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如何确定研究主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如何确定研究主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如何确定研究主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如何确定研究主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如何确立研究课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题的来源;掌握确定课题的方法与原则;能够确立出合理的研究课题。

2.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观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搜集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合作分享的意识;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善于思考、创新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课题的方法与原则;能够确立出合理的研究课题。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自己发现的问题中提炼有研究价值的信息从而确立出研究课题。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点评法、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2017年8月17日,巴中平昌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胡丁丹、袁祯阳、王睿的作品《紫花鱼灯草粗提取物对三种常见蔬菜害虫的杀灭性探究》获得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最早源自于两年前,小学生胡丁丹到乡下姥姥家玩耍,农村的风景让在城市里生活的胡丁丹着迷。胡丁丹发现,姥姥家旁边山坡上有一株开着紫花的草特别,周围的草都有被昆虫侵害的痕迹,唯独这株草没有遭虫吃。另外,牛儿满坡吃草,却惟独不吃这种草。

“为什么没有虫吃它,牛为什么也不去吃它呢?”这成了胡丁丹心中的疑问。带着好奇,胡丁丹跑到坡上扯了一株紫花鱼灯草带回学校,找到辅导老师吴臻华。吴老师看着胡丁丹好奇,就发动班上同学参与,成立兴趣小组一起研究。后来,另外两名小学生袁祯阳和王睿也参与进来。探索了一段时间,紫花鱼灯草的秘密被三位小朋友解开,成为了小小的“农药王

者”。

在发现问题后,三位小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下,通过多方搜集资料,动手实验,自主探究,最终取得丰硕的成果。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收获了更加丰富的知识与能力,这种学习过程不同于我们常规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中学习方式叫做研究系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学生从自身需要和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1.课题研究:涉及自然、社会及自我的范畴(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

2.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某一类应用性或操作性问题为主要目的(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地一半。所以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研究课题尤为重要,如何来确定研究课题呢?到底要研究什么内容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总结。

(三)如何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前提。

1.问题来源

播放视频,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习惯中存在哪些问题?炎炎夏日有三宝,啤酒海鲜和烧烤。在炎热的夏季,来一次街头烧烤,几乎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然而“美味”背后是更大隐患,会对周围的空气造成污染、经营占道、质量安全无保证等等。关于街头烧烤,它是否有研究价值?如果有,都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呢?

(1)怎样快速穿肉串?

(2)“羊肉串”是羊肉做的吗?

(3)什么食物都可以用来烧烤吗?

(4)烧烤时间与烧烤食品的质量有没有关系?

(5)街头烧烤食品符合卫生标准吗?

(6)街头烧烤的食品用的什么样的调味料?

(7)肠胃有毛病的人能吃烧烤吗?

(8)烧烤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不仅可以源自于我们自身的生活,还可以来自对自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研究范围:自然现象的观察、社会生活、热门话题、科学前沿、学科学习、生涯规划。你能发现哪些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总结。

2.问题的转化

研究课题源于提出的问题,但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转化成研究课题。

因此,我们需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提炼,与同学和老师多交流讨论,找到研究的角度。

(1)科学性原则

指选题要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要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现实,要符合人类认识问题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比如,要发明“永动机”的设想是违背科学原理的;再如,牛顿晚年证明上帝存在的研究课题也是违背科学性原则的。

(2)可行性原则

即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切实可行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人力:研究兴趣、基础知识、合作伙伴和指导教师。

第二物力:实验设施、研究地点、研究资料和实验材料。

第三财力:资料复印、调研费用、交通费用和实验费用。

第四时间:设计方案的时间、实验或收集资料时间、撰写报告时间和答辩时间。

(3)创新性原则

是指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未知的或未做过的,如果有人做过了且其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已被大家熟悉,就没有必要再去重复研究了。

(4)价值性原则

是指所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能回答和解释某种现象和问题。中学生的课题

研究应该侧重实践价值。

比如,街头烧烤的例子,其中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烧烤为什么会造成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怎么治理?

