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粤版九上化学第2章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科粤版九上化学第2章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科粤版九上化学第2章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科粤版九上化学第2章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科粤版九上化学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教学目的

通过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等物质结构

初步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认识道物质是

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并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微观本质,

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的建立。

中考热点分子的特性、原子的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使学生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

物。

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

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点。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分别由有什么微粒构成的呢?

[板书]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

[探究活动]【实验2-2】把香水洒在小手巾上,抖开手巾,绕教室一周。

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到香味?

假设:

解释:许多物质由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精

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

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精的气味。

【实验2-3】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

触。

观察:生成白烟。

问题: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中

生成浓浓的白烟?

假设:

解释:存在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白烟状的氯化铵。

讨论并完成课本35页下的表格

[板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观察活动]【实验2-4】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2-5】 A、B两个小烧杯,A杯装蒸馏水,并滴数滴酚酞试

液,B杯装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观

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A杯中的溶液由上向下逐渐变为红色。

解释:B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2-6】由两位同学各拿两只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

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

然后交换做。哪只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

现象:吸空气的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

解释: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容易压缩。液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

小,不易压缩。

[讨论交流]1.构成物质的分子微粒是静止停息的,还是不断运动的?你能举例

说明吗?

2.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气体容易压缩,而固体、液体难压缩呢?

[板书]分子具有的一些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

3.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

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提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那么如果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何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 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1.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2.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第六章 金属 90多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一定的韧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注:混合物)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低、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 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

泼。 2、金属 + 酸 → 盐 + H 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镁和稀硫酸: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镁和稀盐酸: Mg+ 2HCl === MgCl 2 + H 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铝和稀硫酸: 2Al +3H 2SO 4 = Al 2(SO 4)3 +3H 2↑ 铝和稀盐酸: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锌和稀硫酸: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锌和稀盐酸: Zn + 2HCl === ZnCl 2 + H 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铁和稀硫酸: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铁和稀盐酸: Fe + 2HCl === FeCl 2 + H 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金属 + 盐 → 新金属 + 新盐 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铁与硫酸铜反应: Fe+CuSO 4==Cu+FeSO 4 (“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3CuSO 4+2Al==Al 2(SO 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AgNO 3+Cu==Cu(NO 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注意:①CuSO 4溶液:蓝色 FeSO 4 、FeCl 2溶液:浅绿色 ②Fe 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 、Ca 、Na )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 2O 3 2Fe + 3CO 2 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注意事项: ①先通CO 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O 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 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 ③尾气的处理:因为CO 有毒,所以尾气中的CO 气体要经过处理,变成无毒的气体。可点燃使其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 ○ 4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 高温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得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得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得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得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得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得与化学有关得物品与现象。 [讲述]1、家里得塑料 2、做衣服得化学纤维 3、食品中得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得材料 5、药箱里得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得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得组成、性质与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得影响,这些就就是化学 科学得任务,也就就是化学课得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得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得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 化学课得学习内容 生活中得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得组成、性质与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得影响 科学探究得方法 1、2 物质得变化 教学目得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就是变化得这一辩证得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得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得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得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得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就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得就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得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得变化”开始,学习这

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汇总 实验部分 一、常用仪器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漏斗酒精灯铁架台烧杯试管量筒胶头滴管水槽 1、仪器分类 仪器包括能加热的仪器和不能加热的仪器,能加热的仪器包括直接加热的仪器和间接加热的仪器。 直接加热的仪器(2个):试管、蒸发皿(小底、小容量) 间接加热的仪器(2个)(要用石棉网):烧杯、锥形瓶(大底、大容量) 2、玻璃棒一般用于搅拌和引流。 3、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 4、托盘天平左物右码,m左=m右+m码。 二、实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原则 (1)三不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手扇着闻,○3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 ..药品的取用:一平二放三慢立(不能直立试管直接投入,以免使试管底破裂。)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的倾倒瓶塞要倒放(防止将瓶塞污染) ,标签向手心(防止药品将标签腐蚀),瓶口挨管口(防止药品流出)。 (2)液体量取(量筒、胶头滴管) A量筒的正确使用 (a)量筒的选用:遵守“靠近原则”,即所量的体积数要和所选量筒的量程接近,以减小误差。 (b)量筒的读数:读数时量筒要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量筒只能 ..用来量液体的体积。

