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备课人:陈大勇检查人:王谨业行政审核人:张永

【教学目标】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含义和基本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新授内容

(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国体及政体

(1)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政体即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组织形式。

(2)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3)我国的国体是: _______________ 。

我国的政体是: _______________ 。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 _______________ 。(2)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____________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政治制度。

(二) 人民代表大会的优势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_______;

(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____________,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________机关;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___,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与探究】

1、“最高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

前者在我国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权力机关”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区别

前者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指行政机关(各级政府)、检察机关、审判机关

3、“权力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区别

二者不能等同。我国的权力机关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4、区分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职权和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易错易混观点】

1、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行政机构,要依法行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我国的政体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 )

A.依法治国 B.对人民负责 C.民主集中制 D.三权分立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的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

①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③我国

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2011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了57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制度( )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②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保障了人民在国家机关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5、201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下列对其重大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③保证了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④从制度和法律上确保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我国实现“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二)、非选择题:

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上取得显著进展。市人大规定,凡是与市民关系密切、涉及面广的立法,都应公开征集市民参加立法听证会,对立法方案进行审议,接受市民和专家学者到会发表意见。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必背知识】

1、我国的政体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实行民主

集中制

4、民主集中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海市人大作为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

高考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国家是阶级统治(本质)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 特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特点 ①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4.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民主: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专政就是阶级的统治。 5.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人,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6.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政治权利与义务 (1)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年满十八周岁公民都享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此权利是参与管理国家的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政府和公务员等)。 (2)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体现。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政治生活第二课 教案

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 全课概述 本课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作用,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本课可分为4个框题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第一框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结合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说明影响选举选举方式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民主选举面面观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镜头一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镜头二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实行差额选举。 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权力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选举的成本较低,便于组织,但影响选民真实意愿的表达。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知识 点整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主权国家 1、地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 2、分类:按国家性质划分,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1)主权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和生命和灵魂 2)国家主权的特性: 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两者关系: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两者紧密结 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4、主权国家的权利: 1)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3)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4)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5、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组织 1、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 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 就是国际组织。 2、地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3、分类:以主体为标准,分为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 以地理范围为标准,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以职能为标准,分为一般性的和专业性的。 4、作用: 1)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 2)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b、协调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c、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政治生活第五课测试题及解析

高一政治生活第五课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0分) (C)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①③④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正确表述。②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据此回答2~3题。 (B)2.会议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监督权;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既表明了全国人大的性质,也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职权,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最高监督权。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 (C)3.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央预算。这表明全国人大行使:A.最高立法权;B.最高任免权;C.最高决定权;D.最高监督权 解析:全国人大作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但题干中全国人大行使的决定国家和社会重大事项的权力,属于最高决定权。故选C项。 (D)4.2014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军事设施保护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军事设施保护法于今年8月1日正式施行。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①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行使国家立法权;③行使最高决定权;④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代行其部分职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在我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代行其闭会期间的部分职权,①错误,应选④;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修改法律的权力,是行使立法权的表现,应选②。③错误,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 (C)5.2013年6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首项执法检查。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 A.立法权;B.检察权;C.监督权;D.司法权

高中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2.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和概括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 3.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感受现代社会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的力量,为确立民主意识打下一定的认识基础。 【基础梳理】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2.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________,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2)直接参与决策

【特别提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间接方式和直接方式之分 【妙招点拨】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方法: (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方式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 (3)时间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 (4)作用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 二、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1、公民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的重要环节。 2.从决策者的角度看 ⑴有助于决策充分,体现决策的; ⑵有助于决策广泛,增强决策的。 3.从公民的角度看 ⑴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推动决策的; ⑵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 的。 【问题探究】 1、自主探究 判断:(1)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2)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普通民众参与民主决策意义不大。() 2、情境探究 2012年6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听取中国工程院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汇报。温家宝指出,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制定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专家论证,是我们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的一项重要制度,应长期坚持下去。(1)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形式?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