(四)课题的表述

1.课题的表述要指明研究对象和方向:

(1)研究对象—街头烧烤

(2)研究方向—对环境的污染

2.课题的表述有一定的格式:

(1)……的现状和展望(2)浅析……

(3)关于……的调查研究 (4)…对…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它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地一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试着去解决,下一个巨人可能就是你。

学情分析

进入高中,面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这门与众不同的课程,同学们脑海里可能会产生种种疑惑,这是一门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的课程,自然会有许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想问,比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怎么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又该怎么好好学好这门课程呢?”

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研究性学习”仅仅是学习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活动,那他们就小看这门课程的价值和作用了。这种想法也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研究性学习,所以,作为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对研究性学习充满兴趣。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无穷魅力,体验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实践感悟。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一开始可以先给学生展示鲜活的成功地案例,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对于问题的发现可以从各个领域,学生们发现问题的角度往往存在惊喜。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从中提炼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自身的研究能力认识不到位,经常选择一些自己难以胜任的问题,作为老师应该及时给出意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问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全程监督,发现学生研究过程中存在漏洞和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所选教学内容适当、充实,教学时间的把握比较好,教师讲授与学生思考相结合,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实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旅行中的小故事导入整堂课,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比较恰当,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接着以一段视频展示了一次比较成功且接地气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活动的是三个小学生,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这段视频也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下面对于问题的引导也比较通俗,容易接受,整堂课的效果比较不错。

学生在发现问题阶段,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发现了不少问题: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男女生交往情况对中学生的影响?避免头发变油的方法?如何正确瘦身?如何学好物理?右脑对智力的影响?等问题。

可以看出同学对生活的细节观察的比较仔细,是生活的有心人。而且从学生的提问中也

可以发现同学们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难看出,有很多学生提的问题不适合现阶段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讲授对问题的筛选原则,学生便可以做出取舍,提炼出值得研究的课题。最后,通过展示成功地课题研究,帮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生成最后需要研究的问题。整个过程,自然顺畅,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材分析

我校关于研究性学习开展,采用的是山东省普通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书系列。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我校采用集中授课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首先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步骤、要求等,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将问题转变为课题,初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研究性学习要兼顾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不能只开展一种类型的研究学习活动。

本书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走进研究性学习活动”。该部分重点介绍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含义和分类,以及课程的特点、意义、要求等。

第二部分“探析研究性学习活动”。该部分主要以“确立主题与制定方案”“实施方案与活动体验”“成果汇报与评价反思”三个阶段为主线,系统的介绍了课题研究与项目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同时,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小问题,旨在引领同学们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深化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和体验。

本节课节选自第二部分,本模块分三个课时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节课的难度在于引导学生从发现的问题中提炼出适合研究的课题。学生对于自身的研究能力认识不到位,所以,在选择问题上,经常会选择一些自己难以完成的课题,老师需要及时进行沟通并给出指导意见。

第三部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该部分提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专题和案例。专题一是课题研究。选取了社会诚信、环境保护、人生规划三个专题。每个专题通过背景材料、可能提出的问题、由问题到课题和研究课题的选择等栏目,引导学生们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选题过程及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案例”等模块为学生提供部分研究案例。专题二为活动设计。以庆典活动、营销活动和宣传活动三类活动为例。专题三是项目设计。以创意设计、创造发明和工艺制作三类活动为例。

第四部分,本书向同学们提供了具体的、典型的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案例,这些活动都

是高中生自己完成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鲜活的实例,以满足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需要。在功能上旨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同学们也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本教材。

评测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就是按我校制定的授课计划开展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个人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几点值得改进的地方:第一,语言不够凝练、通顺,个别地方存在重复和忘词的现象。第二,留给学生讨论的分配不均,在筛选和提炼问题阶段,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和展示时间。第三,在确立课题阶段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交流,没有成果的展现。第四,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对给出一些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第五,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可以再丰富一下课堂环节。本节课是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常规课,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不只是知识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学校和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应该遵循因材施教、因校施教的原则。

另外我校十分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取得了诸多骄人的成绩。目前我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套机制,开展学校社团活动有创客社团、小小农艺师社团、陶艺制作、机器人社团、3D打印社团、创意超市等多个社团,学校统一安排活动时间,确保社团工作有序开展;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我校已经在多位老师的努力下结合已经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开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是各年级段都要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我校遵循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两个原则。一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作辅助。二是学校结合学校的可利用资源会开展相应的学校课题,学生可以从中挑选不同的子课题进行

