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担保法解释-推荐word版 (14页)

2018-2019-担保法解释-推荐word版 (14页)

2018-2019-担保法解释-推荐word版 (14页)
2018-2019-担保法解释-推荐word版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担保法解释

篇一:《担保法解释》

《担保法解释》

担保法律制度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横跨物权法和债权法两大领域,

内容十分丰富。1995年《担保法》短短九十六个条文显然不能完全容纳民法博

大精深的内容,也难以涵盖市场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民法院在适用

担保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本文对担保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

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达到正确理解和适用担保法的目的,对正确解决担保问题

和纠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关于恶意抵押效力的认定与处理问题

关于恶意抵押的效力问题,1994年最高院曾经有过两个批复。第一个批复内容是,债务人在有多个债权人的情况下,将全部财产抵押给其中一个债权人的,

抵押无效。这个批复在实践中,适用起来很难。一是无法界定债务人的全部财产。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财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我用固定资产抵押,还有流动资产,怎么能说是全部财产呢?二是假设界定了全部财产,为规避法律,债务人只抵押部分财产(我有100块钱的财产,只抵押99块钱,那1块钱我不抵押,不能认定是用全部财产),则不能适用批复。三是应由谁承担举证

责任,该批复没有明确。

后来,最高院又下了第二个复函,主要内容是,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的情况下,无论是将全部财产,还是部分财产抵押给其中一个债权人的,损害其它债权人

合法权益的,抵押无效。这个批复有一定操作性,但也不尽完善。一是它直接

否定了抵押效力,我们知道,根据无效法定的原则和理论,民事行为无效必须

符合法律规定无效的情形。从1999年施行的《合同法》立法角度及有关规定看,对于无效合同的范围逐渐缩小(将一部分依欺诈、胁迫等情形划归可撤销或变

更合同),而且认定无效须经一定的诉讼或仲裁程序,该批复仅依此确认抵押

无效不妥。二是仍未明确举证责任,应由谁主张抵押无效,依何种程序确认无效。《担保法解释》第69条对以上的批复做了补充和完善,该条规定:“债务人有多个普通债权人,在清偿债务时,债务人与其中一个债权人恶意串通,将

其全部或者部分财产抵押给该债权人,因此丧失了履行其他债务的能力,损害

了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抵押

行为。”这一规定十分合理,有效地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不轻易认

定抵押无效。而是规定抵押合同是可撤销合同,受损害的其他债权人享有撤销权,其可以请求法院撤销抵押合同,抵押合同被法院撤销后,抵押才无效。从

而规范了确认抵押无效的程序。二是虽未明确由谁承担举证责任,但根据民法

有关理论,举证责任由申请撤销的债权人来承担。三是考虑到债权人包括普通

债权人和特殊债权人(如抵押权人等),由于抵押权人对抵押物享有优先受偿权,如果将债权人扩大到抵押权人,就会从根本上动摇抵押权担保制度。因而

担保法解释将债权人限定在普通债权人。

二、关于担保物权存续期间问题

在实践中,存在当事人在担保合同中约定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限以及登记部门强

制规定担保物权登记期限的现象。如抵押合同中约定,抵押期间为债务履行期

限届满之日起一年;房产登记部门在办理抵押物登记中,规定抵押期间为六个月,期间届满后须重新登记或续登,否则抵押权消灭。对于担保物权存续期间,担保法

未作规定,导致在担保实践中认识不一。

一种观点认为,在当事人约定期限或登记部门规定的担保期限届满后,担保物

权归于消灭。因为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法律,应当认为是有效的,理应尊重当

事人的意愿。

另一种观点认为,担保物权不因期间经过而消灭。当事人约定或登记部门要求

登记的担保期间届满后,担保物权继续存在。《担保法解释》第12条采纳了第二种观点,明确了当事人和登记部门设定的担保期间不能消灭担保物权,解决

了实践中对担保物权存续期间的争议问题。同时以除斥期间的形式,对于担保

物权的行使期限予以了一定的限制。该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

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担保物权所担保

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物权人在诉讼时效完成了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

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主要理由是,第一,根据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是绝对权、对世权,法律上没有

期限限制。如果仅仅因合同约定或登记部门规定的担保期限届满而消灭担保物权,显然有违物权法定理论。第二,就法律依据而言,法律没有规定担保物权

可因当事人的约定期间或登记的期间届满而消灭。第三,从担保实践看,有的

登记部门规定担保物权的担保期间,要求当事人在担保期间届满后办理续登手

续或重新登记手续,并缴纳一定的登记费用的作法,无形中加大了担保成本,

增加债权风险程度,不利于担保关系的稳定。第四,通过对担保物权的行使期

限利学、合理的限制,既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又兼顾了担保人

的利益。从这一点上讲,解释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有违诉讼时效的理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

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担保物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也应受二年诉讼

