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模板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模板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模板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模板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

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气虚)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加五味子、远志、人参。(二)实证(实热)

1、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虚热重加龟板。

2、阳盛血热: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至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

1、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补气升陷、年老体虚。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2、血虚: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月

经量少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

3、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当归、熟地黄、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4、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月经过少加牡丹皮、益母草、鸡血藤.

(二)实证

1、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柴胡、枳壳、月经量少加鸡血藤。

2、痰湿证:苍附二陈汤。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或错后7至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

1、肾虚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2、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二)实证

1、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夹有血块加泽兰、益母草。有热加丹皮、栀子。有肾虚加菟丝子、熟地黄、续断、女贞子。

四、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者。

(一)、虚证

1、气虚证:补气升提、固冲止血。补中益气汤加减:升麻、黄芪、

白术、生地黄、当归、白芍、牡蛎、海螵蛸、茜草根、续断、龙骨。经行有血块加泽兰、三七、益母草。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槐花。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3、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加三七、茜草根、蒲黄。经行腹痛加延胡索、香附等。血瘀夹热,兼口渴便秘者加大黄、牡丹皮、黄芩、地榆。

五、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不足2日,甚或点滴即净者。

(一)虚证

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肢体冷加肉桂、淫羊藿、人参。夜尿频数加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

2、血虚证:健脾益气、补血调经。归脾汤。心悸失眠加五味子、阿胶。

3、血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二)实证

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调经:桃红四物汤加青皮、木香、乌药、香附。

六、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日以上,甚至2周方净者。(一)虚证

1、气虚证:补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海螵蛸。伴经行腹痛有血块加三七、茜草根。失眠多梦加首乌、龙眼肉、熟地黄。

2、虚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二至丸加生地黄、牡丹皮。白芍、玄参、黄柏、地骨皮。

(二)实证

血瘀证: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加泽兰、牡丹皮、杜仲、秦艽。

七、经期间出血: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两次月经之间、发生周期性出血者。

(一)虚证

1、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知柏地黄丸。出血期加旱莲草、地榆、三七。

2、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二)实证

1、湿热证: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大枣加地榆、茯苓。白芍、生地黄、当归、阿胶、牡丹皮、黄柏、牛膝、香附、大枣、甘草。在出血期去牛膝、香附、当归加茜草根、海螵蛸。

2、血瘀证:活血化瘀、理血调经。桃红四物汤,在出血期间去赤芍、当归,加三七、蒲黄。夹热者加黄柏、知母。

八、崩漏: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沥血不断者。(一)虚证

1、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去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地榆。

2、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固冲止血。右归丸: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加艾叶、补骨脂。

3、脾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止血。固冲汤:白术、黄芪、龙骨、牡蛎、白芍、山茱萸、茜草根、五倍子、海螵蛸。久漏不止加藕节、蒲黄。出血多加人参、升麻。

(二)实证

1、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槐花。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肝郁化火者加丹栀逍遥散。

2、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加艾叶、三七、丹皮、阿胶、龙骨、牡蛎、海螵蛸、蒲黄、五灵脂。

九、闭经:月经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中断6个月以上者。

(一)虚证

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养血调经。补中益气汤加丹参、牛膝。闭经日久,畏寒肢冷甚者加菟丝子、肉桂。

2、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养血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3、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养血调经。右归丸: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加五味子、女贞子、淫羊藿。

4、脾虚证:健脾益气、养血调经。参苓白术散加当归、牛膝。

5、血虚证:补血养血、活血调经。归脾汤。加鸡内金、鸡血藤。(二)实证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祛瘀通经。桃红四物汤加枳壳、五灵脂、乌药、香附、丹皮。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3、痰湿阻滞证:豁痰除湿、活血调经。苍附导痰汤加当归、川芎。肢体浮肿明显者加泽兰、益母草、泽泻。腰膝酸软加续断、菟丝子、杜仲。

十、痛经:在经期或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者剧痛晕厥者(实证着重经前5-10天以疏通气血为主,虚证着重在行经末期和经后3-7天养血益精为主)。

(一)虚证

1、肾虚证:补肾填精、养血调经。调肝汤。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山药、阿胶、甘草。腰骶疼痛加杜仲、桑寄生、枸杞。

