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3 孔隙率检测

4.3 孔隙率检测

4.3 孔隙率检测
4.3 孔隙率检测

4.3孔隙率检测

孔隙率是指土中孔隙的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孔隙率越大,表示土的密实度越小,孔隙率越小,表示土的密实度越大。因此,孔隙率可以作为路基压实质量的一个控制指标。特别是对于级配碎石等粗颗粒填料来说,最大干密度难于测得,难于测准,用压实系数不易控制施工质量,用孔隙率则能较好的控制施工质量。

表4.3-1 级配砂砾石基床表层压实标准

表4.3-2 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厚度及压实标准

表4.3-3 基床底层技术标准

表4.3-4 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

我国铁路设计和施工规范,第一次采用孔隙率标准是在秦沈客运专线上,具体指标是按日本标准确定的。见表4.3-1、表4.3-2、表4.3-3、表4.3-4。

根据孔隙率的定义,孔隙率计算公式如下:

n=(1-ρd/G S)×100 (4.3-1)

式中 n——孔隙率(%)

ρd——填料干密度(g/cm3)

G S——颗粒视密度

但是,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在秦沈客运专线上对用上述公式测算的孔隙率(n)与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试验却表明,当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达到设计规范标准时,孔隙率(n)却很难达到,三者不匹配。原因在于压实的过程只是使填料单个颗粒互相接近,减少颗粒与颗粒间的空隙,而不能使单个颗粒内部的孔隙和颗粒细微裂隙减少。因此,在测算填料的孔隙率时,不能采用填料颗粒视密度,而应采用填料颗粒毛体积密度。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颗粒毛体积密度计算孔隙率后,与压实系数、地基系数三者之间较为匹配。计算公式如下:

n=(1-ρd/G m)×100 (4.3-2)

式中 n——孔隙率(%)

ρd——填料干密度(g/cm3)

G m——颗粒毛体积密度(g/cm3)

颗粒毛体积密度的试验计算方法见第二章第1节颗粒密度试验。

填料干密度的试验计算方法见本章第2节。

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测定方法

1.土壤含水量(含水率)测定 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 操作步聚: (1)取小铝盒若干,洗净后烘干,用天平称出每—铝盒重量(逐一标量记录) (2)在标准地内挖土壤剖面,分20cm 一层。在分层的土壤剖面上用铝盒自下而上刮一层土(约半盒、注意避开根系和石砾等杂物),马上称重(得出湿土重十铝盒重) (3)倒入酒精8-12ml ,振荡铝盒使与土壤混合均匀(如土壤很湿要用小刀拌匀成泥浆),点燃酒精,在火焰将熄灭时,用小刀轻拔土壤,使其充分燃烧,烧完后再加入3~4ml 进行第二次燃烧(如土壤粘重、含水量较大,再加入2~3ml 酒精进行第三次燃烧)。 冷却后,马上称出重量(得干土重十盒重)。每层重复三次。 (4)土壤含水量及现有贮水量计算 ①土壤含水量(重量)=%重(干土重+盒重)-盒干土重+盒重)(湿土重+盒重)-(100? =水分重/干土重×l00% ②土壤含水量(体积)=) ()容重(土壤含水量(重量%)33g/cm 1g/cm ? =%土壤体积 水分体积100? (注:水的容重一般取lg /cm 3) 2.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采用环刀法 操作步聚: (1)首先量取环刀的高度和内径,计算出其容积(标记、做好记录): V =πr 2H 式中:V —环刀体积(cm 3) R —环刀内半径(cm) H —环刀高度(cm) 将环刀在天平上称重(做好标记、记录)。 (2)选择标准地,在测定地点做一平台(山地),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按20cm —层),每层设三个重复。 (3)打入环刀(一定要垂直打入,且不能晃动),待土壤至环刀下沿齐平时,在环刀上垫—滤纸层后把盖盖好,挖出环刀,用刀削平底部土壤,垫好滤纸,盖好下盖。迅速称重(得:自然土重十环刀重)

土含水率的检测方法汇总

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烘干法 一、定义 土的含水量是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和达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本法是测定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二、适用范围 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类。 三、主要仪器设备 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也可用红外线烘箱 天平:感量0.01g。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四、计算公式 含水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 注:计算至0.1%。 五、允许差值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如下规定 含水量(%)允许平行差值(%) 5以下0.3 40以下≤1 40以上≤2 酒精燃烧法 一、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的含水量。 二、主要仪器设备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天平:感量0.01g。 酒精:纯度95%。 三、其余同"烘干法"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比重计法) 筛分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4mm的土。 二、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

2mm、0.5mm、0.25mm、0.074mm。 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 称量1000g,感量1g; 称量200g,感量0.2g。 三、试样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小于2mm颗粒的土100-300g。 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300-900g。 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1000-2000g。 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2000-4000g。 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土4000g以上。 四、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颗粒质量百分数: X=(A/B)×100 式中:X-小于某粒径颗粒的质量百分数,%; A-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g; B-试样的总质量,g。 当小于2mm的颗粒如用四分法缩分取样时,试样中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X=(a/b)×p×100 式中:a-通过2mm筛的试样中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g; b-通过2mm筛的土样中所取试样的质量,g; p-粒径小于2mm的颗粒质量百分数。 关于不均匀系数的计算: Cu=d60/d10 式中:Cu-不均匀系数; d60-限制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60%的粒径,mm; d10-有效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10%的粒径,mm; 比重计法 一、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074mm的土。 二、主要仪器设备 比重计:(1)甲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摄氏20℃时,每1000 ml悬液内所含土质量的克数表示,刻度为-5~50,最小分度值为0.5。 (2)乙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摄氏20℃时悬液的比重表示,刻度为 0.995~1.020,最小分度值为0.0002。 量筒:容积为1000ml,内径为60mm,高度为350±10mm,刻度为0~1000ml。 细筛:孔径为2mm,0.5mm,0.25mm; 洗筛:孔径为0.074mm。 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 称量100g(或200g),感量0.01g。 温度计:测量范围0~50℃,精度0.5℃。 洗筛漏斗:上口径略大于洗筛直径,下口直径略小于量筒直径。 煮沸设备:电热板或电砂浴。 搅拌器:底板直径50mm,孔径约3mm。 三、试样