时效的约束。而解释规定债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仍能行使担保物权,而且还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这显然是赋予了债权人行使担保物权更多的优越性,突破了诉讼时效的规定,与诉讼时效制度相悖。第二个问题是,假设担保

人(指第三人)承担了担保责任,能否向债务人追偿?按照《担保法》的规定,担保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但具体操作却十分困难。债务人往往会理直气壮地提出,债权人的实体权利因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而不再受法律保护,债权人丧失

了要求法院依国家强制力保护其债权的权利。因此,债务人不应再对债权人承

担责任或履行义务。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是其自愿行为,只能由其自行承担,不能向债务人追偿。另一方面,假如允许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则很有可

能存在担保人与债权人串通的情形,对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由债权人向

担保人行使担保物权,然后由担保人向债务人追偿,这种做法的结果是直接导

致民法诉讼时效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实际意义。三、关于混合共同担保中,保

证与物的担保责任范围问题混合共同担保是指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抵押、质押)的情况。关于混合共同担保,《担保法》第28条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这一规定不是十分明确,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一是物的担保提供人是谁,是债务人还是第三人。保证是第三人提供的,而物

的担保既可以是第三人提供,

也可以是债务人自己提供。能否不分情况,一律适用物权优于债权的原则?二

是仅从该条规定的字面理解,在对同一债权具有人的担保(保证)与物的担保

双重担保的情况下,物的担保优于人的担保(物权优于债权)。当物的担保是

债务人自己提供时,在担保物权不能全部满足债权时,由对该债务提供保证的

保证人来承担剩余部分的清偿责任,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担保物权是

第三人提供的情况下,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债权人必须先行使担保物权后,才能向保证人要求履行保证责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一味地适用物

权优于债权的原则,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三是保证人与物上保证人

之间是否有追偿权?《担保法解释》第38条对《担保法》第28条作了限制性

解释。该条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

以请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或者物

的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

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其应当分担的数额。”该条解释既科学,又合理。一是明确了保证人与物上保证人处于同等地位,二是允许债权人

有选择权,可以决定是行使担保物权,还是行使担保债权。不再限定债权须行

使担保物权,行使担保物权无效果后,才能向保证人要求履行保证责任。三是

明确了保证人和物上保证人之间享有追偿权。

四、关于无效担保合同中担保人是否有追偿权的问题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在担保合同有效的情形下,担保人在承担了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但是,在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担保人承担赔偿责

任后,能否向债务人追偿,担保法没有规定。对此,理论上存在着肯定和否定

两种不同的观点。持肯定观点的认为,应允许担保人追偿。理由是,第一,担

保人的责任只是一种代偿责任,是原本属于债务人的责任,债务人是实际的最

终责任人。第二,担保人虽然有过错,但担保人的过错只是确定担保人在担保

无效时是否继续承担责任的根据,不能因担保人有过错而改变代偿责任的性质。

第三,从公平角度考虑,如果让担保人完全自行承担责任,极易导致其权利与

责任失衡。如果不允许担保人向债务人追偿,则不符合公平原则的要求,也很

难保护担保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理应允许担保人向

债务人追偿。

持否定观点的认为,不应允许担保人追偿。理由是,第一,担保人自身有过错,由此而产生的责任理所应当由其本人承担,不应当向他人追偿。第二,在有偿

担保的情况下,如果担保人通过担保取得了一定的利益,而同时又可以向债务

人追偿,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第三,就法律依据而言,我国在此之前尚没有过

错责任可以追偿的法律规定,承认过错可以追偿,有违民法过错责任理论。

《担保法解释》第9条采纳了肯定的观点,该条规定:“担保人因无效担保合

同向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或者在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内,要求有过错的反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可以说,这一解释开创了“过错

责任可以追偿”的先例,明确规定了担保人在无效担保合同下可以向债务人或

反担保人追偿的问题,目的是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五、关于一般保证人的诉讼地位问题

《担保法》第17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

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这是法律赋予一

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在实践中,债权人直接起诉债务人和一般保证人,应

如何确认一般保证人的诉讼地位?一般保证人能否成为有关主债务纠纷的诉讼或仲裁中的当事人?

一种观点认为,一般保证人不能成为主债务纠纷的诉讼或仲裁中的当事人。根

据保证责任的补充性质,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

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的履行债务的请求

可以予以拒绝。因此,应先审理债权人起诉债务人的债务纠纷,待审判完结后

并就债务人财产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后,再审理债权人与一般保证人的担

保纠纷。

另一种观点认为,一般保证-人可以成为主债务纠纷的诉讼或仲裁中的当事人。只不过是在对债务人财产执行前,不得执行保证人的财产。《担保法解释》第124条采纳了第二种观点,同时又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该条规定,“一般保证

的债权人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

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但是,应当在判决书中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

