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一、建设原则

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一项起点高、涉及面广、示范作用大、带动性强的重点农业工程,各地要切实把握以下建设原则:

一是根据《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产品发展重点,从各地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出发,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要求,以产品生产区域为单位投资建设;

二是基地建设要面向特色优势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发展,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各地要积极鼓励当地相关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建设主体承担基地项目建设任务,坚持产业化开发,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

三是要重视现有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示范,着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

四是要注重机制的创新,大力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多元化投入机制,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提高基地建设标准,着力把核心基地和畜牧示范小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园区;

五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行绿色技术,发展农业清洁化生产,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二、建设重点和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省将重点扶持蔬菜瓜类、茶叶、柑桔和特色小水果、蚕茧、花卉苗木、双低油菜、食用菌、中药材、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具体项目主要包括种植业生产基地、畜牧示范小区和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基地建设内容重点是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不含加工设施)的配套完善,改善生产环境,推广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优化产品品质,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规模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扩大产品出口。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种植业生产基地

1.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对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治理,推进基地“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建设,完善配套产品质量控制、产销信息服务等产后服务功能设施。

2.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农产品开发。实施农业标准化,按标准化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并通过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存、加工和注册商标等措施,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品牌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3.产品优质化建设和高效成套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通过品种改良和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重点是加强成片基地品种和技术的优化改造,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高山和海岛“微蓄微灌”高效节水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等高效种植技术以及规模化、商品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畜牧示范小区

1.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浙江省畜牧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畜牧示范小区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畜牧字[2004]28号,以下简称《建设标准》)的要求,建设畜禽栏舍、放养场地,或对现有规模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化改造、扩建,重点突出防疫和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吸引规模农户进小区(基地)集中饲养,建成现代化、集约化、生态化的畜牧示范小区。

2.标准化饲养和高效无污染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是推广应用良种和先进饲养管理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畜禽养殖业粪污综合利用、处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配套完善畜产品安全检测设施和设备,实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

(三)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支持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

的发展,突出优势产品、重点区域,采用企业连结基地带动农户

的形式,把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

食品基地、有机农产品基地作为建设的重点,使其成为发展外向

型农业的窗口,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科技的场所,为加工龙

头企业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原料的产地。以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茶叶、花卉苗木等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

生产名优出口农产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为主要建设内容。

三、项目申报和投资方式

(一)项目申报

1.申报条件。各地要根据《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选择体现当地优势,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较

大比重的主导产业,突出一个主导产品,以当地相关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研院所或农业局相关事业单位为建设主体,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项目申报,每个县(市、区)原则上只能申报1--2个项目(申报2个项目的必须是不同类型的项目,如1个种植业基地和1个畜牧小区或出口基地),2003年下达且尚未完成(未通过县级验收)的项目2004年不得申报续建。同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种植业生产基地

(A)生产基地集中连片,现有基础条件较为完备。原则上核心基地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并具备相应的设施条件(如已完成标准农田建设,路渠配套等)和一定的种植基础;

(B)产品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符合浙江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基地建设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带的形成,并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C)当地政府重视,积极性较高,投资主体明确,项目建设资金落实。

(2)畜牧示范小区

(A)符合浙江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发展潜力较大,小区建设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B)项目选址、养殖规模符合小区《建设标准》。

(3)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A)当地重视出口农业的发展,优高农业和效益农业发展基

础较好,有工作计划和支持鼓励政策;

(B)所选品种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竞争力强,出口优势或潜

力明显,有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需要重点培育的产业;

(C)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有一定的出口规模,农产品国际贸易有一定的基础;

(D)现有出口农畜产品已有一定规模,要求花卉苗木年出口

产值在100万元以上;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等基地产品供

加工出口的占60%以上;畜禽养殖达到中等出口养殖场水平,生

猪年出口5000头以上、禽类年出口5万只以上、蜂和兔产品出

口额在50万美元以上。

2.申报方法

各县(市、区)要按照上述申报条件,认真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并就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评估论证,重点要突出对产品销售体系(渠道)和其市场前景的分析论证。

申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评估论证意见)由各县(市、区)农财两局联合行文,于2004年6月30日前报省农业厅一式5份,抄报省财政厅1份。

(二)投资要求

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坚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工商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每个项目省补助资金控制在100万元(畜牧小区60万元)以内,省补资金主要用于种植业核心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农产品开发、畜牧示范小区的防疫和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其它各类资金来源必须逐一明确。

各地要加大对核心基地、小区建设的投入,按照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切实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争取在基地建

设的基础上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四、项目和资金管理

各项目建设单位要根据省批准下达的建设计划和投资规模组织编制项目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项目实施详细地点、具体建设内容、实施进度计划等,于省计划下达后1个月内报省农业厅相关业务处局审核备案,并严格按照经过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和建设规模,各项目主管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省对各地的项目建设和资金筹集、使用情况将定期进行检查、审计,确保项目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各级财政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项目资金必须专项用于基地建设规定的内容,不得挪作他用。省补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按照《浙江省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浙财农[1999]5号)的要求,建立专账,实行统一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省级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为加快我省种子种苗工程建设,着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育繁推一体的新型种业体系,做大做强种业龙头企业,推动和引导我省农业加速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根据浙委[2004]1号文件精神,结合《浙江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浙江省新型种业体系建设规划》,特编制《2004年省级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申报指南》(下称项目指南)。请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项目指南》的要求,做好2004年省级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