膜孔隙率的几种测试方法

膜孔隙率的几种常用测试方法 在薄膜、中空纤维膜等膜材料的应用与研究中,孔隙率是一项常用的重要指标。孔隙率一般被定义为多孔膜中,孔隙的体积占膜的表观体积的百分数,即:ε=V 孔/V 膜外观。 孔隙是流体的输送通道,这里的“孔隙”准确的说应该指“通孔孔隙”。通常研究人员希望采用此参数来评价膜的过滤性能、渗透性能和分离能力。但由于定义以及测试方法限制等原因,造成目前大家经常看到的和并被普遍应用的“孔隙率”这个参数中的“孔隙”,并非指的是“通孔孔隙”,所以,这种定义的孔隙率,与膜的过滤性能、渗透性能、分离能力并不构成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孔隙率大的,过滤性能并不一定好;渗透率为零,孔隙率不一定为零。 对于泡压法原理的贝士德仪器膜孔径分析仪,如果膜上的孔非理想的圆柱形孔,其实是不能用来分析孔隙率的,因为该原理的仪器测试出来的孔径分布是通孔孔喉的尺寸信息。用通孔孔喉尺寸计算得到孔面积,从而依据ε=V 孔/V 膜外观=S 孔/S 膜外观来计算出的孔隙率,这个值在实际中会远小于目前常用方法所 得到的孔隙率。只有当该膜的孔为理想的圆柱孔时,即孔喉和孔口的尺寸相同且无其它凸凹、缝隙结构时,由通孔孔喉尺寸得到的孔隙率才与目前常用方法得到的孔隙率接近(这种情况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 下面列举膜孔隙率的几个常用测试方法: 方法一:称重法(湿法、浸液法) 原理:根据膜浸湿某种合适液体(如水等)的前后重量变化,来确定该膜的孔隙体积V 孔;该膜的骨架 体积V 膜骨架可以通过膜原材料密度和干膜重量获得;则该膜的孔隙率: ε=V 孔/V 膜外观=V 孔/(V 孔+V 膜骨架) 方法二:密度法(干法、体积法) 原理:见如下公式推导,所以,只需要膜原材料的密度ρ膜材料和膜的表观密度ρ膜表观,就可计算得到孔 隙率ε。其中表观密度ρ膜表观可由外观体积和质量获得。 ε=V 孔/V 膜外观=(V 膜外观-V 膜骨架)/V 膜外观=(ρ膜表观-ρ膜材料)/ρ膜表观 方法三:气体吸附法 原理:根据低温氮吸附获得孔体积,从而得到孔隙率。该方法只能获得200nm 以下尺寸孔结构的孔体积,无法表征200nm 以上孔的信息,对于大量滤膜不适用。 方法四:压汞法 原理:根据压汞法原理,利用压力将汞压入膜的各种结构的“孔隙”中,根据注入汞的压力、体积来获得膜的孔隙体积及尺寸数据;该方法的缺点是将汞压入微孔需要的压力较大,该方法更适合于分析刚性材料,对于大多数膜材料为弹性材料,在注入汞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或“塌陷”,从而产生较大误差。 3H-2000PB 贝士德仪器泡压法滤膜孔径分析仪,其基本原理为气液排驱技术(泡压法):给膜两侧施加压力差,克服膜孔道内的浸润液的表面张力,驱动浸润液通过孔道,依此获得膜类材料的通孔孔喉的孔径数据,同时该方法也是ASTM 薄膜测定的标准方法。 以上四种膜孔隙率的常用测试方法,所获得孔隙率数据中的“孔隙”都不是“通孔孔隙”,更不是“通孔孔喉孔隙”;若不是“通孔孔隙”,那么,这个“孔隙率”就无法达到研究人员所希望的评价过滤性能、渗透性能和分离能力的目的。举例说明:A 膜通孔为零,表面“凸凹、闭孔、盲孔”等结构形成的孔隙率为40%;B 膜孔隙率为20%且有通孔;那么,我们并不能依据该孔隙率数据对该两种膜的过滤性能做出比较。这点在研究和应用中是需要注意。

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小结

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小结 1,烘干称重; 这个不多说了。准确度最高,但测定得到的是质量含 水量,与其他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是注意换算。 2,中子仪; 技术比较成熟,准确性极高,是烘干法以外的第二标 准方法。 但是中子仪测定需要安装套管,理论上可达任何深度,设备昂贵,投入很大。中子射线对操作者身体有损害,严格来说需要相关证件才可以操作。无法测定表层土 壤。 3,电阻法; 一般使用石膏块作为介质埋设地下,石膏块中埋设两根导线,导线之间的石膏成分组成电阻,石膏块电阻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石膏块制作简单,哪怕进口的成品成本也是非常低廉,可以作很多重复,可以不破坏土壤在田间连续自动监测。存在问题,石膏块滞后时间较长,所以不可能用来做移动式测定和自动灌溉系统。石膏块只适合用于非盐碱土壤中,同时石膏块不适合使用直流电(文献查得,表示怀疑,因为所有的石膏块读书表都是用干电池作为电源),测定受土壤类型影响很大,标定结果会随时间改变,达到一定年 限后,石膏会逐渐溶解到土壤中。 4,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有两种时域反射仪和时域延迟,两者均简称TDR。TDR技术是当前土壤水分测定装置的主流原理,可以连续、快速、准确测量。可以测量土壤表层含