2、气血虚弱证:黄芪建中汤加当归、党参。

(二)实证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延胡索、香附、蒲黄、艾叶、川楝子。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加延胡索、小茴香。

3、湿热蕴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桃红四物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莪术、香附、延胡索、丹皮、黄连。

十一、更年期综合症。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或伴月经混乱等绝经有关的症状。

1、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加龟胶、牡蛎、石决明。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至心肾不交,用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柏子仁、麦冬、天冬、生地黄、当归、党参、太子参、沙参、桔梗、朱砂、远志、茯苓、甘草。

2、肾阳虚:右归丸: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加二至丸、二仙汤加巴戟天、知母、黄柏。

十二、带下病: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一)虚证

1、脾阳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白术、苍术、陈皮、柴胡、白芍、车前子、人参、山药、甘草、荆芥、甘草。腰痛加杜仲、菟丝子、续断。若带下日久,加芡实、龙骨、牡蛎、海螵蛸、金樱子。脾虚湿郁化热,带下色黄粘稠,以健脾祛湿、清热止带。用易黄汤。黄柏、白果、山药、车前仁、芡实。

2、肾阳虚证。温肾助阳、涩精止带。右归丸: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加桑螵蛸、金樱子、肉苁蓉、白蒺藜、肉桂。

3、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二)实证

1、湿热带下证。清热利湿止带。止带方。茯苓、猪苓、车前仁、泽泻、茵陈、赤药、丹皮、黄柏、栀子、牛膝。若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湿浊偏甚者加萆薢渗湿汤: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2、湿毒蕴结证:清热利湿解毒。五味消毒饮:银花、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加土茯苓、薏苡仁。

十三、产后恶露不绝

1、气虚证:益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海螵蛸。肝肾不足加菟丝子、金樱子、续断、巴戟天。

2、血热证:益阴清热、凉血活血。保阴煎加地榆、槐花。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3、血瘀证: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加益母草、茜草、三七。十四、缺乳

1、虚弱证:补气养血、左以通乳。通乳丹: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猪蹄。

2、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活络通乳。下乳涌泉散。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芷、甲珠、王不留行、甘草。

十五、不孕症

(一)虚证

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人参、白术、白芍、川芎、甘草、当归、熟地黄、菟丝子、鹿胶、杜仲。

2、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茱萸。

3、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巴戟天、菟丝子、肉桂、附子、杜仲、白术、山药、芡实、人参、补骨脂。

(二)实证

1、肝郁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香附、天花粉。

2、痰湿证:燥湿化痰、理气调经。苍附导痰汤。

3、血瘀证: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桃红四物汤和失笑散加肉桂、延胡索。

十六、慢性盆腔炎

(一)虚证

1、肾虚淤滞证:补益肝肾、和营祛瘀。左归丸加味: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加丹参、白芍、鸡血藤。

2、气虚血瘀证:益气化瘀、养血止痛。参苓白术散和桃红四物汤。(二)实证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祛瘀止痛。银甲方:金银花、鳖甲、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蒲黄、大青叶、茵陈、桔梗、琥珀。