B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胶头滴管一般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保持竖直在试管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不可将吸液后的试管横放或倒放。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一般放入烧杯中。 (二)、物质的加热 A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1、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2、“三禁止”: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3、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焰芯温度最低,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子将其盖灭,不能用水冲。 B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先将试管在灯焰上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再用外焰对试管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三)、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气体的实验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捂器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六)、仪器的连接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1 (2)

第一章 1.2 第2课时练习实验基本操作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链接听/4例1方法点拨 图3-K-1 2.2018·北海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图3-K-2 3.加热50 mL液体时,所需的仪器是(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 ⑤石棉网⑥铁架台 A.①③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图3-K-3 5.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下列错误操作所导致的后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药品时采用左码 C 会使所称药品质量偏大 右物且使用了游码 D 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仰视刻度会导致读数偏小 二、填空题 6.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图 A 加热液体药品 B 加入粉末状药品 C 称量固体氯化钠 (1)写出上表实验操作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根据上表的实验操作图填空。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甲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大约45度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或图丁所示,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时,需用长柄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实验操作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2018·德州改编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案

第五章燃料 [全章要览] 一、燃料为人类提供能量,本章介绍了洁净的燃料氢气,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及化石燃料三节内容,突出了燃料、能量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教材编排特色。燃料的燃烧是人类祖先的认知成果,学习燃料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燃料的燃烧既为人类提供能量,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产生火灾,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本章突出燃料、燃烧、能量这个主题。 二、全章要点: 1、洁净的燃料; 2、碳的燃烧产物; 3、二氧化碳的性质; 4、二氧化碳的制取; 5、什么是化石燃料; 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计7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2课时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3课时 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1课时 本章复习 1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共计2课时] 一、教材内容位置:科粤版2009年6月修订版P132~134 二、授课时间:20 . . ——星期、午、、节 三、授课班级:初三()、()、()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 知道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 气的纯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遵守实验规程,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 难点: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准备:演示实验5-1、5-2、5-3、5-4的有关用品。 八、教学流程、思路: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来取暖和获得熟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大家在§3.3已经学习了燃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章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二章复习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B.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和程序的编制 C.火箭新型燃料的研制 D.化肥和农药的研制 2.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家庭厨房里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开水沸腾 B.葡萄酿酒 C.冲洗蔬菜 D.大豆磨浆 3.近来,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92 C.核外电子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4.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取用固体粉末 C.读液体体积 D.滴加液体 6.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7.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讯工具,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 A.透光性好 B.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C.易溶于水 D.见光易分解 8.以下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 A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B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燃料 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燃料知识点 一、氢气 1、 2、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有性化学方程式: 现象:纯净的氢气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 优点: 缺点: 二、碳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 2、石墨(C)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 。可用于制(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体现了它的导电性)。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3、无定形碳包括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炭黑可制 4、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方程式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方程式 3、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方程式发出色火焰(2).毒性: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人体缺少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生成的能使紫色 .... 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方程式为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写方程式) 3、用途: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发生装置:由决定:(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决定: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药品: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物于水,会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液面以下; 4、气体收集方法:原因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 验满方法: 1)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 消耗途径 (都是混合物)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属于能源煤的干馏得到(冶炼金属)、(化工原料)、焦炉煤气,是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变化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原因:1、 2、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化学实验室之旅 (第2课)

第二节化学实验室之旅(二) ◆课前预习 1.洗净的试管通常放在() A.实验桌上B.倒放在试管架上 C.烧杯里D.实验室任何干净的地方 2.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试管切勿。3.洗涤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表示仪器已经洗干净。 4.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一般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这是为了防止,同时也避免。 ◆随堂检测 1.下列仪器能加热,但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 A.烧杯B.量筒C.广口瓶D.试管 2.既能用来给固体加热,又能用来给液体加热的是() 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 3.取5mL的液体然后加热,需要的仪器有()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铁架台(带铁圈)⑦石棉网⑧滴管⑨量筒 A.①③④⑦⑨B.①③④⑧⑨C.②④⑥⑧⑨D.②③④⑤⑨ 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忌试管底部接触灯芯的原因是() A.易使试管底部熔化B.使酒精燃烧不充分 C.会使酒精灯熄灭D.灯芯处温度低,易使热的试管骤冷而破裂 5.如果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用湿抹布盖灭C.找老师想办法D.逃跑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A.试管与桌面成45°角B.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D.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部 7.某同学用天平称量3.5g氧化铜粉末(1g以下用游码),他的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氧化铜放在左盘中,在右盘加3g 砝码,游码拨到0.5g B.将氧化铜放在右盘中,在左盘加3g 砝码,游码拨到0.5g C.先在左盘放氧化铜粉末,再在右盘放砝码 D.游码拨到3.5g的位置上 8.现有如下仪器:①玻璃棒②药匙③托盘天平④蒸发皿⑤胶头滴管,请回答: (1)称量固体药品的是;(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 (3)用于搅拌液体的是;(4)用于给液体加热的是; (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教育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6. 3酸和碱的反应 探究点一探究中和反应 [情景展示] 一、观察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混合。 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我们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探究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则 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在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要边滴加边搅拌,至红色刚好 褪去为止,否则容易使盐酸过量。 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是否 为盐和水。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酸、碱的通性 [问题探究] 酸类物质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类物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 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主要是 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 [继续探究] 碱类物质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