一、建设重点

实施省级种子种苗工程,旨在组织和引导全省农作物(畜禽)种业企(事)业的优势力量,加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和种业企业的合作,加大优良农畜产品品种的选育与引进,以提高种子种苗质量和集约化供种为目标,健全良种引进、培育和推广体系,加快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种业开发,大力培育种业龙头骨干企业,促进种子种苗产业的现代化,提高我省优势农畜产品的良种率。

2004年省级种子种苗工程重点是加强以下项目建设:一是区域性优势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主要是围绕我省优势农作物品种,重点在优势产区建设提升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的区域性粮油和瓜果菜桑茶、中药材、花卉等园艺作物良种繁育和引繁中心,提高优势作物集约化供种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农作物品种区试站项目建设。按照区域布局、规范化建设的

要求,重点开展以粮油、名特产品为主的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新品种的开发繁育能力。三是具有种业特色、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且发展后劲足的优势种业企业生产性良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四是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建设,主要是以种猪、种羊、种禽等为重点的种畜禽场、品种资源场和优势品种种畜禽项目建设。

二、选项原则

在项目选择与安排上,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符合全省种子种苗、畜禽良种产业育繁推销一体化发展方向,优先考虑已纳入国家或省各类项目建设计划、准备启动建设的项目;二是集中资金,突出重点,主要选择对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品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重大影响的区域性、骨干性良种项目;三是向优势农产品重点区域倾斜,项目建设能带动本地区种子种苗、畜禽良种产业的发展,对浙江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新型种业体系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四是选择技术力量较强、配套条件较好、具备一定基础(具有项目使用的自有土地以及明显的品种优势)的项目进行完善和改扩建。

三、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

1.区域性优势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以优势品种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建立引繁种(果茶等良种繁育基地为母本园、采穗圃、苗圃)、组培快繁设施以及检验仪器设备、农机具购置等生产性建设。

2.农作物品种区试站项目主要是试验场田间设施、考种室、挂藏室、储藏室以及考种仪器设备配套等建设。

3.畜禽良种工程。种畜禽场主要建设内容为:改扩建标准化种畜禽舍,适量引进优良种畜禽,购置仪器设备等生产性设施建设。地方良种及品种资源场以开发促保护,重点支持开发势头良好及列入资源保护的畜禽品种,优先考虑对已有的种畜禽场畜舍改扩建、仪器设备购置等建设。

项目承担单位可根据实际建设情况,在原有种业生产基础上按照拟实施的项目类别及填平补齐的原则选择上述建设内容。省专项投资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予以补助,其中省粮油、瓜果菜桑茶、花卉种子种苗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项目省补助投资原则控制在100万元以内;省级区试站项目省补助投资控制在50万元以内。

四、项目申报范围及区域重点

省级种子种苗工程,重点支持区域性优势品种的骨干种子种苗项目,适当兼顾县(市、区)级优势农产品的种子种苗生产。

1.区域性优势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粮油及中药材种子工程项目申报区域重点为杭加湖平原和金衢盆地,申报品种为培育、引进、开发优质稻和双低油菜等优良品种。瓜菜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申报区域重点为温州、嘉兴、台州等有关县(市、区)的出口蔬菜和特色瓜菜引繁及工厂化育苗中心项目。果桑茶花种子工程项目申报区域以台州、衢州、杭州、嘉兴、绍兴、丽水等有关县(市、区)的柑桔、茶叶和花卉优势品种种苗繁育基地为重点。

2.农作物品种区试站项目,根据我省自然生态和作物布局,2004年申报范围为金华、台州、湖州(长兴)、绍兴(嵊州)等市(县)进行项目申报。

3.畜禽良种工程项目。申报范围必须是已经省认定的优势

畜禽品种良种场。地方良种及品种资源场,视各地良种及资源优势和开发保护条件申报。

五、项目承担单位条件

1.各县(市、区)有关种子种苗项目区域内的种业生产企(事)业或农业经济实体,并具备项目建设相应的经济能力。

2.项目承担单位须有种子种苗经营资格或技术依托单位,能提供相应的技术规程。

3.具有一定的扩繁基础条件、较强的技术力量,及相应的项目建成后新增流动资金的配套能力。

4.农作物种子种苗工程承担单位须自有试验及种子生产基地;畜禽良种工程承担单位须自有相应的生产用地和设施。能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形成相应的良种生产能力。

5.农作物品种区试站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是各有关市(县)农业局所属的种子管理站、种子公司或农科院(所),并相应承担国家或省下达的区试任务。

六、项目申报材料

1.各有关县(市、区)农业局和同级财政局联合申报文件。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样式见附件)及附件5份。

3.项目实施需依靠其他单位提供技术支持的,必须提供项目单位与技术支持单位的合作协议书。

4.项目申报文件截止于2004年6月30日。

“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种子种苗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一、项目摘要。项目内容的摘要性说明,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年限(一般控制在2年以内)、建设规模与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市场(产品)供求分析及预测(量化分析)。主要包括本项目区本行业(或主导产品)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现有生产(业务)能力调查与分析、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等。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状况,固定资产状况,现有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状况,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等。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项目建设地点选址要明确落实具体地块位置,并对与项目建设内容相关的基础状况、建设条件加以描述。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具体地址位置(附平面图)、项目占地范围、项目资源、交通、通讯、运输以及供水、供电等条件,其它公用设施情况等。

六、生产技术方案分析。主要包括项目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流程与技术参数、技术和主要设备选型方案比较等。

七、项目建设目标(包括项目建成后要达到的生产能力目标或业务能力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及总体规模。

