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什么

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什么

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什么
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什么

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什么

肝硬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而且肝硬化的治疗也很麻烦,其实肝硬化疾病在前期也就是在早期的时候,治疗效果还是很理想的,不过如果到了肝硬化晚期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麻烦,很难进行治疗,所以如果发生了肝硬化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

这样才有很大的机率能痊愈,我们一定要重视肝硬化,那么肝硬

化患者该怎么进行抗病毒治疗呢?

肝硬化的治疗:

1、预防原发病要重视:脂肪肝以及酒精肝,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所以说脂肪肝和酒精肝患者也是要注意治疗。此外,慢性乙肝、慢性丙肝,也是导致发生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想要预防肝硬化,那就必须是要治疗慢性乙肝。

2、定期检查也很重要:肝硬化病情是不稳定的,定期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肝硬化患者应该要有针对病情定期检测甲胎蛋白、影像学等检查,对肝癌的早期发现、治疗是很有意义的。

3、日常饮食以及生活习惯要注意:饮食一定要清淡、营养全面、三餐规律,避免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经常喝酒熬夜,长此以往,使肝脏就得不到休息,导致不堪重负,会加重肝硬化的症状。

4、要控制好饮食:对于出现腹水的患者来说,钠与水是两大禁区。咸菜、腌制品、味精等含钠量高,会加重肝脏新陈代谢的负担,必须绝对限制。此外,如海产品、肉松等食品也含有一定的钠,患者摄入时须严格控制数量。

