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HDI),是在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人均实际GDP(PPP美元)来衡量。

为构建该指数,每个指标都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成人识字率:0%和100%;综合毛入学率:0%和100%;*人均实际GDP(PPP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

对于HDI的任何组成部分,单个指数都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指数值=(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从1990年开始发布的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

计算方法

由于人均GDP并不是衡量人类发展的唯一指标,因此人类发展指数另外加入两个指标——健康和教育。人类发展指数是在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

为构建该指数,每个指标都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

?成人识字率:0%和100%;为15岁以上识字者占15岁以上人口比率。

?综合入学率:0%和100%;指学生人数占6至21岁人口比率(依各国教育系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

对于HDI的任何组成部分,该指数都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指数值=(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

?预期寿命指数 =

?教育指数 =

?成人识字率指数(ALI) =

?综合粗入学率指数(GEI) =

?GDP指数 =

LE: 预期寿命

ALR: 成人识字率

CGER: 综合粗入学率

GDPpc: 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

历年HDI排名第一的国家?2006年 -- 挪威 (HDI= 0.965)

?2005年 -- 挪威 (HDI= 0.963)

?2004年 -- 挪威 (HDI= 0.956)

?2003年 -- 挪威 (HDI= 0.944)

?2002年 -- 挪威 (HDI= 0.942)

?2001年 -- 挪威 (HDI= 0.939)

?2000年 -- 加拿大 (HDI= 0.935) ?1999年 -- 加拿大 (HDI= 0.932) ?1998年 -- 加拿大

?1997年 -- 加拿大

?1996年 -- 加拿大

?1995年 -- 挪威

?1994年 -- 加拿大

?1993年 -- 日本

?1992年 -- 加拿大

?1991年 -- 日本

?1990年 -- 加拿大

?1985年 -- 加拿大

?1980年 -- 瑞士

兩岸三地

?2006年 -- 中國香港 (HDI= 0.927)

?2006年 -- 台灣 (HDI= 0.925)

?2006年 -- 中國大陸 (HDI= 0.768)

本报综合报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昨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显示,中国2005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在世界17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85位,为中度人类发展国家,而去年中国排在第94位。报告认为名次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

自1990年以来,UNDP逐年在全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发布人类发展指数,该指数主要用三个维度来评价人类发展:预期寿命、受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今年9月在联合国峰会前夕发布的全球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全球排名自1990年以来上升了20%,取得有史以来最快的人类发展速度。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9日在开普敦发表的《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在177个国家中名列第81位,比上年提高了4位。

根据这份报告,目前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为0.768,人均预期寿命为71.9岁。在这份报告中,位居人类发展水平之首的国家是挪威,其综合指数为0.965,人均预期寿命为79.6岁。冰岛和澳大利亚分列第二和第三名。

报告还显示,在被列入低发展水平的31个国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占28个,其中尼日尔和塞拉利昂分列倒数第一和第二。

联合国的这份报告指出,目前摆在人类发展面前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消除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极端不平等。目前,全球贫富差别仍在扩大,无论在国与国之间还是在一个国家内部都是如此。此外,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最富裕500人的总收入超过了最贫穷4.16亿人的收入总和。

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从1990年开始发布,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托独立的专家组撰写。报告根据各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人均收入、成人识字率、各级学校入学率等数据制定出“人类发展指数”,并对各国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排名。2005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85位,比1990年上升了20位。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教案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 古代社会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2、奴隶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3、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4、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识记: 1、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2、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理解: 1、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 2、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活动: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第一框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 教学重、难点: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教学方法:线索图示讲解; 教学过程: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你对原始社会是怎么认识的?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第一个社会是原