八、项目建设内容。要逐项详细列明各项建设内容及相应规

模(分类量化)。建设地点相关工程现状应加以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说明新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造价估算;配套仪器、设备要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估算。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依据建设内容及有关建设标准或规范,分类详细估算项目投资,并明确资金筹措方案。

十、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运行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人员配置等;同时要对运行费用进行分析,估算项目建成后维持项目正常运行的成本费用,并提出解决所需费用的合理方式方法。

十一、效益分析。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测算与分析(突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定量分析)。

十二、有关证明材料(承担单位法人证明、有关配套条件或技术成果证明等)。各种附件(评估论证意见等)、附表、附图及资金来源证明。

附: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内容:

项目名称:

主管部门:

承担单位(章)

承担单位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编写单位(章)、人员及联系电话:

编写时间:

“六大体系建设”项目之一:

农产品、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立项指南

(一)申报条件

1.要有一定的检测基础条件;

2.当地政府领导重视农产品、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

3.机构设置有当地政府批文或编委的批文;

(二)建设内容和申报要求

1.建设内容:根据省农业厅下发的《浙江省农产品、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规划》,围绕市、县两级农畜产品监测站应达到的服务功能,重点配置农产品、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仪器设备。

2.申报要求:请按照《浙江省农产品、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规划》和本立项指南的要求,认真编写项目建议书,阐明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建成后能达到的功能及预期效益,一式5份上报。

(三)2004年意向建设地点

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体系建设项目意向在金华市本级、舟山市本级、永康市、兰溪市、乐清市、上虞市、桐庐县、绍兴县、缙云县、青田县、文成县、椒江区、秀城区中择优选建。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意向在绍兴市本级、温州市本级中择优选

建。

(四)项目投资规模。

市级项目省补资金控制在50万元之内,县(市、区)级项目省补资金控制在20万元之内。

“六大体系建设”项目之二:

农业信息体系建设项目立项指南

一、申报条件

1.有农业信息服务专门机构。机构的设立须有编委的正式批文,工作经费得到保障,能承担和履行农业信息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2.有从事信息工作专职人员。要求从事农业信息专职人员3人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一定的农业业务知识。

3.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局内每个科室至少有1台586以上计算机,并已开展计算机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建立起信息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申报范围

在杭州市本级、萧山区、余杭区、桐庐县、岱山县、瓯海区、永嘉县、瑞安市、平阳县、海宁县、秀城区、长兴县、绍兴市本级、新昌县、上虞市、金东区、武义县、义乌市、兰溪市、衢州市本级、衢江区、龙游县、开化县、仙居县、临海市、丽水市、莲都区、缙云县、景宁县择优选建。

三、建设内容和申报要求

1.建设内容:围绕《浙江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通过项目建设着重解决部、省、市县联网的问题,加快农业信息的网

上交流,具体建设内容:

(1)局内网络平台和农业信息网站建设,配备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必要的网络管理设备,组建宽带接入的局域网。建设和完善信息网站功能,接入并维护全省公用模块信息,发展农业部“一站通”用户。

(2)建设浙江农产品网上推介(促销)平台,与市县网站对接,并联运行。在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建立信息点,发展和培训信息员。要求有40家企业应用网上推介(促销)平台宣传企业、展示产品、发布供求、洽谈反馈。

(3)农技110示范县建设。

2.申报要求:请按照《浙江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和本立项指南的要求,编写项目建议书,阐明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建成后能达到的功能及预期效益,一式5份上报。

四、项目投资规模

单个项目省补资金原则上控制在20万元之内。

“六大体系建设”项目之三:

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项目立项指南

(一)申报条件

1.有健全的机构。机构的设立须有编委的正式批文,独立建制,检查处罚权集中,行政执法与生产经营分离,工作经费得到保障,能承担和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任务。

2.有精干的队伍。专职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人员6人以上,每年参加1次以上法律知识和执法程序培训,80%以上的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较丰富的工作和办案经验,依法办事,高效廉洁。

3.有配套设施。具备与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办公场所,配有执法必须的通讯工具、摄像录音、电脑复印等其他执法装备。

4.有完善的制度。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健全的案件受理、96323举报投诉处理、调查取证、处罚审核、档案管理、执法监督、信息统计、以及工作守则、廉洁自律和评议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做到政务公开,持证上岗;设立举报电话,接受举报和监督。

5.有工作成效。领导重视,经常开展市场巡查与咨询宣传活动,每年办理较大案件15件以上,办案正确率达到98%以上,办案质量较高,案卷规范齐全,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二)建设内容和申报要求

重点用于配套农业行政执法装备。请编写项目建议书,一式5份上报。

(三)申报范围

余杭区、萧山区、富阳市、乐清市、泰顺县、安吉县、德清县、嘉兴市、平湖市、诸暨市、新昌县、婺城区、磐安县、柯城区、开化县、椒江区、黄岩区、玉环县、莲都区、松阳县。

“六大体系建设”项目之四: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项目立项指南

根据“浙江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划”,我省计划用5年(2003-2007)左右的时间,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优势农作物病虫监测专业站和县级病虫测报站(点),从而形成一个覆盖全省的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技术体系,2004年将继续建设若干个区域优势农作物病虫监测专业站。

(一)申报条件

1.符合我省优势农作物产业布局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区域代表性强,在区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2.从事所承担农作物病虫监测历史长,其监测数据资料代表性强,历史资料完整。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强,病虫测报防治工作成绩显著。