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一解释明确了一般保

证人诉讼地位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为民事纠纷的处理具

有很强的时限性,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调处和解决。因此,应当允许债权人同

时起诉债务人和一般保证人。从实际情况看,法院审判或仲裁机关仲裁需要一

段时间,而法院执行更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苛求债权人必须先起诉债务人,待执行不了时,再起诉保证人,会使当事人之间纠纷期限延长,不利于担保关

系的稳定,也不符合诉讼效益原则。并且,在实践中如何准确判断债务人财产

担保法司法解释+解读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若干问题

担保法司法解释起草人曹士兵+解读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若干问题主持人:今天晚上我们十分荣幸地请到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的曹士兵老师为我们做题为《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若干问题》的讲座,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曹老师的精彩演讲。 曹士兵:首先非常荣幸能到人民大学来同大家一起学习《担保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 《担保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是非常庞杂的,而我们今天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想,在座各位可能有一些了解担保法及其相关知识,有些可能并不太熟悉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法律,所以我尽量讲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此之前我想谈一下我个人做法官的体会,也就是我自己在做司法解释时的一些体会。 我是95 年从社科院法学所博士毕业以后进入最高人民法院的,至今已工作了六年,有一些体会。我先说一下做法官的体会和具体到担保法的一些体会,然后再讲一些担保法中比较重要的制度以及规范。中国的法律和国外的法律一样,都体现在具体的规范当中,一个制度是通过规范而存在的。对一种法律及其相关规范,不同的人进行研究时也并不相同,法官是如何看待法律的呢?我个人最大的体会是,法官看法律犹如一个技术员。我们在座的学生和学校的老师在研究法律的时候,尤其是研究理论法时,很多是把目光放在文化、逻辑和历史上面,而做为一个法官在看待法律时是看其具体的法律规范。如果碰到一个纠纷,要是去问法官,他会告诉你这个纠纷在中国的法律下大概会如何;如果去问一个理论家的话,他会告诉你他个人会认为是怎么样。所以我觉得,在法官眼中看法律是看每个具体的法律条文的,或者说,法官在讨论一个问题时不会谈到个人的观点,他不是靠观点而是靠依据来办理案子。 在我所写的《中国担保诸问题的解决》一书的前言中就是论述的这个问题。我们在做法学研究时,有些人研究的是法律哲学,法律文化,而法官研究的是“法之术”,即对于手中的案件,中国法中有哪些法律资源可供裁决,而且这些裁决必须有明确的依据,这些依据要体现在判决书中,这是我做法官的一点感觉。在座各位如果未来还是研究法律的话,大体上有二条路,一条就是研究“法之学”,一条是研究“法之术”,研究“法之学”还是研究“法之术” 都应当是融汇贯通的,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撇开中国的法律而去研究法,也不能撇开法的传统、历史、文化而仅仅研究条文。两者如果欠缺其中之一,水平都会受到局限,最好是先知道法的规范,在此基础上知道世界各国在同样的地方有怎样的规定,在制度上进行横向的比较。还要知道其文化,了解为什么在同样的问题上不同的法系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显然这是来源于一个国家的传统和文化的。法律毕竟不象自然科学那样,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因此必然会有差异。我之所以要讲这些内容,是因为对于担保法而言,当一个法官来讲担保法时,实际是要解决整个担保纠纷当中的种种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当然这里所有的解决方法都不是法官的个人观点,而是必须有依据的。因此,作为一个法官来谈担保法时就要告诉别人,中国的担保法是怎么规定的;如果担保法中没有规定的话,司法解释是怎么规定的;如果司法解释也没有规定的话,域外法又是怎么规定的。总体来说,就是具体到每一个细节上去。 有时你会发现不同的案件就因为证据上的细微的区别,会导致处理上的不同。 但担保法毕竟是一个小法,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特别法。我们在了解它时,至少要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即研究某一法律时不能研究空中楼阁,要有基本

名词解释、简答

36.资产 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37.担保贷款 指按照《中华人民国担保法》的规定,以担保人的信用或资产为基础而发放的贷款。按照担保方式不同,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38.跨系统转汇 跨系统转汇是指汇划往来的汇出行和汇入行分别为两家不同的银行系统。 39.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40.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也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者填制、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6.负债 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7.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 指一次存入本金,约定存期和支取本金的次数,分期支取本金,期满一次支取利息的定期储蓄存款。 38.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银行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39.证券自营业务 证券自营业务是金融企业作为证券自营经纪人,为获取证券买卖差价收入,而在证券市场上对各种能够随时变现的证券进行买进卖出业务。 40.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也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者填制、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6.金融机构体系 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体系结构以及构成这一体系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及其相互关系。 37.贷款 贷款又叫放款,是指银行对借款人提供的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38.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它是与人身保险相对应的概念。39.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国货币相互兑换的比率,是衡量两国货币值大小的标准。 40.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指金融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在缴纳所得税、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支付股