2、气滞血瘀证:调气活血、消散瘀结。桃红四物汤加香附、延胡索、

乌药、失笑散、丹皮、枳壳。

3、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妇科五大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月经改变: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 2.腹部包块: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逐渐增大,突向腹腔,当增大》3月妊娠大小时, 于耻骨联合上可触及硬且活动的肿块,清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宫体下段前壁的肌瘤,压迫膀胱,影响 膀胱充盈而发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肌瘤生长于子宫后壁,特别位于 子宫体下段或宫颈,可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难。 4.不孕。 5.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贫血。 6.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硬,表面不规则,结节状突起。 7.B超检查:最常见,声像图显示肌瘤区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低回声、等回声或中回声, 中间常有稀疏光点。 【治疗】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1)随访观察: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但需定期随访,可期3-6个月复查1次,随访中如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 2)药物治疗:适应症: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2 月妊娠子宫大小;近绝经年 龄,肌瘤较小,症状轻;全身情况差,不能胜任手术者。 主要药物: (1)雄激素: 常用药物:丙酸睾丸酮25mg 肌注,每5日一次,月经来潮时,肌注,每日一次, 共3次,总量小于300mg。 (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药物 适应症:术前辅助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不孕者;有合并症暂不能接受手术者;更年 期或近绝经患者。 用法:LHRHa 150 u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连续用3-6个月。 (3)孕三烯酮: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连服3~6个月。用药期间注意肝 功能情况,每月查肝功一次,若异常则停药。 (4)抗雌激素制剂|:三苯氧胺 10mg Bid×3-6月;或米非司酮12.5-25mg口服,每日一次,共3个月。 2、手术治疗: ⑴肌瘤切除术:适用于35岁以下未婚或已婚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术式:经腹或腹腔镜下切除肌瘤;子宫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或宫腔镜切除。 ⑵子宫切除术(全宫或次全宫,筋膜内子宫切除):适用于患者无生育要求,子宫≥2.5月妊娠大小,月经多伴失血性贫血,肌瘤生长较快,有膀胱或直肠压迫症状,保守治疗失败或肌瘤切除后复发。 术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全切除术。 卵巢外观正常者可保留卵巢。若患者已绝经,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若患者不愿意切除也可保留。

中医妇科学汇总

中医妇科学)肾虚型-当归地黄饮1 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1. )血虚型-大补元煎如常者 2 2.弄胎:产程正式发动的前一段时间内,可)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3 强度不增加的出现间隔与持续时间不恒定、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假阵缩 )气滞型-乌药汤4 3.临产调护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 个逍固)天4.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3三、月经先后无定期(7 5.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肝郁型-逍遥散1 6.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2 )肾虚型-固阴煎 7.产后三病:痉、郁冒、大便难四、月经过多(举保失) 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1 )气虚型-举元煎8. 地榆、茜草+29.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通利)血热型-保阴煎小便益母草、茜草、三七3)血瘀型-失笑散+ 月经病五、月经过少血红附归天以上,连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 续两个周期))肾虚型-归肾丸1 2气虚证1. )血虚型-滋血汤 1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证:固阴煎2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2六、经期延长(举两桃). 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阿胶、艾叶、乌贼骨1)气虚型-举元煎 )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2 藘茹丸)肝郁化热证-

丹栀逍遥散3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二、月经后期(景物当大).

七、经间期出血淋两瘀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3 仁、败酱草2)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气血虚弱型-圣愈汤4 3)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5 八、崩漏(左右热血苁上固)十一、经行乳房胀痛)脾虚证-固本止崩汤1 +)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1 2)肾虚证-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麦芽、+2)肝肾亏虚-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鸡内金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十二、经行头痛八面羚珑窍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肝火证-羚角钩藤汤1 )血热证-虚热证:上下相资汤3 2)血瘀证-通窍活血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3 4--逐瘀止血汤)血瘀证十三、经行感冒九、闭经苁蓉煎人府附1)风寒-荆穗四物汤)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1 )风热-桑菊饮2 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2))邪入少阳-小柴胡汤紫河车3 )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十四、经行身痛3 女贞子、制香附白芍、鸡血藤、丹参、血虚-当归补血汤+ 4玉竹)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血瘀-趁痛散)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参固十五、经行泄泻十、痛经(清少下圣益1)脾虚-参苓白术散)气滞血瘀型-膈

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预防与保健-精选资料

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保健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妇科疾病一直是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妇科疾病种类繁多,有些疾病治疗过程复杂,且较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近年来笔者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妇科疾病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妇科疾病健康教育预防与保健,丰富了妇科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断加深了中医知识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和理解的能力,自觉地在健康教育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宣教和普及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有效降低了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女性的生活质量,现小结如下。 1.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女性妇科疾病预防与保健的意义 中医学在数千年医疗护理妇科疾病的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保障母子健康、防治妇女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理论与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符合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至今仍为人们乐意接受。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妇科疾病预防与保健等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导,结合预防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的框架下,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过程,使妇女更好地自我护理和保健,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获取中医妇科相关健康、

疾病及预防的知识,使之能正确理解自身疾病,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地在情志调理、生活起居、饮食调整、疾病防治等方面积极配台,在促进妇女健康、防止发病、疾病痊愈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2.1体现中医的整体观,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近几年,由于环境污染、竞争压力、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女性的妇科疾病发生很大改变,特别是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围绝经期综合症、反复流产、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等妇科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病是以整体观、辨证观为指导,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并结合现代先进的诊断技术,根据疾病不同的证候、个体的体质、不同的时令、地域等分清疾病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证型选用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全面调节机体脏腑功能,使气血流通,脏腑功能协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2体现治未病的预防观,开展女性妇科疾病保健教育指导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提出了“治