看到以上的文章,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是从饮食

上和日常生活进行病毒预防,希望对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例精选)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例精选) 发表时间:2011-06-10T16:48:10.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陈超1 苏立稳2 贺东3 [导读] 本文初步探讨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 陈超1 苏立稳2 贺东3 (1霸州市第二医院消化科河北霸州 065701) (2天津市解放军第464医院消化科 300381;3天津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医院 300381)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173-01 本文初步探讨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病例 病例1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大量腹水) 患者,男,60岁,2007年6月,以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大量腹水伴右下肢骨折入院,经骨科固定后,因肝功能处于严重失代偿期,而入我科进行内科保治疗。有乙肝家族史,其兄弟三人均为慢性乙肝病人。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双手可见明显肝掌,未见蜘蛛痣,腹部膨隆,叩诊移动性浊音明显阳性,双下肢中度水肿。 化验检查:Hb 129g/L,WBC 3.3×109/L, PLT 42 ×109/L, ALT 120U/L, AST 96U/L,ALB 30g/L,TBIL 39umol/L,BUN 4.6umol/L,Cr 67umol/L。 乙肝六项:“大三阳”;HBV-DAN定量:7.9 ×107copy/ml。腹部超声提示:肝硬化、腹水(中-大量)、脾大、胆囊继发性改变。 住院治疗经过:1 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2 应用恩替卡韦0.5mg/d。经过六周的治疗,其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而出院,出院后经多次复查,肝功能均正常, HBV-DAN(-),现仍坚持服用恩替卡韦,0.5mg/d。 病例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高黄疸、腹水) 患者,男,52岁,有慢性乙肝病史多年,一直未进行正规抗病毒治疗,肝功能时有轻度波动,由于劳累而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于2007年8月入我院。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未见明显肝掌及蜘蛛痣,腹软,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检查:Hb 129g/L,WBC 7.3×109/L, PLT 84 ×109/L, ALT 110U/L, AST 96U/L,ALB 30g/L,TBIL 179umol/L,BUN 4.6umol/L,Cr 67umol/L。PT 28 秒;APTT 67秒;PTA 40%; 乙肝六项:“小三阳”;HBV-DAN定量:8.3 ×106copy/ml。 腹部超声提示:肝脏弥漫性改变、腹水(少量)。 住院治疗经过:(1)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2)日达仙1.6mg皮下注射。(3)应用恩替卡韦0.5mg/d。经过近四周的治疗,其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腹水消失,后继续应用恩替卡韦,出院一月余时,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出院后经多次复查,肝功能正常, HBV-DAN(-),现仍坚持服用恩替卡韦,0.5mg/d。 病例3:(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因擅自停服抗病毒药而诱发慢重肝,肝移植而挽救) 患者,男,54岁,有乙肝家族病史,5年前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2年前因HBV-DAN定量持续阳性而开始服用阿德幅韦酯,于入院前10天由于外出而自行停用服用阿德幅韦酯后,出现肝明显异常,以慢性重型肝炎,于2007年6月入我院。 入院查体:双手见明显肝掌及,未见蜘蛛痣,腹软,叩诊移动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检查:Hb 129g/L,WBC 3.3×109/L, PLT 4.4 ×109/L, ALT 180U/L, AST 106U/L,ALB 30g/L,TBIL 260umol/L,BUN 5.6umol/L,Cr 77umol/L。PT 30秒;APTT 84秒;PTA 40%; 乙肝六项:“小三阳”;HBV-DAN定量:5.3×106copy/ml。 腹部超声提示:肝脏缩小呈弥漫性改变、脾大、腹水(少量)。 住院治疗经过:(1)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2)日达仙1.6mg皮下注射。(3)应用恩替卡韦0.5mg/d。经过四周的治疗,虽HBV-DAN定量阴转,但肝功能仍明显异常,并出现自发性出血倾向,后转天津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治疗,现仍服用恩替卡韦,未有乙肝病毒复发。 2 讨论 恩替卡韦是一种高效选择性HBV多聚酶抑制剂,已通过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近日,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恩替卡韦在中国上市。已完成的一系列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022、027、027)证实,对处于代偿性肝病期核苷类似物初治乙肝患者(无论HBeAg阳性还是阴性)以及拉米夫定失效的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组织学、病毒学以及生化学终点改善方面均优于拉米夫定,同时恩替卡韦的安全性与拉米夫定相似。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病目前的研究证据明确支持对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普通IFN和PEG-IFN禁用于失代偿性肝病患者,而核苷类似物治疗进展性肝硬化是安全和有效的。亚洲一项里程碑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可以改善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硬化及进展性肝病患者的生存率,降低HCC的发生率。这种收益在维持病毒学应答及未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最为明确。这些结果提示,具有进展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并且HBV DNA高水平的患者应当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应当选用哪一种药物以及如何避免长期治疗时耐药的发生。另外,尽管HBV DNA得到了成功抑制,但患者仍有可能发生HCC,因此,对进展性CHB患者,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甄别最佳的长期处理方案。 肝移植受体大剂量HBIG联合核苷类似物,可预防绝大多数因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或HCC而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再发生乙型肝炎。因此,肝移植后再发生乙型肝炎的情况少见。肝移植后HBV感染的突破通常与抗病毒药物耐药有关。虽然这种突破性HBV感染可使用耐药模式不同的其他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但不同核苷类似物的序贯治疗可诱生复杂的多药耐药毒株。核苷类似物的联合应用可能是肝移植后最有益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但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以先前使用的药物种类及其耐药模式为基础。