政治生活第五课范文

编制人:权庆苓校对试做:孙祚云使用时间:2013年10月28 时间:45分钟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二、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 2、职权及区分 3、体系(全国人大、地方各级人大) 4、常设机关 5、组成人员: 三、人大代表 产生地位、权利和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基本内容、地位、优越性、基石 2、组织和活动原则:(含义、表现) 【易混点归纳】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它有制定宪法的权利。 3、区分几组概念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 4、区分几项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过关检测】 1. (安徽)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领导人员。由此可见:( ) ①我国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审议权和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④其他国家机关必须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福建)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12年1月中旬召开。会前,部分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

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 ) ①向人大提出议案②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表决各项决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重庆)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民意的集合体。 ) A.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在逐步增加 B.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发生改变 C.全国人大的组织原则发生变化 D.全国人大代表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4.(全国大纲)在2012年2月召开的Z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Z市市长提请关于市口岸局局长的任 命并未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任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说明( ) 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 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④行政权力受到人大常委会的有效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广东)表2为某人大代表2011年工作总结的部分内容。 根据其内容,可以看出 ( ) A.人大代表有依法行政的义务B.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的工作 C.该代表有权提出意见并直接处理问题 D.该代表行使了提案权、审议权、问责权 6. (江苏单科)目前,我国的立法重点由制定新法转到修订旧法、抓紧配套方面。2012年国务院计划完成“商 标法修订草案”等33项法律的起草、修订,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这表明( ) A.国务院行使构建法律体系的职能 B.全国人大可以委托国务院行使立法权 C.国务院可以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 D.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7.(海南)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同时向个各地方、 各部分书面征求意见,并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直接听取公众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审议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这一法律修改 ①合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②表明全国人大拥有制定税法的最高权力 ③完善了依法治国的制度安排④保护了公众对全国人大的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全国课标)20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体会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也对外 开放,许多代表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人大会议对外开放是( ) ①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②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③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山东)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 (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材料表明,我国 ( ) ①公民的民主权利逐渐扩大②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一框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说出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说明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2.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基础梳理】

(2)积极参与选举,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3)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行使选举权应,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和能力表现,在、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合作探究】 1、易错易混: ①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民主。() ②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一样。() 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采取何种选举方式有所差别。() ④我国目前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⑤间接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⑥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物质生活条件。() 2.辨析:间接选举只适用于乡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某县某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参加对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160多个问题。据此回答 6—7题 1.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这种选举有利于() ①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③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3.下列选举方式中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A.某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某村村民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 C.某镇人大代表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D.某乡镇投票选举本乡镇的人大代表 4.目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候选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种选举方式的优点是() A.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B.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C.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情况 D.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选择 5.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种竞选方式() ①可能会导致虚假宣传,夸大候选人的能力 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③可能发生贿赂选举的现象 ④有助于候选人向选民展示自己的管理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差额选举”与“直接选举”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这就是() A.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B.为选民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 C.能更充分地体现选民的意志 D.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情况 7.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相适应。人们只有在首先满足了自己基本的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包括政治参与活动。这说明() A.政治参与活动建立在其他活动的基础之上 B.提高政治参与意识首先要解决自己的吃穿问题 C.公民政治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D.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公民各项活动的关系 8.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 A.领导提名、公民选举 B.间接选举 C.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D.直接选举 9.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这“三不选”表明() A.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10.“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列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文盲没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生活第一到第五课知识点

政治生活第一--------第五课基础知识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民主的特点------阶级性;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民主主体的广泛)、真实性(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4.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③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具体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内容:选举和被选举为人民代表。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 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即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 6.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力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8.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⑤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9.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②需要学习政治知识;③贵在实践。 第二课 1.全面认识我国的民主选举 方式及特点: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制约我国选举方式的因素:: 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②必须体现国体,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态度上: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能力上: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2.民主决策: 四种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