2020年最新担保法司法解释

2020年最新担保法司法解释 第一,澄清了担保法的模糊规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明确了反担保的规定 反担保是被担保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为确保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对债务人权利的实现而设定的担保。对于反担保,司法解释主要明确了两个问题:一是反担保人的范围,担保法司法解释规定反担保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之外的其他人。二是反映担保的方式,《担保法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反担保方式可以是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质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证、抵押、质押。" 2.合同变更对保证责任的影响 关于合同变更与保证人的责任,《担保法》第24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对于这一规定,实践中的理解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凡变更主合同的,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就不承担保证责任;有人认为,只有在主合同客体和内容变更时,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才不承担保证责任;还有人认为,担保法规定的变更合同,是指合同更新。对此,《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0条作了详细的说明,这一解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这一解释符合保证责任的附随性原理。但这

里只是规定了合同的内容变更的情况,而没有包括合同标的的变更。因此,变更合同标的的,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履行期限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为原合同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期间。 第三,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动主合同内容,但并未实际履行的,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例如,主合同双方当事人虽然协商对主合同的部分进行了变更,但双方并没有按照变更后的内容履行,虽然变更未经保证人的同意,保证人仍然应当承担责任。 3.混合共同担保 混合共同担保是对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抵押、质押担保的情况,也就是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混合。关于混合共同担保,《担保法》第28条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对这一规定,实践中理解不一,主要分歧在于物的担保的提供人是谁。我认为,《担保法》第28条的规定,应仅指保证和债务人提供物的担保的情况,而不包括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情况。因为,保证人和物上保证人都属于保证人,在清偿上不应存在先后次序。那么,在保证人与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担保混合的情况下,应如何处理,《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8条作了规定。该条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

经济法5第五讲 (第七章)担保法(练习题)

第五讲(第七章)担保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担保形式中,除()为法定担保外,其他均为约定担保。 A、定金 B、抵押与质押 C、保证 D、留置 2、()方式下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A、一般保证 B、连带责任保证 C、任何保证 D、A和B 3、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设立。 A、抵押物登记时 B、抵押物转移占有时 C、抵押合同生效时 D、A或C 4、动产质押的质权自()时设立. A、出质登记时 B、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 C、质押合同生效时 D、A或C 5、在保证担保中,如果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A、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B、当事人协商确定保证责任 C、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D、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6、当事人未约定保证期间或者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7、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的期限内履行债务。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8、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 A、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B、留置权人在后受偿 C、担保权利人之间按顺序受偿 D、担保权利人之间按比例受偿 9、在定金合同中,当事人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之日起生效。 A、定金合同订立 B、约定的交付定金期限届满 C、实际交付定金 D、违约行为发生 10、定金的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 A、10% B、20% C、30% D、40% 11、一买卖合同的当事人甲收受乙方定金10万元,但终仅履行了30%的供货义务而构成违约被乙方究责,甲方依法应返还乙方定金()。 A、10万元 B、20万元 C、14万元 D、17万元 12、甲向乙借款120万元,分别以甲的价值100万元的房屋和20万元的轿车提供抵押并订立了书面抵押合同,但均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若甲到期不能还款,则乙通过行使抵押权最多可以受偿()。 A、120万元 B、100万元 C、20万元 D、0元 13、下列财产中,不得抵押的是( )。 A、土地所有权 B、抵押人所有的房屋 C、应收账款 D、在建工程 14、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下列清偿顺序正确的是()。 A、按照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B、按照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C、按照起诉时间先后清偿。 D、按债权比例清偿。 15、我国《担保法》确认的定金性质,通常认为是()。但在法律没有相反规定的前提

2019年担保法司法解释:关于其他问题的解释

2019年担保法司法解释:关于其他问题的解释 七、关于其他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二十三条同一债权上数个担保物权并存时,债权人放弃 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的,其他担保人在其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减轻或 者免除担保责任。 第一百二十四条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为他人提供保证的,人民 法院在审理保证纠纷案件中能够将该企业法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但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提供保证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五条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 诉讼的,人民法院能够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但是,理应在判决书中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 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第一百二十六条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能够将债务人或者保证 人作为被告提起诉讼,也能够将债务人和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 第一百二十七条债务人对债权人提起诉讼,债权人提起反诉的,保证人能够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一百二十八条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行使担保物权时,债务 人和担保人理应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当事人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债务人与保证人、抵押人或者出质人能够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第一百二十九条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理应 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合同发生纠纷,债权人向担保人主张权利的,理应由担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辖。

主合同和担保合同选择管辖的法院不一致的,理应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 第一百三十条在主合同纠纷案件中,对担保合同未经审判,人民法院不理应依据对主合同当事人所作出的判决或者裁定,直接执行担保人的财产。 第一百三十一条本解释所称“不能清偿”指对债务人的存款、现金、有价证券、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交通工具等能够执行的动产和其他方便执行的财产执行完毕后,债务仍未能得到清偿的状态。 第一百三十二条在案件审理或者执行程序中,当事人提供财产担保的,人民法院理应对该财产的权属证书予以扣押,同时向相关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予办理担保财产的转移手续。 第一百三十三条担保法施行以前发生的担保行为,适用担保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 担保法施行以后因担保行为发生的纠纷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 担保法施行以后因担保行为发生的纠纷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后尚在一审或二审阶段的,适用担保法和本解释。 第一百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在担保法施行以前作出的相关担保问题的司法解释,与担保法和本解释相抵触的,不再适用。