始社会。 (一)低下的社会生产力附图: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学生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概括出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工具:石器、火 劳动对象: 劳动者:原始人 结论: 原始人的生存能力是非常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极端低下) 观点: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谁来改 生产力生产工具——用什么改 劳动对象——改什么 想一想: 你认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什么特点?(极端低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 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力三要素) :在这种环境和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二)没有剥削:附图:尼人狩猎图。 附图:基诺族平均分配食物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平均分配 没有剥削(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观点: 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在各个不同的层次、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要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掌握科技,转化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其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职能。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工作内容全部基于hr系统,这使得员工信息更加完善、系统化;办公流程的信息化让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提高效率。 2.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17、18世纪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电气化基础;20世纪的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等的发明,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创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革命力量的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人类思想解放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使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化,文化观念革命化、精神文化现代化。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民生问题现在正在成为制约中国崛起的瓶颈。近日来,鹤岗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南方不少城市的天然气短缺问题,广州的垃圾围城,各地的水电气提价,武汉大学知名学者病危遭解聘,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线,再次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现在的发展问题。 从中国现在的地位来看,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现实。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外贸,体育等诸多领域里的指标都已经名列世界前茅,或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的甚至实现了世界第一的久违梦想。但是,于个人衣食住行相关的民生问题,却依然落后,有的还处于世界下游水平。 比如,据中外一些机构评估,目前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列世界第81位,还处于中等社会的发展水平;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排在第129位置;中国医药卫生水平排在世界第144位,医疗公平性全球倒数第四;工业安全生产指标则比发达国家差几倍到几十倍。。。等等 这就像个木桶,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在于最长板而在于最短板。决定中国崛起最终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中国的经济实力的强大,更在于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在于老百姓是否有普遍的生活稳定态。 民生问题说穿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表明以人为本的观念没有完全融入我们企业机制,社会肌理,道德规范,和政府机制。 现在民生问题的突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旧有的民生问题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而得到合理的解决;二是随着发展的加速,新的民生问题在不断的出现。新旧两类问题纠缠在一起。民生问题的落后,大多数国民处在不稳定的生活的焦虑和不确定感中。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基本生存底线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难题,正在减弱国民能够分享到的国家发展红利,也冲击着支撑中国发展的基石。 强调民生问题,当然不是说中国社会已经遇到了什么大灾大难,更不是百姓流离失所,穷的叮当响。相反,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老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们解决民生问题可以凭借的手段和资源也比以前更多。但是在中国发展赢得世界赞誉的同时,我们对民生问题也要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在改善民生问题的方面,永远都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必须牢牢地记住中国未来能否真正的成为一个强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补上民生问题这个短板。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利用粘土烧制的陶器。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生产中发展了冶铜术,开创了冶金技术。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发展了钢的制造技术。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首先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先后出现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以及维尼纶、合成橡胶、新型工程塑料、高分子合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仅半个世纪时间,高分子材料已与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并在年产量的体积上已超过了钢,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其次是陶瓷材料的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50年代,合成化工原料和特殊制备工艺的发展,使陶瓷材料产生了一个飞跃,出现了从传统陶瓷向先进陶瓷的转变,许多新型功能陶瓷形成了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 结构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功能材料的进步。20世纪初,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50年代,制备出锗单晶,后又制备出硅单晶和化合物半导体等,使电子技术领域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属、非金属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材料领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或几种材料为增强体,可获得比单一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不仅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且在现代民用工业、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不断扩大应用。 环保节能高性能低成本

第5讲 科技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2018年高考 核心主线考点精讲 第5讲 科技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考向一 中西科技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1.古代中国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特征及原因