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备课人:陈大勇检查人:王谨业行政审核人:张永 才 【教学目标】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含义和基本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新授内容 (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国体及政体 (1)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政体即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组织形式。 (2)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3)我国的国体是: _______________ 。 我国的政体是: _______________ 。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 _______________ 。(2)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____________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政治制度。 (二) 人民代表大会的优势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_______; (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____________,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________机关;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___,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与探究】 1、“最高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 前者在我国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权力机关”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区别 前者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指行政机关(各级政府)、检察机关、审判机关

政治生活第五课学业水平练习题

政治生活第五课练习: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C.职工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换届选举工作。此次选举涉及选民9亿左右,其中乡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涉及选民就有6亿多,将产生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据此回答 2-3 题。 2.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 A.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B.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C. 地方国家审判机关 D. 地方国家立法机关 3.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将采用 A.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相结合 B.直接选举 C.间接选举和竞选相结合 D.间接选举 9月14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会上强调,要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据此回答 4-5 题。 4.1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188件法律,通过了82件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这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任免权 C.最高监督权 D.最高决定权 5.2006年和2007年全国人大相继向社会全文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和就业促进法草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劳动合同法草案公布后一个月内共收到各方面意见近20万件,其中65%来自基层劳动者。这样做有利于 A.保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地位B.保证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C.保证法律能够体现全民的意志 D.加强对全国人大的制约和监督 6.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

2015届高三《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一框复习学案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3、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与任期。 4、解释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二、重点与难点: 1、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三、知识清单,找出/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 1、在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2、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3、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如何区别这些职权? 4、人大代表如何产生?每届代表任期多长?法律地位? 5、我国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 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 ) 说明: 2.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 说明: 3.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 说明: 4.在我国,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 说明: 5. 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1年高考重庆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①集体行使职权②是我国唯一的权力机关 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决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1年高考海南卷10)20lO年4月,某县一选区6444名选民,投票罢免了一名县人大代表。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 ①人大代表参加行使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②人大代表必须满足和实现选民的利益诉求

政治生活 第五课

政治生活第五课 一选择题 1.(2017年高考北京卷政治31)“两会”是观察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展示制度自信和道路优势的重 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请予审议”意味着全体与会代表和委员可以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 ③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共同职责 ④“两会”同步进行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互补结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7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7).西藏自治区某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履职13年,共提交42项建议和议案,与所在县每个乡定点联系人保持定期联系,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藏东南博物馆,还就提高边民补贴和偏远地区的工程造价标准等提出建议。该代表通过上述行为 ①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②反映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③行使自治区人大代表的立法权④行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福建省2017届高三)2016年10月31日,我国人大系统首个司法监督平台在湖北省建成,省人大常委会人员、内务司法委员会人员、人大代表能依法有序地对庭审活动进行远程、实时、实况査看,了解庭审情况。这有助于 ①展示现代司法文明,保障公民合法权利②打通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途径,推进质询 ③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促进司法公平正义④创新人大工作机制,推动人大参与行使司法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汉中市2017届高三)在香港第六届立法会入选议员宣誓时,个别候任议员无视基本法,在仪式上公然侮辱国家和民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04条的释法,以遏制“港独”言论。英美等国却出来说三道四,粗暴干涉我国内政。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可用以下法理予以回应 ①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神圣职责 ②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决定权和质询权,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法定职责 ③某些外国势力无视我国的“一国两制”和香港人民的根本利益,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 ④某些外国势力不尊重我国人民的制度选择,侵犯了我国的管辖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湖南省郴州市2017)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先后三次将草案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江西省新余市2017高三)2016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地方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简称“一法两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各级国家机关贯彻实施“一法两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