研究。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可以有效利用校园资源。

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会一直在路上。

课标分析

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也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应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从小学至高中应全面实施。

在党的十九大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指出,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中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而创新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必须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结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补上实践育人的短板。同时也提出加强和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重要载体,必需搭建好综合实践活动平台,提升并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迫切需要。综合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对课程问题、形态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实施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迫切需要加强规范和指导。

本课程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课程开发应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与自然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并且课程实施应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在评价体系中用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观察。

高中阶段的具体目标,一是形成价值体系。通过自觉参加班团活动、走访模范人物、研学旅行、职业体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强化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二是责任担当。关心他人、社区和社

会发展,能持续的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区及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施问题的能力。能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审视、反思并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四是创意物化。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在操作实践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山水画的意境》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4山水画的意境 素材积累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三个大类;有工笔、写意、等技法形式。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本文的写作脉络,理清文本思路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阅读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赋佳作时,不难发现写山水之情、归隐之乐的诗词数不胜数,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意境。让我们跟着李可染一起,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2.生难字词 (1)字音 惆怅.(chàng)真挚.(zhì)渲.染(xuàn) 胸.有成竹(xiōng) 朝朝暮.暮(mù) 浮光掠影.(yǐng) (2)词义 【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诗词意境,使自己能进入语境,仔细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并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提出“意境”这一概念,并解释“什么是意境”; 第二部分(5~10):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作品之中。此外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与其相互依附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孔明锁的加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孔明锁的加工过程,将流程基本知识应用于实践,感悟流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对中国传统木工榫接结构有所认识和了解,学习划线、锯割、凿削、锉削等木工工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手锯、凿子、锉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2、体会流程设计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中华文明,传承工匠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形成对技术设计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进行孔明锁加工流程的设计和改进,对榫接制作的实践与评价。 教学难点: 通过孔明锁的制作感悟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课前大家已经完成了孔明锁的设计以及制作流程图的绘制,这节

课我们将通过孔明锁的制作来体验流程设计,学会利用流程让我们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更高效更有序。 流程第一步,让我们再次来明确制作要求与目标! 制作材料: 方木7x1.5x1.5cm,一组三根 制作工具: 锯子,锉刀,凿子,钉锤,铅笔,橡皮,尺子 时间:20分钟 二、明确流程设计的目标 复习回顾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技术活动的流程,最主要的要求是要根据该项活动的内部工作原理及变化规律,科学地安排活动的环节及时序又达到预期的目的。其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提高效率。经常是通过节省时间来完成的。 2、提高质量。主要是合理地安排环节。 3、保证安全。在每个环节上都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作详尽的考虑,并要有保证安全的可靠措施。 4、节省资源。 5、提高管理水平。 6、提高经济效益。 7、注意环保等。 学生思考:对于孔明锁的加工流程来说,流程设计的目标是什

2. 丁香结 教学设计及反思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cēncī)芭蕉(bā)衣襟(jīn)妩媚(wǔ) 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课文中

教学设计红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终审稿)

教学设计红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美术教学设计 红色的画 一、教材分析: 《红色的画》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5册第6课。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使画面产生的美感,使学生开始从盲目、随意地涂抹色彩,到初步的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书中用多幅以红色为主的作品,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常见的以红色为主的场面,使学生体会红色特有的魅力,感受红色带来的热烈、喜庆、奔放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三年级上期的孩子,这阶段的孩子天真活泼,想象丰富,喜欢绘画,学习兴趣高。以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色彩知识,在运用色彩上都是盲目、随意地涂抹色彩。学习本课后能初步的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只要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一般都能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让学生初步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3、能给一幅线描画填上深浅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 四、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初步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 五、教学难点:深浅不同的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使画面更有层次。