(1)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催生古代农业文明:应用数学知识、天文、医学、四大发明等。欧洲处于“黑暗中世纪”时,科技、经济、社会进步受到极大阻碍,四大发明是近代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前提和条件。 (2)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引发工业文明:日心说动摇了教会观念,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近代科学诞生;一系列发明创造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迎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空间革命使人类社会日新月异,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新科学革命带领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押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英国总共颁发了13 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科学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思想自由……,还取决于政治的稳定,从17世纪末起美国就保持稳定,即使是1832年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也是在议会中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 ——摘编自《大国的崛起》材料二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和同仁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予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初刊于1637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近代工业文明典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指出宋应星遇到了什么困境,并试从成因、影响方面简析这种困境。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从牛顿力学体系的作用、英国代议制建立过程和启蒙思想等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洛下之资”“缺陈思之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从资金、场地及态度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联系中国古代读书的价值取向,政府的经济政策,传统的经济结构进行论述;第三小问,联系近代中落后的现状叙述即可。 答案(1)原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持了政治的稳定;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以法律形式鼓励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或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 (2)困境:科学研究缺乏资金、场地等物质支持,成果也被冷落。 简析:原因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学则优则仕”的文人人生目标;“重农抑商”的政策;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等。(答出其他导致科技落后的原因也可得分。) 影响方面: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逐渐落后;社会发展缓慢;科技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有限。 考向二近代以来西方科技发展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1.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由手工到机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资本家依靠收入、资本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科技为依托、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组织形式的经济增长模式。 (3)第三次科技革命:利用经济、科技、军事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等,促进经济全球化。 2.近代以来主要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2020年(发展战略)人类发展指数

(发展战略)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DevelopmentIndex)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年人文发展方案》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 目录 人类发展指数的由来 人类发展指数的编制原则 人类发展指数的构成及公式 壹、人类发展指数计算的三个指标: 二、每个指标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三、HDI指数的计算公式: 人类发展指数的最新发展 人类发展指数所揭示的内容 人类发展指数的优缺点 人类发展指数的改进意见 2010年人类发展指数中被列为高度发达的国家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 上海人类发展指数历年情况 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历年变化 天津历年人类发展指数 2009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

人类发展指数的由来 人类发展指数的编制原则 人类发展指数的构成及公式 壹、人类发展指数计算的三个指标: 二、每个指标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三、HDI指数的计算公式: 人类发展指数的最新发展 人类发展指数所揭示的内容 人类发展指数的优缺点 人类发展指数的改进意见 2010年人类发展指数中被列为高度发达的国家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 上海人类发展指数历年情况 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历年变化 天津历年人类发展指数 2009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 展开 编辑本段人类发展指数的由来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用收入水平、期望寿命指标和教育指数这三个指标,来把人文发展 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 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

作为壹个全面综合的度量。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即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壹定的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均发布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指数(HDI)于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颇有影响。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于《人类发展方案》中使用由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绩指数和实际人均GDP指数三大指标复合而成的人文发展指数义HDI)衡量各个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人文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的《人类发展方案》中发布的。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和设计,美国海外开发署的D·莫里斯(Morris)博士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即用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项指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人文发展方案》1990年)提出的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国民生产总值三项指标衡量消费构成质量成了世界通用的指标体系。1990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公布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将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相结合,揭示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此外,外国的评估于年度之间差距过大,如人文发展指数,1990年中国被评为64位,而1994年以同样方法计算,中国的位次却降到94位,反映了某些国际评价不太符合实际。联合国从1990年起发表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方案提出了人类发展水平的人文发展指数HDI。1990年以来,根据这壹方法编制的人文发展指标已于指导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到1990年,联合国开发署(UNDP)于发表的《人文发展方案》中引入识字率和人均寿命俩项社会人文指标,从教育和社会生 人类发展指数世界分布图2010.11.04 活质量俩个方面弥补了单壹经济增长指标的缺陷,于壹定程度上建立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二维指标联系。早于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发表了壹份《联合国人文发展方案》提出了“人文发展”的概念指出人文发展情况人的健康长寿、受教育机会、生活水平、生存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大学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 姓名文博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态学 年级硕士一年级 学号 D1*******

任课教师明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25日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博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就对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并生存下来,以此开创“骨器时代”[1]。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来于自然环境,这就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破坏的程度逐步加深,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是全世界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二者关系作简要叙述,并讨论如何正确、客观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破坏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Qian Lifu Anhui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bstract: the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an old topic, Hemudu ancestors, which created a "bone age", transformed the surrounding geographic