对最高人民法院_担保法解释_第88条规定之疑义

2007年第4期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 nal of Pingx iang College 2007 NO.4 对最高人民法院《担保法解释》第88条规定之疑义 张 华 (湘潭大学,湖南湘潭 411105) 摘 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8条规定的是质物间接占有的情况下如何成立质权以及如何防止债务人与占有人妨害质权的内容。本文要关注的是这一法条的后半部分,即如何防止债务人与占有人妨害质权。按照该条规定,质权成立后,占有人按照债务人的指示处分质物的,该处分行为无效。从这条规定的本意来看,是想通过法律直接规定处分行为无效来否定债务人和占有人的处分行为,使法律关系恢复到处分行为发生前的状态,使质权人仍然可以通过间接占有的方式占有质物从而维持质权的存在。但法律规定此种行为无效似乎忽视了该处分行为的受让人,而该受让人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而获得质物之所有权,这必将导致与本条规定完全不同的情况。 关键词:占有;质权;善意取得;救济;共同侵权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49(2007)04-0026-04 一、对我国担保法解释第88条的简要分析 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届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动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动产质押的生效要件是债权人占有质物,我国《担保法》第六十四条甚至明确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但该条款对于占有是仅仅指直接占有抑或包括间接占有规定的不明确。而在现实交易中,由于交往频繁,动产在设立质权时并非由债务人控制即所谓占有与所有分离亦甚为常见,甚至由此可能导致无法交付给债权人。 如果仅仅因为质权标的物无法由债权人直接占有而使质权无法生效,则有悖于利用物之价值的帕累托最优原则。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出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8条(下称88条)规定:“出质人以间接占有的财产出质的,质押合同自书面通知 送达占有人时视为移交。”该法条是对出质人以间接占有的动产设定质权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质物也可以以间接占有的方式交付。此规定解决了动产由他人占有能否就该动产设立质权的问题。依照该规定,质权的设立不再要求质物由质权人直接占有,在第三人为间接占有的情况下,以书面通知占有人的即可视为质权人占有。该立法是充分发挥其物的价值功能,遵循物权法的物尽其用的原则,有利于增进物的最适利用,使第三人占有质物的同时继续发挥其使用价值,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其交换价值作为质物担保。 此种间接占有相对其他占有方式,有明显不同,即有一个与债务人有利害关系甚至与质权人利益相对的!占有人,质权人不能对质物进行直接管理和控制,出质人和直接占有人容易“串通”擅自处分其质物,对质权的保障就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或威胁。为解除这一风险,88条后半段规定:“占有人收到出质通知后,仍接受出质人的指示处分出质财产的,该处分行为无效。”其立法本意是为了避免质权人由于脱离对质物的占有而丧失质权,并最终损害质权所担保 收稿日期:2007-05-20 作者简介:张华(1978—),女,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

财务管理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措股权资本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凭证。 债务筹资—是指企业按约定代价和用途取得且需要按期还本付息的一种筹资方式。 抵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而取得的贷款。 质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财产作为质押物而取得的贷款。 可转换债券—是指其持有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比例或价格将之转换成一定数量的另一种证券的证券。 认股权证—是一种由上市公司发行的证明文件,持有人有权在一定时间内以约定价格认购该公司发行的一定数量的股票。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是衡量资本结构优化程度的标准,也是对投资获得经济效益的最低要求。包括筹资费用和占用费用 经营杠杆—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 财务杠杆—由于存在固定性资本成本,而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变动率大于喜睡前李瑞变动率的现象。 可行性—是指一项事物可以做到的、现实性的通的、有成功把握的可能行。 信用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性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用条件—是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在的商品和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使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也是企业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 **股票分割—即将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为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出资将其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一定价格购回来予以注销或作为库存股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 财务评价—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的总结、考核和评价 增量预算—是指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 **股权筹资—资金的原所有者让杜所有权,转让拥有企业经营权和取得收益 **债务筹资—是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以及赊购商品或服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形成在规定期限内要清偿的债务 资本金制度—是国家就企业资本金的筹集、管理以及所有者的责权利等方面所做的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担保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担保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担保法》对保证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其中有些是对原有规定作了修正,有些是对原来欠缺的部分作了补充。 担保行为不仅可以发生在民商事关系中,也可以发生在司法程序中,比如法院执行程序中的执行担保,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及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也同样适用于执行中的担保行为。但是,执行担保与民商事关系中的担保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两者在《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适用上也有各自的不同。 民商事关系中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五种,由于司法程序的特殊性,留置与定金不能作为执行中的担保方式,只有保证、抵押、质押适用于执行担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 指导意见 第一条保险人为分期付款的商品买受人履行付款义务提供保证保险,而商品买受人没有履行付款义务,保险合同受益人请求法院判令保险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院应适用《保险法》的规定确定保险人责任。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又向债权人出具有保证买受人履行债务内容的保证书,债权人要求保险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法院可以适用保证的法律、法规确定保险人的民事责任。 第二条主债务人超过诉讼时效后,债务人与债权人重新达成还款协议的,除保证人明确表示继续提供保证外,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条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期间届满后,保证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盖章的,除保证人在催款通知书明确表示不再承担责任外,保证人仍应承担保证责任。 第四条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保证人在债权人催款通知书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盖章的,应视为设立新的保证。