水量。一般的TDR原理的设备响应时间约10-20秒,适合移动测量和定点监测。测定结果受盐度影响很小,TDR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设备较昂贵。 5,FDR(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几乎具有TDR的所有优点,探头形状非常灵活。比较夸张的甚至可以放在做成犁状放在拖拉机后面运动中 测量。FDR相对TDR需要更少的校正工作。 TDR和FDR同样有一个缺点,当探头附近的土壤有空洞或者水分含量非常不均匀时,会影响测定结果。 非常奇怪的是,基于FDR原理的往往是低端的仪器设备,根据笔者实际使用经验,FDR技术可能在精度上存在瓶颈,经常在5%的误差左右,写文章时候数据基本上不好用。

土粒密度(比重瓶法) 土壤容重 孔隙度测定

土粒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严格而言,土粒密度应称为土壤固相密度或土粒平均密度,用符号ρs 表示。其含义是: s s s V m = ρ 绝大多数矿质土壤的ρs 在 2.6g·cm -3~2.7 g·cm -3之间,常规工作中多取平均值 2.65 g·cm -3。这一数值很接近砂质土壤中存在量丰富的石英的密度,各种铝硅酸盐粘粒矿物的密度也与此相近。土壤中氧化铁和各种重矿物含量多时则ρs 增高,有机质含量高时则ρs 降低。 文献中传统常用比重一词表示ρs ,其准确含义是指土粒的密度与标准大气压下4℃时水的密度之比又叫相对密度((d s =ρs ·ρw -1)。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取1.0 g·cm -3,故比重在数值上与土粒密度ρs 相等,但量纲不同,现比重一词已废止。 测定原理 将已知质量的土样放入水中(或其他液体),排尽空气,求出由土壤置换出的液体的体积。以烘干土质量(105℃)除以求得的土壤固相体积,即得土粒密度。 仪器和设备 天平(感量0.001g );比重瓶(容积50mL );电热板;真空干燥器;真空泵;烘箱。 操作步骤 1、称取通过2mm 筛孔的风干土样约10g (精确至0.001g ),倾入50mL 的比重瓶内。另称10.0g 土样测定吸湿水含量,由此可求出倾入比重瓶内的烘干土样重m s 。 2、向装有土样的比重瓶中加入蒸馏水,至瓶内容积约一半处,然后徐徐摇动比重瓶,驱逐土壤中的空气,使土样充分湿润,与水均匀混合。 3、将比重瓶放于砂盘,在电热板上加热,保持沸腾1h 。煮沸过程中经常要摇动比重瓶,驱逐土壤中的空气,使土样和水充分接触混合。注意,煮沸时温度不可过高,否则易造成土液溅出。 4、从砂盘上取下比重瓶,稍冷却,再把预先煮沸排除空气的蒸馏水加入比重瓶,至比重瓶水面略低于瓶颈为止。待比重瓶内悬液澄清且温度稳定后,加满已经煮沸排除空气并冷却的蒸馏水。然后塞好瓶塞,使多余的水自瓶塞毛细管中溢出,用滤纸擦干后称重(精确到0.001g ),同时用温度计测定瓶内的水温t 1(准确到0.1℃),求得m bws1。 5、将比重瓶中的土液倾出,洗净比重瓶,注满冷却的无气水,测量瓶内水温t 2。加水至瓶口,塞上毛细管塞,擦干瓶外壁,称取t 2时的瓶、水合重(m bw2)。若每个比重瓶事先都经过校正,在测定时可省去此步骤,直接由t 1在比重瓶的校正曲线上求得t 1时这个比重瓶的瓶、水合重m bw1,否则要根据m bw2计算m bw1。 6、含可溶性盐及活性胶体较多的土样,须用惰性液体(如煤油、石油)代替蒸馏水,用真空抽气法排除土样中的空气。抽气时间不得少于0.5h ,并经常援动比重瓶,直至无气泡逸出为止。停止抽气后仍需在干燥器中静置15min 以上。 7、真空抽气也可代替煮沸法排除土壤中的空气,并且可以避免在煮沸过程中由于土液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2.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玻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岩样的固相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的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就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后,根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的固相体积。按下式计算岩样的孔隙度: 三、实验流程 (a)流程图 (b)控制面板 图1 QKY-Ⅱ型气体孔隙度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压力为大气压;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5.发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将岩心杯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6.用同样的方法将3号、4号及全部(1~4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中,重复步骤2~5,记录平衡压力; 7.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杯中,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8.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 五、实验数据处理 1.计算各个铜圆盘体积和岩样的外表体积 取编号为2的钢圆盘进行分析,其直径d=2.50cm,长度L=2.030cm; 所以,由得: 同理,可得表1中V f数据。 2.绘制标准曲线:以钢圆盘体积为横坐标,相应的平衡压力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根据待测岩样测得的平衡压力,在标准曲线上反查出岩样的固相体积 由下表1中数据,可绘制标准曲线图如下: 图2 标准曲线图 所以,有上图2得:岩样固相体积V s=25.0cm3 4.计算岩样孔隙度 所以岩样孔隙度为20.10% 钢圆盘编 号2号3号4号1-4号 自由组合钢圆盘岩样编号 2,4 3,4 2,3,4 A15-1B 直径 d(cm)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482 长度 L(cm) 2.030 2.484 5.000 10.014 7.030 7.484 9.514 6.468 体积V f9.96 12.19 24.54 49.16 34.51 36.74 46.70 31.29