妇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妇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一、外阴炎及前庭大腺炎,阴道炎,淋病,尖锐湿疣的健康 教育; 1、注意个人卫生,指导妇女月经期,产期及流产期防止感 染。 2、加强对公共卫生设施(容浴室、厕所、游泳池等卫生 管理。 3、讲明彻底诊疗的必要性,督促病人诊疗后应复查分泌 物。嘱器按医嘱在每次月经干净后来门诊复查白带,如连续3次检查阴性方可为治愈。 4、已婚者应检查配偶,如发现有感染者需同时进行治疗。 二、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的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应重视妇科普查,定期发现炎症积极治疗。 2、同时要做好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及人流后的 自我保健,重视个人卫生,增强体质锻炼,避免发生急性盆腔炎,如有急性炎症激素彻底治疗。 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 开展防癌知识宣教工作,增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督促已婚妇女应定期戒手淫普查,以便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肿瘤病人出院后应遵医嘱定期随访,如发现有

引导流血,大小便异常,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 时就诊。 2、术后指导病人注意保持个人卫生,3个月内应避 免体力劳动和性生活,并遵医嘱用药。 3、保持乐观情绪,合理调理饮食,生活起居要有 规律,鼓励病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交往 活动,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机体康复。 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病人的健康教育 1、葡萄胎排出后,部分病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恶变的可 能,故定期随访很重要,至少持续两年,以便早期发现。 2、葡萄胎清除后每周做HCG定量测定,直至降到正常水 平。开始3个月内人每周复查1次,次后3 个月没半 个月查1次,然后每月1次持续半年,第二年起改为不 半年1次,红随访两年。 3、随访的内容包括:有无阴道流血,咳嗽,咯血及其他转 移症状,并做妇科检查,盆腔B超,及X线检查。4、葡萄胎处理后应避孕1—2年,宜用阴茎套或阴道隔膜, 宫内节育器可能混淆子宫出血,原因含有雌激素的避孕 药有促进滋养细胞生长的作用,故不能采用。

最新整理中医妇科学笔记49213复习课程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一)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二)血热证: 1、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化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二、月经后期 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汤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 虚寒: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 实寒: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甘草、牛膝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五、月经过少 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山药、茯苓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神曲 六、经期延长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七、经间期出血

中医妇科学试卷2套(已做)

试卷一 一. A1、A2型题(最佳选择题): 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5分) 1.生理性带下的特点是:(B) A赤白相兼 B无色无臭,粘而不稠 C清稀如水,淋漓不断 D色白、质稀、无臭,绵绵不断 E量少、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 2.某妇,35岁,近半年月经38-42天一行,持续7天干净,用卫生巾10条,经行小腹轻微胀坠感。诊断为:( B ) A月经过多 B月经后期 C痛经 D经期延长 E月经先后无定期 3. 产后发热的治疗应以什么为主?(C ) A清热解毒 B凉血化瘀 C调气血和营卫 D散寒解表 E益气养血退热 4.某妇,36岁,停经70天,阴道出血量多,小腹疼痛,腹坠加重。妇检:宫口已开大,见胚胎组织堵塞宫颈口,舌紫黯、有瘀点,脉沉细。首选方是:(D ) A宫外孕Ⅱ号方 B桃红四物汤 C生化汤 D脱花煎 E血府逐瘀汤 5.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代表方是:( B ) A膈下逐瘀汤 B少腹逐瘀汤 C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D胶艾汤 E艾附暖宫丸 6.脾虚湿困型带下病的治法是:( A ) A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B健脾益气,利湿止带