担保名词解释

担保: 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 担保为了担保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从我国担保法的内容看,债的担保应当说是指以当事人的一定财产为基础的,能够用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实现的方法。担保法上的担保,又称债权担保、债的担保、债务担保,是个总括的概念,内涵丰富,外延极广。在我国的立法上并未对此下一明确的定义。[1] 一般由担保人代被担保人先行履行承诺。担保一般有口头担保和书面担保,但只有书面担保才具有真正意义的法律效力。 民法上指为保障债权实现而采取的保证、抵押等行为。如甲向银行借款,乙为甲提供担保,保证在规定期内甲履行还款义务,一旦甲不履行义务时,乙予以履行。我国在1995年颁行担保法,规定了有关事项。刑事诉讼法上的担保则是为取保候审、保外就医等提供一定的保证。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是对一个人的人品上的担保,这种担保绝大多数是口头性质的,它的意义只是表明担保人对被担保人的一种信任和赞赏,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有的只是担保人对被担保人的一种监督,但这种担保对双方的行为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力。示例:我用名誉担保这人绝对可靠。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担保是移民担保,目前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政策。移民担保多数具有上述两种担保的性质。 担保性质: 1、平等性 担保关系中当事人地位平等、担保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2、自愿性(选择性) 我国合同法设立了担保制度,但并未规定当事人必须设立担保。 3、从属性(附属性) 担保之债是从债,被担保之债是主债,主债无效或消灭,从债也随之无效或消灭。 4、保障性 保障合同的履行是担保的最根本的特征。 5、补充性 5.1担保权利人行使担保权利以主债务已届清偿期且债务未得到履行为前提。 5.2保证人对担保权利人享有先诉抗辩权。

金融会计名词解释

金融会计名词解释

————————————————————————————————作者:————————————————————————————————日期:

金融会计名词解释 第一章 金融企业会计:以金融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把会计基本原则及其程序、方法等应用于金融企业,从而反映金融企业经济活动,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信息系统。 金融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在从事金融企业会计工作时应遵循的所有行为规范。 会计规范:指导和约束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和政策的总称。 第二章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对企、事业,行政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反映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 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时,对会计要素按其性质和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并加以命名的类别名称,是分类记载会计事项的工具,也是设置账户和确定会计报表项目的依据。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而又互相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以全面、系统、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也是保存会计资料的重要工具。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与账簿的组织、记账程序和方法相互结合的组织形式。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匪类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每一个账户都有一个名称,用以说明该账户核算的经济内容。 第三章 存款:是商业银行以信用方式吸收社会上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是商业银行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社会而言,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具有扩大信贷资金来源、稳定货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及促进消费、引导消费等作用。 活期存款:无需任何事先通知,存款户即可随时存取和转让的一种银行存款,其形式有支票存款帐户,保付支票,本票,旅行支和信用证等。 活期储蓄存款:储户可以随时存取的不定期限的一种存款方式。 定期存款:是银行与存款人双方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它具有存期最短3个月,最长5年,选择余地大,利息收益较稳定的特点。 定期储蓄存款:储户在存款时约定存储时间,一次或按期分次存入本金,到期一次或分次支取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储蓄方式。 第四章 贷款:(放款)指商业银行对借款人提供的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非应计贷款:指贷款的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

担保法讲义汇编

担保法讲义 一、概述 1.担保的含义及方式 1.1含义: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 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 1.2 方式:担保法第2条规定: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 2.反担保的含义及方式: 2.1含义:反担保是指债务人对为自己的债权人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提供的担保。 2.2 方式:保证、抵押或者质押,不适用留置【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 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如加工承揽合同、保管合同】、定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方式。 3.担保合同的从属性: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否认国内担保的独立性、独立担保仅限于国际经济活动中。市高院2009年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座谈会明确担保合同独立性不适用于国内担保合同。 4. 担保合同无效及法律责任 4.1 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的法律责任 a)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b) 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4.2 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 4.2.1 法律规定的主要类型: a)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

b)担保法规定:董事、经理违反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注:该条文在2006年公司法中已被删除,由公司法第十六条替代:“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提示:公司业务中,应要求担保人提供最新的、备案的公司章程,以确定其是否有权对外从事担保,或其担保是否超越其限额。 c) 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枪支、弹药、毒品、土地所有权等)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 d)具有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对外担保: 1)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境外)担保的; 2)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3)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 4)无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无外汇收入的非金融机构性质的企业法人提供外汇担保的; 5)主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 4.2.2 担保人法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赔 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5. 担保期间与诉讼时效 5.1担保法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间,其性质属于除斥期间(不因任何事 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即债权人要求担保人承担责任的权利存续期间。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届满,债权人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实体权利归于消灭,担保人免除担保责任。 5.2 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