六、教学策略、方法: 1、模式结构:“启发·创新” 流程:设情激趣—探究学习—艺术实践—评价拓展 2、方法、策略:通过课件出示红色的物体、红色的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红色给人热烈、欢快、温暖的感觉。通过填色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通过两幅范画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红色的邻近色的美丽,知道画红色的画不仅要使用纯红色,而且还要运用好红色的邻近色,使画面更有层次。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难度比较大。因此,为了突出重点,节省作画时间,教师先准备好学生作业用的线描画,让学生直接涂颜色,这样就能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教学准备: 1、教具:教科书、色卡纸、课件、范品2幅、学生作业用的线描画。 2、学具: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等着色用具。 七、教学过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中国梦沂蒙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创意剪刻纸-中国梦沂蒙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核心理念为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框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沂蒙红色文化、学习创意剪纸的创作过程及创作要素。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创意剪刻纸的重要部分,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有深度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经过参观红色基地、跟随本地剪纸大师林化强观摩实践、运用互联网搜集素材进行深入探讨与细致分析进行剪纸设计。教学中要利用剪纸创作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民间美术及沂蒙红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沂蒙红色文化与创意剪纸的设计制作之间关系为引导,探索实践---整理设计---制作实践—评价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设计有主题性的剪纸作品为依托,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弘扬民间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体验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剪纸创作基本步骤,实践对素材中红色文化元素在设计、草稿、制作的过程中转换及应用。 教学难点:本课中沂蒙红色文化故事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作品的设计中,势必会增加学生对沂蒙红色文化的收集整理及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培养创造力、审美力,陶冶情操、提升修养,达到创意与生活相结合,通过中国梦的剪刻作品来彰显沂蒙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参观观摩搜集素材二、设计初稿、三、课上实践展评。让学生在过程中打造多维立体课堂。 一、参观观摩搜集素材 有文化支撑的校本课程才有生命力。地处红色圣地的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a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红色沂蒙;b跟随剪纸大师林化强老师观摩学习,在他的原创作品《沂蒙红嫂》系列中汲取营养;c观摩校园艺术节的电影《沂蒙六姐妹》等电影寻找镜头做素材。 二、设计初稿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20.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杨洪艳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本节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逆命题的猜想,再利用图形验证,最后逻辑证明。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通过逆命题猜想、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解题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同时借助实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并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拼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即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在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时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走之、竖心旁。 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感受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答案:①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花生)。②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鹅)。接下来这个可要听仔细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什么?为什么是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画》。 二看图说话 1 图:两个小朋友正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那高兴的样子可真让人羡慕,我们也去看看。一分钟时间,请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 指名说。 (激励:谁能说的完整些?可以由远及近,把看到的都

说出来?谁能运用想象,说的更好些?) 3 点评:刚刚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图上有高山流水,远处有一棵棵挺拔的树木、一座座整 齐的房屋,近处还有美丽的鲜花和可爱的小鸟,美极了! 三识字 1 自由读一遍课文,有不认识的字,我们请拼音朋友帮忙,读准字音。 2 初识生字。 很多同学已经读完一遍了,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的生字 宝宝需要大家认识,请你对照课文下面的生字栏,先看一遍,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圈出来,读一读、认一认。 3 识字。 课件出示:远近还惊色听无声春人来 ⑴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强调:yuan wu jin jing ting se sheng 的发音 ⑵形。 学了这么多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①观察偏旁:“远”“近”,说说两个字的相同之处? 有共同的偏旁:走之。例:还… “惊”:左边竖心旁,右边北京的京,合在一起惊惊惊。 ②编字谜:三人日下去春游——春 米上加横竖出头——来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主题一:外出活动保安全 活动目标 1.了解外出活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学会多渠道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 3.了解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培养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 重难点: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 活动准备:搜集学生外出时发生的安全事故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揭示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一)情境导入 当同学们出去游玩,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家一定非常高兴。但对于大家外出活动,我们的家长和学校、老师都非常担心,为什么呢? 学生:担心出现安全问题。 教师:的确,外出活动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多媒体演示学生外出活动时发生的安全事故) 提问: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二)汇报交流 各小组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生相互补充,共同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交通、游泳、旅游、乘车游玩、公共场所等安全问题。 (三)选择研究内容 1.总结引申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调查和交流,我们知道在外出活动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果我们缺乏安全意识,不能做到事先防范,就可能造成意外伤害。造成这些意外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呢?今天就让我们围绕外出活动安全展开研究,了解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更多的安全防范措施。 2.确定研究内容 各组通过讨论确定研究内容。组织全班交流,要求说明为什么确定这个内容,准备怎么研究。 (四)制订活动方案 1.教师提供相应的表格做参考,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示。学生分组讨论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步骤、研究方法等。利用表格呈现方案内容。 2.分组交流活动方案,听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意见。 (五)搜集信息 鼓励学生在课下分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如:通过网络或到图书馆通过书籍查找相关资料。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比 教学内容: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情境导入,“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之一 内容:拟写公益广告词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31日 授课地点:南州中学高一13班 授课人:杨贤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公益广告的概念、特点、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分析、学习优秀公益广告词的拟写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爱护环境,做有责任的人。 教学过程 一、公益广告的概念 公益广告是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公益观念,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非商业性广告。 二、优秀的公益广告词有什么特点? 展示一些优秀公益广告词,引导学生总结公益广告词的特点。 (一)文字类 1、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图片文字类 (三)视频类 明确:优秀公益广告词有以下特点: 主题鲜明,内容具体。 以理服人,语言简洁。 以情感人,亲切温馨。 构思新颖,富有创意。 三、分析公益广告词的拟写技巧。(学生讨论总结) (一)、分析下面的公益广告词,它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拟写的? 1、我为你美丽的心灵绽放。(小草、小花) 2、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劝导) 3、种一棵树,种一枝花,世界会更美好。(倡导) 多个角度,内容全面。