3.具备病虫监测预警所需的基本办公场所和实验条件,有正常开展病虫测报工作所需的经费。

4.植保机构设置明确,人员稳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一般6人以上,其中专职从事病虫测报的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

(二)建设内容

按建设“五室一圃”(办公室、实验室、养虫室、标本室、档案室和观测圃)的要求,建设18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病虫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一)确定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的要紧依据和条件 从整体看,由于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集中度、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生产经营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较大。如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花卉苗木、猪禽羊肉、蜂产品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进展潜力。一些产品具有特定的品种、资源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双低油菜、席草、山核桃、专用早稻等;但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专用早稻等粮食产品总体上已缺乏竞争优势。本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实施规划布局。 依照浙江实际,此次选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要紧依据是: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进展势头良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进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紧密。并从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生产等条件,

确定优势产区。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区不不同层次,确定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进展规模和支持重点。 一是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通过扶持和进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并具有扩大出口潜力的优势农产品。要紧有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柑桔、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蜂产品等。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外向进展战略,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展进程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加快培植竞争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交易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产品特色明显,与国内或周边省份比较,近期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要紧有猪禽羊肉、牛奶、双低油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这类农产品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按照不同层次消费的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挖掘生产潜力,增进生产效益。 (二)优先进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区域布局重点 通过比较分析,今后五年我省着重对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既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km2,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主要由苏南平原、苏中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三。进入21世纪,江苏省工业品出口增长强劲,而农产品出口增长相对缓慢,江苏农产品的出口地位已退居至全国第7位左右。在当前形势下,增强江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江苏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产业国际化逐渐加强。近年来,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但贸易逆差明显。2 007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55.98亿美元,同比增长42.96%,出口全年完成1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6%,却略低于全国18.0%的平均水平,而贸易逆差为39.59亿美元‘¨。2010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116.36亿美元,其中进口66.58亿美元而出口25.1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6.08亿美元,贸易逆差继续加大。

据商务部统计,江苏农产品出口近几年在全国一直徘徊在第7位。2007年,农产品出口排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辽宁、浙江和福建,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25%,11.31%、8.38%、8.00%和7.50%.而200 7年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额16.39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4.48%…。可以看出,江苏农产品对外贸易大大落后于沿海其他各发达省份,没有在全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应有的位置,与江苏农业大省的身份格格不入。‘

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论嘉兴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班级:营销082 学号:200852135243 姓名:李雨鑫 摘要:农产品品牌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时期的农产品品牌自发形成阶段、建国后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淡化萎缩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农产品品牌恢复发展阶段以及入世后农产品品牌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嘉兴的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增强品牌意识、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带动基地建设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品牌多、规模小;知名品牌少、品牌力弱;品牌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一些问题。究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嘉兴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客观的归纳、分析和描述,指出嘉兴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进行原因的剖析。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发展;改革;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正是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培育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等,也说明农产品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在嘉兴市各个农产品行业中能够让人叫出“牌子”的数量很少。在农业产业化的战略下,在WTO的框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探索了既有嘉兴文化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途径和创新思路。针对嘉兴农产品品牌相对缺失的问题,从嘉兴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加强嘉兴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二、嘉兴农产品建设的意义 1: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1)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使区域内农业企业、农户获得协同效应,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成功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产生公共资源、组织、服务三种协同效应,从而减低成本。一是公共资源协同效应,区域品牌组织提供一系列的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二是组织协同效益,区域农产品的运作组织可以克服以小企业、小农户为主体的小规模经营无力进行品牌运作的弊端;三是服务协同效应,农产品区域品牌将带动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产业、辅助产业(农产品经销商、包装、储存、运输、旅游、宾馆餐饮等产业),从而为区域的农产品企业与农户提供全面、低成本的共享资源。

为什么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别

为什么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别 —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黄季焜马恒运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未来农产品市场是国际大市场,资源分配和农产品供求疆界将逐渐淡化。传统国内农业生产保护政策和以国家为界的市场均衡格局和发展战略将受到冲击。在同样质量和利润的情况下,哪个国家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其农产品,哪个国家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为此,本文从成本的角度,比较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与国际主要竞争者的差距以及成本差距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迎接入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挑战提供理论依据。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一)农作物生产成本水平 1.总成本水平分析 从总体上讲,我国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的生产成本水平较高。我国每公斤小麦生产成本是美国的1.2倍,是阿根廷的1.4倍,是加拿大和法国的2倍以上(见表1)。每公斤玉米生产成本是美国和阿根廷的1.1-1.2倍,是法国的2倍多。大豆的生产成本大约是主要大豆出口国美国和阿根廷的1.2-1.3倍。我国油料作物(如油菜籽)的生产成本高达2.81元/公斤,是加拿大的3倍多。我国每公斤棉花的生产成本比美国只高5%左右,但如果考虑到棉花的质量差别和收获方式(美国棉花是一次性收获,单产比我国低很多),成本差距要更大一些。在所研究的主要农作