《物权法》与《担保法》及《担保法司法解释》的简要对比

《物权法》与《担保法》及《担保法司法解释》的简要对比 天津长丰律师事务所武志国/整理 按照《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的条文逐条说明: 第四编担保物权 第十五章一般规定 第一百七十条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七十一条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 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一百七十二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比说明〗主合同无效对从合同效力的影响,主合同无效时从合同的效力取决于“法定”而非“约定”。 第一百七十三条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对比说明〗糅合了《担保法》第46条、第67条、第83条 第一百七十四条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

的,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 〖对比说明〗糅合了《担保法》第73条第58条和《保法法解释》第80条的规定“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保险金、赔偿金或补偿金等采取“保全”措施,修改为“提存”。 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担保人不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对比说明〗言外之意,担保人不对未经其同意的债务转让行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第一百七十六条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对比说明〗糅合了《担保法》第二十八条和《担保法私法解释》第三十八条。 第一百七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担保物权消灭: (一)主债权消灭; (二)担保物权实现; (三)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权; (四)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消灭的其他情形。 〖对比说明〗糅合了《担保法》第52条、第74条、第88条中主债权消灭导致的担保物权消灭的情形,但准确地总结了担保物权消灭的其他原因。 第一百七十八条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 〖对比说明〗重要的法律适用指引,一律以《物权法》规定为准。

金融法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笔记

金融法名词解释精华本 1、金融法:关于我国国内的金融交易关系和金融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由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或中国境内机构合资经营的银行类机构。 3、抵销权在我国银行业务中一般称为“扣款还贷”,即当客户欠银行的款到期时,如果客户拒不还款,银行可以扣收客户在银行活期存款账户中的款项归还贷款。 4、折实储蓄:用人民币折成实物为单位进行存取的一种储蓄,存入时按折实单位牌价存入,支取时则按取款时折实单位牌价支付,因而可以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5、贷款:(名词)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动词)金融机构向借款人发放款项的信用活动,又称“贷款业务”。 6、保证贷款: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保证责任为前提而发放的贷款。 7、抵押贷款: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8质押贷款: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9、自营贷款:贷款人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发放的贷款,其风险由贷款人承担,并由贷款人收取本金和利息。 10、银团贷款:多家贷款人依据同一贷款协议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资金的贷款方式。 11、逃汇:境内机构和个人逃避外汇管理,将应该结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保存、转移、使用、存放境外,或将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或者邮寄出境的行为。 12.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它是一种单利、无担保、仳发性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的参照作用,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13、贷记卡:纯粹意义上的信用卡,持卡人无需在发卡银行事先存款,而是在发卡银行授予的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 14证券法是调整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虚假陈述:对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事实、性质、前景、法律等事项作出不实、严重误导或者含有重大遗漏的、任何形式的虚假陈述或者诱导,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的行为。 16、欺诈客户: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诱使投资者买卖证券以及其他违背客户真实意愿、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17、封闭式基金:经核准的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交易,但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基金。 18、再贷款浮息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授权的范围内,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再贷款(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的制度。 19、一般存款账户: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专需要,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20、临时账户:存款人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1、反担保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之外的其他人。反担保方式可以是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质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者质押。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外担保合同无效: (一)未经批准或者登记对外担保的; (二)未经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 (三)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 (四)无权经营外汇担保的金融机构、无外汇收入的非金融性企业法人提供外汇担保的; (五)主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将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3、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不超过余债的二分之一。 4、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保证人的,如无其他导致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其所签定的保证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 5、分支机构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如果授权范围不明,分支机构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两个以上保证人对同一债务同时或者分别提供保证时,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应当认定为连带共同保证。 6、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 7、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8、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9、最高额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如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有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的,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的,保证期间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六个月。 10、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超出其抵押物价值的,超出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 11、当事人以农作物和与其尚未分离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土地使用权部分的抵押无效。 12、当事人同一天在不同的法定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的,视为顺序相同。因登记部门的原因致使抵押物进行连续登记的,抵押物第一次登记的日期,视为抵押登记的日期,并依此确定抵押权的顺序。 13、抵押物登记记载的内容与抵押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的,以登记记载的内容为准。 14、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收取的由抵押物分离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按照下列顺序清偿:(一)收取孳息的费用;(二)主债权的利息;(三)主债权。 15、抵押物依法被继承或者赠与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16、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按下列顺序清偿:抵押权的费用;利息;主债权。 17、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顺序在后的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先到期的,抵押权人只能就抵押物价值超出顺序在先的抵押担保债权的部分受偿。顺序在先的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先到期的,抵押权实现后的剩余价款应予提存,留待清偿顺序在后的抵押担保债权。 18、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同一财产抵押权与留置权并存时,留置权人优先于抵押权人受偿。 19 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0、权利质押:1)以汇票、支票、本票出质,出质人与质权人没有背书“质押”字样,以票据出质对抗善意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以票据、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质权人再转让或者质押的无效。 21、留置:留置权人在债权未受全部清偿前,留置物为不可分物的,留置权人可以就其留置物的全部行使留置权。 22、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变动,视为变更定金合同;收受定金一方提出异议并拒绝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 23、同一债权上数个担保物权并存时,债权人放弃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的,其他担保人在其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减轻或者免除担保责任。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1)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 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 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 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 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 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信用创造:当商业银行吸收了一笔原始活期存款并将其贷放出去后,在支 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会转化为存款,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 的资金来源,致使商业银行系统形成数倍于原始活期存款的派生活期存 款。 ●金融服务: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 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 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有财务咨询、代理 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等。 ●股份制银行:以股份公司为组织形式的银行。在我国,股份制银行主要有 两种类型,一是非公众公司,即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筹集资本金的银 行;二是公众公司,即部分或全部股份向公众发售筹集股本资金的银行。 ●国有银行:产权归国家所有,或由国家控股的银行。 ●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以金融业为主;一般以一个金融企业为控股 母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专门从事某些具体业务(如商业银行、投资银 行、保险等)的各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都有相关 的营业执照,都可独立对外开展相关的业务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司 董事会有权决定或影响其子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任免决定及重大决策。通过 内部的资源配置,集团实际上可以从事多样化经营(包括全能制经营)。 ●分业经营:按照法规将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信托业务等分开,规定商业 银行除了可以进行投资代理、经营制定的政府债券、用自有资本有限制地