(二)分析下面的公益广告词,它们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比喻) 2、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拟人) 3、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对比) 4、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谐音) 5、草木不是无情物,脚下留心更护花。(化用) 巧用修辞,生动活泼。 (三)分析下面的公益广告词,它们在音韵方面有什么特点? 1、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 2、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时来。 3、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4、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注重押韵,朗朗上口。 (四)分析下面的公益广告词,它们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1、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整句) 2、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散句) 3、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问句) 4、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感叹) 句式变化,灵活多样。 总结拟写公益广告词的技巧。 多个角度、巧用修辞、注意押韵、句式多样。 四、秀出我的精彩 请拟写一则公益广告,以警醒劝诫那些沉溺于网络的同龄人。(学生讨论发言)举例: 1、网海无边,回头是岸。 2、以己驭网是福,以网驭己是祸。 3、做网虫,毁(悔)一生。 五、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乱扔垃圾、乱停车、语言粗野、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请你选择一种不文明现象,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六、作业:我们学校一直倡导“书香校园”,但是许多同学所读的书品位较低,请以“研读名著”为主题拟一则公益广告。

叶翠青教学设计及反思2

《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画汽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画汽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画汽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画汽车》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美版第一册第十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节课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的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体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由兴趣出发到回忆生活中的事物,再到概括事物的特征,最后运用这些特征表现自己的创造性想法。 我考虑到一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以猜谜语导入,培养孩子探究的意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听音辨车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听觉能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学生探究学习的气氛。同学们积极踊跃的猜着汽车的名字,看到自己猜对,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样学生很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概括汽车特征这一重要环节中,学生在合作探究气氛中讨论不同汽车的共同之处。教师主持学生交流时,多鼓励学生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及时引导学生对汽车特征的概括。教师的适

时演示使学生对汽车特征的总结变的更直观,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汽车特征也变的更明确。为了激起学生创新的意识,我让学生欣赏设计师设计的未来汽车、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特别是教师创作的海陆空多功能汽车,更让学生大开眼界,兴奋不已,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但在教学展示评价方面不足,如课堂随机的一些评价,应该更有实效性,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点拨的还不够到位。从学生创作的作品来看,学生独特创意的作品比较多,但表述能力比较弱,老师应给予更多的耐心,以便于他们的审美创作力的培养。

继续教育作业-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作者及工作单位曾青亮江西省新干中学 教材分析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自身所具备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保障机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 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本节课教材正好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方面 展开,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拓展,还是下节课的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 自主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角色扮演策略。 以资料阅读、问题讨论和角色扮演法为基本方法,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的课 堂氛围;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线,提问、讲解、活动、课件辅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资料、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 学习活动,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描述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举例说出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2、技能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尝试解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曲线图,获取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模仿课本中的实例解析某些自然现象。 3、情感目标 (1)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重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教材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概括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含义

