酯醇改善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症状的初步

勘误 DOI:10.13232/https://www.doczj.com/doc/4f16345136.html,ki.jnju.2018.05.015 雷公藤内酯醇改善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症状的初步探究 南京大学学报,2018, 54(5), 992-1000 The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of IMQ-induced psoriasiform mouse model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triptolide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2018, 54(5), 992-1000 图5 Triptolide抑制TNF-α和IL-17A的表达 A: IHC染色检测TNF- α和IL-17A表达水平(200X)。B: RT-PCR检测TNF- α的表达水平。C: RT-PCR检测IL-17A的表达水平( ***P < 0.001, **P < 0.01, *P < 0.05,mean ± SEM; n = 5) Fig.5 Triptolide inhibi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NF- α and IL-17A A: IHC stain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NF- α and IL-17A(200X). B: RT-PCR detect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TNF-α. C: RT-PCR detect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IL-17A ( ***P < 0.001, **P < 0.01, *P < 0.05,mean ± SEM; n = 5)

银屑病动物模型_袁媛

2008年2月 第16卷 第1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ACT A LABORAT ORIUM ANI M A LIS SCIE NTIA SINICA February,2008 V ol.16 N o.1 研究进展 银屑病动物模型 袁媛1,朱健平1,陈系古2 (11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湛江 524023;21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广州 510080)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示该病遗传背景、发病机制及开发新药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银屑病;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39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847(2008)0120070204 Animal Models of Psoriasis Y UAN Y uan1,ZH U Jian2ping1,CHE N X i2gu2 (11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G uangdong Medical C ollege,Zhanjiang524023,China; 21Experimental Animal Center of Sun Y an2Sen University,G uangzhou510080) 【Abstract】 Ps oriasis is a comm on chronic relapsing disease ass ociated with profound im paired quality of life.Until now, the fundamental pathophysiology of the disease still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The establishment of appropriate animal m odels of ps oriasis will be helpful to reveal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nd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and can prom 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Recently,many scientists have been w orking a lot on researches in the field.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recent findings about animal m odels of ps oriasis. 【K ey w ords】 Ps oriasis;Animal m odels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多诱因导致的皮肤慢性炎性病变,临床症状以皮疹上覆盖银白色鳞屑、剥开后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病变;病理学改变为皮肤角质细胞过度增生及分化不全、炎症细胞浸润、真皮血管扩张等[1]。银屑病属于高发病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该病患者数量近2000万,国内已逾300万,且发病率近年来仍呈继续升高趋势[2,3]。银屑病治愈率低、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迄今为止,银屑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根治性治疗仍是一个难题,这除了与其发病机制复杂有关外,理想的动物模型的缺乏也是制约对该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银屑病为人类特有性疾病,动物自然发生该病的病例罕见,因此,银屑病动物模型大多依赖人工构建。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做了大量工作,现就其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1 生物医学型动物模型 利用部分动物的局部组织在特定情况下自行产生的类似银屑病的组织学变化作为动物模型,称为生物医学型动物模型。如鼠尾鳞片表皮天然缺乏颗粒层而呈现出角化不全的特征,可模拟银屑病角化不全的特点,Jarrett[5]和S pearman[6]最早利用此模型评价了药物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并认为药物如能促进鼠尾颗粒层形成,则可能具有抗银屑病作用。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可因雌激素刺激而发生周期性增殖活跃、上皮细胞转换加快等变化,若药物能抑制细胞过度增生,则认为该受试物对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可用于银屑病的治疗。Van[7]最早利用该模型评价了药物的抑制作用。 此类模型可部分模拟银屑病表皮动力学紊乱的特点,且经济易得,故作为筛选抗银屑病药物的常用模型沿用至今。 2 诱发性动物模型 该模型是通过人工方法在动物,如豚鼠、大鼠、裸鼠等皮肤上诱发银屑病样增生来建立。使用的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化学刺激剂或药物外涂等。Du[8]用紫外照射裸鼠后发现其表皮细胞更新加快,角化过度,与银屑病皮肤外观相似;G aylard[9]将普萘

银屑病健康教育

银屑病的护理 聂郁青 心理支持 银屑病属一种心身疾病,有专家指出,治疗要获得成功,常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信心。患者入院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希望疾病迅速痊愈。但是,患者对银屑病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初发患者对银屑病缺乏认识,恐惧心理严重。再次复发者除对疾病担忧外,在经济上有顾虑且担心拖累家人,心情焦虑。护士要做好沟通交流,了解每个患者及家属的文化风俗背景、受教育的程度、自信心等情况,以利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其次,在疾病进展期给予心理支持。银屑病进展期常全身泛发皮疹,瘙痒剧烈,外观不雅,影响社交、影响睡眠和休息,加之求治心切,久治不愈,患者常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其心理痛苦常重于他们的皮肤症状。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消除其精神压力,且向同室病友、同事进行卫生宣教,说明该病没有传染性,消除社会误解,减少社会歧视。同时让家属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最后,在疾病恢复期要坚持心理支持。患者病情好转即将出院时,常表现为即高兴又担心,担心出院后复发,怕出院后家人、朋友疏远而感到不安,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有同情心,在安慰的同时,给予科学的解释和鼓励,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紧张与不安的情绪。 饮食指导 1.饮食合理,营养全面,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等,少吃高脂肪、 高胆固醇的食品,不吸烟,不酗酒。 2.不过分忌口,过分忌口对牛皮癣的恢复弊大于利,仅在急性期适当少吃牛、羊肉。适当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补充因脱屑而丢失的蛋白质。鱼肉中含一种有利于牛皮癣的恢复的成分(多烯脂肪酸),可以起辅助治疗的作用,且鱼肉是优质蛋白,鼓励多吃鱼。另外,还应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3.不食用自己过敏的食物或药物,有其他病时不服用心得安、碳酸锂、四环素、氯喹等有 可能加重或引起复发的药物。 皮肤护理指导 银屑病患者常全身泛发红斑,覆盖鳞屑,脱屑明显,重者可见糜烂、渗出, 觉有“灼痛”、瘙痒不适。患者应自穿着宽松、柔软、棉质的衣裤,勤沐浴,水温37~39 ℃,每天或隔日1 次。有瘙痒者外用止痒药膏,如恩肤霜或口服抗组胺药;瘙痒剧烈者可涂药后用无菌纱布