物中,只有稻谷在生产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虽然我国籼稻每公斤生产成本高于亚洲主要生产国家(如泰国),但与美国和阿根廷的粳稻生产成本相比,中国粳稻每公斤生产成本较低(1.14元/公斤),比美国(2.04元/公斤)低44%。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国大部分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高于对照国家呢?下面从构成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具体项目(化肥农药、机械、土地、活劳动等费用以及税收和成本外支出)做进一步分析,试图找出成本差距的具体原因。 2.各项成本费用水平分析 (1)化肥农药费用:每公斤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中的化肥农药费用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每公斤小麦、玉米、油菜籽和棉花生产成本中,我国的化肥农药费用都高于美国、加拿大和法国(表1)。我国农作物单产较高,走的是高投入、高成本和高产出的道路。降低物质投入固然是降低生产成本的直接途径,但这样必然导致单位面积产量的下降,最终不一定能达到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目的。要减少生产成本中的物质费用,最有效的途径是降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2)机械费用:同人们想象不同的是,尽管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但每单位产品生产的机械费用却不低。虽然美国的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比我们高的多,但由于美国小麦生产规模大、机械利用率高,单位产品机械费用同我们的基本相似,均在0.20-0.21元/公斤(见表1)。我国其它农作物产品生产的机械费用水平同国外相比总体上讲处于中等水平。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农户的生产规模能得以扩大、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机械费用也不会有多大变化。 (3)土地费用:从理论上讲,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中土地费用的支出应当是土

浙江省农产品外贸出口调研报告

《浙江省农产品外贸出口调研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营销13-1班 姓名:戴钰涛 学号: 201316009 任课老师:黄笛 二〇一五年五月

今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农副产品进出口总值40.26亿美元,同比下降0.30%。浙江是继山东、广东、福建之后我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省市。由于整体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影响,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未来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浙江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速降低。而农产品出口以农副加工品出口为主,出口产品主要为水产品、茶叶、蔬菜及水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及韩国。近日,美国日本等主要进口国纷纷颁布了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管制,预计将较大影响我省的农产品出口。 浙江农业生产存在着较高的机会成本。水稻等大宗农产品由于规模小、效益低不仅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收入增长的需要,而且不符合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要求。机械化程度较低,效率不高一直是中国农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竞争力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在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对汇率的施压,人民币呈现增值的趋势。这一微妙改变使浙江农产品出口受到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农副产品的出口。 然而对于日趋复杂的出口环境,迎难而上才是解决的王道。以茶叶为例:去年1月起欧盟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输欧茶叶的检查,增加了农药残留检测项目,造成我国多批输欧茶叶被通报。浙江湖州检验检疫局积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立即研究分析,开展风险排查,指导企业重新评估原料基地,调整农药清单,加强源头管理措施。二是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追溯体系,密切跟踪货物通关情况,实施主动召回制度,减少风险。三是及时汇报浙江检验检疫局和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质检总局同欧盟交涉。今年一季度辖区内出口欧盟茶叶止跌回升,逆市上扬。 而目前,农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也享受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如种粮直补政策,良种补贴政策,提高最低收购价等措施都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促进我省农产品出口有重要的意义。 就现在的形势而言,浙江省的农产品外贸出口并不容乐观。但国际与国内的机遇并不容小觑,浙江农业只有在抓住机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稳步的出口贸易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 (新政发〔2010〕45号) 【发布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新政发〔2010〕45号 【发布日期】 2010-04-24 【生效日期】 2010-04-24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推进我区现代农业从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提升全区现代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和产业经营层次,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就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和辐射带动力强的新疆优势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推进我区从特色农产品大区向强区转变。 (二)目标任务。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 的农产品品牌滚动发展良好局面;基本完成瓜果、棉花、畜禽、特色农产品四大系列产品的商标注册申报和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农产品商标得到广泛注册和使用;发展做大一批传统农产品品牌,整合做强一批同类农产品品牌并形成区域性名牌,培育2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农业名牌产品,5个以上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和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形成各层次有机结合的品牌集群;培育形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品牌农产品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全行业的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形成“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机制,探索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之路。 二、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

(产品管理)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专题方案(-年)

(产品管理)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专题方案(- 年)

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专题方案(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壹、现状和形势 (壹)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正于快速发展,呈现出八大发展趋势。壹是原料品种专用化。加工企业均十分重视原料品种选育和加工原料基地的建设,大均建有自己的种植园或有合同关系的种植园来种植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了生产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加工装备智能化。农产品加工装备融合了当今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进壹步提升加工行业的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装备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四是生产能力规模化。跨国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的运营战略和发展领域,通过企业整合重组,不断扩张加工能力,形成产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五是资源利用高效化。壹方面对传统产品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和开发新产品,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的产品,降低成本;另壹方面对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下脚料进行了深度的开发和利用,生产过程实现“零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六是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化。主要通过原料

产地的认证、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标准体系、企业管理认证。七是能源利用低碳化。近二十年来,这壹行业采用大量的高新技术,实施工艺排放水的回用,如泰国的金枪鱼罐头。八是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已成为把仓储、交通运输、配送、批发和零售等整合统壹为相互链接的、完整的系统工程,仍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对农产食品加工全过程的监控,建立肉制品、水产品、蔬菜等低温流通食品的安全可追溯体系,可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回查。 (二)浙江发展现状 1、科技创新现状。“十壹五”期间,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重大专项,主要围绕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精深加工产品研制、农产品储藏保鲜流通技术、加工设备研发等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链,开展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新产品中试,动植物功能性食品的创制和中试,农产品发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研究及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为改善我省人民的膳食结构和食品工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保障。专项实施4年来,共立项413项,支持研究经费2.55亿元,其中争取国家经费1.24亿元,省财政拨款1.3亿元。畜禽、水产、果蔬、林木、毛竹、茶叶、食用菌、粮油等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增值加工及传统产业提升;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应用;农产品发酵工