《石头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石头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图片、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奇石的美,了解赏石文化,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本课着重根据石头的形状、纹理、色彩等特征,制作一个有趣的石头动物造型,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让学生到生活中收集石头,根据石头的形状、纹理、色彩等特征,制作一个有趣的石头动物造型,学生们天生好奇,富于想象,也未使用石头做材料过,对石头特别感兴趣,小动物又是学生的最爱,课堂上他们很激动,充满新奇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石文化,学习石头造型的制作方法。 操作目标: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和颜色,运用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动物造型创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石头动物造型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石头动物造型设计。 教具准备:课件、石头作品范作、石头、水粉、油画棒、海绵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行小组知识竞赛,复习微课视频重点。(提高学生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 揭示课题:有趣的石头动物 二、新授课 1、通过“神笔马良”展示石头画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小组 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2、学生总结制作步骤。(对之前的预习相呼应) 3、复习制作方法(提问学生回答) 4、老师示范操作中的难点。 5、学生根据讲解进行练习。 6、老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讲解。 7、找一块石头引导学生怎样根据石头的形状和特点来设计形象(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 三、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手中的石头特点进行石头画创作。 四、展评作品 从作品的造型、色彩、创意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你最欣赏哪一件石头动物作品?为什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教师把神笔奖励给作品有创意的同学。 五、拓展 1、欣赏古代石雕图片一件件造型粗犷的古代石雕作品经历数年 风雨的洗礼,今天仍屹立在世人的面前,这些富于“生命力的石头”

高中生物_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本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阅读资料、思考讨论题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本课的探究教学,从而增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养成爱学、会学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说明细胞的分化。 5.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6.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7.说出细胞凋亡与死亡的区别。 8.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认同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4.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力方面: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3.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5.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教学过程】 环节一:考纲要求展示:让学生对高考考什么做到心里有数。 环节二:知识网络反馈:强调课前网络构建中出现的问题,并展示老师修改的知识网络,询问学生能不能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强调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的重要性。 环节三:错题再现、归纳提升、变式训练。 1.探究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1) 出错多的题目重现,让学生再思考讨论,找学生讲解,最后老师评价点拨。 (2)学生按照学案要求完成归纳提升。 (3)变式训练 2.探究二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更新)

主题1 英雄伴我成长 活动一:向英雄致敬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知道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怀有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对英雄们的热爱与怀念。 教学过程: 一、出示通知:队员们做准备 二、表演节目 1、表演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2、全班齐唱《英雄赞歌》 三、幻灯出示有关英雄纪念碑的图片 1、观察、讨论:“你们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意思吗?” 2、交流 四、采访计划 1、我想知道英雄的读书经历。 2、我想知道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五、想一想 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 2、通过提问能达到采访的目的吗? 3、将自己和英雄作比较后,我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分别是什么? 活动二:采访身边的英雄 教学目的: 1、通过采访英雄了解英雄的事迹。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采访身边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选择采访对象 注意:要采访的英雄在我们这个地区吗?和他联系方便吗? 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确定要采访的英雄是谁? 二、采访计划: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后,列出一个详细的采访计划。 1、采访目的 2、采访地点 3、采访时间 4、记录工具 5、采访内容 要知道:1、英雄的读书经历 2、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想一想(幻灯出示) 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 2、通过提这些问题能达到采访目的吗? 三、归来话英雄:对采访记录进行整理。 活动三: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教学目的: 1、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2、学会设计问卷和发放回收问卷。 教学重难点:设计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一、确立调查内容 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有: 1、小学生和初中生心目中 的英雄是否一样? 2、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目中的英雄是否一样? 二、设计问卷 1、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共人。其中,小学生有人,初中生有人,男生有人,女生有人。