《第二节化学合成材料》教案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1、教材要求 教材的要求与过渡教材不一样,如要求学生书写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和原子团,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2、本节的内容体系、地位和作用 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应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应,不介绍具体的反应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即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等概念,能识别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单体。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或由简单的聚合物奠定基础。 本节是在分别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为主线(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来编写)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发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再介绍有机合成,最后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明显可以看出来是《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基础上的延伸。学习本讲之后,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及性质。 3、教学策略分析 1)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2n-1)”;由聚合物的分子式判断单体。 2)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烯烃和二烯烃的加聚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注意官能团、结构、性质三位一体的实质。 3)运用多煤体生动直观地表现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 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②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2水的组成

4.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水的组成 3,掌握水的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根据微观解释确定水的构成,从而确定水的化学式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自主探究式讨论交流自学 板书 4.2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组成 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 文字表达式:2H2O2H2↑+O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水的微观 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O 三,水的化学式:H 2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资源,我们知道水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那么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一,水的物理性质 请大家填空 过度:知道了水的物理性质后我们看看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怎样设计实验并验证水的组成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这两个问题结论 二,水的组成 解释:我们用电解水实验来验证 所用到的装置是电解水装置,大家眼前放的就是一套电解水实验装置,两边是两个玻璃导管,下面为两个电极,里面装的是水,为了增强导电性,水里面添加了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室时,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铂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一种新的物质氢气,请大家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我们发现: 1,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去检验? 同学们做完实验,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正负极分别产生的是什么物质?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呢?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 解释:正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产生量少,能够使代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产生量多,放出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为一比二。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电解水是什么变化?为什么?怎样表示? 解释: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有氢气和氧气生成 文字表达式::2H2O2H2↑+O2↑ 请问:氢气由什么元素组成?氧气由什么元素组成?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而氢气和氧气是水电解后得到的,所以水中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那么从微观如何去解释?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电解时候,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哪位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演示一下,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导学案上将微观变化画出来 请大家观看水分子分解(图解) 从而得出: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二,水的微观 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科粤版九上化学第2章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科粤版九上化学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教学目的 通过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等物质结构 初步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认识道物质是 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并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微观本质, 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的建立。 中考热点分子的特性、原子的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使学生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 物。 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 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点。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分别由有什么微粒构成的呢? [板书]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 [探究活动]【实验2-2】把香水洒在小手巾上,抖开手巾,绕教室一周。 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到香味? 假设:

解释:许多物质由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精 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 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精的气味。 【实验2-3】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 触。 观察:生成白烟。 问题: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中 生成浓浓的白烟? 假设: 解释:存在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白烟状的氯化铵。 讨论并完成课本35页下的表格 [板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观察活动]【实验2-4】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2-5】 A、B两个小烧杯,A杯装蒸馏水,并滴数滴酚酞试 液,B杯装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观 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A杯中的溶液由上向下逐渐变为红色。 解释:B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2-6】由两位同学各拿两只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 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 然后交换做。哪只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 现象:吸空气的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 解释: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容易压缩。液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 小,不易压缩。 [讨论交流]1.构成物质的分子微粒是静止停息的,还是不断运动的?你能举例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科粤版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C.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进行加热 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25.15C 2.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3.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4.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 B.B C.C D.D 5.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7.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甲739 乙649 丙X Y6 丁55Z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常见的盐 教案