中国竟没有朝鲜发达---来自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

中国竟没有朝鲜发达?---来自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 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标准叫“人类发展指数”,英文为“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写为(HDI),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展年度报告》做出评价。“人类发展指数”(HDI)是对人类发展成就的总体衡量尺度。是测量一个国家在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由3个指标构成,其中包括了2个毫无争议的指标和1个有些争议的指标。1)第一个指标:“健康长寿的生活,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表示”。这是一个硬性 指标,任何发展都应该以人的生命权、生存权为中心。这个指标代表了人民的食、衣、住,医疗、体育方面的基本情况,甚至还反映了人民的娱乐、心情状况。比如中国从1949年 的人均寿命35岁,通过20多年的努力发展到67岁就得了很高的分数,如果一个社会因饥荒饿死N千万人,就会引起人均寿命的下降,如果人均寿命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提高,那什么“N千万人”的,联合国就把它当作谣言。除了食物, 医疗也是很重要的,中国曾经实行的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制度,以及公费医疗都为人均寿命的大幅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通过《阿拉木图宣言》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经验。2)第二个指标:“人民的科学文化、人均受教育水平”---用成人识字率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

毛入学率表示。中国在这方面也曾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说就是通过背诵《老三篇》完成扫盲和提高识字率的,50 年代中期后又普及中小学教育,极大地提高了人均受教育水平。这个指标代表了社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状态。3)第三个指标:“体面的生活,用人均GDP表示”。这个指标有些争议,因为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没有GDP,你如果把计划经济体系中的工农业总产值换算为GDP,往往容易算少。计划经济体系是尽量减少商品交换环节的,商业是不发达的;还有他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都是没有产值的,不好换算。比如古巴他连体育门票都是单位发,你怎么算他的产值?还有,“体面的生活”就很不好把握,什么算体面?一个人开一辆汽车固然体面,但乘坐完整的公交就不体面?再者,一个殖民地或一个被外来侵略者统治的国家,即使GDP再高,人民能体面吗?被美国黑水公司疯狂枪杀的伊拉克人,即使你是富人能体面吗?因此,我强烈建议把这个指标用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抗击灾难的能力来代表。有的极左分子甚至要求用军力和是否拥有核武器来代表,他们说战争才能反映真实的综合国力,打得赢,才是“硬道理”。现在和谐世界的理论统帅全球,在和谐理论教导下美国都要从伊拉克撤军论啦,朝鲜都要销毁核武器啦,台湾也要和平回归啦,极左分子叫嚣军力肯定是不会被接受的,我的“抵御抗击”指标还是有希望的。通过我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能体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古代社会 本节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古代几个社会制度做了简要的介绍,指出人类社会是如何从无阶级剥削的原始社会进入到具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这种状况,不但不意味着历史的倒退,反而说明历史是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是由低级向高级依次前进的。第一框题人类社会的童年——原始社会 [教材分析] 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讲原始社会的生产能力是极端低下的。指出远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竭尽全力与自然界进行斗争,才能获得有限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同时,指出了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人类生产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成百年、上千年,以至逾万年的时间。 第二层次,指出原始社会是一命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为什么?首先,在生产能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原始人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共同的劳动中,同自然进行斗争。其次,共同劳动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而且只有共同劳动,才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

基本需要马因此,生产资料必然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再次,没有私有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平等与合作的,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最后,说明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历程,认识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极端低下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生产关系”这一基本概念;识记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氏族组织的发展情况;了解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氏族是最基本的单位;懂得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金属工具、手工业出现的意义,懂得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懂得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能力目标 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能从课文的阐述中把握要点,在课后的复习中能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认识原始社会。了解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过程,用发展的观点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产生,应该认识到生产劳动的重要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生态的这种二重性影响,并加以调控、限制和消除。这样,我们才可能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建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1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社会生态既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他认为,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理性才能确保全球、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 2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尤为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使资源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维拓展,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人类对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增长率、人口动态和环境退化等领域的了解,正在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水、养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坏和能量流动,以便更精确地了解地球的负荷能力及其如何对人类活动施加的压力进行反应。依靠科学可以健全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才能解决人口激增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才能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 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 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2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一方面,科学技术应用过程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因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物质循环过程,造成某个点上的失调而取得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破坏是其