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洪梅中心小学高明溪 一、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0—2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四、教学难点: 根据站立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五、教学关键: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法 七、教具准备: 小汽车模型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练习后,创设情境导入: 1、口算练习: 15-9= 17-8= 12-5= 14-6= 9+6= 8+9= 5+7= 6+8= 2、在自己座位上,说一说你前后左右的同学。 3、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通过观察储蓄罐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看一看(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新知: 1、实物观察,直接感知,初步体会。 出示汽车模型,引导学生学习。 (1)师:同学们,这是一辆汽车的模型,今天我们就从它入手一起来观察。谁愿意上来观察一下?(指名4名学生上台观察。) (2)师:现在你们能看到这个汽车模型的哪一个面?生答师板书:正面。你能说说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吗? (3)师:还有和他观察不一样的吗?生答师板书:侧面(左面、右面) (4)师:还有看到不同面的吗?生答师板书:上面。是什么颜色? (5)师:想一想,如果把他们的位置调换一下,再看这个汽车模型,看到的结果还和现在的一样吗?验证一下。 2、图形观察,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 出示主题图:引导说一说,连一连。 (1)引导学生小组说一说:这三个同学分别从哪个面进行观察?交流后做出评价。 (2)再引导学生小组说一说:这三个同学分别从哪个面进行观察?交流后做出评价。 (3)学生独立连一连后反馈。 3、观察书包,再体会。 出示书包图:引导说一说,连一连。 (1)引导学生小组思考: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书包的哪个面看到的? (2)学生交流:引导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认真思考。 (1)说一说:他们分别在什么位置看到房子?

《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曹佩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鹅》,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最后,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 指导书写“来、去、水、不”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室创意设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室创意设计》教学设计 【授课人】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了解创意设计的概念。 2. 掌握创意设计的一般流程,能运用草图法进行教室的创意设计。 3. 学会交流与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 对设计对象的元素分析形成主题构想,以设计图稿的形式将构想加以呈现。 【活动准备】 1. PPT 设计 2.导学案 3.教室框架图4、空间设计背景资料5.评分量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工艺制作 研究性学习 项目设计 创造发明 课前导学 导入:展示传统书立和新型书立,请同学进行比较选择,归纳创意设计的概念。 设计意图:用身边实物导入课程,引出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创意设计流程 1. 以教室为创意设计对象,请同学对现在的教室进行评价,如有不 满意处需阐述缘由,并对理想教室进行畅想。 设计意图:选取同学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室作为设计对象,容易引起 学生的共鸣,激发创作积极性。 2. 请同学根据手头空间设计的素材资料,针对教室的创意设计,归 纳出在进行教室创意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 设计意图:从资料中选取可用信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归纳的能力,并为接下来的教室空间创意设计提供知识储备和方向。 创意设计 课程研究

3. 形成主题构想 小组讨论教室中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本次教室创意设计的主题构想。如温馨实用型,并附以简短的文字说明。 设计意图:小组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集思广益让教室设计更多元化。 4. 创作教室设计图 小组合作在教室功能性以及空间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之前形成的教室创意主题构想,运用手头的工具进行教室设计图创作。 设计意图:小组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不同个体身上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掌握的信息加以形象化处理,体验创作乐趣。 三、创意作品展示 请创作完成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依次贴到黑板展示区,并依次在投影上进行展示,讲演。 设计意图:在交流与分享环节,学生可以充分体验作品展示带来的成就感,各组作品的展示中也会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对打开学生思路

学画农民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公开课教案 学 画 农 民 画

《学画农民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片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难点:装饰色、装饰线的大胆应用。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 学法:探究法、自学尝试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农民画资料、油画棒、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品。 学生:图画纸、油画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农民画《山间蜜糖果》导入: 1、这幅农民画表现的什么场景?

2、你从画中能感受到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农民的纯朴、热爱生活的农民画。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农民画直接导入,初步感受农民画的绘画形式。(二)分析农民画特点。 1、引导欣赏农民画并介绍什么是农民画? 2、对比分析,农民画中的形象与真实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比较一下,农民画中的蜜糖果和现实中的蜜糖果有什么不同?(1)花纹:农民画的花纹是生活中常见的花草、动物等形象,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形象来打扮作品。 (2)色彩:色彩艳丽,对比鲜艳,具有喜庆的意味,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农民画造型的特点 对比分析,农民画中的形象与真实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总结农民画造型的特点:造型大胆、夸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花纹与色彩的特点是难点,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轻松有趣。 (三)合作探究 老师真高兴,同学们已经了解农民画的基本特点,那又该怎么画农民画呢? 1、根据自己兴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讨论一下: a、《磨谷谷》 b、《猴吸烟》 c、《舞龙》这三幅学生作品是怎样改画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