高中政治生活第二框学案教案

高中政治生活第二框学 案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学校09级政治学案()《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二框编辑人: 淄川一中高一政治组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 1,归纳市长承诺的内容,想一想市长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假如我们是该市市民,市长的承诺和我们有何关系?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四、达标检测,挑战自我 1.为了支持和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各级政府部门应当()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制定规范城镇化进程的法律③加强对农民工进城指导管理④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各种服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该市政府的上述做法() A.是为了打造亲民政府的形象B.是为了使人民群众成为决策主体 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D.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职能 3.2007年全国两会闭幕以后,各地各部门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继出台一些新措施,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山东省明确提出,今年要着力办好扩大就业、促进教育公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切实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安康居住工程等十件实事。禹城市委、市政府提出:水不能喝、气不敢闻的发展,群众反感,我们不要有腥臭味的GDP。山东省这样做()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②坚持科学发展观③坚持求真务实④坚持对人民负责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2007年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会议决定,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07年要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在行使() A.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文化职能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晏敏、吴琴--《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教案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教案

教学 过程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新课】(PPT放映)同学们,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09 年11月发生在成都的强拆事件?在该事件中,成都市金牛区的 唐福珍女士为了阻止自己的房屋被有关政府部门拆迁而站在楼 顶抗争,最后泼上汽油用打火机自焚。在唐福珍事件过后的这 几年间,我国陆续发生了因强拆导致房屋主人自焚的事件。我 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它如 何行使权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 怎样行使手中的权力用以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呢?这就涉及 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请同学们把 书翻到43页,仔细阅读该框题的内容。 【教师讲解】 一、政府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含义、必要性 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维护人民的利益。 同学们现在请看书上43页情景导入中的两个镜头,看看材料中 促使政府的做出决定的理由是否正当?说说你的看法。并为政 府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行使权力提出你的建议。(PPT放映)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国政府 学生活动:(积极思 考问题,讨论问题) 回答:不正当,镜 头当中的政府没有 按照法律法规办 事,我门可以通过 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减少这种情况的发

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始终在民主和法律的监督之下,坚持依 法行政,民主决策。那什么是依法行政呢?我们来慢慢分析。 “行”是行使,“政”指的是国家权力,“法”是宪法和法律, 行使这项权力的主体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所以联系起来,依 法行政的含义就是“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职人员, 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依法处理各 种事务。” PPT: 同学们现在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 呢?可以结合镜头一、镜头二、以及发生在唐福珍身上的强拆 事件进行探讨。 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制国 家,像镜头一中某政府下达的指标与镜头二中政府宣布纳税到 了一定的限额就可以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免追究责任,这是 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也不利于政府威信的树立和行政管理水平 的提高。所以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 平的要求。此外依法治国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如果某些 相关政府部门做到依法行政,像唐福珍那样的惨剧发生的概率 也会降低很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 生。(或其他回答答 案) 学生活动:(积极思 考、讨论)坚持依 法行政有利于政府 相关部门按照法律 法规办事,保障人 民的利益。

政治生活第一课知识点

《政治生活》第一课知识点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国家”的相关知识 1.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性质及决定因素 (1)国家性质:又叫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性,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2)决定因素:国家性质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所以是新型民 主、新型专政。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6.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也是必要性)? (1)从地位上看,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 (2)从作用上看,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从意义上看,只有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三.“人民民主”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民主?我们学的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指的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 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2.民主有鲜明的阶级性,只能属于统治阶级。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 3.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4.人民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5.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1)权利广泛(2)权利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表现在:(1)人民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上的保障; (2)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 一.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是什么? 是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如何确定的? 都是依法确立的,其中,权利是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义务是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三.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 1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 权利和自由。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重要性、享有条件? ①含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大)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②重要性: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础 和标志。 ③享有条件:a.必须年满18周岁 b.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c.不能是精神病患者。 (2)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自由?应如何行使这些政治自由? ①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②如何行使政治自由?应在法律、政策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得损害国家、 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正当权益。 (3)监督权包括哪些具体权利?谁监督、监督谁?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 ①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权、检举权。 ②公民监督;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③正确行使监督权:要实事求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能干扰公 务活动。 四.什么是公民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 1.政治义务: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 2.我国公民应履行四方面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记住两个保证:一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二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记住:宪法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一个保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