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

当前联合国采用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来划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使用三个指标计算,1,人口健康水平,主要用人均寿命来衡量。2,教育和知识水平,用文盲率,大学,中学,小学入学率等指标来衡量。3,生活质量: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以色列、韩国、马耳他、匈牙利和捷克。 另外,阿联酋、科威特等产油国人均GDP很高,但社会发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发达国家之中;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微型国家也不列入其中,香港、台湾、荷属安的列斯等未获国家地位的经济体也不列入其中。 2005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名单(括号里面的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发达国家(共24国): 欧洲(18国):卢森堡(69,056)挪威(53,465)瑞士(49,246)爱尔兰(46,335)丹麦(45,015)冰岛(44,133)瑞典(38,451)英国(36,977)奥地利(35,861)荷兰(35,393)芬兰(35,242)比利时(34,081)法国(33,126)德国(33,099)意大利(29,648)西班牙(24,627)希腊(18,995)葡萄牙(16,658) 欧洲非发达国家:东欧的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黑,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匈牙利,都算不上发达国家 美洲(2国):美国(42,076)加拿大(32,073) 亚洲(2国):日本(36,486)新加坡(25,176) 大洋洲(2国):澳大利亚(29,761)新西兰(23,276) 新增的发达国家(8国): 塞浦路斯(19,008)巴哈马(18,190)斯洛文尼亚(17,660)以色列(16,987)韩国(14,649)马耳他(13,144)匈牙利(10,896)捷克(10,708)

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5篇

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5篇2020 status survey report document

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5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 2、篇章2:环保局关于环境发展现状主要环境问题文档 3、篇章3:清水县初中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文档 4、篇章4:市自主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文档 5、篇章5:2020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及行业趋势调研报告文档 篇章1: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 一、全省耕地撂荒现状

全省实有耕地面积813万亩,其中水浇地占33%,山旱地占67%。根据省农牧部门去年调查,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74.5万亩,耕地撂荒面积16万亩。剖析耕地撂荒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因自然条件严酷、农村生产基础条件差导致撂荒。我省三分之二的耕地为山旱地,自然条件严酷,生态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降水稀少,“十年九旱”,交通不便,一部分坡耕地远离村庄,耕种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从而导致撂荒。二是因农村人口外迁、劳动力不足导致撂荒。种田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弃耕务工”、“弃田经商”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农村一些年轻力壮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赚取劳务收入或其它收入,向城镇迁移的人数急剧增多,耕作方便的田地由亲戚朋友代种,一些离家远、耕作不便的田地只好任其荒芜。此外,一些人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方便子女上学举家外出,撂荒现象日趋明显。三是因种植效益差导致撂荒。随着物价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不同程度上涨,农民种地成本急剧上升,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效益高。特别是一些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是农牧区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四是因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导致撂荒。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的现象,进城农民宁荒不转,导致农民身份改变,土地经营权不变的现象。除上述主要因素

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论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摘要: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蕴藏着其许多发展规律。马克思基本原理从辩证的角度深刻揭示出一系列社会发展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 马克思基本原理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方面主要论述了以下三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制约着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及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者的辩证原理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面矛盾的重要依据。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等其它社会关系都受到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有机结合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也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其本质的内在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基础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