C健脾渗湿止带 D健脾补肾,涩精止带 E健脾益气,固冲止带 7. 关于正常月经的描述,应除外哪项?( E )A13岁月经初潮 B周期28~30天 C经期4~6天 D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 E经色鲜红 8.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带下特点是:(A) A白色豆渣样 B色黄、粘稠有臭气 C色白或淡黄,质稠无臭气 D稀薄的泡沫样黄带 E脓性样带下,秽臭 9.经间期出血的治疗是:(B) A调摄冲任,平衡阴阳 B滋肾养血为主 C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D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E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10. 恶露不绝实者的治疗禁用:(A) A补益之剂 B攻瘀之剂 C清热之剂 D破血之剂 E以上都是 11.导致闭经的机理应除外哪项:(D ) A肝肾虚损 B气血亏虚 C阴虚血燥 D血热 E血瘀气滞 12. 产后发热应与什么病鉴别?(D) A产后外感发热 B产后血瘀发热 C产后血虚发热 D产后乳痈发热 E产后感染邪毒发热

中医妇科常见病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 以上者。 (一)虚证(气虚)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加五味子、远志、人参。 (二)实证(实热) 1、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虚热重加龟板。 2、阳盛血热: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至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 1、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补气升陷、年老体虚。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2、血虚: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月经量少

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 3、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当归、熟地黄、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4、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月经过少加牡丹皮、益母草、鸡血藤. (二)实证 1、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柴胡、枳壳、月经量少加鸡血藤。 2、痰湿证:苍附二陈汤。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或错后7至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 1、肾虚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2、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二)实证 1、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夹有血块加泽兰、益母草。有热加丹皮、栀子。有肾虚加菟丝子、熟地黄、续断、女贞子。 四、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者。 (一)、虚证 1、气虚证:补气升提、固冲止血。补中益气汤加减:升麻、黄芪、白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匱》或艾附暖宫丸实寒型: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型: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 甘草牛膝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型:补肾调经-固阴煎 3肝郁肾虚:补肾疏肝调经-定经汤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3血瘀型: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三七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引 2血虚型: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芍药茯苓 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神曲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固经丸 3血瘀型: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3湿热型: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 4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肾虚证: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减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3血热证: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清热固经汤: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龟甲牡蛎生甘草陈棕炭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炭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1]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经期正常,连 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气虚)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加五味子、远志、人参。 (二)实证(实热) 1、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虚热重加龟板。 2、阳盛血热: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至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 1、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补气升陷、

年老体虚。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2、血虚: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月经量少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 3、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当归、熟地黄、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4、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月经过少加牡丹皮、益母草、鸡血藤. (二)实证 1、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柴胡、枳壳、月经量少加鸡血藤。 2、痰湿证:苍附二陈汤.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或错后7至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 1、肾虚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2、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二)实证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 2)瘀阻气闭:行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 三、恶露不绝 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 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 四、产后身痛 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3)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

五、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 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 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生化汤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抑肝和胃、降逆止呕-苏叶胡黄连汤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茯苓汤 二、胎漏 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 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

三、胎动不安 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 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 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 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四、滑胎 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 五、子肿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四物汤六、子淋 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

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篇一:妇科五大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 月经改变: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 2. 腹部包块: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逐渐增大,突向腹腔,当增大》3月妊娠大小时, 于耻骨联合上可触及硬且活动的肿块,清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 3. 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宫体下段前壁的肌瘤,压迫膀胱,影响 膀胱充盈而发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肌瘤生长于子宫后壁,特别位于 子宫体下段或宫颈,可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难。 4. 不孕。 5. 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贫血。 6.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硬,表面不规则,结节状突

起。 7. B超检查:最常见,声像图显示肌瘤区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低回声、等回声或中回声, 中间常有稀疏光点。 【治疗】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1) 2)随访观察: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但需定期随访,可期3-6个月复查1次,随访中如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药物治疗:适应症: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2 月妊娠子宫大小;近绝经年 龄,肌瘤较小,症状轻;全身情况差,不能胜任手术者。 主要药物: (1)雄激素: 常用药物:丙酸睾丸酮25mg 肌注,每5日一次,月经来潮时,肌注,每日一次, 共3次,总量小于300mg。 (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药物 适应症:术前辅助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不孕者;有合并症暂不能接受手术者;更年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妇科总结