孔隙率的测定

孔隙率的测定 镀层的孔隙是指镀层表面直至基体金属的细小孔道。镀层孔隙率反映了镀层表面的致密程度,孔隙率大小直接影响防护镀层的防护能力(主要是阴极性镀层)。作为特殊性能要求的镀层(如防渗碳、氮化等),孔隙率测量也极为重要,它是衡量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GB 5935规定了测定镀层孔隙的方法有贴滤纸法、涂膏法、浸渍法、阳极电介测镀层孔隙率法、气相试验法等。电镀专业最新国家标准中,孔隙率试验的标准为:GB/T l7721—1999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铁试剂试验,GB/T l8179--2000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潮湿硫(硫化)试验。 一、贴滤纸法 将浸有测试溶液的润湿滤纸贴于经预处理的被测试样表面,滤纸上的相应试液渗入镀层孔隙中与中间镀层或基体金属作用,生成具有特征颜色的斑点在滤纸上显示。然后以滤纸上有色斑点的多少来评定镀层孔隙率。 本法适用于测定钢和铜合金基体上的铜、镍、铬、镍/铬、铜/镍、铜/镍/铬、锡等单层或多层镀层的孔隙率。 1.试液成分试液由腐蚀剂和指示剂组成。腐蚀剂要求只与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作用而不腐蚀表面镀 层,一般采用氯化物等;指示剂则要求与被腐蚀的金属离子产生特征显色作用,常用铁氰化钾等。试液的选择应按被测试样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种类及镀层性质而定,如表l0—1—16 所列。配制时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溶剂为蒸馏水。 表10—1—16 贴滤纸法各类试液成分 2.检验方法 (1)试样表面用有机溶剂或氧化镁膏仔细除净油污,经蒸馏水清洗后用滤纸吸干。如试 样在镀后立即检验,可不必除油。 (2)将浸润相应试液的滤纸紧贴在被测试样表面上,滤纸与试样间不得有气泡残留。至 规定时间后,揭下滤纸,用蒸馏水小心冲洗,置于洁净的玻璃板上晾干。 (3)为显示直至铜或黄铜基体上的孔隙,可在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上滴加 4%的亚铁氰 化钾溶液,这时滤纸上原已显示试液与镍层作用的黄色斑点消失,剩下至钢铁基体的蓝色斑

木结构工程木材含水率检验方法

附录C木材含水率检验方法 C.1一般规定 C.1.1本检验方法适用于木材进场后构件加工前的木材和已制作完成的木构件的含水率测定。 C.1.2原木、方木(含板材)和层板宜采用烘干法(重量法)测定,规格材以及层板胶合木等木构件亦可采用电测法测定。 C.2取样及测定方法 C.2.1烘干法测定含水率时,应从每检验批同一树种同一规格材的树种中随机抽取5根木料作试材,每根试材应在距端头200mm处沿截面均匀地裁取5个尺寸为20mm×20mm×20mm的试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GB/T 1931的有关规定测定每个试件中的含水率。 C.2.2电测法测定含水率时,应从检验批的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规格材,层板胶合木构件或其他木构件随机抽取5根为试材,应从每根试材距两端 200mm起,沿长度均匀分布地取三个截面,对于规格材或其他木构件,每一个截面的四面中部应各测定含水率,对于层板胶合木构件,则应在两侧测定每层层板的含水率。 C.2.3电测仪器应由当地计量行政部门标定认证:测定时应严格按仪表使用要求操作,并应正确选择木材的密度和温度等参数,测定深度不应小于 20mm,且应有将其测量值调整至截面平均含水率的可靠方法。 C.3判定规则 C.3.1烘干法应以每根试材的5个试样平均值为该试材含水率,应以5根试材中的含水率最大值为该批木料的含水率,并不应大于本标准有关木材含水率的规定。 C.3.2规格材应以每根试材的12个测点的平均值为每根试材的含水率,5根试材的最大值应为检验批该树种该规格的含水率代表值。

C.3.3层板胶合木构件的三个截面上各层层板含水率的平均值应为该构件含水率,同一层板的6个含水率平均值应作该层层板的含水率代表值。

孔隙度测定

一.孔隙度定义: 岩石的总体积V b ,是由孔隙的体积V p 及固体颗粒体积(基质体积)V s 两部分组成。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V p 与岩石总体积V b 的比值。表达式为 ?=V p V b ×100% 它是说明储集层储集能力的相对大小的基本参数。 二.孔隙度的分类 1.岩石的绝对孔隙度(?a ) 岩石的绝对孔隙度(?a )指掩饰的总孔隙体积(V a )与岩石外表体积(V b )之比,即 ?a =V a V b ×100% 2.岩石的有效孔隙度(?e ) 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 e )与岩石外表体积(V b )之比,即: ?e =V e V b ×100% 计算储量和评价油气层特性时一般之有效孔隙度。 3.岩石的流动孔隙度(?f ) 微毛细管孔隙虽然彼此连通,但未必都能让流体流过。例如对于喉道半径极小的孔隙来说,通常的开采压差难以使流体流过;亲水岩石孔壁表面附着的水膜使得孔隙通道大大缩小。所以流动孔隙度是指含油岩石中,可流动的孔隙体积(V f )与岩石外表体积(V b )之比,即: ?f =V f b ×100% 流动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不同,它既排除了死孔隙,又排除了微毛细管孔隙体积。流动孔隙度不是一个定值,它随地层中的压力梯度和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变化。在油气田开发中,流动孔隙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三者的关系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 三.孔隙度分级标准 四.双重介质岩石空孔隙度 双重孔隙介质储层具有两种孔隙系统。第一类是岩石颗粒之间的孔隙空间构成的粒间孔隙构成的孔隙度,称为原生孔隙度;第二类是裂缝和空洞的空隙空间形成的系统构成的孔隙度,称为次生孔隙度。 总孔隙度?t 、裂缝孔隙度?f 和岩石原生孔隙度?p 之间有如下关系: ?p =?p +?f