浅谈乙肝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的发展

浅谈乙肝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的发展 肝硬化是各种临床肝病发展到最后阶段临床期末综合症,乙肝肝硬化无疑是最广泛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将就乙肝肝硬化治疗谈谈最近的思路发展。 标签:抗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治疗 肝硬化,是各种临床肝病发展到最后阶段临床期末综合症。在我国,乙肝肝硬化无疑是最广泛最重要的因素,每年约有100万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因肝硬化病程进行性发展,五年生存率低,多数因各种并发症或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浅谈乙肝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的发展》(第一版)已于2010年9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交流发表,“乙肝肝硬化的诊断及分期”这里不再累述,近几年来,随着乙肝抗病毒治疗广泛开展,面临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将就乙肝肝硬化治疗谈谈最近的思路发展。 2010年《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的逆转肝硬化的进程,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尽可能的延长肝功能代偿期,预防并发症。 1 对活动性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应尽早行抗病毒治疗及护肝、抗肝纤维化治疗。 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及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目标是延缓和降低肝功能夫代偿和HCC的发生,尽可能的逆转肝硬化的进程。抗病毒治疗药物以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为主。其中,针对不同个体选择不同的药物,某种程度上能改变患者的预后。如拉米夫定由于五年耐药情况较普遍,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日渐减少,如同替比夫定安全性好,不会致胎儿畸形,适合年轻女性患者怀孕期前、怀孕期中、怀孕期后的抗病毒治疗,产后及时换用(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耐药率低的药物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应用,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脏损害,不适用用于诱发各种疾病发展诱发肾功能衰竭基础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及肾输尿管结石患者,以及肿瘤化疗诱发肾脏损害、老年(65岁)患者。由于价格适中,广泛适合年轻且不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患者。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由于副作用小,耐药率低,将会是未来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但价格高,超越了我國广大经济基础较差广大乙肝患者经济承受能力。 对于广大活动性肝硬化(乙肝、丙肝)代偿期、肝纤维化患者:①无脾功能亢进,RBC、WBC、PLT在正常泛围可行抗病毒患者,尽可能选用干扰素。临床资料表明:干扰素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时,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率<1%。尽管临床上很多人认为可诱发肝功能失代偿或肝细胞的损害,但多数资料表明:干扰素某种程度上逆转肝硬化进程,肝组织细胞学明显改善,门静脉、脾脏、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脾静脉、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部分恢复正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4-15T11:11:35.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龙海华梁秀兰刘振鹏张强陈春妮[导读]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类药物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较好。 龙海华梁秀兰刘振鹏张强陈春妮(柳铁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柳州 545007)【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类药物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抗病毒类药物拉米夫定口服,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类药物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较好。【关键词】抗病毒药物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094-02 目前临床认为肝硬化发生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为了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临床治疗效果,笔者特选取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3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类药物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比较,现将相关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6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2.5±5.6岁。60例患者均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会议修订的肝炎标准,乙型病毒肝炎血清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病毒DNA呈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呈阳性,抗HBe呈阳性。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半年内未服用抗病毒及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药物,排除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病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超过正常上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感染、保肝利胆、补充白蛋白、对症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连续服用1年。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草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蛋白(ALB)变化,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血清ALT、AST恢复正常,ALB升高>4.0;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血清ALT、AST下降>50%,ALB上升>3.2g/L。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血清ALT、AST下降<50%,ALB上升<3.2g/L[2]。其中显效和有效病例计入总有效率计算。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治疗过程中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肝功能衰竭4例,癌变1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7%)高于观察组(0%),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散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广泛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肝小叶结构破坏与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发展为肝硬化[1]。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并伴随多个系统受累,晚期易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乙肝肝硬化发病机制主要是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新的复制,引起肝细胞与肝脏组织结构及功能的病变,常规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抗感染治疗为主。因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炎症细胞反复活动易引发失代偿,易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或继发肝癌。因此,对于乙肝后肝硬化的治疗,除常规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最关键的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和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采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可显著提高患者抵抗力,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因清除病毒对肝脏功能所造成的损伤[3]。 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因干扰素易导致肝衰竭,故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应首选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起到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在细胞内转化为三磷酸形式发挥抗病毒作用,迅速抑制病毒的复制。乙肝肝硬化患者长期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患者慢性炎症的发生,改善肝脏储备功能,稳定肝功能,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且临床副作用较少,能够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减少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发生[4]。本组研究中,观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7%)高于观察组(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草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蛋白(ALB)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较高,表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安全可靠,对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轻患者肝细胞炎症,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肝纤维组织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肝硬化病历模板