《第四节 常见的盐》教案 【目标要求】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3、通过介绍与水解平衡相关的知识,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基础落实】 一、盐溶液的酸碱性 1、盐的分类(按生成盐的酸、碱的强弱划分) 盐????? 强酸强碱盐,如 强酸弱碱盐,如 ,如Na 2 CO 3 、CH 3 COONa ,如NH 4 HCO 3 、CH 3 COONH 4 2、盐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3(1)NH 4Cl 溶液 3

H 2 O H ++OH - NaCl===Cl -+Na + 解释:溶液中不生成__________,水的电离平衡未受影响,溶液中[H +]____[OH - ],呈 ________。 二、盐类的水解 1、概念 在溶液中,由_______________跟水电离出来的___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__的反应。 2、特征 (1)一般是________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2)盐类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盐类水解是____热反应。 3、影响因素 知识点一:盐类的水解和盐溶液的酸碱性 1、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盐类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 、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C 、盐类水解的结果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 、Na 2S 溶液中[Na +]是[S 2-]的2倍 2、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HCN 是一种弱酸)和NaClO(HClO 是一种弱酸)相比, NaCN

溶液的pH 较大,则关于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 和HClO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离程度:HCN>HClO B 、溶液pH :HClO>HCN C 、与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HClO>HCN D 、酸根离子的浓度:[CN -]<[ClO -] 3、下列水解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Fe 3++3H 2 OFe(OH)3↓+3H + B 、Br -+H 2OHBr +OH - C 、CO 2-3+2H 2OH 2CO 3+2OH - D 、NH +4+2H 2ONH 3·H 2O +H 3 O + 4、0.1 mol·L -1 NaHCO 3溶液的pH 最接近于( ) A 、5.6 B 、7.0 C 、8.4 D 、13.0 5、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AC 、BD 、AD 、BC 的1 mol·L -1的溶液,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 =7,第三种溶液pH >7,最后一种溶液pH <7,则( ) 6、向浓度为0.1 mol·L -1的K 2CO 3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使[CO 2-3]增大的是( ) ①H 2O ;②CO 2;③K 2S ;④KOH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 2-3+H 2OHCO -3+OH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 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HCO -3] [CO 2-3]减小 D 、加入NaOH 固体,溶液pH 减小 【课时作业】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碳酸的电离:H 2CO 32H + +CO 2-3 B 、将金属钠加入水中:2Na +2H 2O===2Na ++2OH -+H 2 ↑ C 、硫化钠水解:S 2-+2H 2OH 2S↑+2OH - D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Al 3++3OH -===Al(OH)3↓

科粤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 B.NaCl C.HClO D.KClO3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4.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5.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6.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 7.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

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可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用所学的知识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养成用化学的视角来认识实际生活中的习惯。 (2)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发现反应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 (1)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及对反应实质的理解;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中和反应的过程,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看一则网上消息: 浓盐酸泄露,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白雾和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情况紧急!!!消防官兵向泄露的浓盐酸中抛撒熟石灰来处理。处理浓盐酸为什么要用熟石灰呢? 通过简单讨论,引入课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环节二】合作探究,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他们是怎么反应的? 进行猜想:酸和碱之间可能会发生反应,反应后呈现中性。 阅读课本P235“观察活动,思考讨论把结果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环节三】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那么,其余的酸溶液与碱的反应的反应如何发生的? (要求同学们想象、讨论他们所探究的每一个实验,酸和碱是如何反应的?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并按照上面例子来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对化学方程式中的产物组成进行对比总结,很

容易就得到盐的概念,对比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都是酸和碱,很快就得到中和反应的概念,并且,理解了这些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实质都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根据这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总结出盐的概念、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并得到中和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对所得到的概念进行小结。 1.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 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H+ +OH- = H2O 巩固概念: 1.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C ) A. CaCO3 B. Cu(OH)2 C. Na2CO3 D. H2SO4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C ) A.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B. CuO + H2SO4= CuSO4 + H2O C. NaOH + HNO3=NaNO3+ H2O D. Cu(OH)2+H2SO4=CuSO4+2H2O 【环节四】知识应用,拓展延伸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9页,讨论总结出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蚊虫叮咬后,皮肤肿痛,是因为蚊虫在皮肤内分泌出了蚁酸,可以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肥皂水)来减轻痛痒。 【课堂练习】: 1.用适量盐酸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