银屑病

疾病介绍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8-7-2 9:46:28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多发生于青壮年,春冬季节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节多缓解。 【病因和发病机制】银屑病的确切病因尚末清楚。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免疫介导是其主要发生机制。 1.遗传因素人口调查、家族史、双胞胎及HLA研究均支持银屑病的遗传倾向。20%左右的银屑病有家族史,且有家族史者发病早于无家族史者,父母同患银屑病的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双亲正常的患者。HLA系统中I类抗原A1、A13、A28、B13、B17、B37和Cw6和Ⅱ类抗原DR7在银屑病患者中表达的频率高于正常人,其中Cw6位点与银屑病相关最明显。自1994年以来,通过全基因扫描已经确定的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有1q、3q、4q、6p、17q、19p等6个位点,但至今尚未找到银屑病的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 2.环境因素双生子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同患银屑病占约70%,发病一致率并未达到100%,因此提示仅有遗传因素不足以引起发病,环境因素在诱发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最易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因素是感染、精神紧张和应激事件、外伤、手术、妊娠、吸烟和某些药物作用等。感染一直被认为是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主要因素,例如点滴状银屑病发病前常有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史,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常好转。 3.免疫因素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明显,尤其是T淋巴细胞真皮浸润为银屑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表明免疫系统涉及疾病的发生和致病过程。推测皮损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1、6、8,IFN-γ等)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生,促发并维持银屑病的病程。银屑病病理生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丝状分裂周期缩短为37.5小时,表皮更替时间缩短为3~4天,组织病理上出现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 【临床表现】本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与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有关。自然人群发病率为0.1%~3%,其中我国为0.123%,多为青壮年,男女差别不大。本病病程

银屑病综述

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概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难治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本病以皮肤起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白疕”、“松皮癣”、“干癣”等。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免疫缺陷病发病率上升等因素,使银屑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本病危害较大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银屑病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本病,笔者查阅并复习了近十年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一、治疗概况与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 1.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银屑病发病多由内有血热,外受风邪,而致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皮肤潮红、脱屑;风燥日久,伤阴伤血,而致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叠起白屑。治疗总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祛风润燥止痒为主,又因银屑病的不同分期及分型而各有侧重。 王雅娟[1]将寻常型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血瘀型、血燥型论治,拟活血通络汤治疗80例,有效率为97.5%。陈苏[2]将银屑病分为血热风燥型、血虚风燥型、瘀滞肌肤型三型,共治疗132例,总有效率90.2%。李寿甫[3]据银屑病发病及症候的特点,运用脏腑辨证分为肺经风热型、心经血热型、脾胃湿热型、肝血虚型及肾经瘀热5型,中药治疗为主,共观察1000例,总有效率89.4%。 著名中医赵炳南将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进行期) 和血燥型(静止期) , 分别予清热凉血活血的白疕1 号方和养血润肤活血散风的白疕2 号方加减治疗, 并配合外用药, 治疗200例, 治愈与基本治愈率达98.5%。朱仁康〔4〕根据银屑病病理特点与癌类似, 均有细胞过度增殖, 将该病分为血热风燥和血虚风燥型, 治疗108 例, 有效率为94.4%。

引起银屑病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银屑病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夏日的到来,病毒、细菌会大量繁殖,并且趁机而入,一些不合格食品的质量问题也就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也给银屑病患者朋友们带来了各种隐患:饮品变质,食物中毒,饭店卫生状况不佳等等,这些都是夏季食品的质量安全隐患。轻者会导致胃肠感染、腹泻,重者还能引发其他各种严重疾病。小编得病近十几,北京、上海的知名医院跑了个遍,可病情总是反复发作治不好,后来才知道这些医院大多数采用激素药治疗,这些药的依赖性极强,一停药就复发,一次比一次严重,我最开始只是腹部和小腿部有,后来发展的前胸后背都有,本打算放弃了,后来听一个朋友说金肤盾汤药还可以,尤其是可以亲眼看到里边具体什么药材,没有一点的激素药,效果好还安全,确实啊,我用着自己能感受到变化,最开始是不断的蜕皮掉癣,然后是整体变淡变薄,面积逐渐缩小,慢慢的是溃烂、破损处愈合,最后是慢慢的长出来粉嫩色的新皮肤,整个治疗过程确实有章有法,我一共坚持了小半年吧就全都治好了,到现在停药也有二三年了吧,一直也没再犯过。那么,引起银屑病的原因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遗传 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家族性发病史,有的家族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认为有家族史者约占30%。发病率在不同人种差异很大。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本病患者的某些HLA抗原出现率显著增高。银屑病与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等)遗传位点可能存在重叠。 2、感染 许多学者从体液免疫(抗链球菌组),细胞免疫(外周血及皮损T细胞)、细菌培养和治疗等方面均证实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发病和病程迁延有关。在银屑病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使皮损加重,这与金葡菌外毒素的超抗原有关。本病的发生与病毒(如HIV病毒)和真菌(如马拉色菌)感染虽然有一定关系,但其确切机制尚未能最后证实。 3、免疫异常 大量研究证明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