山东: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山东: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一、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发展高效特色农 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农产 品品牌覆盖率和品牌价值不断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较 大成绩。截止2013年底,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6100个,“三品”原料产地面积2752万亩,总产量达到3210万吨,产品认证数量和基地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在农业部组 织开展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网络投票评选中,先后有烟台苹果、威海刺参、金乡大蒜等33个品牌荣获该荣誉称号,入选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应当说,山东省农产品 市场能够形成省内、省外和国外市场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 农产品出口能够实现连续14年领跑全国,与品牌优势地位 是密不可分的。 二、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立足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各地都立足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 牌认证管理工作,挖掘传统品牌资源的潜力,培育区域特色 品牌,烟台苹果、莱芜三辣、章丘大葱、胶州大白菜等众多 传统品牌支撑起一大批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如章丘 鲍芹、马家沟芹菜等一批新兴区域特色品牌,在带动区域发

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品 牌。在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创建自有品 牌,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农产品 地理标志,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壮大。近 年来,涌现了“张裕”、“鲁花”、“金锣”等上百个知名企业品牌。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也已经成为品牌建 设生力军,涌现了寿光“绿源”、莱芜“明利蔬菜”,日照“贡青”等众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另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专业村镇,奠定品牌发展的产业基础。目前,全省一村一品 专业村发展到达到6330个,专业镇280个,已认定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70个、省级40个。 (三)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努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 我省每年都组织举办和参加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农业展,包 括寿光蔬菜博览会、全省名优农产品精品展、全国农交会、 全省农交会等。2013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就组织农产品交 易会、推介会、产销对接活动60余场次,参加企业和单位19000多家,参加人数1000多万人次,贸易成效额800多亿元,有力地提升了山东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了山东农产品 的市场占有率。 (四)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 近几年,各市在发展农产品品牌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工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一、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浙江省素有? 七山一水二分田? 之称,是一个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作 为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地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和浙江省对外 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较快。且浙江省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而土地资源却相对较少,政府重视高效农业和外向农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各地开展农作物品种 的引进和开发利用,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种植进口品种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已发展 为浙江省的农业优势产业,出口企业和广大种植户通过种植进口品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浙江 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进口方面,据海关监测,进口农产品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走高,检测费用的 增加和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目前,农产品企业困难重重,许多出口企业已出现亏损,形势非常严峻。本文主要基于浙江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实际,针对贸易的现状、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的相关因素、发展的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运用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文献回顾和数据等实证分析,研究浙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予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其仍存在的问题 和缺陷,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改善。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古典经济学中,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 资金、要素禀赋等各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亚当〃斯密创立的绝对优势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 优势理论,还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沿袭了这一看法。对国际竞争力理论进行的 系统的研究从 2 0 世纪8 0 年代已经开始,哈佛大学的Por t e r 教授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 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 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分工是市场交换的基础,也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分工和市场交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进。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分 工和交换。斯密主张,各国都应该选择自身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相

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进入21世纪,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农产品国际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而下降,但农产品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因为农产品的这种重要性,世界各国处于本能对本国农业进行保护,但农产品国际贸易正越来越趋于自由化。各国在农产品进出口上存在激烈的竞争。这意味着世界各国的农业,尤其是新世纪的世界农业,已不再是互无关联,而是愈来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一国农业往往会对其他国家的农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浙江虽然是一个以非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强省,但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农产品的竞争力依然与广大农民的利益休戚相关,所以研究农产品的竞争力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农产品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浙江农产品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为浙江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在从以往的价格竞争为主,转变为以质量、技术含量和价格的全方位竞争。尤其是世界农产品市场,更是以质量和技术含量为主的竞争。 如何使浙江农产品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浙江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平台,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文拟通过对浙江农产品竞争力的现状分析,进一步研究浙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应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变化的趋势,从而提出提高浙江农产品竞争力的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Joseph C Salvacruz(1996)采用国际市场份额、国际市场份额获利指数和出口比重三种竞争力衡量方法,比较了美国和东盟成员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结果表明,美国的竞争力保持稳定而东盟成员国的竞争力波动较大。 Buckley et al. (1998)首次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竞争力衡量的概念,即竞争力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目录 1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农产品生产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技术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绿色壁垒阻拦了浙江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2削弱了浙江省蔬菜传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错误!未定义 书签。 3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从政府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从企业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从外部环境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浙江省相关部门可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错误!未定义 书签。 4. 2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错误!未定 义书签。 4.3借力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重视非政府行为的作用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源源不断,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对中国实行技术壁垒最多的是欧盟、美国、日本、占95%以上,其中欧盟为41%,日本为30%,美国为24%,这些国家采取技术壁垒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检疫项目、提高检验标准等。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而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因此深入分析该省农产品产业出口现状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发挥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比较优势, 整合资源, 扬长避短, 明确思路、政策, 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当前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1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1.1农产品生产的现状 1.1.1 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浙江省地处东部沿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该省农产品自然资源优势独特,适种(养)性广,名特优种类丰富,不少农产品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比较优势明显,产品质量较优,商品贸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地域相对集中,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农产品经过重点培育,能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例如浙江省的香菇等食用菌产量在全国独占鳌头, 浙江又是全国榨菜、 花菜、西兰花和杨梅等生产的重点产区,是世界稀有干果银杏、山核桃、香榧等的原产地之一。2002年,该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61417万公顷 , 年产值45111 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其中观赏苗木年产值和花卉出口额名列 全国前茅,已成为我国花卉苗木的主要产区。2003 年, 浙江省蔺草种植面积已达112 万公顷,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5%,是全国蔺草生产和出口的重 点大省。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 由于农产品品牌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日益受到农民朋友的重视。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普遍存在认识模糊、一哄而上的现象。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的培育、塑造,才能使品牌开发走向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良性发展轨道。但由于受教育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需要给农民朋友简洁明了的指导。 1提高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扩大品牌产品市场规模 品牌注册只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开始,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品牌的注册、宣传、管理及保护,要耗费相当大的人财物力,付出高昂的成本,我国某些工业品品牌一年的广告费就是数亿元。农产品新品牌较多,品牌建设中又缺乏管理经验,因此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风险一点也不比工业品低。提高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可以充分利用品牌的溢出效应,降低品牌建设成本,减少风险,获得规模效益。因此,可以说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组织化是农产品品牌化的前提,没有产业化就没有品牌化。 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必须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实施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作为品牌战略的组织依托,解决目前的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品质差别小、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在生产方面建立农民生产协会、专业性生产合作组织,内部实行不同程度的企业化管理与经营,应组织农民走专业化道路,以特色农业为龙头,聚集众多分散生产单元,走规模化、标准化道路。在市场方面建立有特点的品牌产品产地市场,集中销售当地的名优农产品,同时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开拓新的业务关系,促进农产品的大流通。在营销方面,将品牌与产品的包装、标签和企业的视觉形象相结合,提高其品牌形象,运用多种促销手段,扩大影响范围,提高公众对名牌优秀企业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并与客户建立良好和稳固的关系。[1] 2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确保农产品质量 消费者之所以花高价买品牌农产品,是因为品牌产品质量有保障,营养价值高,消费起来安全可靠,所以,农产品的品质是锻造名牌的基础。农产品的品质因生产地区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操作规程的不同而相异。要提高产品品质,就要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