主诉:再发上腹不适、恶心、厌油、乏力1周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厌油、乏力症状;无发热及下肢水肿。未引起注意和重视,后来上述症状表现逐渐加重,随即到当地医院,做相关系统检查,报告结果提示:1.病毒性乙型肝炎。2.肝硬化。曾来院治疗好转后出院。近一周来上述症状又复出现,疑似肝病复发;遂即来我院门诊,以“肝硬化”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食欲不振,睡眠差,小便黄,大便无异常。 即往史: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曾来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否认有“结核、伤寒”及其它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及献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疫水接触史;无其它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家庭和睦。 家族史:父母已故,原因不详。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 T 36.5℃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较差,神志清,精神好,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头颅五官正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澎隆,叩诊呈鼓音。腹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明显包块,肝区压痛叩击痛,肝脾肋缘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巩膜无黄染。腹部澎隆,叩诊呈鼓音,腹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肋缘未触及,脾肋下3cm。肠鸣音正常。肝区压痛叩击痛明显。双肾区无叩击痛。 辅助检查 血常规:RBC 3.96×1012/L WBC 6.8×109/L Hb 123.0g/L PLT 183×109/L,生化血示:ALT:125U/L AST:131U/L,腹部彩超示:1.肝弥漫性结节性改变,2.脾大脾内强回声并脾静脉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 析 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4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2020年1月,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实行拉米夫定治疗和恩替卡韦治疗,对比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的生化指标优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所进行治疗中,恩替卡韦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尽快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应用 在我国,肝炎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乙型肝炎。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来说,其病情相对严重,并发症较多,并且预后效果相对较差。只是单一对患者实行综合内科治疗并不能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有效控制,并且乙型肝炎病毒是造成肝组织损伤以及病情更加严重的重要因素[1]。因此,对病情进行控制的关键就是对病毒的复制进行控制,大多数的患者会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之后都可以获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恩替卡韦在临床中是一种全新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可以对病毒的复制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其耐药性相对较低,治疗效果显著[2]。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4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2020年1月,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各12例和8例;平均年龄为(51.23±4.38)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各17例和3例;平均年龄为(51.49±4.22)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且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没有使用过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原发性或者转移性肝癌患者;存在其他嗜肝病毒感染患者;无法完成抗病毒治疗而死亡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由于依从性较差而主动停药的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行常规治疗,主要是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草酸苷等药物进行治疗。 1.3.1参照组 本组使用拉米夫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581;生产企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口服,每天一次,每次100毫克。 1.3.2观察组 本组使用恩替卡韦(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237;生产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口服,每天一次,每次0.5毫克。 1.4观察指标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现状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现状 发表时间:2019-03-22T15:24:43.5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1期作者:蔡成程任粉玉[导读] HBV慢性感染是到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研究表明,有效控制和减少HBV复制可以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可减缓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延长生存期,因而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很重要。目前抗HBV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吉林延吉 133000 [摘要] HBV慢性感染是到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研究表明,有效控制和减少HBV复制可以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可减缓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延长生存期,因而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很重要。目前抗HBV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的感染率较高的病毒性肝炎,可会演变成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演变成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0.4%-14.2%,病毒的持续存在、中到重度的肝脏坏死炎症以及纤维化是演变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1]。全世界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约为3.5亿,其中发展为肝硬化的约为25%,未经过治疗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年病死率为14.0%,而失代偿期则高达84.0%[2]。慢性乙型肝炎是机体对入侵的HBV发生免疫反应,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内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隔形成,残存的肝细胞结节性再生,肝小叶的正常结 构遭到破坏形成假小叶,肝脏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抗HBV治疗是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其病情迁延不愈。对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中国指南建议[3],不论ALT是否升高,HBeAg阳性者的治疗指证为HBV DNA≥104拷贝/ml,HBeAg阴性者为HBV DNA≥103拷贝/ml。欧美指南建议[4-5],只要HBV DNA可检测到(水平>2000IU/ml),均推荐抗病毒治疗。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多个国家的指南均建议,只要能检出HBV DNA,不论ALT或AST是否升高,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应尽早应用抗病毒治疗[6]。 抗HBV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 1. 核苷(酸)类似物 核苷(酸)类似物属于主要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之一,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均属于核苷(酸)类口服抗病毒药物,对于HBV DNA的复制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且能够改善肝功能。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过程中可使病毒复制得到持续抑制,主要是由于该类药物作用于逆转录过程,可以替代天然底物形式合成于HBV DNA负链中,使其分子的继续合成、延伸终止而发挥作用[2] 。 1.1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是一种胞苷类似物,主要是通过对乙肝病毒逆转酶活性的抑制,对病毒核酸合成的阻止,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该药起效快,药物作用强,不过耐药率较高[7]。 1.2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是一类嘌呤类核苷酸衍生物,其药物机制是对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进行抑制,从而是乙肝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但其抗病毒作用行对较弱,起效较慢,但耐药率低[7]。阿德福韦酯长期用药效果较好,适用于长期抗病毒治疗;且通过口服给药,还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ALT水平,发挥较高的康病毒作用[8]。研究发现阿德福韦酯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脏功能,由于其起效慢,大剂量应用时容易出现肝肾综合征[9]。 1.3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属于选择性鸟嘌呤核苷酸酸类似物,能对乙肝病毒DNA复制和逆转录等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7] 。其具有高度选择性,用药后可选择行作用于乙肝病毒,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恩替卡韦因强效抗病毒作用、高耐药屏障的特点而被推荐为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10] 。但是其价格高昂,尚未在临床普及和推广。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联合后具有较高额协同作用,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HBeAg转阴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疗效,促使患者的病情尽快恢复[8]。 1.4替诺福韦酯 替诺福韦酯属于新型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可阻断乙肝病毒复制,抑制血清氨基酸转移酶的活性,其抗病毒效果明显,且由于该药物属于新型药物,耐药性低,可对多种病毒产生抗病毒作用;其治疗慢性乙肝病毒复制,保护患者的肝功能,延缓其肝脏纤维化病变进展[11]。2015年亚太肝病研究学会CHB指南将替诺福韦酯推荐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一线用药[12]。 1.5替比夫定 替比夫定能较好的抑制病毒的复制,但因其耐药率高,WHO指南(2015年)不推荐其用于慢性乙肝一线抗病毒治疗[13]。 2.干扰素 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较弱,且不良反应多、经济负担重。单独使用有效率低,在干扰素治疗无效和部分肝脏炎症较重的人群中,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往往存在病情加重甚至进展为重症肝炎的风险。目前不推荐单独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12]。 总之,抗病毒治疗对于延缓或逆转乙肝肝硬化进展是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核苷酸类药物。而且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尽管目前对抗病毒药物有所研究进展,但是现在有很多联合治疗方案有所开展,相信在以后对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有更多更新的进展。参考文献 [1]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林果为,2017:1586-1597. [2]杨志勇,吴晓枫,张明香,王静波.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9):75-81.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I-XVI. [4]LOK AS,MCMAHON BJ.Chronic hepatitis B[J]. Hepatology ,2007 ,45(2): 507-539. [5]LIAW YF ,LEUNG N ,KAO JH ,et al. 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 2008 update[J]. Hepatol Int ,2008 ,2(3): 263-283.