孔隙率定义及算法-电池隔膜行业

用语的定义 孔隙率:隔膜中孔隙率按以下方法计算. 隔膜中的孔隙率(%) = (总孔隙率的体积/ 隔膜的体积) X 100 4.0 业务顺序 4.1孔隙率测试准备物品 4.1.1 测试样品 4.1.2 样品裁切机 4.1.3 镊子 4.1.4 Emveco厚度测试仪 4.1.5 PC 及Excel软件 4.2 孔隙率测试方法 4.2.1 准备测试样品 1) 用样品裁切机将样品裁切成10cmX10cm大小。(参考以下照片)注意 刀割伤。 4.2.2. 检测试料重量 1) 裁切成10X10cm的试料,上下各折一遍成1/4大小。是为检测重量减 少误差。 2) 确认天平水平状态。如天平水平不符调节天平下部调节钮。 3) 关闭侧面及上面滑动玻璃,按TARE设定0点。 4) 打开侧面滑动玻璃用镊子摆放到秤中心位置。. 5) 投入试料后电子称画面的数字读取到小数点后4为后直接记录在试料 上 6) 准备好的所有试料反复3)~5)顺序. 4.2.3 试料的厚度测试 1) 对测试厚度的试料展开成原来大小,用测厚仪测试两端1cm的4点,记 录试料的测定值。详细厚度检测方法参考厚度检测标准书。 照片 1. 10X10 Punch 照片2-1. 裁切前 照片2-1. 裁切后

2) 准备的所有试料按1)方法测试厚度. 4.2.4 孔隙率计算方法 1) 对测定的试料和重量和厚度值(4Point)输入到Excel软件中计算孔隙率 值。孔隙率计算方法如下。 10cmX10cm的宽度和平均厚度算出体积(cm3)后重量÷体积得出密度. 试料密度(g/cm3) = 重量(g) / [10cm*10cm*(厚度(um)/1000)] (2) 试料的孔隙率计算方法如下 . 孔隙率(%) = 1- 试料密度(g/cm3)/0.95 参考) 我公司Polyethylene(聚乙烯)的密度指定为0.95g/cm3.

材料密度及气孔率的测量

材料密度、吸水率及气孔率的测定 一.目的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有的材料内部是有气孔的,这些气孔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材料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它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其它许多物性测试如颗粒粒径测试的基础数据。材料的吸水率、气孔率是材料结构特征的标志。在材料研究中,吸水率、气孔率的测定是对制品质量进行检定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这些材料的生产中,测定这三个指标对生产控制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 1.了解体积密度、气孔率等概念的物理意义; 2.掌握体积密度、气孔率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 3.了解体积密度、气孔率测试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二.原理 密度的物理意义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颗粒密度和材料吸水率、气孔率的测定都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粉末浸入可润湿粉体的液体中,抽真空排除气泡,计算颗粒排除液体的体积。便可计算出颗粒的密度。当颗粒的闭气孔全部被破坏时,所测密度即为颗粒的真密度,否则为颗粒的有效密度。与此类以,可以将块体材料视为大的“颗粒”,采用类似颗粒测试的方法测定材料的吸水率、气孔率。 粉体材料的密度,可以分为颗粒的真密度,有效密度,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测定颗粒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一般情况下,颗粒的密度指的是颗粒的有效密度。 无机非金属材料难免含有各种类型的气孔。块体材料如水泥、陶瓷等制品,含有部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气孔。浸渍时能被液体填充或与大气相通的气孔称为开口气孔;不能被液体填充或不与大气相通的气孔称为闭口气孔。块体材料中固体材料的体积、开口及闭口气孔的体积之和称为总体积。材料所有开口气孔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称为开口气孔率或显气孔率;材料所有闭口气孔的体积与材料总体积之比称为闭口气孔率;材料所有气孔的体积(开

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计算

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的计算 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1.密度(ρ) 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按下式计算: ρ=m/V 式中ρ——密度,g/cm3; M——材料的重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这里指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是同一含义,在建筑材料学中,习惯上称之为“重量”。对于固体材料而言,rn是指干燥至恒重状态下的重量。所谓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含有任何孔隙的体积。建筑材料中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含有一定的孔隙、如砖、石材等块状材料。对于这些有孔隙的材料,测定其密度时,应先把材料磨成细粉,经干燥至恒重后,用比重瓶(李氏瓶)测定其体积,然后按上式计算得到密度值。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数值就越准确。 2.表观密度(ρ0) 表现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按下式计算: Ρo=m/V0

ρo——表观密度,g/cm3或kg/m3; m——材料的重量,g或kg; V o——材料的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或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含了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当材料含有水分时,它的重量积都会发生变化。一般测定表观密度时,以干燥状态为准,如果在含水状态下测定表度,须注明含水情况。在试验室中测定的通常为烘干至恒重状态下的表观密度。质地坚硬的散粒状材料,如砂、石,要磨成细粉测定密度需耗费很大的能量,一般测定其密度,在应用过程中(如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过程)近似代替其密度。 3.堆积密度(ρ'0)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按下式计算: ρ'0=m/V'0 其中ρ'0——堆积密度,kg/m3; M——材料的重量,kg; V'0——材料的堆积体积,m3。 这里,材料的重量是指自然堆积在一定容器内材料的重量;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容器的容积视材料的种类和规格而定。材料的堆积体积既包含内部孔隙也包含颗粒之间的空隙。

