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开展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文件

民建会发[2011]23 号

关于开展第一批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区、旗)人民政府:

为更好地继承和保护我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弘扬中国民族建筑文化,保持和促进中国民族优秀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民委办公厅民办发[2006]102号文《关于同意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开展“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授牌活动的批复》,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决定,在往年授牌工作的基础上,从即日起开展首批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的范围、标准和申报信息采集、文本编制

为规范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制订了《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表》(附件2)、《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指导意见》(附件3)和《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信息采集标准》(附件4),对申报的范围、标准及申报信息的采集、文本的编制等作出明确规定。请各有关单位严格按上述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上述文件可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4017499246.html,)下载,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MZJZSP@https://www.doczj.com/doc/4017499246.html, MZJZSP@https://www.doczj.com/doc/4017499246.html,)直接向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索取。

二、申报程序、评审及名额

(一)申报程序:

1、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首先填写《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基本情况申报表》,并在表头上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后,报送至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2、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收到申报单位报送的《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基本情况申报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单位进行初评,通过初评的单位,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将通知申报单位根据《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信息采集标准》的要求,填写《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表》,并提交祥细材料文本;申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在二个月内将正式申报材料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凡超过申报时限、不符合申报要求或纸质文本、电子文本未能同时报送的,本年度均不再受理申报事宜。

3、各有关单位要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应同时报送。

4、申报文本应一处一文,即每个申报文件内容仅限于一处整体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

(二)、评审程序:申报单位提交基本情况申报表——初审——通知初审结果——提交详细申报材料——专家考察——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网上公示——授牌——项目服务和资金支持(具体项目服务和资金支持内容另通知)。

(三)、第一批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每省限4个名额,未通过第一批评选的,可以继续申报第二批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

特此通知。

附件:

1.中国民族优秀建筑评审领导小组及专家评审委员会

2.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表(请从网站下载)

3、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指导意见(请从网站下载)

4.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信息采集标准(请从网站下载) 5、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定名标准(请从网站下载)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附件一:

中国民族优秀建筑评审领导小组及专家评审委员会

一、领导小组

1、组长:

图道多吉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主任

2、副组长:

姚兵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副部级)、博导

罗哲文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顾问、全国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副部)

3、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肖厚忠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副主任:郭爱民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

二、专家评审委员会

1、主任委员:

姚兵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副部级)、博导

2、副主任委员:

李先逵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原建设部外事司司长

武翠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

王景慧: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3、委员:

马炳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

朱光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谷长江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原主任、党组书记杨志军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原司长

晋宏逵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楼庆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付清远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中国文物研究所原总工程师

赵士绮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原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三、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胡同73号天津银行8楼808室邮编:100052 电话:010-******** 83318888-8006 传真:010-******** 83192623

邮箱:mzjzsp@https://www.doczj.com/doc/4017499246.html, mzjzsp@https://www.doczj.com/doc/4017499246.html,

联系人:郭爱民

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基本情况申报表

说明:本表仅供初评使用,复制有效。通过初评的单位,需根据申报指导意见和信息采集标准的要求填写正式表格并提交相关材料。

附件3:

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

二、评选依据

国家民委办公厅民办发[2006]102号文《关于同意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开展“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授牌活动的批复》

三、申报范围:清代以后修建的、倘未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以下建筑和建筑群:

(一)、具有中国传统或地方特色的建筑和建筑群。

(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和典型意义的建筑和建筑群。

(三)、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二十世纪建筑遗产。

(四)、从时代和类别上衡量,在本地区数量稀少,或富有特色的建筑物。

四、申报总体标准

(一)、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对揭示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的。

2、对反映某一时期或某一民族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

3、对反映近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与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有关、具有重要价值的。

4、对反映中国社会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民族区域的美学思想、艺术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

5、在建筑艺术、景观艺术、造型艺术等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

6、体现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生活方式变化和民族团结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

7、反映我国历史某一时期或某一民族区域内生态保护、灾害防御、聚落及城镇规划、工程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突出成就的。