浙江省农产品营销对策研究

浙江省农产品营销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产品营销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日益突出。面对激烈竞争的国内外市场和农产品供需矛盾,如何加强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省农产品营销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省农产品营销组织稳步发展,营销能力不断增强,推广成效日益明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营销意识不断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积极转变观念,从以前的习惯于找政府、找领导逐步向"不找市长找市场" 转变。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营销工作日益重视,既跑"田头、栏头"又跑"码头、街头",坚持一手抓农业市场营销主体培育,一手抓农产品营销管理服务,提高了农产品营销工作水平。 (二)营销方式趋向多样。主要有市场销售、网上营销、订单销售、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方式。我省60%以上农产品通过市场这一渠道销售。全省61家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去年配送额达25.5亿元,比2006年增长50%。 (三)营销网络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加工经营企业、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农村经纪人等为主的纵横交错、运转灵活、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2007年全省有农业龙头企业5437家,农产品批发市场598

个,有近26万名农村经纪人常年从事营销活动。 (四)营销环境正在改善。2007年全省举办各类农业展会120个,销售额6.8亿元,达成合同金额64.1亿元。2005年以来,推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度,为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减少运输成本2亿多元。省政府和许多地方出台政策,加强农产品营销工作,营销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当前农产品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农产品产后营销服务相对缺位和弱化,农产品营销管理服务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从当前看,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认识上不全面。对农产品营销工作认识片面化、简单化。有的认为营销只是市场行为,与政府无关;有的认为营销是盈利行业,不需要政府提供服务;有的认为产品高质量、有特色,就不怕没市场。 (二)营销设施落后。农产品预冷、加工、贮藏、流通、质量检测等基础条件较差,保鲜冷藏库、冷藏运输车辆严重缺乏,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损耗大。果蔬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高达25%至30%,每年损耗量超过670万吨,而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平均为5%,美国仅为1%至2%。 (三)营销人才缺乏。现有营销主体素质不高,市场经济观念不强,销售决策能力欠缺,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状况。缺乏营销管理服务和市场分析预测方面的人才,难以运用现代化市场预测方法、手段、技术分析市场供求状况。 (四)营销成本过高。农产品运输成本和检测费用高,进超市的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是1980年由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率先提出来的,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加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对我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日益增多,一般认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能够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以从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农产品价格、市场营销和满足消费需求等多方面表现出来,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总体来看,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价格竞争力,二是质量竞争力,三是信誉竞争力,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和不足都将对国际竞争力产生突出的影响。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情况。 综合国内、国外专业学者们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一般主要包括竞争力指数、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法、国内资源成本法,以及价格直接比较等多种方法。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竞争力指数、市场占有率和价格直接比较法,首先看竞争力指数。简单的说,竞争力指数就是用产品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差除以进出口总之,如果竞争力指数大于零,就表明这个产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特别等于1时表明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相反小于零就表明这个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等于-1时表明其具有绝对的竞争劣势,从下面这个表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一下1995年到1998年我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在这么多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在谷物产品里面,在1995年到1998年期间,多数产品指数是负的,根据我上面讲的是负的话就代表它不具备竞争力,而且越接近-1代表它的竞争力越差。相反,园艺产品比较接近1,大于0,这说明我们的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较具备竞争力的,还有畜产品,也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水产品的竞争力也比较强,糖、油脂、棉花,还有羊毛,多数年分都是负的,所以它是不具备竞争力的。 第二,看看市场占有率,这个指标是反映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很简单,占有力越大代表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代表其竞争力越弱。同样看一下下面这个图。从图中很清晰的看到,最上面这是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是最高的,我们国家是蓝色的,最下面这个蓝色的,从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末,我国的农产品国际占有率呈现了先增后减的特点,特别是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是比较低的,而且是从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上呈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个表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趋于减弱。 第三,我们看一下价格直接比较。竞争力指数市场占有率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历史贸易数据进行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它在反映当前农产品竞争力方面比较欠缺,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研究机构以及社会的其他方面开始用更多的眼光来关注当前及未来农产品竞争力的情况究竟如何,于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开始采用价格直接比较方法,来分析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情况。这个方法的特点就是必须对国内外同等规格产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它的价格进行比较,这样才比较具有可比性,这种比较也更加接近于反映现实竞争情况,还有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出真实的竞争力的强弱。 从下面这个表,整理了2004年底我们国家的大众农产品和国外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南方市场以后,在这么一个共同的市场里面,大众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可以看出应该是大多数国外产品进来以后,出来棉花以外其他产品在进入中国南方市场以后,都以高于国内同等规格产品的批发价格,特别是棉花,这说明我国的棉花竞争力是比较弱的。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在有些产品上,这个产品的批发价格高于国内产品价格,比如说小麦,国外同类产品是1920元每吨,国内1873元每吨,但由于国外的小麦品质质量在某些方面优于国内产品,国内的厂商,尤其是一些面粉加工商他们愿意出较高的价钱购买国外产品,所以这种直接比较方法是一种近似的,如果想更加现实的反映竞争力,还需要考虑到更多的质量问题。 第二,我们了解一下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大宗农产品价格从上面也能看出来了,不具备很强的优势,尽管我国蔬菜水果花卉以及大部分畜产品和水产品表现出了比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是粮食、油料、糖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基本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