名词解释

1、存款业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是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 2、抹账/冲账:抹账与冲账统称为错账处调整,是银行内部对记载错误的账务进行取消或纠 正、调整的行为。 3、挂失业务:包括凭证挂失、密码挂失,和印鉴挂失。 4、对公存款:对公存款是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将货币资 金存入银行。并可以随时火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行为。是银行对公存款单位的负债。 5、银行保函:又称银行保证书,它是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具的担保申请人正 常履行合同义务的书面保证,是银行有条件地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的契约文件。 6、存款类资信的证明:是指银行接受客户申请,通过对客户的资金运行记录及相关信息的 收集整理,在银行记录资料的范围内对外出具的存款证明函件。 7、借记卡:是指由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 能的支付工具,不能透支。 8、贷记卡:只是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再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 还款的信用卡。 9、重要空白凭证:是指经银行或单位(个人)填写金额并盖章后即具有支付效力的未签发 空白凭证。 10、物理尾箱:是指银行各个机构、柜员用于存放营业用现金、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和 重要会计业务印章的实物箱。 11、信用贷款:是指依据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 12、抵押贷款:是指按照《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人或第三人的财务作为抵押物发放 的贷款。 简答题: 1、个人储蓄开户与续存受理的主要风险点在哪里? 答:1、客户识别。2、身份证件核对。3现金清点与查验。4、假币、变造币的收藏。4、客户账户信息、密码安全管理。6、柜员柜面管理。7、柜外、离柜办理业务。8、批量开户。 2、存款资信业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答:主要分为以下环节:业务受理、资料收集、复核审批、证明出具和出具后管理、证明到期业务处理。 3、代收代付业务中数据录入及账务处理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答:资料交接、录入处理、账户划转、上门代收款、账务资料打印。 4、尾箱核对和尾箱保管与入库的主要风险点事什么? 答:现金、抵(质)押物品权证、重要空白凭证。 5、印、押的使用的主要风险点事什么?其风险表现是什么? 答:风险点:审批和使用、印押的使用范围、印章日期、密押机的密码管理。表现:未经批准擅自使用印章、工作人员盗用印章、经办人员超权限、超业务范围使用印章,或有意盖错、印章日期与业务交易日期不一致、密押机编押、核押规则或密码泄露。 6、信息录入与股金证出具的主要风险点是什么? 答:股东信息录入、撤销与抹账、密码设置、股金证打印(制作)、股东资料返还与保管。7、银行防范风险要严格排查的九种人? 答:即有“黄赌毒”行为的;个人或家庭经商办企业的;大额资金炒股的;个人、家庭负债较大或银行有贷款的;无故不能正常上班或经常旷工的;交友混乱、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的;在职工作超过强制休假、轮岗规定时限的;有不良记录或犯罪前科的;已经出现违规操作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