(二)、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1、申报对象的形式与设计、原料与材料、用途与功能、位臵与环境等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在整体或主要部分上能够真实地显示与其时代特征或地域特征的一致性。

2、体现申报对象全部价值所需因素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得到良好保存,包括其周边环境,确保能完整地代表或体现申报对象价值的特色和过程。

五、申报分类

(一)、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机构旧址、地点明确的纪念地。

(二)、已故名人的故居、旧居、墓及纪念设施。

(三)、二十世纪,具有民族传统的群体或单体建筑。

(四)、近现代工业、交通、通讯、水利、邮政、金融、商贸、文化、教育、宗教、体育、医疗、军事、航天、旅游等设施或代表性建筑。

(五)、其他重要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六)、现代仿古建筑或建筑群。

(七)、根据史料典籍复原的历史建筑和建筑群

(八)、其他类别的经典建筑

附件4:

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信息采集标准

一、申报文本内容:封面;目录;地方人民政府的推荐报告;专家评估意见书、公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同级政府文件;《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

二、申报文本格式

申报文本分为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两者文字内容必须一致。

(一)、纸质文本

1、纸质文本一式二份,统一用A4幅面纸竖式印制。

2、纸质文本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推荐报告和专家评估意见书必须为原件。同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文件可以为复印件。

3、纸质文本的《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登记表》填报文字为宋体,字号不得小于五号。

4、纸质文本的图纸,可直接手绘或打印在图纸册页上。也可粘贴在图纸册页上,折叠成A4幅面。

5、纸质文本的照片,可粘贴或打印在照片册页上,尺寸不小于12.70×8.98cm(5英寸)。

(二)、电子文本

1、电子文本存放于1个文件夹内,文件夹名为申报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的名称,内含1个WORD可编辑文本和3个子文件夹。

2 、WORD可编辑文本是申报文本的文字部分,文件名为申报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的名称,可插入扫描文件、图纸、照片,顺序与纸质文本相同。

3、子文件夹1:名称为“附件1相关文件”,存放推荐报告、专家评估意见以及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公布文件的扫描件。

4、子文件夹2:名称为“附件2相关图纸”,存放图纸的电子文本、图纸清单。

5、子文件夹3:名称为“附件3相关照片”,存放照片的电子文本、照片清单及文字说明。

6、电子文本的扫描文件为PDF格式,分辨率为300dpi。

电子文本的图纸为可用数码相机拍照、扫描或CAD制图。

电子文本的数码照片为JPG、JPE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500万像素。

(三)、计量单位均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三、申报文本填报要求:《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登记表》的填报必须科学、全面、准确、翔实。

(一)、名称:有约定俗成名称的保护单位沿用原名称,其它建筑定名参照《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定名标准》填写。

(二)、类别:每一项申报只能有一种类别。如遇一项申报内容中存在一个以上类别的,按其主体类别归类。

(三)、所有权: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三类填写。不在上述三类之属的应具体注明。

(四)、使用人:填写文物使用单位的全称,由个人使用的填写个人姓名,由多人使用的附详细清单。

(五)、所在地:以自然村(街、路)为最小表述行政单位。表达顺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盟)→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

林区)→镇(区公所、乡、苏木、民族乡、民族苏木、街道)→行政村(居委)→自然村。

(六)、海拔高程、经纬度: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海拔高程精确到米,经纬度精确到秒。

(七)、保护级别: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三类填写。

(八)、管理机构:填写管理机构的全称。

(九)、简介:对申报对象地理位臵、构成、规模、沿革、形态、价值、用途、保护情况等作概括性描述,字数原则上不超过500字。

(十)、申报对象构成清单:构成申报对象的各单体建筑名称、类别和保存现状。保存现状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5种情况。

(十一)、自然与人文环境:对气候、地貌、地质、水文、植被、土壤、野生动物、特殊景观等自然环境和居民状况、产业状况、交通状况等人文环境的择要描述。

(十二)、建筑本体状况:对申报对象的组成、形制、结构、体量等基本状况进行描述。对文物本体的完整、稳定程度,损坏、缺失情况,添建、改建情况等保存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对损毁原因进行分析。建筑本体面临自然和人为的风险评估须真实、可靠。