中医妇科学复习(非重点,仅供参考) 第一章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夏商周时期—《烈女传》—最早胎教理论的提出 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明确指出近亲结婚对民族繁衍的危害性; 《内经》—奠定了基础,提出了一堆基本理论。《素问?腹中论》中记载的治疗血枯经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四乌贼骨藘芦茹丸。 秦汉时期—张仲景《金匮要略》—撰有“妊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三篇,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 疾病的先河。 宋代—世界上妇产科最早的独立分科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集宋代以前产科与妇科之大成 金元时期—朱震亨--首次明确的描述了子宫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安胎思想)刘完素—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重调肝、绝经期着重理脾 【条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固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第二章女性生殖脏器解剖和生理特点 解剖阴户、玉门、阴道、子门、胞宫 1.子宫:亦藏亦泄,藏泄定时。 2.玉门:系指阴道口,包括处女膜的部位。 生理特点月经、带下、胎孕、产育 【中医主要环节轴】: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理基础轴:脏腑-气血-经络西医: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 1.月经 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泄的结果。 并月、居经、季经、避年、暗经、激经 2.带下 3.妊娠妊娠期间整个机体出现“血感不足,气易偏盛”男精壮而女调经 4.产育分娩、产褥与哺乳 预产期计算:从末次月经的首日算起,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 产褥期(6 weeks)的生理特点:阴血骤虚,阳气易浮恶露 【另:西医】1.子宫的4对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2.卵巢的功能: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性激素和孕激素) 3. 反映卵巢及雌激素的检查: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宫颈粘液检查。 4.雌激素与孕激素的作用(参考妇产科学) 第三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没讲但病例分析可用)病因:寒热湿邪、情志因素、生活因素和体质因素 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胞宫损伤 第七章月经病 周期异常、经期异常、伴随月经而发生的周期性症状、经断前后出现的症状

中医妇科考试最常考的题目及答案

二、自测试题 【A型题】 1.妇女的主要生理特点是 A.经、带、胎、产B.经、孕、产、乳C.冲、任、督、带 D.胞宫、天癸E.经、孕、杂、产 2.下列何项不是妇女在病理上特有的疾病 A.月经病B.带下病C.外感病D.妊娠病E.产后病 3.中医妇科学研究的范围,概括起来是 A.妇科病的四诊概要B.妇科病的治疗大法 C.胎前,产后,杂病,临产D.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E.妇科病的病因病机 4.健康女子,月经初潮的年龄一般是 A.10岁B.14岁C.12岁D.16岁E.19岁 5.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在于 A.肾气作用于子宫B.天癸、气血作用于子宫 C.肾气、天癸、气血作用于子宫D.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子宫 E.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子宫 6.关于初潮年龄,不对的是 A.12岁B.14岁C.16岁D.18岁E.20岁 7.与月经产生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肝、肾B.牌、肺、肝C.肝、心、肺 D.肾、肝、脾E.肝、肺、肾 8.受孕机理在于 A.心和冲任二脉B.肝和冲任二脉C.脾和冲任二脉 D.肺和冲任二脉E.肾和冲任二脉 9.关于冲、任、督、带四脉的共同特点,不正确的是 A.冲、任、督、带均下起胞宫B.从形态上看均属经络范畴 C.从功能上看均有海洋一样的功能D.四脉是相互联通的 E.流蓄于四脉的气血不再逆流于十二正经 10.下列不属月经生理现象的是 A.月经14岁初潮B.经期3~7天C.周期28天左右 D.行经总量约50~80ml E.经血粘稠、凝结、有血块 11.关于月经产生机理不准确的为 A.肾气盛B.天癸至C.情舒畅 D.任通冲盛E.血溢胞宫、月经来潮 12.下列哪项不属妊娠的生理表现 A.乳房增大,乳晕部着色B.月经不潮C.脉象滑疾流利 D.尿少便溏E.下腹膨隆 13.育龄期妇女,月经一贯正常,突然停经者,应考虑 A.闭经B.妊娠C.绝经D.瘸瘕E.月经后期 14.身无病,月经每3个月一行者,称为 A.居经B-激经C.暗经D.并月E.避年 15.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此名 A.试胎B.弄胎c.临产D.分娩E.激经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辅导-03-中医妇科学 说明:妇科部分的复习方式,仍然与前面各科的方式相同。以下将容易忽略的内容提出,同时将容易出现混淆的内容加以阐释,关于各论中各个病种的症状、辨证、治疗、方剂等内容从略,考生可自己参考教材或相关复习资料进行整理,应注意的是要扣准《大纲》内容,以避免丢掉某些重点病种,或让非重点病种耽误了复习进度。 一、中医妇科学沿革 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 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 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 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 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