常用原油含水率测试方法

常用原油含水率测试方法 1、原油含水率静态测试方法分析 原油含水率静态测试方法是通过人工取样后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实现油水分离后计算原油含水率。目前主要的静态测试方法有蒸馏法、电脱法、卡尔·费休法。 1.1、蒸馏法 蒸馏法的测试原理是通过加热原油将油和水分离,分别测试原油质量以及蒸发出的水分质量,并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蒸馏法的测试过程是在原油中加入与水不相溶的溶剂,在原油与溶剂混合以后并开始回流的条件下加热,此时原油、水分和溶剂在沸腾状态时会一起蒸发出来,溶剂因沸点最低第一个被气化,之后水分通过冷凝管进入水分接收器中,通过水分接收器的刻度读出水分的含量,从而计算出原油含水率。图1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最初实验室通常采用蒸馏法测试原油含水率,但石油生产行业主要根据《原油水含量测定法一蒸馏法》(GB/T8929-1988)来测试,石油加工行业则按《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一蒸馏法》(GB/T260-1988)测试。GB/T8929-1988使用有较大毒性的二甲苯做溶剂,对操作人员危害大,同时也污染样品和环境;GB/T260-1988则以直馏汽油80℃以上的馏分做溶剂,尽管毒性不大,但是测试的结果误差太大。 1.2电脱法 电脱法的测试原理是通过高压电场,利用电破乳技术使油水分离,来测试原油的含水率。这种方法适合一些仪器的设计开发,例如Dst-III石油含水电脱分析仪。电脱法的分析液量大、分析速度快,操

作简单、无“二次采样”误差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使其备受青睐。但是电脱法同样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在脱水过程中,油样需要加温,易使原油剧烈沸腾而外溢,与带电的内、外电极裸露的金属部分触碰,易引起电击危险。图2为原油含水电脱分析仪结构示意图。 图2 原油含水电脱分析仪结构示意图 1.3卡尔·费休法 卡尔·费休法是实验室中标准的微量水分测试方法,对于有机液体,是国际国标方法《原油水含量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GB/T 11146-2009 )。它的测试原理是利用含碘、二氧化硫、吡啶及无水甲醇溶液(通常称为卡尔·费休溶液)与试样中的水进行定量反应,根据滴定过程中消耗的卡氏试剂的量,计算原油的含水率。卡尔·费休法是有水

4.3 孔隙率检测

4.3孔隙率检测 孔隙率是指土中孔隙的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孔隙率越大,表示土的密实度越小,孔隙率越小,表示土的密实度越大。因此,孔隙率可以作为路基压实质量的一个控制指标。特别是对于级配碎石等粗颗粒填料来说,最大干密度难于测得,难于测准,用压实系数不易控制施工质量,用孔隙率则能较好的控制施工质量。 表4.3-1 级配砂砾石基床表层压实标准 表4.3-2 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厚度及压实标准 表4.3-3 基床底层技术标准 表4.3-4 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 我国铁路设计和施工规范,第一次采用孔隙率标准是在秦沈客运专线上,具体指标是按日本标准确定的。见表4.3-1、表4.3-2、表4.3-3、表4.3-4。 根据孔隙率的定义,孔隙率计算公式如下: n=(1-ρd/G S)×100 (4.3-1) 式中 n——孔隙率(%)

ρd——填料干密度(g/cm3) G S——颗粒视密度 但是,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在秦沈客运专线上对用上述公式测算的孔隙率(n)与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试验却表明,当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达到设计规范标准时,孔隙率(n)却很难达到,三者不匹配。原因在于压实的过程只是使填料单个颗粒互相接近,减少颗粒与颗粒间的空隙,而不能使单个颗粒内部的孔隙和颗粒细微裂隙减少。因此,在测算填料的孔隙率时,不能采用填料颗粒视密度,而应采用填料颗粒毛体积密度。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颗粒毛体积密度计算孔隙率后,与压实系数、地基系数三者之间较为匹配。计算公式如下: n=(1-ρd/G m)×100 (4.3-2) 式中 n——孔隙率(%) ρd——填料干密度(g/cm3) G m——颗粒毛体积密度(g/cm3) 颗粒毛体积密度的试验计算方法见第二章第1节颗粒密度试验。 填料干密度的试验计算方法见本章第2节。

土壤水分和孔隙度计算

某灌溉试验站开展冬小麦节水灌溉实验研究,已知麦田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6.5%(重量含水量),土壤平均干容重1.30g/cm3.三个生育期的已知条件如下表,请逐个生育期完成。 (1)确定各生育期是否需要灌水及其依据。 (2)如果需要灌水,计算各生育期应灌水量(m3/亩)(应灌水量以适宜含水量上限为指标。 答题要点:这个试题主要考察的是土壤水分计算,要想计算好,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田间持水量,相对含水量,以及土壤水储量的计算。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田间实际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以分蘖期为例: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上限为90%,也就是说: 分蘖期适宜的相对含水量90%=分蘖期适宜的土壤重量含水量*100/田间持水量 分蘖期适宜的土壤重量含水量=90%*26.5%=23.85% 分蘖期土壤适宜土壤含水深度(mm)=23.85%*1.3*200(耕作层厚度毫米数)=62mm 分蘖期灌前实测土壤含水量12%(mm)=12%*1.3*200=31.2mm 分蘖期应灌水深度为(mm)=62-31.2=30.8mm, 同期降水深度60mm,需灌溉水深为30.8mm,因此分蘖期不需要灌溉。 同理,拔节孕穗期。 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6.5% 实际含水量为16.8%, 应灌水深为=26.5*1.3*400-16.8%*1.3*400=50.44mm 同期降雨量80mm,因此拔节孕穗期不需要灌水。 乳熟期适宜土壤重量含水量(%)=85%*23.5%*100=22.52 实际含水量13% 应灌水深(mm)=(22.52%-13%)*1.3*700=86.63 同期降水为0,应灌水深为86.63mm。 请问86.63mm的水平铺在666.6平方米的农田是上是多少立方米呢?(底面积乘以高等于体积,) 应灌水量(m3/亩)=666.6m2*86.63*0.001(将毫米换算成米)=57.75 (这个计算题是简单的考察学生对水分换算的算法,实际上田间灌溉量的计算不但要算