(十三)、历史沿革:申报对象历史上的重要发展和变化。

(十四)、价值评估:对申报对象的民族、艺术、科学价值进行科学、真实、全面评估。

(十五)、相关研究情况: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章和出版的有关研究专著。需注明公开发表的刊物、出版社、日期等。

(十六)、调查、保护、展示情况:历年调查、建筑本体保护工程、环境整治项目的起止时间、工程内容、承担单位、工程经费和来源以及现有建筑展示情况。

(十七)、“四有”工作情况

1、保护管理机构:现使用机构(人)、保护管理机构、隶属关系、机构规模、性质、级别、经费来源等。

2、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况:已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四至,划定机关、批准机关、保护范围标志、建设控制标准等。

3、保护标志:保护标志的竖立时间、数量、位臵、尺寸、内容等。

4、保护档案:是否建立、建立时间、存放地点等。

(十八)、安全保卫情况

有关申报对象的安全保卫机构、制度、人员以及相关技防、消防、防雷设施配备情况等。

(十九)、下一阶段保护、管理、使用计划:有关申报对象下一阶段保护、管理、使用的思路和工作安排。

(二十)、图纸

1、能够明确标示申报对象所在县、市的地理位臵图。

2、反映申报对象分布情况的实测总平面图(已经被评为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应标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3、主体建筑平面图。

(二十一)、照片(包括简要文字说明)

1、建筑全景照片(也可附航测照片)。

2、建筑正面、侧面、背面、重要部位和构件的照片。

3、附属文物、重要文物藏品照片。

4、原建筑物保护标志、界桩安臵情况照片

5、所有照片均应为近期现状照片。

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定名标准

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定名标准,可分别建筑的基本分类予以定名。凡有原名的建筑,一般应沿用原定名。建筑物的定名应本着简约、准确、易懂、避免重复的原则。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建筑物名称应尽量避免重复。建筑的定名中牵涉到地名时应尽量使用法定或通行的名称,避免使用俗称、俚语,具体定名规则如下:

一、重要事件发生地及其纪念性设施,以“具体历史事件名称(具体地点)”+“遗址”定名;如属于会议类的历史事件,也可以“具体历史事件名称(具体地点)”+“会址(旧址)”定名。

示例1:潘家峪惨案遗址

示例2:古田会议会址

二、重要机构旧址,以“机构原名(具体地点)”+“旧址”定名。

示例:黄埔军校旧址

三、名人故居(旧居),以“具体地点”+“人名”+“故居(旧居)”定名。其中“故居”指名人出生地及幼年居住地,“旧居”指其他时期居住地,如果不存在重复的现象,也可以采取将具体地点省略的定名方式。

示例1:绍兴鲁迅故居

示例2:黄兴故居

四、名人墓以“人名”+“墓”定名;。

示例:鲁迅墓

五、烈士墓及纪念设施等以“人名”+“墓”或“历史事件名称(地名)”+“纪念设施名称”

示例1:焦裕禄烈士墓

示例2: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六、近现代墓葬群,以“历史事件名称(地名)”+“墓群”(“陵园”、“殉难地”、“丛葬地”等)定名;同一历史事件的多处墓葬群,以“地名”+“历史事件名称”+“墓群”(“陵园”、“殉难地”、“丛葬地”等)定名。

示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七、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建筑群),以“地名”+“建筑用途(形式风格)”+“建筑”(建筑群)定名;同一地点有二处或多处的用具体地名加以区分。

示例:上海外滩建筑群

八、民族特色建筑:以“地名”+(民族名)+“建筑用途(形式风格)”+“建筑”(建筑群)定名;同一地点有二处或多处的用具体地名加以区分。

示例:福建羌族碉楼

九、其他类建筑物定名:可参照上述标准定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