明) 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 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 二、女性生殖系 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 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周内);儿童期(12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岁以上)。 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岁);绝经后期。

中医妇科学汇总

1)肾虚型一当归地黄饮 1?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如常者 2?弄胎:产程正式发动的前一段时间内,可出现间隔与持续时间不恒定、强度不增加的假阵缩 3?临产调护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 4?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5?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6?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 7?产后三病:痉、郁冒、大便难 8?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 9?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通利小便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 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固阴煎 2 ?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一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一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7天3个逍固) 1 )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一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举保失) 1 )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 )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血红附归 1 )肾虚型一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举两桃) 1 )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中医妇科学 、月经后期(景物当大)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淋两瘀 1)肾阴虚型一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3)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左右热血苁上固) 1)脾虚证一固本止崩汤 2)肾虚证-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3)血热证-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4)血瘀证--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苁蓉煎人府附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清少下圣益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一益肾调经汤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1)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 2)肝肾亏虚-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 十二、经行头痛八面羚珑窍 1)肝火证-羚角钩藤汤 2)血瘀证-通窍活血汤 3 )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 十三、经行感冒 1)风寒一荆穗四物汤 2)风热—桑菊饮 3)邪入少阳一小柴胡汤 十四、经行身痛 血虚一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趁痛散 十五、经行泄泻参固 1)脾虚—参苓白术散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中医妇科常见病

中资料病常医妇科见个月经周期27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至10天,经期正常,连续一、以上者。(一)虚证(气虚)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加减。、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2 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加五味子、远志、人参。(二)实证(实热)、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生地黄、玄参、麦冬、阿1 胶、白芍。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虚热重加龟板。、阳盛血热: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2地黄、青蒿、黄柏、茯苓。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3 兰、益母草。月一行,经期正常,连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531周以上,甚至至2续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一)虚证、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补气升陷、年老体虚。人参、1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血虚: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月经量少2. 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当归、熟地黄、枸杞、甘草、3 杜仲、牛膝、肉桂。、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4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月经过少加牡丹皮、.

益母草、鸡血藤(二)实证、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柴胡、枳壳、月经量少加1 鸡血藤。2、痰湿证:苍附二陈汤。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天,经期正至至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提前710天或错后714 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一)虚证、肾虚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1 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2 (二)实证、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夹有血块加泽兰、益母草。有1热加丹皮、栀子。有肾虚加菟丝子、熟地黄、续断、女贞子。 四、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者。 (一)、虚证 、气虚证:补气升提、固冲止血。补中益气汤加减:升麻、黄芪、白术、1. 生地黄、当归、白芍、牡蛎、海螵蛸、茜草根、续断、龙骨。经行有血块加泽兰、三七、益母草。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槐花。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3、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加三七、茜草根、蒲黄。经行腹痛加延胡索、香附等。血瘀夹热,兼口渴便秘者加大黄、牡丹皮、黄芩、地榆。 五、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不足2日,甚或点滴即净者。

妇产科常见疾病编码

妇产科常见疾病编码 疾病名称编码IVF--ET 术后Z31.101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016.003 瘢痕子宫O34.20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099.101 保胎14周Z33.01 妊娠合并羊水过多040.001 保胎37周Z33.03 妊娠合并羊水过少041.001 保胎37周Z34.901 妊娠合并阴道炎023.501 保胎14-27周Z33.0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034.101 产后出血072.005 妊娠剧吐021.001 产褥期086.404 妊娠期蛋白尿012.101 持续枕后位064.002 妊娠期间宫颈息肉034.403 初产头浮032.401 妊娠期糖尿病024.901

精品文档单角子宫034.005 妊娠期子宫内感染O23.502 胆囊结石K80.203 乳癌术后Z98.831 低置胎盘044.002 乳巢畸胎瘤D27.003 癫痫G40.901 乳头溢液N64.503 副」胎盘043.807 乳腺癌C50.902 咼龄初产075.801 乳腺癌术后化疗Z51.101 高危妊娠Z35.901 乳腺病N6107 高位阴道裂伤产伤性071.401 乳腺导管扩张N60.40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N93.80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D24.02 宫颈裂伤071.30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单侧C50.903 宫颈炎慢N72.0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双侧C50.904