恩替卡韦在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及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在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及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一旦发展至肝硬化或肝癌阶段,病情将更加难以治疗,此时除在对症治疗的同时,仍然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由于干扰素是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禁忌症,所以今天我们主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核苷(酸)类似物的代表作——恩替卡韦,在乙肝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肝脏风险事件 通常所说的肝脏风险事件包括任何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并发症、肝癌或肝相关死亡。其中,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长期有效的病毒抑制,从而防止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一项香港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了恩替卡韦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恩替卡韦可以降低肝脏事件的风险。该研究统计了 5 年内发生肝脏事件的累积概率,482 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与初治的肝硬化队列相比,所有不良事件风险均降低。进一步研究指出,恩替卡韦的病毒学应答可以降低核苷(酸)类似物初治和经治患者临床事件和肝癌的风险。 另一项针对肝病代偿期HBeAg 阳性初治患者的研究表明,治疗前肝功能ALT 水平超过5 倍正常值上限以及较低的HBV DNA 水平更有利于血清学应答的预测指标,也就是说更有可能实现“大三阳”转“小三阳”,从而进一步稳定病情。 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 恩替卡韦在失代偿性肝病患者中的耐受性良好,而且可以全面改善病毒学、生化学及临床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证明,恩替卡韦治疗慢乙肝相关的失代偿肝硬化同样安全有效。 一项关于肝功能失代偿期慢乙肝患者的研究表明,在治疗48 周时,恩替卡韦比阿德福韦酯等药物具有更强的抗病毒疗效。同时,并未引起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病情恶化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说明对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服用恩替卡韦的安全性良好。 恩替卡韦对HBV 相关肝衰竭患者的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是肝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并且长期病毒复制更容易导致病情进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慢性肝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肝病的慢性失代偿。研究发现,恩替卡韦等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与HBV-DNA 水平的显著降低,以及急加慢性肝衰竭复发率的下降相关。 进一步研究表明,及时应用恩替卡韦可改善HBeAg 阴性的急加慢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恩替卡韦治疗对肝移植患者的作用 预防乙肝复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