令人触目惊心的当今中国各类指标在全球的排名

令人触目惊心的当今中国各类指标在全球的排名 目前,全球共有2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联合国会员国共有192个。在世界银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常年数据统计和全球排名中,一般来说共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因为有些国家和地区或者实在太小或者数据没有记录或者常年战乱无法统计数据,所以没有被统计在内。 那么,就以目前全球最常用的183个国家和地区而言,在各类经济、民生数据的世界排名中,中国大陆地区又究竟处在怎样的位置呢?对此,大家不难从联合国下属的各个国际机构查询到。本帖子就简单查询了一些有关中国大陆在全球的各类排名数据,见下: GDP数据:2010年,总量全球排名第二,人均全球排名第127即全球倒数第56;1978年时,GDP总量排名世界第7,人均GDP排名第60位左右即倒数第123。 教育投入占GDP数据:2010年,为3%左右,低于世界4%的平均水平,不及非洲的乌干达;1978年,该指标为5%以上,高过很多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投入占GDP数据:2010年,为0.8%,远低于全球10%的平均水平,美国高达18%左右,全球排名倒数第1;1978年,该指标为10%左右,高于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物价水平数据:201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住房、农产品、电子信息产品等分类产品物价水平和总体物价水平,均全面超过美国,位居

全球第一;1978年,物价水平远低于当时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全球排倒数几位。 贫富差距数据:2010年,基尼系数在0.7以上,仅比极个别非洲穷国低,排在全球最前列;1978年,该指标不到0.2,是当时全球收入分配最公平和几乎没有贫富两极分化的国家。 人类发展指数数据:2011年,全球排名第101,古巴委内瑞拉等排名第60左右;1990年,中国全球排名第92,朝鲜排名第85。(因为该指标测算从1990年开始)

人类社会发展现象

人类社会发展现象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形式。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往往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而未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奥秘。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史观,它没有停留在“精神动力”的层面上认识社会历史,而是通过历史的表象,进一步探寻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

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离开了阶级斗争,就无法理解阶级社会的发展。“没有对看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未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使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酒社会体制的改革。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技术。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如果说,社会革命是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那么,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离发展和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个复合概念。科学及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法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及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人类发展指数HDI

人类发展指数H D I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人类发展指数H D I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指标挑战的结果。 目录 展开 人类发展指数的由来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用收入水平、期望寿命指标和教育指数这三个指标,来把人文发展 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 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 作为一个全面综合的度量。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即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都发布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在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颇有影响。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在《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由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绩指数和实际人均GDP指数三大指标复合而成的人文发展指数义HDI)衡

量各个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人文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发布的。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和设计,美国海外开发署的D·莫里斯(Morris)博士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即用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项指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人文发展报告》1990年)提出的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国民生产总值三项指标衡量消费构成质量成了世界通用的指标体系。 1990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公布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将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相结合,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此外,外国的评估在年度之间差距过大,如人文发展指数,1990年中国被评为64位,而1994年以同样方法计算,中国的位次却降到94位,反映了某些国际评价不太符合实际。联合国从1990年起发表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报告提出了人类发展水平的人文发展指数HDI。 1990年以来,根据这一方法编制的人文发展指标已在指导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到1990年,联合国开发署(UNDP)在发表的《人文发展报告》中引入识字率和人均寿命两项社会人文指标,从教育和社会生活质量两个方面弥补了单一经济增长指标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二维指标联系。早在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发表了一份《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提出了“人文发展”的概念指出人文发展状况人的健康长寿、受教育机会、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和自由程度等指标的综合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发表一份不同主题的《人类发展报告》强调必须把人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提出用人文发展指数(HID)来代替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

九年级政治: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 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九年级政治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古代社会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2、奴隶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3、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4、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识记: 1、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2、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理解: 1、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 2、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活动: 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一框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 教学重、难点: 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 教学方法: 线索图示讲解; 教学过程: 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你对原始社会是怎么认识的?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第一个社会是原始社会。 (一)低下的社会生产力 附图: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学生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概括出生产力的三个要素: 劳动工具:石器、火 劳动对象: 劳动者:原始人 结论:原始人的生存能力是非常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极端低下) 观点: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谁来改 生产力生产工具——用什么改 劳动对象——改什么 想一想:你认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什么特点?(极端低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 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力三要素) 过渡:在这种环境和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二)没有剥削: 附图:尼人狩猎图。 附图:基诺族平均分配食物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平均分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