浙江农产品物流调研报告20150317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义务国际商贸城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学习、了解现代农产品物流管理和运营的先进做法和经验,2015年3月10-12日,农产品物流中心一行5人对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义务国际商贸城进行实地调研。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一)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简介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位于杭州的北大门,东至京杭运

河,北邻绕城公路,南至宣杭铁路复线,总用地面积402.9公顷,建设用地271公顷(4069亩),项目总投资约60亿,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中心设施齐备、功能俱全。对粮、油、鱼、肉、果、蔬分区交易管理,形成批发中转、分拨配送、集中采购、跨区域贸易四大块主导业务。建立食品安全循环仓储,实现平时和预防突发事件“鲜货与滚动储备合二为一”的经营模式,全面带动区域农副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工作务,形成辐射杭州各区及周边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网络体系。 (二)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介绍 1、交易区

(1)东蔬菜批发市场。由杭州蔬菜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占地89亩,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该市场为市区7家搬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是现有浙江乃至华东地区交易额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该市场辐射能力 较强,现有蔬菜交易中有60-70%销往杭州以外地区。

(2)西蔬菜批发市场。由浙江良渚蔬菜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占地面积84亩,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该市场也是由2家农副批发市场整合搬迁而来。市场现有经营商户1000余家,杭州市本地蔬菜主要由这里 批发销往各处。市场内使用交易电子结算系统。

中国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具有对象有生命、区域性、复杂性、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共存等特点。 (一)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对象是有生命的。农业技术是在不易控制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动植物的生命过程来实现的。 (二)农业标准化的区域性。农产品因地区不同,其品质差异很大,同一技术在不同区域效果不同。 (三)农业标准化的复杂性。表现在制(修)定标准的周期长,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较多。 (四)文字标准和实物标准共存。文字标准来源于实践,是客观实物的文字表达。但是,文字标准较抽象,由于人们的理解能力或认识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大致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普及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停滞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和进入20世纪末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农业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置了标准化管理机构,农业标准化工作主要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业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已发布农业国家标准15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近2000项,各省市制定的农业地方标准7000项,覆盖了粮食、棉花、油料、禽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林业、烤烟等各类产品,贯穿产前、前中、产后的全过程,涉及农业基础管理、农业产品质量和安全、动植物保护、检疫和检验、农林机械与设备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配套,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 (二)农业标准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分管农业质量标准化的机构(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 (三)农业质量监督体系从无到有。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加强了农业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目前已有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10多个,部级质检中心180多个,各省、市、县都建有检测机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检验检测体系。 (四)农业标准化法规逐步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农业的特点,制订了法规和部门规章。 (五)产品质量认证开始起步。参照国际上质量认证的通行作法,组建了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一、建设原则 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一项起点高、涉及面广、示范作用大、带动性强的重点农业工程,各地要切实把握以下建设原则: 一是根据《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产品发展重点,从各地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出发,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要求,以产品生产区域为单位投资建设; 二是基地建设要面向特色优势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发展,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各地要积极鼓励当地相关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建设主体承担基地项目建设任务,坚持产业化开发,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 三是要重视现有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示范,着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 四是要注重机制的创新,大力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多元化投入机制,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提高基地建设标准,着力把核心基地和畜牧示范小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园区; 五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行绿色技术,发展农业清洁化生产,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二、建设重点和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省将重点扶持蔬菜瓜类、茶叶、柑桔和特色小水果、蚕茧、花卉苗木、双低油菜、食用菌、中药材、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具体项目主要包括种植业生产基地、畜牧示范小区和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基地建设内容重点是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不含加工设施)的配套完善,改善生产环境,推广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优化产品品质,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规模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扩大产品出口。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种植业生产基地 1.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对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治理,推进基地“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建设,完善配套产品质量控制、产销信息服务等产后服务功能设施。 2.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农产品开发。实施农业标准化,按标准化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并通过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存、加工和注册商标等措施,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品牌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3.产品优质化建设和高效成套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通过品种改良和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重点是加强成片基地品种和技术的优化改造,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高山和海岛“微蓄微灌”高效节水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等高效种植技术以及规模化、商品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