精品文档宫内感染P39.901 乳腺脓肿产褥期091.101 宫内感染产O23.502 宫内感染妇N71.903 乳腺纤维瘤D24.001 乳腺炎N61.007 宫内窘迫胎粪型036.801 肾积水N28.809 宫缩乏力产褥期086.401 肾结核对侧肾积水A18.112 宫缩乏力继发性062.101 肾炎急性N00.904 骨盆出口狭窄033.302 肾炎慢性N03.902 过期产儿038.001 试产失败剖宫产066.401 过期产儿无特指000.901 输卵管积水N70.101 化疗Z51.101 输卵管扭转N83.504 黄体破裂N85.102 输卵管妊娠000.001

常见的妇科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妇科疾病有哪些 妇科病一般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所以一般都会被女性所忽视,不易发觉。但是一般比较细心的女性还是会发现自己身体产生的变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白带异常,这是最为常见的标志。 有很多妇科病会表现出月经不调伴有小腹疼痛的症状。 一般来说,女性要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和定期的卵巢清洁保养,以防止患有妇科疾病却没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从而影响生育。 妇科疾病的分类 1.阴道:阴道常见的疾病就是阴道炎症,但是阴道炎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引起的病菌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常见的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 2.子宫:子宫类妇科病的种类比较多,而且子宫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子宫如果出现问题,一般都不能进行受孕;一般来说有子宫肌瘤、宫外孕、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发育异常、子宫脱垂、葡萄胎等。子宫中很多的疾病都是会影响女性受孕。 3.卵巢:卵巢疾病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因为卵巢疾病往往会造成女性的内分泌紊乱,这样就会让卵巢功能下降,卵子质量也不高。卵巢疾病有:卵巢癌、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附件炎、卵巢畸胎瘤、巧克力囊肿等。 4.乳房:乳房疾病也属于妇科疾病的一种,一般来说乳房疾病会让女人很痛苦,会有乳房疼痛,肿块,严重的乳房疾病需要切除乳房。乳房疾病主要包括: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乳房湿疹等。 5.输卵管:输卵管的疾病一般会阻止或是延迟受精卵运输到达子宫进行着床,所以输卵管疾病也会导致难以受孕。一般来说主要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堵塞、输卵管积水等疾病。 6.盆腔:盆腔疾病一般来说会使其他部位的感染加重;盆腔疾病同时也会影响生殖系统,生出更多的妇科疾病,因为盆腔疾病会使得其他的生殖器官粘连,从而导致不孕。主要的盆腔疾病有:盆腔炎症、盆腔积液、盆腔囊肿、盆腔粘连等。 7.外阴:外阴疾病比较常见,通常都是外阴瘙痒。有的是白带异常,有的是因为没有注意卫生而引起的外阴感染。 8.宫颈:宫颈是子宫前面的一道保护防线,用来保护子宫的健康,如果宫颈有疾病那子宫的防护能力自然就会下降。常见的宫颈疾病有:宫颈炎、宫颈糜烂、宫颈癌、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囊肿等。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总结

月经病总结 月经先期 气虚 1.脾气虚证: 妇科证候:经行提前,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全身证候: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 妇科证候: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 全身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黯。 舌脉: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固阴煎《景岳全书》 血热 1.阴虚血热证: 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 全身证候: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脉: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2.阳盛血热证: 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够,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 全身证候: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3.肝郁化热: 妇科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全身证候: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女科撮要》

●月经后期 1.肾虚: 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 全身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 舌脉: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2.血虚: 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 全身证候: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舌脉: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 3.血寒--虚寒证: 妇科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 全身证候: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晄白。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调经 方药:(大) 温经汤《金匮要略》(大营煎) 4.血寒--实寒证: 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全身证候:畏寒肢冷。 舌脉: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5.气滞: 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或正常,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 全身证候:精神抑郁,胸闷不舒。 舌脉: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方药:乌药汤《兰室秘藏》 6.痰湿型: 妇科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 全身证候: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 舌脉: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芎归二陈汤《丹溪心法》 ●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