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测定方法

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 测定方法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土壤含水量(含水率)测定 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 操作步聚: (1)取小铝盒若干,洗净后烘干,用天平称出每—铝盒重量(逐一标量记录) (2)在标准地内挖土壤剖面,分20cm 一层。在分层的土壤剖面上用铝盒自下而上刮一层土(约半盒、注意避开根系和石砾等杂物),马上称重(得出湿土重十铝盒重) (3)倒入酒精8-12ml ,振荡铝盒使与土壤混合均匀(如土壤很湿要用小刀拌匀成泥 浆),点燃酒精,在火焰将熄灭时,用小刀轻拔土壤,使其充分燃烧,烧完后再加入3~4ml 进行第二次燃烧(如土壤粘重、含水量较大,再加入2~3ml 酒精进行第三次燃烧)。 冷却后,马上称出重量(得干土重十盒重)。每层重复三次。 (4)土壤含水量及现有贮水量计算 ①土壤含水量(重量)=%重 (干土重+盒重)-盒干土重+盒重)(湿土重+盒重)-(100? =水分重/干土重×l00% ②土壤含水量(体积)=)()容重(土壤含水量(重量%)33 g/cm 1g/cm ? =%土壤体积 水分体积100? (注:水的容重一般取lg /cm 3) 2.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采用环刀法 操作步聚: (1)首先量取环刀的高度和内径,计算出其容积(标记、做好记录): V =πr 2H 式中:V —环刀体积(cm 3)

R —环刀内半径(cm) H —环刀高度(cm) 将环刀在天平上称重(做好标记、记录)。 (2)选择标准地,在测定地点做一平台(山地),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按20cm —层),每层设三个重复。 (3)打入环刀(一定要垂直打入,且不能晃动),待土壤至环刀下沿齐平时,在环刀上垫—滤纸层后把盖盖好,挖出环刀,用刀削平底部土壤,垫好滤纸,盖好下盖。迅速称重(得:自然土重十环刀重) (注:第(3)步测完后马上测定该层土壤含水量,见土壤含水量测定)可测出土壤容重。 (4) 将环刀样品带回室内,拿掉上盖(保留滤纸)。将环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2—3mm 水层,随水减少,逐渐加水,保持此水层)。大约2小时左右(人不能离开)至土层滤纸一湿,取出环刀(用滤纸吸干)盖好上盖马上称重(得:经浸水2小时左右带土环刀重)。然后放回原处,每隔l 小时取出反复称重,直到恒重,可测出土壤毛管孔隙度。 (5)将环刀土样继续放入盛水容器中,往容器加水至水面与环刀上层齐平。净置6小时后取出环刀。稍置10秒钟。使多余水流出,用干布将环刀擦干后称重。(得:浸水6小时带土环刀重),然后再将环刀放回容器中,放置4~5小时后,再次称重,直到恒重。可测得土壤总孔隙度。 (6)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计算 ①环刀内干土重(g)=1 g +土壤含水量(重量%))-环刀重((自然土重+环刀重) ②土壤容重(g/cm 3)=) 环刀容积()环刀内干土重( 3cm g ③土壤毛管孔隙度(容积) =%)环刀容积())-环刀内干土重()-环刀重(小时左右带土环刀重(吸水100cm g g g 23

孔隙度测定

一.孔隙度定义: 岩石的总体积V b,是由孔隙的体积V p及固体颗粒体积(基质体积)V s两部分组成。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V p与岩石总体积V b的比值。表达式为 ?=V p V b ×100% 它是说明储集层储集能力的相对大小的基本参数。 二.孔隙度的分类 1.岩石的绝对孔隙度(?a) 岩石的绝对孔隙度(?a)指掩饰的总孔隙体积(V a)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即 ?a=V a V b ×100% 2.岩石的有效孔隙度(?e) 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 e)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即: ?e=V e V b ×100% 计算储量和评价油气层特性时一般之有效孔隙度。 3.岩石的流动孔隙度(?f)

微毛细管孔隙虽然彼此连通,但未必都能让流体流过。例如对于喉道半径极小的孔隙来说,通常的开采压差难以使流体流过;亲水岩石孔壁表面附着的水膜使得孔隙通道大大缩小。所以流动孔隙度是指含油岩石中,可流动的孔隙体积(V f)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即: ×100% ?f=V f V b 流动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不同,它既排除了死孔隙,又排除了微毛细管孔隙体积。流动孔隙度不是一个定值,它随地层中的压力梯度和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变化。在油气田开发中,流动孔隙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三者的关系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 三.孔隙度分级标准 四.双重介质岩石空孔隙度 双重孔隙介质储层具有两种孔隙系统。第一类是岩石颗粒之间的孔隙空间构成的粒间孔隙构成的孔隙度,称为原生孔隙度;第二类是裂缝和空洞的空隙空间形成的系统构成的孔隙度,称为次生孔隙度。 总孔隙度?t、裂缝孔隙度?f和岩石原生孔隙度?p之间有如下关系: ?p=?p+?f 式中?f=裂缝空隙体积/岩石总体积 ?p=基质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 五.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A 颗粒的排列方式:等径颗粒理想排列的孔隙度计算公式:

岩石的比重、孔隙率

.3.2 岩石的比重、孔隙率 a、岩石比重 岩石的比重就是指岩石的干比重除以岩石实体体积(不包括孔隙),再与4℃时水的容重相比,即: 式中,Gs-岩石比重 Ws-绝对干燥时体积为V的岩石重力(KN) Vs-岩石实体(不包括孔隙)体积(m) γw-在4℃时水的容重,γw=10(KN/m) b、孔隙率 岩石内孔隙体积与总体积(包括孔隙体积)之比,计算式为: 根据岩石干容重γd和比重Gs,也可以用下式计算: 式中, n-孔隙率,以百分数表示 Vv-孔隙、裂隙体积(m) V-岩样总体积(m) 图1.3.1b碳酸盐类岩石的抗压强度与孔隙率的关系。

图1.3.1b 描述岩体孔隙性的另一个指标,孔隙比е。它是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实体体积之比,即:

一些主要岩石的物理性质 岩石名称 比重 密度 (g/cm) 孔隙率(%)吸水率(%) 岩浆岩 花岗岩 2.50~2.84 2.30~2.80 0.04~3.53 0.2~1.7 花岗闪长岩 2.65~ 2.65 1.5~1.8 1.5~1.8 闪长岩 2.60~3.10 2.52~2.96 0.25~3.0 0.18~0.40 正长岩 2.50~2.90 2.40~2.85 0.47~1.94 辉长岩 2.70~3.20 2.55~2.98 0.29~3.13 流纹斑岩 2.62~2.65 2.58~2.51 0.9~2.30 0.14~0.35 流纹岩 2.65 2.60~2.65 粗面岩 2.40~2.70 2.30~2.67 安山岩 2.40~2.80 2.30~2.75 1.09~2.19 闪长玢岩 2.66~2.84 2.49~2.78 2.1~5.1 0.4~1.0 斑岩 2.62~2.84 2.20~2.74 0.29~2.75 玢岩 2.60~2.90 2.40~2.86 辉绿岩 2.60~3.10 2.53~2.97 0.40~6.38 0.20~1.0 玄武岩 2.50~3.10 2.53~3.10 0.35~3.0 0.39~0.80 橄榄岩 2.90~3.40 2.90~3.40 霏细岩 2.66~2.84 2.62~2.78 1.59~2.23 0.18~0.35 响岩 2.40~2.70 2.40~2.70 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 2.50~3.00 2.20~2.90 安山凝灰岩 2.68 2.58 4.59 0.55 粗面凝灰岩25.07 凝灰质熔岩 2.87 2.64 3.35 沉积岩 硅质砾岩 2.64~2.77 2.42~2.70 0.40~4.10 0.16~4.40 石英砾岩 2.67~2.71 2.60 0.34~9.3 钙质胶结砾岩 2.42~2.66 粘土质胶结砾岩 2.20 石英砂岩 2.64~2.77 2.42~2.77 1.04~9.30 0.14~4.10 硅质胶结砂岩 2.50 泥质胶结砂岩 2.60~2.70 2.20~2.60 5.00~20.0 1.00~9.00 页岩 2.57~2.77 2.30 2.46~7.59 砂质钙质页岩 2.47~2.60 2.00~7.00 2.30~6.00 灰质页岩 2.65~2.70 致密石灰岩 2.70~2.80 2.60~2.77 1.00~3.5 0.20~3.00 白云质灰岩 2.75 2.70~2.75 1.64~3.22 0.50~0.66 泥质灰岩 2.70~2.75 2.45~2.65 1.00~3.00 2.00~4.00

多孔材料检测方法--最大孔径_孔隙率_透气率

多孔材料检测方法——最大孔径、孔隙率、透气率1最大xx的测定 采用冒泡法测定最大孔径。将制好的试验样品放入酒精中浸泡5~10分钟,取出样品放入样品室,将上下夹具旋紧后装在FBP-3Ⅲ型多孔材料性能检测仪上,在样品上倒入少许酒精,启动仪器,调节旋钮使显示的压力差值不断增加,直到在样品上出现第一个气泡为止,记录此时的压力值。为了观察方便,往往在被测试样上表面封一薄层浸渍液体,当气体压力由小逐渐增大到某一定值时,气体将把浸渍液体从毛细管中推开而冒出气泡,记录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压力数据,按下式进行计算,所得数据即为材料的最大孔径值: 式中: γ—试验液体的表面张力,N/m; Pg—试验气体压力,Pa; ρ—试验液体密度,kg/m^3; h—试验液体表面到试样表面的高度,m 2孔隙率的测定 浸泡介质法: 首先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样品的半径r和高度h(由此可算出试样的总体积),称出干燥试样在空气中的重量m1,然后浸入蒸馏水中使其饱和,即采用加热鼓如法使介质充分填满多孔材料的孔隙。试样浸泡一定时间内充分饱和后,将试样取出,轻轻擦去试样表面的介质,再用电子秤称出试样此时在空气中的总质量m2,由下公式计算多孔材料的孔隙率。3透气率的测定 将干燥的试样样品放入样品室,旋紧上下夹具以保证样品室的密封,将样品室装在FBP-3Ⅲ型多孔材料性能检测仪上,启动仪器,调节压力旋钮使压力差达到一定值,通过数显表观察压力差及流量的变化,记录压差稳定时对应的流量值。随着压差不断下降,记录不同压差下对应的流量值5~10组。重复实验

至少三次,记录与第一组相同压差下对应的流量值,取平均值,代入下式,拟合出一条P与Q和比值的曲线,斜率即为透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K气—透气率,m^3/ m^2?KPa?h; Q—气体流量,m^3/h; ΔP—气体透过多孔材料产生的压力降,KPa; A—试样测试区域的面积,m^2 理论上K气是一个定值,即试样P—Q曲线为一条直线,实际上发现是一条折线,不同压差点测出的K气值不同,流量的范围选取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所以测试时压差点的选取应有规律,以便于比较。 (先将进口压力调至最大,记录此时的流量值,后跟随压力的不断减小,一一记录流量值的相对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